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革面

革面

发表时间:2021-04-01

【www.qg13.com - 爱在现实面前情感美文】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革面",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一则民间故事说:“从前,有个衙役押解着一名犯了法的和尚到某处去(记得和尚是王法管不着的,俗界的人犯了法,一出家就没事儿了,鲁达和武松就是这么干的。这则故事的不合理处姑且不论吧),途中宿于客店,衙役喝醉了酒,大睡。和尚于是把衙役剃了个秃头,然后逃之夭夭。

次日衙役醒来,不见了和尚,急得挠头。这一挠,就更急了:“噢,和尚还在!那我哪儿去了?”——题记“白丽美容香皂的全部奥秘在于: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电视屏幕上一出现那块在清水中悠然下沉的洁白香皂,儿子便不等解说员开口,抢先背诵出那句天天播出的台词。小孩子在记忆力最好的年华没有什么精彩的片子好看,便把多余的精力用来背广告。前两年背得最多的是“我们是害虫”,现在渐渐转换到背化妆品了。

每当这时候,丈夫便抢过遥控器:“没意思,没意思!”换成别的台了,也不管演的是什么,哪怕是半截子戏也看,好像目的仅仅是为了躲开广告。wwW.qg13.COm

每当这时候,罗亚兰便发出一丝无声的叹息。丈夫很敏感,无言地看看她,好像心里惶惶然。她便装做完全没有发觉的样子,目不斜视地看电视,实际上却什么也没看见,心完全乱了。

罗亚兰是从来不用任何化妆品的,不管是增白霜、防晒霜,眉笔、唇膏,世界著名影星娜塔莎。金斯基最爱用的力士香皂,使您“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白丽香皂……她的全家常年只用洗衣粉、肥皂、浴皂,这对于洗脸、洗澡、洗衣服就已经足够了。家里只有她这么一个女性,她不需要这些多余的东西来打扮自己。不是因为她已经美貌绝伦、无以复加,而是因为……罗亚兰很不幸,没有生就一张漂亮的脸。要说不漂亮,也不是很不漂亮。她肤色适中,即使不“增白”也不算黑;嘴不大,而且红润,无须涂唇膏也过得去;头发不大好,呈褐黄色,但那是可以染黑的,而且按眼下“东贱西贵”的心里,不少人还花钱把乌黑的头发染黄哩,罗亚兰可谓歪打正着。真正不幸的是她眼睛太小,而且是单眼皮,就越发显得小,拼命睁大也不过是一条缝;更为不幸的是她的鼻子。天生的一副塌鼻梁,而且鼻头又往上翘,鼻孔便朝天。鼻子长在脸的中心部位,十分关键,坏了大事,这张脸任你怎么打扮也是枉然。罗亚兰知道自己的短处,从小就不打扮,连镜子都不照,她不愿意看见自己那副丑陋的样子。这一招不灵,一种“鸵鸟政策”的自欺欺人。你自己看不见别人照样看得见,于是从小学起就有同学中的好事者给她起了个外号:“金丝猴”。虽然居心不良,与人为恶,却是惟妙惟肖:金丝猴的毛色金黄、鼻孔朝天。金丝猴是一级保护动物,是国宝,人们花钱买了门票去看,还要说:“真漂亮!”可是这称呼到了人身上就不同了,谁愿意被人称做猴子呢?但是这外号就像粘在她身上一样,撕都撕不掉了,小学毕业传到中学,中学毕业又传到大学,可谓“不胫而走”。一直到她现在工作的报社,同事们虽然不像孩子们那样肆无忌惮地当面喊她“金丝猴”,却总是躲躲闪闪而又若有所思地观察她的鼻子,好像她的鼻子有做不完的文章,那倒比小时候的恶作剧更让人受不了!说起来,她的如此遭遇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责任,完全受惠于她的父亲。父亲就是黄头发、朝天鼻。更有甚者,皮肤黝黑、塌肩驼背。外号比“金丝猴”更不如:叫“大猩猩”。所幸的是“大猩猩”娶了个媳妇却相当标致。那时候工农城乡差别远比现在大,水灵灵的乡下姑娘为了离开土地,转成城市户口,自愿降低择婿标准,嫁给了“大猩猩”。大概由于这双方的遗传基因的中和,罗亚兰幸免于黑脸和罗锅儿,却没有逃脱黄毛和塌鼻,一个丑八怪的父亲害了她一辈子!她的丑八怪父亲“大猩猩”虽然模样儿不济,却一辈子都在为美化人们的模样儿而劳作。他生前是美姿化妆品总公司所属工厂的工人。“美姿”的前身只是解放前一家简陋之极的肥皂作坊。肥皂那时候叫“胰子”,父亲从十六岁就进厂熬胰子、熬到解放,胰子作坊改名肥皂生产合作社,还是熬胰子。肥皂生产合作社后来又改名化妆品厂,就不单熬胰子而且还生产香皂、牙膏、雪花膏、护肤霜什么的了。改成“美姿化妆品总公司”,而且引进外国生产线沸沸扬扬地生产“美姿系列化妆品”,“市优、部优、国优”则是更后来的事了。

父亲是个好工人。熬了一辈子胰子没往家带过一块胰子。胰子厂出胰子,也糟蹋胰子。父亲天天下班洗澡的时候却舍不得使胰子,干搓。他并且把别人扔下的胰子头儿都捡起来,回收到制皂罐里再熬成胰子。他下了班也不回家,倒腾那些炼油剩下的空桶。空桶里还有不少油哩,扔了怪可惜的,他就扎个长把儿的布掸于,探到空桶里把残油沾出来,一滴一滴地挤出来,攒够一桶,就送到炼油车间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几十年如一日。厂里的头儿换了一拨儿又一拨儿,不管谁当政他总是一个样,他认为这是他的本分,从来不索取任何名利,只知道奉献。人们天天在厂里可以看到他,或是在车间里熬胰子,或是在院子里倒腾油桶,一身油腻腻的工作服,满脸满手黑糊糊,像个捡破烂儿的乞丐。无论厂里出了什么问题,有脏活儿、累活儿、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儿,只要招呼一声“大猩猩”,他便招之即来,而且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他的工龄几乎和厂龄一样长,十八般武艺皆通,没有能难住他的活儿。厂里缺了这么一个“大猩猩”,许多事儿简直是玩儿不转!可惜,这句话却是直到他突然出了事之后人们才说出来的。唉,谁能料到他竟然死得那么惨……他活着的时候却只是大伙儿的笑料,厂头儿叫他“大猩猩”,新来的小徒工也敢叫他“大猩猩”,并不因为他有着那么多的无私奉献而慷慨地给予一个尊称:“罗师傅”。这原因不是别的,只是因为他长得丑!唉,我们的中华民族,老辈子就有“人不可貌相”的古训,到了本世纪80年代又大讲“心灵美”,即使在是非颠倒的“文革”时期也只是把矛头指向奇装异服、胭脂口红,而维护工农兵的“傻大黑粗”,可是为什么偏偏容不下一位老工人的鼻子呢?那一年,“九大”开过之后的国庆节,建国二十周年大庆。按照上级的指示,厂里抽调了五十名工人参加游行,提前三个月操练,穿统一的白衬衫、蓝工裤,正步走,充分显示工人阶级扬眉吐气领导一切的豪迈气概。托毛主席的福,罗亚兰那年近花甲的父亲也光荣地加入了这一行列。“大猩猩”平生头一回换上了那做道具用的雪白的衬衫和烫出裤线的蓝工裤,走出车问,扔下空油桶,到操场去正步走了。老人家虽然觉得这一身“行头”不大自如,心里可是痛快哩:这是代表咱熬胰子的工人去见毛主席,多大的体面!正步走练了两个月零二十七天,再有三天就要上天安门广场了。

厂头儿带了个刚进厂的小妞儿,来到他身边,小声说:“大猩猩,你出来,跟你说个事儿!”他连忙打立正说:“头儿,有什么事儿您只管吩咐!”厂头儿说:“厂里生产任务忙,你不用练队了,她替你!”那个小妞儿应声人列,一秒钟填补了空白。

“大猩猩”直犯愣,眨着眯缝眼、撅着朝天鼻说:“怎么着?这练了快三个月了,换人?她一天没练,能成吗?”厂头儿笑笑说:“人家中学生都受过军训,基础比你好!”见他还没回过味儿来,又找补一句,“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大猩猩”慌忙中敬了走了样的军礼,蔫蔫地回去熬胰子了。

事后,他才听说,厂头儿之所以撤换他,是因为局革委会头儿视察之后狠呲了一顿:“你们厂没人儿了?选这么个丑八怪去出洋相,不怕记者拍照瘪了镜头!瞧他那个德性,脊梁骨英雄‘背’出,脸像个大猩猩……”厂头儿忙说:“他外号就叫‘大猩猩’!”“你明明知道还让他去见毛主席?这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好好考虑考虑!”厂头儿为此写了深刻检查,才保住了革委会主任的官职。

“大猩猩”失去了见毛主席的最最光荣的机会,此外倒也毫毛未损,因为他大字不识,也不会写检查,再说自个儿长得丑也不是故意的。“爹妈给的嘛!”“林副主席”这么说来着。

难得的是,他并未因此而闹情绪、掼纱帽、撂挑子不干啦什么的,仍然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风雨无阻地一点一滴地为节约每滴油而奋斗。这种事儿要是搁到今天,怕是没人能做到了。

那件事,罗亚兰一辈子也不会忘。遗传基因使他继承了父亲的耻辱,她是永远没有脱胎换骨、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机会了。

罗亚兰现在躺在手术台上。不是开脑颅、修补心脏瓣膜、换人工肾、割盲肠啦什么的,而是接受面部整容手术。感谢现代科学技术,她意外地在90年代得以脱胎换骨、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她早在几年前就萌发了这个念头。那是在上班的路上,她偶然看见门前小胡同里的电线杆上贴着一张用毛笔写的广告:“无痛割疣、纹眉、纹眼线、割双眼皮、穿耳”。她当时看了一眼也就算了,因为这些事毕竟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和她的距离太远了,她的鼻子怎么“纹”也是无济于事的。但后来她看到有几个同事都纹了眉、纹了眼线,那脸经过“加工”果然精神了不少。又听见她们背后说:“纹眉、纹眼线是最简单的,更复杂的还可以把头皮拉下来一块,消除额头的皱纹,鼻梁骨也可以垫高,电影演员××、××就是这么做的手术,怪不得显得那么年轻又漂亮。不过,做那样的手术就得上外科整容医院了,钱也就花得‘海’了!”说的人无心,听的人心动。

下班回来,罗亚兰尝试着对丈夫和儿子说了她的想法。六岁的儿子听了,睁大眼睛唤了一声,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在天下所有的儿子心目中,妈妈都是最亲近、最可爱的人,“妈妈”是人间最美好的称呼。是不是儿子也懂得妈妈的鼻子需要“修理”以使得她在他心中更美好、更名副其实呢?儿子没说,罗亚兰也没敢追问。丈夫却啊了一声,似乎颇感意外。

她懂得丈夫的心思。丈夫是她在大学新闻系时的同学,一个相貌端正却行为古板的书呆子。他不修边幅,不爱交际,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读书上,所以在大学的五年中白白失去了与众多窈窕淑女结为伉俪的时机,直到毕业之后才猛然想起应该向和他一起分配到同一家报社的罗亚兰求婚。对此,罗亚兰当然并无异议,但结婚之后却长久地感到自己像欠了他的债。他们的结婚照片就挂在卧室里,罗亚兰每当看到那张不得不照的照片,心头就升起一股愧意。她曾经要把照片取下来,却被丈夫制止:“为什么?”“我配不上你。”“什么?新闻系的高材生,我还受之有愧哩!”“我是说,我……太难看了……”她不得不说出这句最不愿意说的话。“什么话!俗人之见!”丈夫说,“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他的夫人苏小妹漂亮吗?三国的大军事家诸葛亮,他的夫人黄秀英漂亮吗?却都是少有的才女,所以惺惺惜惺惺!唉,话又说回来,人生在世,即使千娇百媚,西施、郑旦、王嫱、杨妃,到头来也都是一堆枯骨。记得小仲马怎么描写茶花女在迁葬时的尊容吗:”一对眼睛只剩下了两个窟窿,嘴唇烂掉了,雪白的牙齿咬得紧紧的,干枯而黑乎乎的长发贴在太阳穴上,稀稀拉拉地掩盖着深深凹下去的青灰色的面颊……‘“书呆子还要说下去,她赶紧制止了他。那种描写即使在小仲马的生花妙笔下也是倒胃口的。丈夫专门挑选这种作践美女的词儿背给她听,似乎是想以此讨她的好。因为妻子不美,丈夫就恨美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不大相信丈夫真的这么想。他这么说,不正说明他也认为自己的妻子丑吗?她在心里酝酿了好久,终于决定摆脱缠绕了她三十多年的痛苦。

她事先没跟家里明说,对报社也只说是到外地采访,而实际上住进了外科整容医院。做这种手术是不可能享受公费医疗的,她何必声张?悄悄地进去,把自己脱胎换骨地改造一番,再出来向同事和家人亮相,让他们大吃一惊吧!整容医院的大夫对她很友好。因为她是记者,走到哪儿都是受欢迎的,并不管你的长相如何。何况她正是因为长相差劲才求助于大夫的,大夫美化了她,必将得到她的回报,在报纸上把大夫也美化一番。其实大夫的这个宝押错了。一个记者怎么可能现身说法地将自己如何从丑八怪变为美女的秘密用文字公开呢?这且不去管它,现在先得到实惠的是她。

大夫对她说:“这种手术,过去只用来修补重大先天性残疾或者伤残,比如兔唇啦、面部烧伤啦什么的,现在扩展到美容了。这几年正常人来美容的也越来越多,要求也千奇百怪。有的人要把单眼皮拉成双眼皮,把鼻梁和眉弓垫高,为的是像白种人;有的人却要把双眼皮变成单眼皮,为的是像日本人;有的人非要把好端端的眼睛、鼻子弄成三角眼、鹰钩鼻,说‘要的就是那股狠劲儿!’也不知是中了什么邪。这么一来,我们这儿就应接不暇……”罗亚兰听到这里,心里挺不是滋味儿,也许人家嘴上热情,心里挺瞧不起的。就说:“这么说,我就……”“不,不,不,”大夫忙说,“像您这种特殊情况我们还是优先安排,记者啦,演员啦,工作需要嘛!”如此这般另眼相看,表示优待。接下来又说,“其实您本身整容的必要性不大,只是好上求好。主要是鼻子。我把您的鼻梁垫高,鼻头拉长,顺便再纹纹眉和眼线。这么一打扮,那就……”那就怎么样呢?大夫没好意思说,她自己也知道:那就像换了一个人儿!怎么能说“必要性不大”呢?人们哪,越来越学得虚伪了。

罗亚兰尽量使自己心情平静,什么也不去想它了。既然敢厚着脸皮来,就不能白来一趟,好歹要做了它,熬过这一关,就永无后顾之忧了。不过,她在情绪极其纷乱的时候也仍然保持着头脑的清醒,谢绝了大夫在手术之前先拍照留念的“好意”。她知道,这张照片留在大夫手里决没有好事儿,说不定哪天就被印到医学著作里去,和整容后的她做一番对照,以显示大夫的医术之精。这个当她才不上呢!好,不照就不照吧,大夫也没再强求,于是就破例不用预约,当天就为她动手术。

她躺在手术台上,由大夫摆布。她觉得自己像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像一块顽石,任人雕琢。手术刀从口腔里切开,修补她的鼻子,她在这一刹那间仿佛亲眼看见一副丑八怪的面孔土崩瓦解了,不复存在了……她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的肉体的消灭,那是何等残忍何等可怕的一幕!…………制皂车间的大胡满世界喊“大猩猩”。

“胡头儿,什么事儿您哪?”“管子堵了。你下去瞅瞅底下怎么回事儿!”父亲扔下了空油桶,跟他跑到制皂车间,二话没说,爬上大罐,顺梯子下到罐底。这是熬胰子的大罐,炼好、漂净的油从长长的管子里打到这儿来,再加料,熬胰子。这会儿,那边的油等着往这儿放,管子却堵了。这是维修工的活儿。可是大胡不找维修工,偏喊“大猩猩”,因为他好使唤,不用敬烟,甚至不用说好话,随叫随到,干活儿麻利快,决不嫌脏。

父亲在罐底捅管子,大胡坐在罐顶上瞧着。

管子的那一头儿,炼油车间的人等得急,远远地喊话:“行了吗?”大胡就问下边儿:“行了吗?”父亲掏出了一把棉丝,喘着气说:“行啦!”大胡长出了一口气,朝远处一扬手,“行啦!”这是双方约定的口令,说“行啦”就放油。说时迟,那时快,炼油车间开泵了,滚烫的油顺着管子向大罐倾泄,垂下一条金色的瀑布!大胡傻眼了!他这是怎么了呢?“大猩猩”还没上来呢?怎么就……说什么也来不及了!父亲只在那一刹那间吃惊地望了大胡一眼,嘴还没喊出声,就被滚烫的瀑布淹没了……等到惊慌失措的人们闻讯赶来,把他从油锅里打捞上来,父亲只剩下一副白骨,他那黝黑的皮肤、焦黄的头发、丑陋的朝天鼻,都不复存在了!追悼会开得极其隆重。当年仅十岁的罗亚兰手捧着骨灰盒出现在会场时,全厂几千人都失声痛哭。人们是那么富有同情心,面对着这么一个孤儿不可能不洒下一掬泪水,暂时也就不再计较她的鼻子是否美观了。人们突然地忆起父亲生前的许多好处,他转眼间成了英雄。所以人们在这种庄严的场合绝对不能再使用“大猩猩”的称呼,一律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喊着“老罗师傅”,这是父亲用生命和肉体的毁灭换来的尊严。会场正中挂着父亲的遗像。遗像庄严而英武,是标准的“文革”时期工人阶级形象,只是一点也不像本人,他那丑陋的眼睛和鼻子都被“修正”了。这幅遗像不是父亲的照片,而是请厂里的美工精心绘制的,照片只供“参考”,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都要“理想化”,因为英雄是没有缺点的,是不能丑化的。从现在开始,过去那个“大猩猩”随着肉体的消失而不复存在了,父亲一重新做人“了!相比之下,罗亚兰为”重新做人“所付出的代价就小得多了。毕竟时代前进了,她不需要付出生命,只需要经受一点儿痛苦,耽误一点儿时间。脸上那只丑陋不堪的鼻子,原来是可以改造的,平平无奇的塑料就可以代替人的骨骼和肌肉,哪儿缺就哪儿补,像漆匠用腻子,瓦匠用灰浆,就给填平了。唉,如果当年父亲早早地做了这种手术,并且也给她做了这种手术,不就早可以免受屈辱,扬眉吐气地做人了吗?不,那个时候,医院里还不接受这样的手术,父亲也不可能为这事儿而花钱,他哪儿有这么多钱!罗亚兰的这次手术费用,如果倒退十几年,在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那是一个天文数字:仅仅像别人那样纹眉就要一百块,纹上眼皮四十块,下眼皮六十块;而她更重要的是割双眼皮,更更重要的是改造鼻子,手术费加上住院费,总共就要花一两千块!这笔钱,罗亚兰现在花得起了。虽然她只是一名普通的记者,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在脑体倒挂的今天,收入还比不上一个清洁工,就更没法儿和个体户,和合资企业的雇员相比了;但她凭着自己的劳动也多多少少攒下了一点儿”积蓄“,那是她无数次为了美化社会、美化别人而爬格子挣来的,现在该用来美化自己了。

她想起父亲的同事、自己的同事,想起周围各种各样的芸芸众生。有生三十多年来,由于父亲的鼻子和自己的鼻子,她一直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罗亚兰在同行们中间,就业务而言是佼佼者,她采写的新闻,选题新颖,采访迅速,内容充实,文字漂亮,在好几次全国性的新闻评比中都榜上有名。但她不但自知而且他知是个上不得场面的记者,凡是有中央领导出席的活动,人大、政协的会议等等,报社从不派她去采访,其中的原因不说也是谁都知道:丑“媳妇”是见不得“公婆”的!她曾经后悔干了新闻这一行,当记者是必须抛头露面的,而自己恰恰缺一副像样的“头面”。但这不是她自己选择的专业,她在报考大学的时候第一志愿本来填写的是中文系,天晓得为什么给她分到了新闻系,据说是因为当时新闻专业特别缺人,她的政治条件和文科成绩又都是拔尖的,而且那一年新闻专业招生没有面试,所以她就糊里糊涂地进了记者的摇篮。等到她真的成了记者,先天性的致命缺憾才暴露了出来,无论她怎样卖力地工作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形象”。唉,既然父亲当年从游行队伍里被撤下来可以忍受而且必须忍受,那么她所受的同样的屈辱也可以忍受而且必须忍受。她已经忍受了许多年,终于忍受不下去了!她,没有想到自己到了而立之年突然发生了转机,整容医生神奇的手将轻而易举地使她“脱胎换骨”,等她回到报社,哼,士隔三日,你们将刮目相看!她想起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她和丈夫是未经任何人的“介绍”而相爱的,而且是他采取主动向她求婚的,他们之间不存在老一辈的父母之命、媒的之言,而且也没有任何一方的强求或屈就。她不像母亲那样为了取得城市户口而“嫁汉”,他也不是单纯为了传宗接代、生儿育女而“娶妻”。他们相爱有着牢固的感情基础,那个书呆子也会说热辣辣的情话呢:“我爱你纯真美好的心灵,我爱你流光溢彩的才华。”这些话,曾经使她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但是,平静下来仔细想想呢?他的话其实绕了个大弯子,小心地回避了她的外貌。天底下的热恋中的男人,哪一个不曾对他的恋人说过:“你真美!”惟独她的丈夫不曾说过,因为她并不美,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外国的一位大思想家也说过:“爱情的基础是性爱。”书呆子未必不懂得男女之间最初的吸引力其实只是彼此“赏心悦目”,但是他爱她,就把这一层推到次要的地位了。后来她成了他的妻子,当然就更不肯刺伤她。她总是觉得在丈夫的内心深处怀着一种不可言说的遗憾:他虽然娶了一个才女,却可惜是个丑妇!女人,女人,罗亚兰作为女人,这是她无法向丈夫偿还的“夙债”!结婚之后的五年之内,她都坚持不要孩子。不是她不喜欢孩子,而是怕,怕那可怕的鼻子再传给下一代。感谢上帝,也感谢生命遗传的奥妙,父亲遗传基因经过两代的“中和”已经所剩无几了,她的儿子十分像爸爸,而只继承了妈妈的黄头发,这在一个男孩子已经算不上什么缺陷了。可是谁能料到,这个漂亮的小男孩子依然未能摆脱“鼻子”的困扰。在附近的邻居中间,在幼儿园中,他经常莫名其妙地被盯着鼻子审看,甚至有人大胆地问他:“你怎么不像你妈?”言下之意,丑怪的妈妈必须生下个丑八怪的儿子才合乎情理,才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的需要!开始,他以为儿子不懂这些,哪知道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突然抱住她大哭,一边亲吻着她的鼻子,一边痛苦地叫着:“妈妈,妈妈……”那时候,罗亚兰的心碎了!她欠丈夫和儿子的太多了,现在要一次还清,还他们一个美;周围的人们欠她的也太多了,这次也要一次还清,还她一个尊重。

这次手术实在关系重大,为了赢得“新生”,她愿意,愿意承受更大、更深重的痛苦。想到这里,她的心里升起一股自豪和悲壮。

半个月之后,罗亚兰出院了。

手术本来是极简单的,但她不能做完后就立即回家。她要等待眼睛、鼻子上的伤口平复,拆了线,以一副崭新的面孔出现在人们面前。

现在,这一切已经实现了。她在出院之前特地照了照镜子——有生以来她已经记不得上次照镜子是在什么时候。她的目光在投向镜子之前,心跳得厉害。她不知道手术的结果到底怎么样,她害怕看见又非常想看看自己。当镜子里的映象接触到她的视线,她被惊呆了!啊,两道弯弯的乌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匀称的褶皱形成美丽的双眼皮,上下眼睑排着睫毛的地方纹着两道深浅入时的黑线,衬托得眼睛更加有神了;那只鼻于,鼻梁奇迹般地挺起来了,鼻弓到异头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简直是中国古典的“悬胆”鼻和现代人特别有好感的希腊鼻完美的结合!这是她吗?她竟然有这么好看的眼睛和鼻子?是的,她有了,这一切都长在她的脸上,成为她的资本,她的财富,她的骄傲,她永远抛弃了那丑陋的眯缝眼和朝天鼻,永远告别了耻辱,过去的罗亚兰已经不存在了!她昂然走出外科整容医院,回家去。这时,她略略感到一丝伤感:她这个人是不太生病的,有生以来只住过两次医院,却都不是因为生病。上次住院是生孩子,她出院的时候,丈夫雇了出租车来接她,充满感激地看着她,她好像成了全家的功臣。而这一次呢?她是偷偷地住院的,也是悄悄地回家,没有任何人迎接。咳,这有什么,不知者不能怪罪,这次行动是她自己一手秘密策划的,事先还怕丈夫和儿子知道呢!等到秘密一公开,她将给全家一个皆大欢喜!她的心欢跳着,上了公共汽车。一路上,她颇有些骄傲地昂着头,打量着乘车的男女,尤其是那些穷工极巧地打扮自己的女人们。哼,我罗亚兰过去在你们面前只能自惭形秽,低眉顺眼,如今不同了。我也可以和你们比一比了。你们拼命地选购流行时装,又在发式上大做文章,还把一张脸蛋儿浓妆艳抹,耳朵上还挂着明晃晃的沉重,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最重要的是有一张美丽的脸,而最关键的是眼睛和鼻子,你们有吗?没有,那么,就是脂粉搽得一尺厚,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还会起到东施效颦的反作用,你们懂吗?不知不觉,车到站了。直到售票员报出那个熟悉的站名,她才猛然刹住了思绪,知道自己该下车了。慌忙中,她下意识地掏出月票来一晃,就要下车……没有想到,售票员一声断喝:“你等等!”她一愣,回头说:“怎么啦?”“你说怎么啦?”售票员挺横,“回来,回来!那是你的月票吗?”“当然是我的!”罗亚兰停住脚步,坦然地把月票伸到售票员的眼前。

售票员一把把月票夺过去:“瞧瞧,你好好儿瞧瞧,你跟这相片儿上的是一个人儿吗?”售票员的眼睛毕竟训练有素,能在众多纷杂的人群中注意到这张小小的照片。罗亚兰傻眼了,她无法否认,那张照片现在确实已经不像她了!但那又千真万确地是她的照片,她理直气壮地说:“没错,这就是我的月票!”“嘿,这人儿!”售票员嗤之以鼻,“蒙事蒙到这水平?使别人的月票也找个像点儿的!瞧瞧,大伙儿瞧瞧!”说着把月票扬起来让满车的人看,显然这位售票员也是个好事者,闲的,惟恐天下不乱。

如今闲人也确实太多,好奇心太强,听得这一声招呼,忽啦啦都往跟前挤,好仔细瞧瞧热闹。这一瞧不当紧,一个个一惊一炸地嚷嚷起来:“嗐!这哪是一个人儿?”“为一两毛钱栽这跟头,值吗?”“瞅着挺漂亮的个人儿,办这事儿!”“那月票上的相片挺寒碜的,她也不嫌恶心?”售票员得道多助,这时就更不客气了:“使用他人月票,按规定罚款六十块,拿钱来吧你!”罗亚兰的脸刷地变成了灰白色。

“为什么‘罚款’?我根本没用‘他人月票’,这明明是我自己的!不信,你可以看看我的证件!”她随手掏出了记者证,递给售票员。

记者证上的照片当然和月票上一模一样,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问题是,现在纵使铁证如山也帮不了罗亚兰的忙,反而使事情更复杂化了。

“呵,记者证!”售票员提高了嗓门儿,“你偷了人家的月票还不算,还偷了人家的记者证冒充记者?”罪行又升级了,竟然是“偷”!车上的乘客大哗:“啧啧,人模人样儿的,原来是个贼!”“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罗亚兰的嘴和手都在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她本来有一句至关重要的话可以为自己解释,但她实在说不出口,或许说出来也无济于事,只能招来更大的侮辱。她后悔,刚才为什么要使用月票?花两毛钱买张票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如果她当时认“罚”,掏出六十块钱也可以中途解围,而她却糊涂到底,一错再错,又亮出了记者证,现在是有口难辨,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得嘞!”售票员冷笑着,好像他是个便衣侦探,抓住了重要逃犯那么得意,“跟我到总站去说道说道吧!”罗亚兰的好兴致被破坏殆尽,她成了插翅难逃的囚犯。

在公共汽车的总站,她被售票员又转给了总调度。总调度把她再“审”一遍,然后打电话给报社:“喂,你们单位有个叫罗亚兰的记者吗?”接电话的是总编辑:“有啊!”总调度说:“噢!请她来一趟吧!”总编辑说:“她不在,外出采访去了,差不多有半个月了。”“是吗?那……她恐怕是出事儿了!”“啊?怎么回事?”“我们这儿抓住一个冒充记者的,她用的月票和记者证都是罗亚兰的。”“……”总编辑倒吸了一口凉气,说不定这是一桩人命关天的大案子,事不宜迟,马上跑到保卫科商量这事儿该怎么办。保卫科长更紧张,但别无良策,先到公共汽车总站抓住那个罪犯送公安部门再说。他匆匆出马之前又想到此事非同小可,应该跟罗亚兰的丈夫打个招呼。这、打招呼罗亚兰的丈夫吓得脸煞白,追着保卫科长就走。这时候报社幼儿园也该下班了,他扔下孩子没个交待,于是又顺便带上孩子。

一路上儿子老是问:“我妈呢?我妈怎么啦?”丈夫哭丧着脸没法儿回答,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命运在等着他,说不定,说不定儿子从今之后就没妈了呢!报社的车子开到公共汽车总站,三个人急急忙忙往调度室跑。

在那里,被“囚禁”的罗亚兰正在望眼欲穿。看到保卫科长和她的丈夫、儿子,她有了救星:“噢,你们来了,你们可来了!”三个人直发愣,这、这、这个女的是谁啊?就是那个冒充罗亚兰的罪犯?此时此刻,眼睛和鼻子的重要性再次得到证实,它们长在人脸关键部位,这两个“零件”一换,竟然面目全非了呢!看见他们的这种神情,罗亚兰急得要哭了:“你们这是怎么啦?不认得我了吗?科长,我是罗亚兰哪!”听声音挺像,可是那张脸……保卫科长揉了揉眼睛,他怀疑自己是见了鬼了。

丈夫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没发出声来。

儿子直往他的背后缩,他害怕那个声音像妈妈的怪人。

“我……”罗亚兰终于鼓足了勇气,说出了那句连她自己听了都头皮发麻的话,“我……做了整容手术!”“哎呀!”保卫科长大吃一惊,又揉了揉眼睛,愣愣地盯着罗亚兰的脸,纳闷儿地琢磨着她的眼睛、鼻子怎么像变戏法儿似地变得这么好看。突然,保卫科长咯咯地大笑起来,“哎呀我说小罗啊,你这一手够绝的,整容?女长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嘿,你这鼻子,鼻子……”他一口一个“鼻子”,罗亚兰的鼻子已经彻底改造过了,但她仍然没法儿让人家忘记她原来的鼻子。因为原来的鼻子是她自己的,现在的鼻子好像是偷来的!丈夫失神地望着她,没敢走近。面前这个面容姣好、眉清目秀、鼻直口方的女人,难道是他的妻子罗亚兰吗?他记得妻子曾经说过想整容,还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谁知道她真的这么干了,而且整得这么美!但是,这是真罗亚兰吗?那眼睛,假的;那鼻子,假的。真的罗亚兰,与他同甘苦共患难,一起生活了十一年的罗亚兰到哪儿去了呢?难道从今以后他就要和这个假罗亚兰共同生活?他不敢看那双找不到“妻子”的任何痕迹的眼睛,不敢抚摸那只用什么化学材料填充起来的鼻子,不敢亲吻那张陌生的脸!盼望已久的重逢竟是这么令人窒息,罗亚兰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两眼热泪涌流出来,她猛地扑过去,一把抱住儿子:“儿子,叫妈妈,叫妈妈呀!让妈妈好好亲亲你!”儿子惶恐地挣脱了:“不,你不是我妈!我要原来的妈妈,原来的妈妈!”竟是一串令人心碎的哭声……1991年6月于听雨楼书屋

(发表于《大时代文学》1991年第10期)

小编推荐qg13.com

自己是面镜子


从前有一位智慧的老人,每天坐在镇子街头的椅子上,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

这天,他的孙女儿在他身旁,陪他坐在椅子上。他俩坐在那里看着人们经过,一位身材很高、看来像个游客的男人到处打听,想要找地方住下来。

陌生人走过来说:“这是个怎样的城镇?”

老人慢慢抬起头来反问道:“你来的地方又是怎样的城镇呢?”

游客说:“在我原来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欢批评别人,邻居之间常说别人的闲话,总之那地方很不好。我真高兴能够离开,那不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摇椅上的老人对陌生人说:“那我得告诉你,其实这里也差不多。”

过了几个小时,一辆载着一家人的大卡车在这里停下来,显然他们是要搬到这里。

这家人的父亲下了车,恭敬地问老人:“老先生,这个镇子怎么样?”坐在椅子上的老人反问道:“你原来住的地方怎样?”

父亲说:“我原来住的城镇每个人都很亲切,人人都愿帮助邻居。无论去哪里,总会有人跟你打招呼,我真舍不得离开。”老先生转过来看着父亲,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其实这里也差不多。”父亲说了谢谢,挥手再见,驱车离开了。

等到那家人走远,孙女儿抬头问爷爷:“爷爷,为什么你告诉第一个人这里很可怕,却告诉第二个人这里很好呢?”

祖父慈祥地看着孙女儿美丽湛蓝的双眼说:“人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他的言行能够反映出他对待他人、对待生活的态度,那个地方可怕与可爱,其实全在于他自己呀!”

不管你搬到哪里,你都会带着自己的态度;那地方可怕或可爱,全在于你自己。你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正能量感悟:

人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世界,世界就会呈现给你什么样的景象。

正月十五做面灯


元宵节,看花灯。千盏灯,万盏灯,难忘N年前自己亲手做的那两盏面灯。

----题记

作为正月里的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想必今天晚上,无论是市井中的街头巷尾,还是偏远僻静的小镇村落,游玩赏灯的人,一点也不会少于春节时的热闹。举国上下,皆会呈现一片红彤彤的场景。无论是小时候看到的简陋灯具,还是当下街市上五花八门的灯会, 每当相遇元宵节,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从那年,自己亲手做过的面灯。因为面灯里,不仅有我对远方亲人的想念,也有我对逝去亲人的无比怀念

我第一次与面灯亲密接触的时候,正值青春年少,那年,我和哥哥一起在姥爷家过春节。那也是我自有记忆以来,在姥爷家过的第一个春节。姥爷家座落在皖北北部的一个小村子里,正是因为那里过年的风俗习惯和我们东北老家的大不一样,才更让我觉得,看到什么都格外新鲜。面灯,也叫面盏。古时就有上灯元子,落灯面这一说法。此习俗大多流行于我国的长江以北。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在室内,庭院,厨房等处点上面灯,屋里院外红红火火,亮亮堂堂。做灯与点灯,都是喻意,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了丰收的希翼与期望。

自从听说要做面灯,我心里就埋下强烈的渴盼。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我异常兴奋,早饭没吃多少,(午饭也没吃好,心里想的是晚上多吃点香油面灯)就等着和五姨、小姨一起学着做面灯。(母亲姊妹六个)五姨先用面瓢把若干黄豆面、白面分成不同等份,然后掺杂在一起,再用温开水和面。我问五姨:为什么用黄豆面做?五姨说:黄豆面活得硬些,不然做出来的灯就不美观,而且黄豆面吃起来比较香。据史料记载,用白面做的叫银灯,用玉米面做的叫金灯,用荞麦面做的叫铁灯。(想来我们做得也只能叫面灯,因为当时家里没有玉米面、荞麦面,所以才用黄豆面、白面。)

面和好了,开始捏灯。五姨说:这可是细致的手艺活儿,要有耐心,手劲儿要使匀,咱们今天只做些简单的,就捏12盏,一盏灯代表一个月,12盏面灯代表一年的12个月,预祝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福财如意,平安健康。五姨最先把面捏成酒盅的形状,(有点象高脚杯)小姨捏成了饭碗的形状。我也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面,有模有样地向她们虚心请教,先是把面的中间捏成凹形,顶端用拇指细细地捏一圈,然后每盏面灯的边缘再捏上精细的小褶,(也是对应着一年的十二个月)底部的灯座稍微收窄一些,灯就基本成形了。记得那天我学了好多遍,结果只做了两盏,每样各学做一个,我还单独在上面做了记号,一个是酒盅灯,另一个是碗灯。

等十二盏面灯捏好后,小姨把提前用棉花做的灯捻子拿过来,这时,我跃跃欲试、自告奋勇地插捻子,五姨说:捻子插深些,灯芯留长点,燃的时间就越长,时间越长,面灯也就越香。我按照五姨说的逐一插好,笼屉上锅开始蒸,大约四十分钟左右,面灯出锅了,望着我亲手参与制作的那一盏盏浅黄的小面灯,心里别提有多美了,这从做到蒸,面灯的程序就算是全部竣工了。(记得当时我对着刚出锅面灯,曾咽了好多次口水,终于忍着没有提前吃面灯)虽然那天,我们没有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但因为姥爷在村子里德高望重,辈份也大,那些小辈的人,把他们做好的精致面灯,给我们送来一部分,至今我还记得有大雁灯、鱼灯、龙灯、玉兔灯等等,东拼西凑,不仅收到工艺精美的花灯,就连十二生肖面灯,基本上也都凑齐了。接下来,我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天快点黑下来,好把这些面灯全部点亮。

天刚擦黑,我就缠着五姨,让她把每个灯槽里放上香油,我非常虔诚地把灯一一点亮,然后开始送灯。这送灯,也很有讲究。就是将这些点燃的面灯,按次序送,最先送到堂屋(主客厅)、 卧室、厨房、然后再把十二生肖面灯,分别送到相对应的棚舍。鸡灯送到鸡舍,祈盼鸡多多下蛋。猪灯送到猪圈,祝愿家畜越来越兴旺。小狗面灯,要放在大门的石墩上,让它在新的一年里好好看家护院。龙灯要摆放在粮食囤上,祝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等等。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左右,灯里的香油逐渐减少,之前跳跃着、舞动着的火苗慢慢地熄灭了,终于熬到这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我百分之百热切期盼的----吃面灯。黄豆面做的面灯,吃起来的确是香香的。不仅口有馀香,而且还外焦里嫩。记得那时吃着自己做的热乎乎、香喷喷地小面灯,心中还涌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成就感呢

时过镜迁,今非昔比。现如今我的几位阿姨,均已生活在城里。曾经在农村的生活,因城里的局限性,不得不主动将一些传统的习俗放弃。而成年后的我,也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年没有回去。(包括姥爷去世都没有回去,这不光是母亲的憾事,也是我的)有生以来,在我的印象里,共计在姥爷家过了三个春节,可只有那年的正月十五,做了面灯,这也成为我生活履历表里的唯一。而今再次想起,姥爷只能永远地活在我的记忆里。虽然已经过了数十个正月十五,也欣赏过许多精美的花灯,但在我的记忆深处,却怎么也忘不掉,N年前自己亲手做的那两盏面灯。毕竟当时的那段经历,与那些从未离开过东北老家的同学相比,它们丰盈了我懵懂的青春记忆。

丙申年正月十五

女友当我面钻进豪华跑车


女友当我面钻进奢华跑车(图片来历:华盖构思)

为成婚我东拼西借买房子

电视里从不缺多金的王老五,他们的阔绰和大度除了让我仰慕还让我叹息。由于女友说,你看看人家,多有男人魅力,尽管演的是故事,但你能有人家一半也不错。没车,没许多存款你总得有房吧!你倒好,白在城市混了这么多年,除了破作业其他一无所有,你说,咱拿什么成婚哪?

我当然想成婚,可女友要求的条件我确实达不到。她也知道我的窘境,只要求有房子,我没办法只得东凑西借又贷了款才总算交了首付,女友也不再对我大吼小叫,总算略略让我适意。

尽管女友总催促我赚钱让我尽力,可我知道她原意不坏,仅仅有点恨铁不成钢。这次房子装饰,都是她家出的钱,让我很惭愧。可接着我就拿出了悉数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作业以及兼职中,我想,我必定不能孤负女友,人家委身咱终身,总不能让她过苦日子啊!

但人光靠一份一般的作业,真的很难让穷困日子来个大翻身。所幸后来女友也不再催促我,而是和我一同尽力,我理解,她是诚心谅解我,究竟咱们在一同三年了。

两个人尽力的日子,过的很酣畅,可接下来的事儿却让我为难极了。那天女友参与同学集会,回来后一脸的不高兴,原本在学校成绩不如她脸蛋也没女友美丽的女孩都找了不错的男友,有房有车不说,还有一份很面子的作业,不是司理便是主管,总归,都比我强。

女友天然难咽下这口气,回来后饭也没做。那天我自动掌勺,可那顿饭仍然没吃安生,女友说,今后这样的集会,再也不去参与了。我的心也隐隐地疼,但我并不自卑,由于我一直在尽力着。

女友上了男上司的奢华跑车

但日子又一次的冲击让女友完全爆发了,这次是由于拍婚纱照的店里赠了一张名钻行价值千元的卡,后来咱们去拿赠品,成果商家说要购物才给,能够用那张卡抵1000块钱,是挺实惠,可那些钻石饰品也贵得惊人,都是5000块以上的。

并且我和女友的戒指什么的全都买过了,我就觉得再买这个没必要。可女友不肯抛弃那张卡,坚持要买。这次我没依她,回家后吵了个大红脸,她骂我没用,连个钻戒都不买,但是我现已给她买过金的了啊!

日子就这样不和谐起来,咱们冷战了两个礼拜。第一个礼拜她没让我去接她,但我每次都跟在她死后,我不想让她不高兴;再下个礼拜,她不让我跟了,说要加一个礼拜的班,让我在家做好饭,我听了她的话。

可仍是不放心,礼拜五黄昏做好饭去找她,认为会等很长时刻呢,我却看到女友从单位出来,还坐上一个男人的车,那辆奢华跑车绝尘而去,留下我呆若木鸡。我知道,追也没意思的。

当晚我成心要求亲近,女友则连衣都不脱,后来我装困躺下,她才脱衣睡觉,我侧回身想看清她的脸,却发现她的胸部上方有一道红痕,我知道是拜那个跑车男所赐,那是她的上司,她有我这个男友却甘心找多金男销魂,这比找人剁我两刀都更难过。

这事让我认为自己会立刻跳起来,然后狠狠给女友俩耳光。但是我没有,我一句话都没说,仅仅悄然背回身然后安静地留下了眼泪,我知道,我和女友现已没有未来。

都说现代的女性特实际,要了房子就要车子,反而是最宝贵的爱情却越来越罕见。这样的话我原本不信的,由于我分明看到过许多一同祸患的小两口,他们日子困苦却仍然甜美,让我信任自己和女友也会幸福快乐的。

但是,这次咱们算是破例。我不知道假如我也和那些钻石王老五相同有钱能够浪费,女友是不是就不会再变节我,假如真是这样,那我真的不想再爱情......

“难咽”的手擀面


女友去年到上海工作了。前几天公司放大假,女友说人在他乡,最想吃的是母亲做的手擀面。

那天我去火车站接回女友,她见到我,说回家真好,又可以吃到母亲亲手做的手擀面了。回到家她一进门就吵着要吃手擀面。伯母笑着说:好!好!你等着,我这就去做!说着就进了厨房。我们在客厅边看电视边聊天。聊着聊着,女友说:我去看看我妈做得怎么样了。说着就进了厨房。过了一会儿,她又默默地回来了。半个小时后,伯母就端着两碗面过来了,我接过面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味道真的不错!女友吃了一口,却放下了筷子,说:妈,我不想吃这面了!伯母惊讶地望着她说:你最喜欢吃妈做的手擀面,今天怎么不吃了?女友说:还是老味道,不好吃!难以下咽。女友母亲非常失望,摇摇头,嘴里喃喃地说:女儿长大了!女儿长大了!

在送我回家的路上,我问她:小蕾,你在回来之前,就说想吃你妈做的手擀面,怎么又不吃了?女友的眼睛湿润了,动情地说:我刚才到厨房偷偷看了一眼我妈做手擀面。她站在案板前每往后拉一次擀面杖,都要直起身子,腾出一只手捶捶后腰。母亲年纪大了,为了做手擀面,付出太多的力气。我如果今天吃了手擀面,这一星期的大假,她就会天天为我做手擀面,我不忍心再看到她吃力擀面的样子。

真爱,是一面镜子


真爱,是一面镜子,它折射映照着人性的正反两面。一切为爱而付出之心都奔着一份美好情感而去,却往往带着满腹的伤痛折回,所以,当真爱成为一件十分痛苦而艰难的事业。

尽管如此,为真爱而赴汤蹈火的人大有人在,他们为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在所不辞,无怨无悔。古往今来,这样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或许,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真爱,此刻正在你的身边某一处发生。

为真爱而生的痛苦,未必都是不幸的结果,有时候,它是另一种幸福的代名词,是人类高尚品格所起的作用,也是真爱意义的根本。任何带有回报意图的爱是私欲的,是自我的,它多少含有一种占有的成分,所以,带有私欲的爱与真爱存在着很长的距离,任何带有物欲或肉欲的爱,也不是真爱的目的,这样的爱只能是一种欲望的俘虏,是真爱的一种敌人,或许,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是真爱的一种灵魂,所以,当真爱成为一种信仰。

为爱而矢之不渝,舍生忘死的人一定是一个心底十分善良的人,也是一个具备无限美好人格力量的人,由此,他,引领着人类一面爱的旗子,高高飘扬在滚滚红尘之中。

也许,真爱,不仅仅是爱情的,它也是友情的,是亲情的。那些将生给予对方,将死留给自己的战友,同胞兄弟姐妹,那些将可以造就幸福的一切给予所爱之人,将苦难榄于己身的父母,乡亲,这样的爱不仅仅是可歌可泣的,伟大的,也是我们人类无敌的精神力量所在。

也许,真爱,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它同样也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于一颗对山水草木,飞禽走兽的悲悯之心之间。一个心怀善良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世间的一切于他,是不容破坏践踏的,是值得疼惜的,敬爱的,他不会因某一种私欲的图某而损之。

换言之,真爱,是人类的一种使命,是人类战胜原罪的一种动力。

在人类的情感世界里,真爱,需要的是长久的坚持与耐心,在爱情之中,它须经受得住时间与世俗的冲击与考验,所谓的海枯石烂便是如此。

将自己低到尘埃里,放下身段去爱是一种不得已的爱,是在爱情面前无法高昂起头颅的一种情的妥协,是一种对爱的乞求,也是对真爱的亵渎,因为,真爱,从来不需要怜悯,更不需要乞讨。

谁能回答,真爱究竟是什么,真爱,是还是一个人的事业,还是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也许,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完全准确的答案。

尽管如此,真爱依然鲜活,一如江海横流,惊涛骇浪,绵绵不绝。

一碗阳春面


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面馆的这一天,也是从早就忙得不亦乐乎。平时直到深夜十二点还很热闹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过十点,就很宁...

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面馆的这一天,也是从早就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直到深夜十二点还很热闹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过十点,就很宁静了。北海亭面馆的顾客,此时也像是突然都失踪了似的。
就在最后一位顾客出了门,店门要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迎上前去招呼着。
“……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生生地问。
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行啊,请,请这边坐,”老板娘说着,领他们母子三人会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一边向柜台里面喊着,“阳春面一碗!”
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应声道,“好——咧!阳春面一碗——”
案板上早就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份,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锅里。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
“真好吃啊!”哥哥说。
“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面,送到妈妈的口中。
不一会儿,面吃完了,付了150元钱。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一齐点头谢过,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老板和老板娘应声回答着。
过了新年的北海亭面馆,每天照样忙忙碌碌。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了。
和以前的大年夜一样,忙得不亦乐乎的这一天就要结束了。过了晚上十点,正想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到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了去年大年夜的那三位最后的顾客。
“…唔……一碗阳春面……可以吗?”
“请,请里边坐,”老板娘将他们带到去年同样的二号桌,“阳春面一碗——”
“好——咧!阳春面一碗——”老板应声回答着,并将已经熄灭的炉火重又点燃起来。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做,他们也许会尴尬的。”
老板说着,抓了一人半份的面下了锅。
桌上放着一碗阳春面。母子三人边吃边谈着,柜台里的老板娘能听他们的声音。
“真好吃……”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
吃完后,付了150元钱。老板娘对着他们的背影,“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这一天,被这句说过几十遍乃至几百遍的话送走了。

随着北海亭面馆的生意兴隆,又迎来了第三年的大年夜的晚上。
从九点半开始老板和老板娘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都显得有些心神不定。十点刚过,雇工们下班走后,老板和老板娘立刻就把墙上挂着的各种面的价格牌,一一翻了过来。赶紧写好“阳春面150元。”其实,从今年夏天起,随着物价的上涨,阳春面的价格已经是200元一碗了。
二号桌上,在30分钟以前,老板娘就已经摆好了“预约席”的牌子。
到十点半,店里已经没有客人了。但老板和老板娘还在等待着那母子三人的到来。
他们来了。哥哥穿着中学生的制服,弟弟穿着去年哥哥穿的那件略大的旧衣服,弟兄两人都长大了,有点认不出来了。母亲还是穿着那件不合时令的有些褪色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笑着迎上前去。
“……唔……阳春面两碗……可以吗?”女人怯生生地问。
“行,请,请里边坐。”
老板娘把他们领到二号桌,若无其事地将桌上的那块“预约席”的牌子藏了起来 。对柜台喊着,
“阳春面两碗!”
“好——咧!阳春面两碗——”
老板应声答着,把三碗面的份量放进了锅里。
母子三人吃着两碗阳春面,说着,笑着。
“大儿,淳儿,今天,我做母亲的想要向你们道谢。”
“道谢?向我们……为什么?”
“实在是,因为你们的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了八个人的钱。我把抚恤金全部还了债。还不够的部分,就每月五万元分期偿还。”
“这些我们都知道呀。”
老板和老板娘在柜里,一动不动,凝神听着。
“剩下的债,到明年三月就可以还清了。可实际上,今天就可以全部还清。”
“啊,真的?妈妈。”
“是真的。大儿每天送报纸赚钱支持我,淳儿每天买菜烧饭帮助我,所以我能够安心工作。因为我努力工作,得到了公司的特别津贴,所以现在能够全部还清债款。”
“好啊!妈妈,哥哥,从现在起,每天烧饭的事还是包给我了。”
“我也继续送报。弟弟,我们一起努力吧!”
“谢谢!真是谢……谢……”
“我和弟弟也有一件事瞒着妈妈,今天可以说了。这是在11月的星期天,我到弟弟学校去参加家长会。这时,弟弟已经藏了一封老师给妈妈的信……弟弟写的作文如果被选为北海道的代表,就能参加全国的作文比赛。正因为这样,家长会那天,老师要弟弟自己朗读这篇作文。老师的信如果给妈妈看了,妈妈一定会向公司请假,去听弟弟朗读作文。于是,弟就没有把这封信交给妈妈。这事,我还是从弟弟的朋友那里听来的。所以,家长会那天,是我去了。”
“哦,原来是这样那后来呢?”
“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是,《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全体学生都写了。弟弟的作文题目是《一碗阳春面》。一听题目,我就知道是写的北海亭面馆的事。弟弟这家伙,怎么把这种难为情的事写出来,我这么想着。”
“作文写的是,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留下了一大笔债。母亲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工作,我去送早报和晚报……弟弟全都写了出来。接着又写,12月31日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阳春面,非常好吃……三个人只买了一碗阳春面,可面馆的叔叔阿姨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谢谢我们,祝我们过个好年。听到这声音,弟弟的心中不由地喊着,‘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因此,弟弟长大成人后,想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店,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弟弟大声地朗读着作文……”
此刻,柜台里竖着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母子三人说话的老板和老板娘不见了。在柜台的深处,只见他们两人面对面地蹲着,一条手巾,各执一端,在擦着那不断夺眶而出的泪水。
“作文读完后,老师说,‘今天淳君的哥哥代替他母亲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现在我们请他来说几句话……’”
“这时哥哥说什么……”弟弟疑惑地望着哥哥。
“因为突然被叫上去说话,一开始,我什么也说不出……‘诸君一直和我弟弟很要好,在此,我谢谢大家。弟弟每天做晚饭,放弃了俱乐部的活动,中途回家。我做哥哥的,感到很难为情。方才,弟弟的《一碗阳春面》刚开始读时,我感到很丢脸。但是,当我看到弟弟激动地大声朗读时,我心里更感到羞愧。这时我想,决不能忘记母亲买一碗阳春面的勇气。兄弟们,齐心合力,为保护我们的母亲而努力吧!从今以后,请大家更好地和我弟弟结成朋友。’我就说了这些……”
母子三人,静静地,互相握着手,良久。继而又欢快地笑了起来。和去年相比,像是完全变了模样。
作为年夜饭的阳春面吃完了,付了300元。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深深地低头道谢后,走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老板和老板娘大声地向他们祝福着,目送着他们远去……
又是一年的大年夜降临了。北海亭面馆里,晚上九点一过,二号桌上又摆上了“预约席”的牌子 ,等待着母子三人的到来。可是,没看到那三人的身影。
一年,又是一年,二号桌始终默默地等待着。可母子三人还是没有出现。
北海亭面馆因为生意越来越兴隆,店内重又进行了装修。桌子、椅子都有换了新的。可二号桌却仍然如故。老板夫妇不但没感到不协调,反而把二号桌安放在店堂中央。
“为什么把这张旧桌子放在店堂中央?”有的顾客感到奇怪。
于是,老板夫妇就把“一碗阳春面”的事告诉他们。并说,看到这张桌子,就是对自己的激励。而且说不定哪天那母子三人还会来,这个时候,想用这张桌子来迎接他们。
就这样,关于二号桌的故事,使二号桌成了“幸福的桌子”。顾客们到处传诵着。有人特意从远方赶来。有女学生,也有年轻的情侣,都要到二号桌上吃一碗阳春面。二号桌也因此而名声大振。

时光流逝,年复一年。这一年的大年夜又来到了。
这时,北海亭面馆已经是同一条街的商店会的主要成员。大年夜这天,亲如家人的朋友、近邻、同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都来到了北海亭。在北海亭吃了过年面,听着除夕夜的钟声,然后亲朋好友聚集起来,一起到附近的神社去烧香磕头,以求神明保佑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厄除运开。这种情形,已经有五六年的历史了。
今年的大年夜当然也不例外。九点半一过,以鱼店老板夫妇双手捧着装满生鱼片的大盆子进来为信号,平时亲如家人的朋友们大约三十多人,也都带着酒菜,陆陆续续地会集到北海亭,店里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知道二号桌由来的朋友们,嘴里虽然没说什么,可心里都有在想着,今年二号桌也许又要空等了吧。那块“预约席”的牌子,早已悄悄地站在二号桌上。
狭窄的座席之间,客人们一点一点地移动着身子坐下,有人还招呼着迟到的朋友。吃着面,喝着酒,互相夹着菜。有人到柜台里去帮忙,有人随意拉开冰箱拿来东西。什么廉价出售的生意啦,海水浴的艳闻轶事啦,什么添了孙子的事啦。十点半时,北海亭里的热闹气氛到达了顶点。
就在这时,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人们都向门口望去,屋子里突然静了下来。
两位西装笔挺,手臂上搭着大衣的青年走了进来。这时,大伙都松了口气,随着轻轻的叹息声,店里又恢复了刚才的热闹。
“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老板娘面带着歉意说。
就在她拒绝两位青年的时候,一位身穿和服的妇人,深深低着头走了进来,站在两位青年的中间。
店里的人们,一下子都屏住了呼吸,耳朵也竖起来了。
“唔……三碗阳春面,可以吗?”穿和服的妇人平静地说。
听了这话,老板娘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十几年前留在脑海中的母子三人的印象,和眼前这三人的形象重叠起来了。
老板娘指着三位来客,目光和正在柜台里找韭菜的丈夫的目光撞到一处。
“啊!啊……孩子他爹!”
面对不知所措的老板娘,青年中的一位开口了。
“我们就是14年前的大年夜,母子三人共吃一碗阳春面的的顾客。那时,就是这一碗阳春面的鼓励,使我们三人同心合力,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这以后,我们搬到母亲的亲家滋贺县去了。”
“我今年通过了医生的国家考试,现在京都的大学医院里当实习医生。明年四月,我将到札幌的综合医院工作。还没有开面馆的弟弟,现在京都银行里工作。我和弟弟商谈,计划了这生平第一次的奢侈的行动。就这样,今天我们母子三人,特意来拜访,想要麻烦你们烧三碗阳春面。”
边听边点头的老板夫妇,泪珠一串串地掉下来。
坐在靠近门口桌上的蔬菜店老板,嘴里含着一口面听着,直到这时,才把面咽下去,站起身来。
“喂喂!老板娘,你呆站着干什么!这十年的每一个大年夜,你都为等待他们的到来而准备着,这十年后的预约席,不是吗?快!请他们上座,快!”
被蔬菜店老板用肩一撞,老板娘这才清醒过来。
“欢……欢迎,请,请坐……孩子他爹,二号桌阳春面三碗——”
“好咧——阳春面三碗——”可泪流满面的丈夫却应不出声来。
店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鼓掌声。
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的飘着的雪,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曳着,飘着……

那些年,那红薯面驴蹄


朋友从蒲城小游回来,归途中就打电话炫耀,让我猜猜她中午在蒲城吃的啥?我以为是蒲城面辣子,性急的她笑着说是咱小时候吃过的红薯面驴蹄子!听着她在电话那边还不停地说香的很香的很,甚至还听到她不停地眨巴着嘴的声音,瞬间记忆中味蕾被唤醒,那甜甜的,粘粘的,辣中带着酸味仿佛还停留在唇边,怀旧的心一下子被拉回到久远的从前,那些年,那红薯面驴蹄......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正处于小学阶段吧,那个时候中国农村大都处于饥荒中,粮食远远不够吃,瓜菜代是常有的事,而红薯面驴蹄在富平农村是个标志性代表吧!记得小时候,每到挖红薯季节,全家老少齐动员,大人挖,小孩拾,运回家中,大小均匀,没瞌没伤的红薯被挑选出来,储存在红薯窖里,那是整个冬天的后备食粮!而有些特大或者被挖伤的大红薯被我和姐姐洗净,母亲拿来红薯擦擦,擦成红薯片,天气晴朗时,我们按照母亲吩咐,去外面晒红薯片。

那时候,我家在村口最东边,村民的自留地就在我家围墙两丈远的地方,我们就捡谁家没种的荒地去晒红薯片。古怪精灵的我总是偷懒,晒片总是天女散花般去撒,看着一片片红薯片在空中飞舞,我快活的心情像长了翅膀,少年的心就有了那么多快乐;而姐姐总是均匀地一片挨着一片摊开。我的小聪明常常被姐姐告知母亲,而母亲也不去训斥,只是轻轻说了句:谁撒的谁到时去拾!记得有次变天了,我去拾自己撒的红薯片,那的确害苦了我,东跑西窜总也捡不完,看着姐姐早已捡完她自己撒的红薯片,我急得眼泪也流下来了后来在母亲和姐姐帮忙下,在那场雨来临前终于完成自己的任务。母亲虽然没有指责我,但是从此以后,我干什么事再也不敢偷机取巧了,我知道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害了自己!

红薯片晒干后,母亲在队上的磨面房把红薯片磨成面粉,因为那时候年龄小,很少到磨面房去,所以一直不知磨红薯与磨麦子到底是不是一样磨法?只记得有次刚到磨房门口,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磨坊里灰蒙蒙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味道,呛得我直咳嗽,我站在门外没敢进去,从此也缺失了怎样磨红薯面那个珍贵的记忆

记得秋冬季节,常常是下午两三点时,母亲用开水把红薯面烫好,放凉后加入对半的黑麦面,那时麦子不够吃,农村人把麦子磨的很细,面粉收回来总是很黑,不像现在八零七零粉那么白。母亲在案板上把面揉成细长的几条,再用小擀面杖擀成不到一寸厚,姐姐卖力地拉着风箱,通红的炭火映红了她的脸颊,而锅里的水沸腾着,蒸汽笼罩着整个厨房,年轻而美丽的母亲系着印花蓝围裙,半弓着身子在木锅盖上飞快用刀削着驴蹄,几刀过后她飞快用刀一推,驴蹄纷纷落入锅里,我总是和弟弟争着用长把勺子帮母亲在锅里搅动......驴蹄熟了,捞出盛在碗里,加入盐、葱花,红辣子,再加上富平特有的小米醋,搅拌均匀后,夹起一块放入口中,粘粘的,甜甜的,酸酸的,辣辣的,那味道儿美极了!可惜那时我的胃不好,一吃红薯面驴蹄总要疼上半天,心里多少对它有些抗拒,却总是抵不住那种味道的诱惑,总是疼还是去吃,所以,对红薯面驴蹄的记忆尤其深刻。

曾记得年幼的我去外婆家,村里的阿婆总爱问我吃的啥饭,我总是回答驴蹄子,乐此不疲地给她们比划着母亲削驴蹄时的动作,让母亲在人背后狠狠地骂了一顿,那种委屈到现在都记得,也一直没有去问过母亲,也没有想明白她为什么要骂我?现在想来,也许因为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好强,不愿让人知道家里生活的困苦吧,但是那时哪个家庭能够逃脱那种困境呢?童年的我自尊心特强,动不动就泪流满面,待后来阿婆们开玩笑再次问起,看着满脸通红,满眼是泪的我于是都禁声,从此以后再无人开玩笑问我吃的啥饭了。近四十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红薯面驴蹄子,但朋友一提起红薯面驴蹄子,我就想起那种粘粘的,甜甜的,辣中带酸的味道,那味道也一直留在记忆中!

有人说,人上了年纪总爱怀旧,这话一点不假。近年来,我已经介入不惑之年,却常常思念小时吃过的许多东西,那硬硬的像钢丝样的玉米面饸烙,那甜甜的红薯面轱辘馍,那红薯面驴蹄子,那金黄金黄的带着糖精的玉米面塔塔在老一辈人眼里是痛苦的经历,而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个难忘的回忆!我常常想起那时某种食物的味道,也许小时自己是多么抗拒,而现在又是多么地怀念,红薯面驴蹄子就是其中的之一!

流年易逝,岁月如歌!转眼间四十年了过去了,当年开玩笑的阿婆们早已作古,姐姐也升级做了奶奶,整天追着小孙子跑,而年轻美丽的母亲也进入了古稀之年,但年幼时母亲做红薯面驴蹄子的场景定格在脑海里,再也挥之不去,那红通通的碳火,那满是蒸汽的厨房,那在锅里翻滚的红薯面驴蹄,那年幼的姐弟仨,那年轻美丽的母亲

那些年,那红薯面驴蹄......

哲理故事:一碗面而已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天,有人问一位老先生,太阳和月亮哪个比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是月亮,月亮比较重要。为什么?因为月亮是在夜晚发光,那是我们最需要光亮的时候,而白天已经够亮了,太阳却在那时候照耀。

你或许会笑这位老先生的糊涂,但你不觉得很多人也是这样吗?每天照顾你的人,你从不觉得有什么,若是陌生人偶尔帮助你,你就认为他人好;你的父母家人一直为你付出,你总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还嫌烦;一旦外人为你做出了类似行为,你就会分外感激。这不是跟感激月亮,否定太阳一样糊涂吗?

有个女孩跟妈妈大吵了一架,气得夺门而出,决定再也不要回到这个讨厌的家了!一整天她都在外面闲逛,肚子饿的咕噜咕噜叫,但偏偏又没带钱出来,可又拉不下脸回家吃饭。一直到了晚上,她来到一家面摊旁,闻到了阵阵香味。她真是好想吃一碗,但身上又没钱,只能不住的吞口水。

忽然,面摊老板亲切的问:小姑娘,你要不要吃面啊?她不好意思地回答:嗯!可是,我没有带钱。老板听了大笑:哈哈,没关系,今天就算我请客吧!

女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坐下来。不一会儿,面来了,她吃得津津有味,并说:老板,你人真好!

老板说:哦?怎么说?女孩回答:我们素不相识,你却对我那么好,不像我妈,根本不了解我的需要和想法,真气人!

老板又笑了:哈哈,小姑娘,我不过才给你一碗面而已,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么你妈妈帮你煮了二十几年的饭,你不是更应该感激她吗?

听老板这么一讲,女孩顿时如大梦初醒,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她顾不得吃剩下的半碗面,立刻飞奔回家。

才到家门前的巷口,女孩远远地看到妈妈,正焦急地在门口四处张望,她的心立刻揪在一起!女孩感觉有一千遍一万遍的对不起想对妈妈说。但她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见妈妈已迎上前来:哎呀!你一整天跑去哪里了啊?急死我了!快进家把手洗一洗,吃晚饭了。

这天晚上,这个女孩才深刻体会到妈妈对她的爱。

当太阳一直都在,人就忘了它给的光亮;当亲人一直都在,人就会忘了他们给的温暖。一个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的人反而不会去感恩,因为他认为,白天已经够亮了,太阳是多余。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太阳和月亮哪个更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已有的,认为他们是理所当然,对于自己没有的,又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仿佛这个世界欠我们很多。

其实,感恩也可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如有些人听说,要感激那些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那些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丰富了你的经验;感激那些轻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感激一切是你成熟的人,感恩周围的一切。

拥有感恩的心,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更需要我们去爱。草木旺盛地生长,为的是报答春晖之恩;鸟儿拼命觅食,为的是报答哺育之恩;禾苗茁壮地成长,为的是报答溪水的滋润之恩;孩子努力学习,为的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断章》之惊鸿一面


他意识到了,在没有遇见她之前,他的内心一直都很孤独。

在此之前,他一直呆在这个小城市里,从小学,初中,还是现在所读的高中,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在老师的眼中,他确实是一个好学生,每次的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他的父母也多次在朋友,亲戚面前赞赏着自己的孩子。然而这一切对于他来说,似乎都不意味着什么,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使是快要临近的高考,他的内心也是平静如水,只要做好属于自己该做的事就行了,这是父母经常对他的说的话。然而事实上,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从小到大,无不遵循着这个规律,除了学习,并没有在意身边的风景。

在学习困乏的时候,他唯一的乐趣就是一个人坐在窗前的小床上,听些老歌,发呆,或者拿着铅笔在纸上画画,或者,也说不上是画,只能算是涂鸦。现在是冬季,这个冬天的小城里有很好的阳光,他可以选择在连续学习了很长时间,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回到这个熟悉的窗前小床上,小憩一会儿。

他的学习和生活就是这样平静的过着,平静的如同家乡的小巷,永远都不会有大的事情发生。

高考备战的日子是艰辛的,但也过得很快,时间不知不觉中来到四月。四月里,这个城市的天空不是那种蔚蓝,是淡淡的蓝色,那种让你看到就会忘记无尽忧伤的颜色,片片白云游荡在空中,最后消失在远处的地平线。远处的树木也在这个季节里孕育出了一种不一样的绿色。这是每天早晨的他醒来后看见的风景,透过三楼半开的窗,能听见不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在洁白而又古老的建筑之间来回的荡漾,还有楼下那个新建的公园,晨练的人们伴随着风的声音缓慢的做着着舒展而又优美的动作。

终于,他看见了她,站在一座小石桥上,桥下流淌着静静的河水,看的出来,她拿着画板,正在写生。

她正出神的望着周围的美景,两弯眉毛像这四月里新发的柳叶,优雅的从额际浮现。他喜欢读《诗经》,喜欢桃花为面,柳叶为眉,秀发如云的女子。而这种影子似乎在她的身上出现了,虽然没有长长睫毛的大眼睛,但单眼皮下清澈的明眸也着实迷人,或许是注视远方太久的缘故,她的眼神里多了一丝疲倦,可依旧那么明亮,像高山上的雪莲。她拥有传统东方美女的鼻子,但没有柔情的江南女子的樱桃小嘴,或许,这样的嘴是美的,但太多了则索然乏味。而她的嘴正是他所欣赏的,精心细腻,柔软润泽,但好像又带着几分傲慢和坚强,不知为何,她笑了,像清晨的第一米阳光,配着那淡雅而又高贵的白裙,纯粹的无可挑剔。

这一面来的简单决绝,这一面来的猝不及防,他的内心受到了一丝震撼。就这样,痴痴的倚在窗前,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个她,或许,他希望把她镌刻在自己的梦中。

也是因为这样,他忘记了时间。在火速赶往学校的路上,他还是刻意经过了她的身边,二人对视了第一次,她看见了他,会心的笑了一下,而他,脸上却泛起了红晕。

第一次,也是上学来的第一次,他被老师罚站了,原因是说不出来迟的理由。而这一天站在后面的他,却一直沉醉在早晨那一刻的相见中:那甜美的笑,和那飘荡在眉间的清纯。

此后的每一天,他最期盼的是早晨,期盼在睁开眼打开窗的第一时间,看见那道美丽的风景。当然在他的心里,最期待的是风景里的人能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美丽故事。

为了这样一个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美好期待,他开始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目标。他的学习变得更刻苦努力。因为他知道,每天的努力都有最好的回报等着他。也许,在成绩稍有不太如意的时候,浮现在脑海中她那甜美的笑就是对他最大的鼓励。他还想像过,等高考结束,金榜题名时,来和她共同欣赏每个清晨的风景,画出每个清晨不一样的色彩。这样的场面,时常出现在他的梦中。所以,当所有高考学生都期待时间能过的慢一点时, 他期待时间可以走的快些。真的,他的内心有很大的向往。

终于,如约而至的高考时间快到了,后天就是高考,学校通知高三学生开始放假,他回到了家,又坐在那个熟悉的窗前的小床上,看着窗外的风景,想象着明天早晨的美好。

第二天早晨,没有上学的他依旧起的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片风景,还是和以前那样美好,看着风景里的人,憧憬着风景里的故事。

高考之日,他起来打开那扇窗,发现她并没有来,此时他困惑了,怎么没有看见她?他又看了看其他的地方,也没有,或许是因为有事?生病?他的内心给出了一些能够敷衍自己的的理由。但事实如此,她确实没来,高考即将开始,他不能为此而左右自己的心情。

两天的高考过的很快,当别人都还沉浸在意犹未尽的考试中,他却处于苦苦的相思里,两天,她都没有出现!这种静默的等待,最终变为焦急的顾盼,任他搔首颦眉,抑是踟蹰徘徊,依旧盼不到一个曼妙的身影。或许她真的有事,耽误了,他一遍遍的对自己重复。因为他害怕那风景里的主人公真的会消失。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往往你最怕什么发生,什么就会发生。风景里的她再也没有出现,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早起,希望几个月前的那种美好可以重新出现,希望后的无限失望,失望后又期待这种希望,这种恶性循环一直持续到他上大学开学的那一天。

在大学里,除了学习之外的他还养成了喜欢读诗的习惯。每逢星期六的时候,他喜欢泡在X城市里的图书馆内看各种诗集,其中最喜欢卞之琳的《断章》,每次读到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时,他总会莫名其妙的笑,有时他也不清楚自己笑的原因,只是知道时间过去了,那中相思的冲动也随记忆风化了,但梦的内容回想起来依旧甜美。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放假的他回到了家,又重新回到那个熟悉的位置,窗前的小床上。只是这次,他没有像以前一样去开窗。

在这个城市里,每年都会有一个画展,今年在夏季举行,他虽然不太会画,但很喜欢欣赏,所以兴致勃勃的他和几个同学就来到了画展中心。这里,画的品种很多,有鸾飘凤泊的水墨画,有典雅厚重的油画,他正聚精会神的欣赏着。突然,他的同学大喊道有一幅油画上的人物是他,他茫然,于是走到了那幅画前:郁郁葱葱的数木,熟悉的大理石桥,淡淡蓝色的天空在远处消失在地平线,几只鸟儿飞翔在空中,仿佛能听见它们的欢呼雀跃。一个男生,正匆忙的骑着自行车,脸庞微微泛起了红晕。这,这确实是他!他,又一次感到茫然!

在习习凉风的陪伴下,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他来到了家,天色已经黯淡了下来,月亮捡起了昏黄的容颜,慢慢爬上了窗格。他又一次翻开了卞之琳的《断章》,看见去年写下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想在后面继续提笔写些什么,却又不知道如何下笔。

在这样的思考中,他正静静地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