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难忘的回忆(一)

难忘的回忆(一)

发表时间:2020-08-31

【www.qg13.com - 挽回忆的爱情】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难忘的回忆(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谨以此文献给分别四十多年各奔东西的同学们!

校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它犹如一个珍贵的相册,收录了我们纯真的中学时光,凝聚着我们的友情,记录着我们那些快乐的成长岁月,收藏着我们的笑语欢歌,同学间的友谊,师生间的情谊。

初中的校园生活才刚刚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校外生活,那是初二时,学校组织我们向工、农、兵学习!。不久,我们来到了于洪区中朝友谊人民公社什么大队记不住了,向贫下中农学习,十四、五岁的我们,本该在教室读书的花季少年,开始了繁重的劳动锻炼,那是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以朝鲜族为主,有几户汉族人,十分和谐的居住着。

春天,田野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在炎热的太阳下,一群群勤劳的农民猫着腰,弓着背,熟练地插下那一株株幼小的秧苗,洒下一粒粒希望的生命种子,再看那边,一头头肥壮的牛正欢快地拉着犁、唱着歌,好象是在欢迎春天的到来?还是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男生住在大队小学校的教室里,打着地铺,就是在稻草上面放块木板就当床了,教室十分简陋,四面透风,窗户没有玻璃,糊着报纸,好在天气不太冷,女生和班主任徐老师几个人一伙分别住在老乡家,吃饭就在学校教室东大墙,在那搭两个炉子,放上两口大锅,大队派几个人给我们几个班做饭,我们自己带饭盒打饭,吃的还挺好都是大米饭。

第二天,吃过早饭,班主任徐老师就领我们下地了,到了地里一个好像小队长的人给我们讲如何插秧,他拿着一把秧苗说:每个人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迅速地插着秧,在右手插秧的同时,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同时迅速地从一把秧苗当中分秧,把秧苗分成一小撮一小撮的,便于快速插秧,秧苗一定要插结实了,不要让秧苗浮上来

学会后,同学们纷纷脱鞋下到稻田里,虽然,已是春天,但稻田里的水,还是有点凉,同学们咬咬牙都勇敢地走到稻田里去,大部分人插秧,有几个男同学在岸上运秧苗,几天下来同学们累的腰酸腿疼,徐老师看大伙太累了,就领着同学们休息一天。

为了活跃文化生活,吃过晚饭,徐老师组织大家开联欢晚会,每个同学必需出一个节目,几个人合起来出节目也行,什么节目都行,独唱、小合唱、跳舞、讲故事、说相声

小学校有个平坦的篮球场,傍晚天还没黑,我们围坐在篮球场上,我清晰的记得我和刘贤俊、梁建、卢涛、强枫表演的男生小合唱《我为伟大的祖国站岗!》: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我守卫在边防线上,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一颗红星时时刻刻向着北京,站在边防线如同站在天安门广场。光辉的太阳照边疆,毛主席就在我身旁。啊

歌声在宁静的村庄里飘荡,在寂静的田野中回响,欢笑声响彻静静的夜空,那天晚上,月亮特别亮,特别皎洁、无私,明亮的月亮,供我们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洁白的月亮,使我们的心情能够平静下来,放松下来,洒满大地的月光,把我们的烦恼、劳累一扫而光。

短短一个月的劳动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都晒得黑黑的,好像结实了很多,但是,同学们更加想念那可爱的教室,想念那温馨的学习生活,也深深感受到农民的艰辛。

是啊,当年我们朝夕相处,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在教室里打打闹闹,在校园里留下欢歌笑语,在操场上留下奔跑、打球,跳绳、踢毽的身影,尽情撒下人生最快乐的美好时光,当同学们回首往事时,我相信,这快乐的时光会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2015年5月26日

相关知识

难忘的回忆(二)


谨以此文献给分别四十多年各奔东西的同学们!

人生中有许多情,最纯洁的情,是中学同学情,她如一缕和煦的阳光,时刻温暖着我,她如一颗耀眼的星星,时刻伴随着我,她如一串串珍珠,时时刻刻串起我美好的回忆

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伟大号召下,我校变成中国人民解放军3523工厂中学,厂工人宣传队进驻我校,不久,我们就到3523工厂劳动锻炼,向工人阶级学习,改造世界观,十五、六岁的我们

到了工厂,第一天有人领我们参观工厂,简单介绍工厂概况,我就记得工厂生产军用头盔,工兵锹、军用水壶、军用饭盒、军用行军大锅、军用腰带带八一字样的卡子头

第二天,我们就分到车间干活,来到车间,机器轰鸣,偌大的厂房,规划整洁、布局合理,整齐的机床,干净明亮,工人们开着车床紧张的工作着。车间主任把我们都分给各个班组的工人师傅,工人师傅对我们十分热情,给我们找些力所能及的活干,也就是扫扫地,递点东西,擦擦车床,打点水,倒点水啥的,看着师傅开着车床满头大汗,我们也帮不上忙,也不好坐着,只好站着看,几天下来也是腰酸腿痛。

那时,我们每天上班都是自己带饭,车间有个大蒸锅给热饭,有一天,一个同学中午拿饭时,不小心把饭盒扣在地上,饭撒了一地,这位同学急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这时,同学们纷纷安慰他,不要着急没事,我们帮助你,男生女生,一个给口饭,一个给点菜,一个给块鱼,一个给个馒头不一会儿,他的饭盒满满的,比他带来的饭还多,他也破涕为笑,这就是课堂见不到的同学情啊!此情此景,整整在我脑海里萦绕了四十多年。

3523工厂是军工厂,复员兵特多,车间有个孙师傅是抗美援朝老兵,长得浓眉大眼,脸庞黑黑的,身体很壮实,每到中午就爱给年轻工人讲抗美援朝的战斗故事,有天中午我们也端着饭盒围在孙师傅身边边吃饭边听孙师傅讲故事,孙师傅边吃饭边讲着:那是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冲啊!为黄继光报仇!

英雄黄继光堵抢眼的故事我看过不知多少遍,那次记忆最深刻。

还有一次,早上刚起来外面就下着暴雨,天黑黑的,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我穿着雨衣带上饭盒推着自行车走出家门,迎着暴雨,顶着北风往工厂骑,这时,雨借风势越下越大,马路上积满了水,很快我的鞋湿了,裤子下半截湿了,风太大了,我骑不动了,在雨中淌水推着自行车在行走,我真不想去了,心想那些工人师傅能去吗?当我走进车间时,楞了,机器轰鸣,工人师傅都在兢兢业业工作着,我忙脱下雨衣,来到师傅面前,不好意识的说:对不起师傅,我来晚了。工人师傅笑哈哈地说:不晚,这孩子,这么大雨,来就不错了。多么可敬可爱的工人师傅啊!

一个月的劳动锻炼,确实让我们收获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曾学到的东西,让我深深感到,工人师傅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乐观向上的精神鼓舞着我,爱岗敬业的高尚品质教育了我。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串串欢歌笑语,一张张花季少年的笑容,时常浮现在眼前,在课堂上为一道算数题的对错而面红耳赤,在球场上汗流浃背的拼命奔跑,在考场上汗流满面、冥思苦想的情景,在公园游玩的欢声笑语。是啊,青春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回忆!

难忘啊,美好、纯洁、天真、活泼的中学时光!四十几年过去了,但它永远留在我的回忆中!

2015年5月28日

难忘安徽(一)


真没想到,这辈子居然和安徽有那么大的缘分 !在那段到处打工的日子里,竟有三次南下安徽。至今好几十年过去了,对于那段日子,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和事,还难以忘怀。

那还是一九九九年初,工厂已停摆有几年了,为了生计,大家都在自谋生路 ,我和爱人也不例外,四处给人打工。这时有熟人介绍,要爱人去安徽,说是有人包了个纺纱厂,要聘个懂技术的厂长。爱人老金就是学棉纺的,在厂里任总工多年了,管这么个小厂太轻松了。我俩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了解一下,便和对方联系,谁知一通电话,对方还挺宽松,同意先来考察了解,行不行没关系,费用全包。

说心里话,对于安徽,原来真是一无所知。只知道省会是合肥,有个名山是黄山,仅此而已。于是决定先去看一下。

趁着五一放假,老金动身,沿京九线一路南下,几经辗转,按联系约定的地点,先到的芜湖。见面之后,情况才谈清楚了,原来是三位老板联合在金寨包了一个停摆的纺纱厂。这三人,一位是当地的安徽人,姓赵,女性,前几年炒股赚钱了 ,这次拿出二十万要干点实业,可不懂技术。另两个人都是北方人,还是黑龙江的,一个是牡丹江纺织厂出来的,据说是搞销售的,叫李正;另一位是拜泉纺织厂出来的,叫董宝刚,好像是管生产的,总之没有一个懂技术的。基于此,才要聘一个懂技术的厂长。

老金又了解了一下工厂的规模,现状,工资待遇等等,最让他动心的是还可以带家属。每天只负责给他做饭,还给点工资。按他的话说,都这么大岁数了,就别单干了,离家在外,在一起互相也有个照应。听他说的也在理,我也就同意了。

六月初,我们上了南下的火车,在蚌埠下车,住了一晚,第二天又改乘汽车到合肥,再从合肥坐汽车经六安到金寨。下车时,天已擦黑。几天的旅途劳顿, 已没多大精神,面对一群来迎接的陌生人,虽经介绍,也记不得许多,爱人因来过,还认得几个,赵老板没来,她的秘书唐小姐也是今天到的。李正和董宝刚先几天到的,还有工厂原留守方的两位厂长,一个五十几岁,叫严河,另一位姓郑,年龄和李正他们差不多,四十多岁。

大家进屋,接风酒已摆好 ,都是初次接触,没有太多可说的,时间也不早了,很快结束了,我们在临时安排的宿舍住下,一切都等明天再说。

可能是几天来太累了,晚上休息的很好,一觉到天亮。院子里的鸟叫把我吵醒,还没来得及看明白周边的环境,赶紧收拾停当,吃完早饭,郑厂长就领着我和唐小姐乘公交大巴去县城,购置生活用品。老金早已和李正,董宝刚钻进厂房去了。

中午时分才从城里回来。大包小裹,铺的盖的,吃的用的, 一应俱全,可到家一筹划,还是起不了伙,米面蔬菜油盐酱醋还没买!没办法,下午又采购一趟。忙了两天,总算差不多了可以起伙,自己做饭了。

安个家可真不容易,紧锣密鼓的忙了两三天,总算走上正轨了。老金每天早出晚归,忙的不到吃饭点见不着人影,我只管买菜做饭,做起了名副其实的随军家属。

一切捋顺了,也有了闲暇时间,才有空了解了这里的情况。原来这里是金寨的城郊,周围都是稻田地。甚至这座小小的纺纱厂突然从农田里冒出来,都让人感觉有点突兀。金寨的县城坐落在梅山镇,买点东西都是乘厂门口的公交大巴。附近只有农民挑担卖点自家产的蔬菜,倒是很新鲜,只是品种不是很多。 每天晚饭后,我们院里就是个小聊天会,几位老板和严厂长因夫人都不在这,也都到这里谈天说地,尤其是严厂长,文采飞扬,是金寨有名的笔杆子,金寨的好多情况都得益于他。

原来,别看金寨是个小小的县城,名气还蛮大呢,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著名的将军县,大名鼎鼎的洪学智,就是金寨人。它地处三省七县二区结合部。西、南两面与河南省、湖北省毗邻,全国著名的治淮骨干工程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也在金寨。这项工程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总蓄水量50亿立方米,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灌溉皖、豫两省良田900多万亩。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县库区面积1327平方公里,移民人口34.84万人,建库时,淹没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和三大经济重镇(金家寨、流波、麻埠),10万群众移居深山。

我们安家的房子在院子的东北角,有趣的是屋后院墙外就是一条河,叫史河,而对面西侧 厂外还有一条河叫淠河。开始门卫小孟告诉我们这两条河的名字,我们还笑了半天:怎么这么巧,一个屎河一个屁河!后来他告诉我们是哪两个字。又说,当年淠史杭工程 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地处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淠史杭鸟瞰, 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1000万亩,区域人口1330万人。

小小的金寨,竟有这么多的大事件!小孟又说:前几年联合国环境署还在这里开过会呢!

是的,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她了。

日子长了,发现这个厂子真不错,小巧玲珑,像个私家园林。除了院中间高大的厂房和仓库,锅炉房有点工业建筑的味道外,其他的办公室和一些散落四周的小平房都很整齐,特别是工厂的院墙,粉墙黛瓦,颇有徽州建筑的风格。

我们住屋的南面是荒废已久的锅炉房,长满了一米多高的荒草。大门在院子的西侧,门口的小房住着门卫小孟一家。进大门右手就是一排平房,那是办公室,严厂长包括老金他们都在这办公。门前有一排高大的广玉兰,正值开花的季节,开满了大大的白色的花。

七月的安徽,骄阳似火,老板答应的空调还没到,只好用风扇吹,无奈吹出来的都是热风。每天不到后半夜甭想睡觉。由于厂子处于郊外,四周都是稻田地,白天绿油油的景色不错,可一到晚上蚊子成群结队的出来了,哄不开,赶不走,只好早早的钻进蚊帐里躲着。

又坚持了两天,空调终于到了。老板很会算计,不知从哪淘来的旧空调,很大的一个破纸箱子装着,电工黄师傅说天太晚了,明天安吧。看看天已快黑了,也只好这样。

晚上,坐在蚊帐里,看着放在屋角地上的空调,心想明天就不遭罪了,心里有了盼头,时间好像过得也快了,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半睡半醒之间,只觉得肩头枕头下面有什么东西在拱,心里一惊:蛇!因为白天看见小孟的大黑狗黑虎昨天刚被蛇咬了,整个狗嘴肿得翻着,像个大花卷!说时迟,那时快,我一扑棱坐起来,老金动作也快,啪的一声把灯点着,几乎是同时,只见一只二寸多长的老鼠慌不择路的沿着蚊帐跑了半圈,终于找到一点缝隙,跳到地上跑掉了。

我俩对望了一眼,又不约而同地看向那装空调的破箱子:对,肯定是它惹的祸!空调没用上,老鼠倒是先搬来了。第二天和电工黄师傅说起这件事,大家笑了半天。晚上黄师傅还特意送来他老婆炸的一碗豌豆酱,以表压惊。

隔一两天上一次梅山,对这座小城也逐渐熟悉了。小城只有一条主街,两边都是商铺,一家一家的门脸,开间多宽,门就有多宽,很容易让人想起电影《林家铺子》里的画面。没有太大的商店,菜市场倒还不算小,上下两层,都是当地的农副产品。顺着这条街简直往南走,是金寨电视台,那座小楼也是全城的制高点。这里有个居民小区,看样子住着的都是当地较有层次的人,据说严厂长的爱人在电视台工作,他家就住在这里。附近有个小憩园,一些白发老人在这里聊天,散步,神态平和而慈祥。尤其是那些老太太,一个个齐耳短发,月白色的短褂,黑色拉带布鞋,清瘦却又不羸弱,一看就是当年革命的老者,如今虽然皱纹刻在脸上,却心态安然,一脸惯看云起云涌,波澜不惊的安详,让人自然心生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再往前就是梅山水库了 。远远地就听见它的轰鸣,蒙蒙的水雾迎面扑来,整个小镇因它都湿漉漉的,可惜一直没有时间去大坝上看一看。

老金的工作一天紧张而忙碌,因我是外行,只能看看热闹。据他讲,设备安装调试已经完成,只是这里用的 原料既不是棉,也不是化纤,而是当地产的苎麻。大家都没有接触过,近几天已进入试纺阶段。

买卖是三股四方合作,没多久,三个老板之间就有了矛盾,三人和严厂长也有了冲突。三个老板各算各的账,赵老板有唐小姐,李正在当地有朋友,董宝刚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把弟弟董和刚从家乡调过来当眼线。终于没等到出成品,形势急转直下,局面已不能维持下去,我们作为打工者,只好结账走人了。临走的那天,严厂长,小孟,电工黄师傅和食堂做饭的师傅等厂方人员都到大门口送行。车间的工人在刘忠的带领下,都坐在车间门口没心思干活了。李正和董宝刚帮着我们把行李送上车,挥手告别。

第一次安徽之行到此结束,原计划的游玩项目全没心情去了,直接坐车回家。到家后好长时间心情都很郁闷,可是打工的生涯就是这样,好多事都是没有办法的。(待续)

一场难忘的课


一场难忘的课

今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是个不错的日子。

上午又去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课,在上课之前,我准备了好多道趣味数学,还有一些小奖品,用来增加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快要上课时,我就介绍一下自己,把我的名字告诉给他们,因为我的名字里有个晓字,他们还背了一下《春晓》这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他们背的朗朗上口,不知道的同学还以为在上语文课。上课后,我就把之前准备的趣味数学题抄在黑板上,叫他们上来做,这个班级的男生很主动,纷纷举手要回答问题,这点是很令人欣慰。可是女生却恰恰相反,她们很安静,无论会不会做这道题,她们不会主动回答,所以我只能鼓励她们回答问题,叫她们主动点。答案对的同学还有奖品给他们。总体来说,上课的气氛还是可以的,下课后,我还留在班里和他们聊天,他们确实是很可爱的。因为我进入的是调研组,基本每天都要出去调研,所以我被安排的课是很少的,基本没怎么和他们玩耍。虽然在调研中也学到不少知识,但是我依旧觉得不满足,因为我少了一份与学生交流心声的师生情,所以现在能有互动是很好的,才能不愧进行了一场三下乡。

三下乡是一段路,时而坎坷,时而好。只有坚持,你才能欣赏到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