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刀尖上的舞蹈

刀尖上的舞蹈

发表时间:2020-08-08

【www.qg13.com - 情感上的美文】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刀尖上的舞蹈",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在这个城市,从我们奈曼旗那个沙窝窝里,来了很多人,在这里挥洒岁月,在这里谋生,打造事业。看到每个老乡微笑,我们会更爱这个城市

但是学术界的能人屈指可数。在老乡里的佼佼者,当属王举了。他是这个城市医学界里才子了。王举的年龄四十多岁,个子不高,人也文静,话语很少,正如人们所说的内秀,浓缩都是精华在他身上体现出独有的魅力。高中毕业,他考进了内蒙古民族医学院,后来又到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大学深造,读了硕士、博士,还在日本山形大学进修过。关于最初的选择,他说:那时候还是孩子,只知道医生是救死扶伤,可是付出非常辛苦。我那时候不是班里条件最好的,却是最刻苦的,每天早上六点钟不到就起床,一直到晚上十点钟才从实验室出来。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要坚持,虽然身体很累,但是很享受,他坚持了很多年。我心里有一个理想,就是不断学习研究,做个好医生,努力的过程使我离要求越来越近,我越感到快乐。

他出名较早,头衔很多,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原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前两年以草原英才引进这个地区最高医院的。他擅长胃肠科,医院专门给他专门成立了一个科室。他微创手术精湛,微创手术是高科技带来的医学革命!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我理解,就是开个针鼻大的口,能治斗大的病吧。他三天两头就到外地研讨去了,没有三下两下,能出去交流啥呢。他说,房子、薪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发展平台。他是知名专家,也是好大夫。在网络好大夫热线,他可是有很多粉丝的。如今,他最珍视并感谢所拥有的,妻子是博士,也在医院儿科工作,女儿也出国深造,健康活泼,支持彼此。他享受生活里面的这一切。

我叫他举子,既是爱称,又有举人的意思,明朝陈汝元在《金莲记?郊遇》中写道:举子进科场,全无字半行,烛已相将尽,问君忙不忙?对于举子来说,每一次手术都在考试,你说忙不忙,不但忙还紧张呢。举子总是这样说。那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呀。

我曾经对医院很惧怕,起因是我小时候,父亲做了个阑尾炎手术,实际上结肠炎,在我们那的青龙山镇医院,一个姓毛的大夫做的,做错了,出现了肠粘连,好多年才治好。随后,我也在那个乡镇医院做过右腿骨刺手术,那时,我在农牧学校上学,暑假时,父亲领我去做的,又找了个姓凌的大夫。当时,我脱的光光的躺在冰凉的手术床上,几个护士在我周围转着,用酒精棉擦拭着我的腿部,虽然是夏季,却有冬天的感觉,有死亡的气息。麻醉师给我打麻药,我有晕晕的、飘飘的、麻麻的感觉,身材魁梧的凌大夫,戴着蓝帽、白大褂走了进来,只听叮叮当当的响,也能听见他们低语,我却无力说话,不长时间,就给我做完了。盘子里放着筷子头那么大小的一块骨头,一个护士指给我看说,这是你腿上的骨刺。奶奶说过,自己身上的牙呀,骨头呀,掉了,磕了,要埋在门槛子下面的。我就用纸包上,回家真的埋到门槛下面了。有人说,骨刺容易复发,可是,我的腿就再也没有长过骨刺。也许奶奶的招显灵了,也许是指点迷津,度化与我吧。我是学畜牧的,与兽医也有关联,常常以学兽医自居,标榜自己也是医生吧,不管人医,还是兽医,说实在的,我骨子里就尊崇医生了,尤其是羡慕那拿着手术刀的医生,比我那时拿的劁猪的刀子跃跃欲试的,要优雅的多了。所以,一朝颜变幻,我对医生有着自然的亲近感了。按医理来说,我们也是同行呢。

我想象着举子,每次走进那混合着药味的手术室,他就如同一位舞者走进了舞台,换上白衣蓝帽之后,他则立即进入了自己的角色,走上熟悉的舞台,用手术刀,开始与患者共同跳起以人类生命为灵魂之舞。此时,他一抬手、一蹙眉、一投足的动作与表情都明显地带有了生命的意义。我每次到医院去看病人,站在手术室门前都会感受到一种紧张气氛,里面医护忙碌的身影,门外患者家里人焦急的样子,大有生离死别之感。此时的医生成为了舞蹈的主角,而患者呢?则成为了这一幕舞蹈的主旨和灵魂。我常常问,举子,你紧张吧。他抚了抚那几近掉光的前额,笑着说,人说,艺高人胆大,可是对于每次手术来说,也是紧张的,只不过,每一次手术都是新的考验,都有新的收获,更是对生命的修复和拯救。他总是信心满满的样子,始终那样乐观,给人从未有过的希望,照亮生命中的阴霾。那时,他好象已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那位患者,属于那冥冥之中的生命。那是一种圣洁的至纯。我知道,他是相信自己,也相信手中的手术刀,相信刀下的灵魂可以因为爱而重生。在他面前,爱是一件多么简单而又纯洁的事情。在永恒的灵魂面前,遇到生命危机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在活着的时候真正去珍惜、真正去爱每一个生命。在死沉沉的手术室门前,他的声音显得有些缥缈。在他看来,一个患者无论站立还是行走,对一个家庭,对于自己,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手术台上,一层又一层无菌单下覆盖了一个痛苦的生命。举子每天是忙碌的,每天手术的患者很多,少则三五例,多则十几例。我问举子,医道锤炼到这样程度上不容易的。在这个过程里有很多困难,但挑战本身对我就是一种享受,最后总会有不同程度的快乐和收获。正如舞蹈给人的感受是在柔美中体会舞者的力量,作为医生的举子,这是一份长久的功力,而这种感受也同样体现在他身上。此时的举子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室内的每个人都是为他服务的,拿剪子、垫脚垫,擦汗有些是无声的,在他的引领下,那么一群人,共同演绎着生命之舞。点亮了一个个生命。

举子说,做手术,不仅严谨,而又要精湛。可以说,差之毫厘,性命攸关呀。正是他的严谨认真,让刀下的生命安然。在每一次手术的背后却鲜有人知晓的艰辛故事,也不会听到一阵阵掌声。这种紧紧围绕生命而舞动的手术刀,那是一个托起生命的美丽舞者吗?有一名长春的直肠癌患者,曾就诊吉林省数家大医院,举子和他的医疗小组历时个半小时做了手术,手术虽然很困难,但很顺利。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现在患者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了,生活质量也很正常。这样的病例很多,在他的好大夫热线都能见到,不绝于此。当生命蜷缩在手术室里,小小的手术床就是一个偌大的天堂。阴晴圆缺,春夏秋冬,在手术床随时序更替。手术刀是举子纯粹的飞翔,是超越时空的。这个世界是他的,因为刀下躺着是渴望活下去的生命;世界也是患者的,因为手术床外的一切物事总是逃避不了患者的眼睛。

舞蹈是高雅的,舞台也是圣洁的。现在是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社会,医生收红包是司空见惯,可是对举子来说,不是有多么高尚,也不是随波逐流,只是觉得从农村出来,从苦难中度过的,那些父老乡亲有个病有个灾,却是很难的。他不想随波逐流,他不想在病人伤口上再撒上一粒盐,有失德行,只好以另一种方式,将心中的善质和良知表现。他心中的那一粒火燃烧成午夜的一颗星,装点寂寥而深邃的天空,那流荡在心底的一抹黑匆匆逃遁,灵魂便在心灵的弧线中涅磐。举子把心灵的视线定格,一看便是医生,一把手术刀穿越灰暗的走廊,一双睿智而明亮的眼睛如影随行。有一位兴安盟的患者家属留言,她说,我的婆婆三个月前以痔疮住院,一周未见好转,通过病友介绍,找到了王举教授,诊断为直肠癌。王教授态度和蔼,有耐心,积极安排手术。手术后,我婆婆恢复非常好。我们给王教授一千元钱,以表示感谢。不料在给他之后,他竟然帮我们交了住院费。举子就是这样一个人。由于他的技术高,医德好,赢得了患者的尊敬。今年五一期间,有两个长春的患者千里迢迢来这个城市,让举子做手术。举子用一把手术刀,走过了季节的风,质朴透露优雅,真实略带唯美。守在生命的路口,经年的舞蹈将梦轻轻环绕。

一把手术刀穿越远古的部落,在洁白的世界里起舞,那是一种生命的表达,为生命寻求一个出口。从呱呱落地到暮年,有谁能知晓,举子那悬刀济世的舞蹈,此情可堪?人吃五谷杂粮,难免得病,又有谁见证举子用一种生命的舞者的方式,不懈的、虔诚地行走尘世,跃舞人生。

我会蘸着蜜液

轻轻切开你的肌肤

不带一点疼痛

不留一寸伤疤

我取出你身体里的病灶

阳光把你的身体一点点修复

直到健康的云霞在你的身体里奔跑。

qg13.com精选阅读

梦里舞蹈的人


梦里舞蹈的人

------今夜,敲开心扉,为你写文

炎炎夏日,无暇素颜,巧笑嫣然

阡陌红尘,安然相遇

一次相遇编织一个少女的梦想

害怕、犹豫、纠结,无数次徘徊

终究迈出一步

然而

无情践踏着渴望爱情的心

是命运玩笑

还是自我无知

当初一昧相守

如今?

是否熟记面容

秋风朝另一个方向吹去

南方的南方传来的呼喊

嘶心力竭

梦里舞蹈的人

可曾回头

难道

要让风儿将夏的眼泪化成露和霜

洒满你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何时的春夏秋冬

依旧等待时间轮回

夏依然是夏

此生不换

闭上双眼

我们是梦里舞蹈的人

可否用内心战胜七宗罪

这里是我们的夏天

用你无辜的眼神将它妆点

感觉温暖

后一场舞蹈


行走在稚嫩的边缘,我们无法像昔日般无忧无虑。毕竟青春最后的一次放纵将在这里落下帷幕,我们无法在渐渐逼近的压力下无动于衷。

人生就是这样的不知所措,当我们还在因为初入大学而高烧不退之时,一转眼我们却即将站在毕业的边缘,面临着告别青春的最后一场舞蹈。

想想大学四年的我们,曾经彷徨,迷失,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更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能够追求的。只是一直怀着天真的幻想,把未来想得那么的美好。可惜毕竟现实是残酷的,尽管我们不想去承认,但是我们却在冰冷的环境里无能为力。

因为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

我们都再也回不去那种,虽然忙碌但是天真,可爱的时光。我们也不会再像高中那样,清晨穿梭于校园里,在几百平米的操场上尽情的读着英语单词,心无杂念的背诵唐诗宋词。

我们都再也回不去那样,一起敞开心扉的笑,一起高谈论阔的讲述着自己将来的理想。尽管那些理想看是很天真,但是我们依旧坚信,依旧一起欢笑,一起努力。

我们都再也回不去那样,晚自习以后飞快的跑回寝室,然后在甜美的梦乡里想着今天的数学题,思考着明天的作文。

匆匆而过的青春,宛如永远奔腾的江水,东逝一去从不回。

樱花虽美,然却是一春之荣而已。青春虽美,也只是一眼而过。

所以在短暂而珍贵的时光,我们应该选择性的去做,选择性的去追求。毕竟一个人的精力很少,不可能面面俱到,十面全能。

站在青春的散场处,我不想因为过去的美好而依依不舍,我也不想因为过去的哀伤而懊悔不已。因为我知道我没有理由留恋过去,也没有借口去遗憾曾经。

人生应该如烟花,当奋力燃烧释放出最美的光彩。那怕最后烟消云散。

青春应该如山兰,当不顾艰难困苦绽放自己的芳香,那怕无人欣赏。

我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结果无数次我都无法真正的了解自己,我好像什么都喜欢,什么都是想要追求。但是又好像什么都不喜欢,什么都可以不用追求。

或许就这样了吧

但是纵然青春的消逝我可以无动于衷,那么面对下一秒就要来临的责任,我还能不闻不问吗。答案当然是我不能,因为不管我愿不愿意,我的肩上都必须抗起属于我自己的那份责任。无论是为了亲人还是爱人。甚至于我的孩子。我都逃不掉

青春马上就要散场了,下一步该怎么选择,无须再说。因为残酷的现实已经替我交上了答案,而很遗憾的是这份答案我却无法抗拒,只能接受

舞蹈的魅力 让夕阳更红


退休后,为了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参加了卓雅舞蹈班的学习。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使我感受至深,我觉得这个舞蹈班,不仅传授着舞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它还是一个文明高雅的生活乐园。

第一天,我看到了学员们练习中的展示,看到两位老师优美、婀娜、轻盈、美妙的舞姿宛如一幅流动的络神赋图。当时我完全陶醉在了音乐与舞步的美妙之中,真是一种美得享受,因此我坚定了学舞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在老师的规范教学和耐心的指导下,自己认真学习反复练习,现在已基本熟练掌握并能享受其中的美妙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出这舞蹈的魅力与内涵。我们的舞友,都是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阶层和领域。

无论你的职位高低;无论你肥环或燕廋;无论你年长或年少;只要溶入到了这个群体,舞起来,跳起来,那就是一个集体的美妙狂欢。再从这里走出去回到起点,你就会觉得以前所有的困顿、烦忧都变的淡然,你又会觉得眼前的一切变的清晰可见。

因为你知道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明白了哪些才是属于自己的。这里不仅能体会到一种力的传递,从胸肩肘腕指;也体会到心与心的交溶。大家来到这里互相交流着跳舞的体会,切磋着舞步的要领。收获了健美的身体,高贵的气质,运动的快乐和自信,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不仅体会到身体素质的提升,也能有一个力量、速度、耐力和艺术修养的提升,这就是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当一首首抒情温柔动听的音乐响起,学员们随着欢快舒缓的节奏,在老师的带领下翩翩起舞,如醉入迷,各个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生活中的疲惫与困扰,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自从参加了舞蹈班,感觉到自己也年轻了许多。似乎又回到了青春艳丽的年代,好象又从少年时光信步走来,在和美的阳光下,迎着春风浪漫地舒展自己的舞姿,重新设计从前没有感受和领略过的人生课题。优美的舞姿牵动魂魄,让我萦丝梦绕地遐想人生的道路。我又一次在艺术享受中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与追求那种振奋向上的力量,这音画诗的场景,再次告诉我:人生必须奋斗,忘记一切烦恼,丢掉包袱,在大自然中寻求人生最美妙的音符。

唱着舞着,快乐地迎接人生的一切风雨险阻。让晨风旭日为我们沐浴,让春风秋雨给我们洗礼。消除人生的烦恼与痛苦,追求快乐人生最美的意境,自信地走向未来!灵魂在舞动,生命在守望。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种让人轻松、快乐的音乐,更喜欢美妙的舞步在音符中淋漓尽致地流露的感觉。我也深深地领悟着天地间赐予人类那份永恒的爱与和谐的美。于是摄像镜头在紧紧地跟随着激情的脚步,让美丽的年华定格,把人生的潇洒浪漫浏览捕获,让精彩的画面溶入生命的合拍之中。

其实舞蹈是一种最直接展示人体肢体美的艺术,是文化与艺术修养巧妙结合的怡然展示。

舌尖上的记忆


人可以忘,事可以忘,但是小时候那或淡或浓舌尖上的味道是人一生中记忆最深刻的最悠远的,他就像深深刻在大脑的最底层,抹也抹不掉。尤其是久居异地对家乡的味道思念日甚。

舌尖上的记忆第一是酸,酸是山西人最忘不了的味道,曾经有个段子是说阎锡山的晋军被俘以后硬交枪也不交醋壶,所以山西人又叫老醯。用醋做菜最多的是拌凉菜。豆芽,粉条,土豆丝,在开水中焯熟,然后捞出在冷水中浸一下,这些普通的食材变得脆生生,再加上豆腐丝或者地方特有的腌制豆腐干等。最后浇上熟好的菜籽油,油里边大概就是大料花椒或者再加点辣椒,熟好的油浇在上面刺啦一声冒出了诱人的香味,最后的主角当然离不了老陈醋,老陈醋味道酸而不刺激,绵绵的酸味让人满口生津。炎炎夏日有一盘凉拌菜让人不禁饭量大增。

凉拌菜不算是特别的,大概每个地方都会有,家乡最独特的美食 非苦荞凉粉莫属,家乡苦荞凉粉可以说全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为他的独特食材苦荞麦产于雁北地区高寒山地,由于日照时间长生长期长经过昼夜冷热温差大等的洗礼出产的苦荞被称为荞麦中的黄金,苦荞中富含芦丁、生物类黄酮、叶绿素及丰富的维生素E、B1、B2、钙、硒、钾、钠、锰等微量元素,苦荞磨成面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的、糖尿病等现代病的最好食疗食品,其中黄酮素及硒含量是所有植物含量最高的,它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可以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症的发生。苦荞皮也是一宝,《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用其皮做枕,具有益气力,蓄精神、安神明目、醒脑之功效。

苦荞做成的凉粉可以说是一绝,他让无数漂泊在外的游子无不惦记他的独特味道,每当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坐在街边的凉粉摊上吃一碗荞面凉粉,感受一下久别的乡音乡情还有家乡味。苦荞面在大铁锅里经过用心搅打变得越来越筋道,黄绿色不稠不稀的糊糊被一勺勺的舀在小碟子里摆在炕上凉冷,慢慢炕上就成了一个碟子方阵,丛丛叠叠,秩序井然,洁白的碟子上面黄绿色的凉粉坨像一朵朵无名的野花绽放。做成的凉粉砣儿,一个个摆在笸箩里边,再放上炸焦的辣椒节拌芝麻罐子,葱花罐子,还有特有的盐水豆腐干,就是凉粉担子的一边。另一边挑着是晾好的盐水罐子。盐水可有讲究,哪家的凉粉好吃除了凉粉本身好吃筋道外关键是盐水好喝。盐水要用上好的山西醋加开水冲熟,还要用本地菜籽油熟上花椒茴香等调料浇在盐水里,盐水有绵绵的酸但不刺激,喝下后嘴里还要有一股回味悠长甘甜清冽的香味。

担担子的凉粉走街串巷一声声喝凉粉来婉转悠扬。从他们独特的吆喝声线知道是哪一家的凉粉来了。这时要么端个小盆买回去吃,要么围在担子边上蹲在地上现吃。那时的凉粉一角一个买十个还搭一个,豆腐干5分一个买十个也搭一个。卖凉粉的也蹲下将笸箩里的荞面凉粉倒扣在碟子里,右手上拿一把柳叶小刀飞快地斜向削切,先顺着削一遍,再反过来逆削一遍。动作好似女人们飞针走线,眨眼功夫,凉粉砣儿被削成了细细的丝儿。然后放入小碗中,浇上用香醋葱花之类做成的盐水,再撒了炸焦的辣椒节拌芝麻,再加几块豆腐干。红的辣椒,白的豆腐干,黄的凉粉,绿的葱花在碗里争奇斗艳。润滑爽口的凉粉无需细嚼慢咽顺着喉咙直接下肚,所以吃凉粉也叫喝凉粉。夏天吃它清热消暑,自不必说,冬天吃它可就是当地一怪了。寒冬腊月,凉粉笸箩盖上了厚厚的棉垫子,但是盐水罐却没有任何保护,所以舀到碗里的盐水还带有冰碴子。但是拌上辣椒撒上葱花加上带冰碴的豆腐干却吃得满头大汗。在这冰与火的锤炼中让人浑身舒坦。尤其最神奇的是冬天感冒发烧吃一碗凉粉很快就可以痊愈。

舌尖上的第二记忆就是香。这种香虽然不是高档酒店,名师大厨做出来的山珍海味的香,但它绝对是深入家乡每一个人独特的味觉记忆,用刻骨铭心形容也不为过。这就是金黄酥脆软糯的油炸糕。它的食材是当地特有的黍子虽然这个字很多人不一定会写,可它却是五谷杂粮谷黍麻麦豆之一。它产于高寒地区产量少。将黍子磨成面就是黄米面,他就是做黄糕的原料。黄米面先用温水和成碎块状(散粒),上笼蒸熟,然后将蒸好的热气腾腾的黄糕倒在盆里乘热用手揉,揉时用力要恰到好处,太用劲则会粘在手上烫一个通红,太轻又揉不筋道。边揉边沾一点冷水,速度要快,稳准狠,和烫手的温度抢跑。糕越揉越筋,最后要三光,盆光,手光,糕光。完了在其表面抹点麻油,在金黄的油糕表面马上冒起了一个个油泡泡。吃得时候用铲子分成小块,蘸上肉菜汁即可。这叫素糕。素糕 黄、软、筋、香吃起来松软可口,十分味美。

黄糕佐以肉菜,囫囵吞枣那么一咽,下肚了之。这就是一吃,吃个油老虎儿;一咽,咽个鸡叫鸣儿,黄糕泡肉,吃个没够说起来都让人流口水。

还有一种是油炸,就是把素糕掐成核桃大小的糕块,捏成皮,包馅,过油锅炸,糕皮要个儿小,皮儿薄。糕馅有豆沙的、豆腐的、酸菜的、还有肉末的。油炸糕的形状挺多,有的圆如棋子,有的长似弯月,有的掐成三角形,有的夹紧后两手一掬就成了相公帽,还有的干脆包成水饺样等等,不一而足。糕入油锅,温火慢炸,炸油糕的香味可以飘几里远。

糕与高谐音。吃糕喜庆,像港澳地区吃发菜是为发财一样,寓意兴高采烈,高升旺长。所以每到逢时过节,婚嫁喜庆,必定炸糕,所以赴婚宴也叫吃糕。

黄糕不光好吃,还特别耐饥。三十里地的莜面,四十里地的糕,十里地的荞面饿断腰。说的是,如果饱餐一顿莜面,可以走三十里地肚不饥,饱餐一顿黄糕能结结实实地走四十里的路,而饱餐荞面后连十里路地走不到就肚子饿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家乡人特别是中午必定吃顿糕才叫吃了正餐,否则好像一天没吃饭。热腾腾、脆生生、香喷喷的油糕端来,再加上二两白酒,几碟小菜,那个滋润劲简直没法儿提。

舌尖上的乡愁


厨娘膝下的孩子比较多,正处长身体的年龄,分得来的粮食总不够吃。每当孩子放学回家,他们都说自己的肚子咕噜咕噜地叫。那是饥饿。厨娘便去地里弄些菜再掺些大米捏成菜团,放进锅里蒸熟,便成了孩子们的主食。

正值月底,队里分粮食了,称来尽些带壳的谷子。厨娘的男人把分得的一挑稻谷挑进辗米厂。辗米机顶大豁口。谷子倒进铁斗很快不见踪影。

嗡嗡作响的辗米机,边吞着谷子,边吐着白汪汪的米粒。满满一挑谷子,不一会变成米和糠壳。辗成大米后,厨娘的男人又用手摇风机吹净米粒里少许的糠壳,有些细米溜进了专属通道小斗。乡下人把这些细米叫谷嘴巴子。

厨娘的男人精打细算,把这些谷嘴巴子统统撸了回来,交给厨娘。

厨娘先用筛子筛、用手拣、用水淘,在水里浸泡,然后用滤子滤尽水,最后用石磨把这些细米磨成白白细细的面粉。

阴历的三月三,乡下人称这天为二月花子,也是民间的赛龙舟。

田间地沟生长一种叫芫荽的野菜,中文记载它为草本植物,茎和叶有着特殊的香气,用来调味,也可以入药。

厨娘收完工跑到田间地沟东瞄西嗅地,揪回满满一小筐芫荽。

采回来的芫荽,厨娘把它洗净滤干水,用木棍将它捣碎与白面粉掺揉着。芫荽面在厨娘手里,散发出特有的纯香。

盆子里的芫荽面,被厨娘捏成一个个的面疙瘩,搁在面板上等待下锅。厨娘烧上一锅开水,静静地候着男人和孩子。

瞧见男人和孩子们的身影,厨娘把捏好的疙瘩小心翼翼地下进铁锅,然后把灶堂的火烧得旺旺的。

疙瘩在铁锅里不停地翻跟斗,热气腾腾的芫荽清香溢满灶房,香气又跑进堂屋,诱着孩子和男人的肠胃。

不一会,装进小碗的芫荽疙瘩摆上四方桌,缓缓地吐着香气。一碗碗疙瘩,成了厨娘一家人最喜欢的美食。

初出毛犊的儿子盛了一碗又一碗,巴唧巴唧地吃了好几碗。

厨娘对孩子说:慢点吃,锅里有的是。

厨娘在队里只算个半劳力,这是队上规定的。厨娘的男人是队里的男劳力,经常走出村庄替队里做外工。男人是厨娘心上的顶梁柱。

每当男人去外地,厨娘就弄好疙瘩面为男人饯行,能抵御路途上的饥饿。厨娘的男人被派遣去外地,队上每天算他一天半的工分。厨娘男人很乐意这份美差。吃着厨娘特意为他做的面疙瘩,心里乐滋滋的。

之后,厨娘的孩子去了豫东的汴城,一去就是很多年。然而,匮乏年代的情愫,在孩子心里留下一段乡愁。逢年过节孩子回乡村,捎上好多补品送给厨娘,对她说:厨娘,总念叨您的芫荽疙瘩

说出这话的时候,厨娘的双眼顿时模糊潮湿。孩子搀着厨娘瞭望她满头的银发,那每一根发丝,都写着厨娘的煎熬和挣扎,担忧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