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母亲的玉米粥

关于母亲的情感美文

发表时间:2020-08-19

母亲的玉米粥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亲的玉米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时候老家的餐桌上秋冬季节最常见的就是玉米粥。母亲熬的玉米面粥特别好,或者放红薯、或者放胡萝卜、有时也会放绿豆或者爬豆,都是做的很粘稠的,早晚不愿意吃干粮的时候,就着咸菜丝喝两碗粥一样很饱。那时候给我的印象就是父亲喜欢喝很稠的玉米粥,母亲做好饭以后总会忙里忙外,每次喝粥的时候都凉了,就兑上一些开水喝了。后来我出外上学、参加工作、在市里安家,每到秋冬季节还是会经常想念母亲熬的粥。

1999年冬季父亲病逝后,身体健康的母亲不愿意离开老家,坚持自己在老屋居住。那时候我回去陪母亲的时候更多了。忽然发现母亲自己熬的玉米粥不那么粘稠了,我担心是不是母亲熬粥的玉米面不多了。就悄悄的跟大哥商量,是不是多给母亲准备点。这时候大哥才告诉我其实母亲不喜欢喝那种粘稠的玉米粥,就是因为父亲喜欢,母亲就熬了一辈子粘稠的玉米粥。为了不让父亲发现就故意的放凉了再兑上开水喝。听完这些我忽然顿悟。

父母的婚姻纯粹是媒妁之和,在一起生活了六十年,不论多么穷困艰难从来不吵架拌嘴。他们性格截然相反,父亲温和持重,母亲性格刚烈,用现在的观点看他们基本没有多少共同语言,就是这样二老照样相濡以沫一甲子的光阴。母亲虽然不识字,却能用自己的包容让一个家庭始终处于祥和的氛围中。

母亲的玉米粥不仅是我童年的食粮,更是我一辈子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我从那里学会了爱和包容。

小编推荐

父亲的老玉米


霜降过后,天空格外高而蓝,云很淡,空气湿漉漉的。驼背的老父亲,踏着山间落满黄叶的小路,去巡视自己村后种的五亩多老玉米。他的脚底下,发出沙沙落叶有节奏的声响,在空旷的山林里回荡。

父亲来到老玉米地边,用粗燥的手,时而亲切抚摸这棵老玉米,时而亲切地抚摸那棵老玉米,颔首微笑,然后满意地坐在地头耸立的一处小土坡上。父亲居高临下,极目远眺,远山静立,自己亲手耕种的老玉米,在眼底下挺拔林立、整整齐齐地延展到山边。虽已是暮秋时节,家家户户的玉米早已收获完毕,而倔强的老父亲,唯独与村里人不同,他种的老玉米,还孤零零地站立在晚秋的田野里。村里人都知道,父亲种的老玉米要等到立冬时才肯收获呢。这时,老玉米叶子已变的干黄,枯萎了,老玉米穗外面的苞皮,在秋风中变得枯黄低垂,露出上半截丰腴硕大的老玉米穗子,闪耀着金黄,在午后暖黄的阳光照耀下,把父亲布满皱纹的脸庞也映得金黄,也把整个秋天醉染得一片金黄,这可爱的金黄色,在等着父亲去收割。父亲满怀喜悦,擦亮火柴,点燃老旱烟锅子,吧嗒地猛吸一口,顿时,山间田野的芬芳、金色野菊花的芬芳,连同老玉米的丝丝芬芳,揉合着烟草的香味,从父亲的唇边飘向宁静的旷野,弥漫整个晚秋。

父亲是个勤劳憨厚的农民,血脉里依旧传承着祖辈留下来的农耕思想。将仅七十多岁的他了,依旧眷恋和向往着他乡下的土地和老玉米。当我们兄妹们长大后,纷纷在城里安了家,就一心想着把年迈的他,接到城里好安享晚年。但他每次来城里,就心急火燎,叫嚷着要我们把他送回乡下的家。他回家后,手脚就直痒痒,忙着去侍弄他的老玉米地了。春播,夏管,秋收,每个环节,他一点也不马虎。田间地头,常看见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碌的身影,于是一些新鲜的时令蔬菜、金黄的老玉米糁子、清香的葵花籽油,就陆续走进我们兄妹们的餐桌上。正如他常对我们念叨说,城里的蔬菜、米面油等食品,配有色素、用的是生长剂,有些还是转基因食品,真叫人不放心。

父亲种的老玉米与众不同。他坚持传统方式耕作,追求优质高产。谷雨过后,当路边的山核桃绽放一串串淡黄色的小花的时候,父亲开始播种老玉米了。当煦暖的阳光照在父亲的驼背上,暖暖的,父亲开始对对老玉米地精耕细作,深翻,整理均匀,连一快土坷垃也不放过。他先优选种子,选用自己培育好的老玉米种子;其次,施足农家肥,不施化肥。尤其在夏季玉米苗生长期间,他精心管理,不喷洒农药,不打除草剂,认真锄三遍地,他锄地的要领是:一遍要深,二遍要浅,第三遍玉米苗的根部要堆成小土堆,这样能抵御风雨的袭击,预防玉米苗倒伏,并能更充足地吸收养分。到了秋天,当村里人忙着收割玉米时,而父亲种的老玉米一点也不着急收获,他巧妙地利用山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时间长的地理优势,让秋风吹,秋阳照,父亲称为老玉米嗮秋。一直让秋阳光照到入冬前,才开始收获他的老玉米。

父亲的种老玉米品质好,玉米粒色泽金黄油亮,口感好,卖出的价格,往往要比乡亲们种的普通玉米,价格要高出一倍多。后来,父亲将自己种的老玉米,用石磨子加工成金黄色的老玉米面和玉米糁子,价格不菲,很受城里人的欢迎。再后来,父亲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植高山老玉米,成立了老玉米合作社,并与城里的超市签订了合同。于是,父亲的高山绿色老玉米品牌,成了家乡小城里的一张名片。

一阵秋风飒飒作响,挺拔的老玉米林也随风起舞,哗哗作响。父亲站起身来,在风中伫立在老玉米地头,他犹如一位沧桑的老将军,在检阅自己的整装待发的队伍,他慈祥的眸子里,闪烁着丰收的光芒。

该收获老玉米了,父亲自言自语地说。

黑米粥


早晨八九点钟,初冬的阳光已肆虐地透过白色的窗帘,将房间照射得格外耀眼。

茜茜刚微睁开惺忪的双眼,便被那忽然的光亮刺着疼痛。难得放个假,没有爬起的念头,倒是把被子拉过头,侧个身,继续窝着。

咚咚咚还没等睡意回缓,阵阵的敲门声又将人儿猛地惊醒。

茜茜,该起床了,太阳都晒屁股了!母亲边敲门边呼喊着,声音温暖绵绵的,不像在叫床。

茜茜动了动身子,只是闷在被窝里应了声好。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顶着蓬发,窝着睡衣的人儿才擦着朦胧的双眼,踉踉跄跄地走出房间。忽然她吸了吸鼻子,瞬间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味。顺着香味摸索着来餐厅,掀开餐桌上的盖子,只见桌上一锅黑乎乎的浓稠的米糊,还翻腾着热气。茜茜正要反应着什么,忽然瞄到桌角压着的一张纸条:

茜,妈出去了,桌上给你热了一下黑米粥,记得吃啊!

黑米粥?三个字让茜茜顿时头脑一震。是啊,繁忙几年,多久没尝过母亲的黑米粥了。

一口一口地,静静地舀着碗里的粥,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思绪也陷入了回忆之中

只忆起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一个嘟嘟的小女孩舔嘴的模样,还有桌上一碗黑乎乎的粥。

望着眼前的粥,熟悉之中仿佛多了几分陌生

午时,母亲回来了,手里提着大袋小袋的菜,递给茜茜一袋豆子般的东西。茜茜接来捧在手里捏了捏,瞅了瞅,又转而疑惑地望着母亲。母亲收拾着东西,不时朝着她笑了笑,今早的黑米粥少放了一味料,我刚出去买了,这顿吃得不香,明天再给你弄啊!

少了一样?茜茜心中一惊,少了什么?我没尝出,不有黑米就够了吗?不要紧吧?茜茜天真地说着。

母亲只是尴尬地笑了笑,转过脸去。

是吗?也是,你长大了。记得你小时候挺挑剔的,稠稀浓淡,配料齐否,差一点都不依不饶的

还记得有一次薏米放少了,你哭闹了一早上呢!

明明轻柔,带着点戏虐,而茜茜却撇见了母亲眼角闪烁的滢光。

瞅着手中袋里的一粒粒像豆子又像米一般的东西,茜茜依旧一脸茫然。

午后,窗外,阳光与叶子共舞了百年千年,摇曳过了繁华与忧伤。

茜茜坐在房间里,托着腮呆呆地盯着墙壁,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摸索着抽屉,寻觅到的是一本泛黄的日记本。那原本是一本乳白色的小簿子,封面卡通兔的门牙上还被涂上了黑色粗线条,装订的线路已有些脱落。茜茜缓缓地翻开,心情忐忑,仿佛是在迷幻中摸索进时空隧道

今天早上妈妈煮了一种黑乎乎的东西,看起来有点可怕,我都不敢吃,但是妈妈说很好吃,很有营养,我就吃了,感觉还不错。

原来那个叫黑米粥,就是用黑米,还有各种各样的我没听过的米一起煮的,不过呢,我看到了妈妈还在粥里放了大红枣。

黑米粥真的很好吃,味道香香醇醇的。

目睹着泛黄的纸张上一行行稚气的不太清晰的字迹,还有几个错别字,茜茜嘴角上扬了扬。

今天我终于知道了,黑米粥里有黑米,红米,薏米,芝麻,芡实,枸杞,可是我妈妈的黑米粥还会放一些其他的,味道更好,哈哈。

今天妈妈的黑米粥少放了薏米,还弄得有点稠,这是我尝出来的,妈妈夸我很棒呢。

今天妈妈教我一个歌谣,黑米黑乎乎,红米星点点,薏米粒粒粘,芡实熟不透。哈哈,那样我就每次都能尝出有没有少料了。

芡实熟不透?

茜茜捏着皱皱的折角,指尖不由自主地摩擦着,不知怎地,鼻子一酸,眼眶便湿润了,眼前的字迹变得模糊。是啊,家煮的芡实总是无法熟透,吃起来还是硬硬的 。可今早的黑米粥,吃得很顺畅啊!

原来,少了一样芡实。

亲密有间的玉米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亲密有间的玉米,欢迎阅读与收藏。

亲密有间的玉米

文/赵元波

清明一到,下了一场雨,趁土壤还潮湿,雨一晴,父亲就开始在地里播上玉米的种子了。隔上一段距离,就打个窝窝,点上两粒种子,父亲说,过上个两三天,这些玉米种子就会长出树来了。

看着父亲的脚印,我对父亲说:“窝窝与窝窝的距离是不是太远了吧?这样等玉米树长出来空间是不是太大啦,产量就上不去了。”

父亲可是种庄稼的老把式了,对我说:“不远,等玉米树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我还是有些不放心,就在地头的一角,在两个窝窝之间又加上了个窝窝,这样,等玉米长出来的时候,距离就近了一些,等于是多种了两棵玉米树,多种两棵玉米树,就相当于多了四个玉米棒子,产量就会增加不少。我得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心里说:到时候,就看我的吧!

不久,玉米树长了出来,父亲种的那些玉米呢,树与树之间有约五十公分的距离,我的“试验田”里呢,只有十多公分,密度有点大,树与树之间,就像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等到玉米树长到一人高的时候,我发现,父亲种的玉米树看起来还有一点间隔,而我“试验田”里的玉米呢,已经是密不透风了,挤在了一块儿。

玉米背上了玉米棒子了,已经有快两米高的时候,父亲种的玉米树呢,还有些空间;我的那几棵玉米树呢,真的是亲密无间,拥挤不堪了,不过,每棵树上也都是两个玉米棒子呢,数量上占优势。

秋天,收获的季节到了。我和父亲一块儿到地里去检阅我们各自的成果。父亲先是掰了一个他种的玉米棒子,撕开玉米棒子的外叶,一粒粒颗粒饱满的玉米粒紧紧挤在一起,直到尖子的地方,这玉米粒质量不错;再看看我“试验田”里的掰下来的玉米棒子,棒子有些细小,更主要的是,玉米粒根本就不饱满,尖子处甚至还有瘪子呢!

这么一对比,父亲就说:你种的玉米树,亲密无间,太密了,籽粒就不饱满;我种的玉米呢,亲密有间,树与树之间有一定的间隔,粒粒饱满,质量就好。

其实,人与人之间,也应当像玉米一样,亲密有间,保持适当的距离,留有适时调整、容纳对方的空间,才能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