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1770名中国人赴死,无人生还,今天必须让国人知道他们!(英雄不

1770名中国人赴死,无人生还,今天必须让国人知道他们!(英雄不

发表时间:2020-12-01

【www.qg13.com - 女孩恋爱必须技巧】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770名中国人赴死,无人生还,今天必须让国人知道他们!(英雄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北京北郊,有一面墙,上面有1776个名字,这1776个名字背后各有各的故事。

他们曾是年轻的鹰,为了理想魂留长空!战争年代,他们是牺牲最惨烈的人,和平年代,他们又是离死亡最近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空军!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70年后,白手起家的中国空军成长为世界一流的空军。这其中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泪水,甚至鲜血和生命……0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前,因为飞机不足,周总理下了一个无奈的指示:飞两遍。因为穷,因为弱,所以只能飞两遍的无可奈何,是中华民族无法忘却的曾经。就从这无奈的“飞两遍”起步,中国人民空军开始了艰难却壮烈的凤凰涅槃!一个月后的11月11日,传来让国人激动万分的消息:中国人民空军正式成立了!可谁能想到,新生的中国空军,还在“蹒跚学步”,就要面对最残酷的考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成立不足一年的空军奔赴战场,他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当时,美军投入14个联队,共有各型作战飞机1100多架。而当时人民空军所有的飞机,加在一起还不到200架,处于绝对劣势。当时,美国拥有众多二战王牌飞行员。可以说,初出茅庐的志愿军空军,面对的是强自己数倍的,当时世界上最强的空军!细数世界军事史上,从来没有哪支部队像中国人民空军一样,一成立便奔赴硝烟战场。但年轻的中国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并没有被强大的敌人吓倒,他们坚信,在这样的战场上,狭路相逢勇者胜!他们决心用拼刺刀不怕死的精神,跟敌人血战到底!这是一条通向胜利的路,更是一条通往墓园的不归路……“早上吃饭的时候还在一起,降落时就有一两个人没能回来。”1951年1月8日,朱学才在飞行训练中,驾机进入前机尾流,不幸被卷入螺旋,牺牲时年仅22岁。朱学才是抗美援朝时期空军牺牲的第一位烈士。范万章,独自面对3架敌机,从万米高空打到千米低空,终因寡不敌众,在血与火中,年仅25岁的他永远离开了。地面指挥台最后接收到他的讯息,是断断续续的报告:01,我是08,我不行了........孙生禄,是河北定兴县人,在1952年12月3日的空战中,他被12架敌机围攻、开火,飞机已经被严重打伤,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孙生禄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机头一拉,驾着熊熊烈火的战鹰,朝敌机撞去……孙生禄牺牲的时候,才24岁。为了将炸弹投向目标,毕武斌驾驶中弹起火的飞机,向着目标急坠下去,壮烈牺牲.......他也才只有21岁!他们是王牌飞行员中的“王牌”!这些年轻的中国飞行员,他们用无畏的勇气,用献身祖国的信念,在朝鲜上空建立起一道牢固的空中防线。抗美援朝最终是胜利了,志愿军先后参战的歼击机部队有10个师,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中国空军一战成名!可这胜利带着刺骨疼痛,因为空军的考验,才刚刚开始。02中国空军起步晚,实力差距悬殊太大,难免要遭到来自空中的凌辱和欺压。而那些对民族尊严的摧残,更是让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1958年3月13日夜,美B-17G侦察机侵入中国领空,在截击战斗中,我国损失两架战斗机,飞行员杨玉江、王国山壮烈牺牲,尸骨都没能找回来......1960年10月21日,为拦截敌P2V侦察机,空军出动夜间战斗机13架次,其中1架战斗机,在低空追击射击时撞山,飞行员张汉民再也没有回来!同年12月17日,为拦截1架,从韩国群山机场起飞的侦察机,我国1架夜间战斗机不幸坠海,飞行员张福祯长眠海底......即便明知前路是不归路,可为了守护苍穹下的祖国河山,年轻的他们仍前赴后继,头顶着空中呼啸的炸弹,和强大的对手进行着生死搏斗!1960年,为拦截一架侦察机,我国2架夜间截击机相继不幸撞山,机上全部8名飞行员壮烈牺牲!他们的名字是:尚德赞、晁中学、杜炳良、邱业兴、赵永寿、王秀玉、唐路义、刘建强。没有足够实力,就没有还手之力,短短三年间,侵扰大陆的敌机共1105批3029架次,侵入大陆腹地的,共53架次大型飞机,这53架飞机,一架也没有被击落、击伤。特别是一架敌B-17G大型侦察机,竟侵过九省,一直窜到石家庄附近,在9个多小时的骚扰过程中,空军没有能够将其击落,而我们为拦截这些侦察机,却以几十条鲜活的生命作为代价!耻啊!痛啊!国土防空的这些牺牲,让一个中国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空中防线形势的严峻性:人民空军,不能再只用斗志和飞行员的性命,去拼了,我们必须要拥有先进战机!03还记得去年的珠海航展吗?中国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吉宽,驾驶歼-10B在表演中不停地做出眼镜蛇等极为惊险的飞行动作。这个无比震撼和骄傲的瞬间,让老张想起了20多年前,中国空军原副司令员、中将林虎将军70岁时的一场惊险飞行……林虎将军1997年,这位说山东话,却有一半俄罗斯血统的中国空军高级将领刚退役不久,已经70岁的他,应邀来到莫斯科参加第三届莫斯科航空航天展。1997年8月23日,科沃丘与林虎将军合影在航展现场,俄罗斯著名飞行员科沃丘尔表演完成后,竟向70岁的林虎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邀请:请林虎将军,驾机体验飞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苏-30战机!曾为中国空军战斗英雄的林虎中将,虽然已经70岁高龄,26年没有开过战机,但他欣然接受邀请。让俄罗斯人想不到的是,这位老将军不仅驾驶着苏-30战机冲上蓝天,还在莫斯科上空进行了“翻筋斗”!1997年,林虎将军飞行现场的历史影像更让俄罗斯观众震惊的是,70岁的林虎,竟然现场两次,飞出经典的高难度特技“眼镜蛇”动作。林虎将军的这次飞行,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不仅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更向世界表达了:中国空军必将走向强大的坚定信念!20XX年3月3日,林虎将军走完了他91年光辉又传奇的一生。他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空军全部的发展历史,他的个人命运与中国空军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林虎,从八路军战士到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1946年,东北民主航空学校成立,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19岁的林虎作为其中的一员,开始学习飞行本领。也正是在这里,他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

东北老航校,建场初期

当时航校条件艰苦到不能想象,“缺少汽油,就用酒精代替;没有保险带,就用麻绳代替;士兵们甚至用马拉着飞机走向跑道。”林虎将军回忆说:“我开过的一架教练机,机身上就有100多个‘补丁’。但是,战友们还是争着上天试飞。”初创时期的东北老航校,需要用马车拉运飞机和航材转场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大阅兵,林虎驾驶的战机,在第一队列中飞过了天安门上空。当时,为了防止敌军偷袭,4架战机弹仓里竟然挂着实弹;当时,为了显得飞机数量多一些,周总理想了个办法,有9架战机兜着圈在天安门上空飞了两次!林虎开国大典前的训练照片随后在抗美援朝作战中,他曾和美军空战,击落一架敌机后被围攻,坠机跳伞时,被两架F86战机扫射。他在冬日里落入大海,挣扎着爬上岸,好在朝鲜百姓发现了奄奄一息的他,才捡回一条命。曾经,他为了增强空防实力,代表中国去苏联求购先进战机苏-27,可“老大哥”面对兄弟时却很爱欺负人,尤其喜欢在宴会上,拿着高度白酒一通猛灌,“大哥”这样干的目的,就是先在酒桌上压倒对方士气,他们在谈判桌上的主动权也就更大。因体质差异,苏联人的酒量是中国人的五倍。但是,和林虎的谈判,苏联人失算了。林虎将军在苏联当时中国穷啊,林虎为了能最低价拿下苏-27,饭桌上和团队一通猛灌,最后,17位超能喝的苏联谈判代表,全都横着出去的,按预期价格,我们终于购到了渴望已久的苏27。他就这样:从东北航校飞到天安门上空,从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到共和国空军中将,从引进苏-27、驾驶苏-30到见证中国歼-10、歼-20的利剑出鞘,见证了中国空军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脱胎换骨的全过程!04现如今,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但他们仍然是离死亡最近的人!2001年4月1日,一场只有一架中国战机参战的“空战”,在中国南海上空,发生了。“呼叫81192,这里是553,我奉命接替你机执行巡航任务,请返航!”王伟“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为了捍卫身后祖国的主权尊严,81192战机飞行员王伟选择了血洒长空。悲壮的瞬间,迸发出来的就是中国空军融入血脉的弥天大勇!我们要铭记他们!或许,因为战火硝烟已经远离我们几十年,他们在战场上的事迹并不容易引发许多人的共鸣。但是,和平岁月里的他们,更能让我们明白,铭记他们,是因为他们始终把我们放在心里,放在心里的第一位!2006年11月14日,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战机执行完任务后,准备返场着陆。突然,在194米的高度被一群信鸽撞击,飞机严重损毁,发动机空中停车。怎么办?李剑英正常情况下,跳伞是首要处置方式。可是,他没有选择跳伞自救,而是迫降!是时间不允许?从最初决定跳伞,到最后改为迫降,中间经历了16秒钟,而,只要他愿意,弹出座舱跳伞自救,仅需0.3秒就可完成!那是因为什么?因为,他的战机上携带着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助燃的氧气瓶……更因为,在他的下方,有工厂,有在农田里劳作的百姓!李剑英,壮烈牺牲!其他的,安然无恙!说到牺牲,老张想到了另一位巾帼英雄余旭——中国碧空中,那只最美丽的金孔雀!她有无数光环:中国第一位歼10女飞、仅有的4位三代机女飞之一,2012年驾驭三代战机首次单飞!牺牲前,余旭朋友圈最后一条更新,是祝福中国空军11月11日生日快乐。第二天,余旭就永远把自己献给了蓝天!截止到20XX年11月11日,1776位空勤和飞行员的名字,被永远地镌刻在这面空军英烈墙之上,也应永远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05时至今日,这绝不仅仅是特例!今年4月26日,飞行员查显伟在执行专项飞行训练任务时,直升机突发机械故障。他,壮烈牺牲。是他技术不过硬?明显不是!他是特级飞行员,先后两次参加首都国庆阅兵和朱日和沙场阅兵。那是为什么?因为,他要避开下面的学生公寓、高速公路、高压电线和居民村庄。他用自己的生命,做到了这一切!还是在今年,3月12日上午,一架战机在海南省某地组织飞行训练时失事。事件后果是“两名飞行员不幸牺牲,未造成地面人员伤亡”。但有人在刻薄发问:这么优秀的飞行员,为什么一次普通的训练,就“挂了”?这些人不知道,空军,是和平年代最为危险的职业之一!尤其是新机型试飞、战斗机特殊动作训练,危险系数都极高。每一次飞行,都是在刀尖上跳舞!舞蹈看似漂亮,稍有不慎就危及生命!曾经有记者问一位空军人:“为什么总把钥匙放在门框上?”这位军人回答:“这是空军人习惯,万一哪天飞不回来了,谁再住我这屋就不用麻烦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很多人潸然泪下!是什么创造了新中国空军70年的辉煌?是什么,让家底可怜的人民空军,变成今天的强大模样?是1700多条宝贵的生命!是更多空军人的奉献、担当、牺牲!中国有多少个负重前行的军人?你不可能知道每个人的名字。即使他们中一些人已经壮烈牺牲!但是,就是一位又一位的他们,为中国人民把黑暗挡在身后!所谓的和平,只不过是军人用身躯为我们挡住了子弹!用战机守护住和平的蓝天!我们的天空,为什么如此蔚蓝,如此美丽祥和?是中国战机、中国空中英雄,把危险和威胁,挡在了我们的视野之外!06周总理,您看到了吗?今天,咱再不用兜圈飞两次了!81192王伟,请回答!今天,祖国的战机护你返航!70年前,中国空军白手起家,70年后,中国空军的战机总数已经超过了1700架,并且其中有近千架都是先进的第三代战机和第四代战机!运20的入列,标志着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迈出关键性一步70年,中国空军一路披荆斩棘,这支伫立在东半球巅峰上的雄鹰,正以俾睨天下的气势,一飞冲天,傲视环宇。世界并不和平,是他们,用壮志凌云的翅膀,守护着我们的和平;世界也并非太平,是他们,以生命和鲜血为盾牌,让我们安享盛世太平!今天,让我们心怀敬畏之心,向为共和国献出生命的1776位空军英雄,致敬!向所有为中国空军装备先进战斗力的研发工作者,致敬!向40万身披中国空军战衣的现役军人,和所有曾为空军做出贡献的退伍军人们,致敬!“你就是传奇”!

往期热门文章qG13.coM

“杀香港警察能得2000万报酬,搞暴乱可以赚钱”暴徒背后金主暴露了“炒作”的古天乐与“不要脸”的韩红!美国总统问毛主席有什么特长?毛主席只说了5个字!!只剩两人的同学聚会,今年顺利举办刚刚,特朗普的裸体照片突然曝光!疯传全世界!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编辑推荐

中国人讲究的是 面子


得饶人处且饶人

直话:转个弯说

冷冰冰的话:加热了说

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

要顾及别人的自尊

赞美别人

学会鼓掌

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

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

一赞值千金

自己也不吃亏

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

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

任何时候

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看破别说破

面子上好过

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

有多少信任

就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疑人不交

交人不疑

与人方便

自己方便

请主动坐里座

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扶一把

为对方着想

随喜一切

有“礼”走遍天下

彬彬有礼

方能魅力四射

礼多人不怪

中国人为什么活得没意思?


有次去望京看朋友,下错了车,走过一个路口,忽见墙根下蹲着一老男人,皱西装,歪领带,皮鞋上满是尘灰,面孔扭曲着,老泪纵横。旁边站着一位女士,不知所措的看着他。

目不斜视走过,忽听中年男一句长恸:……我这辈子,活得忒没意思了……

霎时间我兴趣大起,心中亢奋莫明,转身回去,想看个分明。

见我过去看热闹,中年男止住哭声,一双猛虎般的铜铃大眼怒视着我:看你妈了个X,再看老子捏死你!

我赶紧假装没看他,施施然走过,手里捏着手机,强行抑制住心里的冲动——马上打电话给公司:公司吗?我在街头发现没意思男一名,性凶残,不好对付,马上过来几个人,带上捕鼠笼,把他捉回公司严刑拷打……

我不是想拷问这位中年男的个人隐私,我就是想知道,有些中国人,他们是怎么把自己的人生,弄得特没情趣特没意思特悲哀的。

前年南京,有家中学听取了学生们的意见,要一扫臃肿肥大的校服风,采用韩国版的校服,男生穿制服,女生改裙子,让校服变得漂亮起来。

学生们兴奋不已,回家之后还打电话和同学们热烈讨论,想像自己穿上裙子后会有多美,班级里的男生又会多帅……可怜孩子们太缺乏斗争经验了,全然没有注意到,父母那两双充满警惕的眼睛,正紧张的注视着她们的举动。

偷听到孩子们的讨论,家长们立即上网,搜韩版校服的样式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家长们全都炸了锅。

韩国的校服真是太漂亮了,那简直是专为青春期孩子设计的,女孩的优雅男生的俊逸,这这这……这岂是自己家孩子应该享受的?

愤怒的家长们立即向校方投诉,指控称:太漂亮的校服,会刺激孩子对异性的好感。

家长进一步担忧:女孩太美,男孩太帅,会导致孩子们早恋,必须要让孩子回复到老土的出厂设计,让他们活着都没脸见人,必须的!

在家长的轮番轰炸之下,校方可耻的投降了,仍然沿用了“我很土、谁理我谁瞎了眼”的旧式臃肿体,孩子们顿时哀鸿遍野。

家长也是苦心,怕孩子早恋,影响了学习——可这事就奇怪了,韩国日本,他们的校服超级的漂亮,可也没听说他们的孩子走上邪路啊?

中国家长的紧张防范中,是不是疏漏了什么更重要的东西?

前段时间有个日本朋友来北京,大家聚了聚,酒欢人散后,送他回宾馆。

路上看到大群的中学生走过,清一色臃肿体校服,肥鸭一样凫过马路。我突然想起南京校服事件,就问他:咦,你在日本上学时,学校是不是特漂亮?

他正色回答:我们,学校有专门的校服设计师,还会请最著名的时装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体形,设计出最漂亮的校服。

我问:穿这么漂亮的校服,你们不早恋?

日本人嘴巴大张,鼓着两只眼珠看着我,脸上的表情写着:我擦大哥我不知你这话从何说起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

看这日本人被彻底弄懵了,我才感觉到中国家长的思维,明显不在人类的轨道上。但究竟行驶到哪条线上去了,我还是没弄清,就问他:你们的,把校服弄那么漂亮,是怎么考虑的?

他又呆怔半晌,说:我的,不鸡造。

靠,连这个都不鸡造,你究竟是怎么在日本混大的?当时我很郁闷。

日本朋友没回答上来这个问题,感觉好丢人,回去之后应该是做足了功课,不久给我把解答发了过来。

大概意思是,日本之所以要把校服弄得非常漂亮,是因为他们视校服为成长教育的重要元素。

漂亮的校服,能够赋予孩子高度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克服自卑的天性,同时养成智性的审美眼光。正是这几样东西,能够让孩子长大之后,成为一个有品味的人,有趣味的人,有意思的人。

日本人是挖空心思让孩子自信,我们这边是绞尽脑汁,让孩子自卑。

青春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决定性时期,自卑也好自信也罢,人格一旦形成,这一生就已经定型。

一个人格饱满、充满自信的人,自然会重视自己的生命质量,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动感而有趣,因为他认为自己理应享受这一切。

而一个庞大的自卑群体,当他们长大后,就会终日生活在悲哀的状态下,心灵中缺少对环境的抗衡力量,对于负面的因素感觉犹为敏感。实际上这就是中国的屌丝文化形成的本质原因,他们太自卑,无力感追随他们一生,无论你给他们补上多少剂鸡汤猛药,都弥补不了先天的缺陷。

自卑的人生,肯定是特没意思的人生。因为他们是一种被动式生存,浮萍一样由任环境翻覆上下。他们头顶上的天空,一生都是阴暗的。

中国人去发达国家,最惊讶的是一个司机、或是一个清洁工,都活得趾高气昂,精致得体。而我们这边,从清洁工到公务员,都哭喊自己是弱势群体,要求社会关爱关注——之所以如此悲情,要求关注,只是因为普遍的自卑情结,摧毁了心灵深处的自强意识。

媒体报道称,中国许多幼儿园,小朋友流行拼爹。

可小朋友哪来的拼爹意识?不过是教育者把自己的社会等级观念,传递给孩子。奇怪的是,整个事件过程中,最应该出来解释说话的教育口,竟然毫无响动,也无人追究。更不见有什么举措,改变这种毁灭性的教育。

相反,日本方面的教育口却是深耕细作,对孩子的平等教育和自信教育,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旅日学人萨苏,去一家日本幼儿园,看到小朋友们正在排演经典童话《白雪公主》。萨苏就站一边围观,看到七个白雪公主冲出来,跟七个小矮人载歌载舞。萨苏当时就震惊了,急忙问别人:喂,这演的是什么呀?

旁边人回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呀?

萨苏:……不对吧?白雪公主只有一个呀,你们这里怎么有七个?

啊?是这样吗?白雪公主太多了点,给你添麻烦了……旁边的日本人根本没想过这事儿,被问懵了,胡答一气。

萨苏不肯罢休,找到校董,问:喂,你们怎么乱改名著?这要是在我们那里,分分钟毙了你……你们怎么弄出七个白雪公主来?

校董:……这个,是这么回事,是上面的教育专业人士,说白雪公主是典型的社会等级观念,白雪公主才一个,小矮人却有七个,明显不够分呀。

你分个屁呀分,萨苏气愤了:白雪公主是王子的菜,你小矮人有什么资格享受公主?

校董不服:凭什么小矮人就不能享受公主?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力享受美丽的公主!人为制造社会层级,这是不公正的!

不是……算你狠!萨苏说不下去,再转身看日本版的白雪公主,看到七个后妈出来,各拿一个毒苹果,给七个白雪公主,七个白雪公主一起吃毒苹果,一起倒下去。萨苏终于看出破绽,大叫起来:这太恶搞了吧?七个白雪公主一起被毒死……智商呢?还有智商没有?

可是一个平等的社会,人人充满自信,人人活得特有意思的社会,还会缺智商吗?

等到哪一天,我们的教育口也能够干点好玩的事儿,而不是板着一张后娘脸,把孩子装进自卑的套子里,让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屌丝情结,我们才有可能活出味道来吧?

中国人为何强求夫妻白头偕老


在笔者看来,一切人类活动都有两种存在方式,一个是“生活实体”(人们自己的生活实践),另外一个是“制度设置”(政权对人们的要求)。在性方面,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别人有了性生活,建立了某种性关系,这就是生活实体;而“法定婚姻”则是政权对于人们的性活动的强制管理,这就是制度设置。这两者不一定处处势不两立,但一定时时迥然不同。

研究者究竟是要研究生活实体还是制度设置,究竟把谁视为第一性,究竟为谁说话,这不是一个操作方法的问题,而是价值立场的体现。本书义无反顾地站在生活实体这一边。

专偶制度的来历

人们惯用的“一夫一妻制度”这个术语,早在1980年代之初就被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改译为“专偶制”。笔者不纠缠于此,而是希望说清楚:它在中国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在全世界的历史上,这种制度仅仅存在于基督教统治的那些地区和时期。非洲没有,印第安人没有,伊斯兰文化没有,印度没有,中国也从来没有。即使是欧洲自己,在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也没有。中国从来没有。这不是什么“进步”与“落后”的问题,仅仅是因为它在中国无法普遍实行。

中国到了清朝中后期,文学中开始出现“才子佳人小说”,开始显露对于“一夫一妻制度”的追求。但是请注意,那是“才子佳人”的要求,至少也是丰衣足食的自耕农的要求(例如“牛郎织女”的传说),与那些生活无着的妇女毫无关系。

到了“五四时期”,当时的西化的知识分子把“性”给高度地政治化了,把传统的婚姻制度丑化为“陈规陋习”与“丑恶现象”,把它归结为近代中国一切民族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反之,他们把“一夫一妻制度”美化为“政治正确”的“精神文明”之一,似乎只有实行这个东西,才能建立新政权,汉民族才能“复兴”与“崛起”。结果,他们一方面高唱“妇女解放”,另一方面却志在剥夺小老婆与小姐的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

1949年以后,“五四”的理想扩大地实现了,直到现在。本来是建立在“爱情总会专一”这样一个人类现象的基础之上的“一夫一妻制”,被政治需要搞成了一种大一统的绝对的“专偶苛政”。所谓“男女平等”变成了良家妇女、大家闺秀与贤妻良母与她们的“成功丈夫”之间的平等,而“二奶”、“小姐”、“出墙红杏”这样的女人们,不但被当作道德上的罪人,而且被当作政治上的敌人,甚至越来越试图把她们变成《刑法》上的犯人。

说到底,这种“专偶苛政”仅仅是为了保护那些有资格有能力获得与维系“一夫一妻婚姻”的女性,却断绝了那些除了自己的身体之外,没有其他方法来“向上流动”的女性的生路。说白了,这其实就是女性内部的阶级差异,是上层女性对于下层女性的阶级压迫,只不过表现为“贞节”对于“放荡”的镇压。

尤其重要的是,在中国,清朝中后期对于“一夫一妻制度”的需求,主要是来自人们更加推崇爱情,而不是来自基督教的教义。也就是说,“真爱才需要一夫一妻制”这个命题,恰恰是在中国才能够得以证明,而且比西方更早、更强烈地呈现出来。

可是,在后来直到如今的“专偶苛政”之下,爱情恰恰是最没有地位的,被紧紧地套在婚姻的框框之内。我们都司空见惯的是:未婚者如果不以结婚为目的,那么他们的爱情就会被认为不是恋爱而是“乱爱”。在法律上,结婚登记不需要爱情的存在,离婚诉讼又很难证明它的消失。尤其是婚外恋,全中国的人也没有几个会承认它是爱情。

不仅如此,如果女人出来主张“出轨的爱情”,那么就会激起一些人格外的愤怒。2005年的“木子美”、2006年的李银河,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因此说,“专偶苛政”不仅是反爱情,而且是反历史,与“中华传统美德”背道而驰。它更是反女性的,不仅是男女战争,更是女性之内的阶级战争。

社会性别分析

作为一种制度,所谓的一夫一妻,从字面上就确立了异性恋的霸权,排斥了任何一种其他性别结成合法性关系的权利。他们(她们)从来就被认为是违反法定婚姻的“另类人”,甚至根本就被禁止结婚。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女人、男人还是同性恋、跨性别等等,任何一个社会性别都可能冲决专偶制。男人也可以作“二爷”或者“鸭子”;女人也可以主动发起非婚性行为;而其他社会性别更不用说。问题仅仅在于:为什么大众舆论总是偏偏揪住小三儿、二奶、小姐这些身份的女人,而且乐此不疲呢?为什么它们往往把实际情况偷换为“两个女人之间的争斗”呢?为什么还有人贬斥那些并不希望争取结婚权利的同性恋者呢?

为什么强求白头偕老?

在中国,专偶制里还有一个本来与它毫无关系的因素,那就是对于白头偕老的强求。

在发达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人早就想清楚这个问题了,表现为离婚和再婚的比例越来越高,一生中多次结婚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在每一次婚姻中双方都可以做到专一。这就是所谓“连续婚姻制”,其实就是“一次式专偶制”:虽然一生是多偶的,但是随时都是专偶的。

可是在直到如今的中国,白头偕老却是一种强制的道德评判标准,甚至往往被搞成了“终生唯一专偶制”。

如此糊涂的想法,其实来自农业社会,仅仅是因为农业生产的周期至少需要一年,经验与财富的积累则更是需要一生一世。结果,中国人的婚前恋爱时间也是平均大约一年(统计数字见本书第24节),以符合春种秋收的农业生产周期。然后,一旦结婚则都企盼白头偕老,以适应农业社会的生命周期;往往即使双方打得头破血流,也不肯离婚再生。(注释:天主教也禁止离婚,但是它在中国普通人里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尚缺乏研究。)

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这遮住了国人的双眼,看不到“一次式专偶制”的最大好处:极大地减少了婚外恋。这是因为,一旦不再强求白头偕老,那么如果爱上婚外之人,自然就是解除原有的婚姻,再与那人结婚;根本就缺少偷偷摸摸搞婚外恋的需求。

当然,这必须来自法律上与生活中的充分而且现实的离婚自由。中国实际上仍然缺乏这个,因此至少有一部分人之所以不离婚而是搞婚外恋,很可能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无奈之举。当事人不愿、不敢、无法为“毁约”而付出应有的代价,只好采取“两害取其轻”的生存策略。这其实也是专偶苛政的必然产物。

结果,笔者的调查数据表明,当今中国的婚外恋比例高于一些被认为是“性混乱”的发达国家。这,究竟是谁更“纯洁”呢?为什么人家就能做出如此明智的选择呢?

专偶,不应该是制度,不应该是前提

以上谈的都是社会的问题。可是其背后有着强大的个人情感动力的支撑,因此需要搞明白下述的生活哲理。

第一点,专偶是一种生活状况,就是专一地爱一个人而且生活在一起。它是一种生活实体,是个人自主选择的结果,而不应该是一种排他的、强制式的法律制度。

例如在中国的某些婚外恋中,在婚的那一方其实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对情人的爱,在婚内只不过是在履行婚姻义务,甚至连夫妻性生活都没有了。这难道还不算专一?仅仅因为这种专一的爱情越出了婚姻之轨,才会被专偶制破口大骂。

第二点,对于个人生活来说,专偶这种状况说的其实是“爱情终归会走向专一”这样一种人类现象。也就是说,一夫一妻的实现和保持,只是爱情的结果而不是爱情的前提。

如果双方真的爱得死去活来,那么想不专一都很难。反之,越是把专一变成一种制度,越是首先就用这种制度来约束对方,往往就越是容易损害爱情。通俗地说就是:忠贞无大用,不爱必移情;只有爱得深,专一才成真。

错的不是专偶,而是苛政

说到底,专偶苛政仅仅是为了保护那些有资格有能力获得与维系一夫一妻婚姻的人,却断绝了其余所有人的生路,更消灭了一切非完全异性恋的性关系的存在理由。说白了,这其实就是政权对于所有“异己”的政治压迫,只不过集中于“贞节”对“放荡”的镇压。

尤其重要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对于一夫一妻制度的需求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们更加推崇一对一的爱情,而不是为了剿灭异端。可是,在后来直到如今的专偶苛政之下,爱情恰恰是最没有地位的,被紧紧地套在婚姻的框框之内。司空见惯的是:未婚者如果不以结婚为目的,那么他们的爱情就会被认为不是恋爱而是“乱爱”。在法律上,结婚登记并不需要爱情的存在,离婚诉讼又很难证明它的消失。尤其是没有几个人会承认婚外恋也是爱情。这些都表明,专偶制不仅没有张扬爱情,反而把它的生存空间给人为地大大压缩了。

例如,日渐浮出水面的“同妻”(同性恋男人的妻子)问题,其实就是因为在专偶制之下,夫妻双方都是既不能或不愿寻求真爱,也不能或不愿拆散婚姻,这才会形成一个烦恼,然后才被作为一个问题。反之,相当多的“同妻”并不这样处理生活,结果也就没有烦恼,更不会成为问题。

有些人认为,二奶或者“二爷”或者非异性恋的一方,是侵犯了夫妻互有的“专有权”。可是这恰恰证明了专偶苛政的必然恶果:婚姻本来主要是“共同生活的义务”,却被错误地扩大为“对于配偶的整个人身的占有权”。它的逻辑错误在于:如此说来,一方提出离婚,不也是破坏对方的“专有权”吗?法律为什么还要允许离婚呢?

举一反三,几乎任何一种涉及到法定婚姻的性关系悲剧与性行为焦虑,莫不来自专偶制对于天下有情人的绝无例外的统治。

因此,笔者并不是要否定一夫一妻这种性关系本身,而是反对把它变成天下一统的、绝不通融的、法网恢恢的社会制度,更反对它成为凶残的苛政。

笔者主张它必须网开一面。也就是说,这个社会可以提倡所有的人都应该做到异性专偶,但是同时也必须宽容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人与根本就不愿这样做的人;不仅包括这样的女人或者男人,还必须包括任何非完全异性恋的人。社会可以劝导他们,却不应该压制他们,更不能惩罚他们,反而应该保护他们所拥有的获得更好生活的天赋人权。

人定胜天?

无论对于社会制度还是对于个人生活来说,专偶的性关系(哪怕是终生的)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如果没有被制造成一种法律制度,如果没有变成排他的苛政,如果不加上惟异性的条件,如果听任人们自由选择与变更;那么只要爱情还存在,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终究还是会去建立与维系专一。

专偶的事实,本身是众望所归;但是把它绝对化与制度化,那就是某些人居心叵测;再用它来清除异己,那就绝对是另有所图了。史实如山,不言自明:土地革命时期以来,每一次新政权建立之初,百废待兴之关头,连《刑法》都还没有之时,婚姻法却总是被最先制定出来。

问题仅仅在于;为什么一建政就首先用专偶制来“移风易俗,改造中国”呢?它瞄准的究竟仅仅是性关系,还是个人的全部私生活?笔者懒得再说下去了,你懂的。

二奶专论

二奶现象确实在增加,但是谁也没有证据说它“越来越普遍”。在一般中国人的理解中,二奶显然不同于“情人”、“婚外恋”;却比较接近于“小蜜”、“傍大款”。

“二奶”也不是所谓的“死灰复燃”,因为二奶绝对不等于1949年之前的“妾”(小老婆)。其主要区别有三:

第一,1949年之前的小老婆不但是合法的,而且是符合当时的婚姻制度的。可是现在的“二奶”,至少在广东省已经被规定为违法的了。“包二奶”的男人可以被“劳动教养”三年之久。

第二,以前的小老婆是居住与生活在丈夫的家里,与大老婆(正妻)生活在一起,而现在的“二奶”则基本上都是分开居住,类似于1949年之前的“外室”。

第三,以前的小老婆虽然地位低于大老婆,但是社会有一套规矩来保障小老婆的基本权益,例如小老婆生的孩子虽然是“庶生”,但是却不是“私生子女”,基本上能够享受与“嫡生子女”区别不大的各种权益。

但是目前的“二奶”却没有这样的社会保护,反而会受到种种迫害;例如2005年有的传媒报道:一个法庭本来根据丈夫的遗嘱,判决那个生了孩子的“二奶”可以获得一部分遗产。但是当地的“群众”因此“大闹公堂”(这时候可没有武警来维持秩序),迫使法庭改判。结果那个二奶以及那个孩子都没有得到丈夫的任何遗产,不得不远走他乡。

因此说,二奶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当事人们在现今的社会制度之下的一种具有反叛意义的生存策略。

二奶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男女不平等的延续与加剧。

在最近25年来,男人获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地位的机会与可能性,远远多于和大于女性。尤其是,男人可以用来提高自己的经济社会地位的方法,更是远远多于女性。通俗地说,现在的中国女性还能怎么样?就算读完了博士,也仍然比男博士更难找到工作。莫非让中国女人都成为居里夫人,才能获得与男人同等的对待?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当二奶”这个方法来改善自己的地位,就必然成为一些女性的最佳选择。虽然她们为此不得不付出身体的、道德的与心理的代价,但是在她们的世界中,“两害取其轻”的道理所具有的力量,远远超过社会灌输给她们的那些神圣的道德。

因此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即使在女领导干部或者富婆群体中,也仍然会有少数人去当“二奶”。这就是因为,即使是这样的“女强人”,与同阶层的男人相比,提高已有地位的机会与方法也仍然要少得多。她们不得不与更高层的男人做交易,而且不得不主要是通过“性”。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自从1949年以来被一夜之间强加在所有中国男女头上的“专偶制”,究竟符合不符合直到现在为止的中国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我坚决反对任何人把社会的错误偷换为个人的“道德败坏”。在这一点上,“二奶”与“小姐”一样。她们的选择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强制;在个人品德上,她们与我们一样。

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扪心自问:我敢不听我的顶头上司的话吗?我不敢。因此我也是受到了社会的强制,而不能说我的品德有问题。因此,如果我主张“消灭二奶”,那就应该先去改造这个社会(包括我自己的顶头上司);绝不能欺软怕硬!

现在中国的一些舆论,往往把“二奶”问题偷换为“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却放纵了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的责任。

其实,那个男人错了,确实错了。但不是错在多了一个女人,而是错在没有撕毁那个“专偶苛政”的结婚协议。

这样的男人,其实也是大一统的绝对的“专偶苛政”的必然产物。他们不愿、不敢、无法为“毁约”而付出代价。他们实行的也是“两害取其轻”的生存策略。但是他们比那些“二奶”拥有更多的各种优势,因此从性别关系来看,他们是欺负“二奶”这个“软”,怕“社会”这个“硬”。按照中国传统道德来看,他们既不是男子汉,也不是大丈夫。

我认为:他们应该做的不是“浪子回头”,而是放弃婚姻!这样,自己自由了,社会也就没有“二奶问题”了。

“包养情妇”的搞笑

执政党开始白纸黑字地禁止自己的成员“包养情妇”。它的搞笑之处在于:“包、养、情、妇”这四个字,在这个文件里没有一个被清晰地定义。况且,在现实生活中,哪一个又能被定义得清晰呢?

“包”:

从时间上来看,我天天24小时都控制“她”才算“包”;还是“每个月在一起2个小时,除此之外一概不管”就算“包”?

从双方的关系上来看,我不许“她”再跟任何别的男人上床,才算“包”,还是“她”仍然有老公,也算我“包”她?

“养”:

从金钱上来看,我负担对方的一切开销才算,还是只要给了一分钱就算?

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我一分钱不给,却提拔她升官,算不算“养”?

“情”:

从程度上来看,我对“她”的感情要有多深才算?难道没感情的就不算?

从双方的关系上来看,如果“她”根本就不爱我,还算是“情”吗?

“妇”:

莫非可以“包养情夫”吗?

“小姐”算不算“妇”?

这个新规定其实仅仅是证明了我在前面说所的话:“性”与“二奶”都被高度地政治化了,被上升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吓人的高度,因此才会违背一切法律常识,制定出如此荒诞而且不可执行的制度。或者,这仅仅是“表态文化”之一种,压根就没打算实行?

可是,我要“弱弱地问一句”:大人们,您们考虑过那些“情妇”的生存状况、思想感情、切身利益与天赋人权了吗?她们难道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