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男女有别!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

男女有别!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

发表时间:2021-04-17

【www.qg13.com - 男人女人的情感美文】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男女有别!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男女有别!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

他和她,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金星,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交流和表达爱意。深爱对方的他们却因沟通失败而转相怨恨,可见理解对方相异的交流方式何等重要,不要因为误解而失去人间最宝贵的东西——爱。

男人和女人在诸多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他们以全然不同的视角看世界。要想理解二者的差异,关键在于了解男女沟通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以下是男女在沟通中的6条重要区别,你应该对此有所了解以助提高同爱人的沟通能力,使交流更为顺畅和有效。

1、为什么要说?

他认为沟通应该有明确目的。每次谈话的背后都存在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阐明的观点。沟通是为了尽可能有效地找出困境的根源。

她利用沟通来明了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想诉说的内容。她视交谈为一种分享内心感受的行为和一次增进两人亲密感的机会。通过分享,她的消极情绪可以得到释放,同时两性关系也因此得以巩固。

2、该说多少?

他将生产力和效率放在每日生活的首位,在交谈中也不例外。他对事情进行描述时已经从满脑的混沌中理清了思路,只分享他认为说明中必不可少的细节。他会奇怪“为什么女人有那么多话要说?”因此,在他听得差不多觉得足以提供解决办法时就会打断对方。

她利用交流来探查和整理思绪——便于发觉细节。她不知道哪些信息是必要的哪些是多余的,只有说出来后才知道。但女人打开话匣子不一定是在寻求解决办法,她只是想找个人倾听并理解自己的感受。

3、倾听的意义何在?

他习惯于有效地倾听。当女人发起谈话时他认为她是在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他尽力去理解女人,将她说的每句话都过滤成为“眼下我该怎么办?”对他来说,要学会既耐心又不被动地倾听女人说话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她认为谈话本身就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她感到自己被充分倾听或理解,就算问题得不到解决或改善对她而言也无所谓。爱人的倾听有助她缓解内心的焦虑和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与懂她爱她的人交心可以抚平她心灵的伤痕,是她借以摆脱外界麻烦和苦恼所必需的情感工具。

4、当她心烦时……

他会希望帮助她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仿佛一名消防队员等不及想尽快将火扑灭。对他而言,最快的灭火方法就是提供解决办法。由于过于希望向爱人献策,他可能会非常在意对方的情绪并竭力为自己辩解。他或许只听到字面意思,而没有意识到他的爱人在心烦时只是将语言作为表达复杂情感的工具。

她在心烦时会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自己的复杂情感,从而处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使其得以发泄。她看重的是对方的支持和抚慰,从分享内心感受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当他伴以关切的提问或表达诚挚的关怀来表现出对她的在意时,会让她感受到自己被爱被关心着。他满足了她的第一需要——爱的需要。

5、当他心烦时……

他心烦或感到有压力时经常会退缩到自己的“洞穴”中(变得安静和孤僻)。男人的“洞穴期”就好比休了一个短假:他通过忘却问题和关注其他事物(如看电视、看报纸或打电游)来缓解压力。

他可能会在压力期内避免同伴侣交流。如果她不断询问或指责,他则会退避得更远,因为他怕爱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问题。然而,如果女人能多些支持和理解,男人则会走出洞穴,更愿意交谈、更关爱对方。

她可能会将爱人的沉默解读为她令他感到失望或者她正在失去他。她本能地想通过一大堆表示关心的问题来帮助他脱离困境,抑或会出于担心自己理想中的交流方式不受重视而存有戒心,她想要的是那种有益的开诚布公的交流。

最终,在理解他需要时间独处后她才对他起到更大的帮助,因为他由此看出她相信他自己可以解决问题。信任是她给予他最好的礼物。同时,她也该做些事来照料一下自己,以便不会在他“洞穴期”过后对他心存怨恨。

6、何时会导致沟通失败

他觉得爱人总对自己指手画脚。对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表现出色。当他的能力受到质疑时不仅会感到受伤还会马上竖起一堵防御墙,此时沟通则开始陷入瘫痪。他在自己独当一面的环境中才会茁壮。与告知“你应该怎样”相比,他更愿意听从“你觉得……怎么样?”要想改变他,诀窍在于别告诉他该怎么做。

她的爱人会认为她所说的那些问题实际上都不存在也没那么紧急。他误认为自己说些类似“你是在小题大做”或“你想太多了”的话是在帮助她“检验问题的真实性”。但在她看来,他像是在贬低她的感受或劝她不要有这种感觉。

男人和女人都渴望能让自己的爱人满意,但由于难以理解和接受对方相异的沟通方式而未能如愿。男人和女人需要通过学习这些差异来帮助维持两性关系,才不至于有朝一日彼此怨恨或因沟通不利而犯愁。

当夫妻相处遇到障碍时,我建议他们一起阅读或听从两性关系自助书籍上的指导。如果仍然感到不知所措,那么就应该向专业心理咨询顾问寻求帮助,让自己重新进入正轨,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沟通。

小编推荐

你的婚姻,80%来自你的想象


01

收到一封读者来信

“第一次婚姻失败了,那次婚姻不是自己做主,后来发现对方有很多问题,实在合不来就离婚了,有一个女儿,”

“然后在单身群认识了一个男人,开始感觉很好,但是身边所有人都反对,都说他不靠谱,说我们不是一路人,但是我不听劝,一意孤行”

“其实有时候我也知道他有不靠谱的地方,可是还是选择了他”

“后来问题越来越多,有了孩子,才发现他以前说喜欢孩子是骗人的,他重男轻女,生了女儿后他完全不管,后来家也回得少了,今年过完年就再也没有回来”

“孩子一岁多了,还不知道父亲这个词,他说他不给我赡养费,要么孩子给他带走,我可以说,我和孩子现在算是被抛弃了吗?”

“不敢再找了,不想结婚了。有了孩子才让我看清一切,可惜已经太晚了。”

也许,看了信有的人会说,这的确是一个渣男。讨伐这种不负责任的男人同情这个单亲妈妈。

但是我想她真正需要的,不是同情。

而是,看见自己,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

人生总是有很多不如意的。

如何才能不总是成为那个受害者呢?

不能只靠运气。也更加不能,只靠想象活着。

01

如果一个人闭着眼睛,要跳进一条满是礁石险滩的河流里,

周围的人,劝她,你别跳,

她说,我不觉得这条河里面有什么危险啊,特别是现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河水看上去澈澈美丽,我好想去游个泳啊!

然后,她跳下去,结果,一跳下去,游了几下,就撞到河里的礁石,命在旦夕。

那么这个人,的确结局悲惨,但是她为什么会认定,这条可能暗藏礁石的河流绝对不会有危险?

那是因为,她基本靠自己的想象,来判断。

而不是去多观察多验证看清楚。

为什么有的人,一开始就能看到并绕开危险?

为什么有的人,第一次无法分辨危险,但是受伤了之后,她会给危险做个记号,那么第二次她就会绕开那些危险?

而为什么有的人,却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要置若罔闻地以身犯险呢?

提问的单亲妈妈,表达的方式透露着这样的潜台词:

第一次婚姻不关我的事,不是我决定的(所以我也没去分辨判断),我也不知道这个人原来是和我不合适的;

第二次婚姻也不是我的错,我遇到的人,我也不知道这个人会有这么大的问题(虽然别人都觉得他不靠谱),我是有了孩子才真的发现,他是如此不负责任,可惜太晚了。

从头到尾,她似乎都不在自己的婚姻里扮演一个积极选择、主动判断、承担结果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她的眼睛,从来就没有睁开过。

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屏蔽那些不好的因素,只想看到当时自己“理想化”的部分,同时欺骗自己“一切都很好”——不管是走进一个别人做主去判断的婚姻,还是嫁给一个别人都说有问题和反对的男人。

如果这样生活,当然会最终面对一个,无法逃脱的后果。

因为一开始,其实事情就已经是如此,那个人就已经有很多问题,河底就已经有很多礁石。

当现实已经明显到,自我欺骗、自我麻痹、自我回避都不起作用时,

一个人对自己当初撒的谎,和越来越多的现实冲突,导致自己再也无法圆下去的时候,这个人也就不得不去处理和面对,自己生活的一地鸡毛。

那个时候,冲击肯定是很大的,代价肯定是高昂的。

02

我经常在生活中发现类似的故事。

遇到了令人崩溃的结局,然后去质问,去谴责,为什么遇到一个如此坏的男人,一个令人如此无法忍受的老婆,或者一个如此糟糕的朋友(上司),这个时候,当事人往往是很不开心的,崩溃的,极度失望的。

负面情绪很重很重的。

如果,将问题对准他人的同时也对准自己,停下来,看看自己

当时为什么不肯睁开眼睛?

为什么一直在回避问题?

为什么一直对自己屏蔽生活的真相?

也许,崩溃和失望之余,你也会得到一种很大的成长。

就像这位遇到两次失败婚姻,两个不好的男人的单亲妈妈,特别是第二个男人,不负责任到那样的地步,重男轻女,不管女儿,不给抚养费,以至于孩子现在连爸爸是什么都不知道。

看到这样的表述,我会有一个疑问,一个如此奇怪的人,为什么别人当时都看得出他的问题,而嫁给他的这位提问小姐姐,却完全看不出?

答案应该是,她一直就没有睁开眼去“看见”这个男人。

而不是,这个男人多么会演戏,把她蒙骗了。

我们常常会“理想化”某个人某件事,而不自知,也不想知道。

理想化一个人的时候,你以为的那个人,其实并不是那个真实的人本身,而是你幻想的一个角色。

以爱情为例,你将你幻想的角色投射到你遇到的一个男人/女人身上,可能他/她有20%的特点是符合这个角色的,比如男子气,比如说话动听,比如看起来帅气,比如容貌秀美温柔,举止沉静,体贴有教养,

但是如果你仔细去看,你会发现,可能剩下的80%都有问题,

为了保住自己的理想化,为了快点完成自己的期待(通常是在大龄未婚,或第一次婚姻失败,产生了自我怀疑和压力的时候),

这个时候你非常希望,一下子就能找到你理想中的伴侣。

你会特别希望,这次遇到的这个人就是你心目中的那个人,其实这个人仅仅是在一个你特别需要的时刻,满足了你的一个渴求,然后,你就理想化了他,觉得,他是你等待已久的神,能拯救你的全世界。

所以你的潜意识做了一件事,就是,将剩余的80%屏蔽掉了。

并将20%扩展成整个人,你自己靠幻想,填满了剩余的80%。

你的幻想,早于偏离了那个人本身。

你不去看,自然就不会看到80%到来的危险和后果。

我记得,以前有段时候,有好多抨击偶像剧的文章,说那些剧对大家的思想健康不利,现在想来,最大的一个不利,恐怕就是,很多人入戏太深。

在心里,已经勾画了类似偶像剧的剧情,然后,只等待一个稍微符合形象的人出现,就屏蔽其他不合适的,凭想象和期待,将那个人幻化成自己内心的偶像剧男主/女主。

03

也不能说,理想化,就是一种问题,一种危险。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理想化的时候。

不同的只是,程度的深浅。

有的人,太过于回避真实,活在想象里,刻意不睁开眼去看,硬要闭着眼睛生活,那么滚雪球一样,因果累积,往往到崩盘的一刻,无法力挽狂澜,会付出比别人多的沉重代价。

了解我们理想化一个人的过程,更多的去看对方的真实,不光是可以帮助我们去远离一些可能会很危险造成伤害的人,

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帮助我们更能在关系里“脚踏实地”。

唯有在看见了对方的真实,或者至少对尚未完全展露的真实部分做了容纳的心理准备后再进入婚姻,你的婚姻才不会因为,不断爆发出让你无法忍受的失望的现实,而马上死掉。

很多人在关系里的痛苦,来源于有所期待后,对他人的失望。

有一次在一篇讲述很多恋人同居生活的推送文章后面,看到了好多有意思的评论,

其中一条是,“我老公和我恋爱的时候天天感叹我怎么能找到你的!后来结婚以后,他继续天天感叹,我怎么就能娶了你!”

很真实的婚姻写照,哈哈哈。

这不是老公或者老婆的问题,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模式。

我们会在保持距离(相识初期,恋爱阶段)时期,看到对方的一部分,然后投入热恋,理想地想象对方就是自己的完美之选,这个理想化的幻想,不会被打破,直到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直到进入了日夜相对的婚姻或同居生活之后。

直到彼此都觉得特别安全,卸下防御,本能地露出最真实的自己之后。

所以我总结了在关系中的几个避免我们陷入“天哪你竟然如此令人失望,我怎么如此倒霉悲惨”境地的要点:

1.不要只去看,你想看的,尽量多的去看真实,因为人家不会一直配合你,按你的剧本演出。

2.没有完美伴侣,粉饰和容纳对方一些缺点是必要的,但在原则性问题(责任、人品)不要太多的回避和欺骗自己,

3.当你遇到了极度失望的时刻,感觉愤恨而悲惨的时候,想一想,这个人是不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是不是有一些端倪,而你却一直蒙蔽着自己的眼睛。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选择承担之后,你就不再只是一个受害者,那种感觉会让你重回平静,抓住你的人生的缰绳。

最可怕的,并不是你遇到一个人,满怀期待,却结局惨淡,结果发现这个人很渣很渣,

而是,你因为这个结局,觉得万事无常,觉得特别无力,觉得关系可怕,觉得世界不可爱,失去方向,陷入怀疑。

当看到了自己在这件事情,这个选择中,所需承担的责任,

看到自己曾经的想象,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

看到自己也是这个剧本的创造者,

那么你就会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意识到你仍然可以,握住自己人生的缰绳,不同的只是如何去握,在关系的失败中,重新站稳,你自己的位置。

我觉得,这比一切,都重要。

好的爱情,不是来自经营,而是……


我的一个蓝颜知己叫我给他介绍女朋友,他说他喜欢千依百顺、小鸟依人的女孩儿,会用无辜的大眼睛眨巴眨巴看着他,伤心委屈了会躲到他怀里哭个梨花带雨,要以他为中心,最好是离开他就不能活的那种,他觉得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女性,才能让男人打心眼里去疼爱呵护。

我这个蓝颜知己已经35岁了,至今未婚,用他的话说要找一个喜欢的女孩子太难了,现在的女人基本已经失去女人的味道了,好像不用男人就可以撑起整片天。

他还笑着告诉我,刚认识我那阵,他也曾对我有好感,觉得我很符合他的标准,长得挺柔弱的,好像时时刻刻需要别人保护。没想到三个月后,他就彻底推翻了原来的判断,用他的话说我实在是太“坚强”了,让他没有了用武之地,再加上他也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最后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己。

为了找到这个心目中的女神,他从28岁找到35岁,依然孑然一身,他苦恼地问我:你说我是不是太天真了?连我妈都说要找个女强人简单,要找个这样的女人,要去月球上找了。

认识他这么多年,我相信他是真的很喜欢柔弱的女孩子,所以苦苦寻觅不肯结婚。只是,他真的了解自己的需求吗?

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吧!

我认识阿彦的时候刚大学毕业,用阿彦的话形容那是清纯得一塌糊涂。据他自己说,他当初虽然没有热烈地追求我,但却是一见钟情的,据他描绘,我们初见的那天他刚出差回来,我穿着一身白色的连衣裙和另一个女孩笑语嫣然地远远走进,恍若不食人间烟火,让他有种看见女神的感觉(当然,现在他觉得我依然是他的女神,只是偶尔会朝女神经病靠拢)。

当他真正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他才知道长相原来最欺骗人,那些看着凶凶的女人搞不好挺温柔如水的,那些看着笑意盈盈的女人一转眼就怒目相对了。

那时候的阿彦和我的蓝颜一模一样,就希望女人能够温柔如水,虽然他没有像蓝颜那么执着,却也经常提醒我:女人要有个女人的样。

那时候的我根本不缺追求者,也是趾高气昂得很,为此,阿彦经常恨恨地说:我当初就是被你的长相骗了。

阿彦比我大十几岁,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事业有成,无论是阅历、收入、还是社会地位,我们都相差悬殊,当年的我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够阿彦吃一顿饭。阿彦虽然对我宠爱有加,却总对我诸多束缚。他总以我刚出校门太过年轻,担心我上当受骗,以保护我、为我着想为由,要我事事听从于他。

当年的他,事业成功,十分大男子主义,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照顾我一生一世,给我优越富足的生活。他经常对我说:女人不用太能干,找一个爱自己的老公,没事就美美容、逛逛街。赚钱是男人的事,就算你这辈子一分钱不赚,我也会心甘情愿地照顾你一辈子。

阿彦希望我能够接受他的提议,做他千娇百媚、乖巧听话的心肝宝贝,让他去为我打拼,为我遮风挡雨。

我并没有领这份情,因为我不甘心也不喜欢过这样的生活。那时候的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绝对不愿意就这样被关在家里。我设想过无数种生活,唯独没有全职太太这一种,我不愿意做男人的附属品。我希望能够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能在喜欢的领域有着一席之地。

阿彦对我的不知好歹很震怒,他按捺着怒气对我说:我是心疼你才舍不得你出去,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复杂吗?你知道人心有多险恶吗?

在这件事上,我非常坚决,并且很快就做出了成绩。阿彦转而开始担心,他无法接受我的快速成长,他觉得我的变化太大了,不再是那个需要他保护照顾的小女人了。他希望我安家于室,而我向往自由的世界,这种分歧必然导致争执,那段时间也是我们吵架最频繁的日子,我俩走得磕磕碰碰,可是我也一路成长着,羽翼渐渐丰满……

不止阿彦和我的蓝颜,很多男人心目中的女神都是柔柔弱弱、浅笑盈盈,声如出谷黄莺,清脆婉转,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毫无心计毫无城府,善良得一塌糊涂,就等着男人去保护疼爱。

可是,如果女人以为这真是男人最大的述求,心甘情愿地去按照男人的要求去生活,一定会有后悔的一天。

并不是男人欺骗了女人,而是他也未必了解自己真实的需求。

生活是很现实的,人生更不是一帆风顺的,再强的男人也不能保证自己一生顺风顺水。当他决策失误的时候,你无法帮他分析,给不了中肯合理的建议,你的好言安慰在他眼里只是“头发长,见识短”的絮絮叨叨,令他更加心烦;当他遇到挫折一蹶不振的时候,你的惊慌失措、嘤嘤哭泣只会令他更加绝望;当他遇到人生低谷无能为力的时候,他更需要有个坚强积极的女人助他一臂之力,那时候他需要的再也不是一只笼中鸟,他希望有一个能在思想上和他有所交流,能力上与他匹配的女人。

我经常听到有些女人哭哭啼啼地质问男人:当年,是谁说要爱我一辈子?是谁说最喜欢我这个样子的?你骗我!

其实,男人真的没有说谎,只是他的需求会发生变化而已。他在人生和社会的洗礼中慢慢变化着,而女人却一直忽视了这种变化。

如果一个女人放弃了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追求,而把所有的一切都交付到男人手里,把男人当成自己的整个世界,通常结局都很可叹。并不是男人抛弃了你,而是这个社会抛弃了你。

我很多已婚男性朋友不止一次地跟我感叹:我老婆人挺不错的,勤劳贤惠,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对孩子老人照顾得颇为周到,对我也挺不错的,可是我们的婚姻真的像死水一般,这么多年下来,她已经跟社会脱节了,每次我回家,她跟我说的话题永远都是老人孩子,有时候我想跟她聊点别的,可是看她一脸茫然的样子,就只剩下深深的叹息了。想到我要在这样的婚姻里过一辈子,真的觉得很压抑很恐慌。

很多女人觉得这样的话只不过是男人追寻刺激的借口,甚至觉得自己照顾老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男人真是太没良心了。

并不是所有男人都会选择出轨,可这样的婚姻即使男人不出轨,也提不起生活的热情。

08年闹经济危机,我们周围很多小企业纷纷倒闭,大企业也是艰难度日,阿彦每天都想方设法开拓业务,忙得心力交瘁。13年又迎来了用工荒,有销路却赶不出成品。有一天,阿彦应酬回来,动情地抱住我:以前我希望你永远都弱不禁风地需要我照顾,可是后来才发现我更喜欢坚强睿智的你,在我遇到事业危机的时候,是你的淡定让我安心,是你信心满满地跟我分析大环境。还有,你免却了我的后顾之忧,我知道只要有你在,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很幸福……

那一刻,我感动得泪流满面,因为阿彦喜欢最真实的我。

经常有朋友笑着说我是个劳碌命,明明有男人心甘情愿地提供优越的生活,非要这么折腾,何苦呢?可是,我至今无悔!

有没有男人肯一辈子宠着一个女人,不管她见识如何短浅,生活如何不能自理,容颜如何苍老?我想应该是有的,但那是少之又少,又有几个女人能有这样的幸运呢?

也有朋友赞赏我的独立和远见。其实,当年的我想法真的特别简单:现在我才24岁,阿彦对我爱意正浓,自然我哭笑都是风景,想法幼稚在他眼里那是年少单纯、惹人怜爱。可当我四十岁的时候呢?如果那时我人事不知、肤浅幼稚,阿彦还会觉得我不食人间烟火吗?那时我再指责他不守信用嫌弃我还有用吗?如果真的落到了这步田地,不是阿彦抛弃了我,而是他真的已经不喜欢这样的我,已无法违背内心和我在一起。

最好的夫妻关系,不是谁一定要照顾谁一辈子,而是两个人一起成长、一起学习,相互关注对方的心理需求。

伴侣来自单亲家庭?有解药


伴侣来自单亲家庭?有解药

JudithWallerstein是一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研究者,他的研究显示,父母离婚后对孩子的影响可持续15到25年之久,尤其是当孩子开始尝试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恋情会失败。

这听起来实在是太让人伤心了,即使来自破碎的离婚家庭,很多人都尝试对亲密关系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维护,但是这其中的挑战也无法忽视。经历过父母离婚的孩子会很难和别人建立人际关系,因为父母一方或双方的离开让他很痛苦,为了以后再也不经历同样的痛苦他会给自己建一堵墙来隔绝别人的靠近。这种潜意识的行为类似于因噎废食,但确实有效的免疫了别人离开触及的父母离婚的时候深埋的创伤。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退缩,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拥有的东西上,不论是物品还是时间,他们对属于他们的东西总是有很多执念。

很多来自破碎家庭的孩子会跟父亲或母亲住在一起,所以他们经常对其中一方的感情远超另一方。即使孩子不想偏爱某一位,但是总有一方能更满足他的需求。孩子会依赖于其中一方父母,并且由于生活在一起,在父亲或母亲难过的时候会尝试安慰他。这时单亲的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已经不再单纯是父母了,而是双方互相依赖的关系,这就会形成共依存(Co-dependence)。“共依存”指的是当我们跟自己内在的爱失去连结、失去信任时,我们就开始透过外在的关系去满足那份对爱的渴望与需求。所以“共依存”关系里的角色分成两种:一种是依赖,需要、索取对方的爱,透过对方的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永远无法满足,比如孩子会通过安慰父母来获得价值感;另一种是孤立,因为害怕被拒绝、被伤害,所以用孤立竖立起围墙,拒绝爱的进入,比如经历过离婚的孩子恐惧于建立人际关系。这就是他们带入关系中的两种人格,在每一段关系里的人,不是依赖就是孤立。

如果你的爱人来自离婚的破碎家庭,请记住下面十件事:

1.他们很难付出信任

如果你的爱人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对于他们来说付出信任可能很困难,尤其是当父母的其中一方在离婚后突然变的不可靠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失去了信任的能力,他们也会时常提醒自己世事无常,而且变化总是来得措手不及。为了减轻风险,回避焦虑恐惧,他们选择不轻易付出信任。

2.他们的创伤仍然没有被治愈

离婚的影响是深远的,有很多来自离婚家庭的孩子成年后这部分创伤仍然固着。当他们看爱情电影,或者当他们在街上看到幸福的父母带着孩子的时候,会有很复杂的感觉,羡慕的同时又夹杂着怨恨。

3.他们需要知道可以依赖你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会被看成整个世界的支撑。而对于那些父母离异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只无法从父母那里汲取支持,他们甚至会感觉站在父母中间给他们带来很大压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倾向于自己承受所有的压力和负担。但是这不代表他们不想依赖别人,他们只需要别人提供一个肩膀,也需要别人告诉他们:放松,你只需要做你自己。

4.他们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感觉

他们的父母离异,他们在家里的地位就会很尴尬,很少有父母会将他们的故事、感受、经验等等完全分享给孩子。所以他们习惯压抑自己的想法感受,无法轻易表达自己的感情,即使他们真的很想表达。

5.他们对改变犹豫不决

父母的离婚对于孩子是个很大的创伤,对于孩子来说安全,舒适就好像肥皂泡一样突然就没了。所以对他们来说,改变常常意味着负面的发展,会打破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也知道有的时候改变会带来积极的变化,但是每当面临改变他们总会犹豫不决。

6.他们总是对恋情的未来抱悲观的看法

一段美好的关系总是融合了好的交流,尊重,感激,接受,信任,友谊等等。但是对于父母离异的孩子来说,他们没办法从离婚的父母那里学到幸福的亲密关系该有的模式。或者即使是在离婚前父母的相处模式也不是一个很好的模板。没有模板意味着他们不知道要从哪方面努力来培育自己的亲密关系。所以如果你的伴侣给你感觉他不够投入,也许他只是不知道到底如何做而已。

7.他们非常会照顾人

每个来自离婚家庭的孩子都有过照顾父母的经历,不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感情上。如果你的伴侣曾经历过父母离异,那你可能会发现他真的很会照顾人。但你同时要意识到这可能意味着他有共已存的现象,即他和单亲父母互相依赖,而他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没有意识到。

8.他们渴望控制

一个没有经历过父母离异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如此渴望能控制伴侣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在他们小的时候,正是他们无力控制的时候,如此多悲伤、负面的事件发生而他们无法做出任何努力只能被动接受,所以他们会特别渴望控制自己的生活,这样就不会让不好的事情发生。

9.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恋情会无疾而终

他们最深切的恐惧就是担心你会离开他,会不要他。就好像他的父母一样,如果父母都没办法建立幸福的婚姻,他可能也无法成功维持婚姻。即使他们会很努力地想抓住这份情感,但是一旦面对困难,他们悲观的模式就会被打开。

10.即使有很多恐惧,他们仍希望能和你走到最后

写了这么多都是让你知道他们有如此多的恐惧,但是他们仍然愿意付出努力维持和你的关系也期望和你走到最后。只是他有这么多的焦虑,担心和需求都不会和你说。包容他们的恐惧,给予他们肯定和支持,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把亲密关系健康的经营下去。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帮助伴侣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呢?

如果你的伴侣有共依存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和父母建立健康的边界。你的伴侣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共依存的问题,他们从小和离婚父母的一方住在一起,他们的相处模式就是如此,他可能根本意识不到问题。你要先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和父母的相处模式是不健康的,是没有自我的,才能让他自愿建立边界。这个过程可能很缓慢,你需要保持耐心。

其次,扩大你的接受程度。真正接纳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接纳别人。多了解你自己,多了解他的生活,是有助于我们从一个生命本身的角度去接纳别人的。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觉得他长这么大了还无法脱离父母,像个小孩子一样天天妈妈长妈妈短的,无法做出决定,这些都是有色眼镜。你只有真正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父母的故事,你才能真的接纳他。因此,更多地去了解人本身、人性、人心,对我们与外界的关系,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之所以更容易接纳陌生人,是因为我们尊重陌生人的人生,而对于亲密的人,会更期待从他那里得到益处,因此会更渴望对方是完美的,但是人无完人,何况对方还是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

第三,为自己的那一部分负起责任。你是否经常看不惯他依赖的行为?你是否经常觉得他优柔寡断?你是否已经厌烦他若即若离的态度?请记住,你看到的任何不满都是你自己的投射。你看不惯他依赖,可能是由于你自己过于独立,你厌恶他的优柔寡断可能是由于你过于独断专行,你厌烦若即若离也可能是你自己安全感缺乏。当你想指责别人的时候,先想想你为什么有这种感觉,自己是否也要为这一部分承担责任。

最后,做好你自己。女人可以为家庭作出的最大贡献,是给这个家庭增加信心。当伴侣情绪低落时,无论是因为事业,还是关系而低落,我们能做的事情是,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状态,把对方需要经历的人生历程非常信任地交给他去完成,不带焦虑地关注他的感受,相信他一定会找到内心中的回家的路。充分地尊重和祝福这一切的发生,因为这条路上,一定有惊喜!

真正的伤害,不是来自拒绝,而是优柔寡断


一位小美女很苦恼地跟我说,隔壁办公室里有位男同事在追她,可是他却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她喜欢成熟稳重年纪比自己大的男人,而那位同事只比她大两岁,感觉有点小幼稚,于是,她苦恼坏了,问我该怎么办?

我的回答很简单,喜欢就接受,不喜欢就拒绝,没什么好苦恼的。

小美女纠结地问我,这样不太好吧,都是一个公司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样直接地把人拒绝了,对方生气怎么办?对方接受不了怎么办?

我说既然你担心对方会生气会接受不了,那就接受他?

她立刻说,我不喜欢他呀!

我想起自己经历过的两件事,十几岁时,有位男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每天往我家打好几个电话,也不干嘛,就是看看我在家里干什么,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qq,只能打家里电话,而家里电话一般都不是我接的。于是,那段时间,全家看我看得很紧,总担心我早恋。

在学校里时,他没事就坐到我的前后左右,不断打扰我学习,只为引起我的注意,我忍了两次,没忍住,很直白地告诉他,我不喜欢他,一点都不喜欢,希望他不要再来烦我,不要再来打扰我,尤其不要再往我家打电话。

那个学期结束后,他就转学了,我不知道他转学是不是和我的拒绝有关,因为那次我拒绝时,说话有点重,所以,我内疚了很久。

后来到了大学里,一位男生委婉地跟我表明了心意,我心里很清楚:第一,我并不想在大学里谈恋爱;第二,他并不是我真正喜欢的类型。

可是有了之前的那件事,我谨慎多了,总想着找一个非常委婉又不伤害对方的借口,让对方自动打消念头。

那段时间,我没有再说什么,因为我在想下一个得体又合理的借口。

不等我想出来,情人节就到了,室友跑过来跟我说,亲爱的,楼下某某正捧着一束花等你呢,他说打你手机没人接,叫我上来看看你在不在。

我往窗外一看,他正抱着束花不停地张望呢!

雪看着我一脸便秘的样子开玩笑说有人追还不好啊,干吗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

我说我根本就不喜欢他好不好?雪很认真地告诉我,喜欢就接受,别端着,不喜欢就干脆地拒绝,别给人家任何希望。

我想了一会儿,拿着钥匙出了门,楼下,那位男生正在四处张望,看见我出来,非常开心,立刻把手中的花递了过来,我没有接,他又掏出一个首饰盒子,我深呼吸两口气对他说:“谢谢你的错爱,让我在大学时期有一个美好的插曲,可是我很清楚,我对你没有男女之间的那种感觉,希望你不要在我身上浪费时间,去追寻你自己真正的幸福吧!”

他很失落,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他问我:“那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我笑着摇摇头:“在大学期间,我们就是同学,如果有一天,你找到了女朋友,那时候,你若想跟我成为朋友,并且你女朋友也愿意和我做朋友的话,我们会是好朋友。”

他并没有纠缠,但执意想把那件首饰送给我,他说:“这是我挑了很久的,就算你不喜欢我也没关系,但我希望这份礼物你还是收下!”

我说:“真的谢谢你这么用心,但这份礼物我受之有愧,我觉得你留着送给你以后的女朋友会更合适。”

他点点头,说尊重我的选择。

我笑着说谢谢,在转身的那一刻,我觉得无比轻松,抬头看向天际的时候,我觉得心中一片坦荡,什么纠结犹豫都不复存在。

我发现我已经不爱他/她了,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才不会让他/她觉得受伤,我该怎么办呢?

我有恋人/爱人,可是我又喜欢上了别人,我真的不想伤害他/他,我怎么做才能不伤害对方呢?

我想说,只要你有嘴,你怎么会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别人,告诉别人呢?

你只要面带微笑,语气平静坚定地告诉对方,谢谢你的喜欢,可是我对你没有那种感觉,希望你找到真正喜欢你的人。

不管对方如何,起码你能够问心无愧。

曾经认识一位姑娘,长得很漂亮,有个家境殷实的小伙子追求她,她跟所有人都说她不喜欢他,但她却从来不告诉他,她并不喜欢他,对于他的关心,他送的礼物,全部照单全收。

后来,小伙子终于知道了她的真实想法,要求她退还那些贵重物品,她到处跟人说现在的男人好小气。

诚然,小伙子的做法确实算不上大气,可若你在一开始就明确拒绝了对方,他还会买这么多贵重礼物送给你吗?正是因为你给了他这种希望,他为了追成功,才会付出得越来越多。

面对别人的质疑,她说她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拒绝,不想伤害他,可是再多冠冕堂皇的借口,也无法掩饰这些行为的不堪。

真正的伤害,从来不是来自拒绝,而是来自优柔寡断,来自暧昧不清。

有一种痛苦,来自关于家的梦想


有一种痛苦,来自关于家的梦想

房子是建立一个家的开始,从每一个小物件、每一个细小角落、每一处墙壁、每一处转角,无不是心血结晶,甚至比恋爱都要艰难得多。

有这样两个不发生在现实,却真实得直逼现实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为了姐姐房子的首付,和宠她到骨子里的男人分手,做了某个有权有势男人的小情人。这个故事叫作《蜗居》。

有一个男人,为了在北京五环外买一个38平方米的小公寓,用自己青梅竹马的女朋友和“富二代”的爹交易,牺牲了爱情,换得了面包。这个故事叫作《北京爱情故事》。“那不过是一个大水泥箱子啊?不,那是我们的家。”这是里面那男人的一句台词。

一个都市人对房子的渴望能到达什么程度?假如你也曾经拖着箱子在台风天搬家,又或者被房东狠狠刁难过,你就会懂。

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离开自己的老家,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迫切需要扎根下来,这个信念最后聚集到一个点上:那就是房子。

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就没有安全感,他们就没有底气好好生活。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就不敢买太多东西。

有很多人跟我说过:为什么从来只看电子版而不买纸质书,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搬家,买的书会成为累赘。

所以,租的房子,不能装修,不能买好的家电,不能换自己喜欢的窗帘和壁纸,因为那是别人的房子,一切只能将就,一如将就的人生一样。

所以,其实又有谁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苛责现实生活中像故事里那样的男女呢?唯有亲身经历,才可体会切肤之痛。只是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却不一定能完全认可,更未必可以放下底线舍弃自尊。更或者是很多人内心其实真正想的是:我连可以那样交易的机会都没有。

当无数年轻人前仆后继地涌入城市中,踏上那片土地的时候,他们何尝知道,自己会为了一个房子忍辱负重。他们难道不想潇洒地拿着买房的钱周游世界?就像某位名人曾经说过,在北京买一个厕所的钱,足可以去欧洲或者任何世界上你想要去旅行的国家。可是,一只没有脚的鸟,终有飞不动要停歇的时候。他们不敢冒那个险,用限时的潇洒换一个房子似乎更有必要,因为他们更需要一个家。

美国人不懂,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对房子会有那么强烈的在乎。原因很简单——中国人骨子和血液里就没有善于漂泊的基因,他们数千年对土地和家庭的依赖和依恋传承至今,已深深融入每一个人的基因里。

当人们看到那些故事的时候,没有人怀疑,现实中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真实故事,甚至比电视里上演的故事更为残忍和悲痛。当人生的冷酷终究于某个时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其实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缴械投降,牺牲掉爱情、友情、道德来换得一时的胜利。

然而,这一切的错,不在房子,是人们寄托了太多的理想和梦想在那个水泥箱子上。人生何其苦,白日里劳苦奔波,还不就为了夜里有一个可以回的家?房子是建立一个家的开始,从每一个小物件、每一个细小角落、每一处墙壁、每一处转角,无不是心血结晶,甚至比恋爱都要艰难得多。回望每一处,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堆积在那里,并且他们在有生之年可以全部属于你。平凡人所能想到并寄望的结局,无非只有这样。

所以,房子这件事于国家于地球来说,当真是小事,但于普通人来说,却是天大的事,足可以让他们的小世界兵荒马乱的大事。

当男主深夜带着女主去工地看他们还尚是毛坯的房子,当他动情描绘“我要在这里为你建一个开放式厨房、我要在那里给你做一个书桌”的时候,有谁去忍心打碎这个梦呢?只可惜,梦醒了,他得到了房子,却丢掉了爱情。

婚姻的窒息感来自你把自己托付给了他


“托付心态”是把自己生活中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托付给别人。

在我成长的时代,我记得当时的青年总是千方百计地进入一些大公司或者政府机构,因为它们“安定”“前途好”。一些人加入了这些公司或政府机构之后十分进取,也有一些人满足于那份保障,不求上进,而只是努力于“练精学懒”。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些公司或政府机构需要精简:裁员、减薪、减福利,他们便抱怨公司或政府机构不照顾他们了。

在婚姻或恋爱关系中,我们常常听到类似“你是我的,我会给你快乐”,或者“只有你才能给我欢乐,没有你,我不知怎样生活”之类的话,以为爱一个人便有权利要求那个人照顾自己人生的成功快乐。如此地把照顾自己人生成功快乐的权利托付给这个人,而要求那个人必须奉行一些行为模式(因为这样我才感到开心,而他却偏偏不这样做,使我不开心),会使这份关系很紧张。使自己产生无力感同时带给对方窒息感,这正是很多婚姻和家庭问题的基本起因。

在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之中,这种“托付心态”更易遇到:某人说了两句话,自己心里便不是滋味,责怪他不体谅;上司感叹一下生意的难做,自己便担心可能会裁员,以后的日子不知怎样过;顾客表现出稍微强烈一点的反应,自己便觉得受气。这些都是托付心态所造成的。

托付心态的由来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我价值不足。自我价值不足便需要外面的补足和别人的迁就。得不到这些,我们的负面情绪便会出现。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人生中的成功快乐,也只可以由自己找到。如要倚靠别人才有成功快乐,就算有这个可能,也是危险的,因为别人既没有这份能力,也不一定会永伴身旁。

别人也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争取他自己的一份成功快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顺便可以帮帮你,倒也无所谓,但是如果要减慢或者放弃他们对自己的照顾去迁就你,对你的态度便难以维持长久。更何况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改变中,昨天纵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今天都有可能出现分歧;没有两个人一样,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维持不变。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不断地强化自己本人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自我价值,培养自己的知识技能,并且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他们会以自己为生命的中心,同时抱着“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信念,在为自己取得成功快乐的同时,也使其他人、整个世界也有所提升。当他们加入一家公司,或者认识一位新朋友时,他们也本着同一个态度。

就像你跳上一部公交车,是因为你要去某个地方(人生目标)。你注意到坐在你的身旁的乘客,既然有幸同行,你便与他分享沿途的风光,也从交谈中相互有所得(成功、快乐),如果后来发现他的目的地到了,他自会比你早下车,但总可以开心地分手,更可以交换通信方式,保持日后的联系。

坐公交车是自己想去某处目的地,在那里可以继续自己的路途,继续取得更多的人生快乐成功,如果你的计划有此需要,你也许会比他更早下车,同样地你会开心地说再见和约好保持联系。任何两个人相识相聚,都可以用这个概念去解说共处的意义。当彼此让对方提升的能力终止,也就是该分手的时候了。该下车便下车,需要继续坐下去便继续坐,人生本来就是如此。

当婚姻或工作出现问题,顿然感到自己很迷惘的人,往往就是在平日便抱着“你应该照顾我”的托付心态。如果一个人有自己清晰的人生方向,工作的公司或配偶就会成为使自己前进得更快、收获更多的伙伴,而不是操纵自己人生成功快乐的主宰。

自己人生的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本来就是在我们的手里,既没有人能比我们自己做得更好,也没有人会比我们自己更永远地全心全意、真心真意地去为此而努力。因此我们不应外求,也无法外求。

消失的婚礼:90后女孩的安全感,并非来自婚姻


“现在的小年轻啊,结婚的越来越少了。”

这是前两天阿芙被迫强行参加某“妈妈局”时,一个状似成功人士的阿姨说的。

这个阿姨说她家的姑娘,马上都30了,恋爱谈了四五年,到现在结婚的事情一个字都没提过。

听到这里,我想起了网上的两个段子。

第一个是:

两个妈妈在聊天。

A麻麻问:你女儿得有29了吧,怎么还没找个对象啊,你也不催催。

B麻麻回答:她不结婚。

A麻麻听完后很惊讶:不结婚,到老了可怎么办啊。

B麻麻回答:她老了我就死了,我管那么多干嘛。

另一个是:

一男一女聊天。

男人问:你怎么还不结婚?

女人说:我昨晚手机从桌上掉下去,屏幕摔裂了。

男人:屏幕跟你结不结婚有什么关系?

女人:我结不结婚跟你有什么关系?

这两个段子,讲出了一个最重要的道理:

我什么时候结婚、怎么结婚、甚至结不结婚,都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不结婚,没有碍着你挣大钱、没有影响世界和平、没有阻碍科学家给黑洞拍大头贴,所以,也请你管好那种动不动就评价女生不结婚就如何如何的臭嘴。

90后的女生,不,全世界的女生,本来就应该自由的。

接着说这个“妈妈局”上的老阿姨。

“现在的小孩儿,什么都不懂,就会跟爹妈拧着干。你说,你把婚结了,身上的压力轻了,才能好好过过日子。天天吵吵没有安全感,我就不信你结了婚还没有安全感。”

听完这句话,我硬生生干了半杯冰汽水儿,才把掀桌子的冲动遏制住。

就像标题写的,90后的女孩儿安全感,从来都不是来自于婚姻。

阿芙我从网上找了一张有官方权威声明的,近几年结婚率图表。

2013年,全国结婚率9.9%,20XX年再降到7.7%。而到20XX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

这其中,90后人群,更是少之又少。

90后为什么不结婚?

很简单,因为怕。

拿90后的女生群体来说,结婚,带来的附加成本、身心痛苦和遗留问题,简直太多了。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婚姻早已不再是避风港,让很多90后女生们没有安全感的,恰恰就是结婚这件事儿本身。

举个很简单的栗子。

一个女生,我们假设她24岁,结婚了。在非理想状态下,她将会面临哪些风险呢?

首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你的饭碗很可能因为结婚而丢掉。这在现在各种报道中已经屡见不鲜了。什么“度了蜜月回来,发现被公司辞退”,“请假结婚没有及时修改内容,被甲方和公司共同罚款”一类的新闻越来越多。

当然,不排除两方都有错误和不足的因素。但是,一些公司明确表示有着“入职三年内不能结婚”、“结婚将延长试用期”等等规定。

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结婚之后,怀孕、生娃、坐月子,都是再用自己的生命度过每分每秒。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非理想状态下,怀孕每延长一天,老公出轨的可能性就大一分;生娃的时候,胎位不正、体质不好等等问题都会让你随时GG;坐月子的时候,每分每秒都是产后抑郁的高发期。

这些东西,都在一点一点挑战这在这个超快节奏时代中挣扎的女性。

最后一点,你在结婚和生育之后,要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是个大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人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就像我隔壁住的那个女生,做设计的,偶尔周末约出来吃个便饭,都在吐槽一天要是有40个小时就好了。

在你结婚生育之后,你会发现你根本没办法那么简单就回到婚前那种年轻态中去了。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当你需要聊聊的时候,你会发现老公要么在加班要么在应酬;婆婆就会告诉你“想太多了”;自己妈妈是最好的,但你也只能倾诉,他们确实也帮不上什么实质性的忙。

有人会说了:“阿芙,你举的栗子都是非理想状态,哪有全是这么悲观的事情?”

这不是悲观。我承认很多人在婚姻中是非常幸福的,这一部分人我待会儿再说。

之所以要说非理想状态,只有一个原因:很多女生都是抱着“理想化”的想法开始旅程,最终,在“非理想化”的现实中看清世界。

那我是要倡导不结婚吗?

不,坚决不是。

阿芙我要说的,并不是不要结婚,而是,尝试着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结婚这件事情。

不要再因为谁谁跟你说:“你应该结婚啦!”你就跑去莫名其妙地成个家。

也不要因为那些“你看那个谁都结婚了,你再拖下去怎么办啊?”这样嘲讽式的扭曲价值观就改变自己对结婚的看法。

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专注于当下的感受。

我不想结婚的时候油盐不进,想结婚的时候才能真爱自来。

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是有真例子的。

一个跟我关系特别好的大姐头,台湾人,50+了。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婚姻之后,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不是因为谁才要去结婚,我是想结婚的时候就结婚才对!(自行脑补台湾腔)

于是,去年冬天,邂逅了某广告公司高管。一周订婚,之后结婚,到现在半年时间,两个人好得不得了。

大姐头结婚的时候跟我说:“芙,我发现这样想之后真的有效诶~我遇见他前几天还在想,最近结婚的欲望好强烈哦~结果,才两天就遇到我先生了~这已经不是缘分了,简直就是心想事成~~”(再自行脑补台湾腔)

这就是刚才我说的那种“在婚姻中很幸福的人”。

所谓的理想化,不是“别人有我也得有”的邪念,而是真心向宇宙发出的诉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