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那片水杉林

那片水杉林

发表时间:2020-06-09

【www.qg13.com - 水的情感说说】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那片水杉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因公赴盐城市通榆河工程管理处,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盐城市引江济黄工程管理处就在这里。

在老单位前前后后走了一圈,一个崭新的现代水利工程映入眼帘,当年的景象面目全非。老临时站、老站房、老食堂及职工单身宿舍全部拆建,结婚住的平房还在,已破旧不堪了。只有当年栽下的那片水杉林,树高十余米,挺拔俊逸,微风中频频点头,似曾相识,甚是喜人。屈指一算,工作己四十年,那片水杉林也该四十岁了。

1980年1月25日,一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早晨,9名少男少女怀揣着梦想,心潮激荡,带上行李,离开故乡,去百里外的工作单位报到。破旧的客车沿着砂石公路,摇摇晃晃,缓慢前行,车内灰尘呛人,一点不影响激动的心情,春风得意,一路嘻嘻哈哈。

到了运河乡火箭路,单位来接我们的手扶拖拉机在路边等候。上车后,沿着乡间土路颠簸着,路旁的松树成线,夏天一定荫凉,附近的梨园成片,春日一定香艳,大家饶有兴致地畅想着未来。林木逐渐稀少,大片黄土农田,风一吹一脸灰,大家相互望望,开始发怵。拐过火箭路是更窄的土路,再无人作声,寻思着将去何方?有凄惨的感觉。

慢长的二个多小时车程,又冷又饿,夹着伤感。拖拉机驶进一院落,二排红砖红瓦的简易房,师傅说声:到了,去食堂吃饭!已是13时。食堂有几张方桌,连体的长条板凳,厨房里端出一盆韭菜炒粉丝、一盆青菜汤,饭菜都不热,飘着呛人的柴油味,没法下咽,无语。

午饭后,手扶拖拉机运来稻草,打起地铺,盖上自带的被席,大家聊了起来,都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我们来自小镇上,本想到盐城工作,志愿书填了盐城市抗排队,却被安排到滨海县大套乡。政审的人员说过,这里机声轰鸣,是繁忙的工地。吹牛,一路黄沙飞扬,杳无人烟。

半个月后,滨海又来了21名青年男女,青年人多了,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到处是欢歌笑语。领导也没让我们闲着,召开绿化动员会,制订万亩绿化蓝图,组织绿化造林,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口号激励着我们。Www.QG13.com

想想也是。滨海大套这个地方,废黄河南堤下,风沙遍野,局部低洼,芦苇丛生,民风强悍,有句俗话天场大套没人敢到,日本鬼子扫荡也要绕道。国家将水利工程建在大套,就是解决当地的排涝治沙问题。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水清岸绿,就是水利部门的职责,大家有了一种艰苦创业的使命感。

根据安排,随老师傅去乡村采购杞柳、杨槐、水杉、意杨等苗木,忙了一周,把树苗运到单位。那时的冬天总是很冷,河冰土冻,我们每天挖树坑,手磨出血泡,结成老茧,脚冻肿冻裂,晚上还要铡杞柳,夜以继日。三十个年青人,个个生龙活虎,做事雷厉风行,还有一批老师傅示范引领,团结合作,像一个大家庭,不怕苦、不怕累,有一种集体的荣誉感。

办公区是绿化美化的重点。规划了花园、蓝球场等区域,开辟共青路,路旁屋后空地全面植树,选用雪松、水杉等名贵树苗,放线挖坑,坑深塘大,树苗压实,横竖成行,松土浇水,精心管护。

就这样连续几年植树补树,树苗在一天天长大,20公里长的引江济黄河堆堤绿了,单位附近逐步变成了绿洲,又利用站区小岛封闭环境,遍植绿树,招来白鹭、沙鸥等鸟类,满目清翠,鸟语花香,人称万鸟天堂。

1989年调离了这个单位,这段植树历程对我影响很大,其后每到一处都要植树一片,在人生的履历上刻下记号。前人栽植,后人乘凉,既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单位的人文历史文化。尽管离开了老单位,总喜欢抽空去看看亲手栽的那些树,会会那帮一起植树的老同事。

引江济黄河两岸已是碧翠的意杨林海,吹面不寒杨柳风,不再是风吹满脸沙的鬼地方,满满的成就感。老单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等殊荣,由衷地祝福老单位。

四十年过去了,第一代临时抽水站拆了,第二代电力电力抽水站拆了,第三代抽水站拔地而起。人生如梦,流砂过指,白云苍狗之间,那风华少年已垂垂老矣,唯那片水杉林生机勃勃,含情脉脉,夕阳下长长的影子与我们相拥,久久地凝视目送着我们

小编推荐qg13.com

那片月


时已立冬,距离游子回家的日子还远吗?那片月,何时照亮我回家的路?

浅冬时节,刚吃完晚餐,天色已经很暗,世界仿佛正被黑色的墨汁充满。趁着路灯暗淡的光,我去广场散步,一抬头,竟看见幽暗天空上的那片月。在这无边的黑暗世界里,那片月的光亮格外引人注目。

在黑暗的夜晚,那片月是离人间最近的光明,她吸引了人间无数渴望光明的眼。

那片月并不会自己发光,但她懂得反射太阳的光芒,懂得在恰当的位置、时间,把适合亮度的光明洒向世间万物。

那片月照亮了天下所有望月的眼眸,那片月也照亮了古人和未来的人。望着那片月,仿佛就望见了天下所有望月的人,也望见了她照亮的古人和未来人。

思乡的人望月,可以看见月下的故乡。相思的人望月,可以看见爱人温柔的脸庞。孩子望月,可以看见父母慈爱的目光。

当人间有了更多的光源,仰望天边寻找那片月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但那片月仍然沿着不变的轨迹,不远不近地守候在天边,按照固定的时间圆缺变换,照亮人间。

已经很久没注意那片月了,我便对着她仔细端详一番,她并无羞涩回避,仿佛在和我对视。

想起小时候听过的猴子捞月的故事,那片月是否就是那群猴子从井里捞上的呢?你看那片月如此光洁明亮,仿佛就是被人用井水清洗过的。

漆黑的夜晚,在空荡荡的天空,只有那片月在明亮着,但是在地上的每一面湖里、每一口井里都有一片月和她对望,陪她梳妆。

我望着那片月,寻找着传说中的嫦娥、吴刚。曾经以为那片月上有宫殿、有桂花树,有水井、有玉兔,后来知道了她荒凉的真相,却又愿意相信那片月的背面或内部藏有外星人基地的猜想。

想起母亲祭月的往事。每逢中秋,母亲总要收拾一下,摆出月饼和几样时鲜水果,点起香烛,虔诚地跪拜月神,祈祷全家的幸福和团圆。那片月啊,也包含着母亲期望的目光。

远离故土,长年在外为生存奔波劳作。父母仍然居住在故乡的老屋里。我望着那片月,似乎看见了故乡的老屋和父母年迈的身影。

时已立冬,距离游子回家的日子还远吗?那片月,何时照亮我回家的路?

那片胡萝卜地


麦秸垛头的那片胡萝卜地,满地的叶梗饱经风霜,深青中泛着淡紫,间或点缀着的细碎的麦秸,在冰雪的映衬下闪闪地发亮。天上的白云悠悠飘过,地上的清风微微吹过,厚大的桐叶被凝重的霜华浸染成暗绿,终于禁不住北风的拉扯,打了几个旋儿,不无遗憾安静地躺在了溜平地里。

天道自然,九九归一,生命的迹象似乎一下子都蛰伏了、凝固了,野兔子、地老鼠曾在那片胡萝卜地上多少次地跑来跑去,而今却早已不知去向了,南河坡的麦秸垛头,仿佛也变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花开花落,时光如水,青春难再,可我始终觉得那片胡萝卜地在我生命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毋庸讳言,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我的祖祖辈辈都在与土疙瘩打着交道。至今犹记,我小时候不谙世事,却对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颇为好奇,有一次和妹妹去问祖母,祖母笑着说:你们都是大土疙瘩变的。我们便信以为真,还闹着追问自己是那块地里的大土疙瘩变的。祖母当时没想到我们那么执拗,竟然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但看着我们的那副认真劲儿,既可气又好笑,于是便说河坡地。

说来也巧,古老的贾鲁河不知什么时候就从我们的村西流过,可又听说这条河历史上曾经多次改过道。如今,我们村南的那片洼地村人们还都叫它南河。当我们进一步问及是西河坡还是南河坡时,祖母心不在焉地说:一个是南河坡,一个是西河坡。接着再问,祖母就说她也记不清了。无奈之下,我们只好不了了之,但从祖母当时的话音来看,我就自以为自己是南河坡的土疙瘩了。

在南河坡的谷底,有一条南北向的羊肠小道。说是小道,倒更像是一条稍宽的田埂,上面一年四季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野草,大多是生命力很强而又难以除尽的结巴草。靠田埂的中间,是劳作的人们来回踩出的光滑阡陌,两边还分别留有车轮碾压的沟壑。这条道是我们村通往前村孙楼的必由之路,也是与东村贾楼的地理分界。记得当时,我们队里的地块除了西河坡有一方较大之外,大多就集中在这南河坡,其它基本上则是鸡零狗碎的。

南河坡的这块土地,整体上西高东低、南北狭长,但耕作起来却属于传统的东西地深。土地初下放的时候,这块地就像刚整理好下架的一扇肥墩墩的猪肉,我家分得了其中的一根肋条,而正是这根肋条,多年来养活了我们全家。当然,这也离不开家人们的辛勤汗水和日夜操劳。我感谢这块土地,我敬重这根肋条,但我更赞美来自这片土地的伟大的劳动和创造!

记得当时,南河坡地的西头,也就是村人们通常说的沙棱岗子的上沿,从前曾是一条生产路。所谓生产路,顾名思义,其实也就是人们为了从事生产劳动而自然走出的路。这条路是由村中的一条小街延伸出来的,它的起点是在村庄的正中心。踏平坎坷成大道,这条路的路面显得既瓷实又坦荡。我家分得的那根肋条,恰好就在南河坡那块地的中间,正对着我家的地头,路的西边生长着三棵碗口粗的泡桐树,三棵树并排而立,正如三面旗帜,依次摆开,叶片翠绿而又硕大。风来沙沙作响,仿佛有说不完的情话;光照倩影斑驳,好似挥毫泼墨书写的天文,遒劲有力。

每逢夏季劳动的间隙,我们常在树下小憩,或下方、或抓子、或喝水嬉戏。印象最深的是麦收季节,临路两侧一拉一绺,全是一家一户的打麦场。火红的岁月,流汗的日子,无边的热浪裹挟着爽朗的笑声,炎炎的烈日渲染着幸福的喜悦。当石磙一遍又一遍地碾过,当滑溜绵软的麦瓤子搭成长长的垛,这时的打麦场,俨然成了一面光洁明亮镜子。勤劳而朴实的乡民还来不得及照一照自己的容颜,便急急忙忙地开垦起来,又在上面种上了下一茬庄稼。

还记得我们老家当时机械耕作还很少,种地大多靠畜力。乡民们家家户户都养有牲口,我家喂养的是一头青驴。那个时候,夏秋有青草、树叶和收获的庄稼秸秆,草料似乎是现成的。可一到冬天,漫长的岁月就全凭那长长的麦秸垛填饱饥饿青驴那无尽的肚皮了。自今记得,整个冬天直至初春,父亲每天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拽麦秸喂驴。每当下午四点多,太阳就已经偏西,父亲就拉上木板架子车,车上放把齿头明兮兮的抓钩、旧鱼鳞袋缝制的特大的包,来到南河坡麦秸垛头拽麦秸。印象中,那时的麦秸垛大多为南北向,垛顶靠南头略微前倾,像一个帽檐似的。这或许是为了防风,因为在我们当地冬天大多刮西北风或东北风。

日子在悄悄地流逝,热天很快就过去了。秋天的天空格外高远,玉米齐刷刷地举起了红缨,可麦秸垛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逐渐瘦身暗淡,但似乎还保持着完整与健全,感觉时间并不长,麦秸垛头就逐渐被扒出一个豁口来。豁口越来越大,与前面的留空相加,不久就形成了一个东西狭长的地带。说来也怪,这空间地带既得阳光又少受风寒,真可谓是得天独厚了。

种了一辈子地的父亲,对土地有着天然的贪婪和热情,他发现后如获至宝,便抽空用手中锛麦秸的抓钩,松了松土,平整一番,又在家西屋门后的大葫芦里找来一朵胡萝卜种,摘下头上的斗笠垫着,揉吧揉吧,撒着种上了。记得初开始,有一次我替父亲去拽麦秸,眼见竹筛子大小的一块地盘,尖尖的胡萝卜茎叶,密密麻麻,挤挤攘攘,一片葱郁。

在我们老家,胡萝卜通常被称作红萝卜。它肉质而直根,质地脆嫩,多为黄红色,是一种富含多种维生素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参的美称。记得小时候,大人们下地干活回来得很晚,天黑难熬,祖母总是给我们破谜讲故事,其中就有个关于红萝卜的谜语,谜面好像叫做: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攮到地底下。要说谜语既形象又生动,但鉴于我们当时的年龄小,还不懂谜语的规则和猜法,往往直接答成老公鸡或绿发妖魔等,引得祖母一阵大笑。现在想起来,昔日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犹记当年,隆冬天气,大雪纷飞,我们常常不顾寒冷堆雪人、打雪仗,红萝卜也就被派上了用场,它常常成为堆好的雪人那红红的鼻子。远远望去,白白胖胖中的一点红,既滑稽又可笑。不过,当玩够闹够,一双双小手就冻得赤红赤红的,便慌慌张张地跑回屋里向火,这时祖母时常会拉着我们的手嗔怒地说:傻孩子,看把手都冻成红萝卜了,赶快暖暖!这时,我们只是扮个鬼脸笑笑。

岁月像一条流动的河,多少往事犹如飘飞的雪花般坠落,欲说还休。回想中学阶段,那年月整个冬季,吃菜常常是清水煮萝卜。记得当时还有一句好听的说法,叫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我知道吃萝卜顺气,不过记得当时学校食堂里的萝卜大多是白萝卜,好像几乎与胡萝卜无缘。因此,我对胡萝卜的印象并不深,只觉得它干巴、瘦小、容易糠。要说我对胡萝卜的理解和热爱,还真的要从我家麦秸垛头的那块胡萝卜地说起。

自从上次替父亲拽过麦秸,与垛头那片胡萝卜地有了一面之缘后,我曾听父亲说过配药灭地老鼠,也从别人那里听说有人在垛头不远的菜园里打野兔,对这些似乎与胡萝卜相关的事,当时就颇感兴趣。

要说起麦秸垛头的那片胡萝卜地,印象中我真的很少再接触过它。只是到了那年的腊月二十五,事有凑巧,母亲说第二天要蒸馍,让父亲提前多拽些麦秸,好暖面用。没想到正是这次零距离的接触,使我对胡萝卜的认知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拉上车子,放上抓钩,父亲又特意加了一只鱼鳞袋制作的大包。一路上北风呼啸,路面冻得硬邦邦的。来到地头,路西那三颗挺拔的泡桐树早已是光秃秃的,在寒风中哀鸣着,地上散落的几片残缺的桐叶也凝结着厚厚的白霜。麦秸垛矮了许多苍老了许多,可垛头的那片胡萝卜,除了靠外的一圈叶梗干枯而发黄之外,大部分变得深青而凝重,翠绿的缨子夹杂着细碎的麦秸,晶莹的露珠和着皎洁的冰雪。

我兴趣盎然地俯下身子,仔细观看着,一片片胡萝卜散落均匀,满地的缨子缠绕在一起。一个个漏出头来,缕缕细长的叶梗好似发丝,有的分散开来,犹如披发女郎;有的顶出一段,犹如扎好的辫子或炸开的鞭子;条条叶梗略带淡紫,白色的麦秸成了发髻上银簪,那炸开的鞭子大概是在舞蹈吧?我很惊叹这冰天雪地里的胡萝卜,好奇地问父亲:怎么会是这样?父亲笑笑说:这有什么,不就是环境影响的结果吗?你看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

我若有所悟,于是用脚趣开一片,缨子下面的地盘很硬,但似乎并没有上冻,父亲看看我说:因为地下有生命,生命是有活力的,有活力就会有温度。在我趣开的地方,果然漏出一块紫红的皮,我轻轻地用手往四周一抠,裸露的面积更大了,一根胡萝卜的顶端整个漏了出来。父亲说:想吃,就拿抓钩锛几颗。父亲顺手把抓钩交给了我,又说:红萝卜生的稠,腰弯下去,手放平,抓钩齿立起,先松动四周的土。我照着父亲的话一一落实,最后用手一提,两根粗大的胡萝卜完好无损地脱落出来。

说实话,就当时掌握的知识而言,我眼中的胡萝卜,只是直观的第一印象。两根胡萝卜,个个像根小棒槌,圆鼓鼓的,上半部略粗,下半部稍细;红红的,色彩鲜艳,整体通透,恰如过年时点燃的大红蜡烛,握在手里,感觉细腻光滑而又圆润,心想这不大的一个顶盖、小小的一条辫子,竟然出落得如此完美,我喜不自胜地对父亲说:该掘取了为什么不收?恁冷的天它还会长吗?父亲笑笑:活着就要成长,你没听说冰冰响,萝卜长吗?

我说:不都是掘出来,再堆放在土里吗?这样吃着用着都很方便。父亲听了,看看我略微停了一下,清了清嗓子,随说:方便并不一定合乎道理。方便只是对于人来说,对于胡萝卜来讲,放着的胡萝卜容易糠,长着才是最好的贮藏方式。我想到了从前看到的胡萝卜,若有所思。父亲拽麦秸也够了一歇,他拍打拍打身上的尘土和碎麦秸继续说:土虽然是个好东西,但又有所不同。对于生命来讲,适合自己的才是好土。当然,长期的生存环境对于生命意义重大。胡萝卜是这样,人更是如此。

我当时虽然不太懂父亲的话,但垛头的那片胡萝卜,我们家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很晚很晚,没有丝毫泡糠的现象,不但色泽红润、质地脆嫩,而且味道鲜美。我感谢父亲,是他给了我生命;我感谢那片胡萝卜地,从中我获得了人生的道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家垛头的那片胡萝卜地,就成了我生命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二十多年前,祖母和父亲相继离开了我,埋进了家乡那片土地,成了南河坡的一抔土;十多年前,我离开了家乡的那片土地,走进了城里。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变成一个土疙瘩,不论是南河坡还是西河坡,但我相信我身上还有家乡的泥土味。我可以告慰父亲的是,我理解了像胡萝卜一样活着就是成长的真正意义。

路过那片芦苇荡


很喜欢《时间都去哪了》那首歌,歌词朴实细腻深情震撼,直接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是的,时间的脚步一路向前,而那薄如蝉翼的流年总是经不起轻翻。曾经觉得一生很长,而现在不知不觉已经照片堆满人生过半,几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

那天,我接到小五子的电话。哥,有时间到咱们小台子来玩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小台子如此亲切又陌生的名字。

那里是一个水的世界,与江南的小桥流水截然不同,它一面是十里稻田一面是大片大片的芦苇,到处都是沟沟坎坎坑坑洼洼。不过,每当雨季那白茫茫的水里就有大量的鱼虾。于是,家家户户都有几样打鱼摸虾的家伙儿,什么旋网、搬网、丝挂子,就连十几岁的孩子都会比划两下。听父亲讲过,在解放前那芦苇荡是土匪出没的地方,也有人为了躲避战乱,携家带口避难到芦苇荡里,一呆就是几十天。而在那些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里,芦笋芦根、野兔子野鸭子、小鱼小虾就是人们救命的稻草,芦苇荡成了生存的乐土。

当然,那里也载满了我和小五子无数童真的快乐。

我知道小五子又回到了小台子开始了他和爱人张爽新时期的创业。我甚至觉得这个世界对小五子和张爽那样农村孩子是不公平的,我们城里的孩子毕业后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工作,而他们只能像父辈们一样面朝黑土背朝天无奈地劳作,无奈地结婚生子繁衍生息。不过,小五子与众不同,他走出了传统又记住了乡愁。

哥,你看咱们的特色民宿有芦苇记忆、梦里水乡、老电影体验等等,对了还有乡村咖啡屋呢,你休闲的时候组织几十号人来玩我全部都能安排。

哥,你看咱们的蔬菜水果大棚,无论春夏秋冬你要吃什么有什么,现在通讯发达了,通过互联网每天都订货的

一到小台子小五子就迫不及待地带我们参观,喋喋不休地给我们介绍起来,他兴奋地说如今的宜居乡村建设,真的把咱们乡村变成了城里人的后花园。他还有些神秘地告诉我村里的房子都涨价了,你要是来我可以帮你先预定一下。

这臭小子真会做生意。我的心里暗暗敬佩已经成熟了的小五子。我真的无法把现在的所见所闻与45年前去比较。

大叔大婶都好吧?你的姐姐们都好吧?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关心他家事。

现在都好呀,尤其是我爸我妈和我们住在一起,今天中午到家里吃饭你就能看见了。姐姐们也都好,只是大姐的命苦,当年嫁到那个村后大姐夫不好好过日子好吃懒做,大姐一个人带三个孩子积劳过度,三年前过世了。二姐、三姐虽然不在一个村但都有自己的地有蔬菜大棚,四姐在城里上班过得也不错。哥你放心,我和张爽现在还只是初步创业阶段,等过几年我们把贷款还上了就好了,以后不论有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坦然面对。

小五子依然信心满满。

很多时候,面对那些已经流逝和正在流逝的岁月,我们总是身不由己地感怀着惆怅着。感怀在这匆匆流逝的岁月之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惆怅那太多的不由自主无可奈何,有多少是我们能够把握的呢?也许世间的一切与我们只是路过而已,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也许,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失去了很多本来就该拥有的东西,像十字街口的站牌,像小桥上的童年,像某个人的温柔,像那片心情的色彩渐渐地,回忆蘸着点点滴滴的泪水,认认真真的揩拭那些斑驳那些痕迹那些思念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多少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青春就像是一首歌,虽然敌不过时光的流逝,带给我们的触动依旧如初,歌声里有我们曾经年少的影子,有那些被淹没的独白,有最独特的声音与感动。光阴易老,流声渐远。看那一丛丛新绿又妖娆的绽在了岁月枝头,一树树的花开又明媚了季节,似乎在无言的诉说着时光的静好。

岁月的车轮不急不缓,从容的滚过四季,带来一季季的明艳。有时候一个人伫立在无限的旷野上,听风从耳畔滑过,看鸟儿轻盈的翅膀滑过优美的弧线,渐渐消逝于天际。突然想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呢?你是否知道时间总是偷偷的踮起脚尖,蹑手蹑脚的从我们身边窃笑着走过,只是你听不到声音也触摸不到它的容颜,而它却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点点滴滴走过的痕迹。

那天,我和同去的哥们在小五子家无拘无束地品尝了各种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小五子还特意找来两个当年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一个是乡里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一个是当年小五子的同班同学,现在就在小五子的蔬菜水果大棚基地打工。

没有任何客套的理由,我们当然也要痛痛快快地为那些逝去的青春过往干杯。临走的时候,小五子还给我们带上些刚摘下来的碱地柿子那东西可是小五子大棚里的看家宝贝,别看个头不大一个个精精神神的,有的淡淡的桔黄有的淡淡的桔红,吃上一口淡淡的甜中带着淡淡的酸涩,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镇咳化痰哈哈,我是不是在替这小子做广告呢。

记得回来在车上我翻来覆去地和哥们说,农村变了小台子变了,我们能帮小五子干点啥呢?

哥们说现在不是很讲究心灵感应吗,这么多年了你们还在相互惦念着,那就是对彼此最大的帮助。

也许就这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是人间匆匆的过客,都要面对沿途的各种风景各种诱惑,我们纠结着分辨着选择着成长着。无论走多远,重回内心的宁静才是心灵的天堂。那么多的纷纷扰扰,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算拥有什么算失去呢,时间从来不回答,生命从来不喧哗。我想还是用一颗成熟的心做简单的人就好。

风雨岁月,左手年华右手沧桑,哭着懂得笑着成长。在日落的时候回眸深处,依旧有不回家的路不归航的心。

有一种守候叫做路过。我幸运地路过了小台子心目中那片永远的芦苇荡。

(李玲,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初冬,那片绿


寒,迈着冬铿锵的脚步,猛然地大踏步走来,踏碎我们温暖的空间,无孔不入。寒风里,我伫立窗前,不禁钦佩那枯黄的树下一片片不同的绿。在我寒缩楼房温暖的一角时,那绿,似生命鲜艳的旗帜,以其顽强的拼搏精神警醒我:大自然中自由的生命力最强!

探身,俯视,远望,我更惊诧:小区里的绿仍是生长的万物中的主流。因今年物业管理放松,那一小片一小片不同层次的绿多是区民们分别栽种的蔬菜。那淡绿的小葱,那鲜绿的雪里蕻,那油绿的胡萝卜樱,那墨绿的茄子叶,那暗绿的地瓜秧-----其间还开着一些不畏寒冷的花,在其他花草树木镶嵌的枯黄的花边里显得格外抢眼。它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清香的美味,更多的是绿色的心情,绿色的希望。

虽说草木一秋,但它们所走过的每一脉路,也都是从春经夏历秋,苦战自然灾害,风雨兼程走过了艰难的成长历程。试想,它们也是从一粒种子的憧憬中走出来,从一苞芽的幻想中跳出来,首先成就的是一片叶的梦想!

一片绿叶,在渴望中曾尽享春风的爱抚,在期盼中饱受夏雨的亲吻,在欢愉中品味秋阳的鲜美,成长为温润而又鲜亮的个体,然后与所有的同族的兄弟姐妹组成一个庞大的绿叶群。

这群体的力量更是无可比拟的。

那片片绿叶,即使在连日不开的阴雨之后迎来艳阳高照,它们虽都争先挺身展脉,渴望饱受阳光的温暖之浴,但一树一草上的绿叶也从不互相欺压,它们各有各的地位,并且齐心协力,共同繁荣了主体的生命!

而这簇簇、片片的漫山遍野的绿带给我们的希望就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甚或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当托着种瓣的绿芽叩响了春的序曲,当茂盛的绿叶装扮了夏的亮丽,当那如谦谦君子的绿成就了成熟的风姿,逐渐变色,在秋光中退隐之时,你会从中看到什么?

你可以从春到秋,去观察一个农民的眼神:他看种瓣出土展叶的惊喜,他看玉米抽穗、花生开花下枝时的喜悦,他看累累硕果挂满枝头时的幸福之光------你就会明白:绿色不仅仅是植物的生命,也是农民的生命,更是人类的生命!

仅仅是一片绿,成长的是叶,茁壮的是枝,成熟的是果。它让种子插上了翅膀,让枝干长成了栋梁,让果实获得了丰满,也让农民祖祖辈辈收获了一年又一年的幸福安康!

如今,社会的进步,更使人们开始全方位地提高生活的质量。绿色,又以一个健康天使的身份飞临千家万户。

这油油的绿呀,是健康之色,是生命之色,更是人类社会所有生命的生存之色!

让我们驻守心中的这片陆地,放飞心中的绿,扎根,抽枝,铺叶,展脉------就像此刻我窗前的这片绿,迎春经夏历秋后仍与寒冷作战,执着地坚守绿的家园,让秋后的年华更坚韧无比,更茁壮有力!

那片石榴林


小学是在乡里度过的,那时的校园是一栋年代十分久远的古老建筑。

在这个古老的校园里有一片小小的石榴树园子。每年春天,总是开满了红艳艳的石榴花。每一朵花都是那么娇艳欲滴,每一朵都带着勃勃生机。每一片花瓣里似乎暗藏花语。富有生命的花与这古老,陈旧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春风吹起,开了满树的花朵便一瓣一瓣的飘落下来。撒满了一席地。远远地看过去,光鲜夺目。

每次见到这场景,我不由自主地就欢快了,捡起小小的一瓣红,夹在了日记中,希望能保持它的美丽。

就这小学六年时光一晃就过去了,在这几年里留给我的美好在成长的旅途中被纷扰渐渐地忘却了。而依旧在那日记中夹着的花瓣,却始终散着那淡淡的清香。那些被时光冲淡的记忆在淡淡的花香中久久萦绕。

上了初中之后,听说学校搬走了,这一座古老的建筑就安静伫立在原来那个位置。过年回了老家,路过校园,忍不住去看看。

踏进校园,一切建筑都还是那般古老,只是冷清,寂寞了许多。那一片小小的石榴园,却见不到昔日的那般模样,只有满地的枯枝败叶。那些欢笑,泪水,奋发和梦想都随着人去楼空躲藏在了校园里的某个角落。

在枯枝败叶中拾起一瓣红,再次小心翼翼夹入书中。我想要珍惜的只是这一种美好和淡淡的清香而已。无论多么雄伟的建筑也会在岁月的年轮中变得渐渐苍老,而这淡淡的香,却是岁月无法泯灭,消失的。

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永恒,历史就如同这样,世事亦如同这样。

当初的繁华已去,喧闹不再拥有,只有最初淡淡的清香依旧散发着

记忆中那片云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自从离开家在外上学、工作,加上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有句话说,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自然而然,回老家的次数也就寥寥无几,今年正月初五租车拜访大伯和小叔,才忽然明白距离上次回老家的日子已经快两年了。

准备回老家给两位长辈拜年的同时,做好了路途颠簸的准备,记忆中老家的路不是很好走,虽然通了柏油马路,但还是很崎岖。车一路顺畅,很舒服,发现记忆中的那条路已被完全修复,路旁设置了很多安全路桩,我不由得感叹了一声老家的变化,司机师傅也滔滔不绝的讲起了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嘱咐我常回家看看,抬头望见记忆中那片云!天很蓝!云很白!

离大伯家越来越近,隔窗望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坎,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忽然泪眼朦胧,很激动!我怕司机师傅瞧见我的尴尬,赶紧拭去泪水,或许这样很矫情,自己本身是很感xing的一个人,但这也是我最真实的一幕!车子经过中川小学,这里记载我的童年生活,由于寒假的原因,学校很安静!大门紧闭,门口有两排杨树亭亭玉立,思绪又将我拉回童年,小时候家里困难,我们姐弟俩又经常生病,日子就过的紧巴巴,但这样的日子,父母无论什么原因也鼓励我们姐弟俩多读书,那时练习毛笔字,等写好了作业交上去了,学校门口的那两排杨树,等下雨了水汪在树坑里,我们就用树坑里的水清洗毛笔,有时候也滴一滴墨水下去,然后再覆盖一张纸,这样就形成了一幅水墨画。对于我们而言,春天是一年里最好的时光,因为老师可以带着我们去山岭上放风筝,风筝自己拿旧报纸动手制作,条件好点的同学买个风筝,不管怎样,同学都很积极。很遗憾,我每次做的风筝,还没到山顶呢,就被风吹的支离破碎,惨不忍睹!那时候的天很蓝,云很白!同学们的风筝就像飞过的大雁,自由翱翔!我们欢呼!我们呐喊!我们助威!

车子停在了大伯家的商店门口,进去时大伯很热心的招待我们,嘘寒问暖,和伯母婶婶聊聊家常,婶婶知道我爱吃面,特意和伯母两个人做了拉条子让我们吃,所谓亲情就是这样吧,你爱吃什么,不管多麻烦都给你做。伯母说,村上的人都离开外面打拼的很多,留在村里的人都能数的过来。是啊,离开了,就像我们一样。上次回家的时候,家里的花园里长满了杂草,房墙掉了很多墙皮,大门口的台面上杂草丛生,家里的耕地好几年前因为退耕还林已被种植了树苗、苜蓿,现在想吃青豆,青麦已没有家的味道。

今年夏天,同学们约好在时间、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去我们的大山里转转,感受山的微凉,树的沙沙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上中学时,每当秋末,学校老师们组织同学们去大山里背柴,准备过冬的物资。学校旁边有树林,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和同学们去树林里摘野草莓,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野果,雨后的树林很清新,深一脚,浅一脚,暖暖的回忆操场上的兵乓球台,依然屹立在哪里,只是经过岁月的蹉跎,显得更沧桑了,就像饱经风雨的老人的脸一样,这里记载了我们更多课间的身影,排队打乒乓球,你一拍,我一拍每当周五下午,学校都会组织进行大扫除,教室里,教室门口,你拿笤帚,我挑水,他洒水,只为拿一个卫生标兵的旗帜,一切都仿佛在昨天

记忆中那片云,是浓浓的乡愁!记忆中那片云,是余音回绕的乡音!记忆中那片云,是剪不断的乡情!

童年的那片天空


转瞬即逝,童年的时光早已不在。回头望去,只见我们童年的影子还在恋恋不舍的在哪里停留,想将他唤走,但是他只是回头看了看,又继续他的童年梦。

每一次,我都会在梦中笑醒,却发现那只是一场梦,伴随着年龄的成长,自己也成熟了许多,不会在想着怎样去玩耍,而是想着怎样该把生活过好。

楼下的孩子,虽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他们却享受不到我们那时的快乐,仍记得那时打的游戏还是插卡的,魂斗罗,冒险岛在那时也是大型的游戏吧!

每天和小伙伴们玩得忘记了回家,回到家里,爸妈一定会好好的训斥一顿,但是明天该怎样还怎样,那时的我们是那么快乐,过着属于我们的时光,玩着属于我们的游戏。

藏猫猫,摸瞎,弹弹珠,抓人,扇卡片,还有幼稚的过家家。真的好怀念,那时的家庭都不是很富裕,但是我们很快乐,童年的那段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在梦中回到从前,做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童年梦。

童年的那片天空,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闪现,是我不能忘记,曾试着与周围的孩子玩,但是怎么也找不到童年的那份感觉,歌曲童年唱的好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是啊,童年真的是这样走过来的,每天都想着怎样去玩,却不曾珍惜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时间一直在你手中溜走,没等你反应过来,已经开始了下一秒的旅程。珍惜你身边的时间,不要等你老了,再去问,时间都去哪了。

一眼望去,只见童年的那片的天空下有一群孩子在快乐的玩耍。

为您坚守―那片天


九月深秋,一场莫名的狂风暴雨,横扫龙沐湾一隅,让时常朝夕相处的您我,一下变得咫尺如天涯,很近、又那么遥远、而我却像一片枯叶,随风飘荡。灼痛的心伤,让我顿时变得惊慌失措,让昨天时常耳听:您高亢豪爽的欢声笑语声,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回忆。时光转逝一年,我时常:在梦中聆听您熟悉的声音,浮现您坚毅、娇健的身躯

我很幸运。和你的第一次见面,追溯到二O一O年八月十三日(周一)上午,那是一个烈日炙炙的日子,项目中心三楼办公室,您面带微笑的接见了我,询问了我的一些基本情况后,脱口而出:下周23日前你一定报到。就为了这句话,我带着简单的行装,离开了繁华喧嚣的三亚,来到了既熟悉、又陌生,正在火热开发之中的龙沐湾。

机遇是您恩赐予给我的,平台是您给我搭建的。而我的到来,也填补了公司的一大空白,为报答您的知遇之恩,我在您为我搭建的平台,一张洁白无暇的白纸上,尽情地施展自己平生所学、浓墨重彩地舞动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多少个白天夜晚、多少个节假日,我似乎忘记,全身心沉浸在工作之中,清除了障碍,妥善解决了许多历史沉淀下的难题;建立、改善了与地方某些职能部门的关系;健立、完善了内部的一些规章制度,为日后各项经济业务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些忘我工作的日子里,在生活上,您给予了极大的爱护与关怀;在工作上,您给予极大的信任与支持,让我工作上得心应手,即使是偶尔的工作过错,您都给予了理解。人无完人,谁无过错,知错能改,方能进步。

如今,独在远方的您,可安好!

没有您的日子里,我在痛苦中煎熬、在情感中挣扎,在情与理交织的无数个不眠之夜中独自翻转,百思没有得解。

回头望着:走过的路,迈过的坎、洒下的汗水,共享的喜悦,曾经挥毫泼墨描绘的宏图诗画,双眼模糊了、湿润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此时,我那颗撕碎的心又有谁懂!又有谁来安抚?

与您相识,是我的缘分;被您相中,是我的幸运!

咫尺如天涯,多少个寂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敲击着键盘,在回忆着昨天,梳理着今天,诗写着明天。明天对我来说只能是:等待、等待、等待。等待―考验的是人的意志,折磨的是人的耐心,摧残的是人的身心。

我有执着的坚韧,更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昨日的追随,相互凝结成的情谊,是为了今日的执着。昨日的不幸、无奈,让我绞痛心智,青丝熬成白发。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为您辛勤地劳作;风起云涌的日子,我更要为您坚守!守护那一片您恩赐于我,我用身心汗水诗写出来,属于自己的哪片天空。

远在异乡的您,我在静静等着、等待着―您平安归来!

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一日―龙沐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