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爱情跟婚姻的一些本质属性问题

爱情跟婚姻的一些本质属性问题

发表时间:2021-05-05

【www.qg13.com - 恋爱的一些技巧】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情跟婚姻的一些本质属性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起探讨一些形而上的东西,那就是爱情跟婚姻的一些本质属性问题。

爱情是人类的精神毒品,一旦浅尝便会让人泥足深陷而不能自拔;爱情是人类激情的源泉,可以带给人类深邃美妙的情感体验和惊心动魄的心理感受;爱情同时也具有极大的能量,它可以带来摧毁和重生的现实效果,达到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空灵境界。

没有爱过的人生注定是不完整的,但是爱情,总是在甜蜜中伴随着痛苦,在欢笑中蕴藏着泪水,在幸福里隐含着绝望。

爱情是怎么产生的呢?在茫茫人海中,你怎么就偏偏认定了他(她)了呢?

标准的答案是:缘分。

可是缘分又是什么?

百度上说,缘分是佛教的一个抽象概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是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

解释一大片其实是说缘分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无形的东西,是冥冥中的注定,是命运之手的指引。

我在年轻时一直很困惑,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执着,难道就没有客观的存在吗?

冷眼观察了很多情侣,我似乎隐隐找到了几点存在,那就是,第一:一个男人(女人)喜欢的女人(男人),往往是她(他)的身上具备了跟他(她)关系密切的亲人(父亲\母亲\兄姐等)的某些特质;第二:跟个人的审美观跟审美情趣有关。第三:跟社会的文化思潮有关。

我的这个总结很不成熟,欢迎很有社会经验跟人生阅历的人士补充修正。

我相信真正的缘分应该是主观和客观、先天和后天的合一,它固然有个人先天的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也有客观的符合跟般配的因素,先天的属于未知的宿命,而客观的因素,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个人条件:长相、学历、基本素质、幽默感、创造能力、个人经济条件、性能力等等,这些条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侧重,这些条件,则属于我们在择偶的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

缘分只是爱情的开端,两个有缘人的关系要发展成为深沉的爱情,则需要两个人在精神上高度和谐:有缘的两个人三观基本一致,能够相互理解,有共同的默契,才能共谱美好恋曲。

两个人的爱情能符合缘分的先天跟后天的要求,相处中能达到精神上高度的契合,这样的两个人,就是传说中的灵魂伴侣,这是爱情中可遇不可求的境界,这样的情侣走进婚姻,能够白头偕老的几率更大一些,可是这种伴侣,有的人可能终其一生没有遇到过,有的人,即使相遇却因为现实的阻隔而无法相守,酿成人世间震撼心灵的悲剧。

大部分的凡夫俗子无法听懂上天的声音,无法忍受等待有缘有情人的过程中需要熬过的漫长的寂寞岁月,于是向命运屈服,退而求其次地寻找过一位不够深爱但是可以共同生活的伴侣,这样的爱情,由于先天的不足,呈现出一种更不稳定的存在。

但是,并不是只有灵魂伴侣才能婚姻幸福,灵魂伴侣如果不懂得经营婚姻,婚姻一样有触礁的可能性;非灵魂伴侣类夫妻,感情基础虽然不够好,但是在感情的选择上符合了一定的客观规律,这样的婚姻,经营得当一样可以弥久长青。

这个客观的规律就是缘分当中可把握的个人条件的配合跟精神领域内可以提高的部分。

个人条件的配合有两个含义,第一点就是你选择跟一个人在一起,这个人的身上必定有某些条件是你迷恋的特质,也就是说,你选择的这个人, 他的某些特质带给你了审美的享受,所以让你对他(她)产生了感情。

肯定有筒子不同意这个看法,有人倾向于相信世界上有不计代价、不问缘由、无限度无原则、超越一切世俗的爱情,简单地说,爱就是爱,没有任何理由。

爱情不是空中楼阁,世界上哪有无缘无故的爱,除了血缘关系延伸的爱,其他人之间的爱都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这样才符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

这一点男人做得很好,男人爱一个人往往是因为这个女人本身的条件好,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而女人对你男人的爱,却有很多是盲目的和完全主观的,不少女人爱上一个男人仅仅因为“他对我好”,因为他对她的好而忽视一切客观的条件,因为被爱而爱,却不明白自己到底爱对方什么东西。

因为这一个原因走入婚姻的女子,婚姻几乎都是很不幸福的,因为婚姻缺乏现实的依托,女人对于男人的爱源于一种梦幻式的相处模式---她以为男人会一直呵护她、宠溺地对她好,可是现实是没有一个男人可以做到无条件地永远对一个女人好,当男人的激情褪去,当爱情被柴米油盐的琐事充满,男人恢复本性很理性地对待女人的时候,女人的爱情就会彻底的幻灭,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跟他在一起了。

女人的这种恋爱模式令人扼腕叹息,女人不明白,当一个男人对女人有所求的时候,他必须要对你好,否则他怎么可以达到目的呢?

很多筒子都看了冯导的大作《非诚勿扰2》吧,里面笑笑跟秦奋试婚的时候两个人在水池边甜甜蜜蜜地说话,笑笑问秦奋:“有了孩子你会像现在这样对我好吗?”

秦奋说:“我说实话你可别急,没有孩子我也不可能永远这样对你好,谁能给永远打包票呢?”

笑笑气愤地说:“说能你会死啊!”-------

这一段对话很真实,相信很多人都觉得很似曾相识,男人在热恋期会无条件的对女人很好很好,那只是荷尔蒙大量分泌导致的一种非正常的精神状态,正常的生活,婚后男人能在跟老婆吵架的时候不动手,在老婆身体不适的时候能陪在身边,那已经是好男人了,要求他仍然在婚姻里捧着你哄着你,像热恋的时候一样对你,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之所以把这个问题着重提出来,因为我遇到这样恋爱的女孩子太多了,爱上一个男人的原因就是他当初对她的好,婚后很容易就幻灭了爱情,然后遇到另外一个想跟她上床而讨好她的男人,她就又一次坠入了情网,不顾一切地背叛了家庭和孩子,最后再次把自己伤得体无完肤,然后开始高喊着再也不相信爱情。

其实爱情永远都在,只是你的心已经破碎,破碎到已经无法再次承受又一次心动,所以,对你来讲,爱情已经死去,你再也不具备爱的能力了。

 现实中大家经常提到的爱情的保鲜期其实就是指两个人的热恋期,任何人的热恋期都不可能是一生,热恋期那种心跳加速、情绪亢奋的状态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热恋期迟早要结束,热恋期过后,两个人仍然能相处得很好,需要两个人的爱情有充分的现实基础,这个基础会让爱苗在现实中依然顽强生长;需要两个人精神世界的和谐,这样的两个人才不会有本质的分歧,需要双方都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这样的爱情才会被不断地注入新内容,双方在新的高度上再次爱上对方。

从这角度上讲,我从不赞成女人婚后做全职太太,一个人囿于家庭的小圈子跟在社会上接受职场的风吹雨打,成长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女人在婚后停止了个人的成长,抱着传统的夫荣妻贵的想法,唱着“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就以为老公的成功有自己的一半功劳,殊不知,最后自己的结局不是无奈下堂就是成了一位三不管(不管老公、不管钱、不管事)的贤妻,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深知。

 所以我再一次谆谆教导正在恋爱的女孩子,无论什么时候,“他对你好”都只能是你愿意跟他发展亲密关系的附加条件,而不是你考虑嫁给他的主要原因。

婚姻是女人的二次投胎,婚姻家庭的幸福对许多女人来讲就是终极的追求,而一个幸福的婚姻必须建立在一个会给女人带来幸福生活的适合的恋爱对象身上,女孩子找一个合适的恋爱对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我认为一个女人在恋爱之前应该先认真地审视一下自己,对自己的整体素质做一个客观评价,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一个大概的预期,然后再问问自己,自己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中哪一方面的缺憾是自己最无法容忍的,确定了明确的生活目标之后,再选择可以帮助自己实现生活目标的那个人。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很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对一个人一生的幸福至关重要。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女人,生活肯定也给了她一个茫然的答案。

 比如说你是一个极其要强的女人,自己的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你理想的生活就是要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过上比一般人更为丰足和优裕的生活,那么你的选择就只能是以下几类:1、官二代 2、富二代3、可以创业成功的男人。

再比如说你就是一典型的贤妻良母,自己各方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的目标就是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那么你的选择就有可能是这一类人群:职业稳定,虽不太成功但是家庭观念很重的人群

上面提到的个人条件:包括长相、学历、个人素质、幽默感、创造能力、个人经济条件、性能力等等,这些条件构成了不同人的个人特质,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看重的特质,不同的人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偏好,但是有一条,应该是每个人找对象时都必须重点考察的内容,那就是一个人的个人素质。

这里所说的个人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思想道德的内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品)。

个人的才干是日后创造财富取得社会价值的的基础,一个人没有任何入世能力,没有获得生存资料的一技之长,即使其他条件再好也不能考虑作为终身伴侣。

人品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东西,一个人做人无底线,过于放纵自己,行为一直向非主流靠拢,其他的条件很好,都不是一个可以带你走向幸福生活的人选。这样的人你除非你有驾驭他的有力手段,否则的话等着你的就是无言的结局。

上面提到的那些条件,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完全具备,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只可以在以上条件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优势,但是没有人,会在所有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所以女孩子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只能有意识地去考量那些自己最在乎的个人特质,比如说你是外貌协会的,那么对对方的相貌就要求很严格,其他的条件就不要再做过高要求,如果你吃不了苦,过惯了舒适安逸的生活,那么你就可能把对方的家境作为一个考虑要素去衡量。

很多女孩子在找对象的时候都存在一个贪心不足的心理,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得不到,就像我前面讲过的那个《笑林广记》的故事: 有一女择配,适两家并求,东家郎丑而富,西家郎美而贫。父母问其欲适谁家。女曰:“两坦。”问其故,答曰:“我爱在东家吃饭,西家去眠。”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现在已经步入了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渐渐懂得尊重他人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你的选择只要没有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就可以得到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所以每个女孩子在结婚前,一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选择权,婚前睁大眼睛,运用自己的智慧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男人,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一个女孩子为了更为舒适的生活选择了嫁给有钱人,这完全无可厚非,可是有钱人往往既不年轻又不英俊,婚后女孩子享受着有钱人提供的安逸舒适的生活,然后开始饱暖思淫欲,又想追求火热的令人心动爱情,就开始嫌弃自己选择的男人又老又丑不解风情什么的,遇见年轻的帅哥就想出轨,这是典型的吃碗面反碗底的行为,这种女孩子,无论在哪里都无法找到自己的幸福,注定要受到自己贪婪的惩罚。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无法逃脱机会成本的限制,生活从来都无法两全齐美,什么时候鱼与熊掌都不能兼得,所以我们每个人只有放弃一些,才有可能会得到更多。

女孩子选择对象,贪其关键的一点就足够了,什么都贪的女人,注定很难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如果一个女孩子的要求很高,自己一定要更优秀才行,因为更出色的男孩子,往往都是选择范围极广的人群,你没有足够的出色是无法把顶尖的男人收入囊中的。

我在个人条件里特地提了sex能力这一项,是想提示大家这一方面的能力在婚姻生活中非常重要,可是这方面的能力,非经实践检验无法获得确实的资料,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要不要有婚前sex行为?

有很多筒子都在捂着嘴偷笑,这件事,人伦之大欲,岂是一个理智可以控制的问题?当爱如潮水时候,有哪个人,能在情浓耳热之际推开yu火中烧的爱侣,冷静地说:“我们不能这样!”

婚前tongju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那些谈恋爱一年以上仍然没有tongju生活的已属少数人,大部分的女孩子,跟男友有了稳定的感情关系后都经不起男友的一再要求最后交出了自己,如果恋爱没有走向婚姻,女孩子再找对象就成了很多猥琐男人嘴里的“no处”。

之所以有很多人对婚前同居持否定态度,还是因为男女生来不平等的现实,女孩子YD内有一层薄薄的膜,之前是否有过sex行为可以检验出来,而男人,他就是以前做过鸭子,你也无法拿到他sex生活混乱的铁证,何况国人从来就没有要求男人贞洁的意识跟习惯。

男人娶妻求cn,但是在恋爱时跟女友ml却没有下定决心娶她,难怪女人会觉得有些男人猥琐:如果真的觉得女孩子那层膜对男人很重要,那么那些要了女孩子第一次的男人就一定要保证跟女人走进婚姻,这样一来哪里还有了“no处”这一个提法?如果男人跟cn上了床却没有最终娶她,你做了这样的缺德事,凭什么再要求以后结婚的女友是cn?

SEX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是我们每个人身体发育成熟以后健康生活的需要,可是中国的这种教育体制,却生生地逼着很多人过着很不正常的生活,男人SEX欲最强的年龄段是20—35岁,而很多男人上学都上到将近三十岁,大学生允许结婚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在教育部的条例修改以前,很多男孩子大好的青春,最强烈的欲望,都在一个无法释放的环境里郁闷地度过,仔细想想,其实是非常悲惨的事情。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没有互联网,但是年轻人活跃的思想需要交流,所以有了很独特的厕所文学,当时最著名的段子,是在一所大学的博士楼里传出来的:一博士如厕时在厕所门上写着:老子坚持手YIN八年了。后面有人续上:希望你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男人在年轻时性欲勃发,同龄的女孩子却欲窍未开,女孩子SEX欲最强的年龄是在30—45岁,比男人整整晚了十年,这也是为什么男人在恋爱时总是需要哄着女人迁就女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男人很想很想上C,欲望无法克制,差不多年龄的女孩子却是一点也不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欲望,这样极不对等的情况下,男孩子不求着不哄着女孩子,成吗?

很多小女孩在恋爱时同意上C,纯粹是出于经不住男孩子的苦苦要求,而且因为男孩子太年轻缺乏SEX经验和SEX技巧,这个时候的ML对女孩子来讲根本不是享受,很多女孩子甚至抱着受苦受难的心情跟男孩子做这个,所以年轻人恋爱不成说分手的时候,男孩子如果认为彼此的SEX生活你情我愿,大家都享受了性爱的快乐,谁也不欠谁的,这种观点是很不负责任的。

曾经在天涯上看过一个帖子,有人要男人说一句最想对前女友说的话,其中一哥们的回帖让很多人感怀不已,这个哥们说他最想说的是:我现在,时间长了---

从这角度上讲,除了一少部分生来放荡或者是开发比较早的女孩子,大部分小女孩的失身都不是出于自己想做而做了爱,她们成为了非处,绝对不是人品和道德的问题,而是不善于拒绝和男人们兽欲勃发又不负责任的结果,她们本身就是受害者,男人们就不要再在她们的伤口上撒盐了。

相关阅读

一些琐碎的故事


上周去看母亲,给母亲带去了几条手绢。我展开白地儿上撒着淡绿浅蓝的小花、锁着细细牙边的手绢,得意地说,是全棉的,我找了好多地方才买到。母亲仔细叠好一条,放进上衣口袋。上上周去看母亲,给母亲带去了本命年的红短裤。母亲笑着说,这下我真成了只猴子了!上上上周去看母亲,给母亲带去了远红外线护腰,叮嘱母亲等天气暖和,羽绒护腰戴不住了,就换上这一条。再上上上周带去了什么?记不清了,是帮助睡眠的新药,是一捧红色的康乃馨,还是母亲老朋友的问候?明天要带去的已经放在拎包里了,是母亲点名要读的杨绛的小说《洗澡》。

母亲病卧数年,我渐渐地做了母亲的腿、母亲的手、母亲的眼睛和耳朵。母亲一次次说,这些事情真麻烦。我一次次纠正:一点儿都不麻烦,我愿意做。看着母亲疾病缠身,我心里说不出地难受,不知怎样才能让她有所减轻。但在为母亲做着一些琐事的时候,我的心是温暖的,甚至是欣喜的。所有的这一切,照料、呵护,都是母亲曾经为我做过的,我在重温生活,重温长大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会努力像母亲一样去做好这一切,我在体会着生命轮回的完整过程。

上周去看母亲,母亲让我带回一包绍兴的酥糖。酥糖是哥哥出差时顺便买的,也给我备了一份,可母亲说我爱吃,把嫂嫂放在她床头的酥糖也给了我。上上周去看母亲,母亲拿出两封信让我看。一封是母亲50年前的学生写来的,字迹一丝不苟,一如当年。他感谢母亲为他的女儿提供了海归在上海就业的信息;一封是母亲20年前的学生向母亲报告近况,从手头快做完的科研课题、刚出席的学术会议,到妻子的身体、儿子的学业,事无巨细,仿佛正坐在母亲身边闲聊。上上上周去看母亲,母亲坐在靠椅上,说:我天天看这本挂历上的画,山山水水,帆船寺庙,画得真像,可都是死的。我上前翻看一遍,没找到作者的姓名。母亲又说:看,这棵树,一丝风都没有,要是吴冠中来画,一定不是这样。我笑了,母亲刚读完《吴冠中散文选》,眼界高着呢!

卧病在床的母亲,坚强而隐忍,以另一种方式保持着生命的活力。母亲天天坚持阅读报刊书籍,对从事了一辈子的语文教育始终有着敏感,还经常对时事发表精辟的议论。和母亲谈论新读完的书是我最乐意的,母亲的只言片语,常常为我开出一片新的天地。母亲与学生们的交谈、通信,总让我羡慕,师生间有一种我无法拥有的美好情愫。我仍将忧烦、快乐毫无遗漏地向母亲倾诉,穿一件新衣也向母亲炫耀。病榻上的母亲依旧塑造着我的心性。

汪曾祺忆起父亲的往事,曾经说多年父子成兄弟,他的儿子也同意这个说法。父亲和长大了的儿子会有相同的嗜好,对世事的看法也会渐趋一致,能干的儿子常成为父亲的臂膀甚至荫庇。那么,多年母女成什么呢?有人说成姐妹,穿一样的衣,扮一样的装。有人说成朋友,声气相通,趣味相投。在我的心里,母亲就是母亲,圣洁而不可移易。母亲永远是我仰视的最完美的人。

有一件事我一直记着,那还是母亲没患腿病的时候。母亲说:我去烫烫头发,改变一下发型怎么样?多少年看惯了母亲齐齐的短发,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不要烫,这样挺好。等觉察到母亲的心意,改口已来不及了。看着老影集里母亲青年时代的照片,长长鬈发拂肩,风姿绰约,我恨自己太粗心了。以后我几次怀着内疚提及烫发的事,母亲总是说你觉得不烫好就不烫。我的话在母亲心里有很重的分量,是我慢慢才体会到的。我真的很后悔。

多一些再见,少一些不辞而别


风雨清清,落在山野,润出盈盈的小草,灰尘退却,光泽色色。

游荡在这里,呼吸着清凉的空气,潮湿漫步在我的全身,仿佛埋在心尘里的思绪似乎被清洗掉了许多,想舒展已久的心扉开始漫漫伸展开来,像这空荡荡的山野渐渐地洒满温和的阳光,枯燥的情绪开始悄悄地湿润,情不自禁的温情散落在零星聚集的绿野间。

有多少心神在这里凝聚,又有多少心神在这里散去。

一岁一枯荣,一岁一心然。

往事随波,逐星追月,有多少盲从,又有多少依然依始,自己早已经没有了刻意和雕琢的痕迹,孑然于一身的自我感觉,悠然模仿一缕烟雾,空来空去的清闲飘飘游来,飘飘有趣。

这一片突如其来的绿色,映入我的眼帘绝非无因,能在不期而遇的节气里浮现,这是怎样的约定,又是怎样的不谋而合,在悄悄无声中轮回着自然自知,而不是在履行特定的誓言,誓言又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潜意识的忧郁与不确定的结合,扭曲了多少刚刚萌发了的美好心态。

我又在多情,独自多情,我又在自恋,独自自恋起来,我又在自怜,独自自怜起来,忘记了那些嘲笑的目光与超前的迷失和不逊色的渺然的追逐。

如果有一天誓言被废弃,那么心灵将像着自然一样豁朗,成为一种自觉而来又自觉而成为不约而同的习惯,那是多么美好的自然生态。

茫茫春色,刚刚蠕动,我却这样的来品味你,该有多么的不自在。

想被理解,要先懂得理解,有一颗自然的心态,才能做到真实的自我,才能得到应该得到的获得和赠予,才能归位自然的取舍。不能为了获得满足和发泄而为自然的情绪带来麻烦和困惑。

也许我来的巧合,正是春雨烂漫的初融,一片片挣着接融的感受悄悄地融入了我的心结,被拥抱的感觉就像打开了自己的心扉,乞求自然的理解与包容,乞求在你枯萎的秋天时我的不辞而别。

每一个嫩芽和将要挣脱的芽孢填满每一根树枝,那连成片的树木让我的情愫怎样来嫁接它们,像少女的头发充满生机,像婴儿的啼哭那样有力,这种感觉向溢漾在我心中的悲泣,冉冉将要鼓出。

那么多个春天,我也来过,那么多个秋时我也来过,同样的模样,同样的一片郊野,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感触,没有这样激动,没有这样的境界,那时的时光是怎样的匆匆与懒惰,难道是我的忽略,还是我的心情所致,我乞求你的谅解,乞求我的匆匆而来,又匆匆的不辞而别。

关于,一些美好


一直想写篇关于感情的文章,但总是故事还没开始就放下了笔,我总认为是自己的生活太贫瘠,没有人物,没有故事,缺乏感悟,记得北岛说过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可想而知,我的世界小的可怜,估计几步就可以丈量。

可这种认为却在某个午后被自己彻底反驳了,写不出完整的文章,不是因为没有生活,而是因为我太依赖于生活。

我的亲情,我的爱情,我的友情,我把他们紧紧握在手心,死死揣在怀里,我怕失去,又不知如何是好,就像小时候分到自己手里的糖果,即便化了,也不舍得分享。

那时最怕玩的游戏是捉迷藏,最怕当那个去捉的人,睁开眼的瞬间,所有的小伙伴都消失了,那个感觉到现在都会令我紧张。我四处张望,仔细听周边的动静,小伙伴们总是很耐心的藏在角落里,唯恐被我发现。已记不清最后有没有把他们全都找出来,但我却记得每找到一个时的开心,像是收到了一个礼物,又像是,失而复得。

我以为这样的自己会一直胆怯下去,但一次小小的意外却激起了我重生的本能。记得那是一个芒种的晚上,我扒拉着机动车的车厢,等着大人忙完带我们回家。就是在一瞬间,车开始倒退我从车厢上掉了下来,我能清楚地感觉到左臂旁滚动的车轮,我大声的呼喊,满眼的漆黑满地的农用车轰轰隆隆的响,没有人看得见也没有人听得见我的存在,我两脚使劲蹬着地面,身子在地面上摩擦,那是求生的本能。

所幸,车停了,我麻利的从车厢下爬出来,跑出去很远,唯怕车厢再向我压过来。当确定是安全的时,我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记得我姐当时就在旁边,莫名的看着我,我一直用袖子擦开眼泪,却始终觉得眼泪太多袖子太短。她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妹妹在一分钟前经历了什么,更不知道从那以后成长对我来说有多么迫切。

我很感谢一个人,是她激励了我要变得更好(虽然现在的自己仍然很差劲)。前两天我又去找了她,这几乎成了我每次休假的必备行程。她承载了我少年时期所有的努力和畅想,也成了日后身处异地孤立无援的我咬牙不放弃的念想。在身边的朋友开始触碰青涩爱情的时候,我手里牵着温热的友谊,这也是我一直觉得友情比爱情重要的起因。

在懵懵懂懂的年纪,友情比爱情早了一步,然后陪伴了我很长一段岁月。

可能这也是我在听到我家奶茶唱到我总是惦记十五岁不快乐的你,我多想把哭泣的你搂进我怀里的原因,只是我不确定那个你是你,还是我自己。

初恋对每个经历过的人来说应该是美好的,无论是暗恋,还是某种暧昧的情愫,即便爱到受伤,最后也可以一笑泯千仇。我对初恋的印象停留在了《方文山韵脚诗》,那时对韵脚诗的喜欢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状态,还大胆尝试着写,可语法笨拙的我不敢拿出来示人,怕被人耻笑。在那时,一个憨厚的小伙子出现了,他认真读我的文字,并把原稿折起来好好收藏,他会欣赏我欣赏的东西,陪我听刘若英的歌,陪我读一些矫情的诗集,会为了讨我开心用他那五音不全的嗓音唱我喜欢的歌。那时的我在他眼里似乎是最特殊的,我能读出那种独一无二,他喜欢找我聊天,喜欢牵着我的手,我们会在寒冷的冬天选择去一个下雪的城市,真的像书中写的一不小心就白了头。

所以后来听到刘若英的成全,我很喜欢那句所有的悲伤丢在分手那天,未必永远才算爱得完全。

突然觉得一辈子很长,回忆里的我们变得越来越小,仿佛那个年幼稚的丫头不是自己。

一次冲哥问我,如果有机会去刘若英演唱会去不去

我说,去

他说,那就买1200一张的门票

我说,贵

他说,你可以坐前排离她近一点儿

我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