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文字,生命的坚持

文字,生命的坚持

发表时间:2020-09-15

【www.qg13.com - 坚持的情感说说】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字,生命的坚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欢文字,把文字视作生命的坚持。

尽管我在文字上毫无作为、乏善可陈,然而,文字终是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并且,在那些过去了的时光里,陪我攀爬到一种精神上的高峰,以一颗悲悯之心俯视人间的烟火。

文字是一种宿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迷上了文字的世界,接触多了,内心便多了对未知的向往,对社会自然的关注,对人性人生的反刍,之后,渐渐地学着写作,用一支不甚成熟的笔记录曾经的年少、当下的生活,记录触动心灵的瞬间、不能掌控的情绪,记录渐懂世事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惑所悟。

有人曾问我写作的意义。是啊,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写作呢?

我以为是为了更好地修炼自己。

沐浴于文字的光辉,我们生命的唯一去向,便是真善美。而我们,在文字的游走间,久而久之,必然会看见大美,看见悲悯,看见忧患,看见思想,看见智慧,看见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至情至性的自己。

当我们坚持用心用生命去进行阅读或写作时,必然内心充盈,视野宽展,思想灵动,从一己之悲欢的小圈子跳脱出来,介入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深沉的思索,从而,拥有一个渐渐站立起来的丰富而高贵的灵魂。

生命短暂,而梦想常在,我们都是有梦的人,追逐风追逐雨追逐多姿多彩斑斓如诗的花花世界,然而,梦想总是高于生活,这个世界,并不符合每个人的梦想,而文字则恰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舞台让我们得以倾诉、呼告、释放或者传达。

文字是离梦想最接近的地方。可以说,每一个热爱文字写下文字的写者,都是唯美的陶渊明,在文字里构筑着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世外桃源。

有人说,亲情友情爱情故乡情是尘世最美的风景,我以为,文字也是。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置身于生活丛林的重重背负里,文字,让我们的生活可以忍受。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闪念,如果没有了文字,我们的生命该是怎样的枯燥乏味甚至百无聊赖蒙昧无知。

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每一个用心血用汗水用笑容书写人生的写者,必然是生活中的这样一些人:感性、丰富、敏锐、深刻。他们善于以自己的心灵观察世界、感受生命、聆听自然,并且对于爱对于自由对于真善美有着旷世的期待。

他们至情至性多愁善感,站在河岸感慨逝者如斯的孔仲尼如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子美如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的李易安如是,落日楼头,断肠声里,把栏杆拍遍,吴钩看了的辛弃疾如是,手把花锄、怜花葬花、轻唱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的闺中女儿林黛玉亦如是。

前人说的因情生文,因文生情情动而言形,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感觉迟钝、灵魂麻木、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的人,绝不可能写出优秀的篇章。

朱光潜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须表现出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着的如喜、怒、哀、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抑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

所以,想要写作,你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情的人。

当然,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写者,仅仅有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取决于你的天赋、个性、知识、阅历、努力程度等等。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而是一个人厚积薄发的过程。对于写作,常常有人试图寻找一条终南捷径。然而,无数大家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写作没有诀窍,无非是多读多思多写多改而已。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个成语,叫开卷有益。最好文字的阅读,随日月而渡人,经阅读而人立。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写者,没有一个不喜欢阅读的,他们在阅读中汲取精华,揣摩技巧,丰富阅历,深刻思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有的阅读,都是一种行走。阅读的缺失,其实也就是知识的缺失,精神的缺失。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阅历、智慧都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多读一些好的作品,看别人的品味感悟,看别人的生命体验,看人类社会中无穷多的心灵景观,从而延展自己的思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你捧出一颗虔诚的心,落入视野的种种阅读,便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细语,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思想与思想的熔铸。

然而,读书的意义并非仅限于此。读书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走向。一个民族的兴盛和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阅读尤其是广大青少年阅读的数量质量深度广度。很难想像,一个不爱读书或者很少读书的民族,会有着怎样黯淡无光的未来。

除了大量地读,广泛地读,我们还要写,一篇一篇认认真真地写。

叶倾城曾给给初学写作者这样的建议:喜欢文学,喜欢写,是多么美好的情态。喜欢写,是因为有话要说,你有你的一个世界,你愿意与所有人分享,而你对文字有最深的触动,那么坐下来写吧,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什么难的。

那么,我们就写吧,不管文字的长短,也不管语言的好坏,只是写,写下值得记忆的瞬间、平淡中的激情,写下动荡的社会风云、自己的快乐烦恼清醒陶然,就这样持之以恒地写,一年几年几十年下来,何愁不获得写作的能力?

我喜欢佩索阿的那句,写下就是永恒。

写完了,我们还要改。好的文字,大抵是在不断锤炼中完善的。

修改时,可以从语言、结构、思想等方面着手,冗杂的使之简洁,单薄的使之丰富,肤浅的使之深刻,呆板的使之生动。

两干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的《苦吟》)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清袁枚《遣兴》之一)。

有例为证: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留下了推敲的佳话;一部《红楼》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美国着名作家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后才决定付印。

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劝别人修改文章,他自己的文章也常常是反复修改的。有人说他的着名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有160到170处,《坟》的题记只有一千多字,改动也有百处之多。

这些的这些,正如作家老舍所说的: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

六十馀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宋陆游《夜吟》)愿你,愿我,在文字里也有这样的顿悟,也有这样生命的坚持。

延伸阅读

荒疏的文字


看到这些逐渐荒疏的文字,作为它们的主人,常觉得对不住。

它们本不与我相关,因了极其偶然的因素,它们排开世俗的纷纷扰扰,沉浮荣辱,肩并肩结伴而行,簇聚在青枫浦里,先成一扉柴门,渐有茅屋,继而成为一方深潭,形成特有的气场,日日滋养着我,成为心灵深处别样的风景。

这些文字当然知道,与它们的主人在一起时,免不了一同承受着世间的风风雨雨。它们从轻浅不一,重急不同的一笔一画间,深深感知着我的喜怒哀乐。我在这里的时候,就意味着我在某些场合必然缺席。文字们感到纳闷,为何看起来总是以欢乐起意,却以悲怆结束?原以为只是少数的文字如此,最后排位列队,成畦成原,才蓦然发现,几乎所有的文字,都在追赶着独行的灵魂。

开始时,这些文字绵密如雨,欢快的影子行走其间,引着时光从容向前。随着时间推移,文字教会主人意识到,生活不能细看,这样下去,只能是个冒险。有了这样的共识,文字明显稀疏了,以至现在的荒芜。虽然时间跨度越来越长,但里面浓缩的安静,让主人总是玩味不已,直到筛选出长久的沉默。

世界总是如此热闹。置身其间,我总感觉自己被某种力量所不容,所压制,所驱使。尽管我在生活中处处小心翼翼,结果表明总是受困,惟有这些文字于我不离不弃。与它们面对面时,我分明感觉到自己就是其中一个,不过块头大了点。只是文字间流露出关切,每每让我感到迷茫。有时候,我甚至想,干脆就永远隐藏其间,最好被人完全遗忘。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总是目光停留在文字中的人,还需要诘问?我当然知道,这个大块头的文字终将被还原成真实的人,任人无休止折腾,任人无休止压制。但是,这些四面八方成住成聚的文字,让我满是荒芜的内心世界,时时透进一丝光芒,让我温暖,让我安静。

这些文字,无时无刻不在明白无误地告诉我,自己终究无法超越命运,最终将走向死亡。是的,总有一天,这些文字会与我大拜而别,让它们的主人孤寂而去。当是时,我悲耶,欣耶?而这些文字,欣耶,悲耶?在我的生命里,我同这些文字互为知己,彼此依恋。到头来,大幻成空,惹人无尽伤悲。

想得远了,平常如我,不过此身,此时,正在电脑前敲打这些文字。新的文字,将同以往的文字,串在一起,搭成生命之桥,供它们的主人踩着向前,一步一步穿越未来岁月。

就在此刻,五月一场透雨之后,如洗,宽窄巷子夜色阑珊,万家灯火之下,正是柔软时光。

文字的味道


喜欢文字别具风格的味道,因为,文字可以随意描绘,刻录,刻录一个人的喜怒无常,刻录生活的酸甜苦辣涩。

──题记

我喜欢文字愈浓,愈烈的味道。喜欢在文字里随意畅想,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的点点滴滴,喜欢在文字里独欢自舞,喜欢文字给予我视野的空间,让我的思绪散发无限远。

喜欢文字,文字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一种精神食粮,它使我忘记了疲惫,忘记了温饱,颠覆了昼夜,我潜伏在文字里,忘乎自我。

文字是精神的高度,依赖,依附于文字,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习惯了在文字里升华,皆在文字中缠绵,驻足成了一种现象,一种规律。

文字成了生活中的茶香萦绕,习惯了品尝它的味道,释怀笔下的浓墨重彩,任意心情,没有半分刻薄与勉强。

长久以来,文字是最好的伴侣,陪伴我度过了年复一年的日日夜夜,陪我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文字镶嵌在生命的文本里,让我潋滟茁壮,在茁壮里把自己那些滴着鲜血的文字缭绕到蚀骨的高度。

我自己,生活的规律,每日里对着文字,诗词,倾情膜拜,品尝文字的味道,品尝生活的五色杂陈,用文字抒写生活凝听的真谛。

把生活的规律表露得凛冽一点,那些忧伤,充满灰色的文字,融入滋生的文本,刻念永恒。

文字,养育着我玻璃脆弱的心,我皆在文字里成长,在文字里伤悲,在文字里缅怀生活的阴晴圆缺,在文字的淋漓尽致。

我把自己投入文字里,在忧愁里尝试绽放,在疼痛里品尝幸福,在离别里抵达融合。

我接近文字,在文字里修炼失果,在文字的深层里习以为常,努力不断茁壮成长,把自己投放在阳光的色彩里。

努力攀爬,吸食文字的成果,心甘情愿地攫取生命里蕴藏的苦涩,那是,以此以来铺垫对文字的透彻与理解,稀释文字的味道,酸甜苦辣涩。

在浸湿的文字里,道别生活的悲欢离合,换上华彩的外衣,涂满恣意的油彩,在沟壑纵横的山间里纵横自我。

沐浴狂风暴雨的侵袭,是生活,也是文字必经之路,如此,愈加文字的味道,愈可行走于沼泽,荒凉,沙漠,而心应变。

在文字里成长,皆在文字里磨练,风雨兼程,皆在飘摇的文字里,在嘲笑呵斥中应运而生,成为自己笔下的魂。

文字的味道,是一种风格,一种气质,时令不同,总会开出不一样的花儿,不一样的别致。

文字的味道,愈浓浸人心脾,伤感的文字,刮骨疗伤,正能量的文体,提神醒脑,颓废的文字,是一种心情,一种风格,别样的文字,别样的心情,演绎生活的千姿百态。

文字的温度


这里所说的文字是用手写在纸笺上的沁着幽香的文字。

很久没有亲手握笔在纸张本本上中规中矩地写字了,所以说到我曾经钟爱的文字,内心总有一种难言的惶惑歉疚和久违的温暖怀念。

自添置电脑以来,一直是在冰凉的屏幕前敲击着键盘,胡乱地记下些零碎的思维和散乱的词句,有时也在备课本上和课本的边角涂鸦几页几行生疏冰凉的文字,但那是职业使然。就是在现在我也是坐在电脑前记下这些感受。这种难改的陋习让我忐忑不安地持续至今,时时让我产生一种遥远的怀念和数典忘祖的背叛。

师范读书时最有乐趣的事情就是钻图书馆。学校的图书馆也就成了那个物质和精神双重饥馑的年代青年学子业余时段聚焦的乐园。总记得每天下午上第三节课,大家最焦虑的一件事就是担心老师拖堂抢不到图书馆的座位,有的人甚至为争抢座位还动过干戈。那时家里没有银子买书,书店里也没什么好书和杂志,进了图书馆后便饥不择食地拿着别人挑剩的报纸杂志读,散文、诗歌、小说、评论、哲人慧语等等,遇到有用的或感兴趣的就一丝不苟地摘抄。有时没抢到座位就呆坐在教室里摘抄词典,前前后后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摘抄了了十余本,一有时间就顺手拿出来默读凝思。看着这些沁着墨香的一笔一划亲手写就的温暖的文字,犹如新生的婴儿,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这些温暖的文字保留至今。那一段业余时间,我们没有蹉跎。

蜡笔钢板油墨板刷,腕酸指麻头晕眼花。这些陌生的词汇和远去的记忆,如今已不为青少年们所知晓了,但上了点岁数的与文教文墨打交道的人都有着鲜活的记忆。

是的,这是指刻写手印。

相信每一个走过那段岁月的教书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昏暗的灯光下,伏案运腕;近视的镜片后,目光如炬;冰凉的蜡纸上,文字成排;漆黑的滚筒下,资料试卷诞生。渍着未干的墨迹,沁着幽幽的墨香,一行行峻峭的文字温暖着求知学子的心灵,一排排娟秀的数字符号标示着一代教书人的心路历程。文字的温度,让他们浸润其中,乐此不疲,深深留恋。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南宋诗人陆游一首《钗凤头红酥手》让后世无数爱恨情长的痴男怨女唏嘘不已。在那个兵荒马乱洛阳纸贵的特殊年代,书信是亲友沟通最畅达最珍贵的方式,即便是近现代,亲朋密友间的书信往来也是不可替代的媒介。如今,纵使是平常百姓之间的普通信札,如果我们有幸能从家中搬出一两匝哪怕搜出一两封,我想,我们的心头也会涌动一股温馨的暖流,荡起一阵和煦的春风。我敢打赌,如今有哪位小伙或姑娘拥有一两封他(她)心爱的人儿亲笔写给他(她)的有温度的初恋情书,他们一定会视为珍宝,永久珍藏。

书信交流不仅仅是汇报柴米油盐这些日常琐事的沟渠,也不仅仅是嘘寒问暖报平安的管道,而是一个时代或最响亮的呐喊,或最卑微的呻吟她倾吐苦衷,分享甘甜;她表白爱情,构筑友情;她澄清是非,化解宿怨;她书写性灵,宣示立场。黄金万两不足贵,家书一纸抵万金。书信的字里行间,是友人的肺腑,情人的心跳,同僚的祝福,亲人的笑靥。每一封信笺,浓墨飘香;每一个字迹,温情绵绵。

前不久发现的一封鲁迅先生致陶亢德的200余字的书信手稿,在嘉德秋拍会上拍出了650余万元的天价,不仅是因其为名人信札,也不仅是因其唤起那个时代深藏已久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这纸反映一段尘封已久的文苑轶事的信札,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生命的一截轨迹,是一个心灵与另一个心灵的对话,当然还有先生那别具特色的文字遗留的温度。

可是如今,又该到哪里去寻找书信的倩影呢?手握笔管,飞洒成文,鸿雁传书的又有几人呢?

伟大的互联网早已把邮件传书的空间挤压得形销骨立、奄奄一息,精巧别致的邮花也自惭形秽,羞怯地隐身于时空的罅隙成为集邮爱好者的收藏,有温度文字庶几成为快节奏车轮下的木乃伊,人们勉强能在尘封的旧档和书画家的墨宝题款中依稀重温那些渐行渐远的精神魂魄和袅袅余温。炙热鲜活的文字在我们的心中慢慢死去,文字的温度被科技带来的的便利冷却到了冰点。

是的,这是令人欣喜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

键盘已经给我们的文案提供了便捷的快餐,宽带网线和wifi已经为我们搭好了穿越时空的高架桥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感知文字温度的神经就该麻木。记得前不久一位欧游回来的朋友跟我聊起西方都市的街市。在俄罗斯、西班牙这些国家,街道上的道路店面门牌大都用本国文字标识而很少只用英文,他们不盲从,不趋时,但也不排外。西方人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情有独钟,不仅应给时下某些一味崇洋的人一些启示,而且给我们的高层决策者和底下执行者们应有的反思。

不是吗?对电脑现的过份依赖,现在已然让许多青少年连一些次常用乃至常用的汉字都不会写了。面对不容乐观的现实,CCTV科教频道今夏刮起的席卷全国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旋风所诠释的深意和明年高考部分省市大动作的改革方案出台所发出的信号,不能不让我们觉醒。英语的用途无可辩驳,但汉字的温度不容使之冰凉,汉语的魅力和光芒不仅应该绽放在无形的互联网世界,也应该绽放在油墨纸香的有形家园!

但愿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字的温度不再因为时代车轮的碾压而烟消云散,有温度的文字不至成为感叹逝去岁月的挽歌!#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