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音乐之伴

音乐之伴

发表时间:2020-11-19

【www.qg13.com - 绿色之美情感美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之伴",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音乐是有年龄的。

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淳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主。

少女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它相约,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乐曲中每一处细枝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也会让我们脸红心跳;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来自生命本源的冲动,饥不择食,来者不拒,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它的奥妙。

到了发烧友的年龄,音乐是托付和发泄所有的青春热情、寄予内心狂热崇拜和爱恋的对象。那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偏爱激昂、亢奋、热烈和无序的歌曲,严格说那已不是音乐。革命一度消灭了音乐,对于音乐革命的热爱,爱得盲目而疯狂。音乐在那个年龄已不再是音乐本身,而是作为激情的象征存在。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煽动性极强的燃料,可驱动我们的血肉,为欲望和理想奔走。

当我们成为沉稳和成熟些的青年时,浮游荡漾在空气中的音乐,也渐渐沉淀下来。那时我们开始思考音乐,我们努力试图去读解和领悟,还有对话。音符变得立体,有一种辐射和扩张的趋势,暗藏着你听得见或是听不见的声音。音乐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你发现音乐世界其实是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内壁悬缀着抽象的音符,不可复制也不可临摹,往往当你开口或是动手将其制作成曲谱时,它们却已消失。你只能将其烙刻在脑子里,一遍遍碾磨成体内血液流淌的声音。

被琐事杂事俗事缠身的中年,岁月匆促,音乐在生活中已是显得奢侈的享受,往往纯粹是一种娱乐和休闲。那时候音乐有点像一个失宠的旧情人,只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会偶尔下决心安排一次有礼貌而有节制的约会。多少有点儿可有可无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断情丝,又是不甘的。在忧伤的乐曲中,重温往昔的缠绵和恩爱,毕竟还有一种依稀的幸福感。

音乐对于老年,若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摈除得很彻底很坚决的。没有音乐的老年,也许枯涩也许灰暗但也许恰是因他的内心饱满滋润,而无须依赖音乐的浇灌。人到了老年,对音乐的选择变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欢的音乐,必是自己灵魂的回声,是属于自己的,爱憎分明,万物不可替代。除了自己认定的那种,天下的音乐都是不堪入耳的噪声。所以老年的音乐,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人走向生命尽头时,音乐不再是保姆也不是恋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灵,只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

所以音乐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美丽的音乐中我们常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因为动人心弦的音乐永远是唯一的审美标准。

音乐只是有点儿模糊,有点儿空灵。它无形无状、无影无踪,无法触摸无法品尝,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音乐被人吸纳到心里去,又被人在各个生命阶段自然而然地传递下去,音乐就变得永恒了。

张抗抗

相关推荐

(三十四)音乐伤人


音乐是伤人的。所伤的不是我们的头脑,是我们的心。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么: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以前喜欢李宗盛、陈升的歌,不过觉得用情过深,太深了就反而有些假了。现在的流行乐相对直白了一些,但有时也能够打动人的,薛之谦、李荣浩写的就不错。我是闲不住也不能安静的人,哪怕再练习书法时,也常常播放些别人放松时才播放的音乐。对于音乐的挑选,又往往和当时的心情有关。譬如:《忘情牛肉面》、《爱曾经来过》就一直被我单曲循环着,歌词本是俗套的,但我现在觉得挺适合。

桌子旁的地上已经堆起了厚厚一叠写过的废纸。绝大部分是认真写的,但有一些却是心情狂燥时用于平复的涂鸦作品。女儿的书桌就在我旁边,她做作业或复习时总让我回避,说会打扰到她。我便对她说:学习,更多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你看我平时写字时,每每哪个字觉不得不好时,可以反复练习二遍、三遍、甚至十遍。按理说是没人监督我的,但我还是这么做了。至于安静,我放着音乐还能继续去写字,是因为静在于心。那还有人喜欢闹市里读书呢!女儿说:那是你们,我是我。她有她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我喜欢的方式不一定非要是她喜欢的或者是她接受的,我并不纠结。

王大哥昨天对我留言:能遇到是缘分,千年修来共枕床,希望好好珍惜我曾醉酒时对一个文化人放厥词:李白是诗仙没错,但他也是个浪人、恃宠而骄,不若杜甫真实。还因此得罪了那人。前久,王大哥还专门发了一篇关于李白的文章给我,着重点是王安石的一句评价:李白诗词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算是对那天的冲突给我一次洗白证明。我很对他很感激,随时都是真心为我好,是真兄弟!我理解他留言出发点,但生活并不是想想就能过了。若不是打击够了,我又怎能轻易做决定呢?

秋天的音乐


什么声音不可阻挡的冲进耳膜,四周的所有声音都怎么哑然失声,为什么造化偏要独独地钟爱它们的声音--不,这不是声音,这是音乐,独一无二的音乐,在这秋晚的清凉的氛围里,似乎再没有什么声音能够和它们媲美,我姑且把它们称作--秋天的音乐。

你听,这秋天的音乐就是这么的迷人,迷人到你只有静静地屏息凝气,停下你的脚步,不要惊扰了它们的演奏。哦,你听,它们这是合奏,可是瞧不见它们的人影,眼前就是这密密的草丛,绿汪汪的野地,可是声音的确是从那里发出来的。这是多么整齐的步伐啊!这是多么和谐一致的大型演奏会。是谁在哪里统一指挥,还是它们本身彼此就如此默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声音,细细听来,如同哨声,可是却并不是吹得那么刺耳,而是如同演奏几个节拍,忽高忽低,忽上忽下,此起彼伏,形成一个波浪形的曲曲折折的音调。这曲调一到汇集起来,就如同几百个人同时吹响一把哨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整容,不由你不惊叹,不由你不驻足。

我完全陶醉于这美妙的音乐了。我的耳边只是一片又一片的浪潮了。这是音乐的浪潮,是大型交响曲似的浪潮--威武而雄壮,清越而悠扬。仔细听,这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曲调的相互交错,雄壮时如千军万马齐头并发,清越时如山间溪水崩落飞溅;而急切时真如大弦嘈嘈,如骤雨飞溅,势不可挡;而舒缓时则如小弦切切私语,林间莺声的滑落,一个重音符的摔落,吧嗒脆响在耳边。

这是秋天的隆重奉献,还是造化的隆重馈赠,我茫然了。眼前只是一望无际的绿野,而谁能想到在这一片又一片的绿野里竟然隐藏了这么多音乐家--大地的歌手。它们兴许是秋天的使者,特意告知万物生灵这是一个时序转换的季节,又是一个属于它们的季节。

是啊,我们要尊重这充满灵性的使者的召唤,我们要从它们的劲歌热舞里明白一个道理:时不再来,时不我待。它们是要以自己的音乐唤醒麻木的灵魂,还是要用这美妙的音乐装扮美丽的秋天?或者二者都有,或者二者都无,这就只能交给乐于欣赏它们的音乐的人们了。孔子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莎士比亚也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个人都要与自己兴趣投合,都要具备欣赏美的眼睛和耳朵。可是,我们也应该尽力地坚持保护美,发掘美,须知道,在这被物欲毒化的世界里,除了生物性的欲望外,在大自然清纯的世界里,还有这么一场免费的音乐盛会,就让我们在这清纯的大自然的音乐盛会里陶冶情操,洗涤灵魂,回归清纯吧!

音乐,让灵魂安静


今天外出很早,阳光虽好,可寒风刺骨。青岛的天气就这样,不刮风的日子,即使温度低也不会太冷。可只要刮风,似乎风就凝聚成一把刀割得你的脸生疼,然后又变成细小的无孔不入的刺,穿过厚厚的衣服钻进骨头里,让你无处躲藏。而这样的时候,我用我的音乐驱走寒冷,当MonikaMartin的歌声响起,美好的歌声就像和煦的阳光,遮挡起寒风,安抚因不适而产生的不安和烦躁。

或许很多人不会相信音乐的力量,那就尝试让音乐安抚你的灵魂。

当然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达到这种状态,这需要对音乐的悟性。这音乐不能是流行歌曲,而是可以让身心放松安静的轻音乐,是可以让你融入自然的声音。柔柔的,美好的,清新的,抚慰你疲惫焦虑,找不到方向的内心。我们再也找不到一种方式可以妥帖地一一走遍你身体每一处细胞,音符会顺着血液流遍你身体,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包括你看不见的思想,让心在音乐声中安静。

我们试着一个人的时候,或者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打开音乐,从班得瑞开始,让音乐营造一个温馨、温暖、柔美的夜晚,让孩子在一个没有吵闹没有噪音的环境中成长。让那些闹剧,娱乐,远离夜晚,远离家庭,哪怕一周只有一晚。让家安静,让心安静,让音乐响起,让我们拿起书,在柔和的灯光下听音乐看书。这世界有太多的欲望,我们只去拿自己能拿得动的属于自己的那份,这样不会太累,不必用尽心机。拿出一点时间精力,去留给灵魂用音乐滋养它。让灵魂的树,枝繁叶茂,根基深厚,春华秋实,而音乐就像阳光雨露日日滋润,让它以自然的姿态生长壮大。否则只能是风吹来,狂乱无状,雨浇来,根基裸露,而雨雪终将让它冻死在荒原。

我们的时间都是一样多,不管你活五十年,八十年,灵魂的时间其实是一样的。给灵魂注入音乐,滋养生息。慢慢地音乐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有一天你会明白,你的生命的价值,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你的无人可比的富有和满足。最终,你的灵魂安静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