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人若不离开父母,就难有幸福的婚姻

人若不离开父母,就难有幸福的婚姻

发表时间:2020-12-17

【www.qg13.com - 幸福婚姻】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若不离开父母,就难有幸福的婚姻,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是什么?最亲密的关系,又是什么?是夫妻关系。如果夫妻关系和谐,亲子关系和其他的姻亲关系往往也会是和谐的。如果夫妻关系不和谐,很难有真正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姻亲关系。所谓夫妻,一定在婚内,而不在婚外。

与当代文化形成的鲜明对比,《圣经》说婚姻的核心是甘心乐意的牺牲自己,成就对方。这意味着爱是行动,而不仅仅是情绪。婚姻超越恋爱,意味着双方愿意照着各自的本相接纳彼此。幸福的婚姻,需要懂得经营。和谐的生活,需要互相欣赏。

若要幸福的婚姻,需要知道一个基本前提,《创世纪》二章二十四节说道:「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幸福婚姻的首要条件:离开父母。

首先,前提是既定存在的婚姻关系。其次,是获得幸福婚姻的第一条件。既然存在条件,一定是在相同的价值体系下,才得以被认可。否则,便没什么条件之说。未婚的孩子们,自然跟随父母一同成长。

有关幸福的婚姻,你需要事先明白婚姻的本质和意义。在这个问题没有达成共识之前,所有的对话都是无稽之谈,就像鸡同鸭讲。可能你有不同的看法或立场,兴许你会反驳说,幸福的婚姻,应该是孝敬父母。

事实上,「离开父母」,并非代表不孝敬父母。同样,和父母同住,并不代表就会孝敬父母。

很多年轻人结了婚,就不愿和父母住在一块,理由是太不自由。两代人多少有代沟,很正常。但这种只顾自己,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孝敬。「离开父母」的意思,不是说忽略和冷漠父母,也不是不理睬父母,更不是说和父母断绝关系。我们当孝敬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应尽的职责。不光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更要留意他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这里的「离开父母」不是单指身体上的远离,或距离上的远离,而是切断心理和情感上的「依赖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在情感上、意识上、心理上、经济上、不再依赖父母,能自己做决定,学会完全的独立。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观念里,所有的关系中,最亲密的关系并非夫妻关系,而是亲子关系(如妈宝男、妈宝女)。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多子女家庭,家庭关系总是问题多多。

有些子女,虽然在距离上远离了父母,内心却依旧万般依赖。这就是还没有长大成熟的表现,不能独立面对人生,更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做父母的,应该要意识到,孩子是婚姻和爱的结晶,但长大后终究会离开家庭,要成立自己的新家庭,面对新的人生。父母不能一味的拽在手里。这是一种认知错误,家长要学会适时放手。

做父母的,孩子在未结婚前,一起同住时,应该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和训练子女的独立思考判断,独立处理事情等能力。越早意识的父母越有智慧,越早培养的子女越有未来。这些都是幸福婚姻宝贵的隐形财富。

幸福婚姻的必要条件:与妻子连合。

首先,前提是丈夫与妻子连合。其次,是获得幸福婚姻的必要条件。何为必要条件?就是必须要有的条件,否则构不成合理性。也许有人会指出,「是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没有说这个「人」的性别。请问在正常的逻辑范畴,若是一个男人和另一个男人结合,或者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结合,是怎么称呼的?指的是长久以来的法律或道义上,不是自己俩人的私下或口头上。是夫妻?显然不是。

夫妻的意思,就是丈夫和妻子,也就是一男一女。没有其他选项。为什么是一男一女?因为后面是「二人成为一体」,而不是多人。这是一个明确的信息。那些一男两女,两男一女,或者多男多女的结合,都是在犯罪,不论是法律上还是道德上。统统不是婚姻,违背神圣婚姻的本义和真谛。

也许又有人反驳说,有一些宗教承认多夫多妻。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有正统,也有异端。有真理,还有谬论。有天使,也有魔鬼。有光明,还有黑暗。取决于你相信什么,又追随什么。

你所表现的价值观,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你总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是吗?连上帝也不会剥夺你的自由权利,和自由意志。向善,或向恶,完全在乎于你自己。

说回到「连合」,就是连成一体的意思,婚姻本是一体的关系。一旦结婚,丈夫便成为妻子生命的一部分,同样,妻子也会成为丈夫生命的一部分。这种「连合」,除了肉身的亲密结合,更多的是灵魂的相互契合。

在婚姻中,丈夫需要成为一位敬虔的带领者。敬虔的意思,就是有敬畏的心和虔诚的灵。妻子则要成为一位贤德的帮助者。贤德的意思,就是既贤惠又有善良的德行。两人在合一的关系里,彼此成就,相互成全。

三观不合,千万不能结婚。对婚姻慎重的人来说,要有同一个信仰很重要。至少代表了大致的三观。然而即使同一个信仰,并不能确保三观的一致性,也有很大出入的三观。不要轻易进入一段关系,先谈清楚,再恋爱,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更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有信仰的基督徒是坚决反对婚外情,强烈主张婚内情。《圣经》也说:「妻子是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夫妻是平等的、生命是共融的。一个人一旦结婚,只能钟情和忠诚于配偶。这是一种委身,更是一个盟约。

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矛盾,都是由婆媳之间的关系带来的。亲子和夫妻的爱,不是相互争夺,或相互排斥的爱,而是相互包容,和延续不断的爱。人在没有结婚之前,跟父母的关系最亲密。结婚以后,跟配偶的关系最亲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摆正所有的关系,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所以身在婚姻中的夫妻,即便有小孩,也不要让孩子冲淡了夫妻感情,先建设良好的夫妻关系,才会有真正良好的其他关系。要知道未来孩子长大了,终究会离开父母。最终奔走人生之路,能携手到老的依旧是夫妻二人。

「离开父母」是一个重要的决定,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然而这是人生成长路上,必须要做的决定。也只有在逐步「离开父母」的过程中,才会在心志上得到锻炼,和心智上迈向成熟。日后才能与妻子更好的连合,彼此孝敬双方的父母,共同成就美满的婚姻。

幸福的婚姻,要离开对父母的依赖,尤其那些情感泛滥,很不通情达理,又强加于人的父母。父母不是子女的主人,只是亲人。子女也不是父母的续集,他们有各自独立的人生。

扩展阅读

不幸福了,干嘛你还不离开


不幸福了,干嘛你还不离开

卢悦

小的时候,如果我们吃到了不好吃的东西,就不会再吃了;如果我们觉得游戏不好玩了,就不会再玩了。看起来每个人都懂得及时止损,然而当我们长大之后,谈了恋爱,结了婚,却可能会长久地徘徊在一份并不快乐、幸福的关系里,这又是为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放开自己,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呢?

1

过日子过久了,就习惯了

小莉和丈夫从相识到现在已经8年了,当初相亲认识时,她就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只是觉得年纪到了,对方有能力,是个读书人,而且是传说中靠谱理工男,就不挑了,“就这个吧!”

日子过得久了,小莉越来越习惯这波澜不兴的生活,相敬如宾,各忙各的,彼此也从来不提要孩子的事情,仿佛两个人有了默契,打算就这么细水长流地搭伙过下去。可随着青春渐渐逝去,看着朋友圈里有的人不停地秀恩爱,小莉又隐隐觉得:难道这辈子我就这样了吗?

她只能把这份不甘心寄托在剧集里,美剧韩剧日剧,打开电脑,她成为星星眼的少女,合上笔记本,她变回面无表情的少妇,她羡慕剧中人物追求爱情的勇气,却不敢想像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

一次和闺蜜聊天,她透露出了不想过了的心情,闺蜜顿时花容失色:“你疯了吗?!你们家老袁多老实啊,又能挣,你不愁吃不愁穿,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瞎折腾什么啊?多少人羡慕你你知道吗?你老公不沾黄赌毒,也不花天酒地,你看看那些天天因为出轨打架的,你就知足吧你!”一番话说得小莉哑口无言,是啊,如果要离婚,好像连个像样的理由都没有啊!怎么和亲戚朋友交待啊?而且经闺蜜这么一说,真要打破现在的生活,的确是一件蛮恐怖的事情!

有时候我把你推开,是因为我需要你把我拉进。

生活中像小莉这样的女人不在少数,她们难以做出决断的原因可能有3个:

1不想降低生活质量,希望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

物质上的需求乃人之常情。出现这种心态通常是男方的收入更高一些,如果分手,不仅男方“能挣”的“福利”享受不到了,还缺了另一个人分摊生活开销,让女人不好接受。

心态实质:习惯于做被照顾的孩子,不肯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2担心外界的眼光,不知如何面对父母、亲戚朋友。

有这样心态的女性心里有一句潜台词,就是离了婚的女人是“掉价”的,离婚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她们觉得婚姻是女人在社会中被看做“正常人”的必备要件,如果失去了婚姻这件外衣,当事人会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仿佛是不稳定的危险化学药品一般,总是不能让大家“安心”。

心态实质:太过依赖别人的认同,用他人的标准界定自己,没有独立的标准体系和价值观。

3无法想像离开现在的生活习惯、重建一个新家,无法接受生活发生重大改变。

生活四平八稳,有规律,有熟悉的习惯,闭着眼都知道每天起床到哪里找牙刷拿毛巾,不用过多的思考,就可以平安无事的过一天,这样的日子,其实人人都不讨厌。毕竟,“熟悉”,“稳定”,是让人产生安全感的源泉。而很多女人一想到如果离婚,眼前这熟悉的一切就都被破坏了,生活要完全重建,这种感觉简直令人窒息!所以便能忍则忍了。

心态实质:拒绝走出“舒适区”,无法接受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内心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去探索新的可能,就像小孩子缺乏妈妈的温暖,便永远流连于妈妈的怀抱而不肯扭头看看外面的世界。

无论发生什么,我也要不抛弃、不放弃

2

珍妮是个“外柔内刚”的女生,别人都说她很温柔,很善解人意,标准的好女人,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其实非常倔强,认准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她的看法。

珍妮的老公Peter长得挺帅,说好听点是“风流倜傥”,说不好听的有点像个“花花公子”,结婚前珍妮就知道他的情史一大堆,不过当时Peter对珍妮可是放了狠话:“这辈子,从今往后,我只对你一个人好!否则天打雷劈!”珍妮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笑出了声。能够收服一枚浪子,这是多大的成就啊!

结婚后,一开始还是很甜蜜的,可是两三年之后,珍妮便觉得Peter的心好像越来越少在自己身上了,每天抱着手机用微信聊个不停,对珍妮的过问也越来越不耐烦,甚至开始暴跳如雷。

珍妮现在常常对着墙上的婚纱照发呆,说好的两个人老了要一起牵着手在海边看夕阳,现在这梦想看起来怎么如此遥不可及了呢?珍妮转念一想,不行,我不能就这么败给那些莺莺燕燕,我的婚姻不可以失败,一定要进行到底!Peter 只是误入歧途,不都说男人永远是孩子吗?他不会一直如此的!

珍妮这样的女人在心态上主要卡在了这3个地方:

1想要拯救对方,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假以时日,对方一定会改变。

很多女人特别善于捕捉男人偶尔对她们的好,因为这一时兴起偶尔为之的小温柔、小浪漫,女人就觉得这才是他善良的本性,于是相信他只是一时让油蒙了心,等他慢慢成熟之后,自然会知道谁才是对他最好的人,谁才是他最亲的人,自己一定会等来浪子回头、云开月明的那一天。

心态实质:缺乏边界感,固化于“拯救者”的角色,希望为他人的人生负责,把别人也看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她们可能曾在原生家庭中被赋予过多的权力,比如珍妮,一直把老爸管理得服服帖帖的,连老妈都佩服她,于是她会幻想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在婚姻中便失去了现实感,失去了全面、客观评估局势的能力。

2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不甘心放手。

这种心态就像股市里一部分心存侥幸的投资者,总是等待着明天,等待着奇迹的发生,而无法做到及时止损。已经投入了这么多,现在放手,不就全白瞎了吗?可是她们却看不到,过去的日子已经是沉没成本了,盲目地继续投入,风险并不会减少,失去的不仅是宝贵的岁月,更可能是擦肩而过的更好的机会。

心态实质:像赌徒一样,寄希望于小概率事件,内心深处可能是过于自恋的,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可以自外于普世的规律,这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扭曲的,缺乏理性是他们的死穴。

3 笃信婚姻要从一而终,这样的人生才完美。

曾有人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段圆弧,“不经意地”放在一群孩子中间,结果,看到这张纸的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把圆弧补全,让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圆,可见人类自身有着完成一件事的天然需求。但如果一个女人过于完美主义地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有一段白头偕老的感情,便是对这种需求的僵化,为了所谓的“信条”放弃了自己更加幸福的机会,无疑是可悲的。

心态实质:或是被传统文化洗了脑,或是为人本身缺乏灵活性和流动性,这样的人往往经历过严苛的家庭教育或竞争主义、单一标准的学校教育,视规则为一切,视100分为一切,把婚姻、把人生当成了一场考试。

离开他,我的世界也崩塌了

以上这种种心态,说到底,都是对变化、丧失和分离的深深的恐惧,带着这样的恐惧的女人对自我能力是不信任的,对外界的支持、对这个世界说到底也是不信任的。

怎样才能拥有幸福的婚姻


怎样才能拥有幸福的婚姻

临近过年,饭局邀约就特别多。朋友R的新房子落成,邀请我们过去暖居,聚聚人气。我们今年也在装修房子,只是尚未搬进去,所以对别人的装修效果特别感兴趣,加上R烧得一手好菜,在双重诱惑下,我和先生高高兴兴地赴约了。

除了我们,她还邀请了另外两对夫妻。R的老公怕我们无聊,拿出两副扑克牌,让我们打升级(南方的一种打牌游戏,有的地方叫80分,有的地方叫拖拉机),R就在厨房里忙活,不时飘出一阵阵地菜香,她老公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而是在厨房里打下手。

突然“桄榔”一声,东西打碎的声音,我们不约而同地转头一看,原来是R端着一大盆酸菜鱼,手上有油,一时没拿稳就摔了。

见我们都停下了手中的牌,她非常抱歉地说:“不好意思,我笨手笨脚的。”

那盆酸菜鱼特别大,又都是油,可以说餐厅几乎是一片狼籍了,R的老公跑过来一看,也愣了一下,R赶紧说:“都怪我手笨,好好一盘鱼就这么打碎了,你陪他们去玩,我把这里收拾一下。”

但是,这个男人的表现让我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感动,他跨过那些油腻和碎片,握住老婆的手翻看着:“平时你不是不小心的人,是不是被烫了才拿不住,给我看看?”

大概是因为我们都在场,R有些难为情,想把手抽回去:“没有,刚才盛的时候,不小心把油弄到盆边上了,就一时没拿住,对不起!”

R的老公说:“这有什么对不起的,谁这辈子还不打碎点东西,都是我不好,我应该先帮你把鱼端出去再去充电。”

R把老公推了推:“这里都是油和碎片,我先把这里打扫一下。”R说着就要去拿拖把。

她老公一下拦住了她:“你先回房间换身衣服,这里我来打扫。”

R并没有跟老公争,只是看着满地的鱼,无限惋惜,我们赶紧说,有没有鱼都不要紧,随便来几个家常菜就可以了。

R的老公就一个人把客厅收拾得干干净净,我们想要帮忙,都被他阻止了,等他收拾完后,就去厨房给R帮忙。后来,R做了另一种鱼给我们吃,还有10来个家常菜。

那顿饭,是我吃过的印象最深的一顿饭,并不是因为R的厨艺,毕竟当今社会里,再好吃的东西都能轻松办到,而是因为这顿饭充满了爱。

吃饭时,我们还未动筷,R的老公就说:“我最喜欢吃我老婆做的饭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合你们的口味,但我特爱吃,我就不客气了啊,你们也别客气。”

几乎每道菜,他都会夸奖一番R,R被他夸得挺不好意思,羞涩地说:“哪有这么夸自己老婆的?”

R的老公很认真对我们说:“夸老婆有什么不对呢?如果不觉得自己的老婆好,干吗娶回来啊?老婆肯定是自家的好嘛,对不对?”

我们都笑着点头,心中也有些感慨,R的孩子都12岁了,两人的相处却还像新婚蜜月似的,不能不说这是爱的艺术。

想起几年前也曾经在另外一位朋友家吃过饭,但完全是另一副光景,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再适合不过。

忘记那次是为什么赴约的了,只记得女主人每端上来一道菜,男人都会挑剔嫌弃一番:“这菜咸了,你放了多少盐啊?”

女主人尝了一口说不咸啊!男人就不高兴了说你自己当然不会说咸了,天天呆在家里,连菜都做不好,人家的老婆又工作又赚钱,家务还干得利落。

女主人也不高兴了,回敬道:人家的老公又赚钱又帮着老婆干家务呢,你呢?除了会挑三拣四还会什么?你嫌我做的不好吃,那就自己做啊,挑剔别人谁不会?

男人就对着我们说:看到没有,我忍了她十几年了,你给她指出错误来,她从来不会虚心接受,我娶她也算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了。

我们赶紧劝:小事小事,只是一顿饭嘛,菜怎么样不重要,和气才重要。

碍于我们在场,他们也停止了争吵,但是那顿饭我们真是吃得消化不良啊!因为我们很内疚啊,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的邀请,也许他们就不会吵了,但他们完全不觉得,反而在席间说了对方很多不是,让我们评理和声援。

我们默默地吃饭,恩恩哦哦地含糊应着,生怕不小心再把他们的战火给烧起来。吃完之后,赶紧各自找借口溜了。

从R家告辞出来,另一位老公感慨地说:以前我觉得夫妻之间太客套简直就是虚伪,有什么就说什么才是夫妻,现在突然觉得,越是夫妻越是需要欣赏和赞美,那是恩爱,不是虚伪。

我们纷纷点头,聊了一路夫妻相处之道。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我认为应该是反过来的,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夫妻之间不是指责挑剔,就是横眉怒目,不是相互嫌弃,就是相互刺伤。

回想一下当初结婚时,也是这么相互看不顺眼吗?肯定不是,这得对自己有多大的仇恨啊,那为什么会变成如今这个局面呢?

而幸福的家庭却各有各的幸福,也许是生活中的爱侣,也许是事业上的良伴,又或许是兴趣上的盟友。但他们却始终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嫁给你(娶了你),我不后悔,在我眼里,你就是最好的,所以我赞美你,欣赏你,爱惜你!

真的是幸福的人比不幸福的那些人强很多吗?如果单从外在条件上而言,绝对不是,有些人家庭虽然不幸,但是事业出色,经济条件良好,反而是那些过得很幸福的人,也许事业普通,经济环境一般。但是后者往往带了一双发现对方优点的眼睛和一颗珍惜对方的心。

亲爱的,幸福与不幸福之间,其实就差了这一点 。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心理咨询中最经常被讨论的关系。好的亲子关系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父母呵护孩子成长,让孩子依赖,满足其爱与安全的需要;第二个任务是当孩子长大后,要和孩子分离,放手让他们探索外面的世界,促进孩子独立。而一个人离开父母后,还要与所爱的对象结合。当“分”与“合”的需要被满足后,亲子关系之间的爱会变得更自由,彼此都会成为更加独立和自由的人。

临近春节,最近接的几个咨询个案情况很相似,都是同居情侣或刚结婚的小夫妻因为过年回谁家意见不统一而发生矛盾、冲突,又因两个人没法好好解决问题,化解冲突,进而影响了两个人的亲密关系。

我在网上一搜,发现了大量类似的新闻,有一则新闻标题是:“谈不拢春节回谁家过年,小夫妻竟然闹离婚”。“丈夫小方是四川人,妻子小林是江西人,工作第一年,除夕到初二在妻子家过,初二当天又飞回四川,一出机场,看见两鬓斑白的父母,小方很难过。他是独子,长这么大,第一次没陪父母过除夕。7天又奔波又串门,小方感觉年过得比上班还累,仅机票就花去9000多元。这次后,两人商议,一年回男方家,一年回女方家。第二年,小林跟小方回了男方家。之后4年,因为工作,小方都没回家。去年,小方终于有假了,正好表哥喜得贵子,他提议过年回四川看看。小林不乐意了,四年前也是回四川,好不容易一起回家过年,她的父母盼了好久。小方看小林态度坚决,提议抓阄,小林答应了。可等小方折好10个纸团,小林抽了几张,反悔了。她抓起所有纸团扔进垃圾筒,大喊着:‘回江西,抓阄不算。’小方觉得妻子无理取闹,大吼一声,摔门进卧室。小林越想越生气,写了一份离婚协议书。第二天,两人就办了离婚。”

过年回谁家?男方家?女方家?这个问题自带辩论感,近年来每到春节都会被提出来讨论一番,似乎可以进行无止境地激烈辩论,也似乎永远没有答案。网友们还总结出80后小夫妻回家的四种解决方案:1、奔波型:两边跑,三十婆家初二娘家。2、轮流型:一年一家,幸福轮流享。3、分离型:各回各家,各找各妈。4、合一型:娘家婆家,大家一起过年。我写这篇文章,不是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有人会说,因为是独生子女,才会有这样的问题,如果双方家庭都有两三个孩子,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外在的因素。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独生子女家庭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的婚恋价值观是:重亲子而轻亲密。

很多夫妻之所以在春节回谁家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休是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一点:自己已经是结婚的人了,自己与另一半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在他们很多人的认知观念里是:我和我父母是一家人,你和你的父母是一家人,于是过年回谁家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是我和我的父母重要,还是你和你的父母重要?”无形中变成了两个家庭之间的竞争、较量,这对夫妻不仅不是和谐统一的,而是对立分裂的,当矛盾激发成白热化之后,原本应该一体的夫妻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状态,这对夫妻就算不走向离婚,情感重创那也是必然的。

如果两夫妻能够明白“我们”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无论做怎样的选择我都把“我们”的关系放在第一位,就不容易出现对立分裂的局面。可惜他们的“我们”不是指“我和我的另一半”,而是“我和我的父母”。

过年回谁家的矛盾其实只是“重亲子而轻亲密”这一传统家庭价值观诸多外显的表现之一。“重亲子而轻亲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家庭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婆媳矛盾。一个女人如果生了儿子,因为过分看重亲子关系而轻视亲密关系,她会将儿子当成自己的最爱,把自己和儿子捆绑在一起,在儿子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情感。当儿子长大后娶了媳妇,她还会紧抓儿子不放,觉得儿媳妇是和自己争夺儿子的第三者。她因为恐惧,害怕失去儿子的爱,而在生活中刁难儿媳,敌视儿媳,而这个儿子也因为和妈妈过分亲密,亲子关系过于粘连,当自己的老妈和自己的老婆有矛盾的时候,他站在老妈这一边。长期以往,这个妻子(儿媳妇)要么指责婆婆和丈夫,心中充满了怨气,要么和丈夫的关系疏远,将情感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没有孩子,又不怕离婚的女人可能因为婆媳矛盾而选择离婚。于是,这样的家庭问题就代代相传。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亲子关系是核心,夫妻关系是配角。在这种模式下,无论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多子女家庭,家庭关系总会有很多的问题。

我有个亲戚,他的老婆与他结婚十几年了,始终以为自己与爸妈是一家,没把老公和婆家的人当成一家人。她老公在国外辛苦打工好几年,挣了一百多万,回国后发现家里连两万块都拿不出,因媳妇全拿去给自己的父母和哥哥们花光了。他有个十岁的儿子,因为自己长期在国外,缺乏情感交流,与自己无法好好相处,加之母亲溺爱,欠缺管教,非常顽劣。最后,他在一次痛哭流涕后,下定决心和妻子离了婚。

一个同学的朋友一怀孕就回娘家了,生下孩子之后也住在娘家,她始终觉得自己和父母,还有自己的孩子才是一家人,而丈夫是个外人。这个丈夫,每个星期回丈母娘家看一看孩子就自己回家,或者回自己的父母家。妻子长期抱怨丈夫不关心孩子,不关心自己,可是丈夫觉得妻子根本就不重视自己,只看重孩子和自己父母。两夫妻就这样生活了好几年,原来自由恋爱,情感亲密的两个人越来越疏远,话题除了孩子再无其他。

在咨询中,我遇到一些女性,和男朋友或者丈夫吵架了,就把吵架的经过事无巨细地告诉父母,希望父母为自己主持公道,结果父母插手进两个人的关系中,将男方大骂一顿。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之后,问题叠加问题,负面情绪不断累积,父母与自己的另一半便有了很多的罅隙和矛盾,最终破坏了这对年轻人的亲密关系。

我还遇到一个奇葩的案例:一对夫妻结婚了,但两个人都不想和自己的父母分开,也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会自己洗衣、做饭。两个人每天下班后还是与婚前一样,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在父母家吃饱了晚饭,装好第二天中午要吃的便当,看电视,玩电脑到十点一之后才各自开车回到小夫妻自己的家。这对夫妻,以及双方的父母都觉得这样的状态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孩子害怕离开父母,父母也害怕离开孩子,彼此依赖共生。

以上的这些案例都说明了很多中国家庭过分看重亲子关系,而忽略了夫妻关系。心理学上讲这是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恋子情结。西方人并不是没有俄狄浦斯情结,但我们中国人的俄狄浦斯情结更为严重。

为什么西方人没有我们中国有这么严重的俄狄浦斯情结呢?因为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很多来源于《圣经》。《圣经》认为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圣经·创世纪》中有一句话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这里的离开父母不是单指身体上的远离,或者物理距离上的远离,而是割断心理上、情感上的“脐带”。但是我们中国人很难做到,我们认为天底下最亲密的关系不是夫妻关系,而是亲子关系,所谓“血浓于水”“父母至上”“老婆可以再找,老妈只有一个”等。但是,现实是如果我们不愿意离开父母,不愿意同自己的伴侣结合,不把我们的伴侣看成是我们最重要的人,我们的婚姻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前面举的那些婚姻不幸或者亲密关系出问题的例子,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在心理上没有与自己的父母分离,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却认为父母是跟自己过一辈子的人。同样的,中国的很多父母也没有完成在心理上与自己孩子分离的功课,认为孩子是跟自己过一辈子的人,紧抓孩子不放手。

于是,我们中国的家庭关系复杂又无界限,像和稀泥般搅一块,不懂夫妻关系是重于亲子关系,新家庭是重于原生家庭的道理,喜欢插手彼此的婚恋,父母对孩子谈恋爱指三道四,孩子对父母搞对象也指手画脚,结果大家的都没法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上海这几年80后离婚案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其他地方的离婚案中80后所占比重最大,80后离婚案的突出特点在于父母插手子女婚姻,从恋爱、结婚、买房、装修、生子……80后父母都参与其中。

孩子不独立,父母不放手,该离开的不离开,该连合的不连合,家庭悲剧就会不断上演。

父母与孩子都要做到一种有情感连接的独立——彼此独立但又饱含亲情。做孩子的要独立自主,遇到问题不要老想着依赖父母去解决。做父母的也要独立,要给孩子自由,不要插手孩子的生活,也不要要求他花很多时间围绕在你身边,陪伴你的是你自己的伴侣而不是孩子。

胡因梦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与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纪伯伦说,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作为孩子,我们要学习独立,完成与父母分离的成长功课;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放手,完成从孩子生命中得体退出的功课。

每一个进入婚姻的男女都应该明白,你是先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再属于你与父母组成的那个大家庭,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这不是自私,不是不孝,而是爱的传承。你以后的孩子长大结婚了,你也要做到这一点,他与伴侣的关系于他而言更为重要。你不应该是你的孩子的最爱,你的孩子也不应该是你的最爱,你和你的孩子的最爱都是你们的亲密伴侣!

男人有自信,女人有幸福


某次,听张晋与蔡少芬这对著名的“格差婚”夫妻谈相处,觉得男人心态好,有自信是第一位,女人想得开,懂尊重是第二位。两位一体,互相影响,彼此制约。

格差婚,意指那些男女双方经济条件、成长背景差异巨大的夫妻,尤其指女强男弱。其实这世界上的婚姻大多是格差婚,区别不过是差得多还是差得少。婚姻的目的是共同承担责任,享受生活,为人生的黄昏做情感投资,而不是比赛谁赚钱多,谁升职快。如果非要比赛,那也是比谁的身体更健康,到老的时候能照顾体弱多病的那一方。

婚姻的本质是软的。只是许多时候,格差婚中的一方或双方,容易被生活磨砺得坚硬。而婚姻的相对论与恋爱恰巧相反,不是此消彼长,谁先爱谁就输,而是如果你硬一点,对方也会硬一点,如果你软一些,对方更会软一些。

职场中,习惯以综合素质衡量自己的拍档或下属的女性,在婚姻中,一定要放弃这样的衡量标准。你不需要知道他缺什么,只需要知道他有什么。人非圣贤,不可能永远慈悲地去爱一个弱者。如果你将他定位为弱者,即便能够暂时耐着性子,像对待小朋友那样顾虑他的自尊,终究会不小心露出内心的鄙视。为什么许多女强人很委屈地说,我已经很尽力,很小心地维护他的尊严,可他却不领情?因为很尽力很小心只会提醒他,你是弱者,而自然而然地,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尊重与赞赏,才能让他看到自己的重要。

找一张纸,列出自己的缺点与他的优点,看看有多少是像锁与钥匙般紧密契合。这个重新发现的掘金过程,你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在心理不平衡的时候,它有助于让你发现自我,发现爱。如果你的答案是,我真的无法从他身上找到任何能够补充我的缺点的优点,那么,你们的婚姻继续下去,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回避你与他的差距。当你买了名牌手袋,不必遮遮掩掩,说是单位的福利或者有疯狂的打折。这样做,只会纵容他的敏感,而一个过分敏感的男人,绝对无法在格差婚中获得幸福。你应该大大方方地将自己的收入与升职情况告诉他,但不要说我又发了一笔奖金,而要说咱们家又多了一笔钱,不要说我升职了,而要说你的太太有件喜事。让他明白,你的一切荣誉与收获,皆与他有关。当你准备花一笔他不可能理解的钱,不要硬邦邦地说,我工作需要或某某某(另外一位女强人)也拎这个牌子的手袋,而应该征求他的意见。“我好喜欢那个包,但它真的很贵。我怎么是这样一个虚荣的女人呢,你说我究竟买不买?”没有男人在不需要自己付钱的情况下,还狠心阻止可爱的小女人太太去满足虚荣心。

当你很累,希望有人能够依靠的时候,只管告诉他:我很累,我想哭,我不想干了,你养着我吧。每个成熟的人都明白,累与忧郁不过是一时的情绪,发泄过后,你又会像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你一定要明白的是,并不是一个没用的男人把你逼成了女强人,而是文明的发展,必然造就更多的女强人。

格差婚姻中,男人比女人更值得同情、更伟大,因为他们扮演的是推动文明发展过程中,失去者的角色。

女人怎么做,才能有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女人怎么做,才能有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恋爱让女人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男人、恋情、婚姻的机会,也为女人进入婚姻后的生活做了前期的准备。女人若想要在婚后自由幸福地生活,就必须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出理性的准备,也就是要做出理性的心理抉择。

一、选择男人篇

选择男人才能开启婚姻的闸门,女人必须经历这个过程。

认识了解男人是婚姻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女人不要轻易投入感情,完全可以放开了解男人,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接触男人的面,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来了解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男人。

真正的男人不是从外表就能看出来的。女人除了要选择男人的外表外,更要了解男人的成长经历、成长的故事、朋友类型、爱好、处理问题的态度、男人 未来的梦想等,来全面判断男人的品德、意志、潜力。一个有意志品德同时又很努力的男人,尽管当下的条件不是很好,但这样的男人是很有潜力的,就像一支潜力 股一样,这样的男人应该成为女人的首先。

选择一个爱自己的男人比选择一个自己爱的男人更重要。男人天生都喜欢成为猎手,让男人成为情感的俘虏是男人从心底里会抗拒的。女人没有必要做这样的傻事,但是很多女人就偏偏这样做,于是就有了很多伤感的故事。这不一定是男人的错,而是女人的傻。

二、接受男人的个性篇

接受一个男人意味着要接受这个男人的个性,接受这个男人存在的很多东西。虽说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但是要想通过爱情改变一个男人的特点是很难的。一个有洁癖的女人,天天要求男人多次洗手,男人很是厌烦,更生出很多的抱怨。一味以自己的标准要求男人是自私的。真爱女人的男人会主动去改变自己的,但是完全改变自己以迎合女人的,只能是女人的妄想。女人在结婚之前就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三、修正个性,建立共同交集篇

同上面的问题一样,这个问题只是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如何让夫妻的生活更加和谐。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或者说特点,但是,在与男人交往和生活过程中,女人应该学会修正自己的个性。试想如果男女之间都要求对方适应自己,这样的男女是不可能生活在一起的。

其实婚姻在一定程度上是男女放弃自身的特点而去寻找共同的交集,交集越多,婚姻愈加和谐。但是,这不是说女人完全放弃自己而去迎合男人,而是女人需要修正自己去赢得稳定和谐的婚姻。女人如此,当然男人也是如此。

四、处理好婚姻和工作的关系篇

恋爱是美好的,婚姻是枯燥的。当婚礼结束以后,爱情就从天堂来到了地上,浪漫也就逐渐被现实所取代。

现实的婚姻需要用现实的支柱来维系情感的稳定。面对女人不可逾越的怀孕、育子、操持家务,女人更多地将爱和精力奉献给家庭和男人。男人更多地在寻找和实践着发展的机会。于是,男人的发展和女人停滞之间产生了矛盾,枯燥的生活和男人面对的诱惑的世界产生了矛盾。

面对这样的矛盾,很多女人总是现实婚姻的受害者,也许女人会骂男人的良心给狗吃了,但是这样悲天悯人的感情发泄是唤不回男人出轨的心灵。面对崩溃或者已经崩溃的爱情,女人用什么来支撑自己?

在恋爱的时候,女人如果能考虑到这个问题,我想很多的女人会选择工作来支撑自己可能的悲惨人生。这是理智的,也是女人应该做的。工作不仅是男人更是女人的脊梁。当然,很多女人期望通过富翁的夫婿来实现自己的富贵梦,这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女人需要承担这种选择的结果。

五、融入男人的家庭篇

从古至今,婆媳的世界就是充满矛盾的世界,这是一个铁的规律。也许有的女人会说自己和婆婆关系很好之类的话语,但是从统计学上来说,婆媳争斗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女人在得到别人儿子的同时,要学会和男人的长辈处理好关系,那种一味指责别人如何如何只能让女人掉入情感的泥坑,最后受伤的永远是女人自己。

智慧的女人应该学会终止这样的婆媳矛盾,因为自己有一天也可能成为婆婆。学会尊敬婆婆还可以消灭姑嫂之类的矛盾。总之,学会了尊敬男人的家庭成员,实际上给女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当然会有女人说:凭什么要求女人接受男人的家庭?因为现实中很多男人都在讨好女人及其家人,男人很少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要让幸福婚姻败给“父母反对”


恋爱中男女分手的原因多种多样,性格不合分手的、一方见异思迁分手的、异地恋受不了相思的折磨分手的、价值取向不同分手的……而在这种种理由中,最让分手后的男男女女遗憾的恐怕就是:父母反对。

因为父母反对而分手的恋情,并不是因为两个人之间出现摩擦,而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所以,分手后双方仍然耿耿于怀,忘不了这个不被父母看好的旧情人。其实,父母都是想看到子女幸福的,总结起来,父母反对的理由也无非是怕你跟了那个人之后,以后的日子过得不好。

通常双方经济条件相差太多会遭到父母反对,父母的潜台词无疑是:“我家闺女跟着你过不了好日子”,或是“你就是为了攀我家儿子的钱”,一种是对对方能力的否定,一种是对对方人品的否定。而应对的办法自然是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人品。中央电视台热播剧《我的美丽人生》,就讲述了女主人公王小早如何在男朋友金波的妈妈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人品,最终让原本反对他们交往的金波妈妈接纳这个儿媳妇的故事。

王小早是从农村到城里来打工的小保姆,金波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服装设计师,两个有梦想的年轻人在相遇、相识后坠入了爱河,可是金波的妈妈对他们的这段恋情是相当的反对,心想,“我儿子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怎么能找一个农村来的小保姆呢。”

面对金波妈妈的反对,王小早并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用自己的真心来证明自己对金波的真挚感情,她每天给金波妈妈做饭洗衣、料理家务,还让自己的哥哥帮金波妈妈修理电器,当金波妈妈意外受伤,自己更是加倍照顾,久而久之,金波妈妈对小早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但是对小早的职业还是不太满意。而在这方面,小早也对自己的事业有细致的规划,从保姆做起,一步步发展人脉、树立口碑,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自己的家政公司,金波妈妈看到小早不仅人品没得说,还这么有能力,最终对小早这个儿媳妇欣然接受。

有人说不被祝福的婚姻不是完满的婚姻,的确,如果自己的婚姻得不到父母的认同,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心结。其实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结婚后能过上比现在更幸福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说,闯好父母反对这一关并不是难事,只要证明自己有给恋人幸福的能力,大多数父母也就会欣然接受了。

有幸福感的爱情是怎样的


最有幸福感的爱情是怎样的

01

冯阿姨是我见过的“最有幸福感的女人”。

她不是“白富美”,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已经五十来岁。那会儿我大学刚毕业,租住了她在江边的一套旧房子。房子虽旧,却打理得异常整洁,明窗净几的感觉,让我一瞬间的就喜欢上了它。

冯阿姨每次来收房租,总要坐在沙发上跟我聊上好一阵,我喜欢听她事无巨细的“吐槽”:什么老公太懒,一回家就歪在沙发上看电视;什么女儿也像老爸,二十几岁的人,出门教国画还要妈妈骑自行车来接送;还有,家里这么干净,都是靠她一人忙里忙外的亲手收拾整理……可她说话的语气哪里是在吐槽——分明语调轻柔,唇角上扬,眼睛里不时泛出温润光。

末了,阿姨常是总结性地说:“算啦,算啦,还是早点回家做卫生吧,晚上多买点菜,他爸手巧,烧得得菜可好吃啦!还好女儿像她爸爸,手也巧。”说罢,阿姨起身离开,江风吹拂的房间里,瞬间弥漫着饭菜飘香的味道。

后来有一次,我见到了冯阿姨的丈夫和女儿。原来她女儿是清华大学美术系的高材生,丈夫面容英武而沉默少言,安静地伫立里房间一角,像一株硕大而高贵的植物。我在暮色中与他们一家作别,阿姨轻巧地跳上丈夫的电瓶车,熟练的拦过他的腰肢,脸上的笑容和绯色暮光交融,将丈夫和女儿笼罩在一起。

我知道,爱是这一家人安然生长的光合作用。

02

Jason决定和前女友复合的时候,我和朋友们却都劝他放弃吧。

Jason是一名独立摄影师,他的前女友阿May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子,大胆、泼辣的她是天生事业型的女强人。当年,她为了实现音乐梦想,毅然舍下热恋中的Jason,独自北上,在京城经营着一家文艺范十足的酒吧。

Jason那会儿一有节假日就跑去北京看阿May,小小的欢愉之后,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江南。

“何必这么辛苦呢?叫她回来吧!”朋友劝他。

“没事,我抗的住!” Jason浅笑。

Jason不得不夜以继日的拍照、修片,用赚来的钱贴补酒吧的生意亏损。可阿May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分手,朋友们都猜阿May一定在北京城帮了大款,义愤填膺地要组团去京城替Jason教育阿May。

“绝对不能轻饶她!”朋友挥舞着拳头。

“没事,我能理解。” Jason苦笑。

两年后,情感、事业双双惨败的阿May,悄然返回家乡。Jason听到消息,第一时间找到阿May,竟然主动提出了复合。朋友们大跌眼镜。

“你到底爱她身上那一点?”我问。

“我第一见到她的时候,她穿了一件大红的长裙,坐在广场上的石阶上,样子美极了,让人的眼睛舍不得走开,我立刻偷拍了一张她的照片。” Jason补充说:“我主动找上去打招呼,她笑起来,口红也是极艳的颜色,像一簇火苗。”

“你们摄影师都是好色之徒。”我打趣说。

“她的缺点我都知道,但坚持梦想的人,值得爱。” Jason说。

Jason的摄影工作室重装开业,朋友们纷纷上门道喜。Jason把屋后的器材库改造成了一个小的卡拉OK包厢,包厢的墙上装裱着一张硕大的照片,一袭红裙笑靥如花阿May就坐在照片的中央。

Jason的抢着登台唱了一首电视剧《千金归来》的主题曲:

相爱的心会给你勇敢

燃烧的火焰

映着你的笑脸

这一次,一向的泼辣阿May安静地挤在人群中,悄然涂抹着眼角。

有时候,我觉得,眼泪才是爱情最纯粹的结晶。

03

我的朋友之中,阿志是既封建又充满了大男子主义。

那会儿志嫂喜得千金,置办满月酒请我做客。阿志就当着一众朋友的面说:“哎,连个儿子也生不出,做人真没意思。”

志嫂起初脸上挂不住,红晕褪净之后,便端起酒杯热络地招呼着客人。

谁知三年后,志嫂又诞下一女,这一次的满月酒在志哥乡下的老宅里里置办。阿志这次更过分,一边感叹人生彻底无望,一边大声的指挥着志嫂,端茶倒水,忙里忙外。

我抓空凑到志嫂的面前,轻声说:

“嫂子,志哥今儿喝得有点高,他说话你别往心里去。”

“我没事,乡下条件差,招待不周啊。” 志嫂说。

“挺好的,空气好,菜也新鲜。嫂子,怎么好好的,想到了住到了乡下来?”我问。

志嫂顿了顿,缓缓说到:“去年我跟姐妹搭伙做外贸生意,结果赔了好多钱,姐妹一家都跑路了。你志哥把市区那套房子抵押了,替我姐妹还了债主的钱,他身上毛病挺多,但是做人讲义气,我服。”

饭后,志嫂一手拉着大妞,一手将二妞揽在怀中,志哥手忙脚乱的调好奶粉,弓着腰将奶嘴搭在二妞的唇上。一家人,怎么看都是那么的登对。

我知道,爱是拉手扶持的一段漫长旅程。

04

这世上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完满无缺的爱情。

所谓的深爱,不过是爱上一个人的光芒之后,也能宽容他身上的芒刺。

梵语中 “菩萨”是“菩提陲萨”的缩写,“菩提”是指觉悟,“陲萨”指有情。原来“菩萨”是洞明世事的觉悟之后,仍有情地挚爱众生的智慧禅心。那么深爱一个人,也是在深刻了解他之后,安然生长的菩萨柔肠,爱是一瞬间的怦然心动,更是觉悟之后岁月长情。

我也曾渴望轰轰烈烈、完美无瑕的爱情。可源远流长的时光之旅中,我更想说:

“一想到你的不完美,便觉得更加爱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