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男人的立场在家庭关系中有多重要?

处理关系

发表时间:2020-12-21

男人的立场在家庭关系中有多重要?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男人的立场在家庭关系中有多重要?,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男人的立场在家庭关系中有多重要?

家庭和睦,老公的立场很重要。

我妈妈是江南水乡的女子,身材修长苗条,不符合北方农村的审美标准,两个小姑子就在婆婆耳边说她身体不好,恐怕将来生不了娃娃。

我爸爸听了大怒,就骂两个姑姑:“我就喜欢她那样儿的,读书人就该长成那样子,要是她长得粗手大脚,只能在田里干活儿。”

我爸爸当时在十里八村极其有名,所以奶奶家觉得我妈妈嫁给他是天大的福份,做牛做马都是应当的。

结果有一天我爸爸喝多了酒后,当着许多人的面儿,醉醺醺地说:“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娶了这么个有文化又漂亮的老婆,当年想娶她的多了去了,全比我官大,她单单跟了我,我就是掉了脑袋也不能让她不痛快,除了我妈,谁要是让她受委屈,以后就不用在我面前开口了,我不认识他。”

大家全愣住了,虽然我奶奶被授予了特权,你说她敢不敢用?你说我爸爸当年有没有喝醉?

就是这第一次立好了规矩,以后的麻烦事儿就少多了。这么多年来,我们家的矛盾非常少。只要自己家里人一条心,哪有外人说话的份儿,就算说了只当没听见就是了,我爸爸就从来不允许外人对我们家的事说三道四的。

他是孝而不顺的人,对我奶奶是好吃好喝好照顾,但是绝不拿老人的话当圣旨,他说得很明白:她糊涂你不能跟着糊涂。

老公的立场太重要了,他要是真心想解决问题,没有解决不了的。

把妻子当成重要的人,别人才能尊重她

我爸爸对亲戚的合理请求一般是满足的。他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俭朴,支持子侄辈读书,但他从不要求妻子儿女放弃生活帮助别人。我姑姑抱怨我妈妈一件大衣够她们一家生活几个月。但我爸爸不认为妈妈应该不买这件大衣而把钱给我姑姑,用他的话来说,你吃穿都有,孩子上学我也出钱了,你管你嫂子穿什么呢?

我们这边农村的风俗非常岐视妇女,正式场合女人小孩是不能和男人一起上桌吃饭的,只能在厨房吃。但我爸爸带我妈回家探亲时,顿顿让我妈一起坐上席。

乡下亲戚到我家,我和我妈不仅上桌吃饭,而且要是轮到我妈做饭,她不解围裙坐在桌旁,谁也不准动筷子,这是对主妇起码的尊重。

这就是我们家的风俗。我姑姑开始看不惯,我爸爸说你爱在厨房吃现在就去,没人拦你,我们家是很自由的,你要是不去就坐在这儿老老实实地吃你的饭。

所以我觉得什么婆婆小姑子难处呀,事儿多呀,都是被惯出来的,这么多年来,我是没看见谁敢找我妈的麻烦,都被我爸爸镇住了。

面子是自己挣来的,不是女人给的

有男人对老婆说:“在外人和我家人面前你得听我的,得多干活儿,给我面子。”

我爸爸就瞧不起这种男人,他说面子是自己挣出来的,欺负老婆那叫什么面子?男人的面子是挣钱挣来的,干工作干出来的,反正随便你怎么折腾,别回家来找面子。

我爸爸戎马一生,在外面挣足了面子,可我从来没见他回家找过面子,对我妈的话言听计从,用他的话来说,只要不影响工作,有什么原则可言?我们都知道有人背后说他惧内,那有什么?我爸说讲这种话的人都是土包子,他就乐意这样,谁也管不着。

其实他们部队里的风气有时候是不太好的,轻视女性特别是家属的情况是有的,但谁也不敢在我妈面前流露出半点轻视,因为我爸爸的态度在那儿放着呢:不给我老婆面子就是不给我面子,所以这么多年我妈没受过别人的气。

所以说,有些女人抱怨丈夫的朋友和家人不尊重自己,那是因为丈夫本身就不尊重你,别人才敢跟着踩你。

娶老婆是用来干什么的,只有一个答案

如果男人能够懂得心疼尊重自己的妻子,家庭气氛会特别的好。

我公公不是坏人,但比较粗暴,婆婆却是懦弱良善,没少受公公的气,我老公性格综合了他们两个的特点,他非常不喜欢自己家的气氛。

他第一次到我们家时就很吃惊,原来这世上还有这样一种生活,夫妻两个可以相处得那么融洽,生活平和但不平淡,两个人干什么都要在一起。其实说来说去我觉得有一句话挺适合我爸:“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我和我哥哥都抱怨我妈妈菜做得难吃,但被我爸爸骂得狗血淋头,他说,你妈又不是你们的保姆,做给你们吃就不错了,谁嫌不好吃就自己做。

我爸爸不会做饭,一辈子没下过厨房,他从不抱怨,我妈做什么他就吃什么。我和我哥不甘心,就只能自己鼓捣,所以我们菜做得都不错。我们家很早就开始用保姆,因为我爸自己不会做饭,又不忍心让我妈一个人操劳。

我特别听不得那种“你连做饭也不会,衣服也洗不干净,我娶你有什么用”的谬论。在我们家,“娶老婆是用来干什么的”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娶老婆是用来爱的。

我做饭比较好吃,但并不意味着我就该做饭。如果我没做饭他就乐呵呵地去做,再不我们就一起快乐地出去觅食。

听说有些男人回家一看见老婆没做饭就开始发火,说自己累了一天回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我就觉得特奇怪,谁不是累了一天呢?

在家庭关系中,男人只需要努力维护一点妻子,那么就会有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氛围。

而有了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氛围,才是好婚姻的真正目的。

延伸阅读

妈妈会打扮,对一个家庭有多重要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妈妈会打扮,对一个家庭有多重要,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01

讲真,我真的很羡慕我表妹。

不单单因为她从小就是一个美人胚子,还因为她有一个特别会打扮和保养的妈妈。

姨妈今年已经四十九了,但身段挺拔苗条,皮肤红润白皙,人显得格外的年轻精神。她还有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比起周围同龄的妇女,简直年轻了十岁不止。

别人一看姨妈,就觉得她肯定是个养尊处优、不需要为了生活发愁的有福女人;旁人看她的衣服,也以为一定很贵,觉得她很有钱。

可事实并非如此,姨妈没有工作,姨丈是一个公交车司机,月入还不到四千,一家三口,全凭着姨妈一双巧手去安排,一日三餐,衣着用度,供书教学,各种人情往来等等,不可谓不紧张。饶是如此,姨妈还是没有把自己活成黄脸婆,打扮得比周围的女人光鲜多了。

表妹跟我说,她读中学时,最喜欢姨妈去学校看她,因为每个同学都会赞姨妈年轻漂亮,其他同学的妈妈也会赞姨妈会打扮。

妈妈会打扮,自然也喜欢帮自己的小孩打扮。

姨丈和姨妈年轻时都长得好看,是帅哥和美女的组合。所以表妹也遗传了他们良好的基因,皮肤白嫩如牛奶,头发也比周围的女孩要乌黑浓密,看起来特别像白富美,气质特别好。

因为仪表出众,受人欢迎,表妹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学校各种晚会的节目主持人,毕业后出来工作,因为乖巧伶俐,手脚麻利,颇受领导的喜爱和重用。可以说,她就是“人尖”一个。

但表妹说,她的美全是姨妈“养”出来的。

表妹从小喝牛奶,一直喝到读大学;别人的零食是薯片饼干辣条,她的零食是红枣核桃黑芝麻,别人的妈妈都觉得孩子小不需要打扮,都给他们穿地摊货,可姨妈会给她穿专卖店的衣服,因为都是趁打折时买的,所以也贵不了多少。

也难怪表妹一提起姨妈,就满脸的自豪,被父母用心养大的孩子,精气神自然也格外的好。

长得好看的女孩子多去了,可并不是每一个都会穿衣服和打扮;对自己孩子用心的父母也比比皆是,但知道到用红枣核桃黑芝麻去代替薯片汽水的父母未必就很多了。

有一个会打扮的妈妈,真是儿女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02

不会打扮的妈妈实在是太多了。

我妈也算一个。

我妈妈太操劳,不会打扮也没时间打扮,平日穿得最多的是那种十几块钱的T-SHIRT衫和牛仔裤,为的就是为了干活方便。

妈妈本身都自顾不暇,自然是没有多少精力管我穿着打扮。读小学的时候,我穿的都是堂姐帮我缝的衣服,料子不好不说,款式还特别的老土,松松垮垮的,看起来与农村的妇女没什么两样。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街上走着,忽然听到有人在背后叫我“大姐”,我回头一看,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想向我问路。男子看到我也是楞了,赶紧改口叫我“小妹妹”。

后来在珠海读书的堂姐寄了一大包她不穿的衣服给我,其中有一条天蓝色的连衣裙,人人都说我穿了好看,于是我便隔天穿着,虚荣得就像开屏孔雀一般,走在路上,别提多神气了。

上了初中更惨,只有过年时我才有新衣服穿,平日都穿校服。有一次,我妈居然惊奇地问我:“你为什么每天都穿校服?你就这么喜欢校服吗?”

不用怀疑,我确实是我妈亲生的,只是她缺少审美,也觉得学生应以学业为重,打扮的事情,最好等毕业以后再说吧。

可惜,已经晚了。

由于从小就不会打扮,天生缺乏审美的眼光,所以长大后根本不懂得什么样的衣服才适合自己,就算衣服不便宜,穿在自己身上就是没别人穿的好看。和表妹一比,我就觉得自己是被穷养大的。

其实我家小时候的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我刚出生那年,家里就买了的彩电,附近的人家,连黑白的还没看上呢。

可能我爸妈思想保守,总是以为女孩子爱上打扮就容易变坏,才养成了一个同样没有什么审美的女儿吧。

所以,我现在特别喜欢看身边的朋友在朋友圈里晒她们的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如同公主一般,也免不了畅想,自己将来要是生了女儿,无论如何也要用心地帮她打扮,把她培养成一个淑女,有好的气质,说不定也有更好的前途。

03

妈妈会打扮,真的太重要了。

一个会打扮,有审美眼光的妈妈,就算变老,也会成为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老太太,自己也活得特别的轻松自在,甚至在年轻人的眼里,也是极为励志的榜样,而她的子女,必然也能得到正面的熏陶。

我的旧同事,已经五十七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很多女人早已经皱纹满脸,也放弃了打扮自己,每天就知道灰头灰脸的呆在家里等带孙子。可是同事不是,她选择了继续工作,平日有空了便开车自驾游。

保养得非常好,穿着也很有品位,今天穿真丝制的旗袍,把身材衬托得玲珑有致;明天穿牛仔T-SHIRT,看起来就像三十出头那样有活力,常常有老外追着她跑。

她自己活得精彩,女儿也不逊色。她女儿学的是服装设计,因为天生时尚感强,设计出来的衣服颇受欢迎,才毕业两年就开了工作室,不久前还在全国服装设计大赛中获了奖,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媒体去采访她的时候,她满怀深情地说:“我今天的一切,都是我妈所赐,因为她特别注重打扮,在她的影响之下,我也特别喜欢打扮,喜欢漂亮的衣服,也希望能帮别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旁人看了只是感叹,妈妈影响了女儿,女儿用自己的优秀回报妈妈,这样的母女,又何尝不是彼此的福气?

04

会打扮的女人通常都比较幸运。

因为会打扮的女人,不但是一个让男人倍有面子的伴侣,更是一个跟得上时代潮流的妈妈,她可以言传身教,培养自己子女的美感。会打扮的人,就算长得没那么漂亮,也还是会讨人喜欢。

要打扮得漂亮,也不需要多名贵的服饰,只要合适自己的皮肤、气质,就算衣料普通,也能把人衬托得出彩。

最主要是,会打扮的人,也格外的懂得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就算住租来的房子,也能用心布置,把平淡苦逼的日子过出花。

会打扮是一种天赋,是一种从小就耳濡目染,深入骨髓的触觉,这种触觉,长大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成为一种让旁人艳羡的优势。

很多农村长大的孩子,即使不怎么干粗活,但就是有一股隐隐的土气,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缺乏美感所致;人穷的时候,一切以温饱为重,根本就没有什么美感可言。也正因为如此,家里穷,但还是能把全家打扮得光鲜亮丽的主妇,最是难得。

妈妈会打扮,不光是爸爸的福气,更是子女的福气。

改革开放以来的婚姻家庭关系变迁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婚姻家庭关系变迁",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已有数千年历史。婚姻家庭这种看似极其私人化的事物,实际上是社会制度的产物,一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演化。五四运动以来,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家族制度受到冲击,民国的法律进一步废除了传统的宗祧继承制度,否定了以父权为中心的宗法观念,同时规定一夫一妻、男女经济地位平等。民国时期,婚恋自由已普遍为当时的城市青年所接受。共产革命进一步把现代的家庭观念传播进入农村。改革开放后,个人权利和自由日益彰显,这些变化必然导致家庭结构及功能、婚姻关系的演化。

一、家庭关系的变化

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传统的几代同堂的理想家庭结构正在被更为强调独立性的家庭结构所取代。过去,成年子女与父母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之下,成年子女谦恭孝顺,孙男娣女承欢膝下,这是我国典型的传统家庭结构。然而这种家庭结构正随着子代和父代独立性的不断增强和父代权威的日渐式微而变得脆弱,取而代之的是对各自独立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和消费欲望的增强,年轻人产生了同父辈分开居住的强烈动机。加之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大城市谋求事业发展,“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不再被遵守。许多城镇的老年人由于积累了较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财富,加上有养老金保障,也宁愿与子辈们分开。根据六普数据,2010年我国一代户和二代户比重超过80%。

如今,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已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在人类学家景军看来,过去三十多年中,中国家庭形态的变迁主要体现为:“儿童的地位上升,农村青年妇女的独立性和自觉程度上升,老年人的社会地位整体明显下降。”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渐迈入老年人行列,4位老人、一对夫妻加一个小孩的“421”家庭越来越多。在“421”家庭结构中,少了兄弟姐妹的关系,独生子女的“1”成为家庭的中心,尊老的传统开始向爱幼转变。晚辈的幸福成了长辈的内在追求,晚辈也无需无条件地顺从和屈服于长辈。同样也是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独生女儿也要独立承担赡养义务,“养儿防老”“母以子贵”的观念正在动摇。总之,传统以父权为中心的家庭制度正在向现代的以男女平等为基础、以养育下一代为核心的家庭关系转变。

与这个趋势相呼应,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即子女离家后的老年人。有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上升到45.6%。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人口超过1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预计中国空巢老人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空巢已经取代传统的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居住模式,成为中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方式。近年来,因缺失关爱或得不到子女的赡养,空巢老人屡屡成为欺诈案件的受害者,也有老人干脆把子女告上法庭。空巢老人去世多日后才被发现的人间悲剧也常见不鲜。

鉴于尊老传统的弱化,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这一条款被誉为“常回家看看”条款,以期从法律层面敦促子女履行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义务。但“常回家看看”入法后,执行情况却并不理想。一些不能经常回家的年轻人表示,囿于加班或者回家路途遥远,每次节日都回家看望老人并不现实。即便有了法律规定,也起不到监督和落实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还出现了许多丁克家庭。丁克(DINK,DoubleIncomeNoKid),意思是,双份收入,没有孩子。丁克家庭自198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根据零点调查公司2002年2月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中国的大中城市已出现60万个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调查发现,“牵扯精力”(25.4%)、“影响工作”(16.7%)、“经济能力有限”(18.6%)以及“影响两人世界”(13.6%)等原因,使人们不愿意生孩子。

由于社会流动的增加,中国的婚姻稳定性在下降。根据国家民政部统计数据,1985-2013年间,中国的粗离婚率从0.55‰上升到了2.57‰;离婚人数从45.79万对,上升到了350万对。2015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84.1万对,粗离婚率为2.8‰。国家民政部统计显示:中国离婚率十强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厦门、台北、香港、大连、杭州和哈尔滨。其中,北上深广四个一线城市位居前四。

与城市的婚恋状况相比,农村的状况更加不乐观。农村大量失婚青年的存在,客观上激发了买婚、骗婚、买卖妇女等犯罪行为。农村留守问题加重了婚姻家庭的不稳定。同时,由于一些年轻女性自愿“傍大款”“做小三”,进一步加剧了婚恋资源的不平衡,形成社会隐患。

二、《婚姻法》的演变

1.《婚姻法》与离婚自由

传统中国是一个伦理社会,最基本的伦理关系就是婚姻关系。改变婚姻关系是共产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为一夫一妻制的确立。共产党重视现代婚姻制度的构建,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便通过了《婚姻法》。

在改革开放前,更加强调集体精神,这映射到婚姻家庭领域体现为对“高稳定”的家庭状态的执着,离婚往往成为社会禁忌,婚外情更是被视为资产阶级情怀。

改革开放后,一定程度被压抑的私人感情得到舒展的机会,爱情成为影视文学作品、音乐戏曲的主要话题。

1980年,颁布了新的《婚姻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二部婚姻法,它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将离婚自由的权利以法律形式明确肯定下来。新的《婚姻法》第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感情破裂”是法定的离婚理由。而1950年的第一部《婚姻法》没有关于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的规定。

新《婚姻法》颁布后,离婚率出现了一定的上升。根据《上海民政志》记载,1980年,上海人离婚的数量是883对,到1981年,增加到1304对。1984年,发生了轰动一时的“王永贞当庭自杀事件”。7月18日上午8时,河南省民政厅女干部王永贞和自己的丈夫、省委宣传部干部王本立应传来到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进行离婚诉讼,当审判员侯树恩宣布准予离婚,并告知准许在法定时效内上诉至郑州市中级法院的判决时,王永贞不服法院判决,当庭从随身携带的小提包里拿出敌敌畏服毒自杀。经抢救无效,王永贞于当夜11时20分死亡。该案使新《婚姻法》“离婚自由”的规定受到质疑。

当时的婚姻关系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在“文革”期间,许多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受到打击,在艰难的环境下,许多人放弃了对爱情理想的追求,选择了更有利于自己生存的结婚对象。拨乱反正后,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夫妻间在文化水平、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差距开始显露。这些问题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中都有反映。可以说,新《婚姻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那些“翻身解放”的男性。但如果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看,离婚自由更有利于女性。感情不和的婚姻对于夫妻双方都是一种折磨,对于女性而言更是对青春的浪费。在发达国家,面对出轨的丈夫,女性往往在离婚方面握有主导权,女性可以从离婚中获得很多补偿。而在中国的婚姻关系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还过强,法律对于女性权益的保护不够,对于婚姻关系中的过错方的惩罚不足,这使得许多女性宁愿忍受不幸的婚姻,也不愿选择离婚。在之后的《婚姻法》修订和司法解释中都没有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2.《婚姻法》与相互忠实

2001年4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改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次修改都是针对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首先,未规定婚内强奸。当时认为,强奸是一个刑法问题,应该属于刑法的调整范畴,而婚姻法属于私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不应规定婚内强奸的有关条款。

其次,这次修法最主要的是规定了“夫妻之间相互忠实”的义务。

三是,针对改革开放后日益增多的“包二奶”现象,这次修法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在新增的法律责任一章里也有相应的规定,即如果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无过错一方可以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这次《婚姻法》修订可以说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婚姻很大程度上是私人之间的事情,但是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国家不得不对人们的婚姻关系进行一定的规制。国家权力的界限在哪里?个人婚恋自由与道德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或许永远都没有固定的答案。

3.结婚不需要单位证明

2003年10月1日起,《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取代了已实施近9年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从“管理”二字的消失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婚姻的态度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前,婚姻具有更强的政治意味。在共产革命时期,婚姻制度的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制度的变革不仅解放了农村妇女,而且实现了社会底层的翻身——所有成年男性多只能有一个合法的妻子。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强调“阶级成分”,国家制度更多地介入到个人生活中,婚姻制度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后,更强调个人自由,人民的个人生活空间扩大,社会环境更加宽容。《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的废除就体现了这种趋向。

新的《婚姻登记条例》明确规定,我国内地居民申请结婚,只需持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另外再签署一份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而在这之前,一直要求有单位开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婚前体检证明等其他手续。

4.婚姻家庭观念的进一步开放

2002年11月1日起,《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一个突出的方面是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定终身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的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这是我国第一次允许非婚女性生育子女,体现了对女性婚姻自由和生育权的尊重。

从2005年9月开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记。随后,对于本科生“禁婚禁育”的规定也被废除,本科生可以在校期间生育。

三、征婚节目折射的婚恋观

广播媒体的征婚节目在我国出现的较早,因为广播媒体更适应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性。1988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可以说是我国电视史上最早的婚恋交友节目。

1998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玫瑰之约》真正将婚恋节目推向高潮,征婚男女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以真面目示人。一时间,从省级卫视到地市级电视台,征婚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好景不长,几年后,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基本销声匿迹。

2009年底,从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开始,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安徽卫视《相亲赢未来》等,引发了第三轮相亲节目的狂潮,其中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最火。

江苏卫视于2010年1月15日推出的新派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在开播不久即引发了收视狂潮。由节目引发的关于婚恋价值观的讨论,从网络、电视等各大媒体到现实生活中,热议不断。而节目中涌现出的几个话题人物也是备受瞩目,甚至有的还成为“名人”。

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紧接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播出了《媒体要切记社会担当》的短评。于是乎,各家媒体对其婚恋交友节目进行整改或干脆撤掉。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在整改后继续播出,但其社会影响远不如播出初期。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在经过喧嚣之后,引发了社会的思考。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火热与剩男剩女现象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财富急剧增加,而社会节奏也随之加快,适婚的单身男女在社会快节奏的步伐中,无暇顾及个人婚恋问题,加之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被剩或主动要剩的男女逐渐增多。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1013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中国非婚人口数量巨大,18岁以上非婚人口达到2.39亿。而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非婚人口性别数量差距高达165万,成为差距最大的省份。根据最新《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的未婚人口约有2.49亿,占全部人口的18.6%。珍爱网报告显示,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东莞、长沙成为全国单身人群最多的十个城市。

于是,出现了一种“单身亚文化”,指新经济形势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在更开放的经济环境下,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单身这一更令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暂时或永久性地选择不谈恋爱、不结婚,或不再为结婚而结婚。身陷“单身亚文化”问题的男女,并非都是“主动单身”,很多人是因为曾经脱单困难,面临的压力大,打击了自己脱单的积极性而“被动剩下”。但在“单身亚文化”的影响下,却表现为对单身生活的享受,忽视了脱单失败的无奈。20XX年,一家婚恋网站曾对全国9000万会员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超八成单身男女有“恋爱恐惧症”,在恐恋族群中,54%的人因糟糕恋爱经历导致“恐恋”,36%的人受身边人失败婚恋例子的影响,10%的人因父母离异或对家庭亲情寡淡。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婚恋观仍有影响,主要体现为父母对于子女的婚事犯愁。近几年来,各大媒体都组织过相亲大会,年迈的父母替子女相亲的事例频现各大媒体的头条。而电视这一大众媒体,为剩男剩女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友平台。据有关调查机构的受众调查显示,相亲节目的相当一部分受众是适婚男女的父母,他们想通过节目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择偶标准,好为自己的子女做好相亲的参考。

择偶标准不仅受到个人意愿和偏好的影响,还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电视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载体,传达着大众文化的意志。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各种价值观得以全方位的表达,既有“宝马女”、“拜金女”、“富二代”粉墨登场,也有追求真爱的平凡男女的交友成功。“宝马女”的一句“宁肯在宝马车里哭”引发电视观众及网友的攻击。人们不禁发问:是否还要相信爱情?

找个有脑子的男人多重要!


-01-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关将近,谈恋爱的人最近都开始谈钱。

先是有人拿着2500元的衣服试女友,要是女友舍不得买,就说明这个陪他住了好几年贫民窟的姑娘确实是个居家过日子的好姑娘,他年底可以考虑带她回老家。要是女友当真下手,呵呵,说明她也不过是是个嫌贫爱富贪慕虚荣的绿茶婊而已,狐狸尾巴迟早要露。

接着有人大约觉得2500元当验金石效果未必可信,然后不知从哪儿弄来两万块钱,又可怜巴巴借了辆豪车,雇个人对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朋友说:“天这么冷,我带你一程吧。”

女孩不知是计,再三推辞后上了车。假土豪聊着聊着忽然拿出两万现金:“我刚拿了工程款,你陪我一天,这些全归你。”

女孩心存侥幸:“怎么陪?”

假土豪说:“你今晚到我那里,我明天送你回去。”

女孩心动了,跟着去了酒店,刚走到门口,男朋友冲过来,骂得很难听:“你是不是在做鸡?”

女孩打了他一巴掌,反问:“一个月两千睡我和一天两万睡我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你该怎么答?

既然可以选择,有一个月二千的,和一天两万的,你给我一个选你的理由好吗?

如果你真的爱我,能和我一起奋斗,而不是把我一个人孤零零扔在寒风凛冽的大街上去做70块钱的兼职,我真的不介意你一个月两千的工资啊。

如果你真的爱我,信任我,不会像脑残一样处心积虑地去借钱借车借帅哥来考验我,我TM也青春无悔,我觉得值啊。

如果这些统统没有,那么请回答:一个月两千睡我和一天两万睡我有什么区别?

-02-

表姐去相亲,相亲男自带一种“我不是针对你,我是针对在座的每一位女性”的光环。

相亲男说:“你得体谅我,我对爱情缺乏信心。因为我前女友居然为了钱,六七年的感情说不要就不要了,哎,你们女人是不是都这样?”

因为现场人多,表姐还要顾及一下自己的淑女形象,就没有打他,而是彬彬有礼地奉承:“您真是太幸运了,没被这种女人坑一辈子,我看您的前女友啊,不仅嫌贫爱富,而且明显智力有问题,要不就是脑子进水,爱钱嘛,趁着年轻直接找个有钱人就好,干嘛跟您这种穷光蛋谈个六七年的恋爱,简直是浪费青春。”

相亲男的脸都绿了。

有一种男人,越是没钱,越是怀疑自己的女人爱慕虚荣,怕她有一天会跟有钱人跑了。

整天这样杞人忧天的男人是典型无脑。

她既然这么贪财,直接去找有钱人好了,干嘛找你?

兄弟,你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啊!

在她爱你的时候,你对她的真心视而不见,却不时瞄着自己银行卡里那三位两位的数字,算计着她是不是为了钱和你逢场作戏,是不是在找着下一个更有钱的金主。

她走了,你还要恍然大悟似的说:“我就知道她嫌我穷。”

你真穷,既没钱又没爱,还没脑子。

真的是没钱还可以指望暴富,而没脑子只能奢望爆炸了。

-03-

有人说,没有什么比二十多岁时的贫穷更加理直气壮。

在我看来,穷真的不是什么罪恶,不过理直气壮就算了吧。

穷和富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在这个世界上,有穷人就有富人,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富人和穷人相比,更能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贵一点巧克力和冰激凌更好吃,高档的安全套用起来感觉更舒服,有空调的房子比没空调的房子更适合啪啪啪。

可就是有那么多姑娘,义无反顾地选了穷的那一个。

因为你长得帅?因为你活儿好?

那些富人堆里比你长得帅比你活儿好的人多了去了。

可她偏选了你,为什么?因为她爱你。

你还要继续为你二十几岁的贫穷理直气壮吗?

你还要无脑地继续考验她对你的爱吗?

你非要让她到最后骂自己活该?

如果她累的时候你没有帮她,她哭的时候你没有理她,那么她走的时候你就不要骂她了。

因为她给了你爱,而你什么都没有给她。

一个女孩和男孩分手,男孩反复质问:“你是不是嫌我穷?”

女孩解释了很多很多遍,男孩还是坚持认为她是个嫌贫爱富的贱人,到处污蔑她。

最后女孩疲惫不堪,发誓此生绝不嫁穷人。

其实女孩错了,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谈恋爱的男人没带脑子,连这样简单的问题都想不通。

-04-

陪闺蜜到医院待产,邻床有个小姑娘,刚刚二十出头,一个人在病床上躺着。

后来听她讲电话,听出了个大概的故事:女孩未婚先孕,和男朋友俩人没钱打胎,拖来拖去月份太大,医生说强行流掉对身体损害会比较大,只好生下来。

女孩也不敢跟家里人说,就独自在医院躺着,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

闺蜜看不下去,说:“他没钱归没钱,好歹得露个面吧。”

女孩说:“他才不会来,他怕这里的医生笑话他。”

我们知道了,这是个又穷又爱面子的男人,他的面子比女朋友的死活还重要。

男孩在电话里大义凛然,说:“你要是嫌我穷,咱们就分手,我绝对不拦着你。”

女孩痛哭流涕,好像她真的做错了什么。

明明是穷人,还想和富人一样骄傲地活着,还想自己女朋友像爱富人一样心甘情愿地爱自己。

你没钱,你好歹拿出点爱来也行啊!靠一个“穷”字做道德绑架,你还有理了?

你好歹戴套啊,你好歹陪床啊,你好歹讲理啊,你好歹别让人哭啊。

像这种又穷又无赖有没脑子的男人,女孩子们一定要擦亮眼睛。

你不要看他现在很穷,没脑子,没出息,就瞧不起他,以为他这辈子就这样了。

告诉你吧,你错了,他将来会更穷,更没出息!

所以,姑娘,和穷小子谈恋爱不可怕,可怕的是和没脑子的人伴一生。

门当户对究竟有多重要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门当户对究竟有多重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门当户对究竟有多重要

春节估计大家都给一个上海女孩被农村一顿饭吓跑的事件刷屏了,于是身边又开始讨论一些关于门当户对的问题。其实以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和消费许多,大部分人,真的无法把门户问题客观考虑清楚,感情、独立性和三观,比门户重要多了。

有些人,特别是城市里的女孩子,总觉得找个外地农村的是下嫁了,就比如春节刷屏的上海女孩逃饭事件——其实细究起来,这对小年轻其实非常的……门当户对。一个城市里以户口本为核心资源,一个是农村里以现金流为核心资源,交换的好,完全就是凑四和六的买卖。而她们之所以互相一拍两散,其实是没有感情,男方没有体谅女方的情绪用个变通的办法见家长,女方也根本不体谅男方的情绪选择住一晚后马上走人。

如果不考虑感情,只考虑利益,许多人口中的门户观念无非是为了走个捷径,他们错误地把婚姻看成了一个迅速提升家庭质量的捷径——他们会有一个观念,如果婚后生活质量下降,那么为什么结婚呢?

但是,婚后的生活质量下降,到底下降的是什么,又是在和谁比?二十郎当,参加工作没几年,不管男女,都应该是一穷二白的阶段。认为婚前生活质量高,其实高的是彼此原生家庭的生活质量。

把原生家庭,父母奋斗了几十年的生活物质质量,等同于年轻人刚刚参加工作必须要有的生活物质质量,是大部分小家庭混乱的根源。因为在这种前提下,两个小年轻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的,没结婚的时候住在父母家吃父母做的饭菜,结婚了以后靠父母买房子没准还是吃父母做的饭菜——这使得父母一辈不由自主地参与到了小家庭的建设和磨合。

为什么很多人说,恋爱和婚姻是两回事——那其实是恋爱的时候还没有家庭观念,在父母的庇护下谈情说爱,而这种肤浅的所谓恋爱一旦组成小家庭,家庭里瞬间三个男主人,三个女主人,能不复杂么。

而且,许多以为能庇护孩子的父母也没有意识到,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大部分人——包括城市里所谓有房有车的中产——其实抗风险能力并不高。目前的生活成本比他们那代提高了不少(不说别的,看看房价……)大部分老一辈要负担一个小家庭迅速和自己的生活质量持平,那是一种负担。如果自己的子女变形能力不强,或者自己的身体健康稍有闪失,所谓的中产迅速陷入“贫困”是一件很快的事情——城市里有许多家中父亲忽然生病,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的子女瞬间失去在婚姻市场上的议价劝,就说明了年轻一代,特别是女孩子以为门户已经固化,自己年轻时候就可以先靠老爸,再靠老公只求稳定没有风险地坐享其成,其实是一个幻觉。

在这个现状下,与其盲目的和原生家庭攀比生活物质质量,还不如先尝试独立——感情和经济一样重要,所以与其考虑自己家的门户,不如先搞清楚自己的经济状况,自己的薪水可以负担什么样的房租或者贷款,买什么样的生活用品,还有多少闲置资金……然后,再来配置自己的小家庭可以有什么样的物质生活质量。

以免产生大家明明在同一个阶级,门太当户太对到互相看不起的悲剧。

无论是谈恋爱,还是结婚,都是一种非血缘之间的亲密合作关系。而顺利的亲密合作关系,必定需要参加合作的双方成熟和独立,这样才能两个人之间的事情,靠两个人自己解决。而不是招呼上各自父母,各自亲戚,各说各理,扩大影响。亲密关系的磨合,许多时候都是装装糊涂,讲讲感情,半真半假敲打敲打,床头吵架床尾和——准备组成小家庭的人彼此要有觉悟,成家成家,就是自己结婚后,爱人才是家人,父母也是外人。

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细化,现代社会家族之间的利益交换早就不如商业资本的利益交换来的有效率了,所以在重新分配或者增值个人收入上,婚姻生子这个手段开始低效。经济分配和增值可以通过更合理出卖劳动力、购买不动产,买理财,配置海外资产,缴保险等各种资本途径来实现……大部分由能力自给自足的人,如果和一个不喜欢的人朝夕相处,其痛苦远远大于加班或者一个人吃饭吧。而且,以目前的个人财产保护和婚后财产分配执行,哪怕就是嫁个有钱人,还真不一定能让自己可支配收入变多,所以何必再把门当户对放在感情之前呢?不喜欢,千万富翁也不嫁,喜欢他……就算现在开凑不起房也可以先处处睡睡的啊。

找个配偶提升生活质量,在现代社会反而更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虽然精神层面的合拍往往会被父母辈看不起,但是我们比他们更注重精神层面其实是理所应当的社会进步啊。我们比父母读过更多的书,看过更多的地方,谈过更多的恋爱,也能赚更多的钱买房,为什么在终身大事上,还要停留在从前吃大锅饭,读书时候上山下乡,国家包分配统一收入的年代呢?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不是只有坐在宝马里哭,和在自行车后面笑两个选择了——我们自己可能买不起宝马,也可以靠自己买xx啊(此处有没有10-20万的汽车品牌商赞助啊。。。)而且不想买车,还能坐地铁,喊专车,抢红包啊。我们的生活便利性大大高于父母辈,我们不可能再和他们一样,对婚姻的期待仅仅停留于保障基本物质生活。

因为我们可以自己保障自己基本的物质生活。

抛开基本物质,生活中当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矛盾出现的时候,是逃避,是埋怨,还是克服才是两个人之间重要的生活质量——被一个人丢在战场,或者搭档在背后放冷枪那是一种多少钱也弥补不了的痛苦,而两个人并肩战斗的时候,克服困难的技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克服困难的决心。当婚姻不用再是年轻人标配的现代生活里,年少夫妻如果不愿品尝同甘共苦、愿赌服输的觉悟和豪情,而是生活在配偶必须为自己负责,自己生活是稍有不满就怨气冲天的幻觉里,那何必年纪轻轻就急着选择去降低彼此真正的生活质量呢。

作为一个普通人,该搬砖的时候搬砖,能恋爱的时候恋爱,如果你相信自己不太会一夜暴富,那么也没必要觉得刚出家门就有人会替代自己爸爸妈妈一辈子爱自己的运气——普通人,合法攒钱,好好谈恋爱,长大到为自己和爱人而不是爸爸妈妈的时候再结婚,让我们行走世间潇洒无愧,尽人事,听天命。

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什么样的情感说说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女性的家庭权利是其社会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女性在家庭内的平等权利、财产权利、生育权利以及人身安全权利等。过去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和商品社会文化这两重压力造成了多数女性的家庭权利贫困。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主张女性要内外兼顾、工作家庭两不误。大部分女性除了必须在工作上努力与男性竞争外,在家庭里还要承担大部分家务劳动。尽管社会的半数成员是女性,而女性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可以说也超出男性。

经济地位对于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影响,常被摆在首位,事实似乎也是这样,男女双方,谁挣的钱多,谁的话语权就更大。可是,就一些调查统计的资料来看,经济地位和家庭地位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甚至无法断言,在多数情况下前者对于后者的决定性关系。知识理论越是发展完善,经济决定论提供的单一视角越是无法满足学者甚至是一般人对于现象的认识。随着女性解放和更多的女性在职场上的成功,女性和男性收入上的差距正在减小,收入增加对于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支撑作用是无法否认的。

但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不少收入不菲的女性,甚至是女强人,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据调查,女强人们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并没有发生变化。谈到家庭角色,男与女的差异似乎源自天然的生物本性的差异,稳定的居于一地的采集工作和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似乎注定了女性应当在居住地担起抚养孩子还照顾老人的责任。男女之间本来的精力差异并没有世人所想的那样大,只是女性同时还要负担家庭生活的重担,原本就有限的精力无法满足工作女性相对庞大的角色集。如此,社会上许多岗位的招工要求“限招男性”便容易理解,社会并不是不承认女性与男性有着相同的工作能力,而是深知女性无法像男性一样拿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职场。

另有资料显示,尽管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社会,女性在家庭经济生活中的角色,也仅限于管理而不是支配。男人把工资交给妻子,作为日常开支和储蓄用,而家庭经济中的重大决策却在多数情况下由男方主宰,这不能不说是男权社会的骗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独生子女的出现,拥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无法对子女进行财产继承的选择,女性较从前更容易得到父母的馈赠,这无疑是女性地位提高的助力,通俗的说,有了钱,女性说话腰杆更硬气。

“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男主外,女主内”、对于传统家庭浪漫分工的向往,文化对于女性家庭地位的影响是巨大的。受种种观念的影响,不少女性自己不想在职场立身,把“立业”的任务完全移交给了另一半,也就是自动放弃了可能的话语权。中国传统文化对妇德的要求,总是要求女性做出各种牺牲,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投入明显多于男性,却由于整个社会伦理的舒服而自动放弃了对自身权利的诉求。可以说,社会伦理对于女性的约束如不放松,妇女很难无顾虑的走出家庭,而平等也就无从谈起。在男人中流行一时的择偶标准“江浙人,普通话,新思想,旧传统”正是反映了不少男性对于女性的基本诉求中包含了要求女性容忍家庭地位的不平等。传统文化对女性思想的麻痹,其直接的作用就是削弱了社会和家庭两性关系的对应,否则女性在家庭中遭遇的情形不会比在职场上遭遇的更遭。中国的女性,缺少对自身解放的自觉,缺少反抗的意志,这或许是苛求,也可能是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在短期内很难动摇。

我对你有多重要


她悄悄喜欢上一个人,那人的态度虽不明确,却从不拒绝和怠慢她。初时,只是工作上的闲话询问。后来,便掺杂延伸一些私事闲聊。看上去相谈甚欢,没有矛盾没有厌倦。

但是他很少主动找她说话,只是她说话时,他回复的很及时。无论什么时间,无论在什么地点做什么,对她的问题或小请求,都一一应和解决。

她愈发觉得生活里时时存在这个人的影子,若有若无便浮上心头,有什么事都想找他商量一下或诉说一番。可她不明白他的心里,自己到底占着什么样的位置。喜欢?还是不喜欢?同事间的普通喜欢?还是男女间的喜欢?说他完全不在意自己,又不像。比如她的动态心情,她的说说日志,一发布,就会引来他的关注。或回复留言,或赞一赞,或转发表示看到了。有时候,他们也在网上发些拥抱的表情,明显流露暖昧。

她一直在等他说出关于喜欢的话来,挑明那层在她看来如纸一般透明的关系。好多同事也觉得他们关系不明不白,走的比别人都要近,可他却从来不说。

她心下失落,便只好停下自己的热情,不再主动跟他打招呼。此后,他隔三差五会主动叫她一下,却大多是工作上的事。若不是,也只是礼貌问候。

她在等他消息的日子里,觉得时光漫长,却不肯再向前一步。因为她觉得,自己不确定对他来说有多重要。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自作多情让他很困扰?或是他只是出于同事的礼貌,才会在过去那些日子里对她如此有叫必应。

慢慢地,他主动叫她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后来连隔三差五都没了。她心下失望并确定:他从未喜欢过自己,大概只是因为他待人原本就和蔼可亲。想着,她便伤感又自嘲的笑了。笑自己会错意,笑自己的不淡定。

对于这样猜来猜去的感情,她觉得很累。停下对他的那份喜欢之心后,便把目光转向别处。不久后,她接受了公司另一个追了她多年的男同事。就在她跟那男同事公开恋情不久,原来的他就没有征兆的辞职离开了。

她没去打听他为何离开,并且拉黑了他的QQ和所有联系方式。想来,也不过只是一场没有开始的暖昧游戏吧。

几年后,她从另一个同事那得知。当年的那个人辞职后跟他喝过一次酒,酒后他很难过。说起从进公司就喜欢她。可是,她光鲜亮丽,她家境殷实,她前途光明。而他来自农村,父亲还一直卧病。他每月工资悉数寄回家去,也填不满医院的催款单。而他自己,也检查出来有慢性病。他不想拖累于她,只好默默与她相对。那一晚,他醉后在街上唱周董的歌:“你对我有多重要,后悔没让你知道……”

她听完潸然泪下。她其实也是自卑内向的孩子,那些主动找他的日子,已用尽她很大勇气。而此前,她若不知道自己在对方心里有多重要时,从不肯轻易表露情感和主动联络。因为一直低估自己的她觉得:我对你有多重要,需要你让我知道。

男人的界限,在婚姻中到底有多重要


最近接到这样一个提问,蛮有意思的。

一位男士来咨询婆媳关系问题。他是这样说的:

我不是妈宝男,我想求助一个婆媳之间的问题。

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家就住在我父母家的旁边,我和爱人买了套大三居,平时我们不在家的时候,父母会过来帮着照顾孩子。

我们家有两个厕所,客厅有一个,我和爱人住的主卧有一个。平时我妈妈喜欢跑到我们主卧去上厕所,我爱人有洁癖,不太高兴,跟我说了几次,让我妈不要去主卧上厕所,我觉得她说的也对,但我不知道怎么跟我妈说,才会不引起婆媳矛盾。

首先,这位男士对待婆媳关系认真的态度,值得赞扬。能够潜下心来真正去关注到家庭中每个人的感受,并且为了家人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是负责任的做法。

其次,从他的提问中,可以折射出来很多婆媳矛盾的潜在根源。

我们先说说,为什么他会认为,如果一旦自己向妈妈提出不要去主卧上厕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婆媳关系呢?

我做了几点猜测:

一、本身妻子跟婆婆的关系,并不是很亲密。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世界上恐怕婆媳关系真的很亲密的很少很少吧?我们先不说大部分人是什么样,我们只说他们这个家庭。

试想,如果是两个很亲密的人之间,表达一个不同的观点,他们是不会担心两个人的关系承载不了这个冲突的。

但如果两个人之间本身就有很大的裂痕,彼此之间矛盾重重,这时候任何一点小的分歧,都可能会引起一场大战。而这场大战爆发的原因,其实跟事情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两个人的关系没有稳固起来。

但两个人关系好的时候,所有的不同都可以大事化小,当两个人关系不好的时候,一点点小事都有可能小事变大。

关于婆媳关系,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个公式来:婆媳关系=事件+关系。好的事件是正相关,坏的事件是负相关,好的关系是正相关,坏的关系是负相关。

也就是说,要想经营婆媳关系,我们就要从这两点来考虑,要么增加好的事情出现的频率,降低坏的事情出现的频率,要么去增加两个人的关系粘度。

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增加两个人的关系,在没有任何事情发生的时候,比如说:关注对方,尝试去理解她。

你可以经常去跟她聊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关注的她的感受和喜好,去听她的人生故事,去感受她的生活,去给她陪伴的感觉。这种方式可以非常快速的让对方向另外一个人敞开心扉。

去认可她,去关注她的积极面。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去关注对方积极的一面,尽量以自己最大的善意去揣测对方,便会激起对方最大的善意。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对方便会在心里一点点像你靠拢。当两个人的心能够贴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之间在发生什么冲突都好解决。

并不是婆媳关系难相处,而是很多人没有注重去建立关系,而是等到遇到事情的时候,两个人之间直接去处理事情了。

所有的婆媳关系,首先是两个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次才是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相处。遵循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然后在去注重角色的区别对待,才是婆媳关系处理的王道。

二、男士自身界限不清。

假如把这位男士的问题变成:我要怎么跟妈妈说,不要去上我们主卧的卫生间,才不会影响到我和妈妈的关系?

听上去会有什么感觉?

这位男士可能会说,我妈肯定会想,肯定是你媳妇的主意,是不是你媳妇跟你说了什么,你才来跟我说这些的?

妈妈有一个潜台词:我儿子跟我很近,都是媳妇在中间撺掇,不然我儿子哪会想到这些!

在妈妈心里,儿子跟自己是一个人,儿子永远不会跟自己隔心,永远不会背叛自己。而儿子当儿子意识到妈妈的这个需求,便会潜意识配合妈妈。

我们再回看这个问题的最初:不让妈妈去夫妻两人主卧的卫生间,是谁的需求?

看上去是妻子的,也确实是妻子的,但是丈夫有没有这种需求呢?肯定有,但丈夫是在妻子的提醒下,才发现自己的需求的。

这种需求更强烈的一方是妻子,因为妻子本身就跟婆婆是清晰的边界的,但丈夫没有。

正是因为丈夫没有清晰的边界,在丈夫心里还不能很清楚的知道,既然自己结婚了,自己和妻子就成为了一个小家庭,这个是共同体,尤其是在面对父母的时候,两个人是一体的,而不是割裂的。

当自己小家庭和原来的大家庭遇到冲突的时候,自己要做的不是把妻子推出来面对问题,而是自己出来面对。

男人边界清晰了,婆媳矛盾自然不存在。只有男人心里一直在和稀泥,婆媳矛盾才会一波接一波。

从男人自身来看,对待自己跟妈妈的关系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妈宝男。我听我妈的,我妈说的对,你也得跟我一起听我妈的话,要跟我一起孝顺我妈。

第二种境界是:我大多数时候听自己的,但是我妈也很辛苦,我尽量不让她因为我而痛苦,我很心疼她,也希望你能够尽量为我考虑,能够多忍一忍就忍一忍,不要让我在中间难做人。

第三种境界是:我听自己的,我妈妈很辛苦,我很爱她,但我的生活是我的生活,她的生活是她的生活,我没办法承担她的痛苦,哪怕我很爱她,我们结婚了,你是我的爱人,我们一把生活过好就好了,我会照顾好我妈,希望你能够尊重她。

可以说妈宝男有很多,那是很多女人的噩梦。但在不是妈宝男的男人中,界限不清的占大多数。在他们的婚姻中,妻子往往是最先感受边界不清带来的困扰的,男人则往往没有那么敏感。

甚至更多男人其实是像鸵鸟一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将头埋起来,不愿意去看到的。男人不愿意跟原生家庭分清边界,而妻子又跟男人是一体的,这时候痛苦就由妻子更敏感的这一方体会到了。

妻子是男人跟原生家庭关系粘链的报警器,婆媳矛盾是男人跟原生家庭问题的替罪羊。

如果不存在妻子这个角色,男人跟原生家庭关系过于粘链的问题则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

女人需要学会如何去掉角色,把婆婆当成一个自然人来相处,男人才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婆媳角色的关系。

很多男人不敢光明正大地告诉父母,我结婚了,请尊重我的小家庭的边界,请尊重我的妻子。是因为男人太害怕背上不孝的恶名。

在我生活的地方,“娶了媳妇忘了娘”是很多人对于已婚的男人一句恶评。甚至有些男士,为了跟这句话离得远远的,故意在家人面前,让妻子难堪,进而向妈妈表忠心。

这就造成了一个怪现象:男人明明心里爱妻子,明明想对妻子好,结果一到自己的父母面前,整个人就变了,为了显得自己很孝顺,或者安抚自己的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即使自己结婚了,自己还是跟以前一样,永远是父母的好儿子,故意跟妻子疏远,妻子就变成了这个家庭的局外人,成为了一个外来的入侵者。

试问,当女人感觉到自己身处的局面的时候,又怎会喜欢跟公婆相处?从内心就会抗拒跟公婆待在一起,带着这样的敌意,婆媳关系自然不会相处好。

起心动念,结局已定。

相信很多男士并不是故意为之,而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许多父母太重视儿子,过于关注儿子,而没有自己的时候,父母的爱就变成了一种负担,让儿子没办法去过自己的生活。

男士需要意识到:爱妻子,跟爱父母并不冲突。他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这份生活是专属于自己的小家庭的,是父母不可以进来的,但这并不是自己不爱父母,自己不需要把自己整个人生都奉献给父母。

父母有自己需要承担的命运,儿女不是他们命运的拯救者,同样,儿女也有自己需要承担的命运,父母也不是自己的拯救者。

每个人都活好自己的人生,能够活好自己的人生,便是对自己付责任,也是对爱自己的人,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