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除了性和钱,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除了性和钱,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发表时间:2020-12-17

【www.qg13.com - 为什么要挽回爱情】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除了性和钱,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除了性和钱,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张南

身边很多人都结婚了吧?看着这些朋友一个一个走入婚姻,你是不是也偶尔会有一些感慨。

有时候我们好像都在匆忙地跟着别人的脚步。看着别人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我们也开始寻求稳定;看着别人都走向了婚姻,我们也开始着急,也开始觉得,我也想结婚了。可是,你知道,你为什么要和这个人结婚吗?

01

前段时间微博上热门有段文,原文是这样的:

“他说他要结婚了,说是因为家里人的催促,她说她要结婚了,因为他有房有车,他说他要结婚了,因为年纪大了,她说她要结婚了,是因为怀孕了。有一天,你结婚了,我只希望,那是因为爱情。”

这段话被很多网友疯传,于是大家都觉得,对啊,我要嫁给爱情,我不要因为这些催促或者怀孕或者有房有车就结婚。

然后看到很多人都说,大部分人都没有嫁给爱情。可是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懂爱情的人最后都会嫁给爱情,那些没有嫁给爱情的人,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懂爱情。

因为你们不懂爱情,所以你们最后嫁了,都觉得没有符合你的期待,觉得自己委屈了,嫁的不是爱情。而那些真正懂爱情的人,他们会嫁,这段感情里,一定是有爱情的。可是不能说没有其他支持,比如有房有车,比如怀孕或者年纪到了。

对我来说,我觉得,好的结婚,就是因为我们都刚好想结婚了,就是因为我们刚好怀孕了,就是因为我们刚好都有了合适结婚的条件可以让我们组成的家庭生活得到保障。

所以我不喜欢那段话,因为它误导了很多人。我想告诉你们,也就只有懂爱情的人,才配嫁给爱情,但不是一定会嫁给爱情,因为缘分和时机不一定,会在我们最恰好的时机里,遇到那个人。

02

而我们为什么会结婚?

其实生活中的确有一部分人群,结婚是为了有固定和稳定的性伴侣,因为婚姻本身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降低生活成本,维持生活需求。也就是性促使了爱情的产生,而爱情促使了婚姻的出现。

婚姻的结合,可以让双方能够挣到更多钱,然后生活条件更好,这本身就是社会和个人的需求,这个需求的真实一点都不难为情,两个喜欢的人在一起,顺便一起挣钱,把生活过得更好,真没什么错。所以并不是结婚的原因里包括了钱这一项就很丢人,爱情就不纯粹了。而是只要你的婚姻里,不仅仅和不主要是因为钱而结婚,就没什么关系。

性和钱分别是动物本能需求,和社会生存需求。有了这些,爱情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不喜欢什么嫁给爱情的言论,因为我觉得这样说的人其实都不懂爱情。懂爱情的都知道,我不是嫁给爱情,我是嫁给你。

那么除了性和钱,我们其实是为了什么而结婚?

我想我们是为了快乐。

《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说,人穷尽一生追寻另一个人共度一生,我一直无法理解,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须他人陪伴,所以我祝福你们,能在对方身上得到的快乐,和我给自己的快乐一样多。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都在找寻的共度一生,其实是快乐,是那种你让自己快乐的情绪,谢耳朵说他觉得自己很有意思可以让自己很快乐,所以不需要别人来给自己。而其实,他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们在一起了,那么我喜欢,你们在一起是快乐的,而这种快乐,是从对方身上去获得的。

所以我想,我们结婚,其实是可以为了快乐。也正是因为我们在一起能够让彼此都快乐,所以我们才结婚的,不是吗?除了快乐,还有相互陪伴,照顾,统统都可以成为结婚的原因不是吗?如果你足够走运,能够遇到一个理解你的过去,包容你的现在,相信你的未来的人,我想,这比嫁给爱情更来得实在。

这个你想和他结婚的人,你们两个对着星辰和太阳,怀着虔诚的心,相互选择了对方,从此用婚姻来杜绝其他的诱惑和选择的可能,抛弃了人本性的贪婪和懦弱,放弃了世界的其他可能,勇敢地走在一起,和这个世界所有的纷扰抗争,这就是婚姻。

我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所有的爱情到结婚的那天就会变成亲情。亲情是信任、照顾、理解和疼爱。是比一切都来得靠谱的感情。

因为不放弃,不抛弃,你知道从此这个世上有个人,怎么样都不会离开你,当你确定了之后,你才会愿意和他,一起走进婚姻。你可能会遇到很多人,喜欢和爱过很多人,也愿意为这些人付出很多,但是,这世上会只有一个人,让你心甘情愿地走向婚姻。

其实吧,我觉得婚姻最大的意义,是当无论任何时刻,你脆弱或者坚强,你开心或者难过,你矫情或者不安,即便是你坐在沙发上无聊的打发时光,只要你需要他。

只要你需要他,你不需要打电话或者发微信,你只需要转过身来,就能抱到他。就算他不能帮你解决现有的困境和难题,但是他可能给你力量,陪你一起度过。我想,这就是婚姻的深刻意义吧。

03

昨天我听到了一句很美的情话。昨晚很晚的时候,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是这样写的:

“洗完澡一个人坐在客厅看电视,12楼的阳台是狂风,和巍然不动的高楼大厦。还有远处忽明忽暗的亮灯。这个晚上,我又比从前更懂人生了。”

然后有个姑娘给我发消息说:我想和你结婚。

我随手回了句,为什么?

姑娘说,这样,我们就可以每天在一起了。

那一刻我好像突然就明白了婚姻的意义。最美不过陪伴,最好不过是相互疼爱和照顾。

延伸阅读

为什么我们要P照片


今天和我妈聊天,说起我们在秦皇岛玩的事情,我说拍照的时候你老在船头玩手机,我妈说自己在船头眺望风景,挥斥方遒。我们都说的十分肯定,然后互相指责对方老年痴呆,于是去翻照片,结果是,我妈在船头吃包子。谁也没记对。你看,记忆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东西,你以为印象深刻的事情,其实和你记忆的一点不一样。

再前几天,我去见一个闺蜜,我们两躺在被子里,分别在数自己和几个男人睡过觉。数着数着,她忽然说,哎,你记不记得那个搞完立刻趴在我身上睡着的。我说,对对对,那个浙江佬,不过买单很大方的,每次请我们吃饭都要点老鼠斑。她又说,那你那个边射边哭的叫什么?我说,我就记得姓曹哎,还有那个做爱从不脱袜子的。她兴奋起来:还有那个我去新加坡的一夜情,在我腰上咬了一口,青了一礼拜的。我说,卧槽,不行,这太乱了。我们得列个单子。然后我们就发现,有几个人,别说名字,就连长相特点,一点都记不起来了。要不是时间轴不对,年份上对不上,我们都不记得有这样的人在我们生命里存在过。我们抽烟我们喝酒我们约炮,我们都是好女孩,这些上过床的男孩子,也是谈过情走过心,就算不刻骨铭心,也是能下定决心在他面前脱裤子的男孩啊,怎么会一点都记不起来了呢。这件事,让我陷入了恐慌,我不会开始早衰了吧。

于是我在我的微信群里,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好多人和我有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你自以为绝对不会忘,绝对会记得的人或者事情,绝对敌不过时间。它会时时刻刻给你一个大耳光。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反复提醒自己,要给妈妈打个电话,结果一加班,忘了;在手机提醒上设了女朋友的生日,结果开会提案一整天,到家袜子脱了一般就睡着了;女儿的亲子运动会,结果老板带你去应酬,忙完一看表,早就结束了。写到这里,你认为我今天写的广告的是备忘录?日记本?都不是!请继续往下看!

我收到很多很多私信,都是说:公子,我该怎么忘记他?失恋了,好想去切除记忆哦。作为一个经常失恋的女同学,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想起他心肝儿都疼,疼到站都站不起来。你知道我原来听过陈奕迅的一首歌叫做《K歌之王》,里面有一句话叫:爱爱爱,爱到要吐。觉得歌词为了押韵,可啥都能写出来,什么叫爱到要吐啦,这个对象是有多恶心。命运,这个神奇的大手,就像听到我的OS一样,很快就给了我一个教训,我开始了一段虐恋,对方是因为失恋才和我在一起,结果没多久,大概一个月吧,他前女友就后悔了,然后这个男生就陷入了两难,情感上,他当然是爱着前女友的,但是道义上他又觉得很对不起我。于是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分钟他都在思念前女友。我什么都知道,但是又怎么甘心把男朋友拱手让回呢?直到有一天,我看见我送他的一件T恤穿在了他前女友身上,那件T恤非常贵,是我第一次去香港连自己都没舍得买的,买来送他。然后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加班,我在他们公司安全楼梯,看见他和前女友接吻。我就突然在楼梯口呕吐起来,不是觉得恶心,也不是肠胃不适,我是人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由心情影响到了生理,那就是一场大型的撕心裂肺,而且它真实地物理性地发生了。那个时候我比你们任何人都更渴望忘记他,忘记这段感情,忘记我收到的屈辱,忘记我像傻逼一样给他织毛衣。我回家就拉黑他的号码,烧了一切他的照片,送我的东西。友情提醒,烧照片有一股奇怪的烧塑料味,站在马桶上方烧比较好,烧到差不多哦可以冲掉,千万不要像《老友记》里面一样引起火灾。

那个时候,我看了一部电影,至今也非常喜欢,叫做《半支烟》,曾志伟谢霆锋演的。讲的是曾志伟回香港找年轻时的恋人舒淇的故事,然后碰见古惑仔谢霆锋,曾志伟有着老年痴呆症,每天都在忘记恋人的模样,只有不停寻找不停录影。我觉得特别讽刺,你看,我努力在忘记,而有人努力在想起。

这件事过去很多年了,前段时间,知道这个人死了。非常突然,车祸。当晚就做了一个关于他的梦,记忆像潮水一样涌进梦里,我记得他的微笑,记得他手指很长,记得他每次出去买外卖都要带着保温饭盒,说是怕回来路上冷掉,记得他喜欢把这个脸埋在我的头发里深深地闻,而我怎么也看不见他的脸,醒来以后,我拼命想也想不起来他长什么样子,又想起他的照片全部被我烧光了,好像再也没办法找到他的样子了。忽然开始有一点后悔,这也是我青春存在的证据啊,这个人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划痕啊。所以我每次对着这样的私信,总想告诉她们:总有一天,你会从拼命想忘记到拼命想记起。

我们比以前的人们幸福太多,那就是手机普及了,任何场景或者任何人,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拿出手机拍下来,甚至还可以加上标签,滤镜,贴纸等等。有一天我在公司,看见公司小姑娘在P图,我还笑着说,不要P太凶哦,否则妈都认不出来。她抬起头认真回答我:一定是要P得很美的,这样将来我孩子看见我年轻的时候,一定觉得妈妈当年是个大美女啊。我居然有点感动。是啊,我们为什么要P图,谁有兴趣天天拿着自拍照去勾引男人啊,勾引男生是很重要,但是拜托,P图和整容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开心,(也并不是整容广告)。如果有一天,我老了,我一定会把微信朋友圈,微博,INS,或者in里面的照片一张一张翻看,那是我曾经爱过的少年啊,那是我曾经住过的城市啊,那是我曾经痛苦的夜晚啊,谁又会在意它当时真的怎么样呢?就算少年脸上有痘,就算城市脏乱差,就算那个夜晚雾霾严重,我也一定要P得人美歌甜,景美月圆,因为我知道在我老去的岁月里,我会像牛反刍一样一张一张拿出来咀嚼,我希望它们都比我想象中更美好。真实,在那时候,已经不重要了。

自拍也好,拍风景也好,已经不仅仅是要秀出来这么简单。它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我们的父辈记日记一样,影像成为我们生活的见证,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一场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一次没有预期的邂逅。感谢镜头,像无声的证人,证明我们的青春没有虚度,证明我们的爱情不是浪费时间。很多人选择把照片发在公开场合,与大家分享,也有一些人选择分组可见,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翻看,反复咀嚼,把这些不能宣之于口的秘密,再一次埋藏。

你有这样的回忆吗?也许是青葱年代,一起疯,一起聊,一起笑,不敢表白,只敢和你做好兄弟一样呆在你身边。学者记录某一刻的心情,静下来的时候想想,这或许却成了离你最远的距离。有一种爱,不容易表达,仅自己可见。

为什么我们会选错结婚对象


为什么我们会选错结婚对象

阿兰·德·波顿

这是我们最怕遇到的事情之一,我们想竭力避免。然而结局还是一样:我们选错了结婚对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当我们试图接近另一个人时,会有一系列令人晕头转向的问题出现。我们看上去挺正常,但那只是因为别人不太了解我们。如果生活在一个比现在更明智、更自知的社会,任何交往初期的晚餐约会上都应该问一个标准问题:“你有什么毛病?”

我们也许有一种被人反驳时会发怒的潜在倾向,或者只有在二人交往顺利时才能放松;也许我们难于接受性事之后的亲密接触,或在受辱时会选择沉默。谁都不完美。问题在于,我们在婚前很少去探究我们复杂的一面。在关系尚不稳定时,每当我们的缺陷有暴露的危险,我们就会把错推到对方身上,分手了事。至于我们的朋友,他们不会在意到愿花大力气去点醒我们的地步。因此,独立生活的其中一项好处就是,我们真心认为我们是很好相处的人。

我们的伴侣也不见得比你更有自知之明。我们理所当然会去试图理解他们。我们去他们的家中拜访。我们看他们的照片,我们见他们大学时的朋友。这些都让我们感觉,我们是做了功课的。但我们没有。到头来,婚姻是两个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对方的人,开始一场充满希望的、宽宏的、无比亲切的赌博,把自己和一个他们无从想象的未来捆绑在一起,并且他们还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去探究那个未来。

有历史记载以来,人多数时候是出于一些理性的原因结婚的:因为她家的土地和你的相邻,他家的生意非常红火,她父亲是本地的执法官,有一座世袭的城堡,或者两家的父母同属一个宗教派别。通过这些有理有据的婚姻,人们得到的是孤独、偷情、虐待、冷酷和从儿童房传出的尖叫。如今我们看到,理性的婚姻根本就不合情理;它往往是权宜的、狭隘的、势利的,是为了榨取好处。这也就是为什么,取代了它的情感婚姻,基本上不需要为自己做出解释。

在情感婚姻中,重要的是两个人在一种强大的本能驱使下走到一起,他们心里清楚这是个正确的决定。的确,一场婚姻看上去越是草率(也许两人才认识六个月;其中一个人没有工作,或两个人都才勉强算成年人),感觉就越是牢靠。理性这种痛苦的催化剂,这种对精打细算的需求,犯下了种种错误,而鲁莽被用来平衡这些错误。对本能的推崇,是千百年来不合理的理性造成的创伤性反应。

我们相信自己是在婚姻中追寻幸福,然而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真正在追寻的是亲密——而这一点完全可以是我们寻找幸福的计划的一道障碍。我们希望在成人关系中重建儿时熟悉的感受。我们在早年品尝到的爱,往往会和另一些更具毁灭性的作用力混为一谈:想要去帮助一个失控的成年人的感觉、被剥夺父母关爱或害怕父母愤怒的感觉、因缺乏安全感而不愿表达个人意愿的感觉。那么,当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拒绝一个婚姻对象的理由不是他们错了,而是他们太正确——太均衡、成熟、善解人意和可靠——那又是何其合乎情理啊。毕竟在我们心里,这种正确是种陌生的感觉。我们和错误的人结婚是因为,我们不把被爱和幸福感联系起来。

孤独的感觉也会让我们犯错。当我们无法忍受一个人的生活时,谁也无法用最佳的心态去选择伴侣。要想保持适度的挑剔,我们必须彻底接受一个现实:接下来的多年可能要一个人过;否则,我们就有可能是为了摆脱单身而选择,而不是因为我们爱上了一个让我们逃脱孤独命运的伴侣。

最后,我们结婚是为了将一种美好的感受固化。我们设想婚姻可以把我们初次产生求婚念头那一刻的喜悦之情保存起来:也许我们是在威尼斯,在泻湖上,乘着一艘摩托艇,落日余晖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我们聊着自己的灵魂中似乎从未有人触碰过的某个角落,过一会儿可能还要去一个主打意大利烩饭的馆子共进晚餐。我们结婚,是为了让这些美好感受成为永恒,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感受和婚姻制度之间并不存在切实的关联。

事实上婚姻往往把我们推向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更具经营色彩的层面,它可能是在一座郊区房子里展开的,上班的地方很远,孩子能把人气死,这些会扼杀当初让他们产生结婚念头的激情。这其中唯一不变的一个成分就是伴侣。而我们选择的这个成分可能是错的。

好消息是,如果发现我们跟不适合的人结了婚也不要紧。

我们一定不能放弃他或她,要放弃的只是内心深处的浪漫想法,即世界上存在能满足我们所有需求和向往的完美伴侣。过去250年间,西方对婚姻的理解一直以此为基础。

上述浪漫想法需要让位给一种带有悲剧色彩(有时也带有喜剧色彩)的观点:每个人都会让我们感到困扰、愤怒、烦恼、发狂、失望——而我们也会对他们做同样的事。我们可能会有无尽的空虚感和不完整感。但这不是什么不寻常的事,也不是离婚的理由。选择向哪个人奉上一生的承诺,只关乎我们最愿意做出哪些牺牲,忍受哪些特定的痛苦。

这种悲观的理念有助于处理婚姻中的许多烦恼和躁动。听起来或许有些奇怪,但悲观主义的确可以舒缓我们的浪漫文化加于婚姻之上的那种过于不切实际的压力。某个特定的伴侣无法让我们摆脱悲伤和忧郁,不能被当成否定那个人的理由,也不意味着一场婚姻注定要失败,必须转而寻找更好的。

最适合我们的人并不是与我们志趣完全相投的人(这样的他或她并不存在),而是能够就不同的志趣聪明地进行协商的人,是善于求同存异的人。一个“不算太不适合”的人的真正标志,不是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完美互补,而是有能力包容差异。契合是爱的成就,千万不要把它当成爱的前提。

浪漫主义对我们一直没有帮助,它是一种严苛的理念。它让我们在婚姻中经历的许多事情显得异常而恶劣。它让我们感到孤独,让我们相信我们的不完美婚姻并不“正常”。我们应该学着包容所谓的“不正常”,尽可能以更宽容、幽默、充满善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以及伴侣身上的种种“不正常”之处。

为什么我要劝你晚点结婚?


“那些相信爱情即是生命的全部的,都是30岁以下的姑娘。”

以前很不理解这句话,但现在看着身边的情侣们分分合合,90后夫妻也开始进入了离婚潮,才逐渐懂得,感情有时候不仅仅是喜欢二字可以撑起来的,而婚姻更是如此。

94年的表妹,大学一毕业就奉子成婚,现在孩子刚满三岁,她跟自己老公已经没办法心平气和的共处一室,因为谁也看不惯谁,见面就开始吵个不停,所以选择了分房睡。

当年她结婚的时候,家人曾百般试图阻止,觉得她年纪小,应该先稳定工作再去成家,而她把嫁人生子看的无比重要,以为爱情只有一次,眼前的人就是对的人。

谁知道不过短短三年,她当初不顾一切追逐的爱情就被生活的鸡毛蒜皮所打败。

昨晚跟她聊天,问她这些年做过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她说,如果可以重来,她一定不会再选择在二十刚出头的年纪就随便结婚。

她那时候刚脱离学校,就成立了家庭,没有踏入过社会,也没有任何职场经验,每天都是围着厨房孩子转,对老公说的最多的话是:“我没钱了,你该给了。”,而对方的反应也从一开始的“多给你点儿,想买什么买什么”变成了“怎么又要钱啊?”

表妹的老公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赚的不多,一份收入需要养活一家三口,过去她天真的以为两个人只要有爱就够了,但现在才知道,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

当你开始在菜市场为了几毛钱讨价还价的时候,当你因为因为贵而不再买爱吃的水果的时候,当你为了给孩子买尿不湿而舍弃掉自己喜欢的裙子的时候……

就会知道,原来爱情不是万能的。你迟早会被现实打败,唯有当你拥有足够的钱,不再为物质担忧,才能够安心地去过生活。

怪只怪当初年纪小,多多少少对爱情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象,以为“一室,两人,三餐,四季”,就叫做幸福,可日子哪有那么简单,它处处充满难题,你越是不够成熟,它越是让你磕磕绊绊。

所以,有的时候,结婚这件事,一定不要趁早。

前两天看到一份关于离婚的调研报告显示,第一批90后已经进入了离婚潮,离婚率从百分之三十增加到百分之八十,半年内的离婚人群里90后占了三分之一。

《失恋33天》里有一句台词,“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就像冰箱,坏了就反复地修,总想着把冰箱修好。不像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坏了就总想换掉。”

我一直觉得婚姻应该是一件特别慎重的事情,你决定跟一个人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喜欢他,而是因为他让你有了对抗一切未知的勇气,不论未来发生什么,两个人都愿意去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让这段感情越走越远。

二十四岁之前,你的三观依旧是不完善的,还没有见过更大的世界,也不知道自己还会遇见更多的风景,甚至是更好的人。

我有个小姐妹,拒绝了男朋友两次求婚,第三次的时候才正式答应。我问她原因。

她说,第一次的时候刚二十三岁,不够成熟,还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怎么跟他结婚;第二次的时候,二十五岁,有了一点野心,想要更慎重的去做一个选择;第三次的时候,二十八岁了,她有了迈进婚姻的底气,也愿意对两个人的未来去负责。

可能有些人不太能理解这种做法,总想着“差不多就嫁了吧”,“等两人出现问题了再说”但有些时候,太过仓促的决定,结局往往都不太美好。

适当的慢一点,迟一些,会让你更了解自己的内心。

你要学会去思考,这个人是不是可以跟你一起成长,这段关系是否在消耗你的价值,你们是在互相给予,而不是不停索取。

婚姻是一场赌注,而你需要足够成熟。倒不是说,晚点结婚,一定就会幸福。

我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知道婚姻的重要性,它是压力,是责任,也是一种担当,也是一辈子的幸福。

这个时代的任何事都特别快,但唯有婚姻,你需要慢下来,它不是谈恋爱,更不是儿戏,也不是你去过家家。

离婚很容易,但是我愿你选择了就永远不要经历。

如果我们都能在爱这件事上,多一点耐心,那有情人才会真的终成眷属。

所以亲爱的你,一定要记得问自己,准备好了吗?如果还有半点犹豫,再等等,也无妨。

我们为什么单身


我们为什么单身

 我们,条件不错;

我们,年纪也不小了;

我们,想恋爱了;

但是我们还是单身,为什么?

因为我们条件还不错,

所以我们高不成低不就;

我们喜欢的,

要么错过了,要么已经名花/草有主了;

喜欢我们的,总觉得缺少一种感觉.

于是我们报着追求真感情的态度,寻找爱情,

可是总觉得交际面太窄,没有办法认识理想的类型;

于是我们报着宁缺毋滥的态度,

自由着,孤单着......

有时候我们想寂寞的时候有个可以想念的人

有时候我们想孤单的时候有个可以说话的人

有时候我们想难过的时候有个肩膀可以依靠

有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很懂爱情了,

但是也常常问自己爱情到底是什么?

说要现实一点,结果还是败给了“感觉”。

有时候我们说要珍惜,其实我们正在浪费,

挥霍自己的青春,浪费自己的感情.

说要定下心来,结果还是很浮躁.

我们就这样寻寻觅觅、孤孤单单......等待缘分到来。

--

为什么你会和错的人结婚?戳心了……


这部电影,一开始我并不想看。因为“家暴”这种主题,总是让人感到沉重压抑。

后来架不住好友再三安利,等到开始进入剧情时,才发现作者太会讲故事了,影片中出现的大都是清新明亮的画面,关于家暴血淋淋的场景只有只言片语的描述。

可越是这样反差,越是充满了悲剧,让人不寒而栗。

《你好,之华》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姐姐袁之南患抑郁症自杀,留下遗书和同学会邀请函。

妹妹之华代替姐姐参加同学会,遇见了年少时的倾慕对象尹川。

再次相见,物是人非。

随后,之华开始以之南的名义写信向尹川倾诉心事。

收到信的尹川又把回信寄往之南老家,却被之南女儿睦睦收到。

睦睦以之南的名义回信,希望探寻母亲的青春年代……

一系列错位的倾诉与追忆,尘封的往事在字里行间慢慢苏醒,逐渐揭开两姐妹之间交缠的故事。

姐妹花截然不同的人生

中学时代的袁之南是学生会主席,“校花”级别的人物。而妹妹之华经常活在姐姐的光环下,似乎处处不如姐姐。

那个时候,姐妹俩都喜欢一个叫尹川的男生。而尹川一直喜欢之南,于是拒绝了之华。

之后,中学毕业典礼上,之南曾发言:

“如果你问我未来的梦想和目标,我一下也没办法说得特别具体,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很好,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的人生选择丰富多彩。

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

看似如此优秀、正能量、拥有丰富选择的之南,却在大学时,放弃了温暖贴心的尹川。

她选择嫁给了一事无成、来路不明、酗酒打人的张超,历经近20年的家暴生活,步入中年后,身患抑郁,自杀了。

之南亮丽登场,却黯然离场,这是多么的讽刺。

而妹妹之华嫁给一个深爱她的男人,过起了相夫教子、平凡女人的日子。

姐妹俩会有不同的人生,是因为一个嫁错了人,一个嫁对了人吗?

真相没那么简单。

和错误的人结婚,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容易犯的错误,而这也可能是人一辈子最昂贵的一个错误。

家暴和抑郁,都是从何而来?

有网友说:一些看起来优秀的女人,始终离不开对自己拳打脚踢的男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博士级话题。

可往往一些看起来优秀的女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两性关系等方面,会显得情商不足,最后都孤独到了极致。

在《你好,之华》中,亲人朋友都把之南的死,简单地归因于张超的家暴。

但是压死骆驼的,不只是最后一根稻草,还有之前许许多多根稻草。一件事情的结果,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

1.我们虽然不能选择原生家庭,但是可以选择处理好关系。

之南和之华生在同样的家庭中,成长却大不相同:

之南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品学兼优,成为男生眼中的女神、女生羡慕的对象,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

她心怀梦想,头顶光环,性格更坚强独立,硬是把自己活成了标杆和榜样,但是没有人理解她内心的孤独、疲惫和脆弱,这样太累了。

她也需要倾诉,可家人朋友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太优秀、太坚强甚至是太完美,所以即使倾诉,也没有人会相信。

再加上父母并没有给她足够的爱、温暖和无条件的支持,所以她在上大学以后,就和家里人疏远了。

而妹妹之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得到更多的保护和宠爱,也没有背负家人太多的期望。

她可以不优秀,可以不做表率,可以没有那么多诗和远方,可以没有更高的目标,所以她可以不那么累,活得更真实、快乐和自由。

于是她把很多精力和时间花在情商的建设上,善于与人打交道。

2.选择男人,慎重再慎重。

优秀的之南,为什么放弃像尹川这些阳光的“天之骄子”,而去选择初中毕业、来路不明的暴脾气张超呢?!其实,一切有迹可循。

之南在中学时代,过得顺利而平淡。到了大学,围绕在她身边的追求者,多是同样优秀上进的男人。而此时,张超的出现反而是一种异类,让之南着迷。

一个在大学食堂切白菜的男人,不会真的爱之南,只是想要征服比他优秀的女人,想要弥补他在人生其他方面的“不优秀”和“失败”。

张超的出现,让人生一直过得平淡、无波澜的之南,觉得新奇和刺激。她觉得人生终于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坐上了过山车。所以,她选择放弃身边优秀的男性,转而投入张超的怀抱。

而张超一开始并不是家暴男,只是被生活、现实逼迫的,甚至是之南间接造成的。

婚后,之南总是要求张超变得优秀,然而初中毕业、自制力差、心无大志的张超,并不能满足她的要求,于是她总会用一双充满“恨铁不成钢”的眼睛盯着张超。

此时,张超感受到自尊心被严重脚踏,脾气变得越发暴躁,而且张超也对之南存有不满,会觉得她“无聊”、“过于正经”、“没有女人味”,也可以说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懂取悦”、“不是一个安守本分的传统妻子”。

种种不满,导致他开始用打的方式来控制之南,希望之南因为被打而学会尊重他,可以不再用责备的眼神看着他。然而好强而隐忍的之南并不会屈服,就这样,家暴持续了近20年。

之南和张超在相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期望值不同。但是他们谁也不愿意服软,更不想改变,就这样给家暴和抑郁营造了“滋生的温床”。

3.缺乏处理关系的能力,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之南缺乏处理关系的能力,久而久之,就封闭了自己,变得强势而独立,哪怕在婚姻中遭受了家暴,也是一个人默默承受,慢慢抑郁,直到自己的大女儿睦睦跑去小姨家哭诉,大家才知道,“之南被家暴了,浑身是伤”。

这个时候,已经太晚了。

之南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却不愿意结束糟糕的婚姻,也不愿意接受治疗,最后走向了死亡。

而父母不能接受之南是因为“懦弱”而自杀的事实,对外只是宣称她是“病死的”。

因为他们不善于处理与孩子的关系,一直对之南的期望很高,不允许她有半点瑕疵,当初就反对之南嫁给张超这个“废柴”,认为这一开始就是个错误,更是个“丢人”的事情。

4.如果换一个男人,就会幸福吗?

尹川找到张超,希望张超可以对之南的自杀,给个交代。没想到张超却怼尹川:“难不成你觉得你跟之南好,她就能得到幸福?”

是啊,一个人不会游泳,难道期待换一个游泳池,就突然会游泳了吗?

同理,一个女人不会经营感情,不想改变自己,难道换一个男人结婚就会幸福了吗?不过就是不幸的程度不一样罢了。

尹川确实是一个不出名的作家,甚至在张超眼里就不算作家,那么创造力不足、经济来源薄弱的他,也不能给之南带来多少幸福,也许可能是另外一种不幸和悲剧。

5.不被理解又委曲求全的痛。

之南在死前,时常翻看尹川给她写的信和《之南》这本书,希望得到一点温暖。

然而,她一直没有向外界寻求帮助,因为她内心太孤独、太要强。

始终没有人抵达过她的内心深处,哪怕在她死后,亲朋好友还是只记得她的优秀、独立和美丽。就连深深爱着她的尹川,最后在她的骨灰盒前,也只哭着说了一句:“太傻了”。

没有真正了解过一个人,才会说她傻。

破裂的婚姻,还有救吗?

在之南抑郁自杀之前,这段婚姻,还有救吗?或许有吧。

如果有救,之南,该如何自救?

首先,放下优秀的光环。让内心真正回归到生活的现实、平凡和平淡中去。

做一个充满女性魅力、懂得生活情趣的女人,让自己食得起人间烟火、驾驭得了像张超这样的男人。

其次,做一个知趣、有女人味的女人。

不再要求丈夫变得比自己优秀,也不去依赖丈夫,学会扭转自己在情感中的“低位”,变成“高位”。

再次,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丰富,争取更高的经济收入。变得富有,就会有更多应变和选择的资本。

最后,通过的自己变化,去带动丈夫的成长。

因为共同成长的夫妻,三观和个人价值会慢慢地趋于相近的水平,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维系婚姻的源动力。

但是,如果这个男人还不知悔改,那弃之也不可惜!因为,何必挽回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来连累自己的生活呢?

所以,如果你真的觉得当初选错了,但是还爱着对方。而无论多难改变,你都想进行挽回,怎么办?这个时候,必须找专业的情感人士帮助你。

没有错的人,只有错的选择。

一旦做错了选择,那么挽救的过程,必然艰辛。

男人除了性,还会想什么?这电影的答案足以杀死婚姻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值得被歌颂,不是所有的情感游戏结局都是皆大欢喜。

《危险关系》这部电影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提到这部电影,在网上多半搜到的都是中国2012年的翻拍版,章子怡、张柏芝、张东健主演,虽然都是大咖,但是这部翻拍篇得分却很低,豆瓣得分连6分都没到。

今天要说的是它的原版,拍摄自1988年的一部老电影。

可能是因为改编自古典文学,拍摄风格又偏中世纪戏剧化,台词也有点舞台剧的调调,所以不是很多人的菜,但这部电影其实是拿过奥斯卡的,曾经得过当年的奥斯卡最佳服装和最佳艺术指导,可见电影在对那个年代的还原度方面很高。

而就剧情来说,也是很忠于原著,把这个故事里的男女关系纠缠错乱反映得淋漓尽致。

《危险的关系》是法国作家拉克洛创作的长篇书信体小说,围绕着巴黎社交圈红人梅特伊侯爵夫人和瓦尔蒙子爵的情感复仇故事展开。这两位情场老手因为受过一些情伤,于是发誓不再受爱情束缚,只愿游戏人间。

美丽迷人又工于心计的梅特伊夫人,让瓦尔蒙去引诱自己前任情人热尔库的未婚妻沃朗热小姐以报复前任的负心,而瓦尔蒙却不仅引诱了年轻的沃朗热小姐,还把善良忠贞的图尔韦夫人收入囊中,顺利得到了图尔韦夫人的芳心。

然而事情的走向和他们的原计划逐渐脱轨,瓦尔蒙爱上了善良贞洁的图尔韦夫人,当所有的道德、禁忌完全被打破,这些游戏的男女纷纷陷入欲望的洪流.....

故事背景虽然发生在几个世纪前的欧洲,但其中关于男女关系的论述视角,即使放在现在,也并不违和。

最后你可能发现,世俗生活中的男女,对情感的认知和行为,千百年来还是一样。

男女面对爱与性的差异

男女在面对爱与性时,到底有多大不同,电影中瓦尔蒙子爵的姑母说出了这部电影中一段经典台词:

《诗经》中有句话: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说的是男女面对爱情不同的态度,男性即使沉迷爱情,最终也能轻松逃脱,而女性一旦沉迷其中就不可自拔。

或许说的有点绝对,但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戏剧,都把女性塑造得更接近爱情,而男性则更偏向性。

有这么一本很奇葩的畅销书:《男人除了性还在想什么》,如果你看过,估计会过目不忘,并不是内容有多劲爆或有趣,恰恰相反,如果你翻开这本书,会发现,整本书都是空白的!

是的,你没看错,没有写一个字!它不是“无字天书”,没有暗藏玄机,就真的是没写一个字!

然而这本书在首发时,销售火爆,一度超过《哈里·波特》和《达芬奇密码》。

本书作者名叫谢里登·赛莫夫(SheridanSimove),牛津大学出来的精英。出版前,他是这样给自己的书做宣传的:

“直到今天,男人大脑中错综复杂的秘密,都逃过了科学家的眼睛。在这本划时代的书中,我将揭露男性大脑最深层的奥秘。”

他确实做到了,用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方式告诉大家:男人除了性,确实什么也没多想。

是不是非常直白?

不管是心理学还是生物学都在试图解释为什么男女在对待性和爱上会有不同,进化心理学甚至认为,是因为男性需要最大量地实现自己基因的延续,而女性因为生育的艰辛,则更看重如何寻找稳定且靠谱的另一半,一起实现繁衍。

听起来都不无道理。

然而科学往往能解释的都是统计学里的所谓“大多数”,总有一些“小概率”事件会发生,比如男性也许也会为爱沉迷,甚至牺牲自己,女性也可能只为追逐性的欢愉,甚至依此作为报复的工具。

《危险关系》里的瓦尔蒙子爵就是一位原本浪荡情爱游戏人间的花花公子,没想到自己最终却全然投入到了对爱情的迷恋中,甚至最后以性命为证。

而同样是这场游戏发起人的梅特伊夫人,却始终“清醒”地活在爱情之外。

她的冷酷决绝,让再伟岸强势的男人在她面前都矮了三分,她可以大声质问瓦尔蒙子爵的内心波动,向他“宣战”,也可以狡诈地引诱未谙世事的少女沃朗热小姐。

女人总觉得男人没有付出唯一所爱的能力,而男人总以为女人只懂得为情所困。

一方低看了对方的付出,一方高估了另一方的投入。

这或许就是男女之间最大的误会!

受情欲掌控,终将被它“反噬”

爱情有对错吗?这可能是一个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问题,也没有正确答案。

那么就换个问题,当人被欲望控制时,是对是错呢?

这个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不无例外地被欲望所驱使。

单纯天真的少女沃朗热小姐,一开始只向往青春美好的爱情,却被梅特伊夫人和瓦尔蒙子爵一步步引向欲望的深渊;

而这出悲剧的始作俑者梅特伊夫人,则更是沉溺于欲望中,欲壑难填的她,甚至还不惜将他人拉入泥沼。

她对着沃朗热小姐说出的那番话,放在现在看甚至有点女权主义的味道。

在她看来,应该活得随心所欲。故事的结局,她成功地践踏了所有人的感情,然而自己也成了那个被世人唾弃的对象。事实上她不过也是一个曾被爱情伤害的可怜人,只不过她任由自己不断沉沦,终被欲望“反噬”。

现今发达的网络社会,一旦搜索“婚姻”二字,出来的多半都是“出轨”、“离婚”、“闪婚闪离”等等词。在结婚率越来越低,离婚率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有人会说:离婚就像谈恋爱分手一样,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

问题不在于离婚的结果,而在于导致诸多婚姻失败的源头,其实说到底,都是没有把爱情放在足够尊重的地位,没有把自我的欲望控制在可控的区间。

耶鲁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曾提出的爱情三要素中,亲密、激情、承诺各占一部分。亲密与激情用于保持爱情的新鲜感和热度,而承诺则用于保持长久度和稳固性。

然而现实中,往往是有了亲密与激情,那么承诺反而成了桎梏,因为新鲜感和唯一性某种角度说就是相悖的。

有句话说:喜欢可以放肆,爱却是克制。

无法控制自我欲望的人,终将被欲望吞噬,因为美满的感情关系就和成功的事业一样,只有真正自律的人,才有可能将其收入囊中。

这部电影最大的启示莫过于告诉世俗中的男女:

爱情不可高估,也不用低看,它最好就是平视;而一旦进入婚姻,这个平视的基础上,更要加上一层叫做“自律”的滤镜!

凭什么我们要错过?


安妮喜欢过的那个男生发了一条朋友圈说: 最后一天了,打个卡,再见。 配图是一组他和自己女友去青海旅行的照片。

安妮的手指卡在点赞的按键上,始终没有按下去。

去青海,曾是安妮20岁那年最想做的事。

那时她穿着松垮垮的T恤和牛仔,指着精品店里茶卡盐湖的明信片,晃着那时总和自己形影不离的男生的胳膊,说: 这也太美了,以后赚了钱,咱俩一块去吧。

大学毕业时,男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储蓄卡,说: 不到八千,咱俩凑凑,穷游的话应该差不多了。

安妮摇摇头说: 风景又不会跑,等两年再说吧。

男生说: 可是工作起来就很难有时间了。

安妮只好告诉他,自己打算离开家乡去上海试试,口袋里的钱得用来维持生活。

那时候她还不叫安妮,她只有一个很普通的中文名字。在她走进静安区的高级写字楼里之前,她都没觉得那个名字有什么不好。

直到同事端着冒热气的咖啡问她: 你英文名字是什么?大家在公司都叫英文名的。

那是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与这个城市的格格不入,她只能红着脸胡乱编一个英文名字,好让自己看上去更像这楼里的大多数人。

从此,她变成了公司里永远在做图的设计师助理安妮,也变成了上海拥挤人潮中无人问津的甲乙丙丁。

在不知道熬了多少次夜以后,安妮终于从设计师助理变成了能独立承担项目的高级设计师。

涨工资的那个月,她毫不犹豫地从郊区十几平米的合租房搬到了公司附近,虽然那间房子每个月都要花掉她半个月的工资。

她终于不必担心新买的裙子会在地铁里被挤皱,也终于可以每天早上给自己画个从容的妆,遮掉因熬夜加班而生的痘痘和黑眼圈。

也是在那天晚上,她久违地给男生打了个电话,叽叽喳喳地向他描述自己新房子的样子。

等她说完,男生在电话那头问她: 家里安排我去相亲了,你呢,要一直留在上海吗?

安妮愣了一下,才发现原来他们早就长大到不能把暧昧假装是爱的年纪了,她知道她该给对方一个答案,但她还有很多想在这个城市完成的事没做。

她没有办法在去留之间做选择。

于是只好让男生来做选择,男生用很慢的语气对她说: 那么,要照顾好自己啊。

然后,就像约定好了一样,他们没有屏蔽彼此,但谁也没有再联系过对方。

去年国庆有个很要好的朋友打算多请几天假去一趟西藏,问她要不要一起。

她想去,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

因为在28岁的这一年,她突然发现一起长大的那些人里,只剩下她一个人还没车没房没对象。

她第一次感觉到来自年龄的恐慌,她想攒钱,想给自己在这城市里安个家,于是连一日三餐都不放过的开始节省。

而关于20岁那年明信片上的那个地方,只能再次被新出现的愿望顶替掉。

她的生活里好像总是有数不清的事情,让她一次又一次放弃原本想要做的事,她一直以为自己只是被生活推着走,以为自己并没有做选择的权利。

但这一刻,她看着男生发在朋友圈里的那句 再见 和照片,才终于明白:

哪有什么不得已,人生所有的错过只是不够坚定而已。

如果毕业那年,没想那么多选择去穷游,自己的青春里是不是就多了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如果同事问自己英文名字时,大胆坚持用自己的名字,那些被署着安妮的作品会不会看上去更像自己的?

如果在他离开前,勇敢说出那句喜欢,今天出现在他朋友圈里的人会换成我吗?

她常常劝自己,风景总在那里,早一点晚一点都无所谓。

但,风景不会动,人却是会走丢的。

她想起《请回答1988》里那句经典的台词:搞怪的不是红绿灯,不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

一句突如其来的告白,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不计后果的反抗,我们年轻的时候把这些叫做勇气,长大以后却把它叫做冲动。

最美好的时光,从来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今天。

那个你喜欢的人,一定要在最喜欢的时候紧紧抓住,那个你想去的地方,一定要在最想去的时候去看看。

别想太多,20岁的喜欢要在20岁说出来,40岁的烦恼就留到40岁再去解决吧。

如果你问我安妮是谁,我会告诉你,她是我,但希望永远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