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站远一点,才有机会感动

爱情有机会挽回吗

发表时间:2020-02-14

站远一点,才有机会感动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站远一点,才有机会感动",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哈金有一个短篇小说《两面夹攻》,说的是亲人之间的距离。

在美国的儿子终于把在老家的母亲接到了身边,却发现,母亲一直没弄清她在这个家的角色。儿子干脆以辞职为代价,让母亲意识到妻子在家里的地位,并打算趁失业之机让母亲回老家。

计谋得逞,儿子却很难过。16年前参加高考时,母亲撑着一把伞站在雨中等他,手里提着饭盒、汽水和用手帕包着的橘子。他们俩各湿了半个肩膀。“要是他能再对他们无话不说该多好。”

可是,和你的家人无话不说真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吗?未必。起码,16年前的儿子,大概不会觉得当时的饭盒和汽水有多么真实、多么值得回味。远离现场,以及与现状的对比,让那个普通的雨天变得不太一样。

不久前在父母的家里,看到一封大学时写给我爸的信。那是我第一次在另一个城市,和父母隔着300公里。我妈告诉我,当年我爸读完信,泪流满面。

而现在,当我自嘲“煽情能力还挺强”的时候,与父母的关系依然是个跷跷板。同住的时候,会针尖对麦芒;隔空对话的时候,却一言一语全是关照。

也有一种距离,让人觉得很远。

尤其是老一辈的知识型父母,他们有些天然地保持着对亲情的克制,让你感觉不到与他们的“亲”。或许他们自己也没弄清,如何在清高的身段下展示内心的情感。于是距离成了一道跨不过去的障碍,他们的家人可能一辈子都觉得他们的心里没有爱,而实际上,是对本性的压抑让一些東西藏得太深。

总之,亲情好像存在一个悖论:当你和家人的物理距离近了,心理距离却远了;物理距离远了,心理距离又近了。近的时候,更多体验到的是一种胶着,悠然的状态总是要等到回望的时候,才能真切体会。

其实站远一点不只是指现实中的距离,它更是一种内心独处的需要。

站远一点也是一种适度的抽离。你知道家庭的中心在哪里,也知道活动的半径有多大,关键是,有的时候,你需要离开那个过于活跃的地带,作为观众,去看看你生活着的现场。这样,重新参与其中的时候,你才会看到更多从前没看到的瞬间。

精选阅读

感动一点一点的封存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一点一点的封存,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天,白云酒楼里来了两位客人,一男一女,四十岁上下,穿着不俗,男的还拎着一个旅行包,看样子是一对出来旅游的夫妻.

服务员笑吟吟地送上菜单.男的接过菜单直接递给女的,说:你点吧,想吃什么点什么.女的连看也不看一眼,抬头对服务员说:给我们来碗馄饨就行了!

服务员一怔,哪有到白云酒楼吃馄饨的?再说,酒楼里也没有馄饨卖啊.她以为自己没听清楚,不安的望着那个女顾客.女人又把自己的话重复了一遍,旁边的男人这时候发话了:吃什么馄饨,又不是没钱?

女人摇摇头说:我就是要吃馄饨!男人愣了愣,看到服务员惊讶的目光,很难为情地说:好吧.请给我们来两碗馄饨.

不!女人赶紧补充道,只要一碗!男人又一怔,一碗怎么吃?女人看男人皱起了眉头,就说:你不是答应的,一路上都听我的吗?

男人不吭声了,抱着手靠在椅子上.旁边的服务员露出了一丝鄙夷的笑意,心想:这女人抠门抠到家了.上酒楼光吃馄饨不说,两个人还只要一碗.她冲女人撇了撇嘴: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馄饨卖,两位想吃还是到外面大排挡去吧!

女人一听,感到很意外,想了想才说:怎么会没有馄饨卖呢?你是嫌生意小不愿做吧?

这会儿,酒楼老板张先锋恰好经过,他听到女人的话,便冲服务员招招手,服务员走过去埋怨道:老板,你看这两个人,上这只点馄饨吃,这不是存心捣乱吗?

张先锋微微一笑,冲她摆摆手.他也觉得很奇怪:看这对夫妻的打扮,应该不是吃不起饭的人,估计另有什么想法.不管怎样,生意上门,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他小声吩咐服务员:你到外面买一碗馄饨回来,多少钱买的,等会结帐时多收一倍的钱!说完他拉张椅子坐下,开始观察起这对奇怪的夫妻.

过了一会,服务员捧回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往女人面前一放,说:请两位慢用.

看到馄饨,女人的眼睛都亮了,她把脸凑到碗面上,深深地细了一口气,然后,用汤匙轻轻搅拌着碗里的馄饨,好象舍不得吃,半天也不见送到嘴里.

男人瞪大眼睛看着女人,又扭头看看四周,感觉大家都在用奇怪的眼光盯着他们,顿感无地自容,恨恨地说道:真搞不懂你在搞什么,千里迢迢跑来,就为了吃这碗馄饨?

女人抬头说道:我喜欢!

男人一把拿起桌上的菜单:你爱吃就吃吧,我饿了一天了,要补补.他便招手叫服务员过来,一气点了七八个名贵的菜.

女人不急不慢,等男人点完了菜.这才淡淡地对服务员说:你最好先问问他有没有钱,当心他吃霸王餐.

没等服务员反应过来,男人就气红了脸:放屁!老子会吃霸王餐?老子会没钱?他边说边往怀里摸去,突然咦的一声:我的钱包呢?他索性站了起来,在身上又是拍又是捏,这一来竟然发现手机也失踪了.男人站着怔了半晌,最后将眼光投向对面的女人.

女人不慌不忙地说道:你别瞎忙活了,钱包和手机我昨晚都扔到河里了.

男人一听,火了:你疯了!女人好象没听见一样,继续缓慢的搅拌着碗里的馄饨.男人突然想起什么,拉开随身的旅行包,伸手在里面猛掏起来.

女人冷冷说了句:别找了,你的手表,还有我的戒指,咱们这次带出来所有值钱的东西,我都扔河里了.我身上还有五块钱,只够买这碗馄饨了!

男人的脸刷地白了,一屁股坐下来,愤怒的瞪着女人:你真是疯了,你真是疯了!咱们身上没有钱,那么远的路怎么回去啊?

女人却一脸平静,不温不火地说:你急什么?再怎么着,我们还有两条腿,走着走着就到家了.

男人沉闷的哼了一声.女人继续说道:二十年前,咱们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不也照样回到家了吗?那时侯的天.比现在还冷呢!

男人听了这句,不由的瞪直了眼:你说,你说什么?

女人问:你真的不记得了?男人茫然的摇摇头.

女人叹了口气:看来,这些年身上有了几个钱,你就真的把什么都忘了.二十年前,咱们第一次出远门做生意,没想到被人骗了个精光,连回家的路费都没了.经过这里的时候,你要了一碗馄饨给我吃,我知道,那时候你身上就剩下五毛钱了......

男人听到这里,身子一震,打量了四周:这,这里......女人说:对,就是这里,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时它还是一间又小又破的馄饨店.

男人默默地低下头,女人转头对在一旁发愣的服务员道:姑娘,请给我再拿只空碗来.

服务员很快拿来了一只空碗,女人捧起面前的馄饨,拨了一大半到空碗里,轻轻推到男人面前:吃吧,吃完了我们一块走回家!

男人盯着面前的半碗馄饨,很久才说了句:我不饿.女人眼里闪动着泪光,喃喃自语: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说的!说完,她盯着碗没有动汤匙,就这样静静地坐着.

男人说:你怎么还不吃?女人又哽咽了:二十年前,你也是这么问我的.我记得我当时回答你.要吃就一块吃,要不吃就都不吃,现在,还是这句话!

男人默默无语,伸手拿起了汤匙.不知什么原因,拿着汤匙的手抖得厉害,舀了几次,馄饨都掉下来.最后,他终于将一个馄饨送到了嘴里,使劲一吞,整个都吞到了肚子里.当他舀第二个馄饨的时候,眼泪突然叭嗒`叭嗒往下掉.

女人见他吃了,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拿起汤匙开始吃.馄饨一进嘴,眼泪同时滴进了碗里.这对夫妻就这样和着眼泪把一碗馄饨分吃完了.

放下汤匙,男人抬头轻声问女人:饱了么?

女人摇了摇头.男人很着急,突然他好象想起了什么,弯腰脱下一只皮鞋,拉出鞋垫,手往里面摸,没想到居然摸出了五块钱.他怔了怔,不敢相信地瞪着手里的钱.

女人微笑的说道:二十年前,你骗我说只有五毛钱了,只能买一碗馄饨,其实呢,你还有五元钱,就藏在鞋底里.我知道,你是想藏着那五元钱,等我饿了的时候再拿出来.后来你被逼吃了一半馄饨,知道我一定不饱,就把钱拿出来再买了一碗!顿了顿,她又说道,还好你记得自己做过的事,这五块钱,我没白藏!

男人把钱递给服务员:给我们再来一碗馄饨.服务员没有接钱,快步跑开了,不一会,捧回来满满一大碗馄饨.

男人往女人碗里倒了一大半:吃吧,趁热!

女人没有动,说:吃完了,咱们就得走回家了,你可别怪我,我只是想在分手前再和你一起饿一回.苦一回!

男人一声不吭,低头大口大口吞咽着,连汤带水,吃得干干净净.他放下碗催促女人道:快吃吧,吃好了我们走回家!

女人说:你放心,我说话算话,回去就签字,钱我一分不要,你和哪个女人好,娶个十个八个,我也不会管你了.....

男人猛地大声喊了起来:回去我就把那张离婚协议书烧了,还不行吗?说完,他居然号啕大哭,我错了,还不行吗?我脑袋抽筋了,还不行吗?

女人面带笑容,平静地吃完了半碗馄饨,然后对服务员:姑娘,结帐吧.,

一直在旁观看的老板张先锋猛然惊醒,快步走了过来,挡住了女人的手,却从身上摸出了两张百元大钞递了过去:既然你们回去就把离婚协议书烧了,为什么还要走路回家呢?

男人和女人迟疑地看着张先锋,张先锋微笑道:咱们都是老熟人了,你们二十年前吃的馄饨,就是我卖的,那馄饨就是我老婆亲手做的!说罢,他把钱硬塞到男人手中,头也不回地走了.....

张先锋回到办公室,从抽屉取出那张早已拟好的离婚协议书,怔怔地看了半晌,喃喃自语地说:看来,我的脑袋也抽筋了...

分手时想想以前,那个陪你甘苦与共的人,一路走来..其实你们的故事并不短..

时间慢慢过去,那些感动却一点一点封存..

其实最疼你的人不是那个甜言蜜语哄你开心的人.,也许就是在鞋底藏5元钱..在最后的时候把最后

一点东西省着给你吃,却说不饿的人。

B站娜扎,有机会拿下格莱美的中国演员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B站娜扎,有机会拿下格莱美的中国演员,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一

媒体语境你练习时长娜扎

夜雨

生人粉丝印象中国演员事件辐射路人

海豚歌手

头衔

心是的

万恶起源

盛典作为嘉宾魔性深深大网中枢神经系统

了解视频趣味

特别舞蹈表演奖项上下灵性镜头奇异表情走向戏剧瀑布

流量网民主动搜索讨论版本手稿

当开始进行搞笑段子场面一年一度春晚业绩微博

年度账单感慨

大叔

热闹平台广告客户

剪刀属性素材发音建设中心明星身份可能

发展地球

歌迷玩笑

发行单曲热门歌曲无润机会

少女时代

音乐

播放量

领域涉及知道速度

完全曲目收藏

名曲世界歌剧

传闻不胫而走

当年小王子邀请

典礼演唱高音望尘莫及高度国歌震惊神仙

屏幕效果赏析奇迹观众心电图危险气息

神曲实际经过调教歌词淋淋众人

国语流行歌曲

唱腔婉转快活时光妙手改造很开心我不学时穷困潦倒

阶段收入冒犯

橘子

听听音频部分

一个人演绎天时地利人和朱丹

发生名字调侃

采访范围迪丽热巴

词汇限定小分队名义耕耘田园

比如说忘

网友好评禁忌

名山

感叹系列专辑

打开驱动力都会

欣赏弹幕制造雪花也许

高潮梦幻

元素一席当红构成重组它

开天辟地后续次元梦状态

电影《夏洛特烦恼》马冬梅对话

原版

诗人猩猩

天王级别火苗

要素解释

33

娱乐圈动画儿童血液更新

担心

粗犷毛线

小时候米奇肯定互动咒语文艺复兴

教学出现建筑

爆炸长镜头

红豆稀饭

爱作品奥特曼上映

众所周知记得人类主角

队友冬泳

招式终极

视听结合才能感受强大生命力

时候

套餐形态兴趣人和大体

准备

点赞白

文化网站打算历史解决定义

剪辑手法先锋表达方式画面解剖重复讽刺艺术形式

学科语言考试头痛

表现公式

AD人力

声音成龙演奏合成语义叫声

保留有意义

侧重复杂合体节奏感审美一体创作同时

接受嘈杂有人爱不行被窝表面污染卧槽工程艺术品

偶像舞台容易结构叛逆

网络暴力正道质量

模式使用得当负责全民脑力激荡说不定可爱的

参考资料

小鸡辞典词条

影音

看看

假使再有机会


1,

从小到大,我是惧怕老师的那类。这与我的读书经历有关,也与我的性格特点有关。我是那种在陌生场合特别放不开的家伙,有时会紧张得话语颠三倒四,所以我特别恐惧让我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与场合。

后来吃饭时,我跟张老师提及,我小时候在课堂里从来不主动举手,我记得成绩单上的评语每学期几乎一样:希望上课能主动举手发言……大了上师范,学习的专业是音乐,难免会遇到上台、演出,我依然会很紧张,紧张到由不得自己。所以,我不喜欢上台,众目睽睽之下的我,一定不是真实的我。

工作到现在,学校经常让我锻炼,比如以前的工会主席,就经常叫我主持一些教师活动。那时,我是看在她待人不错,人也热心,我推脱不掉才答应下来的,但绝不是自己心甘情愿主动获取。后来被她叫多了,我感觉上台自己不像原先那么紧张了,说话也自然多了。但这绝不是说我已经成了一个“勇敢”的人,我在最近几年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老样子,紧张、焦虑、矛盾、沮丧,我对自己适应不了的环境充满恐惧,发现自己说话又会紧张结巴。这使得我内心格外矛盾,因为在很多场合,自己是必须开口的,还要说得听起来“恰如其分”,真是有点晕。

2,

那天,志华老师上完《雾凇》一课,张老师就迫不及待地上台,说自己愿意给在场老师上同样一课——《雾凇》,并且说,老师最好是自愿上台做学生,名额有限,只限前15名。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会去,一我想拍摄,二我害怕坐在课堂里,三即便上去了,我也不会发言。所以,任凭张老师如何怂恿、鼓励,我依旧在座位上等待,我愿意把机会白白送给别人,这是现在想来很荒唐的一件事。果然,一些老师陆续上台,不是很多,大家都有些犹豫,但我依然没上场。我的同事夏老师上了,他一个人孤零零坐在会场左侧,几次回过头来向我招呼,我依然犹豫着、等待着。我常有这样举棋不定的时候,又生怕自己为某个决定而心生后悔。上吧,我鼓励自己,大不了,是个差生呗……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给自己好多积极的暗示。最后时刻,我心急慌忙坐到了夏老师的边上,我感觉有他在,我会好一些。

就这样,我坐在了张老师的课堂里,心“嗵嗵嗵”跳了好几分钟,依然没适应做学生,我甚至不知道张老师的课已经慢慢开始了。后排有人在说自己看雾凇的亲身经历,可我听得三心二意,我正和夏老师说话走神呢。没有想到的是,张老师回过来就提问我,“小珍同学,说说雾凇的形成需要哪些必要条件呢?”嗯,他有点和我开玩笑,但看起来又很认真,他把话筒凑近我,等着我回答。我在心里说:怎么这样啊,心还没定呢,张老师就考验我?……“嗯,一定要在寒冷的冬季,要有风,要有雾气形成……”,就是这样,我答得结结巴巴,疙疙瘩瘩,张老师一定看出我求助的神情,他很自然地把话筒给了边上的夏老师补充,总算给我一个台阶。这一走神,也提醒着我接下来要好好听课了。

我稍稍调整了一下坐姿,以一个舒适的方式开始了听课。其实,我本想以一个欣赏者的身份听张老师上课,给他拍摄,细细观察,听他到底如何展开教学。但显然这样想下去,恐怕会走神得厉害。

“接下来,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张老师随和地发问。我拿着纸稿,默默看着,少了一些主动迎上去的勇气。结果,陈同学举手,主动朗读了一遍,他是个音乐老师,为什么在那么多语文老师中,偏偏他敢第一个朗读呢?所以,我忍不住佩服他。

张老师说,“陈同学读得很好,哪个同学再来读一遍?”说着,向四周寻找举手的同学。

张老师看见我前面同学高高举起的大手,很自然地叫了她。

哇,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一定不相信这个同学读得那么认真投入,每一个字在她读来,她都很享受。高亢的语调,摇摆的身姿,尽情的咏叹……我不晓得她为什么要那样朗读。我在心里说,我也很佩服。因为我做不到那样夸张的读,但又觉得根本不需要那样的朗读。所以,我会想:她一定是带着炫耀在读。(哈哈,此处我又走神了)

张老师说,“哇,这同学读得很自信。真想知道,你是教什么的?”那同学骄傲地说:“我教美术6年,现在教语文。”这样啊,以为美术老师都很含蓄呢,错觉也很厉害。

张老师又慢悠悠的问:“哪位同学还有兴趣再来读一读?”看来,读通、读懂是必须的。

这回是燕子学校的小猪同学朗读,她是个数学老师,但她一读,我就觉得,她也适合做语文老师。她读得从容、大气,一点也不像刚刚三十出头的年轻老师。想到昨天张老师第一场家庭报告会,是由小猪隆重开场介绍,我觉得小猪真是自然又恰当,淡定又真情,相信那个温暖而激动的开场会成为很多人不断重温、不断回忆的片段。今天,她读得是那么自然而贴切,我喜欢她的朗读,她的声音,她传递的信息,她带给人的共鸣。

三个人的朗读,清新,夸张,从容,我想到三个词。我更喜欢,从容。

“听完三个同学的朗读,说说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哪个词……”张老师从教室后面走上来,拿着话筒,若有所思。

我开始感觉出教室里有一些“活跃因子”,举手的同学慢慢多了起来。有人说“美啊,真美啊”,有人说“好啊,真好啊”,张老师总会继续追问“美在哪里,好在哪里,说具体一点,好么?”他会带着你,一点点深入,一点点跟进,非得让你再往深处想一想、琢磨一下。

张老师前前后后一直不停走动着,也不停环顾着教室里随时举起的那双手。在众多“积极”举起的手中,他又一次注意到了我弱弱的手。

“小珍同学,你说吧。”他话语柔和,充满期待。

“我有两个收获,在说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千万不要笑我。一,没读课文之前,我一直以为“雾凇”的“凇”是“松树”的“松”,读了,我才知道原来“雾凇”是一种跟气候变化有关的景观;二,我是个特别怕冷的人,但我居然有了想去北方走走、看看的愿望。”

张老师拿过话筒,说:“原来课文还给我们进行了必要的知识普及,也让小豆子有了想亲自去走走、看看的愿望,挺好的。”回答完那个问题,我有一种“战胜自己,不过如此”的良好感觉,我感觉整个人开始舒展自然起来。

3,

课堂就这样慢慢进行着,似一场朋友聊天,似一场集体讨论,某一刻,张老师也会开玩笑似的说“不举手,我也是会请你说”之类的话,大家在极其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自然说着心中的那个答案。

“课文读到现在,你能感觉出它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或缺少了什么吗?”张老师如此一问,课堂渐渐安静起来。

……也许正是如此一问,我又开始重新阅读文章。

有人说,这是一篇宣传北方雾凇奇观的文章,有广告宣传之嫌;有人说,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雾凇的形成;有人说,这是篇科普类文章,就是让人了解雾凇奇观……

张老师耐心听着,不时会心一笑。我没有发言,只是听着我的同学们说着。大家说得“绕来绕去”,搞得我有些糊涂,我不知道老师会说文章到底缺了什么。

老师终于忍不住,说:“文中有‘我’么?假设文章是以‘我’来写,又会如何呢?”“一定是有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甚至具体的人……,就是具体的人在具体的事件中有具体而独特的感受,也就是有生命现场感。”老师说着,我无比认真地听着。

其实,当我坐到座位上的第一时间,我就问身旁的小夏同学:“你是语文老师,你教过这文章么?你知道文章作者么?……”可还没等夏老师回答,张老师的课就开始了,我也把这些疑问放在了心里。而此时,张老师笑着向我走来,把话筒直接对准了我,直接问:“你以为一篇文章,有无作者重要么?”虽然问得有些突然,但依我的理解,我肯定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倒是觉得,文章有作者太重要了。”

老师娓娓合着我的观点,有作者真是太重要了。张老师说,他惊奇的发现:一本苏教版的教材,居然那么多课文“无名无姓”,这实在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解读教材时所忽略的:作者是谁?作者在怎样的情境下而写?为什么而写?作者需要表达什么样的生命体验?……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再回过去读课文时,居然发觉:文章远没有初读时那么美了(现场一老师语)。其实,文章还是那篇文章,文字还是那些文字,只是我们发觉,文字里少了“我”的存在而缺少了一些真切的生命体验。反过来,一篇具体的、有作者的文本,会引发读者去探知作者更多的文学作品,甚至随作者走向更深、更独特的心灵世界。

“假如请你再次执教,你又会如何教学呢?”张老师很自然地抛出了话题。

“我会让孩子们先观赏雾凇的美丽画面,先直觉感知,而后再读通读懂课文。”

“我会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中读课文、品课文,带着画面感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后,我会让孩子们用笔画一画美丽的雾凇奇观。”

……

就这样,“同学们”很自然地变回了老师身份,老师们各抒己见。到这里,我也明白张老师为什么请各学科老师做学生的意图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更开放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解读教材,如果能将教材越读越开阔,或许这才是老师需提升的业务本领。

不会直接教给你一个“正确”、“唯一”的做法,只提供更合理、更开阔的解读方式,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切入教学,从而体会教学从来没有所谓的“最好”,只有试着去理解所谓的“更好”。我想,这或许是我坐在张老师教室里做学生的若有所悟。我贪心地想着:假使再有机会,我愿意第一个坐在张老师的教室里。

4,

后来,张老师笑着问:“小豆子,上课好玩吧?”我使劲点了点头,好玩。只是刚刚发觉好玩,时间就悄悄溜走了。这后半句,是我独自在心里说给自己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