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语录 > 导航 > 可怕的中国式婚姻:可以出轨,但不能离婚

可怕的中国式婚姻:可以出轨,但不能离婚

发表时间:2020-12-04

【www.qg13.com - 哪些方法可以挽回婚姻】

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很多情感语录,所以我们会找到很多的语录去回忆我们的故事,最全的情感语录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可怕的中国式婚姻:可以出轨,但不能离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婚姻中,越爱越孤独,似乎成为常态。明明是两个人一起生活,却感受不到另一个人的存在,找不到亲密。

老公回家就玩手机,也不说话。

老公不做家务,也不带娃。

老公出轨。

......

很多女人在这样的婚姻中,失望不断地积累。

可当你提出离婚,那个平常毫无存在感,不在乎家庭,甚至出轨成性的男人,却不愿意离婚。

为什么男人不愿意改善关系,也不愿意离婚呢?

婚姻是一种义务,而不是选择?

在中国,结婚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年龄大了,家人开始催;可能是想要孩子了;可能是朋友同事都结婚了;也可能是对方家境不错。

总之,中国式的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走到一起,而是两个家庭,彼此社会地位、经济基础都相互扎根到对方的世界。

BBC纪录片《中国式婚姻》中,一位外国记者记录下合肥的相亲现场,采访一位陪儿子相亲的妈妈。

记者:您儿子为什么找不到女朋友?

大妈:因为他工作的地方都是男的。

记者:他准备好结婚了吗?

大妈:准备好了,房子已经买了。

这位外国记者很不解,怎么买了房子就是准备好结婚了。

后来,他想通了:在中国,结婚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义务。为了结婚,中国人去相亲,去上约会训练班,甚至去整容。

有的婚姻,一开始就没多少爱,而是为了利益,为了面子,为了孩子的凑合。

等到厌倦的时候,早已经活在自己给自己编织的网中,难以走出去。

可人要是真这么理智,倒也好。偏偏一个人想要被关注、被理解、被爱本来就是最本能事情。

大多数女人恪守中国的婚姻观,即使想要理解,想要被爱,她会向自己的丈夫提建议。

可是社会为男人提供的婚姻和关系却是分开的。

周冲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过一个故事:

她曾经问过一个50多岁的男人:“某长,你觉得离婚率高,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方果断说:“当然是坏事。国家应该管一管……”

周冲继续说:“那么,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很痛苦,怎么办?”

对方说:“那就自己出去找一个情人。婚是不能离的。”

你看,很多男人的观念是:可以出轨找情人,但婚姻不能解体。

男人比女人更怕离婚

国外有一个调查:

男人在离婚后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放纵自己、饮食不规律、体重大增,有48%的男人声称自己感到异常孤独。

相反,离婚后的女人日子却越过越滋润,感到自己孤独的女性百分比只占到总人数的28%。

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在这几年日本“退休离婚”的现象中找到答案。

通常,日本女人做家务,带孩子,不仅要照顾自己和孩子,还要照顾这个男人。

而日本男人一辈子都在工作,下班跟朋友聚会,也不回家,不做家务,更不用说经营感情。

而日本法律有一个这样的规定,妻子享有与丈夫平分退休金的权利。丈夫一旦退休,有了养老金的妻子们便不愿意再承受这样的委屈,纷纷提出离婚。

男人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直享受着婚姻所带来的好处却不自知,等到离婚之后,才发现,家里不再总是整洁,不再总有热菜。

于是,他们才看到那些一直被自己忽略的,却是自己大部分日常的存在。才因失去而倍感孤独。

很多女人会说:你要么离婚,要么好好过,给个痛快话。

可是,很多男人会说,我不想离婚。

但他没说的下一句话其实是,我也不想好好过。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在他们的眼里,婚姻和关系是分开的。

不离婚,不等于要靠近。

不离婚,不等于要让你高兴。

不离婚,不等于要满足你的要求。

当然,不离婚,也不等于要改善关系。

你会发现,男人对婚姻的依赖,其实主要是在生活方面;而女人对婚姻的依赖,主要是情感方面。

但一个是生存威胁;一个是发展威胁。男人也自然比女人更不敢离婚。

“没意愿”和“没能力”的男人

对女人来说,“离婚”和“改善关系”就像是跷跷板的两端,不改善关系就意味着离婚,而不离婚就意味着改善关系。

可为什么男人会把“不离婚”和“改善关系”分开呢?

有两个原因:没意愿和没能力。

先说没意愿。

比如说,一个男人出轨,那他是更爱老婆还是更爱情人呢,怎么判断呢?

老婆会觉得,我都这么痛苦了,他还要去见情人,他当然是更爱情人。

情人会觉得,我都付出这么多,他要是真的爱我早就离婚了,他当然是更爱老婆。

男人会觉得,一个人是能够同时爱很多人的呀,两个人我都爱。

那他到底爱谁呢?

很简单,他爱的人只有自己。

卢悦老师曾有个男性来访者,就特别困惑地问:我就想不通,不就出个轨,她干嘛那么大脾气。古代男人不都三妻四妾嘛。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自恋”,就是说自恋型的人比一般人更重视自己的需要,觉得自己特别重要,不现实地认为自己可以被特殊地优待。

而别人在他们的心中更像是一种满足自己的工具。

再说没能力。

有的男人会说这样的话:

“两个人不要整天腻在一起,大家都有自己的空间不好嘛。”

“干嘛总是逼我承诺,我真的很烦她这样。”

“不要老跟我说想你,爱你,你不觉得烦嘛。”

这类人就处在一种“爱无能”的状态,他们没能力跟别人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对于爱也就不知所措。

心理学上的“情绪无能”就是在说这群人,他们可能总是彬彬有礼,温和善良。但一旦需要有情感上的交流,他们既不想知道你的感觉,也不想说自己的感觉。

因为在他们的体验中,感觉是可怕的,是可能摧毁他们的。

一旦体会到失望、愤怒、痛苦等等的感受,他们的要么否认或者忽视;要么把这种感觉扔给别人。

比如说:

孩子生病了,是你蠢。

家里没纸了,是你没用。

地脏了,是你错了。

天下雨了,我心情不好,都是你不好。

被困在情绪无能中的家庭,就像是一滩死水,虽然存在,却已经死了。而男人对于这样的状态却早已习惯,察觉不到有什么异样。

你永远都有两种选择

很喜欢《离婚律师》中的一句话:

没有什么是必须通过婚姻才能够得到的,但两个人之间最珍贵的感情,只有通过婚姻才可能产生。

如果你的老公没意愿也没能力改善关系,而你无法放弃这段婚姻,怎么办?

卢悦老师说:一定要有教别人爱自己的能力。

首先,你一定要记住,和男人打交道跟和女人打交道是不一样的,女人可以袒露脆弱,但一定要时刻维护你的自我价值和面子。

第二,怎么教?我们要对态度的重视程度超过对内容的重视程度。

比如稍微回复不及时,男方张口就骂。

此时,我们不需要解释,而需要对他的态度进行纠正:

1)我能理解你对宝宝的担心。

2)但是你这种骂人的态度,我不接受。

3)我不回复你,肯定有我的原因,这次是因为手机欠费,但你认为我不尊重你,你没有问清情况,就断定是后者,这样的交流,我不接受。

4)而且当你不尊重我的时候,我也很难尊重你。

5)我希望你对刚才说的话道歉。

6)如果不道歉的话,我会用我的方式表达我对你态度的反击。

这就是用成人的态度与之交流的方式。

很多人说,就算我这么说,他很有可能会大肆反击,或者置之不理。

其实他是否乖乖道歉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

如果他没有道歉,但此后言语开始注意了,开始尊重了,那么我们就给他个台阶下。

但是如果他继续这种冒犯的言语,我们就要坚持最基本的底线,直到他认为这是一个墙壁,他这么犯浑下去,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说到这里,我想说的是,话术只是一种“术”,只是招数,但真正决定关系的,不是这些花拳绣腿,而是你的“定力”。

这就是我们的“内功”,我的话语再漂亮,如果你的力气太小,就自然对你毫无用处。

为什么你能容忍他不离婚,还不好好对待你呢?

因为你的内心被一个心魔所整蛊,那个心魔就是:如果我没有这个男人,我就活不下去的婴儿心态。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三个选择:

1)把照顾自己的责任交给别人。

2)把照顾自己的责任交给自己。

3)把照顾自己的责任交给自己和他人。

前面两者都不太靠谱,因为前者太不安全,万一这个人没能力照顾你呢?后者也太自不量力,万一你没有能力照顾你呢?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三种。

首先,照顾自己的责任方,是你自己;

第二,你要学会一定的自我照顾的能力;

第三,你要学会教别人照顾自己的能力。

学会这三点,你的人生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否则,一切都是扯淡。

延伸阅读

中国式过年:夫妻感情的照妖镜


因为回谁家过年而离婚的夫妻,新闻里有一对。

说的是一个湖南小伙和一个山东姑娘,两人在长沙相遇相知,相处了一年之后,他们决定结婚。

没领证,但给了彩礼办了酒席,女方的意思,是要男方“保证努力赚钱、买房、买车后再领结婚证。”

于是,这对有实无名的夫妻便在长沙过开了小日子。

转眼到了20XX年底,他们却不能在“回谁家过年”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最终,两人不欢而散开始分居。

年后两个月,男方从老家回长沙,才发现婚房(属女方房产)内已人去楼空,老婆也回了山东,随后失联。

事情拖了一年多,感情被耗损了十之八九;于是近期,男方将女方起诉至法院,要求归还彩礼等财物。

我们暂且不讨论彩礼问题,也不评论谁是谁非,只说说二人关系的转折点:回谁家过年。

我敢说,至少有八成以上的中国人认为:过年必须回婆家。

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成婚,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婆家的人。

古时候,人们用冠以夫姓的方式,来确认这样的身份归属。如今某某氏的称呼废除不用,某某氏的故事却一直在继续。

但现在都已经9102年了啊。

婚姻是一次人生选择、一份合作项目、一种情感融合、一个关乎余生的重大决定。

但抱歉,我不认为它可以把女人从娘家连根拔起,像植物一样,彻底移种到婆家的土地上。

有个朋友曾经这么说:

我是和他结婚,不是嫁进他们家。

此话甚得我心。

结婚是两个成年人的平等结合,家是新婚夫妻共有的再生家庭。男女双方,都必须从自己的原生家庭脱离出来。

所以,并不存在儿媳必须在婆家过年的说法,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

要么轮流着来、要么老人都到小夫妻的家庭来过年、要么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嫁出去的姑娘,依然是娘家父母的心肝宝贝啊。除夕之夜万家团聚,凭什么生养了女儿的,就只能独守着一室空寂?

据说,春节也是夫妻矛盾高发季。

回谁家过年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被放大了的婆媳冲突、观念不合、地域差异,以及那些说起来矫情、不说却憋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去年春节时,江西便有位名叫小静的妻子,在大年初一那天沦落得无家可归。

她和丈夫是相亲结合的,感情基础本就薄弱。除夕那天,丈夫打牌一夜未归,大年初一十一点还未起床。

眼看着亲戚朋友上门来,小静便说了丈夫几句。不料却被他一把推倒在沙发上,大拇指指甲被折断,鲜血直流。

她夺门而逃,渴望向娘家寻求庇护。不料妈妈怕坏了一家人的运气,毫不客气地把女儿拒之门外。

什么叫“回不去的娘家融不进的婆家”,这就是活生生的写照。

“我怕回婆家过年,是因为太孤独。”

朋友小思结婚三年,已经在婆家度过了三个除夕。所以春节的脚步一近,她就开始发怵。

小思的丈夫一回老家,便如同脱缰野马般不受控制,几乎一整天都耗在牌桌上。偶尔回房,也是问老婆拿钱:“又输了,再给我一百!”

她露出不悦之色,希望丈夫能回来陪陪自己,可对方拒绝:

一年就玩那么几天,你不会去跟我妈我婶她们聊天?

她提出要跟着他一起去玩,丈夫不耐烦起来:

你这样子,别人又要说我怕老婆!

留不住的,撒娇撒泼都没用!

“大过年的”,短短四字就能堵住她所有的怒火和怨气。

男人明明知道,小思听不懂公婆的方言,对他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插不上话,更不爱东家长西家短地扯老婆舌。

她坐在一群妯娌姐妹间,常常觉得自己像个忽然闯入的外人。

不是矫情,也不是自诩清高,只是她天性内向,需要由他牵着手带着路,一步步地去融入他的家庭。

此时的忽视,往往会让伤害加倍,甚至把妻子对婆家的热情浇灭。因为她舍下父母而来,得到的却是一盏孤灯和一屋子寂寞。

别说什么该主动上前积极融入,毕竟那是个漫长的关系培养过程。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而催化与转变的关键点,正是把她和这个陌生家庭连接起来的男人啊。

刷小视频时,忽然刷到一个远嫁姑娘的满腹委屈。

她在北方长大,习惯了各式各样的面食;婆家却是南方人,对米饭炒菜情有独钟。

姑娘吃不惯,胃口差了许多,人也无精打采。婆婆不高兴,说话便不太中听:

你怎么还不习惯?做面食多麻烦!

我猜,不是她不肯亲自下厨,而是这种无法以丈夫为转移的饮食习惯引发婆婆不满。

俗话不都说了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为什么就不能改一改?

事实上,饮食不惯、风俗不同也是妻子们不乐意回婆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若英演过一部电视剧,名叫《新结婚时代》。

其中有一集,讲的是她和丈夫回老家过年。那是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男尊女卑依旧大行其道。

男人们喝酒聊天,女人们做饭刷碗还不能上桌。她忙得晕头转向发了高烧,夫家还是把一堆脏碗理直气壮地推过来,因为那是儿媳的责任和义务。

丈夫默认了这种安排,为了显示一家之主的权威地位,甚至故意高声喝令,理所应当地把老婆当作丫鬟来使唤。

“刘若英”心灰意冷,强忍着不适刷完碗后便独自回城,夫妻关系降到冰点。

我想对丈夫们说,以上种种,其实都有另一种解决方式:

打牌也好走亲戚也罢,你应该带着妻子,时刻陪伴左右,介绍亲戚、在聊天中穿针引线,她的生疏感渐渐消除,归属感就慢慢生出来了;

她吃不惯你的老家食物,那就提前做好开小灶的准备,在不麻烦老人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口腹之欲。吃开心了,年才能过得更喜庆欢乐;

至于那些陈规陋俗,还是能免则免吧。你辛辛苦苦娶回来的媳妇,想必也不忍心被作贱至此?

在那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你就是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啊。

如果连你都不能设身处地为她着想,那她这个春节,就真的过成“春劫”了。

一对夫妻感情好不好、过得幸不幸福,其实都能从他们怎样过年中,窥见些蛛丝马迹。

中国式过年,其实也是夫妻关系的照妖镜。但愿我们的镜子里,都是朗朗乾坤昭昭明月。

-END-

中国式家庭缺的不是亲密,是界限


Question

自从结婚后我妈和我老公的关系一直不好,我调和了也没有什么用。

我妈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心是善良的,但说话太直太伤人,性格强势。

我老公自尊心又强,平时也很小气不大度,即使和我吵架后也好几天不理人,哪怕错在他那边。

加上我老公有个很惯他的亲妈,无论他做错什么事或在家不做家务,他妈都不指责他,而我妈就看不惯,该说就说…

总之到现在矛盾很大。

现在有了孩子后,因为我妈帮忙带孩子,每天我妈和我老公都要接触,所以矛盾更加深了。

我像双面胶似的两边不是人,就快抑郁了。

Answer

心理咨询师:刘星

说到你像双面胶,我想起2007年由海清主演的同名电视剧,当时非常火爆。

它讲述的是上海姑娘丽鹃嫁给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的东北小伙子,婆婆传统思想严重,与丽鹃现代的生活方式完全冲突。

婆媳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摩擦不断升级的故事。

“男人就像双面胶,把婆婆和媳妇两个原来不搭界的女人粘连在一起......”

这句描述《双面胶》的经典之词,也成了许多处于婆媳紧张关系中男人们的写照。

你的境地,跟他们非常相似,你就像双面胶一样,希望把你老公和你妈妈粘连在一起。

可是一个家庭里,像双面胶的那个人,往往也是感觉最受气、最累的存在。

PART1

婆媳矛盾或者母婿(丈母娘和女婿)矛盾往往最受累的是“第三方”,就像本我和超我的争执,考验的就是自我的功能。

因为明明是老公跟你母亲的矛盾,最后就会变成了两边人会去指责你。

母亲会对你找的老公充满意见;

老公会对你母亲干涉小家庭的生活充满抱怨。

他们都会跟你抱怨,希望推动你去做一些事情来调和他们,但事实就是你成了家庭中最受气,甚至是矛盾的核心点。

因为很多时候,“双面胶”的通常做法是:一边会让老公去迁就长辈的脾气,一边会让长辈去少说几句。

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既没有顺了长辈的心意,也没有照顾到伴侣的心态,成了好心办坏事的典范。

其实你对两方的性格都有了解,对两方的做法也都不满意,但感觉谁也不好得罪。

只能在小心谨慎的周旋和想方设法避免矛盾这两件事中殚精竭虑。

你不小心落入了这种模式中的圈套,背负了造成家庭不和谐的全部“责任”,无缘无故成了“背锅侠”。

而你心里潜在的声音是,为什么你们的矛盾不能自己处理好,非要我来调和。

不满的声音在潜意识里久久回荡。于是,这种冲突使你不断内耗,觉得非常辛苦。

PART2

婆媳矛盾和母婿矛盾是大家庭模式对小家庭模式强行介入的结果。

长辈介入到小家庭的生活中后,让原本运转流畅的小家庭突然间失去了往日的默契。

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长辈的到来,让这个长辈的孩子过成双重家庭模式。

就好像你妈妈参与到你的小家庭中来,你必须同时在原生家庭和组建的新家庭,这两套家庭模式中来回切换。

你对原生家庭的模式熟悉,所以切换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困难,但你的老公并不能如此。

所以这个过程就等同于,你老公要被迫去体验一个没有任何磨合、且陌生的家庭模式。

原本和谐的家庭因为这种新的家庭模式干预,而变得矛盾重重。

我的一个来访者跟我讲述:她婆婆到了他家后,婆婆非常看不惯老公对自己处处体贴关心的做法。

认为她儿子在外面赚了那么多钱,回到家后还要对老婆这样,是他儿子的软弱无能,是她儿媳妇不会做一个持家懂事的好老婆。

于是就开始干涉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不准他儿子陪老婆逛超市买菜、不准儿子开车接送老婆上下班等等。

这一下让这个来访者觉得,她婆婆简直是电视剧中传统的“恶婆婆”,也对老公听婆婆的话这一点十分不满,拼命要让她老公维持以前那种相处模式。

没多久,这个来访者老公就不怎么愿意回家,因为感觉自己既安抚不好妻子,也很难让婆婆满意,整个家庭一下子就岌岌可危的感觉。

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使到了离婚那一步,似乎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到底为什么离婚,这样的家庭破碎其实是很可惜的。

她老公的母亲是一个强势、对儿子有高期待、对女性地位有些贬低的女人,这样的家庭模式,可能让她老公对女性产生既同情讨好,又惧怕的性格。

他在小家庭中对这个来访者很好,但随着强势母亲的介入,原本小家庭中那种老公对老婆的体贴呵护被干涉了,她老公被迫恢复到原来家庭那种对女性的惧怕和远离的状态。

所以,这也让我的来访者体察到老公对自己的不够关心,最终导致争吵不断。

PART3

对于小家庭和大家庭原本就有比较大冲突的情况,理想状态是建议让大家庭一方退出自己的小家庭生活,先避免这种互相的干预,再对以后面对的情况做更多的交流。

大家庭和小家庭就像是常说的年龄上的“代沟”。

强行的匹配融合既不能让长辈的日子过的舒心,也会让原本幸福和谐的小家庭过的磕磕绊绊。

因此,小家庭才是整个大家庭的核心,就像一个国家是由千万家庭组成一样。

如果遇到小家庭被外界干预造成的很多不适,首先要稳住自己的小家庭,共同回到原先适应的轨道上来,再去考虑如何配合大家庭那些习惯。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像你们这个小家需要你妈妈来照顾孩子,所以说让她退出的可能性不是很高。

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让你妈妈意识到:你和老公才是这个家的主人。

你的妈妈来,她是客,她必须明白这个主次关系,如果不能明白这个主次关系,她就是这个家庭问题的核心。

当然你和你老公也是这个家庭问题的核心,因为你们作为主人,保护不了自己的权力,保护不了自己的家庭。

说起来也许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在这中间你也可能因为拒绝了你妈妈而感觉痛苦。

但假如你一直只是逃避的话,你只会在这个过程中感觉更加艰难和痛苦。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我建议你可以去寻求专业的帮助,找个咨询师聊聊,这也许会让你更有力量,你就可以很好地去保护你的家庭。

希望你不仅是善良的,而且是有力量的,你能让你的妈妈和老公明白:她们应该活在彼此有尊重的关系之下。

老公出轨,但不愿离婚


小王(化名):

我和老公结婚18年了,他却一次次出轨,因为失望的次数太多,我在这段婚姻里已经变得麻木。我想离婚,让内心得到解脱,老公却不肯离。

老公第一次出轨是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最开始我听到了他的风言风语,对他产生了怀疑,然后我就找到了证据。我当时反应很激烈,逼着老公给我一个说法。他表现出诚心悔改的模样,请求我的原谅,考虑到孩子小,我相信了他。

没想到,很快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我知道后气得要发疯,吵过闹过甚至打过,还是无济于事。我不知道自己提过多少次离婚,但他不肯,还说,他真正爱的是我,和外面的女人都只是逢场作戏。我心里清楚,他就是想过着“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的悠哉日子。他不离,我无可奈何,主要是想着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只好将就着过。一晃,孩子也15岁了,我也快40岁了。

我现在的日子过得挺痛苦的。老公每天都回家,表面上是个规矩的老公。可是,我清楚地知道,他有一个交往两年的情人,她是个有夫之妇,我还常看到他们两个打情骂俏。我说了很多次,他没变化,我要离婚,他又不肯,我心里憋屈,不可避免的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吵架成为我们的家常便饭。

我变得爱发脾气,经常会冲他发火。而他的回应几乎都是不吭声,我就像是在演一出独角戏,发完脾气心里更难受。所以有时候,我采取的方式是冷战,不和他说话,用这种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其实到最后,苦的还是我自己。

失望的次数多了,我已经麻木了。以前我还查他的手机,现在我压根不看。即使看到他和情人暧昧,我也装做视而不见。对我来说,知道的越少,痛苦也就越少。我唯一的想法,就是离婚!

为了让他答应离婚,我提出的离婚要求是,孩子跟我,房子我们谁都不要,将来给孩子,车子归他。他嘴上答应了,可是我催他去办手续,他又反悔。我觉得,要他答应离婚,没那么容易。

我承认,也有我的责任,因为我的顾虑太多,所以离婚的态度并不坚决。以前是担心孩子的成长受到影响,现在我是害怕离婚传出去丢人。当初我嫁给老公的时候,我的家人强烈反对,可我非要嫁给他。路是我自己选的,这些年我过得再不好也是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从来没像任何人提出过老公背叛我的事,在他们眼里,老公是个称职的好男人。如果我突然说离婚,他们会怎么想?

我现在的心情很矛盾,既想离婚,又对未来产生恐惧。我好困惑,不知道未来到底该怎么办?

回复:小王,一个忍辱负重的女人,也会是一个好妻子,在这方面你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当你的宽容已经上升到纵容的境界,会让对方误解为“默许”,最终受伤的是自己。其实,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重建自我,如何守住爱。

在婚姻的世界里,不能奉献得失去自己。女性身上的母性使自己愿意无私奉献,往往会忽略自己的成长,当自己被奉献空了,最终会失去自我。小王,目前的你之所以不知所措正是因为迷失了自己。首先,要认知情感和情欲皆是流动的,那么,聪明女人更懂得“变节与调节”对婚姻而言孰重孰轻,就不会掉进“婚姻=承诺+忠诚”的一元逻辑里,你可以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梳理自我,或者外出旅行,或者培养一个新爱好,先走出情绪困扰,理智面对现在的情况。同时仔细思考几个问题:你们是否依然相爱?他出轨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对你来说,婚姻意味着什么?离婚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你能独立应对离婚带来的影响吗?

其次,好好和老公谈一谈,婚姻问题的出现恰恰让你们有机会反思自己,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借此可以试着重新调整互动模式,并非周而复始地热吵或冷战,将危机变为转机,进而成为生机,自然不无可能。老公不愿离婚,也意味着他想维系这个家庭,如果他依然爱你,会出于内疚与责任,更加更加珍惜你,更加忠于婚姻。

最后,有过裂痕的婚姻多少会留下一些心理阴影,但由此带来的联想才是给当事人带来痛苦的根源,选择一个受伤的观念,受伤的就是自己;如果改变观念,就会发现事情还有另一重境界。一旦决定原谅,就接纳他的过去,两人共同积极完善婚姻生活

《都挺好》在贩恶?不,感谢有人触中了中国式家庭的痛点


01

最近《都挺好》可真火,剧情被全网讨论,剧中演员被直接冠以角色的名字,比如有的文章直接写“姚晨遭受重男轻女待遇”,倪大红被称为“姚晨爸”,郭京飞天天代表苏明成在网上卖萌求饶,企图洗白自己的渣男形象。

一部剧能拥有这样的国民度,自然是因为涉及的都是接地气的话题。但自从开播,围绕着《都挺好》一直有一种质疑的声音:它的话题是不是太负面了?

今天在网上看见《北京日报》发了一篇文章,认为这部电视剧刻意捏造了戏剧冲突,过度丑化了中国式家庭的矛盾和问题,是在“贩恶”。

苏大强真的是被刻意丑化了吗?网友们可不同意,评论中绝大部分都是反对意见。

我认为文章中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客观的,比如说人物有点单薄,人性中的复杂性被简化了,矛盾冲突不够立体等等,但仅仅因为觉得生活中不可能有苏大强这么奇葩的人,就否定这部剧的根本立意,则是大错特错。

苏大强算是“集齐中国式老年人所能具有的全部缺点”了吗?不,远远够不上。

虽然他在剧中大展雄风,搅合得几家不可安宁,可和很多现实中的“狼爹虎妈”比起来,杀伤力绝对是渣渣级的。

比他更不讲理、更自私、更能作的父母,我都能数出不少。

比如我的一位读者,父母都是赌徒,嗜赌如命,童年时被打骂是家常便饭,每天要做大量的家务,吃饭都不能上桌,要夹着饭菜坐到一边去,刚到18岁就被踢到社会上自生自灭。父母年老后,依然沉溺于赌博,所有的生活费都赌光了也无所谓,反正可以朝几个孩子要,不给就撒泼打滚,到处告状,“子女不孝,不养爹娘啦……”

我爸算是凤凰男,因为学习好头脑聪明,早早从农村走出来,当了干部。从此就成了爷爷和奶奶炫耀的工具,整天让他给这个办工作那个办调动,他不办,就骂,“翅膀硬了,我们管不了你了?”我爸愚孝,只好四处求人,这满腔的苦水,直到我爷爷奶奶去世很久,才敢偷偷和我们抱怨。

有网友在评论说,自己的岳父比苏大强更过分,钱都给了儿子,干活都是女儿,而且出力还不讨好,处处落埋怨。儿子不在家,让女儿去给他做饭,他不让去他家里,“你们吃得太多”,女儿只好每天在自己家里做好饭,再给他送去。

如果各位关注新闻,也会经常看到令人震惊的这种新闻,不报道不代表不存在。

这部剧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就因为它正视了现实,十分精准地切入了中国家庭的很多痛点,一贯被粉饰被歌颂的父母之爱、手足亲情,剥落了神圣的油彩,露出了难堪的一面。

02

《都挺好》揭开了哪些之前我们讳莫如深的盖子?

第一,父母不都是无私的,每个人身处在不同的局限当中,爱的能力、责任都是有瑕疵的。

苏明玉的妈妈重男轻女,是因为长期受困在不幸福的婚姻当中,令她极度厌恶自己的性别,这种厌憎和嫌恶被她们映射到同性或者自己女儿身上,电视剧中女儿成了母亲想象中的一个分身,“你是个女孩,长大就要嫁人,学那么多干什么”,她剪断女儿的翅膀,就像自己处处都比男人强,被还要被困在这个男人身边一样。

苏大强窝囊懦弱,一辈子被老婆看不起,所有的尊严都被摧毁,逐渐变得麻木和无赖,一旦老婆去世,骨子中的劣性全部爆发出来,他理直气壮地要求所有的人都对自己付出,因为他对这个世界有恨意有不满,认为自己需要补偿。

第二,父母对子女的不公平,常常是毁掉手足亲情的致命要素。

苏明玉和苏明成的关系十分紧张,到一起就是掐,互相指责,最近还动了手,正所谓哥不像哥,妹不像妹。

他们之间恩怨的根从哪儿来的,就是从母亲严重重男轻女那里来的。

苏明成作为最受宠的孩子,占尽了家里的便宜。作为既得利益者,他对叛逆的妹妹所表示出的不满,既是对母亲的一种取悦,又代表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而苏明玉对哥哥的敌意,则是显而易见的,他如此无能,又如此的洋洋自得,却得到了比自己更多的宠爱,她又嫉妒他,又看不起他。

大哥苏明哲是家中的骄傲,也是一个自私的人。他无形中侵占了妹妹的利益,却对此丝毫不以为然。他和老婆讲述妹妹被妈妈强迫上免费师范时的语气充满疑惑,他不明白妹妹为什么会这么大反应,居然发誓再也不回到苏家,这份疑惑反过来说也是一种冷血和无情——他已经丧失了体谅别人的能力。

这一家手足的乱账,都是从父母那里就没有一碗水端平开始的。

第三,受溺爱的孩子不懂事,越不受宠的孩子越渴望得到认同。

大哥苏明哲和二哥苏明成都是父母最宠爱的孩子,他们得到了家庭中几乎全部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尤其是苏明成,啃老若干年,吸干了母亲的养老钱,却还觉得自己挺孝顺的。

两个大儿子,全都是父母平时炫耀的工具,到最后,出了下葬费用的还是那个被逐出家门的女儿。

苏明玉厌恶自己所遇到的一切,她努力变强是因为无人可以依赖,也是为了不再体会弱小无依的感觉。但她又无法切断自己渴望亲情的最后一点热望,内心小小的挣扎是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可,这让她成了家里的“灭火队”,到了需要她付出的时候,她永远无法铁石心肠地拒绝。

这就是中国家庭的现状,得到爱太多的孩子反而自私,越不受宠的孩子越孝顺。

第四,愚孝的孩子错把服从当成孝顺。

苏明哲为了满足苏大强的要求,一定要把父亲接到美国,而把家里搞得一地鸡毛,妻子不满、婚姻受创。

苏明玉一句话道破真相,“你就不应该同意把爸爸接来,他语言也不通,环境也不适应……?”在各种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让苏大强来美国,真不是一个良策。这里面没有受益者。

但苏明哲一意孤行,因为他不知道如何拒绝父亲,害怕被别人说成是不孝顺,所以一定要勉强妻子同意自己的选择,让无辜的人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苏明哲是典型的愚孝,他的本质不是孝顺,而是懦弱。愚孝的人不懂得表达立场,只会把服从当做孝顺,把自我压抑看作是对父母的成全。

03

《都挺好》中的每个人都有可厌的一面,又都可怜。这恰是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现状和隐痛。

父母平衡一个多子女家庭是需要智慧的,可惜太多父母缺乏这样的智慧,他们凭借自己的好恶执行父母的职责,把家庭变成了一个竞争爱和利益的场所。

剧中的角色在性格的某一个方面,各有各的扭曲,他们互相撕扯,又深感厌倦。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坏人,也都渴望亲情,只是亲情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时,他们不知道如何再去拼凑出完整的亲情图案。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有关父母重男轻女的文章,然后有读者给了我这样一个留言。

被骂“死小编”我真生气,我倒觉得他的思路挺有代表性的。

就像《北京日报》的这篇文章一样,他们都对暴露出中国式家庭中的那些痛点而深感不安,他们更愿意活在那宣传图册一般的完美家庭模板中。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喜欢和稀泥,道理不重要,大局才重要,闹事的,挑刺的,反而不会被谴责,反而是委屈的、吃亏的需要被压制,因为压制弱者的代价比压制前者的更低。

然后大家一起牺牲,来成全一个家和万事兴的局面。

龙应台在《野火集》中写过:

“我更不忍心听人宣扬五代同堂的美德。在那个和谐的表面之下,有多少半夜的叹息、破坏的梦想、解体的个人意志,一切都为了一个抽象的理想,一个原本造福个人而往往牺牲个人的制度。”

中国人比任何一个民族都重视亲情,当亲情被撕裂,父女决裂、兄弟阋墙、夫妻矛盾,这乱哄哄的一切通过影视剧被公开曝光,大概十分少有,所以刺痛了很多人的眼。

但与其联合绞杀,怪罪影视剧传播负能量,不如好好反思,面对现实的残酷真相,寻求解决之道。

我们应该建立起一种真正健康的家庭观:

每个家庭成员都是独立个体,父母给予每个子女无差别的爱,他们并不完全依存于子女而生活,也不要求子女而丢掉人格来取悦自己,大家用亲情相互滋养,不会将亲情当成是束缚彼此人生的工具。

这很难做到吧,但值得我们去努力——世界总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END-

男人总是缺席,“活守寡”式婚姻有多可怕?


01

我先说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

一个男人得意洋洋地在网上发帖炫耀说,“我老婆,可以自己在家睡,可以自己去逛街,可以自己去旅游,可以自己做饭,怀孕了自己去做体验,然后自己带小孩,你们敢在她面前自称女汉子吗?”

有网友冷冷地回复:在我们村一般管她叫寡妇。

我曾以为世界上最糟糕的事儿,就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和一个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守活寡”是指妇女空有妻子的名份,却无实际的夫妻生活,与丈夫不能在一起。

有的女人之所以活守寡,是因为与丈夫异地工作、丈夫参军等等,不得已才分开;可是更多的女人活守寡,是因为丈夫极少参与婚姻生活乃至性生活。

对于守活寡,目前的解释为,虽为夫妻,却没有夫妻生活,形容女方为守活寡:

夫妻间没有共同语言,同床异梦,也叫守活寡,意为失去了婚姻的快乐甜蜜;

或指一个女人虽然已婚,却不能过正常的性生活,即有名无实或女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性生活。一种情况是,婚后,丈夫却长期远离,妻子不能过正常的性生活,犹如守寡一样。另外一种情况是,丈夫虽然没有远离,可是他因性功能差等原因而不能与她过正常的性生活。

02

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这四种不幸,很多中国女人的一生要经历一种,甚至是全部都经历过。

婚前,一个女人找了一个还没断奶的男人,男人把她当成了“良母”;

婚后,打着“爱”的名义,在一定程度上女人成为了男人的保姆;

冒着生命危险生完孩子后,自己还要带孩子带到累趴,男人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带孩子;

最后,男人常常不参与夫妻生活,让这个女人守活寡。

一些网友点评了这样的婚姻:

感觉不划算,结婚后给男方家做免费保姆,受婆婆的气,花自己的工资还被说,还要给公婆家贴家用,生了小孩还自己一个人带,名字还要跟男方姓。

要套没你名字的房子住吧,被说三道四,好像房子跟她有半毛钱关系一样,婚后还得当保姆,精打细算节俭成了黄脸婆了还要被抛弃,若再摊上一个啥也不干的老公和不好说话的婆婆,妈呀,谁爱结谁结。

现在的女孩儿,活得越来越像自己想嫁的人,还怎么瞧得上还没断奶的你,给自己添堵找麻烦?

拿一份工资干三份活儿。在单位要干活,回家得伺候巨婴(丈夫),完了还有个小的,哦,还有巨婴他爸妈。

从父母的掌上明珠变成别人家里的黄脸婆,还不敢睡懒觉怕公婆说懒,各种小心翼翼,钱用自己找的,衣服什么的都是自己洗,婚姻到底给了女人什么我也不知道,好像更多的只是不开心。

婚后唯一不后悔的是要了孩子,但是发现有了孩子要不要老公没什么区别,还不如自己和孩子过呢!

两个人结婚是相互扶持过日子,是你爱他、他也爱你,是你切菜他炒菜,你扫地他擦桌子,不是一个人一味地付出。

03

现代的女性,压力更大。既要有一份工作,也要做好一个妻子,替丈夫分担,养育孩子,照顾公婆,顾及爸妈等等。

刚结婚时,也有男人会说,女人在家就好,不用出去工作。女人信以为真,就乖乖当起家庭主妇,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男人和家庭上面,活成了女汉子,而往往忽略了自我成长。

过了三五年,这个男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转头就说妻子这几年只会花钱,没工资,不赚钱,黄脸婆,还有事没事故意挑刺,说女人连孩子、老人都照顾不好。

最后,男人出轨了,陷入小三的温柔乡,还责怪妻子不懂体贴、没了女人味。

种种前车之鉴,逼得女人不得不出去赚钱,相对于信任婚姻和男人,有的女人变得更相信钱。

婚姻,本是稳固和加深感情的堡垒,最后却演变成瓦解感情最快速的方式。这是,谁的过错?

婚姻出现破裂,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只是说时常逃避责任的一方,更被人唾弃。

励志语录:你可以输给任何人,但不能输给自己


励志语录:你可以输给任何人,但不能输给自己。限制我们前进的,往往不是外界,而是自己。1、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励志语录:你可以输给任何人,但不能输给自己。限制我们前进的,往往不是外界,而是自己。

1、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2、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

3、只要选择了目标,不要再想太远,每天脚踏实地,风雨兼程。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4、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终有一天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5、成功的人可以无数次修改方法,但绝不轻易放弃目标;不成功的人总改目标,就是不改方法。

6、有人能阻碍你,就像没有人能真正救助你,坎坷崎岖是生活本身,跨不过的坎儿都是你自己。

7、你现在的付出,都会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好的人。

8、总有一段路,需要一个人走,那就勇敢地漫步,华丽地走完。

9、再苦再累是自己选择的路,决不能放弃,更不能掉眼泪。

10、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11、我相信每个人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但同时也比自己想象的要普通。

12、如果你有理想,就去捍卫它。

13、一个人只要不自弃,相信没有谁可以阻碍你进步。

14、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

15、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16、我要变得多么坚强,才能承受这世态炎凉

17、生活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这意味着,无论眼下是好是坏,都只是暂时的。

18、你现在的付出,都会是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成为更好的人。

19、当你最后看到那绚丽的光芒,就会明白,所有的痛,都是值得的。

20、伤痛使你更坚强,眼泪使你更勇敢,心碎使你更明智。所以,感谢过去吧,它会带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未来。

口述:放养式婚姻让我忍不住出轨


其实,我并非没有其他选择。司徒海涛除了是富二代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优点。但身为女人,还有什么比稳定归宿更幸福的事情呢。司徒海涛要看着两间分公司,所以时常要上海天津两边跑。有闺蜜提醒我:要盯着自己的老公。我倒是没有太多介意的地方,大不了他出轨我出墙。

我们家就是这样,属于放养式婚姻。以司徒海涛的话来说,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检验彼此的忠诚。爱是用来做的,谁说是用来检验的呢?他忙于生意,我总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也不是办法。于是,我吵着闹着出来工作。我不当全职太太,我也要当个职业女性。嘿,主要还是为了见到帅哥。

姨妈的健身中心少个收银员,还是自家人比较放心。上一个,卷走了全部现金就再也没有现身。姨妈需要人、我需要找工,两人一拍即合。司徒海涛也没有反对,他明白反对无效。收银没有多大困难,还有副手帮忙。有的时候,客人刷卡;有的时候,客人交现金。唉,我工作很清闲的。

老婆,忙不忙?累不累?偶尔,听到司徒海涛的爱心电话。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故意刁难:这是查岗吗?之后,只有我随时随地电话骚扰他;他就不敢随时随地骚扰我。放养式,说好的。倒成为他的紧箍咒,我自然要找到乐子。那些事业有成的男人,才有闲情逸致讲究健身啊。

嗨,美女。那个,不是逢美女都会调情的张少吗?据说,他是某集团的太子爷;也是,城中有名的花花公子。怎样?不用照镜子,相信我的神情可以用烟视媚行加以形容。总是见到你,今天才敢和你聊天。为什么?他指了指,啊!我惊呼起来,我的裙子没拉拉链。

黑色文胸若隐若现,更加撩人心扉。以后,可要注意哦。春光大泄,便宜了别人、不如便宜我。张少一边笑,一边偷瞄。我豁出去:又没有看头。别生气,我请你喝茶。喝茶之意不在茶,下午茶晚饭,我们有说不完的话题。酒吧继续,他吻了我、我吻了他。

回到家,才打开手机。司徒海涛三个电话、两条信息。他只说自己担心,怕我出事。能出什么事,我没有忘记在七十二小时内连吃两粒事后避孕药。当然,健身中心没有再去。张少一天几个电话打来,我的内心里天使与魔鬼在打架。挣扎着,要不要再次出轨。只怪,我的婚姻太自由了

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于小彤式”的暴力,太TM可怕了!!!


《我家那小子2》自开播以来,每一期播出后,于小彤和陈小纭这对相差5岁的姐弟恋都会霸占热搜。

在新一期的节目中,这对情侣又上演了一出吃醋PK大戏。

在吃饭过程中,于小彤与只见了一次面的拍照女孩就热聊起来。

从问名字到是不是有男朋友,每个问题都可谓是在跪搓衣板间徘徊,比如:

“你应该不愁找男朋友吧?”

“如果有人追你,你会拒绝吗?”

“如果喜欢的人追你,多久会同意。得看他的套路对不对?”

期间,女友一度试图打断,但是仍被忽视,最后被气到放下筷子。

但于小彤仍没有意识到,并且还打算掏出手机给女孩看自己之前健身最壮时候的照片。

陈小纭终于坐不住了,开始掐他。

之后,两人坐车回家时,关于女友的生气,于小彤的解释也是理直气壮。

一句“自己不知道女孩会在”作为借口,一句“好,我错了,没有顾忌你的感受”轻而易举让自己成功脱身。

如果要为女友的这段吃醋大戏打个分的话,肯定不及格。

毕竟在上期节目中,于小彤的吃醋大戏才是“教科书式的演技”。

当两个人因为“歌单”问题发生争吵时,于小彤先是瞬间变脸,连问5个“这是什么?”

陈小纭试图为了缓和气氛笑着回答说是自己以前的歌单,好久都不听那些歌了,都删了。

但于小彤立刻回怼了:“不可能(车载屏幕)上面会显示。”

陈小纭再次解释,说“很早以前就删了(他的歌)。”

但于小彤不相信,然后就开始边开车边抢女友手机,后来陈小纭开始求他:“你不要这样。”

最终,于小彤彻底发飙,开着车靠边停下,对着陈小纭大吼:“你就让我看一眼,怎么了,我看一眼就没事了。”

说实话,这里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陈小纭跟着下车以后,于小彤还很委屈说:“我可以看一眼吗?你这么逼我,我真的受不了。”

陈小纭估计也被吓到,最终屈服,给于小彤看了自己的手机并道歉才算结束。

谁料到于小彤还是不依不挠,甚至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说出了”难道是他这个人才能治愈你“这种惊世骇俗的话……

为什么同样是吃醋,陈小纭看起来柔柔弱弱,可以被男友忽视,而到了于小彤这里,却可以这般发火呢?

很多人看完节目以后,都觉得这对成年情侣犹如小学生般在恋爱。并且,大家纷纷猜测,于小彤未来可能会有暴力倾向。

于小彤未来到底是什么样,我们不知道。

但今天我们想说的是,他当下表现出的“情绪暴力”问题。

情绪暴力,简单来说就是:一方以某种粗暴(打压、辱骂、指责等)的方式,肆意释放出自我强悍的力量,让另一方“自我感”丧失。

结果就是:你居然就相信了TA的话,在内心深处会开始觉得是自己做错了,开始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很明显,在吵架的过程中,陈小纭就被情绪暴力了。

因为歌单,于小彤不停的要求陈小纭给自己看歌单,情绪也愈加不稳。

等到吵完架,于小彤情绪平复以后,陈小纭才敢慢慢吐露心扉,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小彤,我为什么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都非常的惊慌,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知道有时候你的脾气,和你说的那些话,以及说话的语调会让我非常害怕。

你的态度会让我心虚,我觉得自己错了,可是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

当一个人完全没有把自己放在值得被尊重、被爱的位置上时,甚至倾向于承认是自己的错时,她的“自我感”就在慢慢瓦解。

陈小纭就是如此。

并且,从她的态度“我每次都很恐慌”中,可以看出来,这是两个人发生争吵时习惯性的相处模式。

更为可怕的是,对施暴者的于小彤来说,关系中信任出现危机,自己的生气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施暴方不觉得自己有错,受虐者觉得自己有错,听起来有点可笑,但是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为什么?

因为在这段不对等的关系中,于小彤是控制者,而陈小纭是服从者。

自然而然,她的一切感受就会以于小彤为核心,被他牵制,让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如履薄冰。

难道情绪暴力就只会引起受虐方的痛苦吗?

不是的。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他人和自己的痛苦。”

的确,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一次次施加的情绪暴力,既会伤害身边人,也会反噬自己。

寇乃馨就曾被自己的情绪暴力伤害到了。

她曾在《我是演说家》中谈到了自己的婚姻。

在一次气急败坏时,她对丈夫说:

“黄国伦,你凭哪一点配得上我啊?你知不知道你离过婚,你是二手货!”

丈夫没有回嘴,反而是转身收拾行李,拉着行李箱走到家门口的时候,说了一句:

“乃馨,有些话是不能说出口的,你知道吗?”

寇乃馨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个潜在的暴力者,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会伤害丈夫,伤害自己。

但好在,3天之后,黄国伦回来了。

但又有多少人能如寇乃馨一般幸运呢?很多时候,一旦对方心碎离开,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在亲密关系里,刀子嘴,豆腐心从来不是借口,出口伤人就是一种情绪暴力。

一位美国妇女曾给阵亡在越南战场上的丈夫,写过一封没有寄出去的情书:

“我记得那天我和所有男人调情好让你嫉妒,而你真的嫉妒了,我以为你一定会离开我,但是你没有。

你容忍我,钟爱我,保护我,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我要回报你,等你从越南归来,但是你没有。”

有时候,我们逞一次口舌之快,只会初尝恶果,但总有一次,它会变成我们一辈子的遗憾。

或许,我们都曾是情绪暴力的刽子手,伤害着最爱的人,或被伤害。

但愚者和智者之间的差别是,智者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放纵。

怎样才能避免被情绪暴力呢?

一、注意伴侣的行为。

当伴侣对自己有不平等的期待或者要求时,比如:对自己漠不关心、索取过多,通常都把所有的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就需要小心了。

二、正视自己的一切不适感受。

当自己在一段关系中,会感到恐惧、不平等、亏欠感、自我怀疑、无助、绝望的时候,就需要重视,并考虑自己是否被情绪暴力了。

三、自查自己是否会情绪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