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土房子

土房子

发表时间:2020-08-08

【www.qg13.com - 挽回爱情的土味情话】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房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一座依稀可见的土房子,越看越湖,糊到最后,恍如隔世。

我记得,小学二年级时,午餐总在校内吃,当时也许就是图个新鲜吧。那会儿贪玩得很,在校内吃了几天也就够了,况且静校一静就是两三个小时,我们也早已动了心思,那时候校纪松,趁老师不注意,我们就一溜的跑了出去。

当时学校建的偏,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田地,还有几棵枣树散落的杵在地里,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也只有学校对面不远的土房子,上面挂着一个木板,歪歪扭扭的写着三个大字小卖部。

我第一次来这儿,只有一个五六十岁的瘦小老人,只记得当时这个老人特别热情,模样是怎样的,我也忘却了。一开始觉得这挺实惠,所以以后我们就变成了这的常客。日复一日更迭过往,我们和老人熟了起来,我们管她叫大娘,要问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我也记不清了。有时候我们中午会一直呆在大娘的院子里,其实也算不上院子,只是有些散落的栅栏围着,我们几个孩子总会跳皮筋,大娘中午的时候不忙,也会在一旁看着我们,看我们热了,也总会那几只冰棍给我们吃,我们就坐在石板桌旁,吃着冰棍看着沟里面的芦苇听大娘讲故事。

从大娘的话里,我也多少对大娘有了了解。他的老伴早已去世了好多年,只有一个儿子,也是自己一把拉扯大的,儿子也没上过多少学,一直在外面打工,很久都不来电话,更别说回家看看了。她自己为了维持生济,才在这卖点东西,赚的钱也就够自己嚼用的了。

我记得有一次,高年级的学生趁大娘不在,从那里偷了好多东西,还打碎了玻璃踹烂了门,本就简陋的土房子更加不堪入目了。那几日,大娘很少说话,只是眼眶总是红红的。当时适逢六一排练,我们给大娘唱了歌。那时,大娘和我们一起唱着,也露出了久违的像歌声一样的笑容,不,也许更像芦苇上那随风而动的小紫花儿。

后来我问大娘,为什么不去学校举报那些捣乱的人。大娘说,人老了,不爱计较了,有些事能少点就少点。大娘笑眯眯的看着我,我也笑眯眯的看着大娘。

过了麦秋开学的时候,大娘告诉我们他的儿子来信儿了,结婚了而且还有了一个半岁的儿子。那天大娘特别开心,还免费请我们吃了东西,说等几天要去儿子那里看孙儿,我们看大娘高兴我们也跟着乐呵。

秋天不差时日的来了,芦苇也愈渐发黄了,芦花也随微风而去从此不复返,这时土房子和田地显得格外协调。我们依旧在石板上吃着饭唠着嗑。一个中年男子抱着一个孩子走进土房子,许久,独自离去了。我在外面隐约听到有抽泣声,但我们却迟迟不敢进去问候......

那天我们走后,土房子就再也没有开过门,上面的木板也落满了灰尘,无人擦拭。

大娘走了,土房子空了。

小升初的时候,偶然听闻一个与大娘同村的同学说,大娘死了,死的时候家里只有大娘和她的孙儿。孙儿哭着跑出去说,奶奶不动了。大娘葬礼时,儿子又独自回来了,说是自己躲在房子里哭了好长时间。

大娘没了,可土房子还在。

到了来年春天,土房子旁的沟里又生满了芦苇,上面也开了好些小紫花。我只愿她们清欢无别事,等清风也等细雨......

那日,夕阳西下,我恰巧从那边路过,土房子没了,可大娘还在。

延伸阅读

倒在树林里的泥土房


晚间吃过饭,坐在客厅沙发上,边喝着茶,边扒拉着手指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来啦,意味着今年又将过去四分之一,就像有首歌唱的那样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花在成长上了,时间都花在相念上了,我想

说起清明节,往年我都会带着爸爸妈妈回老家祭祖,看看长眠地下的爷爷奶奶,看看我们那房早已倒下的泥土老屋,就是那时最舒心的事情。打开手机,翻开日历,今年的清明节刚好是周末,终于又可以回老家了。拿起手机,随手跟爸爸妈妈通了电话,告诉他们清明节是周末可以一起回老家了,电话那头的爸爸妈妈一个劲的笑着说着。其实,我知道爸爸妈妈心里都有遗憾,因为今年的春节比较特殊,我们不能聚集不能到处走,只能乖乖的待在家里。为了家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全家人都做好了防护,只在老家祭祖待了半天就驱车赶回市区的家中,爸爸妈妈连自己的老房子都没认真看过,更没有摸摸那一面面倒在树林里的泥土墙。

老家的房子,是爷爷奶奶落户乡村的第一个住所,也是爸爸经历了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的地方,更是爸爸妈妈一起省吃俭用雇人一锄一锄地筑起来的家。房子虽然是泥土筑的,屋里也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我儿时记忆里的床呀、衣柜呀、桌子板凳呀,破旧得动一动就嘎吱嘎吱的响,最昂贵的应该算是谷仓里的那堆谷子和猪圈里的两头猪仔,但是因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和我朝夕相处,其乐融融,越发觉得特别的温暖和有爱。

靠着种地和做点卖叶子烟的小本生意,爸爸妈妈把我和弟弟都送去了学堂。可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弟弟也还在上小学,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家里的负担一下子多了起来,爸爸妈妈已然觉得力不从心了。为了让我和弟弟能继续上学,爸爸妈妈经人介绍到离家六十公里的市区帮人打杂,从此开启了离乡背井的二十多年打工生涯,这条路如今还在继续着。刚开始的那几年,爸爸妈妈把我和弟弟托付给了爷爷奶奶照顾,一方面方便读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老人不想离开生养了一辈子的家。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弟弟也上高中了,爷爷奶奶的相继离世,所谓的家,就只剩下那冰冷的土筑墙了。爸爸妈妈为了我和弟弟的学费,还不能回家,就只好把家暂时交给同村的曾叔叔,因为他家离我们家稍微近点,请他帮忙照看我们的家,还有田地林地都让他打理,说是等到两个孩子都毕业不读书了再回去。从那时起,爸爸妈妈就每年都要抽时间回去看看,每次总要仔细的摸摸倒下的那方泥土墙,边摸边说着:等大女和二娃都不再需要我们了,我们就回来,然后把家修整一下,把倒下的墙重新给筑起来。

我知道爸爸妈妈其实很舍不得这个破烂不堪的家,尽管现在看到的都是一地残垣,但是那就是他们这一辈子都无法忘怀和舍去的乡愁,是他们心心念念想要的落叶归根。泥土墙倒下了,但是在爸爸妈妈的心中,那份思念永远都在,那面墙上依然摆着天地君亲师位,挂着爷爷奶奶的画像、我们一家六口唯一的一张全家福,贴着我从小到大一路学习求知的奖状。每次看到这些,爸爸妈妈都会特别的高兴,觉得这墙上的东西就是他们用一生艰辛付出的价值。

爸爸妈妈基本没上过学,可说不识字,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后来生活所逼学写的名字也是歪歪扭扭,所以把我和弟弟的学习当成是天大的事情,宁肯自己吃的差点、穿的烂点、过的糟点,也要砸锅卖铁的供我们姐弟俩上学,即使是在那个有着重男轻女思想的地方,也不能动摇送孩子们去读书的念头,说只要孩子们读的、想读,就要不遗余力的把孩子们供出来,这是一句话,更是爸爸妈妈用血汗践行的承诺。如今,我和弟弟都已经大学毕业了,也工作成家了,可是,爸爸妈妈还是想继续多挣点钱让孩子们少点负担而不愿意现在就回老家。说的再多,爸爸就会站在窗前抽着烟不说话,静静地待着;妈妈呢,就会一股脑儿地说老家的房子倒了、烂了、都成一平地了

可能一切都是缘分吧,爷爷奶奶当初落户时就把房子修在了半山坡的一片树林里,那一片就只有我们一户人家,整个村也只有我们家一个独立的姓氏,每天出门就能看见葱葱郁郁的花草树木,听到树林里各种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吼一声还能听见自己的回声,站在高一点的地方还可以看见半个村庄的面貌,犹如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所以至今,我也特别的喜欢花花草草,一直都想返乡重建家园,那里也成了我不忘不舍的乡愁。爸爸妈妈呢,当初把老屋和田地林地都交给了村里的大叔照料,随着大叔家的楼房修好后,我们的房子就没人看管了,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数十个春秋日出日落,房子就倒在了沧桑里,留下的只有岁月的痕迹。

如今,回头望望那房家,剩下的只有一面面倒下的泥土墙,逐渐淹没在愈发茂密的树林里

老房子


推开锈迹斑驳的门,吱呀吱呀的声响,仿佛倾诉着它的岁月与衰老。孤身走近庭院,碧绿的栀子花叶随风招摇着,用它最独特的方式欢迎我的到来。登上台阶,瞥一眼门前木质的狗屋,上面布满了灰尘,原来我已经离开家这么久了。

回忆里的我永远都定格在12岁,天真烂漫的年纪里,我开心幸福地度过着每一天。背着小书包唱唱跳跳地上学,放学的路上可以看见小狗摇着尾巴高兴地迎接着我。躺在爸爸的怀里撒娇,躲着妈妈手里的小木棍依旧没心没肺地胡闹,那时的我是多么无忧无虑啊。可是人类总是贪婪的、自私的,他们不满足现状,会寻找刺激,沉醉在大城市的纸醉金迷里。爸爸便走上了那条不归路,他忘了责任,忘了家庭与事业,忘了我们。从那以后,争吵、殴打便时常发生在这所房子里--那个梦开始的地方,那个梦结束的地方。

我经历着同龄的伙伴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我习惯关着门躲在我狭小的空间里默默哭泣。那时的我还没有学会反抗,那时的我还不够坚强,那时的我还不会伪装。我开始害怕朋友们来找我玩,因为他们不会知道在这看似和睦幸福的家庭背后藏着多少虚假。渐渐地,大家都觉得我孤傲,不愿跟人交往。可他们不知道他们眼里自负的我,骨子里承载的是多少自卑与辛酸。

后来我上初中了,再后来我上高中了,终于我上大学了。于是我和妈妈搬出去了,离开了那个让我备受煎熬的牢笼,那个我眼中曾经的家。我那口中的爸爸陌生得我已认不出来了,那声爸爸如鲠在喉,却怎么也喊不出来了。我不知道人人称颂的亲情为何会落入如此境地,那些感动和温暖,在深深的伤害之后冰封埋葬在记忆的最深处,只是偶尔回忆起来会有一种撕裂的疼痛。

如今,再次回到这老房子,那些不愿提及的回忆弥漫在空气里,每走一步,都感觉有针扎进心窝里。可是我不打算再逃避,我相信曾经的伤痛会随着时间的长河尘封然后离去。我打算将这所房子卖出去,然后带着妈妈去寻找新的家,我知道未来的路途是未知的,但我相信亲情与坚持可以融化一切阻碍。

我家的老房子就要住进新的主人了,我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房子里曾经家的温暖,我希望房子里不再有争吵,我希望这老房子是幸福地港湾。再见了,我的老房子。再见了,我的曾经。

房子和家


又下雨了。我独自一人撑着伞行走在人群里,扎推在形形色色的伞里的他们行色匆匆,我知道他们是为了去买饭,毕竟正值下课时分,吃饭的人永远都不愁没有。大概也只有我这般悠闲的走着,向那栋称之为宿舍的建筑物行进。

就在我将伞收起踏进宿舍的那瞬,突然想起了房子和家这两个词,毫无征兆的。看见寝室里熟悉的摆设我笑了,我想我大概知道国人热衷于买房的因由了。

当人们劳累了一天,最想做的就是马上回家,回到那栋有自己家人的熟悉的房子。房子,只是一个冰冷的密闭空间;而家,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即使是想起来都觉得很温暖,不管身处何地,哪怕天涯海角。当身处异乡的游子在外面闯荡的累了,他们会记起还有一个家在某个地方等着他们,还有他们的年迈父母和乖巧的孩子。而房子却是随处可见的,不能称为家,因为它们不属于任何人,没有温度和可爱的家人。只有拥有了一所房子,将它装扮的温馨舒适,和家人一起住才算是一个温暖的家。

其实一个人住的也不能算家,但是总好过没有栖身之所。还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回去,可以抛掉所有不快,安心的睡一觉,这也是家吧。国人总是念叨着没有房子有什么出息,没有房子还算混的好吗?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们却是需要一处地方完完全全的属于自己,而不是居无定所,四海为家,而“四海为家”也不过是那些没有家的一群可怜人安慰自己的话语。人们需要一个地方可以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的住下,没有顾虑。如果一味的租房住,那有一天不用在外拼搏奋斗的时候该何去何从?没有一个可以称为家的地方回去,如浮萍无根,四处漂泊,岂不可怜?

一间房子可以称为家也是因为它是属于那个人的温馨的住所。我们都很清楚,因为家里有自己所熟悉的摆设和家人,一切都很亲切,这就是家。所以人们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也是这个道理,你要说具体家里什么好,我想也没几人可以说清楚,因为说来说去无非也就那样,家就是家,一个温暖的地方。

端午将至,我想我也该回家一趟了,那里有我最挂念的人,也是我永远的港湾,不会改变。

文章来源:http://www.qg13.com/q/5257521.html

上一篇:老宅 下一篇:不期而遇终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