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为什么爱在结婚后会变质

为什么爱在结婚后会变质

发表时间:2020-12-17

【www.qg13.com - 结婚后】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爱在结婚后会变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爱在结婚后会变质

倪愚

人们常道人心易变,又该如何从一个瞬间去书写一场永恒?今朝情意绵绵,明日就相忘于江湖。为何世间好物如此不坚牢,开头美好,结局却潦倒?相爱容易,相守却很难?

哪里有什么爱情?不过是生殖冲动

爱是什么?大约谁也道不清。它像一道隐秘的风,没有轮廓,没有重量,吹过人们柔软的身体,也吹皱他们的心。初初相爱的男女为轻飘飘的快乐所托起,在云层间来回轻踱。

爱没有名字。若是非要给它找一个丈量的器具,那么怦然跃动的心,手掌里沁出的汗,面颊上映出的云霞……或可作为一种参照。在爱之开端,激情浇灌着两颗年轻的心。然而,也因了爱情模糊的面目,个体的紧张与唤醒状态也会被贴上“爱情”的标签。心理学家哈特菲尔德甚至认为,爱情就是生理唤醒和心理标签相互作用的结果。

阿瑟·阿伦(ArthurAron,1974)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他找来一位漂亮的女助手,由她去找男性被试完成一个简单的问卷,再让他们根据一张图片编一个小故事。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被分为三组,分别在安静的公园、坚固而低矮的石桥,以及危险的吊桥上接受调查。最后,这位漂亮的女助手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了每一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如果他们想进一步了解实验可以给她打电话。

猜一猜,最后的结果如何?与其他两组相比,在危险的吊桥上参加实验的大学生给女调查者打电话的人数最多,而他们所编撰的故事中,也包含更多情爱的色彩。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吊桥效应”,其理论来源是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理论”,情绪=刺激×生理唤醒×认知标签。个体如何解释情境及生理反应,往往与外部的线索及“诱因”有关。大部分男性把横渡吊桥时因为紧张所致的口渴感,以及心跳加速等生理上的兴奋误认为性冲动,于是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

事实上,在加拿大温哥华北部的千山万壑之中确实存在着一座“爱情桥”——卡皮兰诺吊桥。它全长137米,悬挂在高达70米的河谷上。无数往来的男女在这座惊心动魄的吊桥上演绎了一段段爱情佳话。

爱情正是这样不靠谱的存在,无怪乎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一书中借方鸿渐之口说出,“哪里有什么爱情?不过是生殖冲动。”爱情的产生就是一场索然无趣的化学反应,一段美好的爱情关系,通常是人体内几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如多巴胺、催产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大脑神经会经历很多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当外界的刺激按照正确的顺序,刺激到正确的复合体时,人们就会相爱。

短暂的“投射—认同”游戏

相爱是不难的,难的是相依相伴,相守终生。犹记得《笑傲江湖》里,苍茫大雪纷飞,林平之执剑在少室山的雪人身后刻下“海枯石烂,此情不渝”八个大字,那时的情浓意长,你焉能说他没有一点真心?却也还是敌不住日后的风霜刀剑严相逼啊。

爱情也有生命,也会经历生老病死,种种的一切。爱意的萌生或许只是刹那间的电光火石,但维护爱情的生命却需付诸百倍的时间与耐性。作为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爱情也有其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时日缓慢的雕琢中,从定向阶段,到情感探索阶段,再到情感交流阶段,最后才会步入稳定交往阶段。

所谓的“经营爱情”大多指的就是在“情感探索”和“情感交流”这两个阶段的相处与沟通之道。通常在情感探索阶段的初期,双方因为相当程度上的保留与节制,仍然通过“投射”与“认同”来维护关系,恋人小心翼翼地开放着自己的私人领域,也好奇地探索着关于对方的一切,他们修饰着自己也美化着对方,同时因为接触与了解的程度不深,也可以较少地受到对方自身特质的干扰,迅速地把自己的早期客体形象,投射到对方身上。而对方为了讨得恋人的欢心,也会迅速地认同这个投射,做出恋人理想中的样子来。

这是最甜蜜的阶段,他们就像是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然而,爱情并不只是甜的。当那个果酱罐被一点点地打开之后,它的神秘感与新鲜感都将消失,那时呈现在眼前的或许只是一只平凡无奇的小罐头而已,不同于最初的想象。

甚至,令你失望。

我是流泪的洋葱,你还爱我吗?

随着交往的加深,早期的“投射—认同”游戏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恋人被压抑的真实自我在呼唤得到释放,他们无法再去扮演一个理想的恋人,而更想去做一个真实的恋人。

这也是亲密关系的真谛。人们之所以想组建亲密关系,之所以想爱与被爱,就是想获得一种亲密感。亲密需要把自我最深处的部分向他人也向自己呈现,卸除掉层层的伪装与防护,建立起真我与真我之间的连接感。

在这个阶段,双方的信任感、依恋感开始建立,沟通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发展,开始牵涉到较深的情感卷入。这是心与心之间相知的契机,但同时也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赌博。

人们的内心常常由三层组成:最外面一层是保护层,接下来是伤痛,而最深处是真我。每个人的成长多多少少都会经历一些伤痛,或者来自于父母,或者来自重要他人,或者是一些创伤性的体验。因为这些伤痛的存在,人们发展出了保护层和种种防御机制,以守护脆弱的内核。当恋人鼓起勇气一层层地剥落掉充满防御机制的外壳时,也是在将自己的伤痛展示给对方看,这是痛苦的,必定会像剥洋葱皮一样,一边剥落一边掉泪。

如果对方的反应是积极的、接纳的,那么恋人即便落泪痛苦,也会因为感受到情感上的陪伴与支持,而坚定地一层层剥落掉那些保护壳,直到露出完整的内核。倘若双方都能如此坦然地接纳对方,那么爱情就会发展到稳定交往阶段,琴瑟和鸣,风雨同舟。

但很多时候,受限于自己的狭隘、缺陷,以及种种未处理完的情结,人们渴望亲密,又害怕亲密,宁愿相信坦露真实的自我只会招致他人的批判、拒绝和抛弃,也很难相信有人肯接纳自己内在的真实。于是,在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退缩、害怕、扮演角色,在操纵与受控之间游走,生出嫉妒与厌恶、逃离与背叛之心,将关系场演变成游乐场,上演出种种的闹剧与幻想。

爱是一门艺术

归根结底,相爱容易,而相守不易,也是因为我们错误地理解了“爱”。

人是孤独的,他与外物、与社会、与世界分离,这种孤独创造了一种无法忍受的监禁感,使得人们迫切地寻求与他人的连接。但也正因如此,人们才将爱情的重心放在“体验被爱”,而不是“体验爱”上。于是酿制出种种矛盾,衍生出种种失望。

弗洛姆认为,爱不仅是情感,爱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说爱情始于生理唤醒,又在“你投射,我认同”的模式下发酵发展,那么能够相依相伴必定是因为习得了爱的能力,掌握了爱的艺术。

爱的四要素包括关心、尊重、责任和认识。只有当我们从整体上理解爱人,为对方投注以主动的关怀,尊重他的真实存在,为他的精神成长负起责任时,我们才能维持长久的关系。

这是一场相互的驯化,是两个个体之间“不完整的融合”,是在距离感与亲密感之间取得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它需要很多的耐心与时间,又在耐心与时间之中酿造出新的意义。

做到这一切并不容易。爱有起点,也必有终点,以死亡为结局是爱最好的结局,也是最难的结局。但当你用心地去呵护爱情的生命时,你会发现,一切终将黯淡,唯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依然在岁月的深谷里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那是赠与你的礼物。即便爱情终将死亡,你也可以做那个延长它生命的人。即便你护卫不了对方的心,你也始终可以护卫自己的心,守住自己对爱的这份忠贞。qg13.cOm

别再说什么不相信爱情了,我知道——你只是不愿去相信自己。

精选阅读

为什么曾经很喜欢的那个ta,婚后会越看越讨厌?


相信很多婚姻中的男女都有这样的感叹,明明是经由自由恋爱在一起的两个人,曾经也爱得死去活来,情意绵绵的,那个ta当初是那么吸引自己,那么令自己心潮澎湃,可是为什么结婚以后,看对方会有一种越看越讨厌的感觉,甚至曾经的优点也都会变成缺点?

先讲讲我们讨厌对方的通常会是什么?

比如对方的个性特点,太内向了,太活泼了,太沉闷了,太油嘴滑舌了,太急躁了,太慢条斯理了,太懒了,太上进了,太强势了,太软弱了,太有控制欲了,太没有主见了……总之一切个性特质都有可能被我们讨厌。

或者对方的一些行为和生活习惯,这个也很广泛,小到对方挤牙膏的方式,上厕所擦屁股用纸量多少,大到ta和家人打电话的频率,购物习惯等。

好,回到标题的那个问题上来:为什么曾经很喜欢的那个ta,婚后会越看越讨厌?

1、从热恋的共生和理想化中走了出来,我们看到了对方真实的样子,产生了幻灭感。

热恋会让我们处在一种甜蜜共生的状态里,会觉得对方和自己“心有灵犀一点通”“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会过度美化、理想化对方,会觉得对方的一切都是好的,哪怕放个屁都是香的,俗语说“爱情让人盲目”就是这个意思,可是人不可能一直处在热恋中。

正常状态下,这种如胶似漆的甜蜜很难超过两年,时间一到,热情就像浪潮般退去,回归日常,情侣们忽然像从迷雾中清醒过来一样,看到对方更真实的样子,会感叹“原来你是这副鬼样子”,心生失望,产生一种爱情的幻灭感。

当一个人处在恋爱中时,他会感受到一种焕然一新的力量,这股力量会激发出我们体内最美好的一面,我们会在伴侣面前尽力表现出那个最好的自己,显露对方喜欢的部分,从外表到性格都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约会前,女的会敷面膜,化妆,穿上精致漂亮衣服,男的会洗澡,刮胡须,修剪指甲,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对方面前;

原本脾气霸道强势的女子会变得温柔体贴,原本有些软弱、怕事的男子也会变得刚毅,有担当;原本懒惰的女人会变勤快;原来老实木讷的男人会非常浪漫有情调……

这种改变大多是一时的,是一种伪装,需要爱情的能量支撑,当热恋期一过,人就会松懈下来,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一直装着会很累,尤其当男女两个人确定要结婚或者关系很稳定时,彼此就会展现出更真实的自己,展现出原本隐藏的那个没那么美好的自己。因为每一个都是不完美的,有优点,也有缺点。时间一久,缺点总会暴露。

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在恋爱中很会说甜言蜜语,很浪漫的男人结婚以后忽然变得一点都不浪漫了,其实不浪漫就是他更真实的自己。

当对方缺点展现出来,这时再加上爱情的热情退去,我们对对方的包容力也下降了,就容易看到对方越来越多的缺点,容易产生嫌弃和讨厌的感觉。

恋爱中共生期的美化作用就像肥皂泡终究会破灭,很多恋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幻灭的阶段,只有经历幻灭之后,顺利度过彼此展现真我,接纳真我的这一阶段(这个阶段会有很多摩擦和冲突,俗称“磨合期”,心理学上称“个体化阶段”),爱情才能走向整合,两个人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的婚姻生活。

2、婚前,我们爱上了自己的阴影人格,婚后,我们却厌恶这个阴影人格。

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我们在恋爱中常常容易被具有自己“阴影人格”的人所吸引,如沉默内向的人,容易被活泼外向的人吸引,活泼外向就是这个人阴影人格;性格冲动暴躁的人,容易被和缓温柔的人吸引,和缓温柔就是这个人的阴影人格。

阴影人格通常会是彼此互补的一对特质,有点像我们中国人讲的阴阳。荣格认为,一个冷酷强硬的人身上也有温和柔软的部分,只是这个部分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了,连自己都没有觉察到,所以无论他自己还是别人从外面上都看不到这个阴影人格。

我在咨询中,发现很多内向的男女很容易爱上外向的人。他们对于自己内向特质往往不是很接纳,总觉得自己这样不够好,想要改变自己这一点,但是改变自己谈何容易,于是,在恋爱上很容易被那些能言善辩,活泼外向的人吸引。有句话说,我们常常会爱上一个理想的自己。可以用来形容他们。

人类有一种想要寻求心灵完整的愿望,这种愿望会促使我们爱上具有我们阴影人格的另一半,似乎觉得,我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之后,我也有这样的特质了,我变得更完整了,但是,我们对这个阴影人格常常是又爱又恨。

婚前,内向不善表达的女性,爱上幽默能言善辩的男性,很欣赏对方的这个特质,婚后,她之前眼中的优点却变成了缺点,觉得丈夫的幽默是油嘴滑舌,容易吸引其他的女孩,容易出轨和背叛的自己,觉得丈夫靠不住,没有安全感,越看丈夫侃侃而谈的样子,越是讨厌。

婚前深深迷恋的一个人,婚后却越看越讨厌的一个原因正在于我们爱上了自己的阴影人格,可是天天面对这个阴影人格又受不了,只想改造对方,希望对方变得和自己一样,结果导致婚姻矛盾重重。

3、婚前婚后,个人的心理需求发生了改变。

恋爱和结婚是不同的两件事,我们在恋爱时的心理需求和组建家庭时的心理需求会有很大差异。

我遇到很多的情况是,恋爱时,女方觉得男人赚多少不重要,只要爱自己,会照顾自己就可以了,所谓“有情饮水饱”。婚后却觉得男人赚钱很重要,开始逼着男人去赚钱,可是男人原本就不是很爱以及很会赚钱的人,被逼迫着去赚钱就感觉很痛苦,女人天天看着这个不会赚钱的男人,也越来越嫌弃对方。

比如,恋爱时,男人会谈吉他,会唱歌,还很爱干净,会清洁和打扫居所,女人很喜欢,可是结婚以后,女人想要买房,尤其有孩子后,要花钱养孩子,可男人弹吉他唱歌换不来钱,女人看男人在家做家务,也不再是之前欣赏的眼光,而是觉得这个男人没有担当,没有男子气概,女人越看越厌恶。

比如,恋爱时,女人不喜欢做家务,热衷工作,男人觉得没有问题,很欣赏女人在事业上的拼劲,可结婚以后,男人的心理需求发生了改变,希望下班之后,回到家有妻子给自己做饭吃,有干净整洁的家,对于妻子花很多时间在工作上,很少做家务这一点就产生了不满。

比如,恋爱的时候会很大方为女友买礼物的男人,结婚以后却非常抠门,喜欢攒钱,重要的节日再也不送礼物了,因为这个男人觉得婚姻就是踏实过日子,攒钱可以买房买车。如果女子当初喜欢这个男子正是因为他对自己出手大方,婚后,面对变抠门的丈夫,恐怕会生气,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再比如,恋爱的时候,男人会花很多的时间陪伴爱人,结婚以后男人则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工作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他的心理需求从“追求女人”变为“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婚前,女人因为男友关注自己,陪伴自己,而认可这个男人,婚后看到丈夫忙碌工作,对自己不再关心,女人就容易失落、失望、心生怨气。

以上这几个例子,都是男女双方进入婚姻以后,角色与心理需求发生了变化,所以,很多人会感叹,“一结婚你就变了”。婚后,彼此的需求无法匹配,常常导致矛盾与冲突不断,曾经喜欢的那个ta,再也无法令你心动了。

除了以上这三点,曾经很喜欢的那个ta,婚后却越看越讨厌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爱意在时间与日常生活中被消耗殆尽,我们对对方缺点的包容力也随着下降了。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一长,新鲜感丧失,没了恋爱初期的浪漫与激情,我们看伴侣就会有看腻的感觉,如果再加上两个人在柴米油盐问题上发生了很多的争吵和摩擦,就更容易将原本不多的爱意消耗殆尽,缺乏爱意时,我们看待伴侣,就会越看越讨厌。

我在咨询中,遇到很多原本恋爱时很幸福的情侣因为婚后遇到各种问题导致冲突不断,因为不成熟,因为缺乏解决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争吵,最终导致两个人彼此怨恨,从此佳偶变怨偶。

结婚之后,想保有“相看两不厌”的状态,需要用心经营婚姻,不能觉得“反正都结婚了”,便松了一口气,不再像当初恋爱时那样对对方关爱与付出,互动与交流。

两情若要久长时,要在朝朝暮暮付出爱与关怀,彼此持续地在“情感账户”中存款,“情感账户”指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情感银行,每一次你做了让对方高兴的事,就是在对方的账户里存款;每次你让对方受伤、痛苦,就是在账户里提款。

当彼此的情感账户中存款越来越多时,便爱意满满,越看对方越欢喜。

结婚后为什么还需要独处空间?


上个月搬了新家,隔壁住着一家三口,张先生在国企上班,妻子是一家民营公司的会计,儿子正在上小学。

早上出门时,我常在楼道里碰到他们仨有说有笑,总是面带微笑地跟我打招呼;下班后,也会在小区附近的菜市场碰到张太太,一到周末,就常见夫妇两人一起出现在菜市场里。

后来熟络了,张太太就邀请我到家里去,和我分享生活里的小趣事:儿子成绩不好被父亲罚站;丈夫有时高兴喝多了就胡言乱语……很多看似稀疏平常的琐事,从她的言语间里却读出了满满的幸福感。

上周五,张太太跟我说她接下来几天要出门旅游,我原本以为是家庭旅游。可是第二天上午,我在小区里碰见带着儿子晨练回来的张先生,顿生疑惑。

“张先生,张太太不是说要出去旅游吗?难道没去吗?”

他一下就明白了我话中的困惑:“我们不是一起去的,这是她个人的旅游。她昨晚就出发了,现在应该已经在欣赏山东的日出了。”

张先生告诉我,妻子性格比较开朗,喜欢结交朋友,也爱出去看山看水;但自己比较倾向于呆在家里,偶尔出门做做运动,对远行没有什么兴趣。

“我太太一边要工作,一边还要忙家务,也挺辛苦的。所以家里就有个惯例,会定期给她放假,旅游或是和朋友出去聚会都好,主要是为了让她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而不是一直围着我们打转。”

说话间,张先生摸了摸儿子的脑袋,笑着说:“所以,这几天由我来照顾儿子和料理家事,刚好趁她不在,好好享受我们爷俩的二人时光。”

很多人对婚姻十分抗拒,这其中就包括我。因为觉得,结婚后就不再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你要为伴侣、为孩子、为整个家庭牺牲掉绝大多数时间,独处会成为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

从认识张太太他们开始,我看到的都是他们一家人在一起的画面,也很自然地断定张太太就是一个为家庭牺牲了个人兴趣爱好的贤妻良母。虽然很幸福,我却不曾羡慕过。

直到那天,我才意识到,真正幸福的婚姻从来就不是捆绑式的。

我们可以一起在家里柴米油盐,在菜市场里你侬我侬,也可以分开旅行,你去远方,而我就在家里等你。我们要在两个人的世界里学会一个人生活,给彼此空间,才能让爱情保鲜。

姐姐结婚前在一家上市公司市场部工作,每天下班后她会去健身房运动,也会在节假日约上好友说走就走。她一边努力地工作,一边去做喜欢的事来对抗生活的枯燥与乏味。

两年前,她和男友结婚了。婚前对她呵护备至的男人,婚后就像没有断奶的孩子,把所有家务活儿都交给了姐姐。

一开始,姐姐也觉得女人终究都是要献身于家庭的,就没有计较太多,甚至毅然辞掉了工作,把心思全放在家庭上。

孕育新生命的时候,姐夫稍微搭把手,揽了一些家务活在身上。可是等到女儿出生后,他又开始对家里的事儿不管不顾了。

一头是家里的杂事,一头是丈夫和女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需求,姐姐渐渐地没有时间不去运动,更别提旅游了,连和朋友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整个人完全被家庭淹没。

姐夫不再关注她有什么喜好,把女儿完全交给她来带,把她的一切付出都当成理所当然。姐姐彻底失去了个人空间,心情也越来越暴躁,一发脾气,姐夫却得过且过,从不过问她的心情。

最让姐姐不能忍的是,姐夫总是独自决定很多事情,从不和她商量。一家人去哪儿玩,玩什么,出门吃饭等等全部都自己定了,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丝毫不管姐姐的想法。

这样的婚姻生活的确很不幸,你不断地牺牲自我去成全对方,维系家庭,最终只是让自己处于更加糟糕的状态,甚至诱发诸多家庭矛盾。

女人常常会把自己放在这样的地位,丈夫挣钱养家,自己则照顾家里带孩子,虽然疲惫却默默承受一切。可要是没有你的付出,怎么换来另一半的自由,又怎么会有如今的家庭?

那你的自由呢?如果另一半不懂得主动给予,你需要自己去争取,不要任由传统的家庭观念压迫自己,蛀空你的内心。

婚姻需要独处的原因在于,你需要明白生活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样的,适时清空自己;你也要懂得去理解自身与伴侣、家庭之间存在的种种矛盾,独处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直视自己,和自己对话、碰撞、握手言欢。

生活琐事让你的灵魂躁动,独处可以使之趋于宁静;不断膨胀的欲望需要独处来让自己重回理性;独处也是为了让忙碌的身躯得到休憩,让丢失的自我返归自身。

姐姐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她不想再重蹈覆辙,婚姻里同样需要自由,需要有独处的空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来思考人生应该怎么越过越好,这样的你才最真实,最完整。

和姐夫进行了一次深刻交谈后,他们的婚姻生活发生了改变。丈夫会帮忙料理家务,陪陪女儿,两人建立起了更为平等自由的关系。

姐姐重新找回了那个充满朝气的自己,运动、插花等能让她愉悦的事情一件也没落下,家庭也因为彼此相互理解和支持而越来越和睦。

刘若英写过一本书,叫《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在她看来,真正成熟美好的关系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

怎么理解呢?我想大概就是一种亲密有间的关系,我们彼此相爱,却依然尊重对方的喜好,保留各自的空间。

她的婚后生活显然和别人很不一样:夫妻俩会一起出门,去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两个人一起回家,进家后一个往左,一个往右,因为两人又各自独立的卧室和书房,只共用厨房和餐厅。

她曾担心别人不理解他们这种生活方式,但这本书中分享的独处心得,意外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大家都渴望拥有这样的空间,尤其对一些婚后的伴侣来说,个人空间显得更加珍贵和难得。

我可以在家烧饭煮菜等你回来,为你照顾父母和子女,操持一切家事,同时也需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时常和三五好友聊聊人生,享受一段和自己对话的时光。

你负责在外赚钱养家,扛起一切的同时,我会尊重你的自由,放你去做一切你饶有兴趣的事,看球赛也好,约上同事打几场篮球也罢,让你充分地去享受婚姻里的独处空间。

那么我们如何在婚姻里获得独处呢?

一、留一些空档给自己

做完家务活,照顾好孩子,你需要留出时间安排自己想做的事,并让家人知道这些时间是完全属于你的。在这些时间里,去见想见的朋友,去上塑形瑜伽课,不断给自己充电,保持最佳状态。

二、请家人帮忙

你从来就不应该包揽所有的大事小事,给另一半表现的机会也很重要。让他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更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忙不过来的时候,向父母亲寻求帮助也并非不可,老人家也享受被你们需要的感觉,所以不要担心麻烦他们。

三、重视自己的存在

你总是将家人的需求当成了自己的需求,长时间花精力在家事上,完全丧失了自处能力。你是家庭的组成部分,但你仍然是一个个体,是你自己。你的心情,你的喜好,都应该被照顾到,因为这些需求让你更完整,所以你需要更努力地取悦自己。

我们都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思考一些事情,整理自己的心情,获取新能量,才能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家庭里,保障婚姻质量。

婚姻里最大的幸事无非如此,愿你勇敢地争取独处空间,在爱里保留自我。

结婚后,怕什么


结婚后,最怕什么

毒舌女

01

有好多女人,觉得结婚了。就是找到了长期的饭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以买买衣服啊,跟闺蜜逛逛街啊。然后潦草一生。

星期天上午,我接到我一个朋友的微信视频聊天。之前这个朋友没有结婚的时候,还挺喜欢捯饬自己的,可能由于结婚后,忙于许多琐事,就无所谓了,她是打算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然后家里好多事情都由婆婆打理,譬如洗衣做饭,带孩子啊,结婚之后,头几年,她在家里喂奶。

这是她生而为女人,唯一自豪的地方。她还有用途,就是喂奶。家里时常是几天一大吵,几天一小吵。而且每次吵架,老公都是向着人家妈。不向着她。

我一接到她视频,我了个去,就算是星期天,也不能把自己蓬头垢面成那个样子啊。头也没有梳,人还在被窝里。视频:“我昨晚跟我老公吵架了,他要跟我离婚。”

我说,第一,离婚之后,你去哪里,房子是人家的,第二,你已经好吃懒做好多年,谁接受你。第三,你没有社会生存能力。你依然会被社会抛弃。所以,我建议,女人是不能成为家庭主妇的,因为世事变化太快,到时候,万一老公抛弃你,你就如鹰失去了飞翔的能力。等死就是你唯一的节奏。

当然在中国这个国情里,家庭主妇是不被看好的一个行业,而且,我曾经也当过几年家庭主妇。

在那几年里,我也没有放弃自己,而且练的街舞,练的瑜伽,练的一手好书法,炒的一手好菜,好多家里的书又看了一遍。都是那个阶段开始的。甚至,我觉得后来的日子,才让我逐渐走上了平庸。因为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打理自己的内在。

而且在美国这个行业,也算个正经的职业,好多家庭主妇可以聚会啊,烹饪啊,可以教育孩子啊。她们从来不把家庭主妇这个职业看成是一个闲职,而且还引以为傲。

可在中国呢,你本来就闲在家,你不赚钱,没有实现财务上的自由,你怎么实现话语权的自由。

其实家庭主妇是自我增值的最佳时期,可你偏偏这个时期放弃了自己。在这个最容易增值的一个时期,你放弃了自己。你就会像一支烟,让人无聊时点起你,抽完了又弹飞你。记住,姑娘,你要活得和毒品一样,要么不能弃,要么惹不起。

02

李敖,当年说胡因梦,如果有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然后拼命的追人家。

她十八岁入台湾辅仁大学德文系,一入校即引起轰动,以至于当年与李敖传出婚讯之后,学校男生说“李敖抢走了我们全校男生的梦中情人。”

李敖说:真的女人是使你“硬件”、“软件”判然分明的。你一看到她,除了下面硬,浑身都软了。这样的女人,才算真的女人。胡因梦也算这种女人吧。

可婚后呢?两个人离婚的时候,媒体采访李敖。说胡因梦那么美,你怎么就跟人家离婚了呢?李敖说婚后的她,不怎么收拾自己了。甚至被媒体封杀后,一度沉沦。没有迷人的色彩了。

李敖当然是一个风流才子,当初他跟前妻离婚的时候,说他碰到了一个千分之千的女人。前妻就问他,那我呢。他说“你是百分之百的女啊。总之,你辩不过一个盗丘。

说到底,不论男人女人,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给对方一个优质的爱人。不是拼命对一个人好,那人就会拼命爱你。俗世的感情难免有现实的一面:你有价值,你的付出才会有人重视。

03

我曾经提到我妈妈,在我上学的时期,放暑假的时候,我们同学们就会三五成群的坐车到我家里玩,然后她们统一的眼神告诉我:你妈妈好漂亮。你妈妈好年轻啊。

这在每个孩子上学时代也许是最大的褒奖,包括现在的孩子们,我上次去学校作为优秀家长演讲(我这个人在本市还是小有名气滴哈哈)。他们都跟我儿子说:“那是你姐姐吧。”儿子回来兴奋了好多天:说学校里好多天,一直都在议论我。说我不像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妈妈,倒像是姐姐。

我这得感谢我妈妈,真的,小时候,我们还住在乡下。是那种平房,农村人基本都完全没有爱美的意识,可我妈妈出门的时候,鞋子总是一尘不染。裤子总是一条缝隙的很整齐,而且不涂脸,不出门,不收拾自己,不出门。这在我的印象中,真的记忆太深刻了。

包括我现在写文章,觉得两种女人能在我笔下有灵魂:一是那种魅力的,二是那种个性的。其他的都是白驹过隙,匆匆的。没有任何灵魂。因为她们本身就都很庸俗。尤其是已婚妇女。

岁月,带给庸者的仅仅是发皱的皮肤,但对于智者,还另外附赠一份积淀的魅力。所以,做女人,真的得潜心研制一款自己的魅力。无论你多大年龄,因为你总要跟世人交往。你不会离群索居。既然这样,就要让别人对你有仰慕。有羡慕。甚至有嫉妒,都是一份送给你的礼物。

因为,活着,你总不能像蚯蚓一般,曲张一下,就钻入泥土。有思想的人,本质就是不安。

04

我们看到杨绛和钱钟书恩爱了一辈子,他们是拿什么去抵抗那漫长的蝇营狗苟。

杨绛本来就是出名在钱钟书之前,而且婚后不断地自我提升,包括《围城》也有杨绛的一大半功劳。老了,都在写《我们仨》。杨绛老伴去世了,女儿也走了,三个留下了她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她依然坚持写作,提升自己,看书。

男人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不放弃自己的女人,除非你自己放弃了你自己。

前一段时期读曹禺,说曹禺的第一任妻子是郑秀。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其父是南京高等法院的院长。这家庭,最后不也是被曹禺抛弃了。

为什么啊?婚后,不读书,不看报。曹禺天天在学习,忙于事业。郑秀就叫了一帮人在家打麻将。久而久之,曹禺就受不了。最终走上了离婚的道路。

女人提升自己,不是为了害怕被男人抛弃,而是,第一,作为女性,你活得像个女性,第二,就算离婚,男方没有任何资格提出。

05

没有哪个男人是你一辈子的保障,就算父母,他们养你,也是为了防老。养儿防老啊,如果你觉得婚姻是一个女人安生立命的根基,那你得看人脸色行事。

其实,婚姻本质上是合作和共飞,没有一个人可以落下。

徐婧拉下了,陈赫抛弃了她。李亚鹏落下了,王菲抛弃了他。因为她(他)们带着另外一个飞,真的会很累,很累。尤其是灵性上面的苦,那些咬紧牙关的灵魂。是别人用肉眼看不到的。

你要投资自己,男人才能把你当回事。

有人问我婚后,男人最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我开玩笑的说:我这样的。上次我去办事,碰到一个领导。他说要送我回家。我说,你家里离我家很远,不方便,我打个车就回了。他执意要送我。

车上,我开玩笑:是不是看上一个人,哪里都顺路。他说:“你这样的女人,你给我找一个不看上你的理由。不过纯属欣赏,我们这种人,只配欣赏你”。这真是他原话,这话比“特么,来,我们睡一觉吧”,更有催情作用。作为领导,真的会撩。

好了,关闭装逼模式,其实你们都知道,我原来是个人见人嫌的女人,因为我放弃了治疗。所以,现在我戒告所有女性朋友们,就算医院没有床位,也不能放弃治疗。

男人终究还是喜欢公主。所以,衣服穿好一点的、生活不要太克扣自己,有质量的女人,才能碰到有质量的男人,才能过上有质量的婚姻。

婚后,要打磨自己,现代婚姻需求的佐料太多。已经不是你所认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为女人,你不能活成只让男人有生殖冲动的女人。爱情会减少一个女人的心灵抵抗力,使人变得软弱,容易被摆布。

婚姻恰恰相反。

不挣扎,没有趣味的婚姻当然不费力。

我喜欢柴静的一句话:

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为什么结婚后,你会越来越孤独?


婚姻中,最毒的伴侣,

并不是出轨那种

我们总以为,小三是婚姻的最大祸害。

其实不然,出轨在所有离婚理由中,仅排倒数第二。

更多人认为,杀死婚姻的,是“婚内孤独”。

它使得我们原本所说的“七年之痒”,如今三年就已经开始“痒”了。

前段时间,一个高中同学找我“诉苦”,说想和老公离婚。

我惊呆了。她老公对她,真的很好!

家里大小事,都是她说了算。

每逢情人节、七夕节,老公都不忘给她送礼物。

下班回家,就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她。

身边的朋友都劝她:“你该知足了吧?”

但其实,结婚3年,性生活早已没有激情,更像例行公事;

下班回家,各刷各的手机,从不分享彼此的内容,也不问对方:“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同一张饭桌上,他说的她听不懂,她说的他不感兴趣。

有时候,俩人一天说的话,加起来比和老板说的话,还少。

她不是没主动找老公聊过。

但他从不跟她吵架,大多数时候,他会不耐烦地说:“你还要我怎样?”;

或者,选择回避:“你说怎样就怎样吧”。

她很无奈:“我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为什么你就不明白呢?”。

那一刻,我打了个寒颤。

似乎听到一遍遍的呐喊声,却迟迟得不到回应。

她哭了:“我现在跟丧偶没什么两样”“真的快坚持不下去了”。

不回应的伴侣,比出轨者更毒。

没有回应的婚姻,孤独又绝望。

为什么结婚了,

反而越来越孤独?

朋友的遭遇,让我想起很久之前,看过的一部高分电影:《我妻子的一切》。

妻子贞仁与老公斗贤,结婚7年,平淡如水。

有一天,斗贤花钱请了一个花花公子,让他主动勾引妻子出轨,好让他顺利离婚。

简直丧心病狂。

可我更想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斗贤觉得,每天下班回家,总会听到妻子贞仁,不停地唠叨。

例如,她抱怨丈夫是个“老好人”,不懂拒绝只会让自己更为难;

她会跟他说邻居、亲戚的各种鸡皮蒜毛、家长里短。

他实在很抓狂,太烦了。

他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我才能拥有自己的空间?”。

却从不敢跟妻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连吵架都不敢。

只是觉得,离她越远越好。

于是,他故意安排妻子到电视台当主播,好让花花公子进一步接近她。

为了让妻子更容易上钩,斗贤还把妻子的生活习惯,一一告诉对方。

却没想到,贞仁受到电视台几十万观众的欢迎,节目起死回生。

与此同时,她也的确“出轨”了。

狗血的是,斗贤反而怀念妻子在家里的生活,选择坦白。

当贞仁知道这是丈夫的阴谋,崩溃了。

斗贤问她:“你是不是对他心动了?”。

贞仁回答:“是的,我承认我心动了。因为他知道我喜欢什么,也认真听我说的话”。

“他在我的身边帮助我,我真的很感激。我也能被那样爱着,对我来说是第一次”。

这两句话,瞬间击中了我。

是啊,我不是想让你赚多少钱,也不是想让你升多大的官。

而是最简单的“你能感知到我的情绪,愿意听我唠叨”。

为什么很多夫妻婚后越来越孤独?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共情”过对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共情是能够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

简单来说,共情分为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

例如,当我向你表达负面情绪时,你能察觉并感同身受,这是情感共情。

而像贞仁一样,被他人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这是认知共情。

贞仁自白时说到:“人们都说我话多,而且想法消极。是,但总好过沉默吧?过日子话会变少,和另一半的生活更是如此,都以为了解彼此,所以话变少了,从此就会产生误会。”

多少人,结婚3年、5年,甚至7年,都理所当然地以为,我们足够了解彼此,不用说。

但很多时候,我的情绪没有被感同身受,你却觉得“我很烦”;

我这样的情绪、想法,没有被理解,你却简单粗暴地认为是我在作妖,“你想怎样就怎样吧”。

这样的婚姻,想不孤独也很难啊!

当然,共情是双方的。

我看见你的快乐、悲伤、痛苦,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这么做。

你也愿意和我一起,面对婚姻中的问题。

而不是你单方面被理解被满足了,却忽视我也有被理解的需求。

最好的婚姻状态,

都很会表达

很多在婚姻中挣扎的人以为,是因为我嫁错了人,才导致自己“婚内孤独”。

如果换了幽默风趣、善解人意的伴侣,可能就不孤独了。

NO。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要面对孤独。

无论你与谁步入婚姻,你都会孤独终老。

尽管再完美的伴侣,都无法保证,会时刻看见你、听见你。

孤独感,是婚姻的常态。

可是,为什么有些夫妻,无论结婚多久,都可以那么恩爱?

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他们懂得如何表达爱。

被誉为“婚姻教皇”的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40年内追踪研究了近700对夫妻后,揭露婚姻的残酷真相:

“80%的离异男女认为,他们婚姻的破碎是因为彼此逐渐疏远,丧失了亲密感,或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爱与欣赏”。

前段时间很火的《幸福三重奏》里,不知道你有没注意到,郎朗与吉娜的一个相处细节。

有次,郎朗要出席一个晚会,要到夜里12点半才回来。

吃过午饭,逛过街后,吉娜回到家里,独自收拾厨房、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练琴。

独守空房的滋味,确实不太好受。

当郎朗回家的时候,她第一时间,给他一个拥抱,主动亲吻他。

甚至,还不忘对郎朗提前回家的惊喜,进行赞美:“太棒了!”。

吉娜从不吝啬于,表达对郎朗的赞美:“你怎么那么可爱”、“你的眼睛也这么漂亮”。

赞美,是爱的一种表达形式。

而且,一言不合就主动亲对方,给予对方拥抱。

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回应呢?

或许,尽管你知道他的不易,但还是会忍不住抱怨几句。

这时候,对方变成了一个情绪垃圾桶。

他不断在接收你在倾倒的负面情绪。

但是他的感受,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共情。

孤独感油然而生。

而郎朗对吉娜的爱,虽然嘴上不怎么会说,但他总是以行动来表达、回应。

有一次,吉娜做了西红柿鸡蛋面给他吃。隔着屏幕,你都感觉到,似乎不太好吃。

但郎朗不仅完全吃完了,而且赞不绝口。

当然,吉娜知道自己做得不好吃,但这份赞美,给予了她极大的温暖和鼓励。

这就是情感的双向流动。

它能给你和对方带来一种安全感。你知道,无论怎样,都有TA在背后爱你、支持你。

尽管有时候会感到孤独,那只是一个阶段的感受,而不是我的婚姻造成的。

这样一来,也不会影响自己对婚姻的评价。

经常向对方表达爱,带来的感受正如吉娜那样:“给我温暖的家的感觉”。

90%的夫妻,

都不会真正有效地沟通

我们都知道夫妻沟通是有多重要。

但,很多夫妻一提起另一半,都直摇头:“和TA沟通不了,鸡同鸭讲”。

真的沟通不了吗?

或许,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没办法按照我的方式去沟通”。

很多夫妻在沟通时,不是平等交流,而是“被迫妥协”:

我的感受比你的重要,所以听我的;

我的父母比你的父母重要,所以要先关注我的父母;

我的工作比你的重要,所以要舍弃你的......

然而,做出妥协的一方,会很不甘心:“凭什么呢?”。

于是,TA宁愿沉默、回避,或者根本不想和你沟通,以此换来短暂的家庭安宁。

而你,又再次陷入孤独之中。

所以,不要太强势,也不要太“霸道”。积极、善意的沟通,对你产生共情,有着极大的好处。

此时,双方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共情一下TA:

“TA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如果换作是我,我又是否能理解TA?”

“TA真的很需要我啊!”

哪怕给对方一个拥抱,一句“对不起”,都是消除孤独感的,强有力的支撑。

因为,我们的感受,终于被看见、被理解。

而我,也不必强迫自己妥协,或者说,就算妥协,也是心甘情愿。

况且,比起共情,更重要的前提是,如果你的伴侣,向你求助,请不要忽视TA。

你不知道,TA得鼓起多大的勇气,才和你说出自己的孤独。

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中有这样一段台词:”曾以为世界上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现在,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当初的你们为什么相爱?是什么让你们彼此吸引?该如何做才能让这段情感流动?

女人离婚后会贬值多少分


离婚的女人被称为“二手货”,短短三个字真是简单粗暴通俗易懂,把社会对离过婚的女人的轻蔑、偏见表现得淋漓尽致、毫不留情。如果一个离了婚的女人还带着孩子,孩子也跟着遭殃,被称为“拖油瓶”,仿佛孩子也有错,遭到社会的轻视。离了婚的女人在社会上很容易被轻视、被误解、被嘲笑,被人用各种苛刻、奇怪的眼神去观看,被人肆意评论、歪曲谈论。所以,很多女孩子经常被身边人尤其是长辈劝说能不离婚千万别离婚,离了婚的女人就会掉价,再嫁的老公还不如现在这个男人,甚至嫁不掉,当一辈子的孤家寡人,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可见,离了婚的女人有多么的掉价,至于会掉价多少,这个还真不好说。

社会上离过婚的女人普遍会掉价,至于掉价多少,看个人修行还有造化了。为什么离过婚的女人就会大打折扣,声称会掉价?这是个值得讨论和思考的问题。既然离过婚的女人会掉价,那先谈谈为什么没有离过婚的女人就比离过婚的女人更有价值。

未婚的女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保持处女之身,即使不是,户口本上还是写着“未婚”二字,有着未婚的身份。首先,在这个直男癌思想仍旧根深蒂固的社会里,男人对处女是没有多少抵抗力,只要一提到“处女”二字,男人就联想到纯洁、青春,当然,更加会想到性的占有和跃跃欲试,萌生了原始的征服欲和占有欲。其次,男权文化让男人追求处女,追求忠贞,害怕被戴绿帽子,这对男人来说是个耻辱,这是文化心理,就好比处女也很难接受男友或老公是非处,只不过介意程度没有那么高。最后,虽然现在很多很多的女人都会到外面工作谋生,但在家庭里,女人赚的钱还是比老公少,社会上对女人的要求还是相夫教子,工作服从于家庭,女人为养家所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少。而且,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生育后代。或许很多人会反对,说女人的价值才不是生孩子,但看看身边的人,如果一个家庭里,男人没有生育能力,基本还可以维持下去,大不了去领养一个,可如果是女人没有生育能力,基本上不能维持,绝大部分会离婚,把女人扫地出门。总而言之,女人结婚后,重心会倾斜于家庭,最大的价值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并且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结婚后基本呈贬值趋势,能够保值就已经很不错了。那么,在同样能够生育的条件下,未婚女比离婚女最大的优势就是还有处女之身和未婚的身份。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离过婚的女人在男人眼里会掉价了。进一步所言,离过婚的女人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一场失败的婚姻,女人重要的家庭婚姻解体,是所谓的失败者,被社会认为是被前男人给抛弃了,同时,在后来的男人中又失去了吸引力,所以,女人一旦离婚,掉价是在所难免的。

掉价是离过婚的女人最难以避免的事情,那岂不是离婚的女人就没有希望,过着凄苦的生活,未必,因为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一个人失去了某一样东西,往往可以用其他东西来补偿,用优势来补偿、甚至掩盖劣势。一个女人,处女的身子、未婚的身份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失去了还可以拥有很多其他的东西,钱财、事业、身材、外貌、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精神、生命力度、修养、人脉等等,这些东西往往有时候比那两样东西更重要。如果有一个男人为你这些东西的其中一样所吸引、所折服而想靠近你,想和你一起生活,想娶你的时候,你一点都不掉价,甚至可以凭借这些优势而翻身,找到更好的、与你更匹配的男人。

港姐朱玲玲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嫁给了香港首富霍英东,离婚后,作为一个曾经的有钱人的老婆,估计很容易高不成低不就,在待价而沽中流逝了青春。然而,事实是朱玲玲当年华老去再嫁时,老公仍然是富二代。一个没有了青春,离过婚的女人竟然还能找到这么好的老公,凭啥,就凭她的真本事。离了婚,但还有钱财、事业、生活态度、生命力度,人脉……

离过婚就被社会认为是掉价的女人不是什么羞耻的事,只能说这是社会的偏见,或者说明你是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妇人,但是,只要稍微努力一把,就那么一点点,你就能够从普通平凡的水平上高出一筹,哪怕是离了婚,仍旧会有一个与相匹配的男人来爱你、守护你。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的事,却又真难回答啊……

为了爱?这是很多人用来结婚的名义。荷尔蒙充足的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弄明白一个事实:纵观人类历史,结婚极少与爱情有关。

在古希腊,充满激情地迷恋一个人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的疯狂,与婚姻和家庭生活并没有任何联系。相反,希腊人崇尚柏拉图式的爱情,那是在两个男子之间的非性之爱。

在漫长的婚姻历史中,人们都是为了生育和财产而结婚。将浪漫的爱情纳入婚姻的必要元素,在英美也是近一百年才开始的潮流。

看《唐顿庄园》就知道,即使在“一战”前,为了浪漫之爱而不顾身份地位,也是让人不屑的行为。唐顿庄园的伯爵,娶了家产万贯的美国富翁之女,就是为了维系庄园的庞大开支。

先谈地位和财产的匹配度,再谈感情,这才是长久以来,人们眼里正常的婚姻——结婚,只要有一点爱就够了。

社会心理学者莎伦·布雷姆通过大量的案例追踪,在《亲密关系》中揭示:基于爱情的婚姻常常令人困惑和难过;纯粹为爱结婚的婚姻,更容易离婚,结合了现实利益的婚姻,更稳固;自由婚姻的满意度在婚后两年就开始大幅下滑,而包办婚姻的满意度,起点虽不高,却是相对稳定的上升状态,在婚后5~10年,远远超过自由婚姻。

这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证明自由和世俗幸福的关系并不大。

自由并不保证你幸福。以为自由是康庄大道的,那必定是深刻的误解。要不要自由和要多少程度的自由,完全取决于个人价值和信仰。

如果你是这样一个人:经济上自给自足,一个人过得不错,没有生孩子的强烈紧迫感,对情感质量的要求又高,要的是一段情投意合、共同成长的亲密关系,不迷信捆绑的一生一世,那么,还真的很难找出结婚的理由。

美国女记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写的《美食,祈祷,恋爱》让她一跃成为最畅销的作家之一。

在这本书中,她简单又诚实地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在结婚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想要婚姻和孩子?

她离婚后成为一个不婚主义者。后来她有一个非常相爱的男友,两个人都憎恨婚姻,他们发誓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绝不结婚。

不过讽刺的是,美国国土安全局以“出入境过于频繁”拒绝她的外籍男友再进入美国,而男友要拿到长期签证的唯一方法就是:他们两个必须结婚。

对于要再次结婚,她感到沉重与恐惧,可她还是那么爱他,在10个月的时间里,她一边陪着他四处漂泊,一边说服自己再次进入婚姻。签证只是一个外在理由,她自己也要一个。

和我身边的女生一样,吉尔伯特的姐妹也有许多恐婚的。她的一个女友在结婚当天问妈妈:“是不是所有的新娘,在结婚那天都会如此的恐惧呢?”

新娘的母亲一边为女儿整理裙角,一边安静地说:“不,只有那些脑子还能思考的新娘才感到恐惧。”

写作的人有刨根问底的天性,因为不得不结婚,吉尔伯特又写了一本专门探讨婚姻的书——《承诺》。

她写道:“我对婚姻最深的恐惧,来源于我害怕它对我们的改变,远比我们对它的改变还多。无论我和他是怎样的成熟和睿智,一旦被放在婚姻的生产线上,我们都会被塑造成一个模样:一个有利于社会的模样,但是对我们自己全无益处。”

最后她还是结婚了。她认为男友说得对:婚姻就是一个游戏规则,那些人制定规则(为了拿签证必须结婚),他们两个遵守这个规则之后,然后就回到家,TMD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如果我们去问“为什么要结婚”,这背后可能没有什么惊天的奥秘。为了繁衍、为了抵抗生活、为了过得更好、为了不孤独、为了幸福,这都是人类最重大最实在的几个诉求。

我对婚姻既不狂热也不仇恨。

在许多婚姻的定义中,我个人喜欢这个:“婚姻是一种被官方承认的友谊。”

友谊之爱比激情之爱更适合婚姻。两个人如果彼此喜欢和欣赏,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结不结婚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

对独立强大的人来说,婚姻就是两个人的城堡,99%的人婚姻标准是什么,关他们什么事。

有这样的心态和能力,既不必害怕一纸证书给他们带来侵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扞卫;

也不会因为没有证书就懈怠随意、拒绝宽容和忍耐,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上找到这样一个人的渺小的偶然性,多么需要珍惜。

即便真的世事难料,两人的感情和目标发生了变化,也可以一别两宽,各自保重。

现代婚姻最人性的地方也在于:这不是一条不归路。

婚前没做的,别指望婚后会做


婚前没做的,别指望婚后会做

前段时间,一哥们儿告诉我,他的表弟办了个盛大的求婚仪式,鲜花,钻戒,突如奇来的浪漫,出奇不意的惊喜,把姑娘感动得稀里哗拉,抹着泪说“我愿意”。而家属团的嫂子们看得热血澎湃羡慕不已,纷纷要求自家老公把这当年落下的仪式给自己“补上”。

我问他:“你会给你老婆补上吗?”

他不假思索:“哈,可能吗?结婚前都没办的事,你觉得结婚这些年了还能办得出来?”

我喜欢这哥们儿,就因为他总说大实话。

结婚前没做的,别指望结婚后能做。结婚前做了的,也别指望结婚后还能继续做。

但不是所有女人都肯接受这个现实。

小时候家乡小镇上有个女人,结婚三年不肯生育,理由是:“不能轻易给婆家生孩子,因为有了孩子他们就不重视我了”。

那时我十岁出头,傻乎乎地觉得这女人真厉害。

现在再回头看,简直就是一傻缺。耗着不生,人家就重视你了?男人就待你如初恋了?呵呵呵。

后来她生了孩子,男人踏实本份很顾家,但她总是吵架,嫌老公不懂浪漫,不能待她如从前。情人节看到大街上的小情侣捧着玫瑰花,她非要回家逼问那老实巴交的男人:“肯不肯买999朵玫瑰给我?”

男人实话实说:“999朵玫瑰要多少钱?够全家过两个月了,老夫老妻的瞎折腾什么。”于是女人便哭天抹泪摔盆摔碗,男人一脸无奈数声叹息。

你嫁他的时候,他就是生火做饭的实用型,嫁完以后又要逼他变成花里胡哨的观赏型、风月无边的浪漫型,可能吗?这既不是成长,也不是打造,只是一种“作”。把自己“作”得就像我们最难缠的那类客户,一年365天999项业务都服务到位,就差某天一件小屁事,之前的就全归了零。

还有一个姑娘小柳,结婚半年多,玻璃心、公主病、傲娇症,一点也没改善,只因老公帮助前女友的公司联系了一个外语翻译,她就不依不饶,逼着老公打印出半年来的通话记录,交出QQ、微信、微博密码,把自己化身成民间柯南玩破案,折腾数日未查出蛛丝马迹,仍不解气,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冷暴力。老公送礼物、捧鲜花、讲笑话、表决心、对天起誓、掏心掏肺,皆换不回柳姑娘一丝欢心,终日一副誓将冷战到白头的架势,不理人,闹分居,一年后,男人忍无可忍提出离婚。小柳又大哭大闹,骂男人负心汉陈世美。

这世上,的确有很多爱情故事是经不起续想的:梁山伯和祝英台若没有化蝶,真过起日子,或许照样是一边新人笑一边旧人哭。美人鱼嫁给王子,掉到一日三餐的琐碎里,未必会幸福。织女未被召回天庭,在柴米油盐的穷日子里抚育两个孩子,难保不成怨妇。

可是,什么样的感情能经得起这般折腾?

婚姻为什么叫围城,就是把两个人从散养变成一定程度的圈养,城墙高筑,筑起一些保护,也筑起一些约束,我们都要改变一些原有的习惯,适度妥协,允许自我和个性适当减损。

谁都不是完人,我们带着人性的弱点活着,也要允许婚姻带着瑕疵存活。

当热情衰退,激情消融,他不再像热恋时那般柔情蜜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完全不必因为这些变化而鸡犬不宁、过度敏感、神经兮兮、草木皆兵。

前几年参加婚礼,得出一个有趣的规律:

每当主持人问:以后的家务活谁干,新郎抢答:“我全包”的时候,那些欢呼尖叫、鼓掌叫好的,都是未婚的年轻人。已婚的中年人,脸上大都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心里各有一杆秤——女人们心知肚明:“吹吧,鬼才信你呢。”男人们心照不宣:“吹吧,反正说了也不干。”——都是千年的狐狸,跟我们面前玩什么聊斋啊!

爱情确实是件易耗品,流水般的日子过起来,轻易就能耗尽激情,刷平浪漫。当初因为爱情,我们彼此相吸,非他不嫁,非她不娶,除却长相厮守,无以回报对方。而岁月何其漫长,漫漫一生,有的是时间让我们卸下粉饰,看透对方,撕破脸皮,穷形尽相。

男人脑子犯二做傻事,婚前的女人会娇嗔:“看你那傻样儿”,婚后的女人会怨怼:“你没长脑子啊!”

女人叮咛唠叨加饭添衣,婚前的男人会感慨“你对我真好”。婚后的男人会咆哮:“你烦不烦啊!”

这就是现实。生活从来不是童话和梦幻,它只建立在现实之上才能存活。像鱼和水,像土壤和大树。

赵薇说:我并不是一个对婚姻抱有很大希望才走进婚姻的人。我首先要做好自己,我的准则就是不给我的另一半、不给我的婚姻拍档增加负担,我要保持独立人格和独立生活,对另一半不会有过多的要求,我的底线就是尊重。

就是这份成熟和理性,能让她跳出琼瑶剧狭窄的戏路,从欢蹦乱跳的小燕子成功转型,结婚生女,做导演,做投资,做微爱基金,连容貌,也蜕掉了浓眉大眼的乡土气息,修炼出淡定而强大的气场。

感性相爱,理性取舍,成熟处事,理智面对围城里的深情,也勇敢担当存在的风险和变数。

年轻时我也曾被“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鬼话唬住,生怕一入围城深似海,从此爱人是路人。

在婚姻里走过了八年路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样的婚姻才是爱情的坟墓,或者说,婚姻到底是哪些人的坟墓——放弃约束与克己,丧失独立和原则,停止成长和增值,要么俯首低眉做奴隶,要么耀武扬威称霸王,要么自我放任一路“作”到底。这样的人,才是亲手给爱情掘了坟墓,埋葬爱情的同时,也葬送了曾经明媚如花的自己。

她们嫁与不嫁,嫁给你或嫁给她,都不会幸福。因为她永不满足地瞎折腾,永远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

单身时自怨自怜,凄凄艾艾,好高骛远,怨天尤人。

结婚后喋喋不休,虚荣攀比,得陇望蜀,欲壑难填。

真正的爱人之间,哪怕荷尔蒙渐退,多巴胺减少,也依然应该是这石头森林般的城市里,一件温暖的旧毛衣,软软塌塌的搭在那里,不再光鲜亮丽,甚至变样走形,却依旧让你最舒适、放松、自然。

婚姻是两个人的团队,围城远没有那么复杂,你可以与他同赴沙场并肩作战,也可以站成他近处的一株木棉。最怕你做不了贤内助,只会做败家妇,本事不大,脾气不小,长得丑,还想得美,天天莫名其妙地吃飞醋,日日高举“防火防盗防小三”的大旗,永远纠结“你和他妈同时掉水里他先救谁”,陷在自己的迷城里出不来,才最可怕。

不是所有老公都见异思迁,不是所有婆婆都苛刻难缠,不是所有孩子都逼疯文艺女青年,不是所有婚姻都一地鸡毛飞,也不是所有感情都会半路杀出离奇狗血剧。

婚姻是围城,有时也像走迷宫。我们也许会兜兜转转,半路走散,找不到出口也走不回原路,要么你放声求助,大力呼喊,那人会寻声而来,与你在某个拐角重遇。要么你突破重围,踏平壁垒,从此康庄大道,一马平川。

怕只怕,你忘记了初衷,看不清前路,只会傻傻迷失在半途。

原题:什么样的婚姻才是爱情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