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想做花瓶

关于野菊花的情感美文

发表时间:2020-09-18

想做花瓶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想做花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越来越多的日子里,发现心很疲惫和厌倦。有那么多的事要处理,有那么多的人要面对,总是匆匆忙忙,总是不断应对。思想不能停止,时间不能等待。在心底深处,发觉做一个花瓶式的女子真是幸福。

那样的女子可以不必象我一样,每天都在赶路,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忙碌。那样的女子可以在无聊的时候上街购物,可以在寂寞的时候找个朋友来诉苦,可以坐在电脑前发呆,可以边看电视边哭泣。有那么多的好处,有那么多的享受,有那么多的理由,有那么多的时间。

而我,没有时间想自己的心事,没有空间容纳自己的失落。即使在寂寞的时候,也只能面带微笑,即使在极度疲惫的时候,也要坚强着站立。

于是,在这个午后,阳光照着外面的树,风从耳边吹过。我突然就想放下一切杂乱和忙碌,做一个花瓶式的女子。简简单单、自自然然。随意挥洒青春,随意漫步街头。不必在意现实的是非对错,不必费心评判事物的黑白曲直。做不去过多思考、不去过多应付的女子,真的很好。

可是,我也知道,即使我做花瓶,也不会是那种艳丽的、昂贵的、光芒四射的花瓶,也就只能做那种简单的、平凡的、渺小的、没有什么价值的花瓶。这种花瓶到处可见,可多可少,在某些人的眼里也许还有点用处。如果可以让自己安心,让自己自由,让自己轻松。也就不在意那么多的形式了。

简单也好,古朴也好,清淡也好,平静也好,做这样花瓶的女子也是一种幸福。

尽管心里有千般期盼和万般情愿,现实总在呐喊,让自己无法继续这个看似简单而对我来说却遥不可及的梦。

深深地呼吸,想让心灵回归安宁,在这个夏天,知道自己被困扰了太久。于是,就想或许做花瓶也有花瓶的烦恼呢。而我,在找寻了好久之后,或许发现,还是做自己最好。

那么,无论是花瓶式的女子,还是如我这般打拼的女子,只要不迷失,只要快乐,就是充实和丰盈。

qg13.com扩展阅读

经典感人爱情小故事:破碎的花瓶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感人爱情小故事:破碎的花瓶,欢迎阅读与收藏。

他和她是大学同学,他来自偏远的农村,她来自繁华的都市。他的父亲是农民,她的父亲是经理。除了这些,没有人不说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在她家人的极力反对下,他们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他是定向分配的考生,毕业只能回到预定的单位。她放弃了父亲找好的单位,随他回到他所在的县城。他在局里做着小职员,她在中学教书,过着艰辛而又平静的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样的爱情不亚于好来坞的经典。 那天,很冷。她拖着重感冒的shenti,在学校给落课的学生补课,她给他打过电话,让他早点回家作饭。可当她又累又饿地回到家时,他不在,屋子里冷锅冷灶,没有一丝人气,她刚要起身做饭,他回来了。她问他去哪了,他说,因为她不能回来做饭,他就出去吃了。她很伤心,含着满眶的泪水走进了卧室。她走过茶几时,裙角刮落了茶几上的花瓶,花瓶掉在地上,碎了。半年后,她离开了县城,回到了繁华的都市。 这便是婚姻,坚强而又脆弱。如同漂亮的花瓶,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可以经受得住岁月的风化,但是只要轻轻一碰,掉在地上,就可能会变成无数的碎片。

今生,只想做你的宝贝


静静地站在时光之外,轻采一抹阳光,透过花儿开放的春天,唤醒沉睡的夏季。恍然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愫徐徐的渗入我的心神,每每守候着因你而拥有的寂寞,遥看那云移花开的美幻,也感觉到了你给与的孤独和牵挂。

也许,能够在红尘中有一个让自己牵挂想念的人,也算是一种欣喜。想那遥远的地方,有一双温柔的眼睛,会悄悄地把自己凝望,就有一种冲动。很想在你的耳边呢喃:我很想很想你!当我的思念悬落在你寂寞的肩头的时候,我的灵魂也在向你伸出了双手,在相知相伴的日子里,共同经过了情感里所有的风风雨雨。每日静待于屏前,拈一枚落花为柔,裁剪一握浮云为裳,倾听风雨,闲看落水,和你在网海里重逢,共度尘世的风雨,笑看沧桑的冷暖。

你知道吗?自从有了你,我的世界里,就有了无法停止的思念,在无数个你远离我的夜里,想象着你英俊的脸庞,闻听着你的呼吸。我知道,也许今生,我和你都无法感觉到彼此的体温,可我会在写给你的所有文字之间去找寻你留给我的温暖,寻找自己想要的那一种心境。今生,也许注定要为你守候。

不知道自己为何会为你如此的痴狂!也许,就是因为你的出现,改变了我的生活。你的风流倜傥,那随性的飘洒,还有那木木如石的言语,总会在我独处的时候,翩然而至,随着空气一起流淌,在我的世界里,到处是你留下的痕迹,一一串连着有你陪伴的温暖。不要让苍凉的时光淹没了我们如水如漆的感情,好吗?亲爱的,请让我做捧在你手里,放在你心里的宝贝,让我的笑颜,变成绕不尽的情殇去覆盖白昼和黑夜里的每个寂寞的缝隙,让我和你相处的每个日子,变成岁月里每一个温暖的遇见写梦的色彩。

亲爱的,今生我只想做你的宝贝。想让你在每个漫漫长夜,拖着寂寥落寞的身影,也能够想着远方的我;想让你在每次坐于屏前看我的摸样成为傻笑发呆的汉子;想让你在收到我的短信时,如同初恋时的开心雀跃。亲爱的,就让我做你的宝贝,好么?!就让你那宽广的胸膛为我遮风挡雨,在我痛苦忧伤之时拥我入怀。

与你携手的日子,虽然很短暂。但是,和你相守的一幕幕却早已侵蚀了我的骨髓,你给与的所有,都会主宰着我的情感。忆着你我往日的点点滴滴,在夜的舞台上泼墨挥毫,书写着对你无限的相思。你感受到了吗?在茫茫人海里,我能够遇见你,真的是一种幸福,今生有了你,我体会到了爱的温暖,体会到了被爱环绕的感觉;因为有了你,我会用真情和文字演绎着一个个浪漫的故事;因为有了你,我的文字就有了灵魂。

亲爱的,今生,就让我做你的宝贝好么?在我开心的时候,你会牵着我的手对我微笑;在我流泪的时候,借我一个肩膀;在我委屈的时候,拥我入怀;在我脆弱的时候,你给我鼓励;在我任性的时候,你给我包容。

在宿命里,我们相逢相依,用了一朵花开的时间,相遇、相知、相爱。这个路程,是不是就是佛家所说的圆满?可是,我却是一个贪心的女子,除了想要你每日深情款款,浓情蜜意,还想要你在每个倾城的夜下,为我写一纸相思的誓言。

其实,我要求的不多。只想做你今生捧在你手心,放在你心里的宝贝,盼你用那一夜倾城的月光,为我摆渡,摆过那相思的海,在我漂泊的日子里,有你的温颜软语陪伴。当我在陌上把你镶入我的诗词韵律里,把你练成一泓悠远的烟波,于空蒙处悄悄为你花开三千。亲爱的,今生我只想做你的宝贝!

我想做好孩子,可我不想上学 | 周梵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想做好孩子,可我不想上学 | 周梵,欢迎阅读与收藏。

1

每当一个家庭中有孩子开始强烈的抗拒去学校,父母找到我,第一诉求往往非常明确:

老师我该怎么做,能让孩子尽快回到学校?她已经在家休息2个多月了,功课落下那么多,时间耽误不起啊!

有时候看着父母焦急的神情,我会想,如果不是孩子的行为深深刺痛了他们的神经,他们大概一辈子也不会想到要来了解心理学,来了解关于人是什么,了解身边这个自己养育大的孩子,最常体验到的感受是什么,心理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很多时候,人们真的不关心这些。成年人越来越只关心角色功能。

你是个学生,你就应该好好学习;你是男人,你就应该赚钱养家;你是女人,就应该温柔贤惠。妻子应该如何,丈夫应该如何,人们眼中看到身边的人都是角色,而看不到那个真正的人的存在。

只有当履行功能严重受阻时,人们才会被迫开始关注自己或者身边的这个人。

被极度功能化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你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变成了角色功能执行的够不够好。

但这里却有个悖论,好的成果往往需要创造者灌注能量,创造者自身的能量越高,专注力的品质越纯粹,创造物就越卓越。

你不好,你的创造物也不可能好。这也是我一直在说的,当你想要做一个好妈妈照顾好孩子,一个好爸爸照顾好家庭,一个好领导照顾好公司,最核心的前提是要先照顾好自己。

如果创造者只是保持在一个单向投入能量的状态,必然是不持久的,因为你的能量只出不进,只用不收,必然会来到耗竭的状态。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心力用完了,又没有补给,干不动了。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用意志力来扛,而启用意志力死扛的结果是,功能的正常运转还能再继续维持一段时间,但是会透支生命的初始能量。

最后就会来到一个全面崩溃点,这个崩溃点不仅角色功能无法正常运转,连生命的根基都开始受到影响。

在行为上就会体现:

食欲不振或者暴饮暴食,身体机能混乱,睡眠紊乱。

没有生活热情,对什么事都没兴趣,不管干什么都觉得没劲儿。

这些状态现代社会有个词来概括,叫做"抑郁症"。

2

饿了就吃,吃饱了就停下,困了就睡,睡醒了就玩儿,就探索世界。对新奇的东西感到好奇,这是婴儿都能做到的事情,也是宇宙赋予生命的初始能量。

一个人无法做到连婴儿都能正常进行的吃、喝、睡,这只能说明在过去的数年中,这个人为了支撑角色最大功能化的运转,不惜抽空了自己。

如果这是一个孩子的话,就代表这个孩子和她所处的家庭都有着极强的匮乏感和习惯性自我压榨的模式。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还在期待孩子怎么尽快回去上学,正常学习,跟上学习进度,这实在是有点儿没搞清楚状况。

你的孩子现在连活下去的动力都快消失了,生命的基本根基都快塌了,怎么可能搭建高楼大厦。

任何搭建施压的动作,只会让生命根基垮塌的更快。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生命根基的垮塌意味着什么。来,给大家讲讲生命根基垮塌的症状吧,根据我这十年的个案经验,我分了三类,分别是:

身心疾病

决裂对抗

自我放弃

先说第一种,身心疾病。以这种形式崩溃的孩子底层很善良,但也缺乏力量。

他们实在无法用自己坚定有力的态度拒绝父母,也不忍心让他们伤心失望,于是就用自我阉割的方式来获得说"不"的权力。

他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症状,比如身体层面最常见的是肚子疼,头疼等。

还有一些就是突然精神出现问题,开始自言自语、神神叨叨,或者跟父母说有人要杀我,要害我,同学都在背后说我坏话等。

这时父母当然就会吓到,第一目标就从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下降到"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就行"。那么孩子也就获得了一些喘息的空间。

再来说说决裂对抗。这类孩子很有血性,他们决定跟不停给自己施压的父母"拼了",给自己杀出一条血路。

他们的情绪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喜怒无常,常常跟父母吵架,暴力倾向增加,甚至会为一点点小事冲父母大发脾气。

或者把房门紧闭,拒绝跟父母沟通,父母多说一句话都嫌烦,除了事务性的内容,拒绝跟父母进行任何交流。

最后一种就是自我放弃。自我放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最极端的,也是父母最为恐惧的,一直用意志力绷着,最后在某个事件发生,所有的疲惫绝望来到一个临界点,然后直接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发生这样的悲剧的时候,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对外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之前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做这种事呢?"

好像这一切是突然发生的,其实在一个人绝望累积到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是会有很多征兆的,比如孩子有时候会突然问:

"人为什么活着?"

"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个会问"到底什么是爱"的人,其实在表达的是,我不确定我过去是否体验过了爱。

一个茫然于"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的孩子其实也只有一个原因,在他过去的生活中没有经常感受到"活着真好呀!"的感觉。

这些质疑生活意义的孩子对生活更多的体验是做苦功,是责任,是压力,是规条……当耗竭自己的状态到达一个临界点就会全面垮塌。

还有一种是慢性的自我放弃,就是彻底进入到一种颓废的,自我放逐的生活状态中。

对世界极度失望,对父母极度失望,对自己极度失望。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暂时也没有积累到足够的痛苦让自己有勇气去死,就这么混着。

这时候如果父母能醒悟,开始对孩子给出真正的接纳和爱,承认自己过去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愿意陪着孩子一起重建信心,一起成长,一切都还有机会。

如果父母这时候还在讲道理,迫切希望孩子尽快结束这种混吃等死的状态迅速振作起来,那么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

3

我见过许多最后死活不愿意再去学校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过去他们都很渴望变得非常优秀,渴望到近乎偏执。极度希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认可,极度希望自己表现的很好。

一方面常常给自己定下很高的目标,因为这样才能尽快变得优秀,摆脱当下这个对自己不满意的自己。

另一方面心理能量又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的行动,保持自律高效的学习行为。

学习(创造)热情来自生活热情,生活热情来自生存热情,拥有生存热情的基本标准是吃得下、睡得着、笑得出来。

你可以想一想你的孩子上一次向你表达自己开心是什么时候?

就比如学习这件事,无论是学习什么,必然会在这个过程中无数次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边界的挑战和困难。要战胜困难,就需要不断的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尝试就是试错。一次两次三次没成,没关系,还能持续行动,这本身就需要强大的心理能量。

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首先要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特质,知道自己擅长怎样的学习方法,不擅长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去创新整合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创新整合的能力又是需要足够的自我允许和创造力在里面的。

怎么才可能去行动去寻找方法呢?前提就是对自己有信心。

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才可能在好的结果没有发生之前去相信,而这份相信的本质是对自己的相信。

而当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时,几次失败就可以击垮他了,是不可能承载失败,并且持续调动行动力的。

情绪会影响判断力,自信心会影响智力。

当一个人长时间高频率的浸泡在焦虑、自责、紧张、恐惧、孤独等情绪中时,学习力反应力都会下降。

说通俗点,经常给孩子压力,忽略孩子,吼骂孩子会让孩子变笨。当然,这些心性的智力退化或身体疾病,在环境改变时,症状都会消失。

4

孩子拒绝去学校是他们自救的最后方式,因为他们知道不能再靠意志力来自我强迫了。

每个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当他们选择在家不去学校时,其实对自己的状态也是不满意的。他们也很茫然,也很害怕自己会不会就这样完蛋了。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我没觉得他对自己不满意啊。他每天玩游戏、追剧,我看他就是想在家里玩手机才不去学校的。

这其实是一种倒果为因的认知方式,不是因为玩手机才不想去上学,而是因为生活的现实世界太苦、太让人孤独和无力,所以才躲进手机的世界中去。

而躲进手机又会进一步加深自己的无力感和羞耻感,然后进入一个死循环:

对自己不满意——强行给自己定高目标(摆脱现在的自己)——自我强迫——自我补偿(只能做娱乐游戏等轻松,不需要灌注心理能量的事情)——对自己更不满意。

一般来说不想去学校的孩子除了伴随高自我苛责、学习挫败感,还在意别人的眼光,敏感多疑,有社交困难。

别人一个无意的行为,皱个眉,夸赞另一个人,就觉得别人是针对自己,是暗示自己不好,成为自我否定的理由。

当孩子掉到自我怀疑、自我放弃的深渊时,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问问,我们到底在支持孩子获得信心和心理能量上做了哪些真正有帮助的事情。

给孩子信心绝不是口号式的,不是父母对孩子说几句"我觉得你很棒啊"、"我相信你肯定可以的",孩子就能有信心了。

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承托转化,二是示范引导。

承托转化就是让孩子在你这里感受到足够被承托,被接纳。他在父母面前有很强的安全感,不用担心自己的负面状态会激发出父母更负面的状态,更不用担心被父母评判或责备。

这份承托力可以慢慢内化成孩子内在的自我承托,孩子对自己充分信任,相信即使是处在糟糕的阶段,也没关系,会慢慢好起来的。

而示范引导则是把自己活成一个有吸引力的样子。父母是孩子了解和想象成人世界的唯一途径。

父母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命状态,活出生活的热情和喜悦,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榜样,让孩子扎扎实实的感受到希望和信心。

所有的自我放弃都来自日积月累,当孩子表现出消极和抗拒的姿态时,只是在表达:

“我累了。”

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苛求和无力,安抚他们的情绪,陪伴他们,最终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则是身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

所谓父母和子女一场,更像是在借由彼此不断成长。教会孩子去探索自己、去爱、去学习、去奋斗、去体验,去做他想做的事,去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父母也将借由孩子的成长,最终看到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