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幸福,从与父母和解开始

与父母的情感故事

发表时间:2020-08-13

幸福,从与父母和解开始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幸福,从与父母和解开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俗话说: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至理名言也同样适用于感情生活。

有一次,我刚下晚自习,正匆匆走回宿舍,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我拿起手机一看,原来是老姐的号码,我点开接听键,就听到老姐带着哭腔说道:爸妈一点都不理解我,特别是老爸,一天到晚就知道面子、面子,完全不顾女儿的幸福。我就细心询问:这到底怎么回事?你别哭,慢慢说。老姐说:能有什么事,还不是为我那个对象,老爸一直嫌弃人家是开饭馆的,我就不明白,开饭馆的怎么了,开饭馆的就不是人了吗?什么年代了,还有这般歧视,自己还不是个做生意的,气死我了。我转念一想,原来是这么回事,就认真地开导姐姐说:爸妈,还不是为了你好,你为什么不体谅一下,爸爸还不是想让你嫁个好人家,将来少吃点苦,结婚可不是过家家,是一辈子的事情,你可得想清楚。老姐说:可是我真心喜欢他,而且他又没那么糟,人家现在已经开了三家分店,而且有房有车。我说道: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和爸妈说清楚呢?老姐说:你又不是不知道爸爸那个臭脾气,一点就着,我一刚说男朋友是做鸡公煲的,爸爸立刻就翻脸了,还厉声说:要是敢和他在一起,就和我断绝父女关系。你说咋办?我耐心地说道:老姐,你先别急,我打个电话过去劝劝爸妈,也许矛盾能缓和下来。老姐顿时转悲为喜地说:好、好、好,不过你一定得站在我这边,我找个好男人容易吗?我连连应答到:好的,好的,没问题。

随后,我又拨通了老爸的电话,我假装不知地说道:老爸,听说老姐谈对象了,这人怎么样呀?老爸气哄哄地说:别跟我提那个不孝子,我没她这个女儿。我就问:到底怎么了?也许是爸爸积压的怨气太大,一直找不到发泄的渠道,我这么一问,顿时把心中的怨气,一股脑地吐了出来,只见老爸说道:这个死丫头,没跟我和你妈商量一下,就把结婚证给扯了,你说说还把我们做父母的放在眼里吗?骂她,她还哭,昨天说她几句,就把房门一关,在里面呜呜咽咽地哭了一晚上,今天早上也不起来吃饭,就知道和父母作对,白生这个女儿了。我边听边想,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耐心地说道:我老姐确实是白养了,这么没分寸,居然偷偷摸摸地把证给领了,现在生米都煮成了熟饭,老爸你不可能让他们离婚吧,这刚结就离,实在是太丢脸了,我们家可丢不起这个人,而且我私下打听,这个姐夫还是不错的,才二十六岁,就已经是个小老板了,在市里已经开了三家分店,每个月不得几万收入啊,听说还买了一套楼中楼,以后老姐可有福气享了。老爸一听,声音都变活泼了,连忙问道:有这事?我说道:千真万确,哪里还有假,我姐姐跟人精似的,哪里有她吃亏的道理。老爸欢快地呵呵笑了几声,我一听就知道这事谈妥了。

随后我又打电话给姐姐,给她出了些好点子,随即在两个月之后,父女二人终于和解了,其乐融融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在这两个月期间,老姐严格按照我的指示,时常让姐夫开车接父母下班,还经常让姐夫请爸妈出入高档餐厅,并且老姐还买些高档化妆品和服装来讨老妈欢心,还带老爸参观姐夫的店,看着络绎不绝的顾客,老爸立刻喜上眉梢,有时姐夫还驱车带爸妈去旅游,这么一折腾可把爸妈高兴坏了,每次街坊邻居见到老爸老妈就说:老辈子,你可享福了,有这么个孝顺又有本事的女婿,真是羡煞旁人啊!每每听到此处,爸妈都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说:哪里,哪里,只要女儿过得好,我比什么都开心。

如今,距离那几通电话,已经过去整整两年多,姐姐也生下了爱的结晶,时常在网上看到爸妈抱着小外甥女的照片,就有一股融融的暖流滑入心里,我霎时明白,父母和子女哪里有隔夜的恩怨,只要方法得当,互相体谅,没有解不开的心结。

人生漫漫长路,想要获得幸福,第一件事,就得从与父母和解开始,如果连生你养你的父母都不支持你,那么你的人生该是多么失败和可悲呀,同样少了这层最贴心的亲情做后盾,也不能获得长长久久的幸福,所以想要获得幸福,先从与父母和解开始吧。

相关推荐

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欢迎阅读与收藏。

不是因为电影《囧妈》我才想与父母的关系,而是《囧妈》戳中了心尖上的某个点,让心里的想法不吐不快。为什么过去有一句流行话是:有一种冷叫妈妈让你穿秋裤,有一种吃叫妈妈觉得你饿……

妈妈那种超越边界的爱、无微不至的爱,源自于她心里“我是你妈妈啊,我是为了你好”的坚如磐石的理念。

而,孩子却并不这样认为,他总是认为自己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要摆脱任何可能的对他的实施控制的人。

你上一次拥抱妈妈是什么时候?

这真是一个大问题,农村长大的孩子只有小时候才会被妈妈抱在怀里,长大之后哪里有机会和妈妈拥抱?

就像十年前,母亲来城市里帮着看孩子,在她生日那天,给她买了鲜花,她却生气地说:“还不如买些大白菜回来,不能吃不能穿的,买这些东西干啥?”

第二年,不买花了,带她去饭店吃饭。她却说:“自家人跑那里吃啥饭,有那钱在家里能吃好几顿……”跟她解释说:“今天你生日就不劳动了,啥也不干只吃饭。”她却说:“不想让我干活,你们不会去做饭吗?”

好吧好吧,好好的一顿饭并没有吃出好心情。

所以,后来父母生日的时候,买衣服是标配,虽然不能吃但是能穿啊!母亲还是会说:“花那钱干啥,又不是没衣服穿!”

但慢慢地,他们已经不再排斥去饭店吃饭,因为在城市里住久了,他们知道这才是城市里应该有的生活方式之一。虽然是这样,但像与亲人之间拥抱的方式我们还是陌生的无从谈起。

我是你妈啊,我是为你好

从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就有了抗争与叛离的想法,但每一次将母亲驳的哑口无言时,她总是有句话在那里等着:“我是为你好,当娘的还能害你么?”

那个时候的战争就是一场不对称战争,哪怕你再想逃离,但你也没有那个本事,唯有期待“翅膀硬了”的那一天。所以,我们看身边或者电视剧里的女孩,很多人非要嫁的很远很远,或者男孩一定要考一个离得很远的大学,其实她(他)内心最真实想法却只是想离父母更远一点儿……

当我们成为了父母,却在想:“这孩子如果他再听话一点儿该多好啊,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让他玩的时候他才玩,成绩永远都是第一流的……”

岂不知,这个社会之所以进步,正是因为人“下一辈不怎么听上一辈的话”。

这就是一个矛盾,永远无法调和。

因为时代是发展的,下一代人永远不曾经历过上代人曾曾经历过的事,所以年轻的时候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得了上一辈人的期待。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是时代的差异和岁月的定型,是不可逆转的历史经济社会造成的烙印。

虽然互相关心,却又想逃离;虽然彼此心疼,却又相互伤害。

直到某一天开悟了,才能真正懂得父母之用心良苦,而这种开悟是岁月的累积,是某个节点的突然明白。

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你个世界的关系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敢于“抗上”的人,曾跟不少的主要领导对着干过,只并且还一直坚持自己是站在正义的一方,只是他们给上一双小鞋就够我穿上一年半载的。

说实话,有些领导的确非常过分,但说句更实在的话,还真轮不到我来教训纠正人家。作为一名下属,对领导并不负有领导责任,但看不惯的事我从来不曾忍过。

这种习惯应该就是来自于从小到大与母亲的“顶嘴”,总是习惯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看到了全局,而实际上并非这样。

生活和工作中也时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对下属一般不发脾气,但对上司却容不得上司有污点,凡事都会据理力争,哪怕是没理也要争上三分。如果遇到开明的上司还好,能容人,不然就会慢慢地被边缘化,让你终生郁郁而不得志。

而那些与母亲关系融洽的人,他们一般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较真,因为他们心里没有打不开的心结,没有过不去的疙瘩。

看一个人与他人的表现,就知道他与亲人之间的关系。

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学着如何与父母相处。

小的时候,我们自我意识还没有觉醒,我们与父母是一体的、依赖的、完全信任的,但当我们心中“我”的意识渐渐觉醒之后,就开始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就开始尝试以各种方式逃离父母的“控制”,矛盾就此开始。

随着自己学识的增长及对外界的了解,你会越来越发现父母“不可理喻”,然后就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想跟父母交流,一意孤行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处理自己的事,虽然也有在南墙上撞的头破血流的时候,但却从未想过回头。

真的就像那句话所讲:“向着不同方向奔跑的两代人,在彼此的眼里身影越来越模糊”。

而实际上,却是我们不曾看到父母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长大,他们受过什么样的委屈、吃过什么样的苦?我们都不知道,或许,他们所有的出发点不过是让我们绕过所有他们曾遇到的那些“坑洼之地”。但我们却执着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至少比父母要“能”。

孩子听不进父母的话,父母看不透孩子在想什么,这是大多数家庭的正常状态。

直到孩子有一天成熟到锐气尽失,开始回顾一生走过的路,发现在成长的路上曾经错失过什么的时候,才会读懂这些年来父母所有的“当初”是为了什么。才会带着一颗行走了半生的心回家,才会有了慈悲、有了宁静。

或许,父母改变不了孩子的思维,孩子亦无法纠正父母的习惯,他们只是需要彼此看惯,彼此融洽,以一颗恬静的心平和地相处。

一部电影,思绪良多,或许这就是开悟的钥匙和节点。

家庭幸福,从说话开始


我们常说:说话是门艺术,话要好好说。

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地方,越陌生,越礼貌客气;越亲密,越无所顾忌。

因为知道对方永远不会怪我们,我们反而将言语的刀子冲向家人。

家庭并不是无坚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经营,一个家庭的幸福,就是从好好说话开始。

夫妻间相处

尊重比责怪重要

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强。

婚姻中的两个人相伴多年以后,总会认为无需顾忌与对方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原本的关心,到了嘴边就变成了埋怨与指责。

在一起时间久了,耐心被消磨,即使是出于好意,但说话时也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抱怨责怪,久而久之的恶性循环,家庭生活便会出现危机和裂缝。

夫妻之间的任何小问题都可能会变成影响家庭幸福的大麻烦,即使是婚姻里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是独立的两个的个体,也会有各自的感受,再亲密的人也会被言语刺得不舒服。

向亲人发脾气,是最愚蠢和懦弱的行为。

很多时候,换一种说话方式,两个人的心情会截然不同。好好说话,多表达担心,少一些指责。

不要轻易动气,遇到矛盾不要相互叫嚷争吵,心平气和就事论事,多为对方考虑,不要因为是最亲密的人,就说话不注意分寸,甜言蜜语对夫妻很重要。夫妻间好好说话,生活也会越过越美满。

在一个家庭里,好好说话受益的不仅夫妻双方,还有孩子。潜移默化,以身作则,父母的说话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与孩子相处

夸奖比打击重要

语言是带情绪的,能给人以温暖,也能给人带来伤害。言语上的伤害比外在伤害严重,外在伤痕是看得见的,言语上的伤害却是无形的。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曾在书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有不少父母“擅长”打击教育,但这种打击教育并不能起到“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经常被打击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中去。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当下,它更像一根针,透过绵长的岁月之中,时时刺在子女的心头。

清代教育家颜元也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经常夸奖孩子,给孩子积极的暗示与鼓励,孩子会表现地越来越出色。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父母与孩子好好说话,家庭才能幸福美满。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却需要学习。

与父母相处

感恩比抱怨重要

父母虽然给不了我们所有,但所给的一定是他们最好的。不论贫穷还是富有,父母都倾其所有给子女。

时代不同、思想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各自的经历不同,所以我们与父母之间总有观点、想法不同的地方,不要嫌弃他们落后,埋怨他们老土,多一些尊重、理解和沟通,再多一些谦让与感恩。

不少人受不了父母的啰嗦,甚至因为啰嗦责怪父母,其实这种啰嗦又何尝不是爱。叮嘱你吃饭,唠叨你穿衣,只有真正爱的人才会啰嗦你,父母绝不会去啰嗦一个于让他们无关的人。

不要抱怨“爸爸应该是那样的爸爸,妈妈应该是那样的妈妈”,如果你的父母没能在物质上满足你的要求,请别忘了,给你生命与爱,并把你哺育长大已经耗费了他们太多太多的生命与精力。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诗经》里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家庭需要一颗爱与感恩的心去创造。

孝顺,就是对父母好好说话。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理解他们的不安,安抚他们的焦虑。与父母说话不要抱怨,不要意气用事给父母添堵,要心平气和,言语上多些体贴与感恩。

因为在意,你的话语有力量;因为关心,你的语气有意义。好好说话,冷静但不冷漠,坚定但不坚硬。

很多家庭不和睦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沟通态度,原本是发自内心地为对方好,但却好心说错话、做错事。

好好对待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把这些道理告诉家人们,在家养成好好说话的习惯,给家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养成相互尊敬、相互扶持的良好家风。

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亲情文章


我们和父母,随波逐流,走到了岁月的两岸

你上一次拥抱妈妈,是什么时候?是昨天?上个月?还是已经好久都没有拥抱过她了?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来处。在我们小的时候,他们是如大山一般的依靠。

可是,从什么时候起,一路引领我们成长的人,成了我们到处吐槽、试图挣脱的枷锁?

小时候说,等我长大了保护你;可是真的长大了,却一见面就吵架。

我们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从依赖依恋变成了:明明关心,却又想逃离;彼此心疼,却又相互伤害。

以至多年以后,我们年岁渐长,才慢慢读懂,父母那过度甚至是越界的爱,只是想着:能陪着孩子,再多走一段路。

有人说:“你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学习如何与父母相处。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父母失望的?

也许是,他们已经无法辅导我的功课,还不肯承认自己不懂的时候;也许是,他们一直拿我当小孩子,让我在同学们面前丢脸的时候;也许是,长大的我,第一次意识到他们只是普通人,并不能成为我的偶像的时候。

这样的失望,就像是石板路上的青苔,慢慢渗出,绵延成片。

我们和父母,矛盾深重。

按照他们的标准,想尽力给我们幸福。但我们想要的幸福,可能对他们来说很陌生。

他们不认可我们的观念,想方设法地纠偏与控制。我们无法接受他们的想法,竭尽全力地突破和逃离。

裂痕越扯越深。

两代人的战争就此开始。

我们与父母纠缠着互相敌视,要证明自己的正确。

再后来,我们纷纷出走、离家万里。向着不同方向奔跑的两代人,在彼此眼中的身影越来越模糊。

我们与父母的代际鸿沟,是时代的差异和岁月的定型。

可世界是一个转盘,转着转着我们就活成了父母的模样。

高中班上有个女生,当年很潇洒地跟我们说,她劝父母离了婚。

“不爱就不爱了,干嘛非要强撑着在一起,还说是为了我,太可笑了。”

时光呼啸而过,后来听说她和丈夫纠葛不断,消消磨磨,爱早没了,却拖着没离。

问她为什么?她只是沉默,良久不语。

还有个男生,父亲每日酗酒,是他最鄙夷看不起的人。

他发奋努力,三十岁做到了中高层,而四十岁意外被裁。

早先意气风发的人,患上了躁郁症,天天买醉,终日靡靡。

年前,约出来喝酒,他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我现在才懂了他。”

人生这道难题,曾经我们觉得父母解得很差劲。可是,当轮到了自己,才发现并不比父母更高明。

想想那些缺吃少穿的年月,和我们现在一样年纪的父母,他们是如何藏好生活的艰辛?

捱过每一个春节临近的寒冬,尽力让我们听见热闹的鞭炮,看见大红的福字和满心满眼的希望……

总是要人到中年,才感悟道:“正是他们那些陈旧的观念,支撑他们度过苦难的岁月,将我们养大。”

少不更事时,我们怨怼他们总是抠搜一些鸡毛蒜皮,看不到山河壮阔。

当我们也在人生的泥潭里滚过一遭,被世间的烟火呛了心肺,咳出了眼泪,才窥到他们在生命长河中的不易。

我们早晚都会走上他们曾经走过的路,扮演他们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充当过的重要角色。

那些年少时不明白的东西,对他们有过的误解,都会逐渐在时光的推进中,前尘和解。

为我们规划一切的父母,并不是不明白生活的真相。

恰恰相反,他们经历过太深太沉重的疼痛,才更加渴望儿女一生平安和顺、不历风波。

这不是顽固不化,只是为人父母,护卫儿女的痴心。

当我们真的理解了父母的焦虑,才真正懂得,我们该怎样抚慰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并让他们相信: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得更好。

与父母的战争,即使胜利也是满身的痛。

和解,不是带着悲悯地原谅,或全然顺从。而是理解他们缘何是他们,并率先迈出第一步。

只要我们坚定地朝他们走过去,我们和父母总会在某个转角相遇。

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时光如流水,静默无声,而这正是它最残忍之处。

我们和父母,随波逐流,走到了岁月的两岸。

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两个人,会早于我们走下人生的列车。那些未竟的遗憾,会一刀一刀刻进我们往后的生命里。

让我们放下手机,紧紧地拥抱他们吧。

这不是对父母的悲悯和宽容,而是让我们自己未来少一点后悔和失落。

毕竟,那些逼过的婚、白过的眼、吵过的架、相互撂下的狠话,最后都会烟消云散。

留在记忆中的,只有骑过的爸爸的肩头,和妈妈熬的,世上最好喝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