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婚姻离婚的根源带你一探究竟

婚姻离婚的根源带你一探究竟

发表时间:2020-12-01

【www.qg13.com - 夫妻离婚】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婚姻离婚的根源带你一探究竟",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婚姻离婚的根源带你一探究竟

没有爱情的婚姻,就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前方没有路,没有希望,没有曙光。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找不到爱的出路。

离婚这个词,看似简单,却浑身带刺。它不但轻而易举的瓦解过去美好的回忆,而且,还将最后那点尊严粉碎得一干二净。

婚姻中,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敢轻易迈出这一步,即使没有了爱情,也会像一个雪球滚下坡一样惯性的将就着生活在一起。

但是,将就的婚姻能将就一辈子吗?将就的婚姻很苦,很累,就像身处地狱一般,看不到解脱的希望。

可是有人说,婚姻里没有爱情了,应该趁早离婚。

婚姻离婚1、没有爱情

在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之所以步入婚姻殿堂,不是因为爱情,或者是在感情没到达一定程度而仓促结合。比如奉子成婚、年龄大了着急成家、为了驱赶失恋的痛苦而凑合着找了一个伴侣等等。

这些情况未必最终都会离婚,但都会因为两人的婚前感情基础太差,婚后对对方又没有太多的兴趣,所以会造成婚姻的痛苦不堪。

婚姻离婚2、对方持续出轨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即便对方不明确提出离婚,这个婚姻也是名存实亡的,维持这种婚姻只会给被伤害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屡教不改的出轨对婚姻的打击和伤害是致命的,一般来说,如果是女人持续不断地出轨,很少有丈夫能够做到一直耐心规劝和等待,一般都会当机立断选择离婚,快刀斩乱麻。

然而,婚姻不仅仅只是一张结婚证那么简单,其中有更多的责任和情分,让彼此不敢轻易离婚。

有些女人对婚姻的理解是源于自己的内心,她们想嫁给爱情,想要嫁给对的人,讲究“宁缺毋滥”。

而有些女人对婚姻的理解是源于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别人说只要结婚就能幸福,她们也不假思索地相信。

这种对婚姻的理解不经过大脑的女人,因为秉承的都是别人的婚姻观,很多甚至是错误的婚姻观,始终像墙头草一样变来变去,所以要么会因为嫁错人而被伤害,要么会婚后变心爱上别人。

所谓“只要结婚就能幸福”,这种观念很明显是愚昧无知,很明显是忽略心事,很明显会对自己不负责任。女人随随便便找个人结婚,没有选择,没有判断,肯定不会幸福,而且这种婚姻通常都会出现背叛。

婚姻离婚3、变得很难伺候

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对方可能对着你的时候和对着别人的时候太不一样了,他变得很难伺候,你好像怎么样做都没有办法达到他的标准。

有时候你觉得他在吹毛求疵,也许你并不知道他其实已经对你厌倦看,并不想着和你共度一生,或者他就是想让你觉得和他在一起很没有意思,而主动的向他提出离婚。

婚姻离婚4、没有责任的婚姻

什么是婚姻中的责任?首先是对对方的尊重和对家的责任。很多女人在婚前没有对男人责任心进行考证,仅仅看重男人的其他方面的优势,导致婚后的失落。

面对畏惧、退缩、没有责任的男人,女人渴望呵护、关爱的心灵仿佛似撕开了的伤口在淙淙地流血。面对这样的婚姻,女人要坚定地分手。没有责任的男人就应该让他去为自己的性格的缺失买单。

其实小编认为,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折磨,女人都不该忍受,大家都是父母生养的,即使女人放了多大的错,也该由法律来制裁婚姻离婚,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对女人的身体或精神做出暴力伤害。

小编推荐

离婚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节选自《不可慢待的孤独》

尽管离婚越来越普遍,但它仍然是一件大事。

对夫妻来说,这是一段重要契约的结束,可能还伴随着爱恨情仇的转变。对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着对“家”的理解将要重新定义。

但首先,它对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后,才是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大事。这个重要次序被很多人搞颠倒了,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在这样一场分离事件中,两个伤痛、委屈、愤怒的成年人一直在伤害自己、对方以及他们共同的小孩,而不自知。

万事皆有因果,离婚只是时间上的一个点,由这个点,往前回溯,是夫妻两人如何处理彼此的分歧与矛盾,往后延伸,是他们如何评价这段婚姻与对方。这一前一后加起来的言行累积,对孩子的影响,才远远大过离婚这一个“点”。

“成为父母之前,他和她都是情感动物”

人说到底是情感动物,而不是理性动物。理性生活,是一小部分哲学家的理想,却从未被广泛地实践过。

在所有的神灵中,最能引起人共鸣的,是希腊诸神,因为他们没有空灵的“神性”,也没有高尚的道德(这些都多难做到啊);他们放肆自己的七情六欲,只图活个痛快,哪怕放纵之后是长久的痛苦。所以希腊神话里,充斥着迷恋、诱惑、劈腿、嫉妒、欺骗、控制、杀戮……的情节,而这些情节,无论什么时代,都会在人们最热捧的故事中被一遍遍重复着,证明着它们对人的致命吸引力。

在结成夫妻的两个人之间,常常有无法向外人言传的深情或怨恨、亲密或疏离、忠贞与背叛……也因此能激发出其他人际关系都无法想象的炽烈情绪。当这段关系走到尽头,这些极端的情绪若不能得到有效的平复,就会演变成为口不择言的诅咒、不甘心的复仇或者绵绵不绝的自怨与自怜。

这样两个人,是红尘中最普通的男女,这些激烈的情绪,也是人世间最常见的心情,只是很难展现给外人罢了。这两个人,无论有过多少温存与战争,当由他们的身体结合而诞下一个新生命时,当他们成为“父母”时,这些温存与战争就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了。

“扔给孩子世界的原子弹”

不要以为,一个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就从此被催熟为大人,不,你去仔细凝视很多父母,会看见他们内心藏着一个委屈的小孩,当他们以为受到攻击和伤害时,就会像三岁小孩一样失控,耍赖、破罐子破摔、乱发脾气……什么都来。

一个网友说:“在父母离婚整个事件中,最理智最冷静的就是我。他们分居时,每次单独见到我,就会用恶毒的语言诽谤、诋毁对方,对着我哭穷、诉说委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父母至今针锋相对,提起对方这么个人就情绪失控,什么乱七八糟的情绪都能倒出来,什么负面的猜想都能安到对方身上。”尽管这位网友以冷静的语气回忆着,我们却不能忽视,在离婚家庭里,对孩子最具原子弹级别的伤害,就是这样恶毒的诋毁和失控的委屈——他们无情地离间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摧毁了一个孩子最可靠的依赖,残酷地宣告了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本该最爱你的人,不爱你;不仅不爱你,他/她还是个穷凶极恶的坏蛋。

这对男女在相互厮杀时,全然忘记了孩子的需求,甚至会把孩子当作复仇最有力的工具,把孩子争夺到自己的阵营,灌输仇恨,巩固自己的士气。

如果你去问这对杀红了眼的男女:“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他们会生气地回答:“我是为了孩子好,我说的都是事实!”你很难想象,这些人在公司里、在朋友面前却常是温文尔雅、心平气和的。

或许,这段婚姻,这段感情,真的伤透了他/她的心,让他/她变成了一只呜咽着、可怜的、虚张声势的野兽。一个长久地沉溺在怨恨中的人,尽管他/她本身未察觉,怨恨却已经毁掉了自己的生活,也毁掉了孩子的生活。

父母是孩子早期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一对相互诋毁、相互扔炸弹的父母,必然把孩子的情感大后方炸成一片废墟。

好合好散的夫妻,即便离婚,也不会给孩子留下太多负面影响,反而会树立一个妥善处理复杂情感的好典范。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好合好散的男女远远少于相互结怨的男女。所以我常常会觉得,衡量一段感情有多美好,不是看它开端的模样,而是看它结束的样子。

因此,离婚或危机中的夫妻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如果你感觉内心有强烈的恨意或委屈,要警惕将这种情爱中的怨恨转移给孩子;如果你在分手多年后仍然伤痛难当,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情绪失控的大人,往往是另一个悲伤的小孩的故事。

“给孩子最大的保护,是诚实、智慧、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和生活”

离婚事宜一旦启动,两个大人就要处理一系列的实际事务:分割财产,协商抚养权、抚养费,一方的生活城市甚至可能变动,孩子可能需要转学,以及未来的再婚、家庭重组,等等。每一件事都可能对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对于父母而言,只有一个核心要把握,就是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这,也恰恰是最不容易的。

在梳理情绪时,每一个在分手边缘的人都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我要全盘否认这段感情吗?还能回忆起曾经的心动和美好吗?我还能客观地评价他/她吗?当初他/她吸引我的是哪一点?他/她可能是很糟糕的爱人,但真的是很糟糕的父母吗?他/她或许也没那么糟糕,只是我们尽力了也无法在一起?这些年来我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吗?我的婚姻就要结束了,我为此感到挫折或羞辱吗?我是怀着恨意分手还是自由的心态?我还有信心去创造未来的情感和生活吗?”

如果你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感受到的不是尖锐的怨恨,而是有几分体谅、豁达与乐观,还留存一份缓和宁静的心绪,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内心宽阔的父母,孩子也能从你身上学到这份真诚、勇气与创造性。

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理解生活的能力。父母不选择拼命(甚至是通过作假的方式)营造一个和睦无缺的环境,才是对孩子负责。生活是复杂的,男女感情也是复杂的,这并没有一种标准单一的模式,对此,孩子完全有理解的悟性,这是每个生命天生的力量,因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父母不得不分手,尽管显示了生活的某种不如意,但也是孩子理解真实生活的重要时机。如果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是平和、豁达、自信的,孩子就会体现出极高的理解力和接受力。

当我说要写一篇关于离婚的文章,需要一些亲身案例时,一些网友分享了他们对父母离婚的开明心态。

一位网友说:“初中时父母离婚,之后跟着妈妈生活,没有什么负面影响,感觉父母只是选择自己要过的人生。看到他们的经历,我就觉得,一定要跟爱的人在一起,即便不爱了也希望好来好去。”

我问:“父母在分手这件事上是否处理得比较得当?没有太失态过?”

她回答:“对,没见过他们吵架,之后也没听过他们相互抱怨,所以觉得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我表妹父母也是离婚,当时她年纪更小,因为我是‘过来人’,就去问她的感受,小表妹表现得更豁达,表示完全尊重父母的决定。”

另一位网友说:“父母在我幼儿园时期离婚,之后跟随父亲生活成长,节假日或寒暑假会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因为所居城市并不大,所以即便不是节假日,周末有时也会和母亲一起出来逛街吃饭等。我个人目前工作两年,单身状态,谈过恋爱,对恋爱和婚姻都无排斥或者阴影。对我来说,父母离婚并没有多少负面影响,这还是保守的说法,我很想说父母离婚其实挺好的,因为本不合适的两个人勉强在一起只会更不幸福。”

这位网友更是耐心地列举了身边几个单亲小伙伴的故事,认真地说:“我觉得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离婚不过是一次失误,跌倒了再站起来。我这些同学的父母大多都有着稳定的工作、正常的社会关系,私人生活也无不良嗜好。我的父母和我这些朋友的父母几乎从来不去指责离异的另一半,也不特殊对待我们,所以我们这些孩子也就按部就班地成长,并没有因为离异或单亲就有了特殊变化。”

原来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很多孩子都理解并支持父母的离婚决定。当然,从他们的叙述当中也可以看出,他们一定在之前就拥有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并不担心离婚会改变父母对他们的意义。

还有一位网友提醒我:“如果你要写离婚,奥巴马的父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哦。”我去查了奥巴马的故事,果然他有一个了不起的母亲:奥巴马的母亲在20世纪60年代就敢和一个黑人(也就是奥巴马的父亲)结婚、怀孕、生子。三年后,老奥巴马要回到祖国肯尼亚,两人离婚。在奥巴马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和祖父母,从未对“抛妻弃子”的老奥巴马有任何微词,而总是极力赞扬他的父亲“聪明、幽默、自信”、“你的爸爸能够应付任何情况,让每个人都喜欢上他”、“你的爸爸为自己是黑人而感到自豪”。这种对孩子父亲的肯定,鼓励孩子与父亲建立亲密关系,对奥巴马建立自我身份认同和自信,无疑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育儿的本质”

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是1980年的奥斯卡影片《克莱默夫妇》,里面涉及了女性对“妻子、母亲、自我”身份的迷惘和挣扎,女性解放思潮与“离婚潮”给传统家庭模式带来的冲击,父母分居对子女养育的挑战,社会性别分工的局限之处……

不过说到底,这是一对普通男女的故事。他们对自己的婚姻,有不满、有埋怨、有伤痛,因为两人矛盾不可调和,最后也离婚,但是,他们都在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逃避内心的困境,也没有以孩子为借口放弃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自我、亲情、生活的理解也愈加丰富而成熟。

当我们说育儿时,我感觉我们常常忽视“生命教育”,我们并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潜力无限的生命。许多父母整天看育儿经,却逃避自己的问题,让自己的生活陷入停滞、呆板和狭隘。生命的成长不是学习加减乘除和微积分,而是要去学习“活着”这件事。生活不是一个人造玻璃罩,生活是波澜壮阔的。

一个生命活着,有许多重要的内容等着他去发掘:如何获得生存的资本,如何辨别美好的事物,如何应对常见的挫折,如何处理细腻的感情,如何调理变动的情绪,如何发现活着的乐趣,如何认识真实的自我……这些才是生活的本质。就像鱼每时每刻都在水中,父母也是以每时每刻的言行,在告诉孩子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投入生活。

在处理离婚这件事时,有的父母展现了可贵的气度、智慧和真诚,这对孩子是最好的情感启蒙。

孩子并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生活,也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父母,孩子的潜力是惊人的,孩子可能会看到你的低谷,可能也会伤心和难过,但只要身为父母的你总能不敷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孩子就会更理解热爱生活和尊重感情的含义。

“不离婚的伤害”

有许多家庭认为,为孩子好的底线就是“不能离婚”,他们认为只要有婚姻的形式,就是对孩子的保护。这也是太低估孩子的情感需求了。

如果夫妻关系长期冷漠、紧张、尖锐、充满敌意,双方也缺乏改善的动力,那么,“不离婚”就只是将孩子囚禁在一个冰冷、恐惧、荒谬、摇摇欲坠的环境里。

离婚处理不当对孩子的伤害,与不离婚但夫妻感情糟糕对孩子的伤害,是同等级别的。这种确切的伤害,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中都被证实着,看一下大家发给我的真实案例:

A说:我爸妈离婚的时候,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们五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全不会在乎我的感受,还不如离婚。后来,幸好他们离婚了,不要觉得我无情。

B说:虽然是长大了才离婚,但是贯穿童年的争吵让我习惯去逃避,不听,不想,不看,可是到头来还对我说我们对你好,熬到你长大才离婚,殊不知,我的心早已经被伤透。

C说:说实话,我巴不得他们早点离,大约小学时候就已经挺貌合神离的了。互相折磨,一个不顾家,另一个怨懑中扭曲自己。分不出精神来关心教育孩子,控制不了伴侣就尝试控制孩子,孩子也不受控制就封闭自己,早就从心理上不要孩子了。

D说:从小我爸就对我妈很冷淡,我妈总说为了我才不离婚,这让我很痛苦,好像很对不起她,长大后,我劝我妈离婚,她还是离不了,我才知道,我不是原因。

貌合神离的婚姻,虚伪空洞的感情,只会让孩子看到对生活的将就和敷衍,体会到情感上的无奈与无力,养成逃避真正问题的习惯。因此,不必轻易挥舞道德大棒敲向离婚的夫妻。离婚的,未必就不爱自己和孩子;从不离婚的,也不一定就爱自己和孩子。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课,还是要回归到自己身上啊。

90后离婚成趋势:究竟是什么,毁掉了我们的婚姻?


钱钟书说:婚姻就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放眼望去,我们周围有不少的人已经走出了这围城,而这其中,90后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01

就最近几天,看了一组新闻数据,20XX年民政部门登记,离婚数量或再创新高。

新京报也报道,从2003年起,我国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

这一年更比一年高的离婚率,已经是适婚主力军的90后,贡献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婚姻的持续期并不长,婚后2年至7年,为婚姻破裂高发期。

闪婚闪离,视婚姻为儿戏,似乎成了90后对待婚姻的态度?

02

90后的婚姻,究竟怎么了?

莉莉和阿航就是这样一对90后,他们的婚姻,只持续了半年。

两人在朋友聚会上认识,一个风流倜傥,一个天生丽质,彼此一见钟情,看对了眼,就认定对方是自己今生挚爱。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关系,拍婚纱照,举行西式婚礼。

莉莉和阿航的婚姻,曾经美好得让人羡慕,就像一部偶像爱情电影。

但是,他们的美好并没有持续很久。生活在一起之后,他们很快发现了婚姻中的问题:

莉莉花钱没节制,阿航一吭声,两人就会吵架;

莉莉喜欢睡美容觉,阿航喜欢和朋友熬夜看球赛;

莉莉花几百块看音乐剧,阿航听不懂,说还不如去吃好吃的;

两人都懒得要死,经常为“今晚谁洗碗”之类的小事争得耳红脸赤,进而上升到谁付出更多的问题。

就这样,这对曾经海誓山盟的小夫妻,因为各种争吵以及三观、性格不同,消磨了此前对婚姻的渴望。

新婚不到半年,他们的缘分就到了尽头,没有血缘牵绊,没有财产纠葛,两人的离婚仪式很草率,领了个离婚证,最后一个拥抱,一条朋友圈,以及散伙饭。

03

新生代婚姻的问题,源于过分强调自我

与莉莉和阿航的婚姻类似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我身边90后的婚姻寿命,普遍很短。

90后是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人,他们有开放又独立的意识。再加上90后的父母们,多半推崇“奖励教育”,90后多半在赞美声与呵护宠溺中长大,这使得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于是,相对于父母们建立或者结束婚姻时的深思熟虑,开放、自我的90后对待婚姻瞻前顾后的态度,几乎不存在。

曾经有媒体评论,9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群体拥有很多独特的时代标签。

新生代成长起来的人,个性十足,自由恋爱,不羁爱自由,不计后果,一往无前。

90后年轻人的人生世界观潜藏着各种时代烙印,比如婚姻。

看了他们的离婚理由,父辈们很难理解,觉得不可思议:

嫁了个妈宝男,张嘴闭嘴就是“我妈说”,连买双袜子都要问他妈!

天天乱扔臭袜子,熏得我鼻子失灵了!

奉子成婚,和婆婆无法相处,我不知道我睡个懒觉怎么了?吃不吃早餐,难道不是我的自由吗?老太太管太多了吧?我妈都没这么管我!

更不可思议的是,很多年轻人认同这样的婚姻观,他们会这样评论:这样的婚姻,不离是要留着过年吗?

闪婚闪离,想离就离,90后对待婚姻的态度,缺乏了一份敬畏之心。

在婚姻中,过分强调自我,无疑是争吵的催化剂,成为杀死90后婚姻的一大凶器。

很多90后夫妻在面对生活中的矛盾时,总有“我最委屈,都是TA的错”的想法,他们把错误都归于对方,而自己是个“受害者”。双方都是这样的思维,他们的争吵也就永无止境。

04

两个人的日子,凭什么全都要迎合你一个人?

跳出“我”的思维,多想想“我们”

爱情可以脱离生活,但婚姻的本质就是生活。

婚姻能否幸福,看你用怎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彼此。

婚姻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无条件的宠溺和付出,婚姻不是独角戏,不能单打独斗,更不能对另一半无限索取。

婚姻是两个人的结合,睡在一张床上,面对的是两个家庭。

90后的婚姻矛盾,想要得到最有效的缓解,就不能过分强调自我。面对问题,我们要有包容之心,客观看待问题原因,给予伴侣足够的包容与尊重。

结婚了,你就不再是独身一个人,要跳出“我”的思维,多想想“我们”。

婚姻稳定的前提:“我们”成长了

90后小夫妻,在顺境中长大,心理年龄成长得比较慢,脆弱的玻璃心,说碎就碎。但每一段幸福的婚姻里,夫妻都是愿意为了彼此而不断成长的。

所以,90后夫妻想要稳定的婚姻,就要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避免因为一些类似“谁煮饭谁刷碗”的小事,闹到天崩地裂。毕竟,玻璃心破碎时,那碎片是会伤害彼此的。

那些悄悄离婚的人,究竟遇到了什么


——“whateverweare...YouandIwillalwayscollide.”(无论如何,我们终会相遇。)

就在高以翔的女朋友Bella更新了社交账号签名的那个早上,张亮宣布,他早就离婚了。

我这样说,并不代表在暗示这两件事有什么关联。可能只是想提醒自己,在同一个时间里,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不同的人生:

有人离开这个世界还没多久,有人在怀念离去的人,有人想离婚很久了,有人突然想起自己两年前已经离婚了,有人想上热搜上不去,有人想下热搜下不来……

多数人认识张亮,是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上。虽然他很高很帅,又会做饭。

但是,无疑他是那几个爸爸中最没名气的一个。

在那之前,他是个模特。

2003年的时候,和后来的妻子寇静经朋友介绍认识,然后在一起,结婚。

寇静原来也是模特,2007年生了天天之后,为支持张亮的事业,照顾儿子,自己就隐退,后来进入服装行业创业。

2013年张亮和天天参加节目走红之后,人们羡慕寇静的幸福生活,称她为“拯救银河系的女人”。

张亮向寇静补了一个“婚礼”,场面温馨而浪漫。在2015年的时候,寇静怀上了二胎,并于当年生下了一个女儿,一儿一女很是让人羡慕。

再次看到张亮的名字,就是这次发离婚告知了。这份离婚告示写得很懂心理学。如果我现在告诉你:“脑子里一定不要去想象一碗热气腾腾的麻辣烫。”那么,你一定无法控制自己去想:里边到底有没有油豆皮?到底加没加麻酱?

同样地,张亮在微博上说,“本不想占用公共信息资源”,其实就是说“占用公共信息资源”这件事,已经在预料之中。他还说,“希望大家不要过于猜测”,事实上,大家一定会忍不住开始了各种破案。

有人说,他之前说过是拯救了银河系,才幸运地娶到了自己的老婆。怎么现在就不珍惜了呢?因为拯救了别的星系吗?

有人说,是不是上了节目之后出名了,膨胀了,就出轨了?

有人说,是不是开麻辣烫店赚钱了,就开始忘本了?……等等,说麻辣烫的那个你站住!让我泼你一脸辣椒油。

吃了这么多瓜,你应该长大了

那么,银河系现在怎样了呢?是不是白白被拯救了呢?

人都有过不懂事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小,相信很多事情。比如,这世界上存在所谓的神仙伴侣;比如,这世界上,白头到老一定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比如,出轨的一定是坏人,被伤害的一定是圣母。

好在,生活给了我们很多瓜,一个接一个地吃下去之后,我们长大了,开始更客观地认识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于是,那些种瓜的人,也就可以欣慰了。

但并不是每个人吃了东西,都会长大。

所以,才会有人问,为什么用拯救银河系这样的努力,才换来的幸福,说没就没了呢?难道这样的婚姻,不应该陪着银河系到天荒地老吗?

吃了这次瓜,你应该懂一些事情了:比如,陪着银河系天荒地老的,只有牛郎和织女。

当然,也还有别的,比如——

有一种离婚,叫成长型离婚

离婚,说到底是一种分离。

而分离的本质,是因为两个人的前进方向不再相同,两个人的步调不再一致。人们会说:“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啊?”

是的。在一起久了,当然会有感情。但是,如果为了感情而非要继续一起走,就意味着要忍受不一致带来的痛苦。如果能忍受,就会得到一个“白头到老”。

但也有人忍受久了,就会怀疑忍受的意义。如果两个人都觉得,大家分开可能会有些舍不得,但是分开之后得到的自由和幸福,远远多于在一起,那么,就可以相互祝福了。

以前,我们赞颂太多的“相濡以沫”,但忘记了后边还有半句,“不如相忘于江湖”。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故事:

有一对恋爱中的蛋。一开始,他们过着甜蜜的日子。他们讨论他们的感情,他们谈论自己的理想,一直想成为鸡,一只想成为鸭。这样,他们还可以在同一个世界里,愉快的玩耍。——可以说,这是他们在那个时候,他们对彼此的承诺。

他们一起沐浴阳光,一起躲避风雨,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甚至在考虑把以后的家,建在什么地方。他们坚信,他们彼此会永远相爱。——这和伴侣关系中最初的我们,是多么相像啊。

但是,三个月后,他们都从蛋壳里破壳而出。他们依旧一起玩耍,但是,却发现开始出现了很多分歧。吃的东西,吃不到一起,玩的东西也玩不到一起了。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一只是鳄鱼,一只是小鸟。小鸟愿意把自己心爱的虫子分享给鳄鱼,但是,那不是鳄鱼的菜。鳄鱼希望和小鸟分享游泳的快乐,但是小鸟没有那种能力。——这和出现了分歧的伴侣多么的像啊。

所以,他们越来越不快乐。他们开始问自己:难道,我们回不到从前了吗?还好,他们虽然伤心,但也看到了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于是,他们接受现实,决定各自去追逐自己的未来。于是,他们好好的告别。一个去往了它的江河湖海,一个飞向了它的天空。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懂得的那些事

1、以前爱,现在不爱,是正常的。

经常有人在明星离婚的时候,去怀疑他们在开始的时候的真诚。这其实是一种幼稚的思维,似乎,这段关系里,有某个人是一开始就是坏人,是欺骗别人感情的。

其实,关于感情的真相是:哪怕是第二天就不爱了,你也不能因此就去否定第一天发生的一切。

很多人以为,真正的爱是不会变的,所以,如果最后不爱,那开始的爱一定是假的。或者,是人心变了。但实际上,人并不会有太多变化,变化的只是感情本身。

相遇之处,彼此的吸引是真实的,一起相伴到天荒地老的愿望也是真实的,但这些都是基于彼时彼刻的感觉。

后来,大家冷静地看到了彼此的不适合,看到了硬要在一起带来的痛苦,而选择分开,这也是基于此时此刻的感觉。

2、提出离婚的,未必就是坏人。

当伴侣中,一个人率先提出分手的时候,这个人往往被认为是背弃承诺的人。但是,这个人在背弃承诺之前,所做的忍受,却很少有人看见。

在关系里,尽量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伴侣双方的基本义务。如果一方做得比较好,让自己保持着活力,保持着魅力,让对方看着不厌倦,不心烦,那么他尽到了这个义务。

如果一方没有认识到自己有这样的义务,只图自己舒服,不去进步,不去变得更好,甚至退化成了一个不追求更美,也不追求更强的人,那么,这对另外一个就是考验——

对方没有履行义务,导致自己在关系里感受非常糟糕。忍着吧,苦了自己,而且是一辈子;不忍吧,对方可能会无法接受关系的破裂,会痛苦一阵子。

那么,到底是苦自己一辈子,还是苦对方一阵子呢?于是内心就开始挣扎。一定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会有一个结论。

如果万一,真的忍不了,提出了离婚。那么,外人是看不到真正的原因的,于是还要承受着“负心人”的批判。

但实际上,这个提出离婚的人,只不过是一个仁至义尽的受害者。

3、关系一直都是动态的。

影响关系的因素很多,除了感情自身的发展规律之外,两个人的自身情况变化也会引起关系的变化。

比如,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可能都是一穷二白。但是,后来其中一个发展得更好。那么,他接触到的环境变了,影响他对关系的忠诚度的因素变了。

而另外一方呢,本来是和对方平等的,现在却开始自卑了。自卑会带来行为上的各种变化,敏感也好,多疑也罢,反正同样一个人,状态会不一样。

除了生存能力的发展情况,心智的发展也一直都在进行。有些人30岁的时候,对世界的认识和20岁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有些人,50岁的时候,依然单纯的像20岁。那么,这样的两个人,20岁的时候,大家是谈得来的,但后来慢慢地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其实,任何的经历,任何的遭遇,都会让今天的我们和昨天不同,只不过我们没意识到。当经年累月,有一天,我们对身边的人感到陌生的时候,可能大家已经相对无言了。

所以,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人生的认识,我们要经常交流,在还有讨论空间的时候,尽量消除差距,达成共识。

我们还应该懂得,如果伴侣中,本来可以走更快的人,愿意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等等那个慢的。那么,这样的人,应该好好珍惜他。

我们还应该懂得,如果伴侣中,有一个人知道自己走得慢,不愿意拖累那个走得快的,给了他自由。那么,那个走得快的,应该深深地致谢。

我们还应该懂得,那句非常俗套的老话,相逢是缘分。无论当下,我们走上了多么不同道路,都不要去否定我们还能走在一起的日子。那段日子的美好,真实地存在过,不管你是选择记着,还是忘了。

婚姻里,究竟还有没有爱情?


一位读者问我:结婚后,被琐事消磨,两个人之间还会有爱情吗?

问题很短,却不好回答。我愿意先讲几个故事。

让我拉着你的手

我奶奶八十岁的时候,晚上起夜突然晕倒在洗手间,十分钟后被发现送到医院,诊断脑供血不足,上了年纪而已,没有大碍,可是,爷爷从此再也不放心她一个人,哪怕是半夜去洗手间。

从此,每天晚上我隔壁的房间总是一阵或者数阵窸窸窣窣的声响,有点耳背的两个人用自以为很轻的声音说着悄悄话。

有时候是“衣服穿好,不要受凉”,有时候是“咦,手电到哪去了”,有时候是“你别起来,没事的”,还有一次,一个人说:“你不要起来,我一直念叨念叨,你听着声音在,就放心了。”另一个人说:“你不要光顾着念叨,摔一跤,不划算。”

偶尔,我偷偷把门开条缝,见到爷爷端坐在洗手间门口的椅子上,端枪一样拿着手电,1955年就授衔的老军人,看不清他的脸,只感到空气里的认真。

奶奶出来,两个人手拉着手,小心翼翼地走回卧室。

83岁,奶奶走了。

墓碑是爷爷亲自设计的。椭圆形印度红的花岗岩被刻满密密麻麻细小的花朵,他说,奶奶的名字里,有个“芳”字。

家里的床上,永远是两套被褥。

夏天,两床空调被叠得整整齐齐;冬天,两床羽绒被码得厚厚敦敦。到了晚上,两床被褥一道平平整整铺好,爷爷说:“我们俩还在一块呢。”

我希望你睡好

我的朋友L家里有各式各样的耳塞,泡沫的,硅胶的,蜡丸的,她笑说:“老公半夜呼噜声大,我不用耳塞睡不着,这么多年,都成耳塞专家了。”

我摆弄着那些耳塞,没说话。

L玲珑剔透,接着说:“他过敏性鼻炎,有点感冒什么的呼噜声更重,但是,他还有呼吸骤停的毛病,最好侧卧,不能仰躺,呼噜声一停,往往就是仰面朝上的姿势,我得把他推醒,叫他侧身睡。”

“这样,你还能睡好吗?”

“总比不知道他怎么样睡得好啊。其实,他经常出差,我不在,他也能照顾好自己,甚至,我们曾经考虑过分床睡。可是,夫妻俩,不就是要在一个锅里吃饭一张床上睡觉吗?那不是一张床,是一艘船,你会觉得有风雨同舟的感觉,你会觉得他不在,你就不踏实,甚至,连他的呼噜声都是安全感。”

L说这话的时候特别平淡,一点没有爱的表白的隆重,充满了寻常生活的随意。他,就是个会打呼噜的男的;她,就是那个会打呼噜的男人的老婆,仅此而已。

这活不是女人做的

朋友Y推荐我喝一种牌子的胶原蛋白,唯一的缺点是瓶盖特别难打开,每次,我都要用小刀把瓶口撬一圈儿才能拧开。

再见面,我问Y:“那些瓶盖你怎么弄开的?这个设计太麻烦了,每天得用刀撬。”

她笑:“那个不是我开的,每天晚上宝宝爸爸拧开给我喝,他要是出差了,就提前用工具把瓶口撬松,不打开,放冰箱里码着,要喝的时候我自己拿出来,一拧就开,还不会变质。他说‘拧瓶盖这活儿不是女人干的’。”

以前,我对Y老公印象并不好,总觉得那是个特别以自我为中心有点直男癌的人,比如衣服没有即时给他熨就挂脸,饭桌上总要掌握话题主导权,朋友交往常喜欢当老大,每次看到Y小媳妇一样亦步亦趋让着他,我都觉着不值,甚至觉得这两个人之间没什么爱情。

听了“瓶盖”的故事,我相信,每一个对夫妻都有自己特别的情感表达方式,与外人无关。

每一段婚姻都有独特的开机模式

我们生活在一个对“婚姻”来说最坏的年代。

三十年前,终其一生,不过结识几百人,现在,只要你愿意,微信朋友圈就能过千。庞大的基数让相遇变得简单,发现一个有点亮眼的异性就像每个月都会收到物业公司的费用通知单一样不稀奇。

可是,简单的遇见却稀释了情感的浓度,平均寿命倒是越来越长,一想到要和身边这个人厮守到快90岁,第一感觉不是温暖,而是心惊和怀疑:这么多年怎么过?

据说,22-35岁是离婚高峰期,35-50岁是婚姻平稳期,50岁以上离婚率继续上扬。

35岁之前,生活尚未定型,一对原本打算携手行走人生路的男女在漫长的路途中逐渐走失,不再跟得上彼此的脚步,于是,分开吧;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拖着事业拽着生活往前跑,爱情成了奢侈品,不是不想改变,而是变起来成本太高,脱轨的生活会象一个噩梦搅得你不得安宁,于是,就这样吧;

50岁,韶华不过如此,责任已尽义务已成,总算能可着心意生活了,却赫然发现与身边人早已无话可说,曾经以为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是孤独终老,晚年才明白,最糟糕的事是与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所以,鼓足勇气,分开吧。

婚姻,看起来是多么让人失望。

可是,我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一个对婚姻来说最好的年代?

只要你愿意,一定可以和你爱的人在一起,宽松的社会氛围没有那么多生硬的理由阻止你们结婚,除非你自己被物质和现实吓退。

结婚后,你们俩依旧可以培养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发现这个世界上特别多的有趣的事,一起旅行一起工作一起养小孩一起孝顺父母,一起找各种各样丰富的事情打发光阴。

世界之大所居不过数尺,弱水三千所饮不过一瓢,人口再多相伴不过二人,生活里热心观众虽然人多口杂,男主角和女主角却只会各有一个。

爱情,虽然是道难题,但终究不过是两个人的事。在两个人之间积累更多的能量,积攒只属于两个人的气场,用最简单的方式与最复杂的世界握手言和。

婚姻里,还有爱情吗?

取决于,亲爱的你,相信婚姻里的爱情依然存在吗?

平凡生活中遭遇大喜大悲的机会不多,却需要手拉手抵御平淡的流年,把日子逐渐好过,要求日益简单,在相伴中生出烟火气十足的爱情。

最难得的爱情是陪伴,最靠谱的感觉是温暖。

终其一生,我们都不可能发现自己觉得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无论信仰,或者爱情。

究竟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婚姻不堪一击?


今天,突然看到一条热搜“深圳突现离婚潮”。

点进去一看,是深圳特区报的报道,说有市民在网上反映,深圳离婚办理业务预约爆满,多次预约不上。

为了验证真伪,我特地查询广东省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结果显示,从今天起一直到今年6月17日,深圳各区的离婚剩余预约量均为0。

也就是说,深圳离婚预约“一号难求”,想要离婚至少至少要排到下个月17号之后了。到时候能不能预约上,还是个问题。

此前,“疫情离婚潮”,就曾多次上热搜,比如:

西安多个婚姻登记处离婚预约天天爆满↓

离婚登记处的办理窗口挤满了人群↓

这个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国外也有“疫情离婚潮”。

刷新闻的时候,就看到这样一条↓

类似的新闻数不胜数,疫情还未过去,全球却纷纷刮起了离婚潮。

身边有不少大龄未婚青年会发现,自己都还没结婚,但周围的朋友都离得差不多了。

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婚姻的寿命也越来越短,七年之痒变成五年、三年之痛。

离婚变得容易,但受疫情影响,办理离婚没那么容易了,所以才会有市民反映,上了热搜。

为什么现在离婚的人那么多?

两个人的婚姻,背后有2个家庭干预

两个人的磨合已经很难了,两个家庭再掺和进来,婚姻就像混战。

这是国情使然,我们的父母,习惯给我们大包大揽,大操大办婚礼,买房、结婚、催生、带孩子,都少不了父母的身影。

两个年轻人看对眼了,父母就上场了。

婚前各种干预,婚后更是一地鸡毛。你以为的自由恋爱,其实根本就逃不过父母的支配。

自己的父母干预,我们尚且不满。对方父母干预呢,我们内心真的毫无芥蒂吗?

这些芥蒂和不满,会在婚后成为你们反复吵闹的素材。

疫情期间,小俩口天天不得不待在一起,没有娱乐项目放松,连出去吃顿好的都是奢望,再加上工作、生活和心理的压力,平日里的矛盾,在这期间大爆发!

自我意识觉醒,没有人愿意忍耐

现在的年轻人,平均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他们的心态普遍开放又独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而中年人呢,由于网络时代,接收信息面也变宽广,物质上变富裕了,精神上也追求自我价值。在婚姻里感受不到幸福,也不愿意忍了,离婚不再是不能接受的事。

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谁洗衣服谁做饭,谁为这个家付出更多,谁更忙,谁更累,谁的错,谁更委屈,这些都可能会发展到“闹崩了”的地步。

谈不拢,那就离婚吧。

诱惑变多,对婚姻缺乏敬畏

现在的人,出轨率有多高,这个不用我说,大家都能感受到吧。

层出不穷的交友软件,遍地开花的娱乐场所,多如牛毛的宾馆酒店,诱惑那么多,人们想要出个轨,实在太容易了。

而且,随着医疗进步,人类寿命也越来越长,“一生一世一双人”好像不太可能,这更像是“酷刑”。

有人甚至说,婚姻制度反人性,婚姻制度必将消亡。说婚姻制度会消亡,或许有点夸张。但现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不结婚,确是不争的事实。

离婚,就能解决一切吗?

离婚即贬值,是常态

离婚率居高不下,但在婚恋市场上,人们对“离异人士”的歧视可没有丝毫减弱。

离异就贬值,这对男女都一个样,至少在目前社会上确实如此。

一旦离异了,想要再找对象,你会发现,介绍人给你介绍的,大都是离异的,条件不怎么好的,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缺陷。

对离异的女性来说,更是如此。如果离异还带着孩子,那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离婚后要面临的问题,并不比婚内的少

离婚的心理建设做好了吗?

父母及亲友的言论会伤害到你吗?

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吗?

有足够的经济过得更好吗?

离婚后还要再婚吗?

再婚后还会生孩子吗?

新队友不给力怎么办,再次离婚吗?

二婚遇到的问题和以前一样该怎么解决呢?

离婚并不是婚姻的解药。

离婚很容易,但离婚后没那么容易。

自我没有得到成长,结几次婚也是轮回

我们碰到过不少这样的来访者,离过几次婚,每次都是对方的问题,每次错的都是伴侣,受委屈的都是自己。把错误都归咎于对方,自己是个“受害者”,然后抱怨自己遇人不淑。

真的是这样吗?

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每一次婚姻,遇到的都是渣老公,那至少说明你看人的眼光有问题。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到对方。

伴侣不是不好,只是对你不好。扎心吗?不懂得经营亲密关系,自我没有得到成长,不改变自己的思维,离几次婚,结几次婚,都是徒劳。

出轨但不想离婚的男人,究竟是怎么想的?


出轨的老公,在你面前痛哭流涕,苦苦哀求。他看起来那么真诚恳切,那么痛苦后悔,究竟是不是真心悔过?你要不要再相信他一次?

你原本想要离婚的心,动摇了:

他到底还爱不爱我?

爱,那为什么要出轨?

不爱,又为何不肯离婚,为何还要苦苦挽留?

你怎么也想不通,他究竟图什么。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男人总喜欢徘徊在家庭和小三之间,回归家庭不长久,离婚不愿意,想要永远坐享齐人之福。

那些出轨了却不愿意离婚的男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这要看他是哪种类型的男人。

一、怕被抛弃的“男宝宝”

有些男人,从小被照顾得很好,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生大事,都由父母选择和决定。结婚后,他离开父母,和妻子生活,虽然为人夫,为人父,可内心却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

他担心你不够爱他,担心你会离开他,他容易陷入不安和自我怀疑的情绪里,有时会无故闹脾气,容易吃醋。但更多时候,他会掩饰得很好,用男人式的自尊和优越感,来掩饰内心对关系不确定的恐慌。

母婴式的安全关系,是他最渴望的。但他想要的关系太过理想化,并不容易实现,多次的期待落空,就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当他长大后,他对婚姻会有各种莫名的担心,比如:

如果我把自己交给这个女人,这个女人能不能爱我一辈子?

我是一个男人,我的自尊不允许我成为被抛弃的那一个!

又或许,他内心最害怕的不是自尊受损,而是害怕自己被抛弃后无法活下去。

他不敢,也不相信,有一个女人可以永远爱他。

为了不在被抛弃时陷入绝望,他就要脚踏两只船,不和妻子离婚,也不和小三分手。

左拥右抱,红旗彩旗齐飘,才能让他感到踏实和安全。他要给自己留后路,如果其中一个女人抛弃他,他可以无缝对接,投入到另一个女人的怀抱里,这样他才不会感到被抛弃的痛苦。

然而现实是:一旦妻子决定离婚,他就觉得天要塌了,因为他最害怕的就是被抛弃,更何况妻子是他的根据地,是他最稳定的后方,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他绝不能让自己最安全的根据地覆灭。

这种类型的男人,他既不能和一个女人维持长期稳定的关系,又不能忍受分离,所以维持多段关系是最让他们安心的方式。

二、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的“男子汉”

在我们传统观念里,男人承担了“坚强”“养家”“勇敢”的期待。

小时候,父母老师要求他做个男子汉,流血不流泪,要勇敢,要坚强,哭是丢脸的事。

长大后,他就用符合世俗规则和长辈期待的一面,来面对世界。

他不敢放松,紧绷神经,努力维系自己优秀强大的美好形象,带着面具生活。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卓绝的能力,在妻儿面前,努力展示自己作为男人顶天立地的一面。

这样的男人,往往外表坚强,内心脆弱。

虽然他努力扮演着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男人,可他内心依旧是那个不被承认、不被允许表达的男孩,他内心的真实自我一直被压抑。

前半生,他小心翼翼戴着假面具活着。可后半生,一旦他人生发展到一定程度,也许功成名就,也许太累了,也许想开了,也许他想要为自己活一次,他不想再小心翼翼了,他被压抑的部分,就要爆发了:

我不想一辈子违背自己的意愿,我不愿意再做你们眼中的好男人了,我也有欲望,我也需要发泄,我现在有能力了,我要做以前我不敢做的自己!

于是,他既想要尝尝外面的新鲜,又想继续维持社会上小有成就的自我形象,毕竟他也不舍得他打拼半辈子的事业、仕途。

所以,他不能离婚,因为离婚就意味着他赖以生存的假面具会被撕掉,他成功好男人的形象会受到损失,他需要妻子,帮助他维持完美的形象——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的好男人。

三、学不会拒绝、不敢快乐的“老好人”

这种类型的男人,可能有这样的情况:

孩童时期,他想要快乐,却不敢光明正大的快乐。因为他的快乐妨碍到了别人,这个别人,恰巧是他的父母。

那些童年时期的片段可能不会存在于他的记忆中,但那种感受却伴随他一生。

当他想要靠近妈妈时,被爸爸不耐烦轰走,因为爸爸和妈妈有羞羞的事情要做。他觉得自己在家是多余的。

当他想和爸爸亲近时,妈妈不开心了,认为你爱爸爸多一点,爸爸对你的好比对妈妈的好多多了。他又觉得自己是坏孩子,里外不是人。

还有的是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父亲缺位,他不得不过早地承担“丈夫”“爸爸”的角色,去安抚妈妈。

小小的他,早就学会了要照顾别人的情绪,学会先满足别人的需求。他一直做小大人,照顾多愁善感的妈妈,试图努力去活跃压抑的家庭氛围。

当他无法真正满足自己的需求,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偷偷拥有就成了妥协。偷偷出轨,悄悄偷腥,寻求刺激,就像小时候偷摘邻居家的瓜果一样,偷偷吃到一口,就无比快乐。

这种类型的出轨男人,对成功有深深的恐惧,他不相信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他不敢放心享受快乐。好像他一旦快乐,就会妨碍到别人一样。

这样的人,他也不愿意离婚。他内心会愧疚,害怕伤害妻儿,害怕接受惩罚和谴责,他的潜意识里不允许他做出这种事。

但为了内心的平衡,他只有徘徊在家庭和小三之间,才能满足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又维持让他感到舒适的关系。

怎样才能杜绝男人出轨的情况?

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很多女人叫嚣着“一次不忠,终身不用”。男人只要出轨,必须立马离婚!

可是,离婚就能阻止男人出轨吗?你的叫嚣足以震慑住想要跃跃欲试的男人吗?

显然不能。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前面3种出轨却不离婚的男人类型,我们也可以找到针对性的策略。

一、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设立边界

妈宝男型的男人,他最大的恐惧是:

如果我付出一切,她不爱我了怎么办?

如果我离婚,我会恐惧迷茫,怎么办?

这样的男人是不会轻易离婚的,他反而会担心你离开他,这会让他不安,于是他把感情放在多个篮子里,这样他才会感到安全。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利用他的恐惧心理,约束他的行为,给他设立边界,不要出轨。

所以,女人要有点手段,让他知道你的规矩,哪些雷区不能踩,让他知道触碰底线的后果。

当然,凡事都有个度,如果你太强硬,让他感到不自在了,就容易适得其反。

二、不仅和他一起做好人,也陪他一起做“坏人”

对于戴着面具生存的男人而言,内心最大的冲突是“好与坏的纠结”。

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会被世俗规则束缚,他们不敢在人前表现出自己坏的那一面,只敢做“好男人”。

所以他需要接纳自己不好的现实,释放自己也看不起的欲望。

这类男人所追求的女人,一般不会是风情万种的性感女人,而是比较简单朴素的女人,而他会无意识地把这个女人变成圣母,和他一起做“好人”,维持完美的形象。

如果你的男人恰好是这种类型,你就不要被他影响,而是学会适当展示自己性感、有诱惑的一面,如果他的快感能在婚内被满足,他就不会在婚外寻求弥补。

三、给他足够的关注,走进他内心,鼓励他表达

作为一个习惯性去照顾别人感受的人,他最大的问题在于,能不能做真实的自我。

越是在婚姻中拼命照顾伴侣的人,若没有得到你足够的回报,他就越会更强烈地指责你。这时候,聊骚,出轨,也就自然而然了。

想要和这种类型的男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就要及时关注他的自我和需求,给予他足够的耐心和关注,因为他是那种有什么不会说、只会默默憋在心里的人。

你需要积极引导他,让他慢慢放下内心的防备,主动对你敞开心扉,主动和你说出自己的需求,主动在你面前呈现真实的自己。

不能急,好的婚姻,都是这样慢慢经营出来的。

我们没有办法保证你的婚姻永远不出问题,但出现问题了,积极应对,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战术。

面对不同类型的出轨男人,不管你是原谅他,接受他,还是在他出轨前就给他敲警钟,除了知己知彼,还要运用恰当的策略和手段。而我们的存在,可以帮助你提高成功的概率。

婚姻幸福与不幸,根源都在这两个字


01

经常听到一段婚姻破碎以后,女人这样哭诉:“我为这个家庭付出那么多,他个没良心的却背叛了我;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他个杀千刀的却嫌弃我!”

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类似的新闻出现,女人叫嚷着自己已经付出一切,却青春消逝,变成黄脸婆,男人外面彩旗飘飘,离了婚以后还能焕发第二春。

对此现象,媒体与网民都是正能量,他们共同谴责这样的男人,但是谴责归谴责,抗议控诉的声音再大,女人就幸福了吗?就被救赎了吗?

“这种男人忘恩负义,无耻之徒,这种男人道德沦丧,猪狗不如。”你甚至还可以骂得更狠一点儿,骂得越惨烈,心里可能越痛快,做道德评判谁不会呢?谁又不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评判渣男呢?可是道德评判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道德评判永远也无法挽救一段关系。

而幸福的婚姻其实一开始就要防微杜渐,杜绝隐患,方能将道路越走越敞亮。

02

梅兰的爸爸是一个部门的经理,收入颇丰,而梅兰的妈妈自从结婚以后,因为流产几次,身体虚弱,就办理了内退,由她来照顾一家人的生活。

梅兰记得很清楚,梅兰的爸爸回家总是往沙发上一躺,妈妈就要过去递一杯茶,然后就去准备一家人的晚饭了,梅兰的爸爸则是看看茶几上的报纸,就翘着二郎腿,优哉游哉地等着开饭。

有时候,梅兰都会想,为啥都是忙前忙后,爸爸不能做点事吗?可是梅兰妈妈从来不肯叫爸爸帮忙,而当饭菜端上桌子,梅兰的妈妈的碎碎念就开始了,她总是把“我为你们付出那么多,我为你们都不上班了,如果不是照顾你们,我肯定比现在自由云云。”听得梅兰耳朵都长茧子了。

最关键的是,梅兰爸爸自从升职了以后,就开始桃花不断,梅兰的妈妈根本管不了,直到去年梅兰的妈妈查出来,得了癌症,她的爸爸还浪在外面,没有回来。

妈妈哭着对梅兰说,我为你爸付出了那么多,可是你爸还是不领情,我这一生都在为他付出,以为终有一天,他会感动,会对我好,可是什么都没有,以后你可千万别做我这样的女人,男人都是狼心狗肺,他们的心肠好像是铁做的,他们从来不会感念我们女人的付出。

梅兰对“付出”这个词异常敏感,她从小实在是看到了妈妈太多的付出了,可是她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总是一直控诉男人不体恤自己的付出?但还是不愿意停止付出?很多陷入“付出成瘾”的怪圈里的女人究竟是怎么了呢?

03

“不断付出”,那是源于母性,不断付出那是一个母亲的本能,蕴藏在每个女人的心中。

母亲象征着博大、宽厚、孕育,多少人歌颂母亲的爱无私,每一个女人的心中都拥有这样的无私,所以,这种天性让我们大部分的女人,热衷于付出。

还有我们从小接受的关于女孩子的教育,善良大方,安分守己,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封建社会了,但是我们的社会和文化还是喜欢那种贤良淑德、宜家宜室的好姑娘。

加上我们从原生家庭观察到的母亲,她们多数是贤惠顾家的,颇有牺牲精神的母亲形象,这个形象被很多传统的女人奉若圭臬,总是认为女人在嫁人之后,越付出,越幸福。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首先,女人成为男人的妻子,并不是成为他的母亲。夫妻之爱和亲子之爱的区别就是夫妻的付出是相互的,亲子之爱在孩子的幼年常常是单向的。

亲子之爱是源于血缘,是不可更改的,夫妻之爱却没有这样的根基,是很容易被动摇的,一方一味地过度地付出,就会让婚姻的天平失衡。

其次,还要知道的是,源源不断地而不求回报的付出,并不会让男人心怀感恩,它只会不断地累积越来越高的道德成本。

有一句俗话说“虱多不怕痒,债多不怕愁”,在亲密关系中,你让男人沦为欠债的人,男人觉得还不起,那还真不如躲开你为妙。

正常的善良的人为什么不会去做十恶不赦的坏事?因为做完以后,良心会不安。内疚感是人类最不愿意承受的感觉,一天到晚被迫承受的话,男人只要一有条件,就想宁可净身出户,也想离开这个婚姻。再加上女人的反复叨唠,怨气很重,会让原本轻松的亲密关系变得沉重不堪。

再次,你一味地付出剥夺了男人参与“付出”的权力和义务。

尽管现在的家庭中,很多男人都以“我赚了钱了,我养活你们了”这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责任,尤其对那种赚钱很多,老婆全职在家的男人来说。但是,大清都亡了好多年了,这种思想竟然还根深蒂固,长在很多直男的心中。

可是,我们知道,即便是全职家庭主妇,那也是一项工作,家政服务你去打听打听,全天在家再加上全身心的爱做活,是多少银子一个小时,女人不出去工作,并不能成为被轻视的理由。

既然如此,我们女人也赚着钱,也有一定的经济地位,那么男人不该分担一些家务吗?我们女人可以为你在疲累的时候端一杯茶,你们男人为啥就不能在我们疲累的时候给我揉个肩呢?

女人可以拼职场,男人就也该做家务。男人如果也在家务上付出了,也才能真正体会到女人的辛苦,男人如果也学会照顾女人了,也才能让爱真正的流动起来。

共苦才能共情,才会有惺惺相惜的情感。

04

其实,决定我们婚姻幸福还是不幸福的原因就是这两个字:付出!但是要看你会不会付出。在我们付出的时候,尊奉一个原则就是:我付出,我快乐。

想想,在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的感觉如何?一起去看看珠宝,去侍弄花草,去练练书法,去商场血拼,去往购物车里塞满东西。你会抱怨吗?在我们喜爱做的事情上,无论花费多少时间精力,都是快乐的。

同样,其实在恋爱最初,那时候毫无功利之心,我们花一个小时梳妆打扮,女为悦己者容,开心啊,花两个小时为对方准备生日礼物,心里甜如蜜;花半天的世界为对方熨烫他的衣服,也是一种享受。

偶尔发发脾气、抱怨几句不过是娇嗔罢了。但整体上,当我们心中有爱的时候,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为对方牺牲和付出,因为我们原本就处于满足的状态。

这样不带着“付出感”的“付出”,纯净、天然、如午热之阳,让人浑身温暖,如山间之泉,令人灵魂清冽。

那个接受爱的一方,一定也会在心里开出花来,这样的“付出”激发他心中的美与善,他未必会像你爱她的那种方式一样爱你,但是,那样的爱,是引爆男人的上进的动力,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反过来想想,如果一个男人天天带着数落,带着怨怼,带着不满,为你做很多很多事情,你是不是也是觉得,你宁愿让他少做点,也最好闭嘴啊!

我爱你,我付出,我快乐,看着我青春逼人,幸福满满的样子,是天地间唯一的焦点,而你,永不会说,人生若只如初见。

惟愿我们每一次见面都像初次邂逅,没有怨怼,没有批判,没有绑架,我的爱,像小溪,像大海,已经源源不断地流淌过你所在的地方,那地方绿树成荫,繁花漫天,你还能说不爱吗?亲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