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什么才是女王般的高贵和尊严

什么才是女王般的高贵和尊严

发表时间:2021-05-03

【www.qg13.com - 灵魂的高贵情感美文】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什么才是女王般的高贵和尊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注:此文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

爱情的不同走向

电影一开始,少女时期的“陌生女人”就被置于邻居夫妇吵架的背景之中。男人的怒吼、女人的惨叫,把即将春情萌动的少女的心衬托得越发地单纯与柔弱。我们有理由相信,那对吵架的夫妇之间也一定有过美好的爱情,男欢女爱的场景也还残留在他们记忆的某一个角落,但是,岁月和现实使他们释放了各自心中的恶,欢爱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彼此面目的狰狞。

电影的画面没有直接呈现这对夫妇是什么形象,以及他们的家是什么样子。但可以想像,那男人决不会有绅士的大度优雅,女人也不会像淑女一样温柔体贴。两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也无暇或者无意把他们的家弄得舒适整洁,因为只有心中有爱的人才会使他们所处的外界环境变得温暖有序。

女孩和姜文扮演的记者的故事正式开始之后,有很多画面直接展示他们在一起的背景:雪白的床单、洁净的睡衣和早餐时令人心醉的温馨的氛围。这是爱所建造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万事万物都由爱主宰,所以万事万物都美好而圣洁。

但是,这同时也是一个易碎的世界。外界事物的入侵很快就可以使这个世界灰飞烟灭。比如,如果女孩开始嫉妒记者的另外的女人,那就相当于把别的女人拉到了这个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是容不得两个女人的;再比如女孩如果要跟记者“天长地久”,形式上也许没多大问题,但内容上就不大靠得住了——他们的世界很有可能就变成那对吵架夫妇的世界了。

这是一个把爱置于一切之上的女人。爱给了她佛祖一样的智慧:瞬间的美好本身就有着永恒的意义。所以她没有试图使她的爱情有一个世俗的、却可能是很危险的结局。她发出那封信之后就死了,相信她是带着许多美丽的东西离去的;而那对吵架的夫妇却要陪伴丑恶活下去。谁的生命更有意义呢?

关于自尊

二十年前读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很是羡慕男作家的艳遇;二十年后在电影院里看中国版的同名电影,心态大变。艳遇还是那个艳遇,羡慕却不再是一样的羡慕了。现在羡慕的,是女主人公独立的、充满自尊的人格。

那样长久地、痴迷地爱着一个男人,甚至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了。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人格上不独立的表现。但实际上这个女孩却有着真正独立的人格。她就那样任由自己爱着,她的爱不受男人花心的影响,不受其他女人的影响,也不受另外一个她不爱的男人的影响,更加不受世俗的条条框框的影响。

我们可以对比着想想另外一种类型的女人的爱可能是什么样子:男人的花心可能会使她愤怒,因为她会认为这是对她的忽略与贬低;其他的女人会被她看成是竞争对手;另外一个男人的关注会使她脆弱的自尊得到暂时的安慰;她还会时时顾及到自己的言行会使别人怎么看自己;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人格上不独立的表现,因为这样的女人总生活在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和牵制之中。

在舞会上,男记者三言两语就让“陌生女人”跟自己回家了。女人的话外音说,“我不管什么自尊不自尊了”。但她这样做却是最大的自尊。自尊意味着对自己愿望的尊重。还有什么愿望比爱和被爱的愿望更重要、更强烈呢?她爱那个男人,在那个男人召唤时她如果不去,那就完全不是自尊了,说好听一点那是“尊重他人的意愿”,说不好听一点是“向他人或者世俗规则行贿”。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一夜欢愉之后,男记者偷偷地将一些钱放到了“陌生女人”的手包里。这个行为无意间将爱他的女人变成了妓女,同时也将自己变成了嫖客。陌生女人没有像很多人可能预期的那样,当着男记者的面愤怒地撕碎那些钱,以表明自己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爱才那样做的。她拿着足以让她蒙羞的钱离开了那个不太自尊的男人,在路上遇到了男人的男仆,就把钱给了他而没有让那个男人看到。这是何等的自尊啊:我知道自己不是妓女就可以了,你知不知道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跟那些总是想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清白的人相比,这个女人简直有着女王般的高贵和尊严。

还有一个细节。背景是乡下的湖和湖边的草丛,女人的话外音说:我怀上了你的孩子,我不想用孩子来要挟你,我要让你觉得我和你的其他女人都不一样。这也是自尊,自尊得不屑于跟凡夫俗子为伍。

男记者的艳遇,的确有让人羡慕的地方:被一个甚至多个女人那样地爱着,肯定是非常幸福的事。但往深处想,至少对“陌生女人”来说,男记者在某种意义上不过是一个道具而已。当然,陌生女人并不是有意这样做。而且,在多大程度上是道具,完全取决于男记者本人。他越是认真地回应女人的爱,他就越不会是道具,他的爱会使他自己变成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物;但如果他只是抱着“玩一玩”的态度,那自己成为玩物的命运就不可改变了。别人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爱着,你却在那里像木偶一样游戏,谁比谁更高明、谁比谁更有尊严呢?在电影院观众的无数双慧眼里,谁真正像一个人一样活着或者死去,谁活着就像死了、死了就好像从来就没有活过,是一件再清楚不过的事情。也许不谙世事的少年会羡慕那个男记者,但稍有阅历的人看他,会觉得他除了可怜还是可怜。

每个男人都会梦想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个把爱看得高于一切的奇女子。但在进入她的爱的疆域之前,你可要想好了:你必须具有与她对等的爱的能力;如果你没有,那就别进去,因为那里面的魔镜可以照出你人格的全部平庸、鄙俗和肮脏。

情感表达的分寸

在艺术领域,语言、文字、图画、声音等等,都是用来表达情感的。情感表达的分寸感,是区分高明的和低俗的艺术家的重要标志。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很厌恶看国内某几位有世界声誉的导演的作品,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表达情感上缺乏分寸:少数情况下是表达不够,多数情况下是表达过火。表达不够会让人憋得慌,而表达过火则更糟糕,会让人像吃了馊了的饭菜般难受。这些导演的才气还远不足以把情感的表达控制在有韵味的范围之内。

徐静蕾的这部电影,却把情感表达得极有分寸。有激情四溢的酣畅,也有点到为止的节制。比如女孩半夜敲男记者的门的那一段。敲了几次后,门没有开,女孩就坐在门前的石墙旁。过了一会儿,男记者搂着一个娇艳的女子出来,一边走一边打情骂俏。镜头从女孩的右侧后切入,逐渐变成一个侧面的特写镜头;然后女孩转过脸来,充满泪水的眼睛看了男记者和那个女人一两秒钟,眼中有无尽的爱恋与哀伤,然后她又转过头去,画面戛然而止。相信看完这部电影,别的东西你可能会记不住,但女孩的这个眼神你却不太可能忘记,因为你已经知道了这样的眼神里有什么,但却不是全部知道。徐静蕾没有给你时间让你看到全部,好奇心会使你牵挂,所以你无法遗忘;或者说,打动你的恰恰是那些你还没弄明白的东西。

不管是这部电影还是那篇小说原著,都是在表达一封信里书写的故事。这是一封用生命书写的信件,里面有惊涛骇浪般的爱,但行文上却极尽平淡从容。一切高贵而强烈的情感本来就应该这样表达的,就像最珍贵的海鲜最适合清蒸一样。表达上的恶俗会反过来败坏情感的品质。再回想一下影片开始时的夫妻吵架,愤怒本身并非让人厌恶,适度表达愤怒一样可以具有美感,但那对夫妻对愤怒的肆意表达,只能让人烦躁和恶心。

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和自己的一生变成艺术品。要使你的艺术品变成赏心悦目的杰作,你需要使你的情感变得丰富多彩,而更为重要的是,你需要用你的全部智慧和耐心去驾驭和表达它们,就像徐静蕾驾驭她的镜头和配音一样。

延伸阅读

尊严


那日,和一客户聊天,见她胳膊上戴孝,随心生悲意,和客户相识久了,便也象朋友一样亲切,心怜着对方。

她告诉我,她父亲刚刚离去,不同的是谈话间,她并不是那么难过,她说父亲时,语言平静,就象讲故事一样,她告诉我,她父亲身体一向挺好,去年八月,不慎摔了一跤,之后行动上便有些不便了,但在医院检查,心脏,血压,血糖各方面都挺好,没有什么大问题,就今年以来有轻微脑梗,医生告诉他无大碍,九十岁了属正常,但她父亲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人活一天就要有活一天的生活质量,摔跤之后她们要推轮椅让父亲出去晒晒太阳也遭到拒绝,父亲说我自己走不了,我宁愿不出去,所以,至到去逝,整整八个月父亲再没下过楼。

她说父亲的离开是他自己计划好的,他说他该走了,用不了多长时间了,他告诉母亲,看电视不要爬床上看了,小心那天你那小心脏让压扁了,他告诉大姐别总去跳舞,年龄不小了,要注意身体承受力,他告诉大哥要戒烟,损己损人,他告诉我家里的各种经济开支情况,什么东西在什么位置放,什么时候该交电费了,什么时候该交水费了都一一让我记清,因为我小点,脑子好使,事实上,我已五十多岁的人了于是,便不再吃饭,我们无奈,他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因为断食,他出现吞咽困难问题,唾沫不停吐,难受的很!好几次,见他气息微弱,想要打急救,却被母亲阻制了,她要我们尊重父亲的选择,不要做没有意义的救治,而那些日子母亲从未有过的坚强,她说父亲走那一刻,示意她们扶他坐起来,然后闭上眼便去了。

我听着被她父亲的举动深深震撼,推想她父亲的一生一定是刚强,责任,有质量的,他连死都如此悲壮,可想他做事的执箸。她说父亲交给她好几本家庭日常开支的帐本,而最后一笔竟然是父亲去逝前十天支付给保姆的工资记录,翻阅那些帐本似乎看到了父亲操持整个家庭,抚养她们姊妹长大的艰辛,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生活教育,衣食住行一本本,一页页,一笔笔,浓缩了父亲一生生活的写照!父亲留给她们的是做人恪守职责的担当,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们人要活的有尊严,死的也要有尊严!

遵照父亲的遗愿,丧事从俭,她们仅请了父亲生前的几位好友,不披麻戴孝,不哭泣不流泪,仅收集了全城花店的菊花,布置了一个追悼会场,父亲的棺木在菊花丛中,在轻松的音乐节奏气氛里,她们姐弟和几位亲友胸前佩戴小菊花向她父亲作了最后的告别仪式,按照父亲的遗嘱,遗体火化,骨灰撒入黄河,尘归尘,土归土,了无牵挂。

她说父亲虽然走了,但父亲的魂和精神却永远存在,生而为人,恪守职责,无怨无悔,生而为人,活着有尊严,死也要死的有尊严!

高贵来自心灵


高贵不由出生、家世、外貌来彰显,而是心灵之光由内至外闪跃出的迷人魅力。

心灵之光如一块七巧板,由气质、奉献、善良、为人处事等线条勾勒而成,是人的一种底蕴、根基、内涵,是决定人格魅力的主色调。

气质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一个心灵纯洁、坦荡、自信、乐观的人,表现出的气质一定是昂扬挺立、气度非凡。瞧,女孩走路抬头挺胸、行云流水,我们说她是世界上气质最美的美女,男孩弯腰驼背给我们的印象不是酷而是衰。所以第一印象来自气质,优美的气质带给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

奉献是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具备奉献精神的人必然具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面对危难和肮脏的环境能挺身而出、临危不惧,特别感动的是,新生班上一名有智障的同学,面对平时聪明活泼的同学被臭气熏天的垃圾熏得掩鼻而逃时,依然用不灵便的双手大义凛然地帮着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把教室里的垃圾清扫干净,让同学们坐在洁净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地学习,我们说他身体是残疾的但心灵是高贵的。掩鼻而逃的同学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相比,也许你们来自高贵的家庭,但你们的心灵是低俗还是高贵呢?九年义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和综合成绩你们又占几分呢?老师和家长平时对你们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抛到九霄云外了吗?孩子们从现在做起还不晚,在享受阳光的同时别忘了身上的责任,拿出你们的热情和真诚,一步一个脚印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去,你们依然是最棒的雄鹰,快乐自在地翱翔在蓝天。

善良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孔子曰: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别人跌倒时的一次牵手、受人欺负时的一次仗义、困难时的一次帮助、痛苦时的一次抚慰。点点滴滴的善意之举如小溪汇聚成江河构成了人之根本善良。

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央政府、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情系着灾区人民的安危,总理亲临现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千里派兵运送救灾物资,官兵不顾自身安危用双手和鲜血奋力救援,华夏儿女纷纷慷慨解囊救民于危难,这种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一步步升华,激烈着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不屈不饶重建家园。我们的祖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都在为民排忧解难,我们的人民从政府官员到黎民百姓都是善良的人民。

处事之道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法宝。要想成就一翻事业,除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90后的孩子们不缺爱甚至爱过剩,由此滋生出不可一世、唯我独尊的毛病,你们天时地利有了,缺的就是人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弱了,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传统观念淡薄了,从我做起自己动手的行为习惯减少了,这些缺点需要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克服。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那么老师是孩子们人生中的领路人,如一盏航灯指引着你们前进的方向,老师如一只红蜡烛,燃烧了自己了照亮了孩子们,他们的高尚情操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佩吗?孩子们见到每一位老师都该礼貌地问好,一位哲人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什么好都没有为人处事好。

一个具备气质优美、心地善良、奉献精神、为人处事友善的人是心灵美的人,也是一个高贵的人。

做自己的女王


有人说女人结婚生孩子之后就是家庭主妇,换言之就黄脸婆,这时候的女人就没有了身价,没有了青春也没有了梦想,有的只是锅碗瓢盆,只是孩子老公,厨房里有刷不尽的锅碗瓢勺,客厅里有拖不干净的地,有照顾不完的孩子,还有一些鸡零狗碎的琐事。岁月可能磨不平你的棱角,但确实能带走你的青春,带走你对梦想所有的幻想。

所幸的是我还爱这个世界,当我穿起我最喜欢的衣服,画上最适合我的妆,再走到大街上,有可能有人觉得我穿的衣服不好看,我的妆容不流行,我的身材不妖娆,我的脸蛋儿不够漂亮,我知道我适合什么,喜欢什么,我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不会整天问自己要靠什生活,我也不会一日为三餐所奔波,或许我会安安静静的呆在家里,也会热烈的在酒吧里舞动,或许你看我就是一个家庭主妇,或许我也有你所不知道的疯狂。我的生活并不是为别人的眼光而活,我的日子也不是为你们而过。不管是异样的眼光也好,歧视的眼光也罢,不要指望我会为这样的眼光而流眼泪,也不要指望我的心会被他们所动摇。

当我坚定着自己的梦想,当我知道我自己要走的路,当我依然在路上坚持的时候,不管荆棘,不管任何差异的眼神。或许你觉得我嬉笑怒骂的样子很丑,或许我也不想看这世态炎凉。我所想做的只是想做自己的女王。我遵从本心,过我自己的日子。下次你再见到我时,我想安静的时刻,便会安静的像一只睡着的猫咪,我疯狂的时候,就像你永远逮不住的那只兔子。我只为自己活着,做自己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