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完美主义者内心都住着一位挑剔的批评家

内心坚强的情感说说

发表时间:2021-04-28

完美主义者内心都住着一位挑剔的批评家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完美主义者内心都住着一位挑剔的批评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果你认为完美主义者都是从完美家庭里走出来的完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完美主义者大都是在不完美的成长环境中苦熬出来的严厉的父母,严苛的教育,加上严格的要求,是培育完美主义者的三大基因。

完美主义者内心都住着一位挑剔的批评家。这位批评家手握戒尺,时刻在提醒他、监督他、敲打他,让他总是处于自责当中。这位批评家,小时候是父母,是老师;长大以后是领导,是同事,是社会的舆论,是别人的眼光,是内心的另一个自我,一个总是要求自己趋于完美的自我。

如果说孙悟空头上的紧箍是强加给他的,完美主义者头上也有一个类似的紧箍,是小时候对孩子过于苛责的父母给孩子戴上的,久而久之,紧箍就跟他们融为一体,他们也就成了完美主义的奴隶。每当他们稍有懈怠和懒惰,内心深处就有一个严厉的声音马上响起:“你做得还很不够!你离完美还差得远呢!”

完美主义者小时候大都遭受过严厉的斥责和惩罚,这使得他们普遍自尊心很强,为了避免再次受辱,他们一方面会强迫自己凡事尽量做到最好,另一方面他们会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因此,毎个完美主义者的心房都有一个地下室,那些真实的情感,包括自己的种种缺点和不足,都会被关在这个地下室里,终日不见阳光。长此以往,完美主义者会对这些视而不见。

而在外人眼中,这些完美主义者似乎也成了完美无缺的完人。但是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真正完美的人呢?总有一天,狐狸尾巴还是要露出来的。一旦己的缺点被人发现,甚至被当面指出来,完美主义者会难以接受甚至拂袖而去,因为自己的缺点已被自己冷藏在地下室多年,别人突然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等于把自己见不得人的东西公布于众吗?所以,完美主义者大都心高气傲,跟众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一是他们往往看不起别人,二是他们也怕自己真实的一面被人看穿。

换句话说,完美主义者大都不太自信,在追求完美的外表下,往往掩饰着脆弱的心以及不太完美的内在。

精选阅读

完美主义者对待爱情的方式往往特别极端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完美主义者对待爱情的方式往往特别极端,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越想得到什么、追求什么,常常是源自未被满足的个人需求。这种需求,有的是物质上的,有的是精神上的,也有的是属于情感方面的。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完美,甚至很不完美,所以他们总是期待一段完美的爱情,以填补现实的缺憾。他们在要求自己完美的同时,也要求对方完美,否则就像看到一块新鲜出炉的白馒头上落了一只苍蝇一样难以忍受。

在另一档相亲交友节目中,我就遇到了一个极度追求完美的女孩黄小姐。黄小姐从事的是金融工作,可却像个大夫。每次上来一位男嘉宾,她都要挑剔对方,要么嫌这个男的腰挺不直,要么就问那个男的是不是脖子有毛病;要么看不惯头发过长的男生,要么就对男人白袜子配黑皮鞋的搭配嗤之以鼻。有的男嘉宾上来直抖腿,她就说:“你是不是有多动症?”有的男嘉宾紧张得脸色发暗,她就单刀直入:“是不是肝不好?”要是男嘉宾说话冲点,她又忍不住扔过来一句:“你有点阴虚火旺。”

这位黄小姐就像从医院放射科被搬到演播室现场的X光,把所有来相亲的男嘉宾都扒得光光的,看得透透的,以至于后来主持人和男嘉宾给她取了个绰号“黄大夫”。每次她要向男嘉宾发问时,主持人就调侃:“我们的黄大夫又要给你诊断了,你要有心理准备,别给吓坏了身体。”

一次录像间隙,我跟她聊天,才知道她的这种故意挑剔来自于她过分追求完美的个性。她告诉我,她的母亲是健美教练,从小就严格要求她的站姿坐姿,对她如何穿衣打扮更是高标准、严要求。有一次她在地摊上买了一件廉价的裙子回来,就招来一顿责骂。渐渐地,她就用对待专业舞蹈演员的尺度来要求自己了。

尽管外形甜美、气质高雅,但她的这种事事讲究完美的个性,还是吓跑了她的前两任男友。站在相亲舞台上一年了,二十七岁的她还是孑然一身。末了,她眼神炯炯地说了这样一番话:“我要感谢我妈,没有她的严格教育,哪有我的今天一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如果一个男人第一眼看上去就这么多的毛病,今后怎么相处?日子怎么过?在这方面我是宁啃仙桃一口,绝不要烂杏一筐。”

完美主义者对待爱情的方式往往特别极端,要么宁缺毋滥,像“黄大夫”的择偶观就是“宁啃仙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前面提到的那位女模特的爱情宣言是“宁做‘齐天大剩’,也决不让劣质男人乱中娶剩”;要么一旦遇到了所谓的梦中情人,就会被前面提到的“梦中情人的光环效应”所击中,智商归零不说,为对方还真可以做到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原来种种的清规戒律、条条框框都会瞬间抛到九霄云外。

我认识的一位私企女老板卢女士,就是十足的完美主义者。一次聊天她告诉我,她的内心其实一直住着两个人:一个是严苛的批评家,总是对自己,也对别人挑三拣四;还有一个是心地单纯、憧憬爱情的小女孩。平时小女孩总是被批评家管着,不得自由,也没机会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坠入爱河,内心那位严苛的批评家就好像进入了冬眠,小女孩便重获新生,彻底解放。

不过,这个标尺倘若把握不好,小女孩就会上当受骗。卢女士就是这样,三十出头依然待字闺中,多少高富帅追求,她都不为所动,只因为:他们都不是我的菜!偶然的机会,她独自去电影院看电影时邂逅了一位艺术青年,他略带颓废的气质、坏坏的笑一下子抓住了她。当晚,她在日记里写到:我与等待多年的梦中情人不期而遇了!于是她扔掉了高傲,丢下了矜持,甚至差点为他关掉公司去远方流浪。

没多久,一个女人打上门来,她才恍然大悟:对方早有家室,只不过老婆孩子在乡下。那位“艺术青年”爱上她,仅仅是出于“脱贫致富”的考虑,她却在“梦中情人的光环效应”作用下抛开了全部防备。结果,不仅感情被骗,20多万现金也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前面提到,当我们从“梦中情人的光环效应”中清醒过来时,会对当初疯狂爱上的那个人或多或少有所失望。而对完美主义者来说,更像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因为自己内心那位批评家重新戴上了挑剔的眼镜,于是很难接受一位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伴侣。在他们心目中,伴侣就应该是完美无缺的,一旦发现对方并不完美,完美主义者要么立刻终止这段感情,要么就迫不及待地实施改造,想让对方变得像梦中情人一样完美。

在一期情感调解节目中,我遇到了一位年近四十的中学女教师林女士。她多年单身,原因只有一个:没找到属于自己的梦中情人。她是刘德华的忠实粉丝,像刘德华那样完美的男人才是她的择偶标准。

去年,她终于扛不住父母的压力,通过同事介绍交往了一个男友。对方工作不错,收入不错,对她也体贴入微,就是外形不如刘德华“标准”。她总是挑剔他、数落他,嫌他不完美,甚至按照刘德华的标准改造他:给他设计刘德华的发型,穿刘德华经常穿的那样风格的衣服,让他像刘德华那样说话,像刘德华那样微笑。男友起初逆来顺受,后来受不了了就开始反抗。两人的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在演播室现场,林女士一脸的委屈:“我为什么要改造他?还不是想让他更完美?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我这么爱他,难道他不懂吗?”我当场反驳:“你根本不爱他,你爱的是刘德华。爱一个人就应该尊重他独特的个性,就应该完全接纳他,包括他的优点、他的缺点。就应该让他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越俎代庖,甚至改头换面。刘德华是很优秀,但你没有权利让另一个人变成像刘德华那样的人,哪怕他是你的爱人、你的孩子。”

完美主义者也是某种程度的极端主义者。在他们眼中,世界非黑即白,要么完美无缺,要么糟糕透顶。他们不懂得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有两面性。

就像我在《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一书中写到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男人,也很少有彻头彻尾的坏男人,所谓好坏都是相对而言。绝大多数男人都是绅士与流氓、天使与恶魔的结合体。男人何时展现出绅士的一面,何时暴露出流氓的另一面,要看当时的环境,要看人的心态变化。女人也是一样,再标准的淑女也有变成荡妇的基因,就像托翁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你说她是淑女还是荡妇,不可一概而论,至少在我看来两者都有:在丈夫卡列宁面前,她是淑女;在情人渥伦斯基面前,她就忘掉了妻子的责任。换言之,安娜不像一个随便的人,可一旦随便起来就不像人。对完美主义者来说,学会接受人性的灰暗地带虽然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但也是必须面对的课题。

「 爱情的悲观主义者。」


“反正我烂人一个。”

2020.1.27爱你们的小姨父

一首歌像是一个故事

我想你们都有一个故事

亲爱的Z:

展信佳。

这是不知道写给你的第几封信。

我想同你聊聊悲观主义这回事。

近日里愈发地觉得,所有妄图用时间解救的,最后时间都没能饶过我。一些琐屑的片段就刻在肌理里。

在自己越觉得不会难过的那些瞬间,越清晰地阵痛着。和过去或者和自我和解的困惑,不减反增。

即使偶尔能获得一些关于你的,但好像始终无法填补某些空洞,它溃烂着,愈合着,意图不存在着。

我想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旁人总认为我看感情看得透彻,是否就会好过。但到头来,谁都是烂人一个,伤心,难过,和多劝自己几句的不必了。

悲观主义的爱情里,多得是处处滥情,次次真心的主儿。他们总误以为只要自己不动情,就不会受伤。

和旧人的惨淡收场总如骨附蛆地折磨,在一些原本合适的感情前让他犯难着,

劝自己这是因果,要接受次次都不够爱的循环往复。

又或者是索性不再开始了,偏执地认为着谁都没有错,但和谁在一起都不会有好结果。

他们总这样自我安慰着,开解着。

Z,你知道吗?我时常会被那些幼稚的情话惹得发笑。他们不真实地想要证明着自己的决定不是冲动。

肆意地讲着自己都不太相信的。

恰巧大家都是理智的悲观主义者,你我爱恨随意地来往了多次,种种猫腻都了然于胸,很多事不必亲自尝试,看一点端倪就知道了结果。

我们都太克制,也太聪明了。饶有兴致地看着那些人没支撑几个回合就自讨没趣地败下阵去。

末了,还间杂着几句不懂风情的碎语。

好像那些爱过的,恨过的,最后都没能好过。我们都不断反复地彼此折磨着,偶尔相信爱情,偶尔一个人更觉得快乐。

我不知道原来关于感情总有很多幻想的我们,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或许就像那天阿K喝多了说的:

“现在我遇到了很多姑娘,其实能感觉到没那么喜欢我,却总是打着爱和关心的名义,要求我收敛脾气,要求我不能生气,要求我事事顺她的心意。”

“可是以前啊,最喜欢我的那个女孩,只想要我开心,没想要我会为她改变些什么。”

“我们都是爱情的悲观主义者。”

每位父亲心里都住着个良医


每位父亲心里都住着个良医

1984年,供职于世界银行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奥古斯都奥登无意中发现,原本活泼可爱的儿子罗伦佐变得异常起来,常常莫名其妙地跌跤,无意识地吼叫。他担心儿子患病,于是来到医院检查。

结果很快出来,罗伦佐得了罕见的肾上腺脑白质退化症,目前无药可医,最多能活两年。刹那间,奥古斯都的心被揪紧了,他无助地背着儿子回到家。回想起两人一起阅读的温馨,一起听音乐的欢乐,奥古斯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他在心里一再告诫自己不能放弃。从那之后,他开始四处与医院联系,多方打听灵丹妙药,却始终没有收获。

罗伦佐的病情在日益加重,出现了失去听觉和平衡感等症状,知情人纷纷劝道:孩子终究要死,何必让他多受折磨呢?可是,奥古斯都想到儿子是自己的骨肉,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生命,怎么也割舍不下。他毅然决定提前退休,全天候地在家查阅各种医学期刊,并向各国医师讨教良方。没接受过任何医学训练的他,每读一篇文章都要花费大量精力,可为了儿子,他心甘情愿地承受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奥古斯都终于读到了一篇有关给动物喂食橄榄油能降低长链脂肪酸的文章,受此启发,他研发出饮用三油酸甘油酯与三芥子酸甘油酯的混合油疗法,经儿子试用后,竟然奇迹般地减轻了病症。

在奥古斯都的精心照顾下,罗伦佐在2008年去世,比医生的预期整整多活了22年。人们都说这是奥古斯都创造的生命奇迹,而他却平静地说:每位父亲心里都住着个良医,他的处方是期盼,他的用药是坚持,我只是做了身为父亲该做的事。

如今,这种混合油已被称为罗伦佐的油,应用到医学,造福着众多儿童。而奥古斯都和儿子的故事,也被拍成了电影,感动着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