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婚姻残酷法则:有钱才有选择权

婚姻残酷法则:有钱才有选择权

发表时间:2020-12-08

【www.qg13.com - 情感选择说说】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婚姻残酷法则:有钱才有选择权",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39岁那年,余秀华终于离了婚。

其实这个念头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20年前的洞房花烛。因为这个男人,并不是让她怦然心动渴望一生相守的良人。

可嫁给他,谁都说她走了运。

作为一个身患脑瘫的农村姑娘,余秀华的择偶范围被命运挤压得近乎为零。婚姻的最直接价值,是用一个男人的有力肩膀来撑住摇摇晃晃的人生。

父母执意招这个外地男人上门,考虑的也并不是女儿的情感需求,而是沉甸甸的生活。放在当时的环境来看,这可能也是性价比最高的安排了。

对这个决定,余秀华只能被动接受,丝毫没有选择余地。

于是就嫁了,生了儿子,柴米油盐磕磕碰碰地过。日常琐事她并不担忧,但精神领域的不可兼容却让她倍感失落,“地里的一朵花,我说好看,他说不好看,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了,这就不好办了。”

因为余秀华上过高中,平日里喜欢读书写诗,对美的感受和追求都明显要高于丈夫。

三观不同的痛苦,其实要远远高于经济紧张衣食不继。

可还能怎么办呢?

午夜梦回也不过是一声长叹。她没钱没工作,甚至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拿什么去掌握人生的主动权?也唯有写上三两行诗歌来抒发抒发苦闷罢了。

谁料有一天,余秀华忽然就火了。

2015年初,她的名字和那首《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迅速传遍网络,记者们扛着长枪短炮闻风而来。

农妇、脑瘫、诗人,这三个词语拼凑出的余秀华惹人注目,趁势推出的诗集也畅销一空。

才华与名气的变现来得自然而然,有了钱的余秀华,立刻把离婚提上了日程。说闲话的人数不胜数,把她的行为唾弃为抛弃“槽糠之夫”。

可她义无反顾,最终以一所房子的代价,成功解除这段折磨她20年的婚姻,迎来宁静的没有争吵没有猜忌的日子:一个人的日子。

余秀华的离婚经过就像她的诗歌一样泥沙俱下,它把真相赤裸裸地撕开给我们看。最后成全她的,根本不是什么精神层面的高尚品质,而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支撑选择的是能力,可能力的最直接体现,其实就是钱。

试想一下,如果余秀华不写诗,或者她的诗始终默默无闻,那她的生活真的不会有太多实质性的改变。无非是继续心照不宣同床异梦,在充满遗憾和失望的婚姻里慢慢老去。

有些婚不是不想离,而是离不起。

诉讼费、律师费我们就不考虑了,单说离婚后,生活可能就是猛然塌掉一半的天。胆小的人,恐怕想想都会觉得不寒而栗。

那点讲究的心思,或许就静悄悄转变为了将就。把贫贱夫妻捆绑在一起的,往往不是感情,而是生活。

为什么要赚钱?

有个回答是这样的:我不想为了钱和谁在一起,也不想为了钱而离开谁。

换言之,也就是有了钱,爱情和婚姻的自主选择权才能稳稳抓在手中。不受制于命运,也不必听从于任何人的安排。

毕业第三年,小夏的电话几乎快被焦虑的七大姑八大姨打爆了——她们让她去相亲。

小夏长得很漂亮,家人早就计划着用这副好皮囊去吸引金龟婿,把结婚作为阶层飞跃的跳板,走进更好的生活里去。

可偏偏小夏心有所属,她和男友是校园情侣,十几岁就看对了眼,两心相悦地走了将近十年,早已情比金坚难舍难分。可男友出身农村,很让小夏的家人看不上。

放心,这并不是一个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苦情故事,棒打鸳鸯被小夏轻描淡写地化解。武器是一张银行卡,里面装着小夏和男友的所有收入。

其实也不是天文数字,但足以震慑在七八线小城生活了一辈子的父母。小夏正色对父母说:“你们看,他有能力赚钱,我也有,我们可以把日子过好。”

父母放了心,也就欣慰地把女儿交到男孩手上,皆大欢喜。

面包和爱情其实并不矛盾,前提是你已经把面包牢牢抓在手中。只有这样的人,才不会被命运置于非此即彼的悲哀境地。

不久前,有这么一条新闻,说的是冯小姐在工作中受了委屈,男友何先生温情脉脉地鼓励她,“不开心就把工作辞了,好好在家休息一段时间,我养你!”

冯小姐感动涕零,于是便利索地辞了工。开始时,两人郎情妾意恩恩爱爱,直到冯小姐入手了2000多元的护肤品。

何先生脸色不太好看,冯小姐解释,这是用惯的品牌没法节省。何先生便也没说什么。

但从此后,冯小姐的每一次购物都会引发一场争吵,两人的关系逐渐被“万恶”的金钱逼到了悬崖峭壁上。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份酸菜鱼,外卖标价100余元。下班回家的何先生看着账单勃然大怒:“太奢侈了,真的养不起了!”

一个没有钱的人,在两性关系里多多少少要受点委屈,很难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护肤品、衣裳鞋袜、包包配饰甚至一粥一饭,你都不能按着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你只是个乞食者,只能被动接受,无法主动选择。

许多人指责男方的不自量力和吝啬,但不要忘记,假如换成一个霸道总裁,她的选择权将从衣食住行被管制到思想理念,乃至前途命运。

很俗对不对?但也正是生活与人性的最残酷之处。

所以,你必须去做自己的衣食父母,才有可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别无选择,这可能是人世间最悲伤的词语之一。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写了这么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里的选择权,其实也和婚姻共通。

我们努力挣钱,并不一定能成为富豪,但当票子稳稳地揣在怀中时,你对五花八门的商品拥有选择权,你在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时,也会多一分底气和坦然。

人人都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

为什么会哀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选择空间太过狭窄,生活都被推入“不得不”的可怜境地。

人哪,一旦被“被迫”压制了太久,就容易往偏激的路上走,婚姻自然也会因此而逼仄阴暗起来。

幸福不仅是一种感觉,还是一种能力。

你问我怎样获得这种能力。我说,首先当然是赚钱。

精选阅读

卢悦:看任正非绝地反击,明白婚姻的残酷法则!


设想一下,如果你的女儿被一个国家绑架,而你的公司被世界第一大国封杀,十几万员工都在盯着你,你的一举一动事关一个民族的存亡兴衰……

国仇家恨,兴衰荣辱,你该怎么办?

好莱坞大片里常见的“孤单英雄”的剧情,竟然发生在现实中。

这个男主角,叫任正非,一个75岁的中国老人。

看了最近任正非接受的媒体采访,非常感慨,也许每个中国人,都值得去好好看看他的回答。看过后,你不光会读懂华为,读懂任正非,你更明白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道理。

寻找到苦难的意义:

真正给你安全感的,是你的复原力

我们来看看任正非曾经怎样应对危机,成为成功的幸存者。

什么是“幸存者”?

就是你有成功地从危机中走出来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就会让你成为一个有“复原力”的人。

任正非,就是这样的幸存者。

任正非人生第一次创业,是在41岁,那一年,他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巨款,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妻子又提出离婚,任正非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

任正非全家福(后排右一为孟晚舟)

后来孟晚舟回忆当年的场景:

“深圳多雨,外面下大雨,我们屋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隔离邻居说话都能听见。”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任正非借来2万块钱,赌上全部身价,创立了华为。

让我们好奇的是,他那种绝处逢生的狠劲儿从何而来?

其实这种苦日子,任正非早就过惯了。任正非出生在贵州的深山里,父母是乡村教师,兄妹7人全靠父母可怜的工资生活。

但父母从未放弃过,小时候,每到交学费的日子,任正非常常看着母亲陪着笑脸一家家地敲亲朋好友邻居的门,借钱凑孩子的学费……

那时候任正非家里为了确保每人都能活下来,实行严格的每餐分饭制。

任正非实在饿得受不了,就用米糠和着菜吃,那其实就是猪饲料。

读高三的时候,任正非甚至饿到无心学习了,母亲常早上悄悄塞给他一个小玉米饼。

任正非后来说,如果没有玉米饼,我也创办不了华为,社会上只是多了一名养猪能手而已。

那块玉米饼到底有什么神奇?

神奇之处就在于任正非撑过了苦难的人生,同时遇见了超越苦难人生的父母。

我曾经去过一些农村,发现那里的人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目光浑浊,看到他们的眼神,你就会觉得人生毫无希望。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错了,失败只是“失败之母”,成功之母是面对失败时候,不屈服的态度。

很多人都跟我说,卢老师,我害怕离婚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我说,对你造成不可逆伤害的,不是离婚,而是你对待离婚的态度。

孩子无法跨越的,一定是父母无法跨越的。

有人会说,任正非有一对没有被命运打垮的父母,所以他是“幸存者”,但我的父母是“被打垮”的,我从小到大,就看到他们一直都在对命运投降。

没关系,每个人都有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教会我们有“幸存者”能力,拥有复原力的,父母只是第一任老师,而我们有机会为自己寻找第二任老师。

它可以是你的中学老师、闺蜜、伴侣、心理咨询师,甚至是一个从未谋面的网友。

只要他们教会你这以一样东西,你就是“打不死的小强”。

复原力魔咒:

三句话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花了数十年研究人们如何应对挫折,结果发现有三个观念会让你永远成为一个loser:

(1)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2)普遍性(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持久性(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这三个因素(简称“3P”)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大脑输入“反3P认知”

比如,有一个来访者小A跟我说,

她的丈夫出轨了5年,她竟然是朋友圈里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看到老公和小三的“限制级”的对话,小A简直要发疯,一个总是说忙于工作,无暇做爱的男人,居然自称“一日五次郎”!

问老公什么时候断。

老公说,如果你要逼我,我就要离婚!小A脑子一热:“离就离!”

第二天,老公起床问,离婚协议写好了,你看看,没问题我们去民政局,看着离婚协议,小A大哭。

老公说:何苦呢?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只要你放我一马,我肯定不离开你的。

小A特别恨自己,为什么就不能离开这个“得意洋洋”的男人?

因为她如下三种观念,让她在婚姻中,始终抬不起头来:

1.个人化:如果我不是那么蠢,我就可以及时发现老公出轨的苗头,起码更早发现他对我的不忠,这样我就可以不用成为所有人的笑话了。

2.普遍性:如果我要离婚,我的名声、事业和孩子都毁了,我一辈子永远抬不起头来。

3.持久性:一旦男人出轨过,就是惯犯,无论和他在一起还是离婚,我的情感生活都算是完蛋了。

已有数百项研究表明,无论孩童还是成人,只要他们认识到陷入困境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错,也不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不会如影随形般相伴一生,那么他们就会更快地复原。

我给她开的药方是:

1.停止自我攻击,放过自己,学会自我同情:

我问她:为什么你会有5年没发现老公出轨?

她说:因为我蠢。

我说:你在事业上这么聪明,为什么在情感中这么蠢?

她说:因为我相信老公是个永远不会背叛我的人,当初找老公的时候,我就是要找这样一个人。

我说:是什么让你放下了你的判断力?

原来,她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冲突之中,她永远都要做父母的和事佬,每次冲突都是她负责在父母中间周旋,所以她一直都很渴望找到一个单方面爱她的人,她不想再付出什么了。

我说,看来不是你蠢,而是你累了,你只想做一个小孩,如果你不能学会让这个内在小孩休息,你就会一直试图让他做你的妈妈。

一旦我们学会了立体地看问题,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蠢人”,我们之所以会做蠢事,只是因为“不得已”。

心理学发现,有复原力的人和没有复原力的人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在脑海里出现的第一句话,决定了他们在日后的修复能力。

没有复原力的人首先会想:

为什么是我?

都是我的错。

有复原力的人首先会想:

我这么做一定有我的原因。

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如果你改变了在你脑海里出现的这些话,你就有机会改变你自己的命运。

2.走出“普遍化”和“持久化”的视角,建立“成长型思维”

复原力最大的敌人就是“灾难化”视角——我们往往过度放大了事情的困难程度和可怕程度,贬低了我们的应对能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被试验者想象自己和爱人分手两个月后的伤心程度,又请另一些真正经历了分手的被试验者报告分手两个月后的感受。

研究结果显示,真正经历了分手的人要比仅凭想象的人更快乐。

其实人生就是一天天地积累起来的,而真正有复原力的人,关注的,永远是当下,永远是更有意义的事儿。

《寻找生活的意义》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尔曾被关在纳粹集中营中,一天,在去上工的路上,他发起愁来:要不要用最后一根香烟换一碗汤。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变得如此琐碎无聊,不禁升起一阵厌恶之情。

他发现,绝大多数死于集中营的狱友,不是因为纳粹的羞辱,而是因为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而他必须要为这种已经没有人味的生活,找到意义。

于是,他开始想象战争结束,他在向全世界人民演讲,告诉他们,即使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他是如何为自己点燃希望的火苗的。

带着这样的意义感,他给自己每天都会定一些小目标,比如为自己采一朵花,多看一会儿天空的云朵……这些目标,让他可以觉得自己还能享受到瞬间的生活快乐,和存在的意义。

很多比他强壮的狱友们都纷纷死去,最终他熬过最可怕的岁月,靠的不只是身体,而是他永远无法毁灭的自我。

比如我会让小A每天都做三个练习。

第一,每天早中晚做一分钟的正念练习

第二,每天做造句练习,写下她最恐惧的事情。她写下了两句话:

孩子永远都不会有快乐了。

我永远都会伤心下去。

问问自己,这是真实的吗?她想到,刚刚不久之前,孩子看电视的时候还在高兴地哈哈大笑,而自己也刚刚被抖音上的一个小视频逗乐了。

不,这又是“3P”魔鬼试图控制我!想到这里,她感觉到有力量了。

然后,把“永远”改写成“暂时”,体会一下这样的句子会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我觉得好像能活下来了。”她告诉我。

第三,再造一句话:我之所以遭遇这样的困难,会让我学会……

比如,会让我学会如何安抚自己,如何搞定他人,找到真正的自己,如何真正地爱自己,如何更尊重自己的边界……

当你拥有了更宏大的目标和意义感的时候,你才不会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当你站在更大的格局的时候,你才可以挺过危机。

一年以后,小A给我发来她在巴厘岛和男友的合照,她给我的留言是:

谢谢你,在我最黑暗的时刻的陪伴,你教会了我人生最重要的一课,那就是怎么在最可怕的时候,还去爱自己。

这么多年的咨询经验和自己的人生阅历告诉我,这个世界没有危机,所有的危机,都是我们和自己心魔的战斗。

真正的危机不在外面,而在内心;

真正的危机不在未来,而在当下;

真正的危机不于发生什么,而在于你是如何看待它。

“爱到绝处便逢生”不是鸡汤,而是因为只有危机的时候,我们才能退无可退,而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有动力挑战我们一直不敢挑战的,成长我们一直不敢成长的,爱我们一直不敢爱的自己,和这个世界。

婚姻里那些残酷的潜规则


一段婚姻终结的最糟糕的缘由之一,是夫妻双方没能及时认识到它的价值,而当他们放弃彼此时,也许才会后悔真正放弃了多少东西。好的婚姻绝不是理所当然的,它是需要培育,需要长期经营的。

《中国式的情与爱》里有这样一段话——

“对很多人来说,结婚的原因只是由于自己心里有太多来自原生家庭的“不满足”和对现实利益的“不安全”,自己在心理上还是个需索无度的“孩子”,于是婚姻便成了“父母”,结婚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来要”,而不是“来给”的!

我们放大了幼童时期未能被满足的自恋的需要,走进一段婚姻里,期待被对方看重、被对方拯救、被对方成全、被对方给予,而不是重视自己在经营关系上能做的努力。”

爱情和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常规的经营就是经营两个人的关系,可我觉得更重要的经营是经营你自己。唯有你变得更好,你的付出才更有价值。

然而,你的生活里一定有那么一群人苦口婆心的劝你:“随便吧,别再挑了”。

事实是什么?

事实是婚姻幸福的人,不会劝别人早点结婚,因为她们知道经营婚姻有多难;享受育儿的人,也不会劝别人早点生娃,因为她们知道养育孩子有多苦;

热衷于劝别人早婚早育的人,往往自己过得很差,稀里糊涂步入婚姻,莫名其妙生儿育女。她们不怕你变老姑娘,也不怕你变高龄产妇,最怕你不和她们一起苦逼。

所以啊,踏进婚姻前,你要慎重想好,到底要选择哪条路?

1

选择了一条路就得有勇气走到底

如果你在婚姻里遭遇到了另一半的背叛,无论是哪种性质,是不是只能离婚?

当然不是,你还可以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的选择只不过是你后面必须承担伴侣再一次的可能性出轨。

谁痛苦谁改变,离婚前都要衡量一下。如果离婚以后的生活会比离婚前差很多,依然会有很多人选择不离,两害相权取其轻,离婚后充满希望的前提是你拥有过的更好的实力,但缺乏实力的人太多了。

有一些婚姻关系里利益占了很大的成分,所以离婚成本太高了,有名誉损失也有经济损失。当然,如果是有家暴行为那无论如何还是要离还要申请法律援助,命还是比较要紧。

之前一个已婚女人说过,现在的人嘴上说着被出轨就“离婚”,但是现实中多的是“他回来就好”。

姐在这里再说下,在婚姻里面对出轨这事,你有任何选择权,你更加有理由说服自己为了孩子继续一段受伤的婚姻。但我得提醒这样想的人,你选择如何的结果,不要去标榜,更不要让有自尊有追求的女人做一段关系的奴隶。

大家可以选择各自的路,每个人的底线不一样,做自己认为对的决定就好,完事别后悔,后悔也没用。

时至今日在百度上一搜索离婚,还会出现诸如“为什么女人离婚后普遍过得不好”这样的小文章,但据我所知的离婚女性都不愿意再结婚,因为没有老公后,她们过得不要太好。

实际上,遭遇出轨的一方,最后离不离还得看自己,现实生活里提供意见的人是没办法为你悲惨生活买单的。

2

没有所谓的家人反对

这个话题也不是第一次说了,经常有人会问我男方家里人全票反对自己,该怎么努力做改变的好。

这个问题单靠女方的坚持是没用的,你过了这一关,以后还会有很多问题在等你,而他也依旧会像当初那样,在中间为难,然后把问题再交给你。

根据我的经历,一般男的告诉你“我家反对”的时候,就是想跟你分手了。区别只在于最后是你受不了提的分手,还是他憋不住提的分手。

况且,现在有的小年轻家里基本都是独生子,从小就备受呵护,心理上经济上都无法独立的是占大多数的,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太少了,还需要社会磨练。

当然还有一种原因就是不够爱你,小时候妈妈不让干的事多了去了,你问问他因为父母不让就不做了吗?

总之,一个没有担当的男人,是你一个人在婚姻中披荆斩棘时候,他则负责缩在你身后,在你不行了要倒下的时候自己赶紧就放个闪现跑了,靠不住。

所以啊,结婚的话,还是尽量找个双方家长真心祝福的比较好。而且,也更省事。

3

没有任何人能给你安全感

感觉咱们的电视剧从《渴望》开始,就一直宣扬一种以家庭为一切,以丈夫儿子婆家为优先,无限顺从无怨、无限忍辱负重吃苦耐劳,让自己无限卑微的奴隶一样的女性,用她们的眼泪来换观众的眼泪。

姐看的时候就经常很纳闷,为啥就不能让咱们女人的形象更独立一些啊?讲真,我每次看到这样的女主角都坚定了“绝不能活成这样”的决心。

相反,婚姻幸福的女人,她们的安全感大多是因为自己掌握了足够的筹码,比如足够独立足够有钱,或者有足够的赚钱能力,或者有个非常有钱爹。

这些女人的安全感,绝大多数不是来自丈夫。靠丈夫的女人,大多惶惶不可终日,也非常容易一无所有。

4

门当户对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有姑娘和我说,喜欢自己的她看不上,她喜欢的看不上她。

这样说吧,如果你想找一个正直、努力、情商高、有事业心对未来有想法并能付出行动的人,这样的人大多都是条件不错的,而如果这样的人二十多岁的话,家庭条件也差不多哪儿去。

同等条件下,这样的人岁数再大些,比如三十岁未婚事业有成的男性,那么必然就是抢手货,自己的竞争对手也会有很多,况且,30多岁的男人择偶会更加严苛。

所以现代的门当户对有现实意义,如果20多岁的女生能够做到正直情商高有上进心有事业,她才会更容易找到同样在20多岁也是正直情商高有上进心有事业的男生……

当然,每个女人都不该屈就自己,和差劲的人在一起,你自己也只会变得越来越差。

但20多岁优质男你碰不到,现阶段自己又没有那么多拿得出手的优点,那么,你只能努力把自己变得更优质。所以我的个人建议是,好好审视一下你自己,然后再根据现状决定下一步要怎么走。

人人都在说屌丝逆袭,但就我看到的情况来说,逆袭的概率非常低。

嫁给豪门,或者娶上孔雀女,都需要付出很多代价。想要嫁给更好的人,首先要自己成为那样的人。成为你想要嫁的人,才是捷径。

5

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完全全“对的人”

有个很经典的传说: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爱情是一种理想,很难得到,也很容易错过。”

所以说,要在感情中去摸索对的人,是举步维艰的。对的人和错的人,这中间的性质之分其实很少人分的清楚。错多少叫错的人?这个量很难把握。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感情状态就是找一个自己还能接受的人。虽然不很满意,但能接受。

没有绝对性的“对的人”,那些看起来鹣鲽情深、举案齐眉的爱侣,每天也都在彼此忍受对方掉在浴室的头发,马桶上黄黄的尿渍。他们也为了彼此互相阉割自己,不停的退让,最后达到你看到的和谐状态。

当然,我不是让你去将就,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的是,如果你遇到一个人可以让你为对方这样去改变,而你们彼此又都能接受,那他就算对的人。

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有流水线一样的人生,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养孩子,供房子,闭上眼睛就能看到未来10年20年的样子,在没遇到适合自己的感情单着的同时也要努力提升自己。

《生命时报》有这样一段话:

年轻那会儿,我正跟一个女孩谈恋爱。有天,我很含蓄地告诉她,我只想找到那个对的人。她慢慢地回答我说:“每个人都在寻找人生中对的那个人,却没有人试着成为对的那个人”。

确实如此,你与其去期待找到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不自己成为那样的人。当你欣赏的异性身上那些美好的品质为你所有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无敌。

6

婚姻不应该像是一个终点一样,被人提早预设好,然后以它为目标一路狂奔跑到终点你就赢了。

它作为一个在爱情里相对重要的阶段,更不应该是一个前提。

相反,这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还没来得及好好谈一场恋爱,就斗志昂扬地拖着对方盲目的往你都不知道该怎么走的方向渐行渐远。

两个人彼此互相吸引,互相喜欢,在一起了之后到一定程度上觉得:余生,如果是你,那也不赖。

如果你问我,什么时候是进入婚姻的绝佳时机?

恋爱甜蜜期过了之后,面对生活的一片狼藉,面对另一半的糟糕缺点,还有耐心停下来一起面对的时候。

婚姻是爱情的延伸,不是爱情最后的结局。我衷心的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觅得良人,携手共老。

看到婚姻的残酷,才懂如何相守


看到婚姻的残酷,才懂如何相守

甭管谁比谁没有文化,只看生死输赢,那才是男人的世界观。

朱天心说:“所有的爱情到最后都是这样,看到它的残酷,才懂如何相守。”朱天心,我不爱,但是我爱这句话。

王朔说,这句话是他半生对感情的领悟:“婚姻怎么选都是错,你愿意与我将错就错吗?”于是最后,《非诚勿扰》里,舒淇放下不甘心,立地成妻了。是因为她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吗?还是因为孙红雷死前对他们说:“我看好你们喔!”

我是不相信那个结局的,因为像舒淇饰演的梁笑笑这般的女子,可以有太多的选择,可以有太多的宠爱,她缺的不是被爱,她要的是与众不同的爱。在她们的眼里,与众不同的,才是真爱。

这世上的许多女子,她们的心智并不会随着年龄而增长。她们的爱情,只应该是电光石火。她们的爱情,可以忘乎所以、赴汤蹈火、天涯海角。那些为了相守,向生活向世俗投降的女子,是她们眼里抛弃真爱的懦夫。

有人求一个相守的男人而不得,有人可以挑来拣去不如意非要蹉跎等待……爱情世界比财富世界,还要不公平的多。相比起来,婚姻反而是大大的公平多了。

初入社会的小姑娘们,时常感叹,为什么某某老总、某某经理的妻子竟然是那样一副尊容?为什么某些成功人士背后站着的却是如此学历、如此品味的女人?

她们怎会想到,这就是时光的魔力。因为有一个甘愿平凡并给予他们温暖安定生活的女人,十年后,他们才成了如今的模样。而现在,太多的女人并不愿意赌上自己的青春,更别说当男人的垫脚石,成为他的养料。

这是婚姻与爱情截然不同的成功定律。对爱情期望过高的人,往往很难走进婚姻。而婚姻里的成功者,一定必须要很坦然地向世俗投降。

所以,为什么那些没有物质要求的姑娘,那么难找到意中人,甚至比要求房产财产不动产的姑娘还要难?因为她们觉得自己高尚得无所求,因为无法摒弃自己的爱情理想,因为无论如何也没办法成为那个躲在男人背后见不得光的女人。

“我都不求你有房、有车、有存款了,你怎么还可以这样没气质、没文化、没内涵、没谈吐以及没情趣呢?”这是她们内心的潜台词。因为不稀罕有钱、有势、有学历,所以可以轻蔑地说对方浑身散发暴发户的气质,所以才认为应该匹配更有品位、更有水准的男人。

这世界上兼备内涵、谈吐、情趣的男人本来就为数不多,因为在男人的世界里,从来不是以文化内涵情趣取胜。男人一定会偶尔羡慕那些会玩情趣、会搭讪美女的同类,但是他们内心里却会认定“财富和权势”才是终极魅力所在。

一把枪加一个委任状换一车银子,甭管谁比谁更无赖,甭管谁比谁没有文化,只看生死输赢,那才是男人的世界观。他们的逻辑是:“请问,女人,你是选赢的那一个?还是选帅的那一个?或者,你是选有钱的那一个,还是选会哄你的那一个?”

“我想选很帅,而且最后赢了的那一个!”

“我想选有钱,又很会哄我的那一个。”

……

做出这样回答的人,通常都容易爱上别人的丈夫。她们都是无法甘心求仁得仁的女人,却又瞧不起那些已求仁得仁的女人。

她们哪里知道,当你爱的那个人,变成丈夫,他就只有心思演好一个角色,不是情人,不是知心哥哥,只是“丈夫”。

不然,亦舒怎会感叹:“好好一个男人,怎忍心逼成‘丈夫’?”

婚姻中残酷的,不是出轨,而是忽视


情感世界两大谜:

1.女人怎么总有那么多需要?

2.男人到底在想什么?

男人说:“你知道吗,我回家最想的是静静。”女人问:“静静是谁?你又在勾搭谁?”

所有的不爱,都从忽略对方的存在开始。

曾有个帖子,说一个女明星嫁给一个富翁,生了孩子以后,老公每月给她11万的生活费,但是基本不回家。很多女人都羡慕——能住豪宅,领这么高的工资,还不用工作,那要老公干啥啊,同样都是守寡式婚姻,我们连11万都没有呢。

好心酸。男人最想要的,就是内心的宁静;女人最想要的,是心中的踏实。

但是当男人沉默的时候,女人认为他已经不爱了;当女人敞开心扉时,男人认为她只是一味索取。

一段情感的转折,就在于,你在关系中是越来越主动,还是越来越被动,往往在蜜月期,我们都是主动的,而在危机时刻,彼此都成了被动的受害者。

让人们最痛苦的,莫过于对你“存在感”的伤害。

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主动”地活着,另一种是“被动”地活着。

主动和被动的区别,就在于你有没有存在感。

如果一只猫看到镜中的影子,它会非常警惕,因为它没有“自我意识”。

而人VS动物VS植物VS无机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知道我在活着”。

你是碎片,还是一个人?

这么说是不是有些晦涩?

举个例子吧。

《24重人格》这本书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的自传,传主是卡梅伦·韦斯特,是一位30多岁的成功的商人,婚姻幸福,孩子可爱。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我”不是“我”!

“我究竟怎么了?我仿佛被恶魔缠住了,我在镜子面前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嘴巴里却发出别人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戴维发出来的,戴维是第一个出现在卡梅伦生命中的分身,是他24个分身中的一个,他们的性格、习性、记忆都各不相同。

然后他发现自己有24重人格——24个不同的自己,当这些“分身”上身的时候,他完全忘记了之前的身份,可以按照完全不同的人格角色去生活。

有人会问,这个人格分裂的人是怎么回事呢?

我想给大家呈现一下:当一个人的存在感遭到最严重伤害的时候,会是什么状况?

每个人都有多重人格,就像是一个屋子里有不同的房间,客厅负责会客,卧房负责休息,厨房里做饭。同理,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部分,比如在学校是一副老实样子,回家就是窝里横;在老板面前是孙子,在老婆面前是大爷……

那么我们和人格分裂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人格分裂者房间的门都是锁死的,甚至彼此是看不见的。

而正常人是知道自己有不同部分的,我们不是一个个碎片,而是一个连续体,就比如我知道我在家里是窝里横,到了工作场合就秒变好好先生。

那么人格分裂者为什么要彻底封死彼此房间的联系,不是作为一个整体活着,而是一个碎片化的存在呢?

那是因为如果我想整体地活着,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就像本书主人公,小时候酗酒父亲每天都往死里打他。他不敢反抗,更不会反抗,如果要面对无休止地伤害,只有永久地封闭掉他作为小孩子的感觉:生活在别处——当父亲的拳头揍在他身上的时候,他没有任何感觉,仅靠关闭感觉而保存了灵魂。

这种解离状态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一个个“碎片化的存在”。

其实这种“碎片化”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只不过,人格分裂是一个极端而已。

记得当年我高考失利,考上了一个很难接受的院系,那时我非常痛苦:

1)想要复读,没有勇气;

2)而如果要去上学,又觉得好像吃屎一样难受。

作为代价,我就采取了一种“碎片化的存在方式”——外表上,我很正常,成为一个名牌大学生,正常学习、恋爱,甚至还参加了学校辩论赛;但回首整个大学生涯,我发现自己不过就是行尸走肉而已。

我用这种浑浑噩噩的方式来应对无法解决的双重冲突,我把痛苦隔离,生活在一种“灵魂麻木”的状态,直到一天发现一个当年学习成绩远不如我的同学,甚至考上的大学比我还差,现在却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副教授。

此时痛苦之门被打开,我才知道,我是如何荒废了宝贵的青春岁月,没有完成父母的期许——我要成为学霸,出国留学念书,成为博士,光耀门庭,就像我妈妈家族的那些孩子一样。

但我没有达成这个期许,就无法饶恕自己,到今天我还不时做梦,梦见自己回到高中复读,重过一遍大学生涯……

对不起,你的情感余额不足

但是,为什么我没有坚持着把痛苦之门打开,而选择了长期关闭它呢?很多人都选择了复读,很多人都选择了考研究生,很多人都继续奋斗,为什么我却不能咬牙在学业之路上继续奋斗?也不能在大好年华,去做自己呢?

因为我的“情感内存”不足。

很多时候,人生的起伏,命运的成败就要看你的精神存粮,它真正决定了你的人生可以走多远,幸福的品质有多高。

每个情感内存不足的人,都有这4个特点:

1、受挫感:

很多人都告诉过我,他们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我哭的时候,我的父母总是嘲笑我:你就是太敏感了,至于吗?

有一次过马路,我下意识地拉了妈妈的手,妈妈本能地把我的手甩开了。

当我拿着奖状跑回家,兴奋地给爸爸看的时候,他却看着电视,不耐烦地甩手说:好了,好了,知道了,恭喜你……

我生孩子的时候,老公却要和我离婚,我鼓足勇气让妈妈陪陪我,可是她却说要在家照顾生意,电话里传来打麻将的声音……

当你的情感不被接受,不被承认,被曲解误会,被忽略,被拒绝……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受挫感,它会让你产生一种“三无”的三观——如果我提出需求,就一定会被拒绝。

我的被拒绝感不是来自家里,而是来自当年转学到北京以后,因为学习差而被同学孤立的经验。

我深深地记得同学们一起玩,我想要加入,而被拒绝的痛苦。

如果你撞了一万次墙以后,忽然有人告诉你,你只要念个口诀就可以穿墙而过。你信吗?

除非你的头被撞傻了,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放狗屁!

因为我绝对不想生活在那种一次次产生希望,又失望的痛苦中了,所以想到要复读,过去的那些失败经验就像放映电影一样覆盖了我。

2、自我怀疑:

当你被挫败伤害太多的时候,你就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

我是不是根本就不值得被爱,被在乎?

是不是我真的太敏感了?是不是我真的太苛责我的父母了?

我有这些感觉,也许是我有病?

很多人在咨询时都跟我确认:“卢老师,你说我的感觉是对的吗?我是不是太较真了?为什么我就是无法宽恕我的父母?为什么我就是不能忘记他对我的背叛?”

当我们对自己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时候,当我们开始质疑自己价值的时候,这就说明:我们存在的根基在动摇。

有些人怀疑自己的感觉,有些人怀疑自己的能力。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失去了标准,因为坚持自己的代价,实在太痛苦。

记得在我刚刚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一个同行说:“卢悦,你是一个非常差劲的心理咨询师。”当我看到同行有很多来访者,而自己门可罗雀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产生非常大的质疑:“我是不是只会写字,不会做咨询呢?我是不是不适合做咨询师呢?”

那段日子,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时光。

就像你在沙漠中,找不到方向,你不知道自己每走一步是送死,还是求活,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撑你存活下来。

3、有毒的羞耻感:

有个男人跟我说:“很多女人都骂男人,可是你知道,下辈子我宁可做女人也不想做男人。因为在公司里,所有员工要靠你;在家族里,所有人都会来找你借钱;在家里,睁开眼就是妻子的抱怨,说我不够投入……所有人都靠着我,我能靠谁呢?”

我说,“你为什么要担负这么多的责任呢?”,“如果你不负责呢?”

“你拒绝借给家族亲戚们的钱,拒绝父母无理的索取,拒绝不断为朋友们两肋插刀……如果你坚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会面对什么?”

他说:“我会内疚,事实上,我一辈子都好像欠着别人,如果别人向我索取,而我拒绝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要毁了别人似的。”

我说:“是谁给你这么狂妄的自大感,让你成了救世主。”

他说:“十岁那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叔叔拍着我的肩膀说,从今往后你就是这家里的男主人。从那时候起,我就成了救世主。”

也是从那时起,他就不能依靠任何人了,然后就必须要拯救陷入崩溃的妈妈,必须培养很多小孩子不需要发展的能力。对他来说,能让妈妈开心地笑一下,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任务。

当年我刚刚开始做咨询师的时候,很多人在咨询时热切地盯着我:“你是我最后的希望,如果你不能救我,我就准备去死了。”

那时我要疯了——要么是咨询师,要么就是杀人犯!

后来我慢慢明白,我一直都生活在努力为他人负责的世界里,我想拯救全世界的弱者,然后我才能拯救我自己。

因为我也曾经是父母的救世主,过上他们未能如愿的人生。在一个团体中,一个带组老师说:“卢悦,我发现你好像想要照顾全组所有人,你有什么感觉?”

“太累了。”

我为什么总是感觉别人那么脆弱?其实这不过是因为我不能靠近自己的脆弱而已。

到现在,我经常会问自己,我是不是对来访者的脆弱太敏感了,很多时候,她(他)们的坚强,总是让我感动。

4、不了解自己的需求:

咨询室里,很多沉默的男人会跟我倾诉衷肠,妻子会吃惊地看着这个男人,他怎么能说这么多心里话?但这些男人说到最后总是长叹一声:“我已经习惯了。”“我这辈子就这样了,随便吧。”

我问:“如果不随便,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此时,他却很茫然地看着我。

他说:“我只知道我不要什么,但却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还有人说:“我现在拥有了别人羡慕的一切,好男人、好婚姻、好房子、好儿子、好工作,可是我活得一点儿也不开心,因为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这种感觉,我深有体会,30岁那年,我在《婚姻与家庭》杂志社做编辑,那是个可以养老终生的职业,可是我却提前中年危机了——在这样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里,我到底为什么活着?

如果说我是一根火柴的话,我总需要知道一生为什么而燃烧,可怕的是,我不知道什么可以让我为之奋斗终生。

记得一次,我穿了不合脚的鞋子,脚后跟被磨得鲜血淋漓,我却好像浑然无知,直到同伴指出我才发现。

其实我一直都生活在“随便”的世界里,我习惯了做听话的孩子,习惯了按照主流意识地活着,直到30岁,我才忽然明白,这些不是我想要的,那么我想要什么?

然后我用10年的时间才明白,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心灵的探索。

不错,我是一颗晚熟的种子,我错过了很多看上去似乎应该发芽的时间,可是,最终我有我的时间表,30岁以后到现在,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我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完成自己的成长。

一颗种子,它一生的使命就是发芽;一根小苗,它一生的使命就是长成大树;一棵大树,它一生的使命就是开花结果,播撒种子……

所有人都有一间关闭的房子,我们的使命就是把那些房间打开,让它们重见天日。

第三个解决方案:我们如何存在?

而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两种:

回避型的人,比如我,就会采取行尸走肉的隔离压抑的方式,然后告诉自己:只要不想,这个事情就不存在。

焦虑型的人,比如那些渴望和丈夫“脆弱相对”的妻子们,则会过度激动的方式:如果不想,这个事情就会越来越可怕。

但行尸走肉会错过很多生命的精彩;而过度激动,则会生活在自设的炼狱中。

行尸走肉们,会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希望断掉连接来保护自己;而过度激动们,则会试图不断和别人连接,不断找妈找爸,让他人来承载自己的痛苦。

无论是“冬眠”还是“找妈”,都是因为我们无法承受上面的四大痛苦:

1、挫败2、自我怀疑3、有毒羞耻4、不知道自己是谁

除了不断隔离自己,和不断发起自杀式的找妈冲锋以外,有没有第三种?让我们真正可以完整的存在,可以真正的拥有被肯定,被接纳,被陪伴,被认可,被倾听的感觉?

很多人都在问我,我该怎么办?

我说你一定知道怎么办,只是你还没有把那扇门打开。

我和自己的内在小孩,也有一个漫长的和解期,在过去,我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然后在心理成长的道路上,我慢慢地发现了这个细小的声音,其实统治着我的人生。

他决定了,我每个职业的选择,情感中的作为,人生的主题,每次顺从他的心意,我的人生总能迎来一次强烈的释放。

和自己的灵魂从对立走向合作,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试炼。

婚姻残酷的真相:不成长,就抛弃


“结婚后老公越来越邋遢了,我想和他离婚了。”

听到一个女生这么抱怨,你会不会觉得她很矫情?

可我却有点理解她。

看遍身边所有分分合合,你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件事。

“我喜欢你,是因为你身上有一种很美好的东西。”,“我开始讨厌你,也是因为你身上的美好一点点消散。”

是啊,喜欢时,爱你爱得无可救药,不喜欢时,就要一拍两散,这看起来真的很势利。

可婚姻本质上就是势利的,势均力敌才能并肩而行,当我为了人生积极进取时,你就算没有进步,也不要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呀。

眼见我事业一路高升,你却越来越安于现状;眼见我活得越发精致,你却成了大腹便便的糟老头;眼见我越走越快,你却离我越来越远。

再不成长,你就要失去我了。

1

成长慢的伴侣为何被抛弃?

成长快的伴侣抛弃成长慢的伴侣,很势利吗?

在婚姻的天秤里,伴侣间似乎有一种潜在的竞争关系,一旦一方加大了筹码,而另一方没有同时加大,天秤便开始失衡,筹码多的一方瞬间让另一方翘起。以前对方眼中的那些优点,唰的一下就变成了缺点。

也有人认为,成长不同步的伴侣分开是必然的,成长慢的伴侣不能总要求成长快的伴侣去做潜力股,倘若谁都一心只盼着对方涨停,还有谁愿意主动去承担婚姻里的风险。

在婚姻关系里,伴侣成长速度不一致,并不是导致婚姻病变的主要问题,重要的是成长方式注定了关系的破裂。

拔苗助长似的成长

对伴侣拔苗助长的人很像樊胜美,她们在婚前就开始考虑,眼前这个伴侣是不是潜力股,她们的伴侣也跟王柏川一样,都是真心想跟她们一起组建家庭的人。

现实中类似樊胜美和王柏川一样的恋人有很多,我同学里就有一对,一开始他们都是在同一起跑线的人,工作年限不长,积蓄也不多,但是他们愿意一起集资买房,虽然装修款是借的,但却商量着一起努力还贷,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可是某天一切都被打乱了,老婆居然把乡下的父母和弟弟接过来了,日常开销骤然增加,两人脑中的那些诗和远方统统像泡泡一样破碎了。

他们开始有了矛盾,慢慢的看对方都觉得不再单纯了。老公觉得妻子太自私,根本没有考虑自己为这个家所做出的一切,只想一味的讨好父母,也从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家里的主人。

老公说现在彼此不可能再像当初一样同步了,之前说好的百米冲刺,现在居然因为对方父母的压力变成了马拉松,这不是量力而为,而是别有用心。

实际上这样的老婆不是别有用心,她只是表面看起来很强大,内心却脆弱不堪,她把结婚当作一个好归宿,一个能够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每当现实里有太多无法承受的焦虑以后,她就会拼命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伴侣身上,让伴侣成为自己的拯救者。

伴侣习惯性的呵护让她丧失了自我保护的本能,只能一味把自己所有的负面情绪和压力托付给对方,直到对方无法承受的那天,就是主动选择结束关系的那天。

失心外壳般的成长

跟拔苗助长的人相反,那些在婚姻中成长神速的人,也许是虚有其表。

举个例子。

有一个凤凰男,他以前很保守,曾经为了安定的生活努力学习,找了份教师的工作,并且娶了村里一个很本分的女人做老婆,某次机会让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他的胆子开始大起来,捧着人生的第一桶金下了海。

从此他开始拼命赚钱,表面上说是为了让家人过得好一点,实际上他把时间交给了工作,把工作交给了时间。他的家变成了旅馆,家人变成了摆设,他不断拿胜利的果实来证明自己,比如金钱、地位、名利……

面前这个老婆渐渐让他不满意了,他开始数落她,有意无意疏远她,恶毒的制造着让她先背叛自己的机会,这种自找绿帽的行为,是因为他眼中的伴侣成为了自己内心的投射对象。

他害怕老婆会抛弃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努力让原本跟自己同行的老婆,变成竞争者,直到老婆真的变心了,便找准时机,一手拿着胜利的果实,一手抓着老婆出轨的证据,狠狠的去打老婆的脸,把忘恩负义的罪名强加给老婆。

凤凰男因为内心太自卑,害怕被抛弃而让自己拼命变好变优秀,好让伴侣低自己好几等,这样的成长只是一种外壳的假性成长,就像给一个稻草人挂满闪闪发光的勋章,远远望过去让人羡慕,实际上缺爱、缺心,这样的人无论换多少个伴侣都不会真正幸福,他们总会想方设法把伴侣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直到真正的狂风暴雨来临时,虚假的外壳终将坍塌。

2

成长同步了,婚姻就安全了吗?

抛开婚姻安全这个问题不说,成长同步这件事情在伴侣间根本就不…可…能!

我们跟伴侣共同成长的时间是有限的,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里我们各自忙碌,在工作和生活大大小小的关卡里提升自我,剩余三分之一的时间才回归家庭生活,和伴侣才能一起练级。

为了拉近婚姻的距离,增加夫妻关系的和谐度,有人想出了三个方法:

1.孩子的名义

2.婚姻的名义

3.离婚不离家

有一对夫妻,女强男弱,妻子平时忙于工作,冷落了丈夫,导致婚姻有些摇摇欲坠,36岁的她终于想到把生孩子的事情列入日程。从怀孕那天起就有流产先兆,为了保胎,动都不敢动,吃什么都想吐,值得开心的是,丈夫开始对她频繁关心,夫妻关系回暖。而她也更加辛苦,不仅在家要扮演一个合格的妻子,在外要扮演一个优秀的员工,还得随时做好新生儿的母亲。

生完孩子的她开始觉得生活不属于自己了,的确开始成长了,可惜体重在长,皱纹在长。她想多打扮一下自己,却发现没什么时间社交,她想多学习下充实自己,育儿方面的课程都还没上完呢。她安慰自己说成熟点吧,都一百几十斤的人了,别瞎折腾了,好好维持生活的现状,现在孩子有了,婚姻应该安全了,稳定踏实的过日子吧。

陈羽凡笑了,你以为生个孩子就能把婚姻套牢吗?他与白百何两年前就离婚了,只是为了家人和孩子才没有公开。

果然孩子在表面上拉近了她与丈夫的距离,却为丈夫另寻新欢腾出了空间,婚姻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

第一种方法好像不管用了,怎么办?

高育良说,你们都别慌,人民有人民的名义,婚姻也有婚姻的名义。

把婚姻里的名和义拆开,然后延伸开来,会发现名就是真实存在的名分,义就是婚姻里的利益。

婚姻里的利益有很多,比如财产、名分、学历、社会关系……

剖析高育良和吴惠芬的婚姻,我们看到省委副书记VS历史教授,这种门当户对的标配,拆开了好像有点可惜,其实不是可惜,只是不可能找到另一个副书记或者教授了。

所以最“安全”的还是第三个方法,离婚不离家,两个人骑着马各自在外面找驴,波澜不惊的让外人们继续羡慕,等哪天找到可以替换的马再说。

呵呵,这样真的有用吗?

夫妻间的成长步调本就是流动的,总有人此时走得快一点,也总有人彼时走得慢一点,关键在于走得快的人愿不愿意等,走得慢的愿不愿意跟。

3

健康的婚姻需要怎样的成长?

弗洛姆曾说:“爱是对我们所爱的生命和人或物成长的主动关注。”

婚姻里伴侣的成长是一场双修,也是一场交流,我们在轻易否定,暂时没有成长的伴侣之前,有没有考虑自己和伴侣内心的真实需要呢?

对伴侣责任感的需求

责任感会让人想逃避,根本原因还是你在家里没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有一对夫妇,两人都在外企的“白领阶层”,他们的思想很开放,彼此约定婚后互不干涉对方的生活,给对方绝对的自由,最后没有束缚的婚姻终于还是亮起红灯,没有共同经营的家成了旅店,这跟高育良的婚姻如出一辙,只是离婚不离家换成了离家不离婚。

在责任面前,有句话叫千金难买我愿意,你愿意跟对方结婚,说明你也愿意为对方负责,愿意为婚姻负责,这是一种契约精神。

在婚前很多人喜欢跟对方约法三章,婚后又把三章改为四章或者五章,这些都没问题,婚姻本来就需要管理,只要双方你情我愿,责任感就不会只是单纯的义务,而是转化为一种自发的行为。

在婚姻中你们乐意为对方效劳,把双方的需要合并为家庭的需要,无论是男主外女主内,还是男主内女主外,两个人在家庭中先明确自己的位置,自己需要承担家庭里的哪些义务,分工合作的时候才不会相互埋怨。

婚姻有时候跟工作一样都需要找到自己愿意扮演的角色,这样你才有动力去继续投入。

破除对伴侣假想的需求

“TA以前特别有才,像良师益友一样,总能给我很多建议,现在TA看书太多,考证太少,还总想对我倾诉工作上的不顺,这分明是不求上进的表现。”

“TA以前对我特别温和,总能在我情绪失控的时候让我冷静下来,现在TA邋里邋遢,不懂情趣,明明这么胖了,还不愿意和我一起去健身房。”

“TA以前很有品位,时不时给我惊喜,带TA见我朋友总是特有面子,现在我觉得TA太自私了,总喜欢花钱买没用的东西,是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人。”

有篇关于成长的文章里说过,觉得伴侣没成长,实际上是“没按照你想象的样子去成长……”

在婚姻中对伴侣的假想分为两种:

一种是表层的假想,比如你对近期生活的一些期待,当下的一些想法。

一种是内在的假想,这里面有你早年的缺失和创伤。

了解双方的核心需求是否一致,该怎样互补,这些就是两个人在关系中需要共同来面对的问题,没有谁和谁的需求完全一致,伴侣间有些不同的步调,婚姻的乐章反而比较悦耳,就像急性子的人容易跟慢性子的人擦出火花一样,在求同存异中得到的满足感,能够很好的滋养到对方,给两人带来真正的成长。

尊重伴侣自我的成长的需求

钱老先生曾说:“婚姻是一座围城”,但并不是想走进去的人必须得走出去,而是走进婚姻的人想看看自己能不能走出去。

每个人这一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就像有离家梦想的小孩,世界那么大,我只是去看看。这不代表我就会忘记家,忘记爸妈,爸妈的束缚要么让我变得更加叛逆,去尝试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伴侣,要么让我变得中规中矩,用一种绝对命令式的理性去约束自己的伴侣:

你是我老公,所以你必须努力工作,不能赚钱太少。

你是我老婆,所以你没有必要去工作,乖乖让我养就好。

当一切都有了固定的标准,一种超越对自我的关心消失了,紧接着对伴侣真正的关心也消失了,然后你会发现伴侣总有一天会越狱,因为跟你结婚等于坐牢。

能够成长的婚姻是精神开放的,它不需要一个戒备森严的围城,只需要有一把包容的钥匙,打开共同的家门,比如:

你是我老公,你能赚更多钱对这个家当然有好处,但如果这跟你的自我实现相违背,我宁愿你不要这么累,我们一家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待在一起,同样非常幸福。

你是我老婆,虽然我很担心你追求事业累坏身体,但我知道你不去尝试就会后悔,只想告诉你,无论成败,别忘了,还有我可以养你。

婚姻里的尊重是在独立和依赖中寻求平衡,不强迫也不依赖他人,自爱和他爱才会变得有可能。

了解了以上需求以后,重新审视那些没有成长的婚姻,里面那些你觉得势利的部分,正是你们需要来共同面对的,能不能共同战胜面前这个大BOSS,升级后再一起走下去,这才是需要相互成长,各自成就的部分。

当然如果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一开始就背道而驰,结束不必要的纠缠也是一个你情我愿的选择。

PS:我们都知道维持婚姻的最完美方案是找一个势均力敌的伴侣,但要长期维持势均力敌真的是一件挺难的事情,除了文章里的一些建议,也想听听你们的看法,求分享,求指教,祝我们幸福!

你必须知道的关于婚姻的残酷规则。


很多人,是你无论多么努力都得不到的

因为婚姻是存在一个精准的匹配规则

没有物质就无法拥有美满的爱情和家庭

床前久病无孝子,家中久贫无贤妻。

不要以为女人真的愿意

跟你一辈子跑几个街区

就为买油条豆浆

物质只是基础,别人要的是小时代,

不是暴发户

你可以不懂克罗地亚狂想曲

但是你应该知道怎样

给她一个有情趣的生活

否则,你信不信

她拿着你的钱出外偷情

相互信任的基础建立在相互克制的前提上

事实上,你没办法无条件相信一个人,

也没有办法让一个人无条件相信你。

除非你们之间有着制约对方的筹码。

婚姻生活中也依然如此。

作为男人你太年轻,

必定会输给那些老男人。

作为女人你太老,

也必定比不过妙龄少女。

“对一个人好”就一定能感动Ta

是最大的谎言

大多数人都不会

选择对自己最好的那一个,

如果非要选择,

那么也是你拿不出

比他更优秀的人了。

骑驴找马的事情谁没做过,

谁又不正在做呢?

驯服恋人和训狗一模一样

Ta表现好,奖励一个Kiss

或是一个礼物。

Ta表现不好就冷着。

长期下来,在潜意识里面,

Ta就会慢慢按照你的模式来。

越在乎(认真)被虐的越惨

当你投入的越多,

就越不愿意退出,

得失心越来越重,

心态失衡,

都失衡了还怎么玩?

没人能真正的做到“不在乎”,

人都有感情,感情的深度是和

时间的长度是成正比的。

即使是你的手机,

用久了也舍不得丢掉,

何况是你的伴侣。

你只能够和你条件相当的人在一起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逆袭”。

逆袭是最大的谎言。

唯一可能的情况是:

你通过努力,

成为了高富帅之后,

把到了女神。

对方恋爱经验越多,

床上功夫越强,就越迷人

这就像是打怪升级一样。

经历的越多,

越懂得两性关系的真谛。

Ta经历的异性越多,

就越不容易爱上你

因为泛爱的姿态会

产生极恶的想象。

Ta见多了人世男女间的丑陋,

容易对你的生活

滋生出丰富的想象。

更要命的是

Ta的想象往往很准确。

浪漫是建立在对方

喜欢你的基础之上的

对她浪漫的人

如果是她喜欢的对象,

那么她会感动。

如果是她厌恶的人,

那么她会尴尬。

不管Ta用何种理由拒绝你,

其实Ta说的是:你配不上我

不用去求证了。

想一想你拒绝

某个倒霉蛋时候。

想法是不是一样。

山盟海誓是永恒的谎言

他说他爱你,又没说他永远爱你。

他说他爱你,又没说他只爱你。

你们像很多情侣一样,

说过那些浪漫的话。

同样的和很多情侣一样,

未必能够走到最后。

在你遇到那个对的人之前,

要经历无数个错误的人

一般分手后真心希望你幸福的

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你,

他只是希望你快点

在不无聊中忘了他

Ta的挑剔和不原谅都是

因为还有更多选择

就和经济学原理一样。

当我有更多的供货商时,

你要么减价,

要么给我更优质的服务。

不然,我干嘛要找你?

不要怪他变了心,

树叶离开树枝

不是因为风的召唤,

而是树的舍弃

很多女人都是这样,

莫名的没有安全感,

又莫名的有安全感。

自己一个劲的胡闹,

任性,发脾气。

惹人讨厌惹人嫌。

最后木已成舟,

还一副受害者嘴脸。

最要命的是,

她永远学不乖。

婚姻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契约罢了,

它的本质还是互换原则

爱是一种消耗品

因为你不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

那就只能来得快,去得也快。

减肥只是你逃避长相不行的一个借口罢了

你以为瘦子就能够拥有一切?

婚姻中残酷的定律:深情总被无情伤


上午,当当在群里@我,叫我赶紧出现,我问她什么事,她叫我先看前面的记录,我快速地浏览了一遍,瞬间就被雷得外焦里嫩。

记录很多页,从昨天开始,是我们的一位熟人,我们都知道她于三年前离婚了,但具体怎么回事,并不清楚,毕竟别人的事,只要当事人不说,我们也不会多问。

昨天是她自己在群里倾诉,详细说了离婚的过程,以及现在遇到的问题,希望大家给她个意见。

叫她B吧,B结婚八年时,老公在外面有了小三,小三挺有手段的,没几个月就让她老公彻底不归家了,但B不想离婚,把这事告诉了婆婆,婆婆一听,立马告诉她:

放心,我只认你这一个儿媳妇,他在外面怎么折腾我管不动了,但我是坚决站在你这边的。

B虽然被老公伤得很深,可是婆婆的话,给了她不少温暖,起码在这段婚姻里,婆婆还是认同自己的。

为了表示对B的支持,婆婆搬了过来,帮她带带孩子,做做家务,B对婆婆也很是孝顺。

中间她老公回来过几次,毕竟老妈也在这里,总不能永远不出现,但他每次回来都是谈离婚的。

婆婆不止一次地告诉儿子,绝对不赞成他们离婚,但一个变了心的男人,儿女都无法阻止他离去,何况是自己的老妈呢?

B的老公铁了心地要离婚,足足折腾了一年多,甚至对B说如果再不答应离婚,那就法院见了。

在B的观念里,上法院是很没面子的事,一般犯法的人才会和法院打交道,于是就答应了离婚。

甚至她觉得婆婆如此支持她,老公就是暂时折腾,迟早会回到自己身边的,于是,同意签字离婚了。

其实,放眼当今社会,离婚已经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了,每天都有无数对夫妻分道扬镳,但B的离婚,还是离得别出心裁。

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居然能把婚离成这样:

车子归前夫,房子归前夫,债务共同承担,婆婆归自己赡养。

但B有一点还是很值得肯定的,离婚后她很快就找了份工作,在外面租了套两室一厅。

因为踏实认真,刻苦肯干,薪水待遇都不错,领导也挺喜欢她的,尤其知道她离婚带个孩子,对她也颇为照顾。

于是,前夫带着小三住在他们曾经的房子里,她带着孩子婆婆住在租的房子里,用了一年多时间,把离婚分得的债务还掉了,不得不说,她工作真的挺拼命的。

B是个踏实过日子的女人,虽然离婚带着个孩子,但愿意和她再组家庭的男人并不是没有,他们并不介意B和前夫有个孩子,但是当他们知道B不但有个孩子,还有个前婆婆时,纷纷都打了退堂鼓。

毕竟这种格局太奇怪了,离婚的女人,还带着个前婆婆算怎么回事呢,何况这不是孤苦无依的婆婆,人家的儿子好端端的在呢!以后相处多尴尬?

于是,就有好心人劝B把前婆婆送回去吧,毕竟你已经和前夫离婚了,赡养老人是她儿子的责任,你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再坏心地说一句,你这不是帮渣男和小三善后吗?人家和小三双宿双飞,你倒好,替人家孝顺婆婆,有你这么傻的人吗?

但B说前夫还欠着债呢,他也没有能力赡养婆婆,而且小三也不是个善良的人。

如果说,B的前婆婆真的一心站在B这边,专心帮B带孩子料理家务,B如此待婆婆,也算是一段缘分。

但事实上,B的前婆婆虽然和B住在一起,但也没有不管儿子,知道儿子经济紧张,偷偷把自己的棺材本一次次塞给儿子,甚至把B平时给的生活费,偷偷地省下来,接济儿子。

她儿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两年时间就把老娘的棺材本掏了个空。

最令人受不了的是,当老妈的钱被榨干后,这个男人把主意打到了前妻身上。

这一年时间里,他已经问B借了三次钱,每次5000,这次,他又来找B借钱,想借6000,于是,B才在群里咨询大家的意见。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回大家意见惊人地一致:不借,把前面借出去的15000元拿回来,把他的妈还给他。

B纠结地问:这样会不会太狠了?毕竟夫妻一场,他现在日子很不好过的,身上没钱,小三又泼辣,婆婆回去的话,小三会怎么对她也不知道,他也没钱赡养他妈。

当当一针见血地说:

这是他活该,他日子好不好过,关你屁事?

他跟你离婚时,他妈就不是你婆婆了,你没有赡养义务,要是他妈真的一心向着你也就算了,人家心里还是向着儿子的,否则为什么把棺材本都给了儿子,还把你给的生活费偷偷省给儿子?不知道多给你和孩子买点好吃的吗?

这一家人精着呢,老妈来个苦情戏,把自己送到你家,免去儿子的后顾之忧,儿子更是没下限,离婚时你比人家净身出户都不如好吗?

起码人家就是没拿到钱,你可是分了债务和前婆婆,现在居然好意思一次次找你借钱?叫他赶紧还钱,然后有多远滚多远。

当当性格一向如此,说话直接,B也不生气,只是说:我们毕竟有过8年婚姻,他是孩子的爸爸。

当当发了个白眼,不说话了。

对于这样的女人,我一直都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她们经常在深夜求助,比如老公逼她离婚,逼她净身出户,而她不是想办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拼命告诉你他们曾经多么恩爱,回忆他曾经对自己的那一点点好;

又或者是男人在转移财产,她还在那里坚信他对自己还是有感情的。

女人最大的不争气就是:

男人已经移情别恋,女人还在怀念过去;

男人已经权衡利弊,女人还在怀念过去;

男人已经独占好处,女人还在怀念过去;

男人已经把事做绝,女人还在怀念过去;

婚姻里最残酷的一点就是:

善良的,心软的,重情的,永远是被辜负被欺负的一方。

不是说每个女人都不要善良,而是你起码要做到:

当男人顾念旧情时,你别把事情做绝;

当男人和你谈利益时,你别再和他谈情;

当男人自私凉薄时,你别再拎不清状况。

有人问过我,如果我遇到这么无下限的男人会怎么做?真的能狠得下心来吗?

我说:不会,因为那时我只剩下狠,没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