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这些烦恼,是因为我长大了吗?

这些烦恼,是因为我长大了吗?

发表时间:2019-11-27

【www.qg13.com - 男生不懂这些恋爱技巧】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这些烦恼,是因为我长大了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昨天在回单位的路上,接到一编辑老师打来的电话。她问我这次回家过年有什么好的收获,或是有什么新的感受,如果有的话给她们报纸写一篇与过年有关的文字。

我推辞说姐啊,家那边天气不好,近几天天天下雨,除夕就蜷缩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整天盯着电视看,哪有心思去思考去感悟哦。话刚出口就觉得这样不妥,别人是看得起自己才给打电话的,这么答复别人甚是不礼貌了。于是我转口说:姐,要不这样吧,我回去之后把这些天的见闻和所想写来发给你,但愿你能用上。

挂断编辑老师的电话,心里确是有些忐忑不安。不是因为没有所写,而是怕写得不好辜负编辑老师的一片信任。回到住处天已经快黑了,草草地吃了点饭就开始拟写提纲,可顺着提纲写下来的文字读起来总觉得有些文不对题,就索性撕了它。

心里因有些着急,就急急打开了电脑,想要凭着流水的记忆和散乱的思维来叙写这篇稿子了。

不过说真的,关于过年的话题,以前写过几篇与此有关的文章,并得编辑厚爱都得以变成铅字,相同的话题,在别人的笔下描写得太多,想想再写也没什么新意了,所以就说说这几天的一些事情。

单位离家很远,有将近十个小时的车程,因此领导很是怜惜我们这些离家远的人,为了让我们能够在除夕之前赶到家里,所以提前给我们放了假。怀揣着早日到家的梦想,赶紧的到附近的土特产超市买了点特产便匆匆地奔往车站,踏上了回家的行程。

汽车一路向前行驶,看窗外掠过的景色。高原的冬日里,山上少了点绿色,显得有些万木萧瑟之感,映入眼帘的多少有些凄凉。但这丝毫影响不了我回家的心情,相反倒是让我想起了以往那些回家过年的时日。

从大一到大四,每一年的寒假,都要挤上几十个小时的火车,从遥远的东北走向西南,带上沉甸甸的喜悦之情,奔往家的方向。那些在公益广告中播放过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是最好的礼物等广告词时常会萦绕在我的耳际,提醒着自己不管再怎么忙,都应当抽点时间回家看看,看看父母,看看家人,同时也好享受家的那份温暖与从容。回家不需要大包小包的礼物,也无需要看他人的脸色,只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即可。

又是很久没有回家,当母亲听到我快要到家的消息后显得很是高兴,在电话中不停的问我想吃什么,她说她做着等我。我笑笑说随便吧,回来了感觉什么都好吃。小弟骑车去小镇上接我,他说母亲知道我爱吃回锅肉,特意给我炒了一盘。听到有回锅肉,我就想到了以前母亲炒回锅肉的时候,总会先小炒一下肉片,再往煎热的油中倒入少量的干萝卜丝翻炒,加上一点酸辣椒,放入姜和蒜苗拌炒均匀,老远的就能闻到香味,光想想就流了口水。

流着口水我就想到了回家的幸福: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而没人叫你,可以过上拖拖拉拉的慢节奏生活没人催你,可以不用插手享受到美味的佳肴。

在家我就是这样生活着等待除夕的到来的。

小时候的年,总是显得很热闹,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各种吃的,忙碌而充实。可是现在倒是冷清了很多,年货以及大部分食品已不用自家准备了,需要什么,就拟出一份清单上街,基本上都能买到。这些年,我只在坚持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年的春联必须是自己写,不用在街上买现成的。

帮母亲做完豆腐,余下的时间就是要做每年例行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回复短信和给别人发短信。粗略的数了一下,除夕当天,手机差不多收到一百来条祝福的短信。可大部分都是转发、群发过来的,有的在转发的时候甚至连其他人的名字都没有改。说真的,看到这样的短信有些啼笑皆非,对于此,我是有话要说的。对于只给你发了几个字但却是自己编辑,真心祝福的人要心怀感激;对于那些给你转发信息的人,因为这意味着他(她)还记得你,也要不忘感谢;对于群发并且还是错误百出的那些信息,说真的,这样的信息不收也罢,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对方的漫不经心和应付的心理。如果是不真不诚的虚伪心理,还将话柄落入他人之口之事,还不如不干。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事事都在复制着,写论文复制粘贴、写材料复制粘贴、发短信复制粘贴,似乎人人都想有收获,人人都想做好人,但人人都不真诚努力的付出,总想着轻而易举的复制粘贴,巧取他人劳动成果。我们不反对吸收别人好的东西,就是怕在有一天连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真情实感也不用自己的,而是复制粘贴他人的话,这将是一个怎样无趣的世界。

春节这几天,天气很是阴冷,到处都是雨雾交织的一片。到家之后我基本就没有出去,一直就蜷缩在家里看着电视或者听听歌,或者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翻箱倒柜的寻找一些美好的过往。有十年前和朋友往来的书信,也有上高中时候在课堂上和同学偷偷写过的纸条,想起那时场景,很是温馨。随手翻到几本书,想以看书来打发春节这几天的悠闲时光。可刚捧起书本,便有邻居来访,邀我一起去打麻将,由于不常在家,不好拒绝邀请,所以勉强答应和邻居一同前往堆砌长城。

时间就在不停的打麻将和斗地主中慢慢的逝去,一转眼七天的假期就到了,又不得不打点行装返回单位。回程时我在想这个年过得真的不怎么样,在成长的过程中,越发觉得年味越来越淡,少了少时的喜悦与期盼,多了攀比和浮华。越来越变味的年,让我有了很多烦恼。那些伤不起的压岁钱,被父母长辈逼亲,喝不完的酒,着实让春节有种春劫之感。

这些烦恼,是因为我长大了吗?

编辑推荐

只是因为我太爱你


爱你,我决定付出,即使痛苦也甘愿;爱你,我必须执着,即使心碎也无悔;爱你,我情愿等待,即使无期也值得。

夜已深,但心还乱,自己还默默的沉醉在你那让我心灵悸动的声音中。

窗外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好像在诉说着它那漫长的等待,等待我们的约定我们的重逢,既紧张又亢奋。

夜幕的思念是一种甜蜜的忧愁,无尽的想念是一种苦涩的期待,想你是一种幸福的忧伤,念你是一种美丽的向往。

曾几何时看过这么一句话,因为思念一个人而变得寂寞,因为疼爱一个人而变得温柔。庆幸,寂寞的时候有你可以让我可以想你,温柔的时候有你可以让我温柔,有一个让我有理由去执着和坚强面对的你。

只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才会在意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才会在一边默默的你关心你、照顾你、呵护你。

只因为我爱你,所以才会忍痛叫你一定要冷静的考虑我们之间的问题,才会忍痛的对你说如果觉得我给不了你幸福就拒绝我不要怕伤害我,其实我恨不得把你永远留在身边,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了,也许自己只是假装坚强而已。

只因为我爱你,所以才会因为你不经意的一句话或喜或悲、患得患失,生出无数的猜想。

只因为我爱你,我才会想要努力的做的更好,才会千方百计的默默付出,才会想比任何人都关心你疼爱你,生怕你受一丁点委屈。却还在一直默默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优秀的你。

只因为我爱你,我才会一有空闲就忍不住的给你电话给你信息,问你吃饭了没有照顾好自己了没有?才会没事的时候会傻傻的望着手机发呆,那是我在盼着你信息的到来,盼着你的电话。

只因为我爱你,我才会害怕给你电话信息多了你会感觉厌烦,才会在当你每次说要挂断电话的时候心里空落落的感觉,才会要求你跟我再说几分钟。

只因为我爱你,我才会当你说困了想休息的时候很不情愿的跟你说再见,尽管我是那么的希望能和你在说说话,因为我需要你健健康康的。

只因为我爱你,我才会要求你管我也听从也喜欢你管我,因为那样让我感觉你在乎我,会让我有幸福的感觉。

爱你,我决定付出,即使痛苦也甘愿;爱你,我必须执着,即使心碎也无悔;爱你,我情愿等待,即使无期也值得。

亲爱的,爱你,我甘愿、无悔、也值得。

只是因为牵挂


母亲曾经问过我,为何我与弟弟可以在电话上聊天那么长的时间。她说她每次小弟通话时,她很尽力的在找话题,问一下身体状况、生活琐事等。但是小弟总是单纯的回她的话,回答完后,就沉默了,然后就挂了。我告诉母亲可以找点小弟喜欢的话题,比如聊聊他曾经种的那些花、树的现状,或者关于他的事。

但是我知道,我和小弟这种能够谈笑风生的关系,不是靠刻意的去找话题而产生的。而是因为是来自同龄人的亲近感,我们有着差不多的人生经历,所以我们有话说,我们可以打趣彼此。而母亲从起点扮演的角色开始,就注定无法与小弟像朋友一样。母亲遇事能够往深处去思考,而我们不会。但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能够理解他,他则能够理解我。

我所说的那些建议,最多只能让她和小弟多说两句,仅此而已。但我不愿告诉她什么,我怕她会难过。

每次周末我一忘记打电话回家,母亲总会记得一清二楚,我明明记得她记忆力不好来着,一到我们的事,就记的特清楚。前几日她打电话给我,大致是我上个周末忘记打电话给她了,然后她记挂我来着。大概是两个上了年纪的人,没有孩子在身边感到孤独了吧。

我这没良心的,高三周末要去教室自习啊,我一忙,啥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然后她那天想跟我说点什么的,她好像很费劲的在找话题。用我说与她跟弟弟聊天的建议来找我聊天,但是我也不知道在忙啥。总之印象中的是电话挂的很匆忙。我那时也没想那么多,现在才突然醒悟。唉~等考完试我就回家看看他们。

女人受苦,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怕


女性较之男性,似乎更难摆脱情欲之苦

从早到晚,见了一堆朋友,白天是一堆男人,晚上是几个闺蜜。聊天话题迥异。男人聚在一起,聊:中医,养生,古琴,禅修,政治,徒步……夜里月亮出来,女人聚在一起,聊:他不爱我,一声叹息,一股阴气。

大抵如是。女人绕不开情字,想来令人丧气。女性较之男性,似乎总是更难摆脱情欲之苦。在情爱里,女人总归是凄楚的、哀怨的、愤怒的、渴求的、求不得的、暗里焚情的、寂寞难耐的,而一旦有了性关系,女性又总归要比男性更容易陷入情感的纠缠、情欲的孽障。女人似乎总是要苦苦把持,才能让自己免于怨妇下场。真正在情感里幸福自在又自主的女性,实在太少。

姑娘来我这里做心理咨询,第五次了,谈与男友情感问题,谈到疼。无外乎他不关心我,不回应我,对我冷漠,但是又不说分手,吵也吵不起来,一争吵对方就回避。两个人谈了三年,从开始的甜蜜,到没有性,到不再牵手拥吻,到例行公事地见面,索然无味的约会。我问她,要分手吗?她就哭起来,说不愿意。

究竟为什么不愿意?她收住泪想半天,说自己害怕。我问,如果爱的满分是十分,你爱他几分,评估一下。她犹豫着说,三……四……五分?不不,六分吧。

也才六分,就能把人折磨得躁郁。想清楚,这一切从本质上说不是爱的问题。

深究起来,女人大多不是因为真正的爱受苦,而是因为怕

我的大部分咨询对象是结了婚的,感觉更苦,虐心虐肺每天如在深渊。那种情感上的求不得,如果你是女人,你应该懂得。我问她们,还爱吗?她们倒很坦诚:不爱,早就不爱了。但是无法下定决心离婚。原因有很多:害怕离婚后自己无依无靠,害怕二婚的艰难,害怕……害怕离开一个至少还能称之为家的地方,害怕断了那份依赖后,未知的孤独。

深究起来,女人大多不是因为真正的爱而受苦,而是因为怕。在情感困扰中,财富、地位、学识统统不足以使女性豁免于情感上的弱势。

集体潜意识的教育,要为此负很大责任。无论家境如何,女性依然被寄予一种贤妻良母的想象,被灌输着:成功在于得到一个优质男人全心的爱,并许你以婚姻。如果达不成这项目标,不管你多么优秀,社会也会给你贴上标签:剩女。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是被剩下的,无处喊冤。这种重压之下的集体恐慌,在明在暗,让女性始终处在被抛弃的恐惧中。别说自幼父母的灌输了,连我们的广告、影视剧,也在使劲地逼问着同一个问题:结婚了吗?

我惊讶于许多来访者的婚姻完全不是出于爱,而是因为需要婚姻。眼前正好有那么一个人,于是结婚了,然后开始无止尽的怨尤,和绝望。得不到回应的绝望。

当你在爱里受伤,提醒自己:其实我没有那么爱他

从心灵层面来说,得不到回应的绝望,几乎是童年生涯的一次闪回咒。从七零、八零到九零,其实家庭生存环境并没有变化太多,常规模式是:强势挑剔的母亲+沉默隐形的父亲,或者受气怨恨的母亲+严苛粗暴的父亲。通常两种模式合二为一,看似强势的母亲恰恰在感情中是弱势的,看似柔弱幽怨的母亲,又正是以受害者的面目操控着整个家庭。

在这种夹缝里成长的女孩,其实从未真正体验过——亲密,更不用说在心理上完成与父母的健康分离。这个问题存在于你、我、她,无数个表面光鲜实则内心哀怨的女性之中。

你不是真的那么爱他,而是真的分不清爱和依赖,是怎样的两码事。对很多人来说,依赖的感觉就是爱上了。但深究又不是,当中有许多容易跟爱混淆的需求和欲望:

幼年时因为母亲长期对父亲的控诉怨恨,你无法与父亲亲近,成年后,爱,就是重温靠近父亲的过程。通常,你会爱上一个失败失意的男人,以完成某种想象中的对父亲的救赎与依恋。其实,你没有那么爱他。

幼年时你从未得到父母的赞许,长期在严苛打骂中成长,成年后,爱,就是靠努力得到对方的认可。在爱中,你永远有一份历尽艰辛也得不到回应的绝望感,越绝望越努力,越努力越绝望。亲爱的,其实你没有那么爱他,你辛苦了,你尽力了。

有许许多多的模式,让我们在未完成的欲望中,探索着什么是爱。一定程度的身心明澈之前,爱,往往是原始创伤一次又一次的爆发。我们不过是渴求着幼小的自己能够被人疼,被人关注,被聆听和看见——如此柔软的欲望。我们以为那是爱,并为之受苦。

爱情的三层境界:最初的萌动,是内在那个渴望得到呵护的小孩,被对方人格中与自己父母相似的外在成人面向所吸引,于是双方都互为母子父女,互相弥补童年的创痛;后来,是两个小孩的斗争,都渴望自己来当小孩,对方来疼自己,此间会经历许多失望与愤怒;熬过去,滚过去,痛过去,才能走到两个成年人的爱与亲密。在这个过程里,当你感到自己受伤,感受到巨大的痛苦,请轻轻地提醒自己:亲爱的,我其实没有那么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