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婚恋关系中,有多少女人就毁在这四个字上

婚恋关系中,有多少女人就毁在这四个字上

发表时间:2020-12-09

【www.qg13.com - 情感简短说说八个字】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婚恋关系中,有多少女人就毁在这四个字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看一期情感栏目,被一个女孩的恋爱史惊到了。

读高中时,女孩被男同学追,高二时确定恋爱关系,高考之后就结束了。原因之一是异地,更重要的原因是,女孩觉得男同学猜疑心太重。

大学时,女孩谈了男朋友。男同学听说后,马上赶往女孩就读的学校,信誓旦旦地说,一定会改掉猜疑心这个毛病,求女孩再给他一次机会。

女孩心软,同时也以为男孩可能真的会痛改前非,结果就复合了。

大学毕业后,两人如愿回到同一座城市工作。

有一次,女孩和同事们出去聚餐,手机没电了,男同学没能打通手机,第二天跑到单位来质问,让女孩很没面子。

还有一次,女孩出差归来,男同学去接,发现女孩和公司男同事一起下车,其实只是火车上偶遇。结果,男同学一直追问此事。

女孩终于受不了,再次提出分手。

男同学不同意,称自己浪费了十二年光阴在一个女人身上,心理不平衡。

女孩含泪说,我以为他能痛改前非,也一直在给他机会,结果却没有任何改变,我也消耗了十二年光阴呀。

在观众的唏嘘声中,女孩终于转身离去,再也不肯给男同学机会。

情感专家为此感叹,不要想着去改变一个男人,任何改变最后都是徒劳的,也许会有改进,但只是一点点而已,有些人的个性已经深植于骨子里,是很难改变的。

2

婚恋关系中,有多少女人,一直相信男人所谓的痛改前非,一次次给对方机会,一次次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中,最后伤了自己,误了大好时光。

前段时间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姐姐罗子君因为老公出轨,虽然心中万般不舍,最后还是忍痛离掉。

而妹妹罗子群则优柔寡断,她的老公白光不仅事业无成,而且还酒后家暴,但是罗子群一直忍着,在白光的“我一定会痛改前非”的忏悔声中,一次次给他机会。

罗子群只所以这样容忍,是因为在她心中一直幻想着,老公白光一定能够痛改前非的。

因为罗子群没能离成婚,她的母亲临死前不甘心地说了一句话,绝大部分女人就死在了自以为男人能“痛改前非”这件事情上了。

后来,剧中的罗子群离婚了,不再相信白光的痛改前非了。

为什么女人总是会轻易相信男人的痛改前非呢?

在任何一段感情中,男人只是投入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女人则是投入了生命的全部。女人因为投入得多,并且没有计较利益得失,结果便是输不起也不肯输。

面对男人的种种不堪,依然心存侥幸,幻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整改等等,那个男人就能洗心革面,脱胎换骨,从此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自己面前,然而这只是幻想而已,现实终究是残酷的。

英国诗人王尔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你们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的。

因为女人善于耳听爱情,结果往往就会中了男人所谓的痛改前非的承诺,最后却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3

最近网上有个视频,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爽了。

某女通过相亲认识一男人,交往不久就结婚了。岂料,男人对她并不是真心,而是不断地在她那里骗钱,前后骗去几百万,期间还对女人家暴。

女人一直忍,认为男人会改,会和她好好过日子。但是男人不仅没有改,而且还变本加厉地打骂她。女人终于明白,一切努力是徒劳的,于是愤而离婚。

离婚了,应该就没有事情了吧,没有,男人继续纠缠不清,时时找女人要钱,并且还叫嚣着,她是自愿的。也就是说,女人是自愿求他打骂的。

为什么这个男人如此嚣张呢?都是因为女人的一次次忍让,让男人有恃无恐,让男人有底气如此做,而女人的忍让中,无外乎存在着幻想,他会痛改前非的。

如果把婚恋关系比作一场搏弈,那么最后输得最惨的往往是女人,因为女人不果断不绝决,总是寄希望于所谓的痛改前非这四个字上。

对于女人的这种自以为是,作家毕淑敏说过一句话,女人难得智慧。她们多的是小聪明,乏的是大清醒。

4

承诺都是有口无心,所以,不要再相信男人的承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女人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试图去改变一个男人,男人如果真爱你,不需要你用心去改变,他自己也会收敛的。

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改变一个骨子里就不想改变的人,与其这样不如转身走掉,免得受更大的伤害。

曾经有个女孩,在微信群里求助,男朋友劈腿了,被她无意中撞见,男朋友赌咒发誓一定改。

女孩说,我应不应该原谅他?他真的能改吗?

群里的朋友众说纷纭,有一位心理学家给出最理性的建议,与其寄希望于他能痛改前非,不如把希望留给自己,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婚恋关系中,遇到对你说,我会“痛改前非”这四个字的男人,女人就要注意了,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及时止损,转身离去,别让这四个字毁了你的人生。

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小编推荐

所有的感情忌讳这四个字


吃早餐的时候,我先生突然很萌地对我说:谢谢你。

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谢我什么?

他说:我觉得很快乐,当我觉得快乐的时候就要谢谢你。

我不禁莞尔。有时候让他帮忙递个东西之类的,我也会习惯性地说句“谢谢你呀”。刚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说“不要跟我说谢谢”,甚至有天还特别郑重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我看着他:可我就是想谢谢你啊!

他的企图自是无果。如此谢谢来谢谢去,也走过了好几年。

我先生入职的时候是毕业季,同时期进入公司的大多是校招来的应届毕业生,未婚居多。

同期入职培训的一个同事是社招的,年纪稍微大些,结婚有几年了。

拓展活动的时候,大家起哄,让那个同事讲一讲觉得婚姻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他思考了一会儿,说:信任和感恩。

先生转述给我的时候,我们在一起三年,爱情的甜度刚刚好:价值观已经磨合好,新鲜感尚未缺席,信任愈发牢固。

不管是对方的好,还是自己的付出,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应当。言语上的客气可以说仅仅是个人习惯。

又过了两三年,经历过一些波折,对婚姻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因着他早餐时的一句“谢谢你”,我又回想起了“感恩”这个并没有真正理解过的词汇。

也许,只有一起在柴米油盐里打上几年滚,才能真正体悟到“感恩”对于婚姻的重要性吧。

表达感谢,意味着我们真心实意的把对方所做的一切视作爱的表现,意味着我们对这段关系的珍视和尊重。

但很多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别说是表达感谢,人们常常只会表达失望和不满。

恋爱初期,在情感和情欲的强烈刺激下,我们的身体分泌充沛的爱情荷尔蒙。这些荷尔蒙会使人丧失部分理性,无意识地隐藏部分真实自我,我们更多的展示着自己好的方面,也会不计回报地为对方付出。

我们会把对方的在恋爱初期的表现和这段关系的状态,定义为“它该有的样子”。但这种热恋的状态注定无法持久。心理学说“人们在得到渴望已久的事物后,过不了多久就对所拥有的新事物习以为常,而不再感到满足”。

当激情消退,感情趋于平淡,我们尝试捡拾被暂时隐藏的自我,对彼此的关注度自然会降低,付出也会相对减少。

如果你不明白这种恋爱的必然发展规律,就会继续不合理的要求关系保持“它该有的样子”,要求对方做那些“应该做的事”。

假设对方已经慢慢舒展自己,表露出更真实的一面,那么要求他仍旧跟热恋时一样,必定会失望,甚至误以为爱情已经死亡。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这种失望里领悟到:

对方之前给予的一切并非“理所应当”,并怀着感恩的心情肯定对方的付出,形成良好的反馈,彼此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健康关系就会重新构建起来。

我们很可能会重新在婚姻里感到满足。

其实不仅仅是恋爱和婚姻,任何关系都忌“理所应当”。

前段时间我们急需用钱,除了贷款还找亲戚朋友借了一些。

虽然开口之前都互相沟通好了:别人不愿意借很正常,没有任何人有这个义务帮助我们。但是当一个亲戚以一种令人很不舒服的方式回绝之后,挂掉电话我先生还是忍不住生气了:不借可以直说,这种态度算什么?

大概正因为他是平日里关系不错的亲戚,所以潜意识里仍然觉得他理应帮助我们,失望和愤怒的情绪才更加难以控制。

放到工作中也是同理。很多人觉得下属甚至是同事配合自己的工作是理所应当的,安排工作的时候往往就缺乏了更细致的沟通甚至是尊重。

我们总是在无意中不停地划分“内外”,这会使我们与他人的相处能更加从容。

对划到“外”的人我们会不自觉提防,也会降低期望值;当我们将一个人视为“自己人”,会不设防,但也不自觉就抱有了一份特别的期待和信任。

信任自然是好事,就像那个已婚同事讲的那样,婚姻里信任非常重要。家庭中、工作中,任何人际关系和小团体中,信任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有时候恰恰是因为没有厘清信任和期望的关系,我们内心会怀有一种假设:“因为我相信你,所以我才有这么高的期待”。这使我们视对方的付出为理所应当,当期望数次落空,甚至会质疑对方的感情。

可是从本质上来讲,除了自己,所有人都是外人。对他人抱有过多期望本身就是一件更容易获得失望的事情。

况且,理所应当总是带着一丝自己不易察觉到的理直气壮:

我们是夫妻,所以你该如何如何对我。

你是我的父母/子女,所以你为了我一定要如何如何。

你是我的朋友,所以在我困难的时候你应该怎样怎样。

……

这种理直气壮会给对方带去压力和心理上的负疚感。设身处地想一想,没有人喜欢被要求必须做什么,还得不到应有的感谢和回报。

“这是我应该做的”是用来表达客气的,如果换成“这是你应该做的”就是颐指气使,怎么听都是要吵架的语气。

“我希望你这样做”是用来表达意愿和建议的,如果换成“你必须这么做”就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让人很难接受。

婚姻是彼此的爱慕和订立的契约,父母子女是割不断的血脉亲情,朋友是价值观的彼此认同和感情上的契合……

这些关系里的很多付出确实都出自心甘情愿,这是关系建立的初衷。但是当我们接受了太多对方的馈赠,时间久了,就模糊了“他愿意”和“他应当”的区别。

人心不是机械运行的程序,一副“这只是你分内的事”的嘴脸是对他人付出的不尊重。过度利用彼此的感情和关系,很容易使对方厌烦甚至逃离。如果你真的珍惜这段感情和这个人,为什么一定要给对方这么大的压力?

有修养的人付费享受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时,尚且会客气地说一声谢谢。对待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时,为何不少一点理所应当,多一点感激,为彼此的感情保温保鲜。

或许,这个改变就可以从一件小事开始,从说“谢谢你”开始。

所有的感情忌讳这四个字。


吃早餐的时候,我先生突然很萌地对我说:谢谢你。

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谢我什么?

他说:我觉得很快乐,当我觉得快乐的时候就要谢谢你。

我不禁莞尔。

有时候让他帮忙递个东西之类的,我也会习惯性地说句“谢谢你呀”。

刚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说“不要跟我说谢谢”,甚至有天还特别郑重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我看着他:可我就是想谢谢你啊!

他的企图自是无果。

如此谢谢来谢谢去,也走过了好几年。

我先生入职的时候是毕业季,同时期进入公司的大多是校招来的应届毕业生,未婚居多。

同期入职培训的一个同事是社招的,年纪稍微大些,结婚有几年了。

拓展活动的时候,大家起哄,让那个同事讲一讲觉得婚姻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他思考了一会儿,说:信任和感恩。

先生转述给我的时候,我们在一起三年,爱情的甜度刚刚好:价值观已经磨合好,新鲜感尚未缺席,信任愈发牢固。

不管是对方的好,还是自己的付出,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应当。言语上的客气可以说仅仅是个人习惯。

又过了两三年,经历过一些波折,对婚姻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因着他早餐时的一句“谢谢你”,我又回想起了“感恩”这个并没有真正理解过的词汇。

也许,只有一起在柴米油盐里打上几年滚,才能真正体悟到“感恩”对于婚姻的重要性吧。

表达感谢,意味着我们真心实意的把对方所做的一切视作爱的表现,意味着我们对这段关系的珍视和尊重。

但很多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别说是表达感谢,人们常常只会表达失望和不满。

恋爱初期,在情感和情欲的强烈刺激下,我们的身体分泌充沛的爱情荷尔蒙。这些荷尔蒙会使人丧失部分理性,无意识地隐藏部分真实自我,我们更多的展示着自己好的方面,也会不计回报地为对方付出。

我们会把对方的在恋爱初期的表现和这段关系的状态,定义为“它该有的样子”。

但这种热恋的状态注定无法持久。心理学说“人们在得到渴望已久的事物后,过不了多久就对所拥有的新事物习以为常,而不再感到满足”。

当激情消退,感情趋于平淡,我们尝试捡拾被暂时隐藏的自我,对彼此的关注度自然会降低,付出也会相对减少。

如果你不明白这种恋爱的必然发展规律,就会继续不合理的要求关系保持“它该有的样子”,要求对方做那些“应该做的事”。

假设对方已经慢慢舒展自己,表露出更真实的一面,那么要求他仍旧跟热恋时一样,必定会失望,甚至误以为爱情已经死亡。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这种失望里领悟到:对方之前给予的一切并非“理所应当”,并怀着感恩的心情肯定对方的付出,形成良好的反馈,彼此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健康关系就会重新构建起来。

我们很可能会重新在婚姻里感到满足。

其实不仅仅是恋爱和婚姻,任何关系都忌“理所应当”。

前段时间我们急需用钱,除了贷款还找亲戚朋友借了一些。

虽然开口之前都互相沟通好了:别人不愿意借很正常,没有任何人有这个义务帮助我们。

但是当一个亲戚以一种令人很不舒服的方式回绝之后,挂掉电话我先生还是忍不住生气了:不借可以直说,这种态度算什么?

大概正因为他是平日里关系不错的亲戚,所以潜意识里仍然觉得他理应帮助我们,失望和愤怒的情绪才更加难以控制。

放到工作中也是同理。很多人觉得下属甚至是同事配合自己的工作是理所应当的,安排工作的时候往往就缺乏了更细致的沟通甚至是尊重。

我们总是在无意中不停地划分“内外”,这会使我们与他人的相处能更加从容。

对划到“外”的人我们会不自觉提防,也会降低期望值;当我们将一个人视为“自己人”,会不设防,但也不自觉就抱有了一份特别的期待和信任。

信任自然是好事,就像那个已婚同事讲的那样,婚姻里信任非常重要。家庭中、工作中,任何人际关系和小团体中,信任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有时候恰恰是因为没有厘清信任和期望的关系,我们内心会怀有一种假设:“因为我相信你,所以我才有这么高的期待”。

这使我们视对方的付出为理所应当,当期望数次落空,甚至会质疑对方的感情。

可是从本质上来讲,除了自己,所有人都是外人。对他人抱有过多期望本身就是一件更容易获得失望的事情。

况且,理所应当总是带着一丝自己不易察觉到的理直气壮:

我们是夫妻,所以你该如何如何对我;

你是我的父母/子女,所以你为了我一定要如何如何;

你是我的朋友,所以在我困难的时候你应该怎样怎样……

这种理直气壮会给对方带去压力和心理上的负疚感。设身处地想一想,没有人喜欢被要求必须做什么,还得不到应有的感谢和回报。

“这是我应该做的”是用来表达客气的,如果换成“这是你应该做的”就是颐指气使,怎么听都是要吵架的语气。

“我希望你这样做”是用来表达意愿和建议的,如果换成“你必须这么做”就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让人很难接受。

婚姻是彼此的爱慕和订立的契约,父母子女是割不断的血脉亲情,朋友是价值观的彼此认同和感情上的契合……

这些关系里的很多付出确实都出自心甘情愿,这是关系建立的初衷。但是当我们接受了太多对方的馈赠,时间久了,就模糊了“他愿意”和“他应当”的区别。

人心不是机械运行的程序,一副“这只是你分内的事”的嘴脸是对他人付出的不尊重。

过度利用彼此的感情和关系,很容易使对方厌烦甚至逃离。如果你真的珍惜这段感情和这个人,为什么一定要给对方这么大的压力?

有修养的人付费享受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时,尚且会客气地说一声谢谢。

对待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时,为何不少一点理所应当,多一点感激,为彼此的感情保温保鲜。

或许,这个改变就可以从一件小事开始,从说“谢谢你“开始。

再好的婚姻,也会死于这四个字


1

吵架不是婚姻的杀手,沉默才是

前阵子,一位好友突然问我:“你和你老公一天能说几句话?”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她便接着说了下去:

结婚7年,孩子5岁,因为这场疫情,她突然看透了婚姻。

好友和老公都是上班族,平时两人各忙各的,虽然交流不多,却也没放在心上。

但最近因为疫情,两人相处的时间一下子变长,抬头不见低头见,她这才发现,夫妻间的对话,少得多么可怜。

早上起床后,一个躲在书房,一个在客厅忙,把同居的日子,生生活成了异地恋。

问他中午想吃什么菜,他说“随便”;

问他要不要给孩子报网课,他说“你看着办”;

问他在手机上看什么东西,他说“你不懂”。

有次好友实在受不了了,敲着桌子让他好好说话。他一脸茫然地看着她:“我怎么了?”

就这样,连愤怒都被他无所谓的态度给生生憋了回去,好友这才意识到:

原来夫妻间最可怕的不是吵架,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对我无话可说。

想起知乎上一个提问:“夫妻两人一天下来超不过10句话,这样的日子怎么过?”

男人下班回家后,进门开始就是一小时的游戏。

出来后,边看手机边吃晚饭,然后在电脑边一直呆到凌晨一两点,和不同的网友聊天。

老婆和他说话,他假装听不到。

只有等他想喝水的时候,才会想起屋里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存在。

心死从来都不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是在无数个无话可说的日日夜夜中被磨灭,在每一次爱答不理中的敷衍中被伤害。

就像在电视剧《昼颜》里说的那样:

“即使只有一瞬间被对方渴求,比这每天都只能得到爱答不理的回答的十五年,要好上一百倍。”

2

那些不说话的婚姻,都形同虚设

英国有一项调查发现:

25%的夫妻每天交流时间不足10分钟;

40%的人会因为工作太忙,会完全忽略自己的伴侣;

25%的人不记得上一次,两个人一起不慌不忙地聊天是什么时候;

67%的人觉得比起和伴侣一起吃饭聊天,他们更倾向于独自上网社交。

这就是“夫妻失语症”,不会吵架,不会离婚,但也不会说话了。

甚至有的时候,觉得枕边人还不如一个网友,网友会隔着网线,听你讲你的喜怒哀乐。

而枕边人,连基本的关心都懒得过问。

两个人捧着手机躺在床上,背对背着,仿佛隔了千山万水。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段对话:

“如果我想跟一个人聊天代表什么?”

“代表你对他有好感。”

“如果我想跟一个人一直聊天呢?”

“代表你喜欢上他了。”

“那如果我跟一个人不想聊天呢?”

“代表你们结婚了。”

有话聊,是两个人能在一起的基础;一直有话聊,是两个人能一起走下去的必要条件。

明明以前无话不说,恨不得每分每秒都跟对方分享,但从什么时候开始,婚姻成了一座沉默的坟墓?

想要离婚,怕别人觉得自己矫情;不想离婚,但两人沉默的对视时,感受到的痛苦是实实在在的。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没有动力和勇气跳出去,却会死于这安逸的假象。

“我拉着你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感觉是没了,但要分开却很难。”

冯小刚的电影《一声叹息》中的台词,道出了无数夫妻的现状。

3

没有治不好的失语症

只有不想治的心

时常听人抱怨:“不是不陪伴,也不是不交流,但工作这么忙,压力这么大,哪里还有兴致去谈天说地?”

乍一听好像情有可原,也许工作常常让人身不由己,但每天好好聊聊天,并不需要很长时间。

不过是少看一集电视剧,少刷一会儿抖音。

Papi酱在节目中,谈到自己和老公的相处之道时说:

“无论我俩工作多忙,我们睡前肯定会有半个小时的时间纯聊天。比如说今天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家里的两只猫今天又做了什么蠢事。”

到底是工作忙得不能抽身,还是在一起久了,没了那份认真过日子的心意,一看便知。

一直很羡慕同事张姐。

张姐平时工作挺忙,但每天午休的时候,老公总会雷打不动地和她视频。

今天夸她盒饭做得好吃,明天问她要不要周末一起看电影。

哪怕说的都是些芝麻大的小事,也能让张姐边吃饭边笑出声。

“不爱你的人,你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觉得多余;而爱你的人,哪怕你说的废话,他都觉得有趣。”

没有治不好的失语症,只有不想治的心。

所以,与其说夫妻之间的沟通,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不如说这是一种恩爱的本能。

看到有趣的东西,就想和对方分享,碰到苦恼的事情,也愿意和对方倾诉。

不管发生什么,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对方,感情就在这些踏实的相伴中,逐渐升温。

于是你明白,无论遇到什么事,总有一个人在等你回家,想着和你一起说说话。

4

幸福,就是有人愿意听你说废话

看过一个研究报告:夫妻睡前10分钟,决定了婚姻的质量。

幸福指数高的婚姻中,夫妻基本都有一起睡前看电视,一起聊天的习惯。

重要的不是聊了些什么,而是那种随时可以聊天,每天都有话说的感觉和氛围。

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平凡而琐碎的。

一天下来,忙于工作,照顾孩子,操心家里的柴米油盐,也不能忘记明天公司的会议。

也许,只有睡前的那点时间,才真正属于彼此。

在这短暂而宝贵的时间里,听一听对方的苦闷,讲一讲白天的所见所闻,我愿意让你知道我的一切,而你的一切我也感兴趣。

那些有很多话可以说的夫妻,他们都明白,再好的夫妻关系,也需要用心经营;

他们都知道,爱对方就要说出来。

最好的感情,就是你想说话的时候,有人倾听,有人回应;最好的伴侣,就是永远都不嫌你话多,明白你藏在每一句下的欢喜与悲伤。

正如《三行情书》里所说的那样:

“余生还长,愿你和一个真正爱你的、聊得来的人在一起,这才是人世间最长情的烟火幸福。”

动态黑色音符

一场婚姻就好比一个“情感账户”是需要不断的往账户里存钱,如果两个人都不懂得存钱只知道一味地“提取”,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问题的。

婚姻不怕吵架,就怕不吵架,由赌气冷战到自然沉默,那婚姻就真的名存实亡了!难怪很多人都说,沉默是婚姻的杀手。

“夫妻失语症”说白了还是因为两个人不懂得存储“积蓄”,从而导致两个人没有共同话题。

很多人的爱情死于这四个字!


红珠最早要嫁给松茗的时候,受到家人的激烈反对,因为松茗是二婚。

但两个人爱得非常坚决,尤其是红珠,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她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为了争取到想要的爱情,他们竟然选择了私奔,闹得小城沸沸扬扬,贴满了寻人启事,连警察都给立案了。

红珠的父母终于妥协,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几年以后,他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也有了可爱的孩子。那些充满眼泪和欢笑的青春过去了,他们变得和普通情侣别无二致。

她理所当然地在他面前顶着油腻的头发走来走去,他也理所当然地在她枕边响亮地打着呼噜。

他理所当然地发着工作上积攒的脾气,她也理所当然地穿着破旧的睡裙。

终于,他们在结婚很多年之后离婚了。

一向反对她的母亲倒有点心疼了,她说,怎么,鞋子不是合脚吗,穿了十几年,为什么说丢就要丢了?

她说,年轻时我只以为,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后来才明白,再合脚的鞋子,不懂得珍惜也会穿坏。

他们打败了世俗,却输给了时间和自己。

··

“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会爱你如初。”跟你说这句话的人,如果不是骗子,那一定是个傻子。

既然你变成任何人的样子,他都能爱你如初,他干嘛不直接去爱任何人?

索蕥曾经是个像芭比娃娃一样精致的女神,自然追她的人也很多。其中有个叫阿盛的小伙子看起来特别靠谱。

有一回索蕥腿受伤,又恰逢公司电梯故障,阿盛在众目睽睽之下背着索蕥楼上楼下跑了好几天。

索蕥说,要是我的腿一辈子不好,你能背我一辈子?

阿盛说,当然,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会爱你如初。

索蕥很感动,一颗心也在他背上慢慢踏实下来。

结婚后,索蕥不再是那个妆容精致的女孩,还经常把脏了的丝袜扔在地板上。

她从公主变成了主公,习惯在饭后抱着平板电脑指使阿盛端茶倒水。

她以为,阿盛会心甘情愿地爱这样的她,因为阿盛说过,无论她变成什么样子,他都会一如既往地爱她。

可是爱情的世界里哪有什么免死金牌,索蕥理所当然的爱情最终理所当然地死了。

能够淹没爱情的,从来不是什么大风大浪,而是曾经你信誓旦旦的情话真的发生了改变。

···

有人相恋十余年,然后结婚了。

也有人结婚十余年,然后离婚了。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真正杀死爱情的,不是婚姻,而是婚姻带给爱情的安逸。

有句话说:每当我觉得我的爱情即将理所当然步入永恒的时候,实际上恰恰是危机来临的暴风前夜。情侣交往最忌讳的事,就是把爱情的存在当成理所当然的事。

原来,无论怎样看起来牢不可破的爱情,无论怎样看起来珠联璧合的情侣,都需要随时保留那么一点危机感。

当你觉得爱情理所当然的时候,往往是爱情最危险的时候。

据说,人们的细胞平均七年会完成一次整体的新陈代谢,而人们的爱情或婚姻,到了第七年最可能因生活的平淡规律而无聊乏味,到达一个明显的倦怠期,甚至会经历一次危机考验,人们把这称为“七年之痒”。

然而一份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更为权威的数据显示,七年之痒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婚后十四年才是夫妻或情侣感情生活的重要关口,不少男女是在共同生活了十四年后分道扬镳的。——这一事实足够让更多人大跌眼镜。

走过惊心动魄的磨合期,爱情和婚姻本来该步入宁静的港湾,为何又在此时变得险象环生呢?

其实,不管是七年之痒还是十四年之痒,总之,我们应该看到,无论多好的爱情,如果缺乏危机感,只能单纯在惯性作用下平稳滑行,那么它最终会让人们失去激情和兴趣,乃至感到厌倦,最终停滞不前。

····

在爱情里,我们需要正视许多错误的逻辑。

比如,我们在最早爱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小心翼翼,怕自己不够好,怕对方不喜欢,紧张得像只开了屏的孔雀。

可是爱情一旦安逸下来,孔雀就把漂亮的尾羽放下,在污泥里拖来拖去。这对爱情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把爱情当作理所当然,我们不再经营自己,每天不惜以最糟糕的面貌对着最爱的人,也就不再美好。

把爱情当作理所当然,我们不再感恩对方,心安理得地享受他的所有付出,也就不再心动。

把爱情当作理所当然,我们失去了彼此之间的界限,光着脚在对方的世界里走来走去,也就不再尊重。

所以,结婚多年的夫妻,最容易邋里邋遢地躺在沙发上,毫不掩饰地翻看对方的手机。

这是爱情最安逸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

就像黔之驴的故事一样,驴子习惯了老虎的出没,却不只老虎已经摸透了驴子的底细。

驴子肆无忌惮地踢了老虎一脚又一脚,却没想到会一下子被老虎咬住喉咙。

这不是偶然,这是不思进取的爱情的必然结果。

不要对爱情抱有什么盲目的自信,没有任何一个人在爱情里的付出是理所当然。

无论多好的爱情,都需要危机感。

你只有随时保持一种值得被爱的状态,才有资格对他要求永远。

因为生活不是刻舟求剑,单纯靠“过去”来维系的爱情,真的迟早会过去。

切忌“理所当然”,爱情才会持久保鲜。

说这四个字的男人,你一定要离开!


“多大点事啊,你至于吗?”

“不就违个章,多大点事啊!”

“不过忘了接你而已,才多大点事!”

……

“多大点事”这四个字,你熟悉吗?不出意外,我们很多人都是信手拈来!

上周,我接待了一个来访大姐,因为被骗两万块前来咨询。过程非常顺利,不料结束时,她女儿的一句话差点把妈妈打回原形。

她说:“老师麻烦您了,我妈真是,多大点事啊,人家被骗20万也没要死要活的。”

看到大姐变得有些局促,我赶紧私下提醒了她女儿,但仔细想来,“多大事儿”这四个字却让我不寒而栗。

这四个字,说出来时,是那么地随意和顺口。但它被说的有多轻描淡写,就有多浓墨重彩。

就像这个大姐,她要承受两万块钱不翼而飞的心疼,还有“你这么脆弱”“别人就不会这样”的评判和比较。

其实,“多大点事”这四个字,是一种略带轻蔑的否定,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屑一顾,更是一种起反作用的安慰。

“多大点事”会影响孩子的“同理心”

受“多大点事”影响最多的人,莫过于我们的孩子。

我曾见过一个孩子摔倒后,妈妈和他的对话。

儿子说:“妈妈,疼,抱抱!”

妈妈说:“你是男子汉,这才多大点事啊,快起来!”

说完扭头走了,孩子原地坐了几十秒,抓起玩具就去追妈妈。一路上哭得很伤心。在这个当下,孩子心中“被在乎”的情感,就被妈妈忽视了。

一个从没有被“同理心”过的孩子,是永远都不懂得如何对他人保持同理心的。当孩子呼唤爱时,我们用一句“多大点事”简单回应,一次次错过这些培养“同理心”的时刻。

朋友苏苏就做的很好,她和女儿看抖音,有个孩子被扔的搞笑段子,孩子却哇的哭了起来。

她没有笑孩子,也没有任何点评,而是抱着孩子说:“宝贝,你看到小朋友找不到妈妈,所以你很难过是吗?”孩子委屈地点点头。

苏苏就这样默默抱着她,1分钟不到,小女孩又开心地满地跑。

苏苏说,在孩子那里没有大小事,看起来不重要的事,孩子的感受可能却是不同的。

确实,在孩子想要“被看见”“被在乎”时,一句“多大点事”只会切断任何与孩子链接的可能,经常被这样对待,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同理心。

“多大点事”,是亲密关系疏远的催化剂

来访者小刘在咨询里委屈大哭,她说最讨厌老公冷笑般的一声“切”,因为那会让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愚蠢、最小气、最不值得理解的人。

比如有次被年轻同事抢走了客户,她在公司忍了一天,回家和老公讲述,本以为老公会安慰他,但老公的回应是:“就这点破事啊,我以为怎么了呢?”

这句话让她瞬间崩溃,不仅再没有说下去的欲望,还一个人跑回卧室大哭。

她说,这样的场景是她婚姻里的家常便饭。一次又一次类似的忽视,让小刘不愿意再跟老公敞开心扉。

心理学家戈特曼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观察伴侣间的语言态度来预测离婚率,准确性高达94%,而轻蔑就是最影响亲密关系的态度之一。

毫无疑问,在亲密关系中,“多大点事”就是一种带着轻蔑的忽视。

其实,婚姻就是琐碎事情的集合体,伴侣要说的事情或许真的很小,但他在乎的是你的态度,以及能否获得那份“被爱”的感受。

婚姻里,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常常用“多大点事”把伴侣拒绝在沟通的大门之外,彼此都会慢慢丢失“爱与被爱”的能力,这段关系也会慢慢疏远。

“多大点事”是友情里最要命的阻碍

同事小溪曾吐槽过她的一个好朋友,两人来自同一个地方,经常约着吃饭逛街,但关系却很难深入,尤其不能聊心事,因为朋友总是一副“有啥大不了”的态度。

比如小溪抱怨老公不干家务,朋友会说:“就这点事,你就生气,你是没见过更厉害的。”

小溪和朋友分享自己想要买个房子,但纠结于买公寓还是小户型房子,好朋友会说:“想买就买啊,多大点事,有啥好纠结的。”

一次次的“多大点事”把两个人推向渐行渐远。

其实,不仅小溪,类似的场景在友情中并不少见,比如一个人刚想发泄一下,另一个人就说:“你才哪到哪,我才惨呢!”

很多情况下,说的人也只是想要发泄一下,作为朋友,你只需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让她知道:“我在这里陪你”就好。

在友情里,吐槽小事是一次次建立信任的试探,如果我们去一本正经地分析或者评判,深入互动的安全感就会剥夺,关系也会因此失去根基。

而“多大点事”,恰恰是隔断友情中连接的最大障碍。

关系里没有小事

很多关系,都是一件件小事堆积而成,摧毁它,并不需要太大的事情。而“多大点事”就是那个不起眼的“蚁穴”,短期看,它不会怎样,但会慢慢把一段关系吞噬到无法修复。

因为,语言传递的是背后的态度。“多大点事”,或许只是一句口头禅,又或者一句代表安慰的话,但对于听者而言,它就是:“你太脆弱了”、“你真小心眼”、“你不如别人”等等。

这会让一个人陷入自我怀疑,“我是不是错了”,“我是不是不应该有这样的感受”,甚至有些敏感的人会解读为所有人都觉得我不好。

试想,如果你告诉亲近的人自己很难过,他说:“多大点事”;你抱怨生活中的琐事,他又说“多大点事”;你伤心地对着他哭,他还说:“多大点事”……你一定不想再靠近这个人。

其实,是非对错远没有态度重要,而且任何一种感情,只有关系在,是非对错也才有意义。而“多大点事”四个字,很容易让彼此失去建立关系的安全感。

扔掉“多大点事”,去看到对面的人,接纳他、倾听他,看似这是爱人,其实也是被爱。

95%的婚姻都会在这四个地方出现问题


两个人走在一起有很多原因,但最后结婚却只是凭着彼此相爱。

而组建成一个家庭,有了爱情的结晶之后,两人又会多一些亦亲亦友的感情。虽然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婚姻没有大问题,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小的事情却至关重要,若是不去好好看待,婚姻家庭很可能因为这些所谓的小事情毁于一旦。

01

金钱

很多女性总觉得掌握了丈夫的经济财产,就掌握了他的生杀大权,也占尽了婚姻里的天时地利。所以总是把丈夫的钱财管的十分严格,就连买包烟买瓶酒都要汇报,美其名曰“你不让我管钱就是不爱我”。

殊不知,这样另类的束缚要挟只会令丈夫越来越厌恶,对你也越来越受不了,也会在心里离你越来越远。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谁真心想要服服帖帖在另外一个人之下,做一个“窝囊废”。

可能你的本意是好的,不希望家里乱花钱,管账只是想让钱合理运用,让你能够管理操持这个家。当然,管账本身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但不能把经济和丈夫爱不爱你挂钩,等到丈夫受不了的那天,提出离婚的时候你就后悔莫及难以挽回了。

所以管账还是可以的,把家里治理的条条顺顺的,也是很值得欣慰的事,但丈夫他是个男人,在这一方面,还是尽量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切忌不要太“一丝不苟”,给他留一些自己的空间。

02

思想

女性一旦结婚之后就希望自己能够相夫教子,把自己困锁在“买菜、做饭、洗衣服、拖地”这样的怪圈,觉得丈夫在外赚钱,自己就应该只顾家庭的里里外外,不再去上班。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时代在发展,而你却只愿在家中的方寸之地埋没。

当丈夫越走越远越走越好的时候,你却还在原地踏步,囿于自己的方寸之间。试想,其实你们的思想已经在两个层面了,丈夫不可同日而语,而你也对现在的他一无所知了。

思想上你们已经完全不同步的情况下,感情又该何去何从呢?

当然,机智如你,恐怕比我更清楚之后的发展。

所以,女性也应该有自己的事业。

平常没事,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即使结婚了,也不要忘记打扮自己,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不止适应在恋爱之中,结婚了也该有一些小情调去调节家庭的气氛。这样,工作的闲暇之余,也可以聊聊最近的趣事,谈谈彼此的兴趣。齐头并进,才能创造更多的共同话题。

03

婆媳关系

好像古往今来,婆媳关系一直是婚姻之中的一大症结,不仅难以处理,弄不好的话原本美满的家庭也会因为婆媳关系的不融洽闹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

像经典故事《孔雀东南飞》里的焦仲卿母亲和其媳妇刘兰芝之间,就因为婆媳关系不好,最后就闹得夫妻不得安生双双殉情的结果。直到今天,婆媳关系仍是导致夫妻离婚的重要原因。那么,应该如何去处理婆媳关系才不会让老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呢?

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老公成为“妈宝男”,在买房子的时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和老公把房子买在和公婆一个小区,或者离公婆不远的地方,所谓远香近臭就是这个道理。一方面,你们可以尽情享受两人世界而不用怕被公婆发现感到尴尬,另一方面,因为距离不远,你们可以随时去探望公婆,不用担心无法顾及,也方便照顾。

偶尔买点婆婆爱吃的小菜菜去表示儿女孝心他们还会觉得儿媳妇很会处事,很有孝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照顾好丈夫,偶尔给婆婆做个按摩,多多聊聊天,但尽量不要涉及丈夫,可以说说小区最近发生的趣事,了解一下婆婆的想法。最主要的就是沟通。

04

小三

婚姻中,最怕遇到的就是小三。一般只要出现就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强大的攻势,温柔的外表很容易让你老公毫无招架之力,寻死觅活就是要和她在一起,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能慌,一定要冷静,作为正室,你在明她在暗,她除了使点小伎俩迷惑你老公之外,其他的根本无能为力,所以,你要赢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但首先就是不能够自乱阵脚,一气之下就把离婚协议签了。你可以打感情牌,小三不是柔弱吗?那咱们可以更柔弱,你可以找个气氛比较好,最好是你和他之前去过的餐厅把老公约出来,心平气和的告诉他自己已经知道小三这件事情,亮明底牌。

然后让他回忆起你们曾经相爱的场景,还可以说说你心目中展望憧憬的未来,聊聊你的规划。当然,光是这样还不够,你要伺机让老公看到你的“伪外遇”,一方面证明你自己很有魅力,另一方面,让老公吃醋,让他有紧迫感危机感。

但不能真的出轨,不然就成为老公自圆其说的把柄了。最后要改变自己,认识到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最好你的改变能让他眼前一亮,你可以给他做上一桌菜,出门打领带,回家放热水给他洗澡。自己可以画个淡妆,去跳舞、爬山、插花、看书、不论做什么,就是要提升自我修养。

也可以有意的若即若离,让他感受你的飘忽不定,甚至可以约他去看电影,增添一点生活的小情趣小浪漫,让他感觉到新鲜。

其实婚姻,说到底就是两个人一起搭伙吃饭,吃的开心,当然可以一直搭伙,但如果有一方觉得不开心了,那么两个人就只能各奔东西了。

两个人能够最终走在一起真的很不容易,从漫漫的爱情之路走到今天,谁都应该珍惜,不到最后,谁都不应该轻言放弃,要维护好这份感情,需要投入你的全部身心。

婚姻之中有千难万险的考验等待你去度过,只要你掌握风向,第一时间扭转方向盘,那么你的婚姻还能挽回,但一旦掌握不好,之前的一切都将与你无关。

杀死一段感情的,不一定是穷,更可能是这四个字…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她突然很感慨,说我们真的是上了年纪了,以前见面说谁谁谁分手了,现在变成又有人离婚了。

我知道她说的是阿琳,最近刚和老公办完离婚手续,原因说起来大家可能都有点不信,居然只是因为一道没有放盐的菜。

那天阿琳下班做好饭等老公回来一起吃,可能是太累做菜的时候走神了,有道菜忘记放盐了,老公吃到后一口吐出来就开始抱怨,“我上班这么辛苦回家连顿饭都吃不好,这日子过的真的是没有意思”。

阿琳也很委屈,两个人吵了一架,最后吵到民政局办了离婚手续。

阿琳找我聊的时候,我劝她是不是太冲动了,可能她老公那天只是心情不太好,又没出轨又没犯什么大错,没必要闹成这样吧。

她说这件事情只是一个导火索,她真正受不了的是对方永远都用理所当然的态度来享受她的付出,一点都不会费心维护这段婚姻。

听到理所当然四个字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没有再多说了。

我在很多地方听到过这个词,也很明白说出这句话的人,心里早已承受了太多的委屈,转身离开可能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段婚姻最怕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匮乏,也不是炸弹一样的出轨事件,更不是愈发趋于平淡的柴米油盐。

而是我对这段婚姻掏心掏肺的付出,你却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存在。

“家务不是女人理所当然要做的”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上一辈人的误导,很多男人对于家庭的架构,还沉浸在封建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的想法里。

我要赚钱养家,你就一定要把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

我不爱吃外卖,你就一定要每天做好便当让我带去公司;

我没时间休息,你就一定要把脏衣服都洗好熨好叠好放好;

...........

不知道男人在心里设定好这一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老婆也和自己一样,朝九晚五,时不时加班,也会碰到棘手的工作和难缠的客户。

上班累到半死回家还愿意给你做饭,不是因为义务,而是因为爱你,要是学不会感恩,就不要指望对方一门心思的继续对你好。

就像阿琳老公一样,阿琳说他从来不会主动做家务,周末在家的时候,自己忙前忙后,洗衣做饭拖地,收拾一周的烂摊子,他就在沙发上躺着打游戏刷剧,到了饭点还要喊饿让她去做饭,一点都不会体谅她的辛苦。

有一次阿琳问起来,为什么你不能和我一起分担家务呢,他说“你见过哪个大老爷们做家务的,这本来不就是你们女人该做的吗”。

阿琳不能接受这样直男癌的言论,但是她忍下了心里的委屈,继续为这个家付出,直到再也忍不住,选择了离婚。

结婚前男人说要给你一个家,结婚后女人真正得到的,却是一套需要24小时待命整理的“酒店式公寓”。

“孩子不是女人理所当然要生的”

婚姻里有一个隐形的杀手,说起来可能有点残酷,是生孩子。

单身的时候被催着相亲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结婚后逢年过节被双方家人一起催着生娃,再过几年开始被催着趁年轻生个二胎。

不管是老公,还是父母,所有人都觉得生孩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好像女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传宗接代,没有人问过她想不想,要不要,愿不愿意。

我身边有很多女性朋友,都恐婚恐孕,甚至有很多人觉得,如果不结婚可以避免生孩子,她们宁愿一个人过一辈子。

生孩子对所有女人来说都是一场劫难,远比看起来惊险百倍。

从一开始的孕吐,到每天晚上睡不好的困扰,再到为了营养均衡勉强咽下所有之前讨厌的食物,还有生完之后布满妊娠纹的皮肤,每一个说起来“轻松”的经历,都是女人对怀孕的恐慌。

面对这份恐慌,女人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一句,“别人都会生孩子,就你矫情怕这怕那”,而是理解、陪伴和呵护。

苏子的老公在这件事情上就是模范丈夫的代言人。

结婚典礼上,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我知道你一直害怕生孩子,我答应你,一辈子都陪你过二人世界,没有孩子又怎样,有你在身边,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结婚好几年,从来没有提过这件事情,还把父母的唠叨全部拒之门外,不让苏子听到。

他们一直没有孩子,但是日子过的特别和谐和开心。

苏子说,遇到这段婚姻,完全打消了她对承诺的顾虑,也许再过几年她也会想要一个孩子,但是她一点也不恐慌,因为她知道,老公永远不会把生孩子看的理所当然,他的那份爱,永远都在自己身上。

生孩子是劫难,但是一个贴心的丈夫,会赋予女人保护层。

“照顾公婆不是女人理所当然要承担的”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有人生病。

朋友的婆婆前段时间动了个小手术,住院了一段时间,病倒不是什么大病,主要是术后住院,需要有人去陪护。

她和老公两个人都上班,双休日还好,工作日就比较难弄了。

一开始她还想着两个人商量一下,互相协调一下时间,请个假换着去照顾婆婆,结果老公直接决定,“要不你请半个月的假照顾一下咱妈吧,我工作脱不开手,再说你做儿媳妇的这也是本分”。

朋友当场懵住,你工作忙难道我就不忙吗,刚好那段时间朋友公司赶上评比,比较关键,请半个月假评比肯定就没戏了。

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婆婆的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关键是老公的态度,好像照顾婆婆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很理所当然的就要牺牲自己的工作去看护。

男人在这种事情上都很“双标”,儿媳妇理所当然要照顾婆婆,女婿就不方便去照顾丈母娘了,哪有什么儿媳妇的本分,不过是他自私的体现罢了。

我们在婚姻里会遇到三种男人:

A级老公明白婚姻是需要两个人一起维护的,会主动分担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懂得理解对方的付出和辛苦;

B级老公不太会主动分担各种杂事,但是心里明白妻子是在付出,会给予称赞和奖励,并在对方累了的时候一起帮忙;

C级老公不但什么都不会分担,还把对方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会指责妻子没有把自己照顾好。

可是男人啊,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你身边那个女人,嫁给你之前,也是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可爱女孩啊。

而且当你觉得另外一个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时候,也在否定这一份付出,一步一步的杀死对方的爱意和热情,杀死两个人的婚姻。

婚姻和生活是两个人的,需要一起承担一起维护,没有人要一门心思死心塌地的对你好,也没有人天生就该承担那么多责任。

要学会感恩另一半的付出,也学会理解另一半的辛苦。

也希望各位姑娘,一生被爱一生被呵护,一生拥有属于自己的A级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