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3种恶性恋爱模式 你应这样面对

发表时间:2021-05-05

3种恶性恋爱模式 你应这样面对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3种恶性恋爱模式 你应这样面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婚姻不是都会幸福美满的,所谓弱性婚姻就指那些脆弱不堪、缺乏安全感的婚姻,这种婚姻夫妻们在一起总会受到一些阻碍情感重建的因素,永久并彻底的破坏两人的关系,使原来岌岌可危的婚姻瞬间崩溃。面对这样的婚姻模式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并维持双方的连结呢?

互相指责

对感情较不稳定的夫妻而言,它就会变成习惯及根深蒂固,阻碍情感重建与修复的一切可能,永久并彻底破坏两人的关系。

当感觉双方有距离时,我们会选择苛求与苛责,或者退缩与封闭策略,部分反映个性,但绝大部分取决于以往,我们从某些重要的依附关系中学得的经验

一旦失去安全感及伴侣的回应,我们要保护自己,并维持我们与对方的连结,有两方面:

1、是避免投入感情,即试著麻痹自己的感情,关闭并否定自己的依附需求;

2、则是聆听自己的焦虑,并争取对方的注意力与反应。

一旦它变成习惯而根深蒂固,就会形成一种强而有力的恶性循环:你愈发动攻击,给我的威胁感就愈大,我就愈防着你,反击也会愈厉害。

停止这种模式的秘诀,就是认清没有人是坏蛋,夫妻双方都是受害者,能说:“我们又开始想要证明对方错了。如果这样继续只会彼此伤害,可以再谈谈吗?”不一定非得分出谁对谁错。唯有互相指控的本身才是罪魁祸首。他们的敌人不是对方,而是彼此的负面互动。

 追与逃

这是情感关系中最普遍,也是最难摆脱的互动模式。因为隐藏于背后的,是世界上最强烈的情绪与需求,为了争取一种彼此连结,且能获得安慰保证的回应。

在良好的婚姻状况下,会把痛苦或失望,当成需要亲近的讯号,而不是关系的批判。然而,若夫妻关系不稳定,两人就会彼此抱怨、愈来愈痛苦,关系也愈来愈远,制造出稳定的回路。新婚便落入这种模式,通常都维持不到五年;有些人则长年陷于这种困境。

面临感情危机时,男人通常感觉自己受到对方批判、拒绝与否定,而扮演退缩的角色。他们压抑情绪的反应与需求,竭尽所能地避开对方的愤怒与否定,运用理性分析问题以逃避情感的交流,而不愿意承认两人之间有问题。

女人谈的则是自己被抛弃、未被接纳、失落与孤单的感觉,感觉没有受到对方重视或珍惜,并因为对方鲜少回应而感觉生气。因女性的情感需求通常比较敏感,所以她们常扮演强势要求、善于责备的那方。

令人悲哀的是,尽管一个男人为了解察觉妻子的烦恼,竭尽所能地提供意见与方法,却不明白对方真正要的是他在情感上的保证,他的保证才是她要的解答。

从情感依附的观点来看,它的问题在于情感上的距离,而不是冲突或克制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回应,「致命的」孤立感、失落感及无助感将随之而来。尤其当你所倚靠且心爱的人忽略你存在的时候。

 从整体去察觉自己陷入这种模式的循环,知道彼此的行为会如何将对方扯进该模式中。了解这种互动模式的本质,学会认清情感连结的呼求。因此不要只专注于对方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也不要回应它。知道我们的伴侣不是敌人而是「夫妻舞步」本身,夫妻才能站在同一阵线,进而讨论彼此情感的依附与需求。

冷与退

一旦强势、严苛的那方,试着压抑情绪、放弃并开始沉默,两个人都已防卫与否定,关闭自我,进入自我保护的状态中。两人都认定他们自身的缺点就是问题所在,为了隐藏自己的不可爱、没有人愿意冒险向对方伸出手,因此之间根本没有互动。

这种互动中,其中一人通常会描述自己如何纠缠对方,又如何抗议彼此缺乏连结;另一方通常会选择弃权,而受困于退缩状态,并试图否认两人即将分开的可能性。

“冷与退”模式的症结其实在于它给人的无助感。时间愈久,两人的距离愈远,愈来愈不敢向对方敞开心房。随著疏离感与无助感的逐日加深,他们会愈来愈将自己隐藏。

重新开始的第一步,是要知道自己如何作茧自缚,又自己如何剥夺自己所需要的爱,决心终止彼此疏远的循环,摆脱令人痛苦的互动,重建稳固情感的连结。

相关阅读

女人应学会的3心灵幸福魔法


休斯顿大学的布朗教授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无法过上我们想要的那种专注而又有存在感的生活。在研究中布朗教授发现,很多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信仰的东西其实都是错误的。

1、适应并不能带来归属感。

我们每天使用的语言有很多都意义不清你的脑袋甚至搞不清楚在自己身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举个例子,跟我们绝大多数人认为的相反:归属感并不是去适应。实际上,去适应,是找到归属感的最大障碍。根据布朗教授的研究,适应是一个评估周围情况和人群,然后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够被这个群体接受的人的过程。而归属感则完全是另外一件事归属感会让你以自己本来的面貌出现在众人面前。

很多人都深陷于一种分裂的痛苦之中我们究竟是谁;我们为了被这个世界接受而假装成了谁?然而,大部分人那个真实的自我都没能展现在人前,这种不协调的生活简直令人崩溃。

布朗教授在研究过程中曾经访问过很多不太适应社会的人,在我们看来这些人都比较另类。这些人做着不同的工作,但如果进一步发掘他们的工作和本质,你会发现在他们身上有一种普遍特质,即自我认同。事实就是这样,归属感从自我认同开始。你的社会归属感的程度实际永远不会超过你的自我认同感。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认同感,你就会像变色龙一样总是根据外界的需要改变自己。

2、负罪感并不一定会为你带来坏处。

负罪感也是好的,它与我们的行为有关,会让我们的生活不至于脱轨。当我们在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或是没能成功的事情同个人价值进行比较时,负罪感就会出现。由此产生的不舒服感往往会刺激我们去真正的改变、弥补和反省。

布朗教授访问过拥有各种你能想得到的信仰的人,很多人会说我有天主教的负罪感或是我有犹太教的负罪感。这时教授会请他们具体说说看。有的人会告诉教授好吧,比如说我没能在每个星期五的安息日都去教堂。我不是个虔诚的教徒。我的弟弟就从不缺席。

但事实上,这不是负罪感,而是一种羞耻感。而对于羞耻感来说,最糟糕的是当我们觉得羞耻时,自己却并没意识到。在访问中,教授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我是个没有用的人。我一点都不怪父母,他们不喜欢我。可谁又愿意喜欢我这样的人呢?这就是耻辱。我们可能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这种感觉,但能感受到,这是一种同负罪感完全不同的情绪。

你可以通过一个问题来明显看出这两种情绪的不同:如果犯了错,真的伤害到别人的感情,你愿意说对不起,是我错了吗?如果你有负罪感,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你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如果是羞耻,你会说对不起,我简直蠢透了。羞耻听起来跟负罪感差不多,但两者的感觉完全不同。一旦你能发现其中的区别,负罪感就能让你体会到对自己更加积极的感觉。因为负罪感会告诉你在本我同你的所作所为之间的差距在哪。而且,你可以改进自己的做法。

3、完美主义并不是为完美而奋斗。

对一些人来说,下面这句话可能会让你们非常害怕:完美主义与成就和成长无关,完美主义者拥有一种信念,只要他们住得完美、样子完美、做得完美,他们就能避免一切由责备、评判和耻辱引起的痛苦。

绝大部分完美主义者都是在他人对自己的成绩、习惯和外表的赞美中长大。在这一路走来,完美主义者渐渐形成了一种危险而脆弱的信念:我存在的价值取决于我所成就的事情以及成就它们的程度。于是在这些人的脑中一直有这样一根弦在奏响:请,表,现,完,美。

与此同时,健康的奋斗却是以你自己为中心。

当你问自己要如何才能改进的时候,奋斗就开始了。而完美主义的重点一直都放在别人身上,它产生于你问自己他们会怎么想的时候。不幸的是,完美主义往往会压制你的成功,甚至将你领向抑郁、焦虑、沉溺,并错过机遇,因为你害怕自己不完美的一面暴露于人前,让大家失望。完美主义是一个你以为会保护自己的沉重盾牌,而实际上它只是你起飞道路上的绊脚石。

面对7种男人 选择需谨慎


面对7种男人选择需谨慎

1、非常酷、非常深沉的男人

他们经常是一副莫名痛苦的模样,愤世嫉俗。这种男人是要不得的,事实上他们生活在自以为是的悲惨世界里,痛苦得死去活来,追求一种永远也得不到的境界。他们与女人相处的时候,总是若即若离,使女人痛苦不堪。他们善于欺骗向往爱得轰轰烈烈的女人,可是,这种爱情仅仅是昙花一现。

2、过分追求事业的男人

有事业有地位的男人是最受女人青睐的,可是如果过分看重事业的男人,往往会牺牲个人情感,而选择那些能够在金钱、权势和能力等方面助他们一臂之力的女人。这种过分追求事业的男人的择偶是有条件的,因而不是真正能够患难与共的伴侣。

3、浪子型的男人

他们交际很广,从来都没有打算一辈子厮守着一个女人。可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许多不信邪的女人往往跃跃欲试,想用真情或者纯情去捆住他们,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做法。

4、大男子主义者的男人

他们喜欢呼喝,一副大丈夫何患无妻的模样。这种男人如果是表面上这样,而你的确爱他,那就迁就维护一下他的尊严吧;如果骨子里也是如此,那么做他的妻子就惨了。

面对7种男人选择需谨慎

5、油腔滑调的男人

这种男人甜言蜜语,虚伪地恭维每一个女人,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没有一点诚意。可是,许多女孩就喜欢这一套,被灌得迷糊了,还在偷偷地沾沾自喜。与这种男人平时应酬应酬,做朋友还不错,如果把他们的话太当真可就糟了。

6、有很多女性朋友的男人

他们对每一个女人都非常关照,就像一个大好人。男女之间是不是有真正的友谊还需要探讨,但若他对每一个红颜知己或者好妹妹都事无巨细地照顾,无疑会没有更多的闲暇顾及你。不信,你试试就知道了。

7、太注意自己形象的男人

还有,穿着隆重得体,出门以前总是梳三次头再照三次镜子。表面上他是为了取悦女人,其实他最关心的人是他自己,而且十分自私,很少会顾及到女人的感受。

选择男友要慎重,对自己也该有要求

一、做好自已

第一个就是要做自已,只有展瑞了最真实的自已,才能吸引他。一定要记住无论是最自信的你还是很脆弱的你。不管是开心的你还是难过的你。都是可以打动那个男人的心。适当的在他的面前表现出自已民的坚强与软弱。把最真实的自已展现给他。这样他才能真正的了解你。知道你需要什么。了解到底在想些什么。

二、学会聆听

会聆听其实是一种技术,聪明的女人知道如何聆听。当你的男人在跟你说话时,你静静的坐在他的身边,听他讲给你听。适当的与他交流,给他一些建设及肯定。

三、适应他的冲动

每一个男人都是较冲动的。他在做一些事情时是突然性的、冲动性的。这个时候,女人就不要在他的面前说这个说那个了。去适应他的冲动。不要问他任休理由,要去陪伴他、帮助他,这样才能稳抓他的心。如果在男人有点小情绪的时候,要去理解及安慰他。不要责备他。

四、不要发号施令

在男人的面前,小女人比女强人更受欢迎。没有一个男人想去忍受自已喜欢的女人在面前天天发号施令。如果你需要男人的帮助,那么你可以利用一些语气词,这样男人才会愿意帮助你。为你服务。

会聆听其实是一种技术,聪明的女人知道如何聆听。当你的男人在跟你说话时,你静静的坐在他的身边,听他讲给你听。适当的与他交流,给他一些建设及肯定。三、适应他的冲动每一个男人都是较冲动的。他在做一些事情时是突然性的、冲动性的。这个时候,女人就不要在他的面前说这个说那个了。去适应他的冲动。不要问他任休理由,要去陪伴他、帮助他,这样才能稳抓他的心。如果在男人有点小情绪的时候,要去理解及安慰他。不要责备他。四、不要发号施令在男人的面前,小女人比女强人更受欢迎。没有一个男人想去忍受自已喜欢的女人在面前天天发号施令。如果你需要男人的帮助,那么你可以利用一些语气词,这样男人才会愿意帮助你。为你服务。

这样一种母爱


一个母亲,我不了解她的详细情况,我只知道,她和大多数女人一样,有自己的孩子。她有一个儿子,唯一的儿子。
他的儿子于中国广州中山大学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后远赴美国;年仅22岁时,就已经先后获得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金融博士学位。然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斯州州立大学商学院任教四年,获美国特批的杰出教授与科研人才绿卡。因为追随自己的国学恩师,放弃了美国的绿卡,迁居澳大利亚,任昆士兰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后来获得终身教授之职。国内厦门大学也向他发出了邀请,并给与丰厚的薪金与科研经费。
母亲是至孝之人,自从儿子的外祖母去世,母亲就带领儿子吃素,至今已经十多年了。对先人的思念与敬重就渗透在这寻常日子的点点滴滴中。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中,儿子对母亲充满无限的爱与敬意。母子相依为命,情深意笃。他说是母亲从地摊上发现的一本《朱子家训》字帖让他从此与国学结缘。母亲不仅给了他生命,更影响了他的性情与思想。母亲的言传身教给了他人生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母亲是他人生的导师。
可是,儿子却在母亲的支持下婉拒了高薪聘请,放弃了教授之职。母亲以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供自己和儿子生活,支持儿子投在一位老法师门下,专心研习国学,为传授圣贤学说做准备。
几年后,儿子在香港剃度出家,将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奉献于圣贤思想的研究与传播,以期利国利民,惠泽后世。
我曾经感到疑惑:一个母亲,如何舍得将自己的儿子奉献出去,清守净门,从此失却那份家庭的幸福与天伦之乐?难道她对含饴弄孙的晚景没有向往?对其乐融融的家庭温暖没有留恋?
儿子如今已经成为国学大师,在世界各地讲学,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圣贤学说。在聆听他的讲习中,我意外获得了问题的答案。
当初和儿子一起生活在国外的母亲是有着中国人传统的落叶归根的想法的,她和儿子就任教于国外还是回到国内的问题产生了困惑。一次,母亲和老法师一起散步的时候,提出了这个疑惑,求教于老法师。老法师回答说:要做圣贤。母亲将这看似答非所问的回答转述于儿子,母子经过思考,豁然开朗。《朱子家训》如是说: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儿子反思了自己:孔子十五岁就已立志,自己三十三岁了志向还未明确,还在为自己打算;自己是金融教授,而目前对社会最有益的是推行圣贤教育,社会更需要圣贤思想的熏陶与净化。
儿子过生日,母亲送了一张贺卡,贺卡上有这样的话语:做母亲的希望儿子更上一层楼,做君子,做圣贤,你能满我的愿吗?儿子用行动做出了回答,从教授的职位上退下来,重新做一名学生,专心研习中华传统儒释道的文化。他们舍弃了房子,舍弃了车子,舍弃了薪水,舍弃了名誉,但心境比以前更欢喜了。颜回那种身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的乐趣,他们也尝到了。儿子沉浸在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学习的乐趣中。
母亲对他说:能孝敬自己的父母的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就圣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的是至孝,我支持儿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
在母亲高尚德行的感召下,在她的真心鼓励下,儿子无怨无悔地献身于圣贤教育,为普天下的生民广施教化,播洒圣贤思想的雨露。
这一番经历使儿子体味到:放下贪求之念,转私心为公心,人皆可以为圣贤。他说:圣贤之道,唯诚与明而已。他立志用真诚的爱心、用智慧从事圣贤教育的工作并身体力行着。
在母亲六十大寿的时候,儿子写了一首诗敬献于母亲。这首题为感恩慈母颂的诗是这样的:
春秋六秩转瞬间
育儿辛苦三十年
昔有孟母勤策励
而今家慈不让贤
不恋高薪教授衔
唯希独子德比天
从来豪圣本无种
但以诚明度世间
《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终于理解了这位儿子,理解了他对于母亲的至孝之心。也理解了这位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已惠施于普天之下,达到了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她已经获得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最大的幸福。
这位母亲的儿子叫钟茂森,法号是定弘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