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中国人讲究的是 面子

挽回面子

发表时间:2020-10-12

中国人讲究的是 面子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人讲究的是 面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得饶人处且饶人

直话:转个弯说

冷冰冰的话:加热了说

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

要顾及别人的自尊

赞美别人

学会鼓掌

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

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

一赞值千金

自己也不吃亏

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

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

任何时候

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看破别说破

面子上好过

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

有多少信任

就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疑人不交

交人不疑

与人方便

自己方便

请主动坐里座

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扶一把

为对方着想

随喜一切

有“礼”走遍天下

彬彬有礼

方能魅力四射

礼多人不怪

小编推荐

如何理解仇恨?为什么最恨中国人的是中国人?犹太人的历史可提供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理解仇恨?为什么最恨中国人的是中国人?犹太人的历史可提供",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NPoussin,TheoftheTemple

600万犹太人被德国纳粹屠杀,占欧洲犹太人口三分之二,世界犹太人口三分之一,这是上个世纪人类最著名的仇恨事件。

仇恨是人类行为的一个范式,像爱一样,仇恨也会一再重复。规模有大有小,但其结构总是相似的,理解仇恨是认知的重要组成,这样才能预防仇恨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最近内地人体验到了被极度仇恨的感觉,原来香港人的主流是如此无差别地恨我们,恨到可以随意殴打内地人和不同意见者,恨到放火杀人而无道德压力。慢慢找原因,可能就是在香港的教育、舆论与知识分子,几十年一再重复一个主题:内地就是一个体制邪恶,人民愚昧的人间地狱。这个主题可以在任何情境下自洽:内地贫穷,那当然是邪恶与愚昧的报应啦;内地富裕,那邪恶与愚昧的力量就更大,更要排斥。

被许多香港人仇恨,只会让内地人伤感,并不足以引发恐惧,大不了不去香港就是,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如果把力量对比颠倒,香港人多达10亿以上,内地人是少数,而且必须生活在香港人当中,被歧视、辱骂、殴打还是政治正确,那就是上个世纪犹太人的处境,这样你就可以理解仇恨的力量与可怕。

希特勒再有煽动力,纳粹再有战斗力,都不足以引发大屠杀。仇恨犹太人一定要具有强大的民意,甚至具有了道德优越感。莎士比亚的作品里,有贬低犹太人的成分。伏尔泰,启蒙运动倡导者,也宣称犹太人为劣等民族。纳粹的反犹法案,很多条文的立法依据,来自1215年教皇英诺森三世的一次会议决议。

换言之。犹太人被屠杀,是必然的悲剧,这是长达千年以上仇恨教育的结果,是公元1世纪就埋下的伏笔,犹太教与基督教在那时开始分裂。在之前,犹太教与基督教并无明显分界线,公元1世纪,两教对传统的解释出现分歧:犹太教认为摩西是正统,耶稣是荒唐的窃教者;基督教认为耶稣完善了宗教,犹太教徒忘恩负义。

公元70年,罗马人毁坏耶路撒冷圣殿,加剧这一分化,基督教徒解释为这是上帝弃绝犹太人,犹太教徒认为这不过是父亲式的惩罚,绝非弃绝。基督教开始系统性地出现反犹的“歧视教义”。

在排他性的宗教争端中,谁都要真诚地相信自己正确,认错意味着宗教的死亡。在这场残酷的争端中,基督教以其压倒性的影响力,成为舆论战的赢家。

而犹太教徒以一种“只要你没有杀光我,我就不会输”的奇特坚韧,也没有输。虽然他们的历史极为凄凉,自公元70年失去耶路撒冷,他们就没有祖国,一直作为不受欢迎的“劣等民族”,被极度歧视,以至于出现自恨者(从这点可以解释为何最恨中国人的,是同为中国人的香港人,他们极力想摆脱中国人身份,以迎合他们心目中的优等民族),但主流犹太人似乎却习惯了在仇恨环境中成长,诠释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恪守自己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一代代人阅读他们的宗教典籍,最聪明的人成为拉比,回答教徒们的各种问题,将宗教教义与当下的生活结合起来。

在集中营里,著名拉比奥什里偷偷撕下各种纸,在上面回答问题。

上帝背弃了我们,我们在集中营里,多数要死掉,我们还要照例祷告,感谢“没有让我们成为奴隶”的上帝吗?面对这个绝望而尖锐的问题,奥什里答道:赞美上帝,并不是因为他赐予我们身体自由,而是他赐予我们精神自由,我认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否认这种神恩。相反,尽管我们身在集中营,更应诵读神恩,向敌人表明,我们这个民族在精神上是自由的。

很多犹太人在走进毒气室里,口中念诵着“我相信”或“以色列,你要听”,坦然赴死。我即使不是犹太教徒,看到这些,都眼睛潮湿,受到巨大震撼与感召。犹太人的祖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并不是领土,而是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你可以杀掉我,但你无法征服我。

这种“文化自信”,除了让自己的种族幸存,最后等来与基督教的和解,可能也是犹太人在各领域有优异表现的心理动力,其他不说,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几个最有说服力的硬科学奖项,他们拿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学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

人类这种经常犯蠢的物种,好不容易知道无法通过仇恨与屠杀推销自己的信仰、观点与生活方式,要守护这个用血换来的常识。更要知道,和平、包容、尊重自己的优秀文化,是非常有价值的生存环境。而自恨者多了,将摧毁这环境。

(另外,下一次将解读牛津通识读本丛书的《数学》)

推荐:我为何每天感到幸福?

上文:中国人当然有信仰,还信得好

李子柒:中国人不缺文化,缺的是文化自信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子柒:中国人不缺文化,缺的是文化自信",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文|美物计

前几天,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热搜,

大家兴致高昂地讨论着:

李子柒到底是不是文化输出?

有人觉得,这样原始的农村生活,

似乎有损我们的大国形象,

完全不能算文化输出;

另外一些人,则坚持认为,

这就是文化输出,她勾起了很多外国人,

来探寻中国文化的兴趣。

我很早就关注李子柒,

看过她的所有视频,

从做兰州拉面、酿酒、造纸,

到盖凉亭、编篮子、纳鞋垫……

每个镜头都静谧而诗意,

也曾勾起了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心。

甚至,还会自动代入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说回这次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

中国早已今非昔比,我们强大了,

国庆大阅兵的自豪,延续至今,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念了很多遍,依旧热泪盈眶。

“基建狂魔”、高铁、5G,

中国在硬实力上一次次刷新,

但不是只有满满肌肉感的文化才算输出。

诗词歌赋、国画、京剧、相声、榫卯……

即使是最普通的农村生活,

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她们也可以输出。

中国人从不缺文化,缺的是文化自信,

而自信缘于热爱。

李子柒之所以得到大众的喜爱,

是因为她对家乡的爱,对文化的爱,

都在那一帧帧画面里。

正如央视新闻所说:

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

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李子柒做酱油

中国文化,看似抽象,

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她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一饭一蔬里有文化。

大到南北风味,八大菜系,

小到刀工、火候、吊汤、调味,

细到蒸、煮、炸、烤、焖、拌,

随便拎出一个,都可以拍部美食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名不虚传。

喝茶饮酒,自带文化。

一杯清茶,香如幽兰,

文人雅士,品之咏之,

寻常百姓,啜之饮之,

随着品衍生出的茶文化,

涉及诗词、礼仪、音乐、技艺等。

酒有清浊,饮之法亦不同,

李白斗酒诗百篇,

竹林七贤沽酒买醉,豁然开朗,

陶渊明得酒诗自成,

文人借酒抒怀、寄情,

普通人则以酒表心意。

图|视觉中国

穿衣居所,也是文化。

汉服之美,一醉千年,

罗衣飘飘,旖旎多姿,

汉之古朴,唐之飘逸,

宋之淡雅,明之端庄。

除汉服外,还有风姿各异的少数民族服饰,

花纹、样式、颜色等都各有寓意。

居所,由北到南,

从东到西,各有讲究。

故宫宏伟庄重,

江南园林典雅精致;

客家人住土楼,傣族居竹楼,

蒙古族有蒙古包;

徽派民居,黑瓦白墙,错落有致;

北京四合院,宽绰疏朗,视野辽阔;

即使,随着城市化,

房屋变得不再特色鲜明,

但中国人对住宅文化的认同感也从未丢失。

吃穿住行,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都是文化。

再说,从古至今,

中国人与土地相伴相生,

正是这片肥沃的土地,养活了我们的先祖,

才让他们创造出绚烂的华夏文化。

古人用泥烧了几个盛饭装水的瓦罐,

后来慢慢发展成了陶瓷艺术;

高雅的诗词歌赋,

也脱胎于田间地头的民谣;

制古琴、古筝的大师,最开始也得学木工;

更别说梅兰竹菊这四君子,也有花农的功劳;

……

所以,李子柒拍的农村生活,

一点都不丢人,

其中的诗意和宁静,也格外令人欢喜。

一衣一食,一门一窗,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经千百年的岁月积淀,

耗数代人之心力,

才有了今日的模样,

作为中国人,真的很自豪,

也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片土地和国家。

愿每个人,从今天起,

像李子柒一样热爱生活,

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

本文「美物计」原创,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本号文章,欢迎分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标题进入)

家里越干净的人,生活层次越高

让女人越来越美的10个好习惯

仪式感,从来不在朋友圈

吃相,决定一个人的品相

小室,闲居

小院,清凉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物商城,为您挑选最有品位的礼物

中国人为什么活得没意思?


有次去望京看朋友,下错了车,走过一个路口,忽见墙根下蹲着一老男人,皱西装,歪领带,皮鞋上满是尘灰,面孔扭曲着,老泪纵横。旁边站着一位女士,不知所措的看着他。

目不斜视走过,忽听中年男一句长恸:……我这辈子,活得忒没意思了……

霎时间我兴趣大起,心中亢奋莫明,转身回去,想看个分明。

见我过去看热闹,中年男止住哭声,一双猛虎般的铜铃大眼怒视着我:看你妈了个X,再看老子捏死你!

我赶紧假装没看他,施施然走过,手里捏着手机,强行抑制住心里的冲动——马上打电话给公司:公司吗?我在街头发现没意思男一名,性凶残,不好对付,马上过来几个人,带上捕鼠笼,把他捉回公司严刑拷打……

我不是想拷问这位中年男的个人隐私,我就是想知道,有些中国人,他们是怎么把自己的人生,弄得特没情趣特没意思特悲哀的。

前年南京,有家中学听取了学生们的意见,要一扫臃肿肥大的校服风,采用韩国版的校服,男生穿制服,女生改裙子,让校服变得漂亮起来。

学生们兴奋不已,回家之后还打电话和同学们热烈讨论,想像自己穿上裙子后会有多美,班级里的男生又会多帅……可怜孩子们太缺乏斗争经验了,全然没有注意到,父母那两双充满警惕的眼睛,正紧张的注视着她们的举动。

偷听到孩子们的讨论,家长们立即上网,搜韩版校服的样式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家长们全都炸了锅。

韩国的校服真是太漂亮了,那简直是专为青春期孩子设计的,女孩的优雅男生的俊逸,这这这……这岂是自己家孩子应该享受的?

愤怒的家长们立即向校方投诉,指控称:太漂亮的校服,会刺激孩子对异性的好感。

家长进一步担忧:女孩太美,男孩太帅,会导致孩子们早恋,必须要让孩子回复到老土的出厂设计,让他们活着都没脸见人,必须的!

在家长的轮番轰炸之下,校方可耻的投降了,仍然沿用了“我很土、谁理我谁瞎了眼”的旧式臃肿体,孩子们顿时哀鸿遍野。

家长也是苦心,怕孩子早恋,影响了学习——可这事就奇怪了,韩国日本,他们的校服超级的漂亮,可也没听说他们的孩子走上邪路啊?

中国家长的紧张防范中,是不是疏漏了什么更重要的东西?

前段时间有个日本朋友来北京,大家聚了聚,酒欢人散后,送他回宾馆。

路上看到大群的中学生走过,清一色臃肿体校服,肥鸭一样凫过马路。我突然想起南京校服事件,就问他:咦,你在日本上学时,学校是不是特漂亮?

他正色回答:我们,学校有专门的校服设计师,还会请最著名的时装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体形,设计出最漂亮的校服。

我问:穿这么漂亮的校服,你们不早恋?

日本人嘴巴大张,鼓着两只眼珠看着我,脸上的表情写着:我擦大哥我不知你这话从何说起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

看这日本人被彻底弄懵了,我才感觉到中国家长的思维,明显不在人类的轨道上。但究竟行驶到哪条线上去了,我还是没弄清,就问他:你们的,把校服弄那么漂亮,是怎么考虑的?

他又呆怔半晌,说:我的,不鸡造。

靠,连这个都不鸡造,你究竟是怎么在日本混大的?当时我很郁闷。

日本朋友没回答上来这个问题,感觉好丢人,回去之后应该是做足了功课,不久给我把解答发了过来。

大概意思是,日本之所以要把校服弄得非常漂亮,是因为他们视校服为成长教育的重要元素。

漂亮的校服,能够赋予孩子高度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克服自卑的天性,同时养成智性的审美眼光。正是这几样东西,能够让孩子长大之后,成为一个有品味的人,有趣味的人,有意思的人。

日本人是挖空心思让孩子自信,我们这边是绞尽脑汁,让孩子自卑。

青春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决定性时期,自卑也好自信也罢,人格一旦形成,这一生就已经定型。

一个人格饱满、充满自信的人,自然会重视自己的生命质量,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动感而有趣,因为他认为自己理应享受这一切。

而一个庞大的自卑群体,当他们长大后,就会终日生活在悲哀的状态下,心灵中缺少对环境的抗衡力量,对于负面的因素感觉犹为敏感。实际上这就是中国的屌丝文化形成的本质原因,他们太自卑,无力感追随他们一生,无论你给他们补上多少剂鸡汤猛药,都弥补不了先天的缺陷。

自卑的人生,肯定是特没意思的人生。因为他们是一种被动式生存,浮萍一样由任环境翻覆上下。他们头顶上的天空,一生都是阴暗的。

中国人去发达国家,最惊讶的是一个司机、或是一个清洁工,都活得趾高气昂,精致得体。而我们这边,从清洁工到公务员,都哭喊自己是弱势群体,要求社会关爱关注——之所以如此悲情,要求关注,只是因为普遍的自卑情结,摧毁了心灵深处的自强意识。

媒体报道称,中国许多幼儿园,小朋友流行拼爹。

可小朋友哪来的拼爹意识?不过是教育者把自己的社会等级观念,传递给孩子。奇怪的是,整个事件过程中,最应该出来解释说话的教育口,竟然毫无响动,也无人追究。更不见有什么举措,改变这种毁灭性的教育。

相反,日本方面的教育口却是深耕细作,对孩子的平等教育和自信教育,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旅日学人萨苏,去一家日本幼儿园,看到小朋友们正在排演经典童话《白雪公主》。萨苏就站一边围观,看到七个白雪公主冲出来,跟七个小矮人载歌载舞。萨苏当时就震惊了,急忙问别人:喂,这演的是什么呀?

旁边人回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呀?

萨苏:……不对吧?白雪公主只有一个呀,你们这里怎么有七个?

啊?是这样吗?白雪公主太多了点,给你添麻烦了……旁边的日本人根本没想过这事儿,被问懵了,胡答一气。

萨苏不肯罢休,找到校董,问:喂,你们怎么乱改名著?这要是在我们那里,分分钟毙了你……你们怎么弄出七个白雪公主来?

校董:……这个,是这么回事,是上面的教育专业人士,说白雪公主是典型的社会等级观念,白雪公主才一个,小矮人却有七个,明显不够分呀。

你分个屁呀分,萨苏气愤了:白雪公主是王子的菜,你小矮人有什么资格享受公主?

校董不服:凭什么小矮人就不能享受公主?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力享受美丽的公主!人为制造社会层级,这是不公正的!

不是……算你狠!萨苏说不下去,再转身看日本版的白雪公主,看到七个后妈出来,各拿一个毒苹果,给七个白雪公主,七个白雪公主一起吃毒苹果,一起倒下去。萨苏终于看出破绽,大叫起来:这太恶搞了吧?七个白雪公主一起被毒死……智商呢?还有智商没有?

可是一个平等的社会,人人充满自信,人人活得特有意思的社会,还会缺智商吗?

等到哪一天,我们的教育口也能够干点好玩的事儿,而不是板着一张后娘脸,把孩子装进自卑的套子里,让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屌丝情结,我们才有可能活出味道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