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复习,切忌心态浮躁

复习,切忌心态浮躁

发表时间:2020-11-18

【www.qg13.com - 心态建设恋爱技巧】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复习,切忌心态浮躁,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上课,很多孩子心思不定。有时候讲解题目,有错的,并且老师已经打了记号的,孩子依然若无其事地玩自己的,读课文也不能很好地注意力集中。这是值得我们引起关注的地方。为什么呢?

很多孩子感觉自己已经学过了,似乎都已经会了,没有新鲜的内容可讲了。但是实际上,有时候他们可能一知半解,有些甚至压根还忘记了,但是孩子的感觉往很好,因为已经学过,学过不等于学会个不等于学好了。

上午默写“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等”四个句子,孩子们速度越快的越正确,越是慢的,越是错误多。我分析原因,慢首先说明内容不熟悉,额且还说明写的速度跟不上,原因还在记忆力的差异方面。所以复习的孩子越是轻松,效率越高。很多家长在家没有针对性的练习,所以课堂孩子默写跟不上节奏是自然的就算天资不错的,假如没有合适的思维训练,最终脑海里也不会留下多知识的痕迹,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早已在他的书里做过论述。所以1,家长千万不能1认为孩子比较聪明,而放弃对孩子的训练。今天默写30个满分。剩下的孩子中有平时速度一贯慢的,也有今天粗心大意写错字的,但是一旦他今天写错了某些或者某个字,就算订正,也很难保证他未来的考试中不再犯错误。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第一次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所以很多问题假设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记忆保存,那么复习旧知识的时候就算花几倍的时间可能还是大不大那种效果。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记得上一届的一个女孩子学习“谨”第一次写错了,我请她订证,单元考试依然写错。不得已,叫她写在课本上,三遍,没有想到期末考试又考到这个字,结果她还是错了。考试之后,妈妈说她不该错的字。我直接说她该错,但是她妈妈不相信那个,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结果妈妈回家翻书,看见那孩子的确写着三遍在书上。这次经历给我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总结和观察的确十分正确。

但是,今天上午我看见有些孩子卷子上面的错误就是视而不见,你再讲她都无动于衷。除非你指着他的错误拿着教鞭威胁!这是却为什么呢?痛苦的课啊?真是一种折磨。可能还是心里作怪,——自我感觉良好。不需要看的了,反正自己都写了。我自己小时候要是写错的话,好像不是这样的吧?还要老师盯着改错啊?失去自主学习的愿望了。

心态浮躁,总是感觉自己知道了,其实呢,未必。

延伸阅读

复习,乐亦在其中


国庆节放假前,弟弟电话问我去哪里玩。我说,哪儿都不去,就在家里陪女儿写作业。

我早就拿定了主意,趁这个国庆假期,好好给女儿补习功课,不但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还要复习前面的知识。

放假前一天的下午,历史老师告诉我,女儿的《导学训练》六课七课没有做,在家里让她做上。她还笑着说,等开学回来,她要专门给女儿准备一个小棍。我也笑着说:“这个假期这么长,你可要准备好了。‘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原来我不信这话,现在我信了。你要好好地管教她,我多谢谢您呢。”办公室的老师们听了我俩的话都笑。所以,女儿的《历史》我不敢忽视,和昨天复习《生物》的方法一样,今天我们依次而行。

我让女儿读第一课课文,读出声来。她问我为什么要读课文。我说:“你在学校里根本没有看课文就直接做题,所以头脑中的知识是碎片式的,没有完整的印象。把课文读一遍,了解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解决习题。”我拿过笔,告诉她关键处要标画出来,等来好找答案。她真的一一去读,并且标出关键词。

读完后,我打开第一课的《导学与训练》给她提问。那些选择题她很容易地说出来,有的问答题不会。我给她时间,让她背。然后我检查过关才放行。

当复习“北京人的生活”时,她对我说:“妈妈,那时候真的是这样的吗,真的有北京人吗?”我说:“是真的呀,这是真实存在的。人就是由类人猿演化而来的。”女儿眯起小眼睛,充满憧憬:“真希望我能去那里看看。”我说:“你要穿越呀,去时捎点什么?”她说:“捎点衣服、食物,还有电脑,我要让他们看看电脑是什么。”我呵呵笑。

第一单元复习完后,我拿过老师布置的两张试卷,都是第一单元的内容,一张的基础卷,一张是综合卷。我看好时间,让女儿填写。

她低头做起来,做得挺顺利。不过,后面几个材料分析题难住了。教材中没有这些内容,《导训》中也没有。我便从网上搜索,找到后,她照着抄下来。我提醒她要注意理解。

趁这当儿,我翻了翻教材,让我想象不到的是:历史竟然和语文的联系非常密切。历史教材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可谓趣味横生。每一课的开始都有一段话,有神话故事,有图片介绍,还有历史故事,这些都与本文的学习内容有关,这样的“开场白”,就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然后尽快走进文本。此外,让我更惊奇的是,“活动探究”就是语文实践活动。你看:请同学们从译成白话的《离骚》中选一段进行朗读比赛。还有“搜集春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在班级小组内交流”。还有辩论赛,有文言文材料,还有许多历史故事….不胜枚举。

我对女儿说,学好语文就能学好历史,学好历史对语文很有帮助。

我们都知道“生活处处皆语文”,其实我感觉“各个学科皆语文”。无论哪个学科,首先要求学生字要写对,否则扣分;问答题要求学生抓要点,这就需要语文的概括能力;还有题目要求要读明白,这是语文阅读中的“理解含义”。

记得一次杨老师和我开玩笑:“你看,这么多人帮你教语文,你再教不好就没话可说了。”由此看来,他说得很对。

女儿做完试卷,我给她检查后让她放起来。我让她休息一会儿,接着她拿着《一分钟破案》看起来。此前,女儿一直喊累,我告诉女儿这样一句话:“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但学不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也许我错了,因为我感觉这一上午是快乐的。女儿虽然嘴上喊累,她一定心里也充实而满足,因为我们母女的心意是相通的。我有这种感觉,她也应该有。我在课堂上曾经问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孩子们知道是“乐学”,以学习为乐。可是,又有几人能到达这种境界呢?大多数孩子以学习为苦役,以作业累赘,对书本不亲近,对文字不敏感。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开学典礼上对学生说:“你们来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是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与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头呢,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快乐学习的说法,就是只有当你热爱了它,那么乐就在苦中了。”

想今天我和女儿的学习,还远远达不到那种境界。我和她能融入到学习之中,但是,当我一离开,她就玩起来。希望有朝一日她能亲近书本,亲近知识,热爱学习。希望我的学生也能这样,在痛苦中品尝快乐。因为这是幸福的开始!

心态


前段时间,老师给我们将神经病学时说过一句话,不开心是一种本能,而开心是人的一种能力。仔细思索一下,也蛮有几分道理。

这份能力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们的心态,而决定我们心态的是我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调节能力。这份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简单的方法就是遇事三思而后行。找准自己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位置,对于一些名和利看的淡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钱财、名利,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看那么重干嘛。我们的情绪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这些事情的积累慢慢变得很糟糕,让自己过得很累,精神上,身心上都疲惫不堪。长而久之,一些疾病便会悄悄找上门。小病没啥关系,在医院经过简单处理,2~3天就会痊愈,但是当得了一些大病,就会让我们发光家中多年努力挣取的钱财,让我们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工作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遇到事情我们不要着急,静下心慢慢来应对,把自己的心态调到最佳状态,这样我们能够开开心心的做好每一份自己该做的事,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度过一生。这样不也挺好吗?

每天都有个好的心态,试一试,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吆。

浮躁粗暴功利,你的爱情就是耍流氓!


今天仿佛整个中国都在打着“双十一”的名头说事,你不谈双十一,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话。“光棍节”变成“购物节”,变成女人们的剁手节,花多少都不怕,要的就是任性消费,在购物车里加了再说!

但是往往我们会忽略一件事,因为价格低而忘了自己是否需要。

你以为自己真的占便宜了?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例如一件衣服,你并不是那么喜欢,只是觉得勉强可以接受,平时卖100元,现在降低到60元,你觉得很划算,心想这个时机不买就吃亏了,以后可能就买不到了,大不了送给别人嘛。你可能就会购买,但是很多东西等你买了之后却并没有使用,于是很多人开始在朋友圈发着状态说要剁手。

我想说的是,对于不需要的东西、用不到的东西,它的价值实际上为零。还记得断、舍、离嘛!

就比如那件衣服,你一直没穿,哪怕它“双十一”从100元打折到30元,因为它对你的价值为零,你仍然吃了30元的亏。省多少只是“账面数字”,其实死活都是你吃了大亏。你要花心思把它送出去,或者找地方把它束之高阁,占用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思考放在哪里,这个精力,也是成本的一种。

我宁愿去思考“如何能赚更多的钱”,也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如何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上。当然,如果你平时就需要某些商品,就等着双十一降价购买,理性消费,无可厚非。

接着,我们聊聊“双十一”式爱情。

“双十一”式爱情:浮躁、粗暴、功利

双十一购物有三大特点:1、你被大众浪潮裹挟着完成冲动型消费;2、你以为你占便宜了,别人也让你以为你占便宜了,但其实你未必真的占便宜了;3、过了今天你购买到的东西极有可能会被你束之高阁,成了占用空间的“罪臣”。

在现在这种高消费、快节奏的带动下,情感也开始变得浮躁、粗暴和功利。

我们的世界在扩大,交际在扩展,但似乎又觉得这世界很陌生,我们时常感觉很孤单。我们总在预备着不时之需,却没有心思深入了解。熟人越来越多,知心的却越来越少,有时候翻翻手机通讯录,有那么几百个人,却好像很难找到一个人来聊聊心事。我们急切地找男女朋友,找另一半,来寻找心灵的慰藉,来互相取暖。心动的就冲上去表白,失败的就换个人重新再来,有好感的相亲男女,可能几个月甚至几周就结婚了,匆忙的在一起相处短暂的几个月,再慌张地分开,身边的闪婚闪离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们不肯静下心去等一等,等那份了解和默契,等那种坚定和决心。

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七大姑八大姨苦口婆心的劝你,这个小伙挺好的,家境好,性格好,工作好,你跟他结婚后肯定不吃亏,你看你周围的同学、同事哪个不是早就把自己嫁出去了,娃都会出来打酱油了,你再不赶紧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你就吃大亏了,你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还能碰上这么好的条件的人,嫁给他你算是占大便宜了!

啧啧,看看两者多么相像,如果你听从劝告冲动了一把,结果就是带着“占便宜”的期待进入到一段自己并不了解的婚姻里。

很多人,特别是女生,当自己还是单身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对方对自己很好,甚至自己并不是很喜欢对方,就接受对方的表白,相处久了发现对方对自己没有当初那么好了,于是又开始纠结。就像上面提到的商品降价打折,可能购买了很多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商品一样,我们并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去想我对他到底是好感、是喜欢还是爱,对方是否合适。

于是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在一起了,时间越久发现两个人越不合适,于是分也不是,不分也不是,两个人都痛苦,一方面是两个人貌合神离,不合适,更多地感觉到不开心、不幸福,另一方面是一直花费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情感成本,又不甘心。

结婚了的就更麻烦了,有些人考虑到面子,或者孩子,离婚成本就更大了。可是我们当初决定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个后果,这个决定是否是对自己和对对方真正负责呢?

我们常常会有这种纠结,我对这件东西并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但是现在价格折扣力度比较大,说不定以后会用上,那我到底是买呢,还是不买呢,还是继续纠结呢?

我不是很喜欢他,但是好像错过了这个人我再也难遇到条件这么好的人了,况且我现在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万一以后遇到的人还不如这个人,难道我要这么单下去吗?要不要趁这个光棍节结束了自己的单身生活?好纠结……

我很爱他,但他对我并没有那么体贴上心,好像在他心里工作第一,我永远不是最重要的那个人,可是我又很害怕离开这段关系,现在父母逼婚紧,要不要跟他进入婚姻,进入婚姻之后我真的能幸福吗,我自己真的没把握。

相信这会是很多人今天乃至很多时候在不停纠结的事。

要不要跟某个人脱单,要不要跟某个人走进婚姻,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正如我们要不要买一件东西。我们都想要A(一件事物的正面),但不想要-A(一件事物的反面),可惜的是每件事物都有双面性,我们要不可避免的去衡量,当我们欣喜若狂的去拥抱A的时候,能否同时容下-A的存在?

快,快,快!对不起,你这是在耍流氓。

如果你在做决定的时候,只看到了A,没有看到-A,或者没有客观看待两件事其实在你心里真正占的分量,比如你看到一件大衣特别喜欢,一咬牙一跺脚就买回了家,结果回去之后发现自己能穿的时机非常少,且清洗起来非常麻烦,你还要专门准备一个空间来伺候它,也许对你来说就是冲动型消费,好在这个结果对你的生活影响并不是十分严重,可一旦扩展到我们的爱情、婚姻中来,结果就不再是清洗麻烦、占用空间等等的问题了。

你自己是外貌协会,找了个帅哥,却无法控制跟他在一起之后,对他的不信任感,每天不是奔走在捉奸,就是在去捉奸的路上,那你就要衡量下对于他外貌给你带来的享受,与这种不信任感哪种对你来说绝对值在你心里的分量更大。如果是-A的绝对值更大,那你就要掂量下自己要不要啃下这个硬骨头。

这是一个速食主义的年代,不管是物质还是感情,大家都希望快、快、更快。每个人都在带着特有的时代焦虑拼命往前冲,想要快人一步,好像每一步都堵上了自己整个人生,双十一没抢上一双鞋子,别人抢到了,自己能懊悔一天,更别提身边人一个个都有他人作伴,嫁作他人妇,而自己还箭在弦上,没着没落。

我们见了太多匆忙进入一段关系,开始一段婚姻,然后在其中来回纠结不堪的人,他们宁可让自己沉浸在这样的痛苦中,也不愿意跳出这段关系来看看自己为何要不敢从这样糟糕的关系中走出来,享受下轻松的人生。

这个时代我们都在一味强调着新刺激和新鲜感,却忽略了新鲜感的内涵,新鲜感从来不是和未知的人体验已知的事,而是和已知的人探索未知的事。但愿我们都能在这个颠沛流离、快速消费、急速变化的时代,能静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认清自己的需要,把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和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