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我,23岁,差点猝死在上班的路上”:世界正在惩罚这样的年轻人

“我,23岁,差点猝死在上班的路上”:世界正在惩罚这样的年轻人

发表时间:2020-02-18

【www.qg13.com - 年轻人的情感故事】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23岁,差点猝死在上班的路上”:世界正在惩罚这样的年轻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纪大了,人就会变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90后开始活的战战兢兢。

怕加班、怕脱发,怕肥胖,怕没钱,现在又多了一条:怕看体检报告。

——你敢看体检报告吗?

——不敢看,不敢看……

之前微博上有个热搜:“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怕没钱,更怕没钱治病,这正是中国90后的生存现状。

上周,朋友发了朋友圈:“加班连轴转,直接晕倒在路上,感谢交警送我去医院,晕倒的瞬间,感觉会死在路上……”

朋友只有23岁,平时是个快乐的单身狗,虽然只是贫血晕倒,但是躺在冰冷的病床上突然就慌了,她还没谈过恋爱,也没有存款,更没为父母尽过孝心,如果真的死了,不知道父母余生的该怎么办?

于是,出院的第一件事,朋友就为自己买了份保险,受益人写着父母的名字。

“如果不幸得了重病,不给家人添负担。”

“买了保险,就能肆无忌惮的单身了。”

“买了养老险,老了可以有一大笔钱挥霍。”

都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可是他们也是擅长感恩的一代,他们焦虑,却不愿给别人负担,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给自己、家人更多保障。

和几个买了保险的年轻人聊天后,这种体会更加深刻,他们告诉我:

买保险不是真的为了拿赔偿,而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一份安全感。

那些买了保险的90后年轻人,

来自木棉说的朋友们。

“做知冷暖的女儿,不给家人添麻烦”

28岁,月薪18000元

⦁寿险+意外险+重疾险

⦁花费5000元

最好的闺蜜5个月前得了骨肉瘤,化疗,吃药,被折磨的千疮百孔,上个月还是走了。

ICU每天要花6000多,虽然她无数次跟家人说不要治了,反正也是死,但是家人还是哭着借钱为她治疗,明知会死,父母也要倾尽所有治疗,可现在,房没了,车没了,存款也没有,她母亲一夜白头,血压升高,突然就住院了。

闺蜜临死前曾跟我说:“我像一个会吃钱的怪兽,我拖垮了他们……”

生病不仅会打乱自己的计划,会打乱家人的人生,闺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既然这样,我给自己买了保险,寿险、意外险、重疾险,以后还会补充养老险,每年6000对于我来说不算多,但现在做任何事情都很有底气,一个人在外,工作压力大,说不定哪天就倒下了,与其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总比转移给家人好。

如果我真的得了重病,希望父母不会因为我卖房卖车,无法安度晚年。

“当了医生,才知道生死是一瞬间”

30岁,年薪25万

⦁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

⦁花费5000元

我是个医生,生死每天都在医院上演:

有个22岁年轻的胃癌病人,刚大学毕业就被查出了问题,预计寿命4个月左右,查出胃癌晚期的当天我们建议他住院,他拒绝了,一周后被人家送来说在家烧炭自杀了,家里穷,不愿拖累家人,就做了傻事,还是个22岁的孩子啊,父母哭的整个医院都陪着流泪……

大病最是考验一个家庭的经济能力,没个几十万下不来。见过太多家庭因为没有钱,没有保险,病人只能等死的例子。

我是医生,平常都定期体检,一周两次运动,社保缴的也很足,但是还是给自己买了医疗险,重疾险和意外险,支付宝上还弄了相互宝,保额都是30w—50w之间,买保险要量力而行。

曾经有个病人,家境很好,治病3年,完全是用钱在吊着,后来有了新的药物和技术,他也是第一时间去治疗,现在已经恢复了很多。

太多人不是输在了与疾病对抗的斗志,而是输在了没钱。

生,我们控制不了,死,我们也控制不了,徘徊在生死之间的时候,就是保险能够控制的地方。

“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事就是帮公公、婆婆买保险”

28岁,月薪8000元

⦁防癌险+意外险

⦁花费2000元

说起保险,我是特别有感触的。

四年前,我刚生了孩子,我和老公家庭都很普通,怀孕全家都依靠老公的工资,日子真的特别难,可是我还是坚持咬牙给公公婆婆买了保险,他们都不领情,公公婆婆还责怪我不持家,乱花钱。

结果今年10月份,婆婆就被查出了脑癌,目前已经申请了理赔在治疗中,现在的我每天都在感恩自己的一意孤行。

人有了病才格外懂得保险的重要性,婆婆出事后,我给老公孩子都买了保险,给我自己买了重疾险和意外险。

虽然我和老公都还很年轻,但也就是趁着年轻赶紧买,年纪越大,越容易查出病,也更容易被拒保。

我老公虽然才32岁,可是前段时间应酬多,血压飙升到150,这段时间才稳定住,有些保险他都不能投保,限制很多。

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趁着年轻,趁着身体没有大毛病,赶紧给自己置办。

保险这个东西,你若是安好它就是备胎到老,你若不好,它可能是救命稻草。

每年2000多块钱,买了份踏实,值得!

“信不过枕边人,只能信保险公司”

30岁,年薪25万

⦁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

⦁花费5000元

都说生孩子的时候,最能鉴定一个男人的真心,这话可真是不假。

刚生完孩子的第一晚,刀口还很疼,婆婆和老公都是围着孩子转,老公是个妈宝男,本来说请护工,被婆婆拒绝说怕花钱,老公不敢吱声,我半夜想去厕所,老公睡得不省人事,叫了几次都无果,最后还是护士帮忙,再想想怀孕期间发生各种琐事,忍不住掉眼泪,心凉只是一瞬间。

现在怀孕请护工这种小事都这样,以后真的得了大病,真的指望不上老公。

我是个老师,平时一直标榜女性独立,但是在中国的婚姻关系中,女性真的是弱势群体,没一个疼你的老公,人生真的会过得很压抑。

看了很多年轻妈妈因为产后抑郁症自杀的新闻,特别理解他们的苦楚,女人真的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

所以在生了孩子3个月后,我果断给自己买了保险,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以后还会给自己添置更多的保险。

信不过枕边人,只能信保险公司,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代人的婚姻悲哀?

“我不婚+丁克,只能依靠保险”

29岁,年薪50万

⦁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寿险+养老年金险+父母防癌险

⦁花费60000元

我是个单身大龄男青年,自己创业,手上还算是宽裕的,对保险的要求就是:保额高、种类全。

我自己是不婚+丁克,所以对养老、生病、意外这种非常在意,无可依靠,只能依靠保险。另外,因为自己的选择对父母也有些亏欠,实现不了他们含饴弄孙的愿望,所以只能尽量弥补。

我父母年纪大了,很多保险都买不了,但我还是给他们买了房子,请了保姆,补充了防癌险,把能做的都做了,这样才觉得没那么愧疚。

一年6万多的保费虽然看起来多,但真的给了我很多安全感,免去了很多焦虑,既然选择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就要给自己和家人更多保障!

买保险,是年轻人开始有责任感的标志。

“如果我死了,就用另一种方式爱你”

29岁,年薪24万

⦁重疾险+意外险+寿险

⦁花费7000元

我在保险公司上班5年,见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因为保险救了命,有的人因为不符合条件只能等死,我不想说保险能起死回生,但有了保险的家庭在面对重疾的时候,真的能淡定很多。

有的人危机意识特别强,听一些保险朋友的话,买了一堆保险,花了很多钱,结果真的遇上事反而不能理赔。

有的人一听到保险就挂电话,等到被查出来病,又打电话问我们能不能买保险,保险是未雨绸缪,不是亡羊补牢。

我结婚以后,特意在原来的保险基础上买了寿险,受益人写的我老婆。

别人求婚,用的是钻戒,我求婚,用的是钻戒+保单。

求婚现场,我说: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不能再保护她,希望用保险把这份爱延续下去。

有人觉得这很浪漫,其实是责任吧,我们努力其实都是为了给爱人一份安全感!

其实,看了这么多故事,木棉姐姐想说的只有一句:

不管是什么方式,我们毕生所求,不过是给自己和家人一份安全感。

——木棉姐姐

为此,我邀请了多年的好友张国华老师给大家上一节免费保险公开课。

张国华

木棉姐姐的朋友

全国十佳理财师

财神华理财学院创始人

请扫码添加小助手,

拉你进群听课

关于公开课

1、全国十佳理财师张国华先生亲自讲授,免费答疑。

2、讲课时间:12月19/20日晚。

你将获得

1、买不买保险,自己说了算的自由。

2、买什么保险,不再被人左右的自信。

3、给你推荐保险的姐妹,是否真的在发自内心的帮助你?

群内咨询用户反馈

今日限时免费

请先添加小助手,

小助手会拉你进群

相关推荐

很多年轻人麻木的活


很多的年轻人,大多数男孩子,总是泡在网吧里玩游戏。他们其中不乏好点的学生,看不清社会的潮流,看不清自己的命运,整天逃学于街角,总是认为什么也无所谓。但是他们的脾气还是异常的火爆与叛逆,就像充满血腥的头脑,说不清为什么,只靠自己的秉性干,他们从来不记什从后果,整天玩着《英雄联盟》《魔兽世界》,还有很多,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明天会是什么样子?这些人干什么都失去理智,干什么都是说一不二,从来不会懂的政治和法律。曾经有一位年轻人玩《魔兽世界》捅死过一个人,原因是别人盗了他的号,年纪轻轻的就进了牢房。这些青年很多很多,他们根本不会听别人和家人的话,不知道自己没有文凭意味着什么?将来自己能干什么,当民工,技工,开小饭馆,可是没有文凭干什么都是低人一等,你自己想想自己以后还有奇迹吗?幻想老天掉馅饼,去打劫吗?还是贩卖毒品,这些能做吗?尽管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有几个到罗马的?靠父母吗?日渐老弱的躯体,你残忍的用自己年轻的双手从父母的薪水中苟活于世,面对长辈的漫骂与气愤,你们的人性和自尊呢,你们的脑子装的什么,能用铁棍拍醒吗?我想你们大都应该去社会体验一下生活?给自己一个清醒的头脑,人生变得有意义。

无法与异性交往的年轻人


最近有件事情让我很在意。十几岁青少年,不愿与真人异性交往的人数,爬升到了三成甚至四成。我身为教育现场的老师,也不禁要感叹,事实确实是如此啊。

在“花丸学习会”的某间教室内,大概有十位年轻的工读讲师。在工作后的庆功餐会上发现,几乎全部的人,都没有与异性交往过。二十岁左右,大家都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帅哥、美女,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有一位过去教导过的孩子,头脑明晰、长得又英俊,当时心想这孩子将来肯定受女孩欢迎,长大之后,他也回到班上来当讲师。果然如我预期的,是个一表人才的好青年,可是他却说“我没有女朋友”。明明每次去聚会时,女生群一定会说“那个人,长得好帅啊”,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没交女朋友。像这样的年轻人,现在几乎比比皆是。

他们本人都会正色辩解,或者找借口说“没关系啦,我单身也过得去”、“不是对女孩子没兴趣,可是想到要交往就……”、“那不是很麻烦吗?”等等。在这些年轻人的说法中,完全感受不到“我好想要有一个女朋友”或“我一定要找个男朋友”的热情。

“草食男”、“婚活”(为了结“婚”展开各种“活”动的简称,原由“就职活动”的简称,“就活”变化而来)等字眼的流行,正好说明了上述这种情形。

不与异性交往,或者不能与异性交往,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整个大环境的潮流来看,日本人似乎朝着拒绝与真人发生人际关系的方向前进,这点实在令人非常在意。因为如此,对异性的关系,也开始以很极端的方式来表现,所以才会出现“因为很麻烦,所以就算了”这样的说法。生活中既有网络又有各种电子游戏,还有许多自己热中的个人兴趣,反观交往得花掉大把时间,还得在意对方心情,所以自然而然会说“约会真麻烦”。

另外,强烈不愿面对失败的心情,大概也有所影响。“告白被打枪的话,受伤的是自己。所以什么都不说,反倒比较轻松”,很多孩子都有这种想法。

此外,妈妈们对孩子们没有男女朋友,好像一点都不在意。我从没看过担心自己儿子没有女朋友的妈妈,问她们也只是笑着回答“就是交不到嘛”,对话就结束了。或许是因为有些妈妈觉得现在谈结婚还早,不过竟然也有妈妈若无其事的说“一直维持单身也没什么不好啊”。

因为这些种种原因,现在学习与异性相处的机会,可说越来越少了。

说段过去的往事。过往的日本,在各地区,青年时期有一种“传统”,就是学校里年长的前辈会煞有其事地教导年轻后辈如何与女性交往,甚至该如何发生性关系。现在的话,三年级的学生大概就只与三年级的有所交集,跨学年的纵向人际关系不容易成立。孩子们从小就没有与其它学年孩子玩耍的经验,如果不幸被前辈念了几句,便会觉得郁闷不已。出社会之后,前辈邀约去聚餐喝酒自然不想参加,大概也是从小开始产生的影响。

我自己是受棒球社团学长的熏陶长大的。虽然是个不良少年,不过打棒球却是一把罩,某次去“天草”这地方进行集训,回家的路上,学长约我“一起去吃乌龙面吧”。我跟着他走,他又问我“我说你,有跟女孩搭讪过吗?”接着他说,“我现在做一次给你看,学着点,你以后也跟着这样做”,说完他走进一家大阪烧的店面。我跟在后面往店里面瞧,果然,跟他讲话的那个店里的女服务生涨红了脸,但又一副很开心的表情。

在这种纵向的人际关系中,“我做一次给你看,以后你就这么做做看”的机会,在今天的社会中已然丧失了。因为从来没尝试过,所以即便喜欢对方,也不敢告诉对方。

现在的社会,连搭讪一下这种事情,也难如登天。

那些在偏见中长大的年轻人


前段时间和同事聊起,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受到一些偏见。

比如化妆的男生就是娘娘腔。又比如老师的孩子,考第一名就一定是走后门。

于是在上周,我们发起了“年轻人偏见时刻”的征集,想问问那些曾遭受偏见的年轻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我们又应该怎样面对偏见,活出自己?

今天,我们就想和你好好聊聊。

我认识一个很酷的女孩儿,平时喜欢染各种新潮的发色。有次她顶着一头亮红色短发走在大学校园里,刚好遇见一群陪孩子参加自主招生的家长。

她跟我吐槽说,有家长一看到她眼神就变了,赶紧把孩子扯回身边,就像碰见了一个不良少女,生怕她带坏自家小孩。

可她不过染了个头发而已。

在一些人看来,那些喜欢用鲜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年轻人,总是和“荒唐”、“夸张”联系在一起。

而这样的偏见,在很多人身上都有发生。

——比如身材。

我比较胖,因此从小到大的外号里,都总和胖沾边。

小时候性格很软弱,别人笑我,我也跟着笑。最后给大家造成了我很好欺负的印象。

那天,一个很久没联系的高中同学突然给我发来一条微博,说:“胖的人看书都像在看菜单。”

然后说:“你反思反思吧。”

虽然可能他没有恶意,但我挺难过的,最后想想,反正也不熟,删了他反而会更痛快更清静。

@kkc

——比如成绩。

我是老师的小孩。

小学的时候考了第一名,却被同学说:因为你妈妈是学校的老师,所以你考第一名肯定是你走后门。

@?

——比如形象。

我从小就比较注意自己的形象。比如会给自己修眉,比如会把每天的衣服搭配好。

夏天的时候,因为太阳太强,也会打伞。

结果被大学同学嘲笑,我也太不“爷们儿”了,说我是个娘娘腔。

@Snow

——比如化妆。

我是个女孩,短发还剃鬓角,喜欢化欧美妆,口红颜色也比较重,爱穿格子衫工装裤黑色长大衣。

平时说话办事干脆,搬家修东西做饭我一个人都可以。

却被别人说:“不要这么锋芒毕露”。

@资深独角戏演奏家

像这样的留言,我们收到了300多条。

说实话,在看留言的时候我有一个特别大的感受:

我们这届年轻人长大的过程中,总会遇见一些让我们不太开心的声音。

我们被要求活成别人心中符合预期的样子。

很多人教我们怎样做大人,却不问我们想做怎样的大人。

其实,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也被教过要怎么做个“体面”的成年人。

早早结婚,早早生子,安安稳稳的过一生。

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挺好的,但有人向往这样的生活,也有人会喜欢另外的活法。

我就是第二种人,于是25岁那年,我选择离开家乡,开始“成年北漂”。

在火车到达北京西站的那一刻,我特别开心,因为我发现——

当我开始“不听话”时,我却活得更自由了。

就像作家苏更生写的一句话:

“爱情是你的社交生活,而不是生活;结婚生子是你的人生选择,而不是你的人生。”

很多的年轻人,都经历过这样自己选择人生的爽快时刻。

“考什么研,家附近找个班上得了。”我听过很多次这样的话。

但我现在研三,签了同级艳羡的工作,也有一点兼职存款,心里有了底气。

相亲介绍的对象,都觉得跟我有压力,但是我心里美得很。

我在野蛮生长,在慢慢变好。我爱自己现在的样子。

@城北以北

我爸妈一直想让我去上铁路技校,出来有稳定的工作,但我不愿意,自己去外地上了大学,毕业又跑去深圳工作。

我觉得多见见世面挺好的,一生那么短暂,我还有好多东西想看,好多东西要学。

为什么要因为别人的看法、父母的要求而放弃自己的意愿呢?

@可艾超可爱

成见是人心中的一座大山。

它激发出来的不是我们的妥协,是反抗,是愤怒,是歇斯底里。

至少我是。

@忘谙?

我23了,我没有男朋友,我说想找一个合适的人,可我的人家说:“你眼光不要太高了”。

我说我眼光并不高,我只是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对象。

如果和不喜欢的人结婚,那仿佛就是一眼看到头的生活。

所以啊,自己随心就好了。

@今天又懒得起床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感觉,每次看到这样的年轻人,都特别爽。

他们虽然“不听话”,但他们其实也都活得挺好的。

这种好,不是物质层面的好,而是精神层面的好——

这些年轻人,在勇敢地决定自己的生活。

我一直相信,每一个年轻人,在成为爱人、父母之前,首先要成为的是Ta自己。

率性洒脱也好,独立安静也罢,这都是他们本来的模样,不需要为谁改变,也无需任何人贴标签。

就像读者@W说的:“标签是给物品准备的,我们不是。”

最近有一部纪录片叫《我们的浪潮》,讲述世界各地的小众潮流文化,其中有一段与美妆博主的对白,非常打动我——

记者问:“你年轻的时候在思考些什么?”

美妆博主:“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希望我们可以掌握我们自己的生活,追求我们的梦想很酷。”

这位美妆博主,叫JodanByers,刚刚大学毕业。她和许多女孩一样,喜欢化妆、打扮自己,以至于将美妆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

但总有人认为,做美妆博主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简单。网络上刻薄的言论无处不在,让她一度陷入迷茫,连每天开心地起床都做不到。

在停下来思考一段时间后,Jodan决定继续坚持做自己觉得开心的事情。

“如果他们不喜欢我现在做的事,那就随他们去。”

现在的Jodan,已经是一位中等体量的美妆博主,她刚大学毕业就拥有了自己的美妆品牌,成了自己的老板。

身体力行地打破偏见,她活得很精彩很漂亮。

这部纪录片里,还讲过一群特别的“变装皇后”。

这群男孩因为变装,曾遭受过陌生人的许多恶意,甚至被抢劫、被跟踪回家。

他们说:对于这些伤害,我早已经有了免疫力。

而面对偏见,他们没有选择放弃。

有个受访者坦言:“我觉得我十年后还会做变装皇后”。

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敢,只要喜欢,就可以摒弃偏见。

即使不被主流语境所理解,但也依然坚持自己的热爱。

希望这个世界上为梦想执着的人明白,总有一些人在用他们的人生,为我们提供有力量的范本。

而我相信,我们的每一分勇敢,终有一天将燃成荒野中的火焰,消弭世上所有的偏见与恶意。

愿那一天能早日来临。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随心而行,自由生长。

视觉:鲜和

#今日说说:你想做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