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白骨精”就是这样剩下来的

发表时间:2021-05-04

“白骨精”就是这样剩下来的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骨精”就是这样剩下来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骨精”就是这样剩下来的

——在情感的世界里,优秀是走反规则的

有条件不太出色的剩女的故事,也有条件太出色的剩女的故事。说实在的,有两种人非常容易剩下来,第一种是认为自己不配婚姻的人;第二种是认为婚姻不配自己的人,后者本文即将谈到。有人用田忌赛马的故事比喻我们的婚姻市场,基本来说,就是一等女总是配二等男,而一等男非要配二等女。这个诡异而充满悲剧性的配对方案,让很多人非常绝望,似乎这个世界对女人实在太恶搞了。同时,也让一些白骨精剩女们对男人的这种“虚弱”选择嗤之以鼻。想知道原因吗?

首先,在这些条件出色的女人们唱起《红楼梦》中黛玉的《葬花吟》前,有个问题还是想请教一下:什么叫做条件出色?

条件出色,也就是当下世俗的观念:三高,即学历高,收入高,身材高。为什么这三高就理所应当拥有幸福的婚姻?照此说来,我们的爱情完全可以搞个选秀大赛,才貌俱佳的人,才能最幸福?且不说幸福(这事定义实在太多了,就中国起码有十三亿个),就算幸福是一种概率的统计,假设它是所有人都同意的唯一标准,为什么条件好的人就应该得到幸福?换句话说爱情等于评比吗?

我们这个世界太喜欢竞争了,太喜欢海选了,太喜欢量化了,以至于幸福似乎都可以乘以一个尼基系数换算出来,比如:哈佛出身+企业高管+魔鬼身材=幸福爱情。

在我们小时候,竞争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好处,例如,我们的幸福是可以用考试成绩换算出来的。然而到了情感的天地里,我们依然还希望用考试的心态期待幸福,那么我们真的考试上瘾了。对不起,这个世界幸福不是属于最优秀的人,换句话说,幸福≠智商,幸福=情商。

海归玛丽亚31岁了,从小就傲若冰霜,是个冷美人,她美国常青藤大学毕业,形象气质俱佳,只是性格有些挑剔,容易给别人造成压力。无论从学业上还是工作上,她都一帆风顺,身边的同学同事都特别羡慕她。在任何的环境中,她都能得到大家的重视。

应当说,她很优秀,但不知为何,她恋爱婚姻一直都不顺。她从大二开始交男朋友,一共交往过三个,每一次都是别人离开了她。还有两个,倒是死心塌地喜欢她,她也跟人家暧昧了一阵子,但最终觉得不够喜欢,就放弃了。她身边的朋友基本都结婚了,她感觉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少,心里特别慌,有一段时期还特别难过。她时常想,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拥有一个完美的婚姻呢?

白领骨干加精英,我们姑且叫“白骨精”吧。文艺青年中的女白骨精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是个那么才华出众的女孩,就是没有个像书里那样的翩翩浊世佳公子生死相许,而是风刀霜剑,残花葬尽,空守闺阁?

这样的女孩子,往往会有一个错误观念:我越优秀,我的爱越多,以前在学校的这个环境里,这句话的确会比较有效,尤其1是老师和父母的鼓励。这个法则即使到了职场,还是管用的。只是在情感的世界,游戏规则不是这样的。

情感世界的游戏规则是,我如何与别人产生交集,我们的爱不是因为我们多优秀,而是因为我们多么懂对方的需要以及自己的需要。无论你多么优秀,无论你如何发光,你这个光源是需要有温度的,因为爱就是和温度有关,和多亮没关系。

也许对“白骨精”式的剩女而言,她们的感情世界也是有输赢观的,她们一定要找一个条件比自己好的男人,自己才算真正服对方。但是老实说,如果对方比自己强,她又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失衡,因为她是不愿意别人真正超过她的。她希望的是对方又赢过她又输给她,这样矛盾,如何才能真正搞定一个男人?

也许这就是一个悖论,为什么成为剩女会让她感到恐慌呢?是否因为在朋友中,她不再成为中心或者没有人再羡慕她,相反她将成为那些婚姻幸福的朋友们的怜悯对象?

如果是这样,她也是一个低价值感的人,因为她的价值是因为比较而存在的,一旦她发现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她就崩溃了,因为她的世界里,她是不能输的,只要她输了,她就会失去来自父母的爱,最后泛化到所有爱的关系里。

解决白骨精剩女的第一个问题是,除了这种成为异类的恐惧夕卜,你真的渴望婚姻吗?你在什么样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父母教给你什么样的婚姻观?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你一直生活在竞争中,就会害怕失败,因为你会认为脆弱会让你失去爱。你从小就学会用自己强大的外表,换来父母的欢心乃至对别人的炫耀。成为父母的骄傲是你从父母那里得到爱的重要手段,那么你将倾向于用自己的出色表现保护父母脆弱的自卑和自恋。

也许就是这种补偿父母自恋的行为,让白骨精剩女一直像风箱里的老鼠一样,永远卓越下去,因为她们很想继续为父母的满足努力下去,这种心态往往会阻止她们全心投入到感情中。生活不是竞赛,她们的脆弱、需要,都可以托付给一个人。如果荷枪实弹进入爱情,那么这种爱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爱就是将自己的柔软腹部露给对方,否则那只是一个110米栏跑道上的游戏,而非床上的故事。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看待你的挑剔。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一个人的外在世界往往是内心世界的投射。如果你对他人的态度是挑剔的,往往也就说明你对自己并不接纳。如果你想进入婚姻,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全副武装,爱自己,对自己宽容一些:一个追求卓越的人,往往是对自己最苛刻的人,一个人有多看不起别人,就有多看不起自己。

人生中的很多苦恼,都来自我们只用一个标尺衡量世界,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以前那套标尺到了升级的时候了。我们需要一把来自内心的尺子,而非那些外界的可量化的度量衡。扪心自问,

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爱情就是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我们一生的所有努力都是在解决成为自己和成就别人的要求之间的冲突。

也许我们的剩下来是一种长期以来对压力的反抗,但总的来说,真正要做的是我们真的认为自己很优秀,这一点无需证明,包括用一场婚礼证明。

卢悦解“毒”

幸福#智商,幸福情商。

在追求爱情中,一个人有多看不起别人,就有多看不起自己。

相关知识

就是这样的想你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就是这样的想你",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又是一个春天,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朦胧的月色,迷离的灯光,我开始了静静地想你。

我很想知道,此刻的你,正在做什么?也想知道你有没有想我,想知道你在凝视远方的时候,眼前是否会划过我的身影。还想知道,当你进入甜美的梦乡,是否能让我在你的梦里停留。可你知不知道,我却一直在梦里默默地想你,念你,想把你留在我甜美的梦里。

真的很想你,想得我心花怒放。好喜欢静静地伫立在这个季节,看春暖花开,小河流淌;柳丝摆动,小鸟歌唱。回忆着你对我说过的话,我们一起做过的事。想起你明亮的眼神,灿烂的微笑,轻快的步伐,我们一起在月光下散步,一起去看细雨纷飞。这时我的心头,就会荡起爱的涟漪;我思绪的精灵,也会徜徉在花香之间。

就这样静静地想一个人,真的好美好快乐,我的心,瞬间在天空上飞翔。请问远方的你,是否也感受到了这样的快乐和陶醉,这样的美好和温馨。但我就愿意这样,一直静静地想你,为你作画,为你写诗。

真的很想你,想得我彻夜难眠。每当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脑子里浮现的,全是你的笑脸。你给予我的关怀,我的温暖。还有你蓝色的衬衫,带给我一路的欢笑,我都一直存于心田。

真的,能有一个人,让我这么思念,这么牵挂,这也许就是一种美丽的忧伤。

从来没有尝试过思念的人,是不会理解这种相思纠缠,这种苦痛折磨。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是啊,尽管这黑黑的夜,给了我们思念的源泉;银色的月亮,漫天的星斗,也给了我们拈花为笔的想象。可我们都明白,即使这样静静地想一个人,是永远无法抵达他的心头。但我相信,沉沉的黑夜,会把我们的这种思念,带给远方的他或她。

请问,你听见我的呼唤了吗?我想你一定能够听见。听的见我对你的诉说,听的见我不眠的歌声。真的好想你,我在黑夜里呼唤黎明。

如果可以,我愿意化作天空中的一片白云,飘过大街小巷,停留在你的天空;如果可以,我也愿意化作山间的一条小溪,越过千山万水,就为你唱一首最动听的歌谣。

但是,我知道,只要你过的好,过的幸福,我是绝对不会去打扰你,我只会站在远方,静静的欣赏你。我会一个人,把这种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用我这颗思念的心,在遥远的某个角落,静静地想你,为你祝福,祝福你过得开心快乐。

真的很想你,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就让我们在不同的地方,面带微笑,牵起自己爱人的手,在手心里刻下一个愿望,再凝望彼此的眼睛,送给对方情深意长。

是的,在这样的黑夜里想你,就为那段刻骨的记忆;在我守望的凝眸里,你也已定格成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在这样的黑夜里想你,心在微风中寂寞地摇曳,任沧桑刻画着我清瘦的脸庞,时光已将我们相隔成遥远。

就让我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在这最美的季节去想你,守望着一个永远无法触及的距离。为了那些曾经的美好和温暖,爱与关怀,微笑与甜蜜。我希望我能,一直在心里,这样默默地想你

就是这样的阅读


继续阅读《语文的文化品格》这本书,上一节讲的是“为何阅读”,这节是“如何阅读”。陶继新和王崧舟老师从两个角度阐述了这一内容,即“立志于明道”与“习法以精进”。

立志于明道

两位老师通过孔子学习的事例来说明读书首先要“立志于明道”的道理。而这比较高深,反复看了几遍,我还未能完全了悟其中的蕴藉。我所理解的“立志于明道”是这样的: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弘扬光明正大的德行,通过读书,认识到生命的本真,不断地超越自己,最终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放,求得生命的圆满与解脱。也就是说,读书首先要明确一个“志”,要确立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也只有这样,你才能通过读书获得心灵境界的提升和内心的开悟。

“凡是外在的,都不是你能掌控的;凡是你不能掌控的,都不是你的。而你唯一能够掌控的,只有你,就是你,全是你。没有任何一盏灯能够彻底照亮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做自己的明灯。”王老师的这句话可谓箴言妙语,让我顿有醍醐灌顶之感,拂去生在心灵深处的芜杂。想想的确如此呀,我们的荣誉、地位、金钱等等都是我们自身不可掌控的,但我们又穷尽自己的力气不停地追逐着,这就是“向外求”,当这些东西抓不着时,我们总感觉那么累,感觉生活的苍白空洞。而不知道这些东西都不是凭我们自己的能力所能抓住的,得不到就有自卑感、挫败感、内心的失落感,对生活产生厌倦感。而当我们懂得了“只有你自己才能做自己的明灯”后,一切都放下了,一切轻松起来,明亮起来。我们就会每天擦亮自己的心,让它看到阳光的明媚,花朵的艳丽,河水的清澈,明月的皎洁……

就这样,立志于明道,在不断的阅读中拓展自己的心灵,实现心灵的飞越,享受生命的喜悦与宁静。

习法以精进

至于读书方法,书中谈到四种:诵读,精读,博览,浏览。此外,还有摘记,书评等。而对文本的“精读”则是我们老师最应该认真学习的。

王崧舟老师说精读有三大要义,一是细读,二是“把书读厚”,三是“把书读薄”。我感觉这是教师阅读文本的三重境界,它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

王老师说:“精读就是要直面文本,沉入词语,在字里行间涵泳、浸润,打通文字和生命的疆界,追求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通心’境界。”这里的“沉入”“涵泳”“浸润”,强调的就是把自己全身心地潜入到文本中,在字里行间行走、体味,让自己化身为文中的一分子。要敏感于文中的一句一字,要和作者通心,和文本通心。想起上学期教学《散步》时,我事先细读了文本,上面标有各种符号,也在旁边写下密密麻麻的小字。比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我写着:冒号,提示下文。人物顺序不能颠倒,我,家中的顶梁柱,所以在前;母亲是长辈,放在我的后面;妻子和儿子也按辈份先后排列。只是这样凭自己的感觉去写。这个时候,就像考试一样,方才感知到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太低,那捉襟见肘的窘迫让我暗自羞愧。想起窦桂梅老师的话:“细读文本,则最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通心的境界是至高的境界了,只有潜下心来,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直面文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独特的、纯净的诗意的体验。”细读文本来不得着急,来不得走马观花,我们应该定下心来,走进文本,这基本功需要我们坚持才好。

“把书读厚”,就是读书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当阅读了王老师对《长相思》的细读之后,我真的有沉甸甸的厚重之感了。36字的《长相思》,王崧舟老师通过网络和藏书在不到一天的工夫里,竟然积攒下一万多字的评鉴文字。他还阅读了纳兰性德的生平,走进纳兰的历史空间,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纳兰性德。读《纳兰词》,寻觅他的生命痕迹,索引《长相思》精神的蛛丝马迹。历经半个月完成了《长相思》的精读,最终36字的《长相思》读成了显性的近1500字的文字。就是这样的“苦读”方才“把书读厚”。而这,需要一丝不苟,逐字逐句,细嚼慢咽,静思熟虑才能达成。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想起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前,阅读了大量相关的资料,《论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以乐写哀倍增哀——卖火柴的小女孩反衬描写赏析》、《童话教学方法谈》,还有《儿童文学教程》、《小说语言美学》《相信童话》等相关理论书籍。然后再对课文和叶君健原译文进行对比,在比较中进行质疑和确认,写下一万多字的解读札记。当有了这些厚重的积淀之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到文本上,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先后易稿14次。读中自有情和趣,读中亦有策和略。自然,在读“厚”的过程中对教材“读薄”也水到渠成。

而余映潮老师的“把书读厚”也让我感佩不已,在《中国石拱桥》的说课中,他的索引文献资料就多达11种之多,《再别康桥》一课就有13种资料。他的课堂,穿插着一些知识小品、读书方法指导等,使得课堂丰富多彩,摇曳多姿。他曾建议语文老师多积累资料,养成“把书读厚”的好习惯。

把书读厚不易,而“把书读薄”更不易。把书读薄则必在“读厚”基础上方能做到,最终掌握书的精华、精髓和精妙所在。这需要教师个人相当的工夫和功底。王崧舟老师解读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读出三句话:诚信的弦歌,情义的骊歌,生命的挽歌。看似简单,却不简单,没有“厚积”,不可能有“薄发”,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一个语文老师,就应该这样地去阅读。在“文字里出生入死”,找到那些光亮,烛照他人的光明,也烛照自己的光明

活该剩下?实在无法与这样的男人“勤俭持家”!


我很清楚地知道,若不是大学里谈了一场奋不顾身的恋爱,若不是毕业后痴缠多年终究难断,若不是痛下决心离开眷恋十年的威海奔赴青岛换得家庭的圆满,我一定会成为大龄女中典型的齐天大剩。

所以我感同身受并无比痛恨剩女这个词。

剩这个字,本身就充满贬义,仿佛是被抛弃的残羹冷炙,晾在那里散发着讽刺的味道。

年龄渐长,未婚,没男人。只要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友们统统被划入这个范畴。仿佛不结婚就是异端。

从此迎接她们的便是父母长久的叹息和悲愁,亲戚排山倒海的催促,邻居马不停蹄地追问,媒人自作主张的介绍,还有那些刻薄老女人用磨薄的嘴,说着貌似关切实则冷嘲热讽的话,浑浊的死鱼眼不时闪过怜悯加鄙夷的目光。

似乎只有拖家带口,侍候公婆男人,送孩子入托上学,买菜做饭洗衣大扫除,计算柴米油盐收入开支,应承亲戚走动年节往来,这才算正常。

我不敢想象这些姐妹要以多大的胸襟来容忍这些。

我从来都认为婚姻只是一种生活形式。形式而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我们连一日三餐都不想吃重样的,为什么生活不能有另一种面孔?

任何人都有权力选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活着。

婚姻,便是这形式里最传统古老的一种。我们大多数人都沿着即定的革命路线,在合理的年纪,取得合法的婚约,随主流,入围城,完成繁衍生息的使命。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自然是人生幸事。谁不想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地相遇并轻描淡写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但这样的幸运不是人人皆有。当女子精挑细选,对的人还未出现,她们暂且静默以侯。只因等待虽难,后悔更甚。

单身闺蜜是典型宅女,一度积极地去相亲。某次媒人约在山大威海分校附近,男方不善言谈,寥寥数语后就相对无言,晚餐时间已到仍无半点请客的意思,闺蜜只好提出去海边走走,二人在海水浴场呼啸的北风里苦行僧般的走了半小时,闺蜜无聊至极,提出告别。男方却来了精神,问:你怎么走?闺蜜不想麻烦相送,客气道:我自己打车就行了。男方却激昂地指点江山:怎么还用打车?那么贵!前面就是7路车站点,你花一块钱就能到家……

在听了几次类似的奇葩经历后,我不再逼迫她去相亲。因为我和她一样,实在无法与这样的男人“勤俭持家”。

我承认惊鸿一瞥一见钟情在这年月已不可得且不可靠。但至少她们有权力寻找心之所爱,心甘情愿与之携手白头。

有人说她们痴心妄想等高富帅,有人说她们挑剔难缠偏执倔强。其实都是一个隐喻:活该剩下。

其实我认识的单身女友都是普通女子,她们并没有“宁可坐在宝马里笑,也不坐在自行车上哭”的势利,也没有“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妄想。

她们只是不愿走进没有真爱的围城。不愿用已婚的身份来证明他人眼中的“正常”,更不愿用没有爱情的婚姻来扮演虚假的“幸福”。

一个女人无论是否美貌是否优秀,都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感情的人。要跟一个男人同床共枕肌肤相亲生儿育女,岂是别人一句“凑合”就能打发此生的?

她们不是待价而沽的商品,不是随着通货膨胀贬值的基金。在肉欲的市场上,只有那些愿意贱卖自己的人才会滞销。

不为满足他人而就范。宁可高骄傲的单身,也不肯被挟迫着走进委屈的婚姻。这没有错。

坚持,是世上最艰难的事。

等待,是世上最奢侈的事。

而这两件事,她们都做到了。我没有理由不钦佩。

另一个大学女同学,和我一样在校园里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却以分手告终。而后的若干年,相亲无数始终未嫁。顶着剩女头衔多年,直到三十多岁,遇见心仪之人电光石火,哪怕所有条件皆不是相亲设定的标准条款,哪怕父母以决裂相逼,仍非他不嫁。最后父母妥协,如今一家抱着大胖儿子幸福满满。

一群人有他们的热闹,一个人有自己的精彩。

无论单身一族,二人世界,三口之家,直至四世同堂,皆有生命的欢愉喜悦,也有生活的劳碌辛苦。我们有权力享受,也有责任承担。

十三学织素,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悲苦。

相比刘兰芝,这些单身姐妹们有职业,有收入,有尊严,受过高等教育,有选择的权力,哪怕天朝体制下的人权自由尚不足够,但已比孔雀东南飞的时代有了质的飞跃。

就算她们继续做少女怀春的梦,又有什么错,那些被完整却不幸福的婚姻摧残的黄脸婆们,她们不是不想梦,而是早已向梦想缴械投降。

那些以胜利的姿态到处游说“赶紧找个人嫁了差不多就行了”的女人,才不是什么胜利者。她们根本不懂得,生命要的不是“差不多”,而是把这只有一次的机会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无数人都在标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有多少人坚守了自己的初心,又有多少人为了他人眼里的始终而放弃了初心。

毕淑敏说她欣赏的女人:知道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也知道要早起播种和御风而行。

所以我突然觉得,所谓剩女恰是她们自己的胜利者。哪怕这样的胜利在很多人眼里没有意义。但她们一次又一次打败了想要妥协的念头,一次又一次顶住四面八方的压力,不取悦,不迎合,坚守初衷,一往无前。

去做最好的自己。幸福就是等在外面的曙光,比你想象的还要明亮。

我当然并不鼓励她们终此一生孑然一身。我们都是普通人,都在经历遴选与被遴选,拒绝与被拒绝后,大多也都嫁与普通人。若能得一心人不离不弃,彼此忍耐相互牺牲地过一生,便是莫大的福份。

我知道絮絮写这么多,大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每当晚上看完书想闭眼做回春梦时,儿子都会拎着光头强的电锯破门而入,提醒我现在已是只老公孩子热炕头的老母鸡。

任何人对他人的评论,都不过是借他人团扇,说自己秋凉。

但我发自内心地疼惜她们的单薄,敬佩她们的勇气,理解她们的坚持,也会尊重并支持她们的选择。

即使我已没有资格再度寻找爱情,也仍愿意和她们一起,在这个薄情世界里深情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