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情感美文感恩父母

发表时间:2020-11-19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者/韩九叔图/网络本文系国学文化堂原创,转载请注明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但许多孩子长大后,见过了不少“世面”,回到家反而嫌弃起父母来。嫌弃父母没有万贯家财,让他少奋斗几十年;嫌弃父母才学不够,跟不上世界的步伐。矛盾的是,恰恰是这类父母,倾自己所有满足孩子,可孩子不懂珍惜,一味加倍索取,这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01太“能干”的父母,养不出感恩的孩子古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孩子本是父母带到了世上,一手塑造而成;孩子不懂感恩,最深的根源在于父母。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从小就开始“养尊处优”,“任务”只有一个:成才。也不管自家条件怎样,委屈自己,也要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只为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不用干那些费时的家务活,不必读那些“无用的闲书”;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宝贵”,父母的时间很廉价。他们于是以为父母工作很轻松,钱来得特别快,内心没有一切来之不易的概念,而是埋怨父母太小气,满足不了他们日益增加的需求。人心不足吞蛇象,孩子亦然。父母一味地付出,只会把孩子的欲望,撑得无限大。他们习惯于被父母,甚至是祖父母捧在手心,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就很难感念父母的好。好的教育,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生活的不易。只有对父母的付出感到动容,才会在内心种下感恩的种子,在未来生根发芽。02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容易变成“逃兵”老话说,“养儿防老。”这种念头一旦在脑海萌芽,就会把孩子的未来,当成人生最大的期待。于是,父母会仔细规划孩子的未来,要学什么最有利,做什么最值得,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看似处在家庭的重心,却又身不由己,这是孩子最大的委屈。父母美名其曰,“你不懂,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这类孩子,由于父母“包办”的事情太多,没有自己的责任心;家庭一旦遭遇变故,或是未来遇到什么挫折,往往不战而退,成为人生的逃兵。其实,对任何人而言,责任心都比能力重要;能力可以外求,但没有责任心,事情往往还没开始就黄了。父母的爱,并非无穷无尽,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我承担责任,才会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进而滋养出一颗感恩之心。没有什么经历,是无用的。恰恰是那些琐碎的事情,教孩子懂得勤奋的重要,付出的可贵,珍惜的含义。03懂得感恩,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为人父母教育最大的误区在于:只要孩子有能力,似乎所谓的感恩、教养,是微不足道的,长大后自然水到渠成。能力的确可以快速培养,但教养是水滴石穿的结果,很难“速成”。正如俗话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不能等孩子长大、定型,才惶惶然教给孩子什么是感恩,什么叫孝顺,那样太晚了;孩子的偏见早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他们只知道,好东西要独享,丝毫不会自私得羞愧。古人有孔融让梨的故事,其实是在教孩子懂得感恩,也是在教父母,如何培养出感恩的孩子。生活中,孩子之所以会心安理得地“霸占”一切,是因为父母没有教他们,如何分享:就餐时,父母不动筷子,孩子不准先动;平时有什么好吃的,不要让孩子“独享”,而是“要求”分享给父母一部分;孩子有什么烦恼或挫折,多些倾听,多给建议,而不是代替孩子解决;学会说“谢谢”,对所有人的付出,做出正向回应。所谓孝顺,所谓感恩,光动嘴皮子孩子是无法领会的,必须把教养根植于生活习惯,才容易融入骨子里。04成才前,要先成人。不然,费尽心力,孩子也不会有丝毫感激。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但教会孩子爱人,懂得感恩,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孩子懂感恩,懂回报,所有的一切,才各得其所。

精选阅读

感恩父母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恩父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树应该感谢大地,因为是大地养育了它;白云应该感谢清风,因为是清风带它游荡于天空;鲜花应该感谢绿叶,没有绿叶的衬托,哪有花的娇艳动人。而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父母,因为是父母的爱教化了我们。

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羊更知跪乳之恩。而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更应该感恩父母。当我们出生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父母,他们将所有的爱倾注于子女身上,用汗水和青春浇灌着我们成长。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给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深,我们怎能不感恩父母?

父母对我们的爱不仅止于此,他们更是教会我们如何才能立足于社会,如何让做一个合格的人,他们教会我们道德伦理、为人处事的原则。古人尚有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之心,而作为现代人,我们又怎能输于古人呢?所以我们更应该及时感恩父母,不要等父母老去后才遗憾后悔。勿要子欲养而亲不待。

怎样感恩父母呢?其实很简单,父母不希望我们像王祥一样卧冰求鲤,只要我们常常陪父母说说话,给父母泡杯茶,帮父母锤锤肩,他们就很快乐了。我们只需要简单的健康、快乐、懂事,对父母而言就是最深刻的感恩了。

母爱是一份温馨,一份担忧,一份责任。父爱是春风中的细雨,贵如油,润无声。常言道:孝,其为人本也。不懂孝的人,又怎能算一个合格的人呢?古人有诗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都应该有一份赤子之心、感激之情。感恩父母,以孝道感恩父母的恩情。十月怀胎恩情重,三生报答亦为轻。

父爱如山重,母爱似海深,让我们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恩,学会尽孝,学会回报。让父母多一点舒心,少一点操心;多一份微笑,少一些烦恼。

感恩父母 知恩父母


感恩,它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它包含着亲情的蕴味,增加添着亲情的色彩。感恩一词,说起来难,可做起来是简单的,短短的一句招呼、一声问候、一声谢谢等等,都是在对他人的感恩。

说起感恩,我便想起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他们赐予我的爱是无私的,无价的,是用金钱换不出的。我们是三口之家,父母总是给我最好的呵护,而我似乎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总是不懂事;父母总是给我最好的生活,而我却不知如何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初中毕业了,在外面游游荡荡的,父母看着在外面一点点变坏的我,便让我去学些手艺,而我总是不耐烦的对父母大喊大叫。我没有遗传到妈妈的温柔,在与他人说话时不注重语气。父母总是告诫我,而我用大人们所谓的个性来对抗父母的语言。时间慢慢过着,父母在外面只要听到有好的学校就回来说让我去念,而我却总是摇头,父母无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面的花花世界我不再向往,喜欢待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

突如其来的消息改变了我20岁的生活,爸爸朋友家的孩子要去外地读书了,并且和爸爸讲了这件事。回到家里,爸爸让我去上学,刚开始我还是有些不同意,后来在妈妈的交谈中我答应了,因为我不想让父母对我的希望一点点消失,同时也为了自己的将来做了一个打算。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打点一切。事情的变化让我有些不敢去想像,之前我还是社会上的一份子,一夜之间我的称号变成了学生。在这里,我懂得了很多,我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给了我重新踏入校园的机会。我对我的家很满足,从不奢求有钱人的生活,因为全家人在一起要比金钱更值钱。

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感谢父母育我成长,感谢父母把我送入学堂,让我学会做人、做事。感恩、知恩、报恩,感谢父母。我感谢父母,对父母的爱,不是我用一个感谢就可以表达的,我会用我的行动来证实我的感恩,用我现在的努力来换取我将来的成功。感恩父母、知恩父母、报恩父母。

感恩是我们对父母的一点点回报,我们应该去收获更大的礼物来感恩父母,父母为我们播撒爱的种子,我们为父母收获幸福的果实。

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才会感恩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父母做到这4点,孩子才会感恩",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无私奉献的父母,他们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金钱给了孩子,但孩子长大后却自私自利、不懂感恩。出现这种情况,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非常大的关系。那么,在養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怎样做,才能培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呢?

我有一位同事,儿子刚满3个月,她就去外地工作了,一年难得回来两三次,儿子是由奶奶带大的。

等到儿子进入青春期,奶奶对孩子的教育感到力不从心,她才辞职回家,开始接手儿子的教育。没想到,儿子与她很生疏,她对儿子的影响力并不大。而且,如果她与儿子奶奶发生矛盾,孩子总是站在奶奶一边。

同事很失落,原以为自己在外努力工作,为儿子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儿子会懂得她的辛苦,但儿子却对妈妈的付出完全不领情。

所以,物质抚养固然重要,心理抚养更加不能忽视。如果真的是生活所迫,父母不得不离开孩子去谋生。那么,也要尽量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和孩子进行交流,关心孩子的情感生活和心理变化。

小时候,我生病了,父亲带我去看病。走到一个山洞口时,山洞上面突然有火车鸣笛经过,我惊吓不已,父亲抱我入怀,一边轻轻拍着我的背,一边说:“不要怕,爸爸在这里。”

现在,父母年迈,担心疾病,也害怕死亡,于是我会尽量陪伴在他们身边,并且告诉他们:“不要怕,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陪在你们身边。”因为,我曾经就是这样被他们无条件地爱着。

生活中有千千万万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对孩子的付出是巨大的。但是对于尊重孩子,很多父母却不以为然。有的父母,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就和颜悦色;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就打击甚至羞辱。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父母爱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成绩。

其实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人格就开始形成了,即使孩子只有一两岁,他也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需要大人去尊重。

我是一个出生于农村的70后,从10岁开始,每年一到农忙季节,就要随大人一起下地干活。干到筋疲力尽时,我自然就明白了父母的艰辛。所以,在不需要到地里干活的时候,我会尽量将家务做好,做饭、洗衣服等。

每次去县城读书,在离家的前一个小时,我一定会挑好几担水回家,把水缸灌满。这样,父亲在忙完农活回家以后,就可以稍稍多休息一下了。

生活就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提醒我,我的成长是父母用节俭与辛苦成就的。有一天,当他们老去,当他们疾病缠身,照顾他们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现在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对于父母的付出就可以视而不见。我们依然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去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让孩子从小学会做家务。孩子从3岁左右开始,就可以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再大一点,可以洗自己的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他承担的越多,成长就越快。从小有担当的孩子,长大以后才有可能尽心尽力去反哺父母。

有一些父母、老人因为过分疼爱孩子会拒绝孩子的付出,比如当孩子将好吃的送给他们吃时,他们会假装自己不爱吃而拒绝孩子的分享。

长辈以为这是爱,其实是伤害。当你接受孩子的分享和付出时,当你对他说“谢谢”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喜悦的,感觉自己被家人需要,感觉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当孩子的分享和付出一次次遭到拒绝时,他会觉得家人是不需要他的。长大以后,他自然也不懂得要去照顾父母。

成为父母,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却是一门学问。

只有做到以上4点,我们才不会付出一生心血却养出一个让你无家可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