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喜欢挑剔和打击自己的另一半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喜欢挑剔和打击自己的另一半

发表时间:2020-12-24

【www.qg13.com - 写给另一半的情感语录】

我们一定看过很多的情感说说,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喜欢挑剔和打击自己的另一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喜欢挑剔和打击自己的另一半

最近我的朋友大宇在微信里跟我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说妻子总是挑剔他工作太忙,薪水太低,职业发展不如别人,他的原话是这样:“我老婆经常说谁谁谁比我强,人家有多少套房子,年薪百万,工作也不会像我这么忙,她嫌弃我赚钱太少,总之,我老婆觉得我很差。”我问他:“那你听她这样讲,什么感觉?”大宇回答道:“我也感觉自己真的很差,她肯定后悔找了我。我知道她眼界高,自己无法满足她的要求,但是她总是这样说我,我心里也不痛快,但不知道怎么跟她沟通。”

大宇真的像他妻子说得那么差吗?其实不然,大宇今年40岁,年薪50万+,在一家大型的外企做着财务主管,靠自己的努力在上海拥有了两套房子。他和妻子是自由恋爱,两个人现已结婚十年,他对家庭也很有责任感,对妻子也忠贞不二。如果从世俗的角度看,大宇在无数女人的眼中无疑是很成功,很优秀的男人。

最近我收到一位女网友的来信,简称她为小A。小A说,男朋友总是打击她,比如说她胸不够大,腿不够长,跟他一起出门,他总是会提醒她,你看,有个大胸妹子,你看,有美腿。她表达了自己不喜欢男友这样说,听了心里不舒服,但是男友也不改变。这个女孩说自己是160+的正常妹子,对自己的能力和长相都很自信的,也感觉男友是挺喜欢自己的,但是她不理解男友的行为,为此很烦恼。

小A做了如下的分析“我有很多的朋友,而他比较宅,所以他特别不喜欢我出去跟朋友聚会,潜意识里也怕我被抢走吧,之前我提过一次分手,被他挽回了。我想知道他这是不是在打压我,好让我乖乖待在他身边呢?是不是透露着不自信?是不是没有安全感的体现?不然像类似胸的事,打死我也不可能从A变成E吧,那是不管怎么说,也没用的事啊。”

生活中,像大宇和小A这样被自己伴侣挑剔和打击的男女有无数。男的吧,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达不到女朋友/妻子的标准和要求,感觉自己很没用;女的吧,总是觉得自己不能令男朋友/丈夫满意,总是在质疑自己,为对方费力改变自己。他们在亲密关系中被伴侣长期洗脑,认同了伴侣对自己的价值判断,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好,渐渐丢了自信和尊严,活得压抑、委屈,最后连他们拥有的爱情也变质腐烂了。

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有的人总喜欢挑剔、打击自己的另一半呢?而且能够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挑剔、打击伴侣,但是又不会选择离开伴侣,结束关系呢?

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披着爱情的外衣,打着为你好的口号,通过挑剔和打击伴侣,希望对方变得更好,好到令他们自己感到满意。他们传递的信息是:你在我这里接受批评和打击之后,你才能变得更好,更完美,我这是在帮助你成长!

这跟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与教育有关。我朋友有个比自己小10岁的妹妹,她一个人在国外努力打拼多年,事业家庭都发展得很好。朋友告诉我,他很为妹妹感到自豪,觉得她很能干强大。我问,你有当面这样夸过她吗?他答:我可从来不当面这样夸她,怕她骄傲啊,骄傲使人落后!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他们认可的观念是“赞美使人骄傲”“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人在打击中才能进步和成长”。其实这是一种有毒的行为准则,挑剔和打击常常换不来进步,更多的换来自卑和创伤。一个人长期生活在缺乏肯定和赞美,却充满否定和批评的负能量环境中,会被洗脑和暗示,然后内在潜能被压抑,最后觉得自己真的很差,没有自我价值感,越来越没有自信。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看到,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打击教育下越来越自卑怯弱,很多男人在妻子“你真没用”“你是不是男人的”的打击下,越来越窝囊没用,活得不像男人。“打击使人进步”这一观念无论在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中,都毒害深远。

第二个原因跟第一个正相反,通过挑剔和打击伴侣,削弱对方的力量感,有的人攻击伴侣的弱点,甚至是莫须有的弱点,比如你明明很勤快,TA却总是说你很懒,还有就是攻击你无法改变的身体特质,比如动不动就说你个子太矮,胸太小……他们通过攻击和削弱伴侣,增强自己的力量感,促使伴侣依赖自己,然后获得一种关系上的控制感和安全感。他们传递的信息是:你看你这么差,这么弱,你是没有能力离开我的,你是多么需要我呀。

这类人内在有一个很深的恐惧,害怕伴侣变强大之后离开自己,他们有被伴侣抛弃的恐惧。因此,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总是挑剔、批评自己的另一半,甚至把对方说得很不堪,对方被TA洗脑后,也觉得自己很弱,没有力量,无法独立,无法离开身边的这个人,然后他们就能获内心的安全感。这是一种通过打击他人从而控制他人的方式,很多时候是潜意识的,当事人很少能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是出于内在不安与恐惧。

第三个原因是有的人通过打击、贬低伴侣抬高自己,体现自己在关系中的重要性,彰显自己的优越感和更高的地位。他们传递的信息是:你看你这么差,我还愿意和你在一起,你应该对我心怀感激,感恩戴德。这类人无论男女常常表现出来的是一边鄙视自己的伴侣,一边在这种鄙视中获得快感。比如有的女人嫁给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的男人,然后喜欢对另一半说:你能娶到我,真是你祖上烧高香了。有的男人放弃了自己心中热爱的红玫瑰,与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白玫瑰在一起后,喜欢对另一半说:你能嫁给我,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说到底,他们还是害怕与一个自己势均力敌的伴侣平等的在一起,他们恐惧自己无法掌控另一半和彼此的关系。

第四个原因是有的人在自己生活中面临很多压力和挫折,有很多的无能、无力的感觉,但是他们不愿意去面对自身的这个部分,就把它们投射给了伴侣,当他们挑剔伴侣不够好的时候,其实就是让伴侣去承担起了那个“不好的我”,从而他就不用面对自己身上那个“不好”的部分了,伴侣成了替罪羊,而他自己活在那个“好我”的良好感觉中,以此方式补偿自己那脆弱又可怜的自恋。

我看到一些人在亲密关系中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和愿望强加在对方身上,将自己对生活的不满投射到对方身上,如前文提到的大宇的妻子。她一直期待自己在职业上发展出色,但是现实并未如此。她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无法拥有自己想要的,她对自己有很多的不满、失望,对自己的未来也有很多的不安,她无法面对自身的这个部分,就把它投射给了丈夫,让丈夫去担负这个“不好”。当她表达对丈夫的不满和挑剔时,真正表达的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和挑剔,但是她通过这样的方式巧妙地隐藏了这一点,连自己都被骗过去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有的人凡事追求完美,对于不完美自己和另一半都无法接纳,所以他们通过不停地挑剔和打击伴侣,追赶和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标准严要求,希望增强自己的控制感,获得一种完美的幻觉。

有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无法肯定和赞美另一半,总是挑剔和打击对方,是因为他们小的时候从未体验到那种被肯定和赞美的感觉,特别是从父母那里获得这些,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给出自己未曾拥有的东西,他们只是习惯于用自己被父母对待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伴侣。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

心理咨询师王雪岩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父母会经常对子女冷嘲热讽?”她在回答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夸奖别人,意味着有能力感受到别人是好的,对于很多人来说,当感受别人好的时候,就会将自己感觉为不好的,所以,夸奖别人实际上需要非常好的心理功能才可以做得到。虽然实际上,当我们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别人时,并不会减少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也不代表我们比别人差,但生活中非常多的人是没有能力去欣赏他人的,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人,来自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信任与接纳,而这些能力,来自我们成长中曾被很好的对待。”

我很认同她所说的道理。以前我以为一个人真心实意地去赞美和肯定另一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实恰恰相反,肯定和赞美对方,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欣赏和肯定别人是一种能力,对一个人内在心理健康的要求很高,它要求你内在是有安全感的,是充实的,是能够接纳不完美自己的,是对自己持基本肯定和信任的。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欣赏赞美另一半,其实表达了一个声音:你是好的,独立自由的,我也是好的,独立自由的,我爱你,但我不会因为恐惧你离开我而折损你飞翔的翅膀。

不要和总是打击和挑剔自己的人在一起,也不要成为那个打击和挑剔别人的人,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一份真正健康美好的爱情,是让人变得更快乐,更美好,让人不断获得成长,它会带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良性的改变、对生活的信心,它甚至对整个人生都具有正向积极的作用。而坏的爱情会怎样呢?它只会折磨你,消耗你,让你愁眉苦脸,灰心丧气,变得自我怀疑,自卑痛苦。

如果你有一个经常肯定你,让你变得越来越自信勇敢的伴侣,请你用心珍惜TA;如果你有一个总是打击你,让你常常觉得自己活得灰头土脸的伴侣,请大声对TA说:亲爱的,别打击我,给我一点肯定,好吗?

扩展阅读

什么样的另一半难得


我身边好几对谈了好几年的情侣。

他们的特点是,可以讲出对方所有的毛病,讲出两个人之前为什么吵过架,又以怎样怪异,或者让人啼笑皆非的方式和好。也会无奈地讲“要是ta再怎样怎样就好啦”,但只是讲讲,转头进了商场,还是会张罗着给对方买衣服,比如,“他缺一件polo衫,他不喜欢太花的,你帮我看看这件怎么样”。

两个人的人生,自然而然地、历经磕绊地、却依旧没有任何疑惑地联系在一起的样子,有点儿迷人。

会散发出“我们就是那种要happy ending的男女主角”的气质。

想了下,什么样的另一半最难得,其实就是这样的。就是让你“心安”的。

开头讲到的那些情侣,嘴里不管怎样描述另一半,那种甜蜜,那种“我爱他他也爱我呀”的情绪,还是能“很快地被外人察觉”。

我以前对一段感情不自信时,反而不会在别人面前讲,“他让我多么多么sad”。别人夸我俩看起来“天生一对”,说“被他喜欢是幸运”时,我会笑着随便回点儿什么,让人觉得我很认同。

我交过一个你永远不知道他有多少亲密女性好友的男朋友。他很好看,发照片给我时,我朋友在旁边起哄,说“好羡慕你呀”——而我根本没办法告诉朋友,其实我都不知道在他眼里我还是不是他女朋友。

真谈了很好的,很让人放心的恋爱时,我成天开玩笑,说我跟我男朋友每天在家里相互“diss”,你这里这里不行,哎那你这里这里也不对啊,没到吵架的程度,单纯是,知道我们俩很相爱,很相爱啦,所以嘴巴上讲什么,真的是其次了。

都说女孩子爱问“爱不爱我”,但其实男孩子也一样想知道啊,人在感情里,总是不断地在找一种“确定”的东西,双方都是。

有句话很对,心动不难,心安才难。

“心安”需要很多。需要“只爱我”的笃定感,需要尽力的陪伴,需要很多温柔的细节加以填充……很长时间过后,那个你喜欢的人,才能在你的心里,有个“被扎扎实实地包裹着”的位置。

有些恋爱是,你难过时可以哭着打电话给对方,详详细细讲是为什么事儿在哭,对方怎么安慰倒很次要了,你需要的是,你知道你可以打过去,不怕被对方责备,不怕这样“显得自己太脆弱”——需要的是这样的“知道”。

写出来不像稀奇事儿,但对有些恋爱来说,“不可以”。有些爱意给人的感觉是,像“橱窗里那件买不回来的衣服”,总是担心有一天彻彻底底找不到它。

我23岁了,我很确定自己在感情里需要什么。需要“心安”。或者说,需要“妥帖”。

“妥帖”这种感觉很难形容,人和人之间的氛围,针锋相对的没那么多,要喜悦要热闹时,也总遇得到有人出现,但“妥帖”……反正我喜欢过的人里,只有一个人给了我“妥帖”的感觉。

那种感觉是,你知道他会“看着你成长”的。你现在的日子里,偶尔的drama,低沉,鸡飞狗跳,都不会阻碍你们的互相陪伴。

你当然不是什么都能做好,他也是,他知道你所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比你还要清楚你的缺点,而对你来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哪里很好,哪里不,你早就明白——没有盲目的迷恋,没有“不了解”带来的美化滤镜,是真正地知道了,“这个人是怎样的”。

但你确信他比谁都要有你看重的品质。而且,你跟他在一起时的,“舒适的感觉”,没能在别人那里体会到。

这些,就是“心安”了。

有些恋爱是,两个人关系确定了,但总让人觉得“不坚固”的。你总能找到一些事儿让自己对这段关系失去信心——有时甚至都不是这些“事儿”很怎么样,是本身你就没有在这段关系里得到“心安”,没有“只爱我”的笃定感、尽力的陪伴、很多温柔的细节。

要是“心安”的话,你其实不会那么敏感。

我遇到过那种“当然喜欢他啊,但……”的关系,体会是,好累哦,“不想有第二次了”。

我想拥抱的,还是能让我“心安”的人呀。

-END-

为什么有些人在哪里都能找到另一半?


这是我在知乎看到的一个问题。

绝大多数回答都围绕着“他们有魅力”,或者“懂套路”。

再稍微阴暗一点儿的,就是“因为他们不挑,一次勾搭好几个,成功率高”。

这些答案可能都有道理,但是我想换个角度解读一下。

题主说,他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在“钉钉”或者“作业帮”这样的地方都能谈到恋爱,言下之意就是,他觉得这些场合本来和谈恋爱是扯不上关系的。

他看到有人从钉钉找另一半,就跟看到有人在夜店读高等数学一样,难以置信。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可以衍生出来一个更多人关心的话题——

我们到底应该去哪里找另一半?

你为什么单身?

除了一小撮主动单身,打从心里不想谈恋爱的,绝大多数人单身的根本原因,就是圈子小。

哪怕你说没人看得上你,本质上还是因为你认识的人太少了。

其实,关于到底怎么扩大社交圈,你上网随便搜,会有很多答案,你要是在手机软件商城里面输入关键词“社交”,推荐给你的app几个屏都刷不完。

看起来,我们不缺方法,也不缺渠道。

但我知道,对大多数为社交圈苦恼的人来说,这毫无意义。

绝大多数真正社交封闭的人,真正的问题在这里——他们排斥刻意地,目的性太强地扩大圈子。

有个词叫“自杀式单身”,说的就是这种状态。

你问他们想不想谈恋爱,他们也想,但你要说,介绍个男/女朋友给你啊,他们又会说,太刻意了,没法聊。

同样的,相亲,单身派对,约会软件……他们通常也都是拒绝的。

要是仅仅这样倒也还好,不习惯认识陌生人,那就从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开始发展,说不定也有惊喜呢?

但偏偏,这类同学普遍还有另一个心态,熟悉的人下不去手,熟悉的环境没法恋爱。

就比如开头问题里提到的,微博不就是拿来刷段子的吗?王者荣耀不就是打游戏的吗?钉钉是工作软件,作业帮是学习助手,哪一个都和谈恋爱扯不上关系不是吗?

……醒醒吧,以前课堂还是拿来听课的呢,你们不照样趴桌上睡觉吗?

这两种心态交错在一起,就变成了,专门认识另一半的社交你不愿意去,日常的其他场合你又完全不考虑。

“社交圈小”基本是个普适性问题,在我的观察范围内,没有谁会觉得自己圈子特别大,朋友遍天下的。

如果要是用科学的角度解释,也可以给同学们科普一个数字,叫做“150定律”。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我们人类的智力决定,我们能够同时拥有的稳定社交关系上限,大约也就是150个人。

也就是圈子再大,能同时保持良好关系的,最多也就百来号人——读到这里,你可以打开微信联系人,看看今年内和你联系比较多的朋友,是不是在这个数字以下。

那些所谓“在哪里都能谈上恋爱”的人,并不是他们真的多结交了多少人,而是他们压根就是另一套心态。

这个心态的内核叫做,有人的地方,就有恋爱的可能。

换句话说,他们时刻都做好了准备,在任何一个场合,遇到自己心动的人。

讲一个我印象特别深的正面典型。

我认识一个女生,特别有魅力,从来不缺男朋友。

她跟我讲过,她永远不会允许自己很邋遢,不修边幅地出现在户外,哪怕是下楼倒垃圾,取快递,她都会穿好看的衣服。

理由是,“小区里的异性,可能比公司里还要多”。

为此她做了一件事情,买所有的衣服,包括睡衣,第一要义都是好看,不够好看的买都不要买。

这确保了她就算不打扮出门,至少都不会让自己看上去太狼狈。

这个做法具体的可行性我不清楚,但任何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态,都不至于把“社交圈”当作一个没法解决的困难。

而这个女生,可能在知乎那个提问的同学眼里,就属于“为什么有的人下楼遛个弯都能找到男朋友”的那一类。

其实我可以理解,或许我们总是倾向于等待一个特定的时机,去完成重要的事。

最直观的,我们从6岁开始准备了十二年,为了等待一场特定的至关重要的考试。

这可能会带来一个思维定势,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只需要努力去做准备,该来的就一定会来。

不妨把这个思维再拓宽一点——有的时候,机会并不一定是非常明显地摆在你面前,我们不仅需要抓住它,也需要发现它。

从某种角度来说,在当下的科技水平下面,说自己交不到朋友,不知道怎么拓宽社交圈,是一件很荒诞的事情。

微博,游戏,钉钉,乃至我们手机里安装的绝大多数软件,都有交互功能。

软件里面出现的无数个ID,都是一个窗口,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和这个ID后面的人建立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差距”到底体现在哪里?

第一,你是不是愿意为社交,或者说脱单付出成本。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读到这里还是认为,脱单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心上人就应该从天而降,缘分到了拦都拦不住。

我们成年人想谈真正的恋爱不容易,爱情和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重要的东西一样,需要主动争取,努力获得。

不夸张地说,我们高考前有多努力,deadline前有多努力,面对脱单和恋爱,就理所应当也要同样努力。

抱怨社交圈小之前,我想至少应该做到的是,把“拓宽社交圈”这件事,当作和工作一样去认真对待,给它划出专门的时间,分出一定的精力甚至是钱。

这太夸张吗?但这原本应该是每一个对恋爱抱有期待的人,付出的最低门槛。

第二,你真的有时刻准备好恋爱发生吗?

这里的准备并不是你要多漂亮多有钱,给未来的伴侣多好的生活。

而是你是不是真的打从心里认定,我真的很想恋爱,随时可以开启一段感情?

回到开头的那个知乎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在哪里——游戏,论坛,工作软件上,都能找到另一半?

就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所有的软件也好,社交场合也好,都是寻找另一半的机会。

他们出现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里,心态都是“打开”的,他们面对每一个异性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思考一下,这个人能不能和我谈恋爱?

也许你会觉得这很不可思议,甚至在一小撮人眼里,这可能意味着对感情的要求不够高。

可是换一个角度解释,一个人只有足够渴望恋爱的发生,才会在生活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角落都寻找着恋爱的可能性。

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努力”的方式吗?为什么这类人在哪里都能找到另一半?

因为他们对爱情的努力,本来就不该被辜负。

那些要另一半带领自己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咨询中,我们常听到姑娘说,我要找到一个各方面都优秀于我的人,让我崇拜,带领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记得自己十几岁时,也有过这样的想法,那时候没有尝过恋爱的滋味,在不少言情小说和电视剧中,幻想这样的一个全能MR. Right可以唤起自己更好的内在动力。

后面随着年岁增长和看多了“大女主”的故事,又觉得势均力敌才真的在关系中更舒适。

不管怎样,其实我们拥有一个对另一半的憧憬,那都是美好的,安迪就和大家聊聊“笃定要找上迁婚恋对象”的那些人,是怎么规避雷区后收获幸福的。

1

“我希望他是脚踩七彩祥云来接我”

首先,我们聊聊为何这么一句“我希望他是脚踩七彩祥云来接我”的鸡汤会这么戳中万千人情感命门。

人类天生都有慕强的倾向,渴望获得稳定的安全感,然而每个人都知道在复杂的世界中,需要面对的烦恼和实现不了的愿望真的太多了,于是致命吸引力之一就是——

遇到一个人,他身上有我想要但是我却很努力也很难达到的成就,这么一来就可以抵御自己原生匮乏感带来的不安。

比如一个有钱的男生自己长得一般,想找一个绝色美女改善基因,并且自己非常看重美女是不是天然的;再比如一个美丽又不缺钱的姑娘,想找一个聪明的男生让后代变得更有智慧。

这种常见的例子其实都是基于补充匮乏,为了让婚后收益更大做出的选择倾向。只是文化的渲染下,女孩子如果说出“我希望找人带领我成长”会被认为是积极向上的,男生如果这么说,则被认为是想要吃软饭的。

可背后我们可能都忽略了一点,是否真的存在这种一方不断带领,让另一方不断收益成长的长期关系呢?

说说我的学员莉莉,她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有过一段婚姻,还有一个5岁的男孩,考虑到自己再度脱单困难所以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

莉莉初婚的时候,找了一个大自己8岁的男生,觉得男生无论是格局、见解都让自己崇拜。那时候两人异地,并且男生工作也不稳定,莉莉父母强烈反对二人在一起,但是一直都比较反叛的莉莉坚持要嫁,就这样二人在一起了。

可是婚姻生活中,不能经常见面的异地问题,随着孩子诞生后彻底大爆发,莉莉家境比男生好很多,所以莉莉父母给请保姆,为了让夫妻二人一起陪伴孩子,还给莉莉在男生的城市买了房子和车,可是男生却回家越来越少,后面还被莉莉抓到了有外遇的实锤。

莉莉果断离婚,她事后总结:就算让我崇拜,给我很多启发性的思想,但是门不当户不对的感情也不能长久。

只是这次事件后,莉莉的择偶观变得更加模糊了,既然连一个自己崇拜的人都会放弃自己,那自己到底该找什么样的人呢?

2

渴望对方能带领自己,容易出现的12种不合理期待

人陷入情绪中,就容易出现认知狭窄,这点在莉莉身上非常明显。

所以她就陷入了一段又一段的情伤中,开始怀疑所有的情感都是价值交换论,总觉得自己貌美如花,娘家有钱,所以找谁都吃亏,而另一半如何带领自己,还是她想要的,却又担心重蹈覆辙人家图自己什么。

抱有这种想法的姑娘,无疑自己给自己的脱单道路设置了障碍,但又非常渴望别人来引领自己走出障碍,所以行动力不强,容易谁都看不上。

关于这点,安迪和大家分享下,当大家将渴望对方能带领自己作为择偶目标时,人的内心最容易出现的12种不合理期待,大家先来对标下自己有没有中招:

1.期待另一半总是“懂你”,知道你在想什么

2.期待另一半总是把你放在第一位,在你这里投入最多的时间和精力

3.期待另一半可以为你安排一切,把你宠成孩子

4.期待另一半可以疗愈你在其他关系中受到的创伤

5.期待另一半总是包容你,即使你说了气话,做了冲动的事情,他也会明白那不是你的本意,很快就原谅了你

6.期待另一半来完成你的自我实现。比如自己有一个愿望或者成就完成不了,希望对方替自己完成

7.期待不论在什么阶段,对方总是和自己的关系像对方对自己最好时候那样

8.期待关系中所有问题就能快速解决,如果不解决,就意味很难继续,也会有很多情绪

9.期待你们眼中只有彼此,从此所有异性都得是透明人

10.期待我们如此命中注定,所以她喜欢我原本的样子,我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一切顺遂

11.真爱fights 一切

12.期待永恒的承诺

这些预期假如对方都能满足我们,似乎我们就会觉得很浪漫,遇到真爱的样子。

然而,对方可能会一时做到,不会一世做到,原因就在于这样的关系从开始就注定了不平衡的高低位。

允许一方总是犯错,另一方则需要更好地接纳。

当情感天平长期失衡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负重那方会开始觉得不堪重负,而习惯享受福利的一方一旦看到对方的付出减少则容易心态崩塌,认为自己不被爱,从而继续“剥夺”,这也是不少恋爱初期小甜心后来把爱情搞丢了的原因。

3

如何在恋爱中建立成长性思维,并驾齐驱?

那么我们来说说,如何在恋爱中建立成长性思维,不是找人带自己,而是两个人并驾齐驱呢?

还是说回莉莉的例子。

她在头婚的时候以为遇到比自己大很多的男生,那么自己自然会被宠爱,一切规划会被对方安排的妥妥当当,话说不少姑娘可能还以为全职太太就这么做。

实际上,我的硕士同学中不少全职太太,要么是辞职前自己有了投资可以收取分红,要么是家里家大业大财富不成问题,很少有人因为自己啥也不想做不擅长,找个人理解自己不工作在家带孩子的。

而莉莉总是痛心疾首地表示自己没要孩子是不负责任,可接下去她会继续说,我真的没有能力要孩子,可实际上莉莉自己靠着家里给的分红,每年的收入就不低于7位数,她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或者是说养尊处优的习惯导致,拒绝了成长。

我问她你有没有什么从0做到1的事情让你有成就感呢?她想了想说,似乎没有,因为我不需要,家里都给安排好了,而且我做那些可能也会被我爸爸说折腾什么,家里不缺你这点钱。

所以这些年,莉莉认为生孩子带孩子已经消耗掉她太多的能量了,觉得为了前夫付出太多,自己实在是太委屈。

相比起很多人,莉莉虽然知道自己的出身是幸福的,但是她却没有什么幸福感,每天都是浑浑噩噩,不开心了找人喝酒,脱单失败了就出去蹦迪……

心理学上,这些发泄的方式都叫做物质依赖,一旦形成,虽然短期内可以摆脱心理痛感,但实际她自己知道自己一直在不合理期待中,一梦七八年。

所以针对她的情况,我为莉莉制定了如下的成长计划。

第一,切实了解自己的需要。

你希望有人带领,主要是带领你哪一块呢?

我们先要切实了解自己的需要。比如,你缺乏商业经验,对方有,且跟你不是竞争对手;再比如,对方年龄阅历的优势会让你容易放宽心,你和他在一起很疗愈等等,了解了这里其实也是知道了自己的短板。

第二,满足短板。

针对你对对方的需要,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满足这些短板的需要。

比如,缺乏经验,那就投身学习和实践,那些经验强的人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没有捷径;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我们就学习相应的方法或者找咨询师看看哪些卡在过去的问题没解决……

总之,不要太快上来就给自己贴了“我肯定不行,我不能成长,我需要他人”的标签。

一段关系中的依赖者很容易快速和被依赖者形成合谋,开启一段关系的蜜月时光,但是长久的相处后,被依赖者成了那个跑得更快的人,就会很容易产生想甩掉落后者的想法,这不能说是没有责任心,而是过早放弃自己的必然结果。

如果你的情感中也有类似困扰,遇到一个很优秀的人,但是走着走着把对方搞丢了,又不知道怎么最轻松地提升自己,维稳关系,欢迎添加我的小助理来找到我,一对一为你制定成长计划,让你的感情之路越走越顺。

在感情中,依赖与被依赖都是正常的,但要适度!虽说不能过度依赖,但也不能完全不依赖!

如果你在感情中完全不敢依赖对方,那么时间长了,对方就会习惯不对你付出,甚至向你索取!

所以,聪明的女人,懂得适当示弱(度)、更要懂得适时示弱(时机)!

攻击另一半,其实是在攻击你自己


攻击另一半,其实是在攻击你自己

我们看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内心的一种投射

打开心理学这扇大门,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就是投射。什么是投身打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转移到别的人和别的事情上面。我们看到的每一件事,评价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投射。我们对外人的评价也是一种自我投射。

有一个典故最能说明“投射”的含义。文学大师苏东坡与好友佛印一起坐禅。某日,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的样子如何?”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尊佛。”接着佛印问苏东坡:“居士,你一我的样子又如何?”苏东坡揶揄道:“像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置之一笑。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把这事告诉了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完说:“哥哥,你输了。一个人心里有佛,他看别的东西都是佛。一个人心里装着牛粪,什么东西在他眼中都是牛粪。”

可见,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粪,所见皆化为牛粪。我们看到的一些人和事,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比如,今天涨工资了,心情特别好,你会觉得天特别的蓝,好像连老天爷都在冲自己微笑。天怎么会有表情呢?这无疑是一种投射,你把那种开心投射到天上去了,不知不觉中就会觉得老天爷也感受到了那份喜悦。反之,今天被老板骂了,或者刚跟恋人分手,走在大街上,你会觉得世界一片灰暗。哪怕周围传来欢笑声,你也会觉得是那么的聒噪和烦人。这也是一种投射,你把这种烦躁和压抑投射到了四周,别人在你眼中结果都成了讨厌鬼。

按照这种投射的原理,一个内心阳光的人,会觉得周围的人都是天使;内心卑微的人,会觉得世界上每个人都跟他(她)一样卑微,正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怀恐惧的人,觉得身边全是坏人;个性挑剔的人,看谁都不顺眼。我们对周围不满,首先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

我认识一位大姐,心地很善良,就是嘴巴不饶人。每次见面,她不是指责她的领导,就是控诉她的邻居,要不就是疾言厉色地批判某些名人和社会现象。有一段时间,我不爱跟她聊天,就是觉得她身上正能量太少,总是喜欢放大别人的缺点。后来有一次吃饭,她多喝了几杯,我才知道她的生活很挫败:父亲去世早,她和母亲长期失和。因为母亲跟她一样倔,一样的爆脾气;自己的婚姻也很不幸,不到三十岁就离婚了,女儿跟了前夫;后来几段感情都只开花不结果,至今单身;来北京十多年,连房子都买不起,一直租房住。我找到了她嘴巴“厉害”的原因所在:自己的人生都一片灰暗,你叫她如何以阳光的心态去看待别人?

听一位心理咨询师说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在结婚后总跑回家跟母亲诉苦,说丈夫怎么怎么不好,有多少多少缺点。每次说完都一脸的委屈,好像她嫁错了人。母亲开始不说话,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就拿出一张白纸来放在桌上,用笔在上面画了一个黑点,问女儿:“这里有什么?”“黑点。”母亲再问:“还有什么?”“还是黑点啊!”女儿一脸的疑惑。母亲问了好几次,女孩都这么回答。母亲无奈地苦笑:“一张大白纸你都没看见,为什么只注意到一个黑点呢?”

同样一张白纸,同样一个黑点,不同心态的人来看,效果完全不一样。对一个心态良好的人来说,白纸上的黑点基本上是可以忽略掉的;对心态不好的人来说,小小的黑点可以大过白纸,甚至忘记了白纸的存在。与其说这个黑点代表丈夫的缺点,不如说它一直存在于女孩的心底。

攻击伴侣,其实是传递一个信息:你不够好

国外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半杯水放在一堆人面前.有的人第一时间反应是“水挺多的嘛”;有的人则表示“水快没了”。两者都各有各的道理。对此,心理学家总结,前者的心态大都是积极、乐观、阳光的,后者则是消极、悲观、阴郁的。

可见,投射从情绪上看,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想法一旦转移到别人身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有时候还会把对方逐渐美化甚至神化,所谓梦中情人就是这么来的。我们把自己对另一半的完美想象寄托在了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正面的投射。

当然,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更多的是负面的投射。就是将自己不喜欢的想法、观念、情绪以及行为方式推到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的错。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投射恰恰是,己所不欲,偏施于人!

在我录制的很多情感节目中,经常听到很多妻子在说到自己丈夫的时候,不仅评价相当负面,而且带着很不好的情绪,常常感觉她们批评的那个人,不是她们的爱人,而是她们的仇人、敌人或者路人。在她们对伴侣深深的指责后面,我看到的分明是一个个对自己同样非常不满的女人。

有一次做节目,我遇到一对夫妻,两口子都是外地来京打工的,结婚十多年来一直以卖菜为生。但妻子朱女士不甘久居人下,一天到晚催促丈夫发奋图强,但丈夫杨先生却总是安于现状,哪怕每天起早贪黑也毫无怨言,闲暇时间还打打麻将、念几首舒婷席慕容的诗,倒也其乐融融。可一心幻想发家致富的妻子却心急如焚,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已成家常便饭。

那天在演播室现场,朱女士整整一个小时就在那不停地数落丈夫的种种缺点和毛病,什么懒散啊,小气啊,没责任心啊,目光短浅啊,胸无大志啊,原先还望夫成龙,现在已是望夫生恨。录制现场沦为了批斗大会。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打断她的絮叨:“你总觉得丈夫懒散、小气、没志向、没责任心?难道你就很勤劳、很大方吗?”

唠叨的妻子突然无语了。后来,从跟他们一起卖菜的邻居那儿得知:杨先生有时候是懒点儿,但没妻子说的那么一无是处。妻子朱女士也一身的毛病,邻居反映:有时候丈夫在看着摊位,她就偷摸溜出去瞎逛,半天找不着人;经常为一两毛钱,跟顾客吵得不可开交;很少给家乡的公婆寄钱,甚至丈夫想掏点钱孝顺父母,她也不依不饶的。看来,她指责丈夫的那些缺点,自己一样不少!

接下来我问朱女士:“你不觉得你批评他的那些问题,在自己身上同样存在吗?你说他,就是在说你自己。你老这样没完没了的,不仅他不开心,你也不快乐!要想改变你们的夫妻关系,最重要的不是去指责他,而是反思你的问题。”

其实,不光这位妻子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很多情感咨询中,我也经常听到很多女孩说,她总是遇人不淑,总是恋爱失败,似乎问题都出在男人身上;在一些职场节目中,也经常看到很多员工在抱怨,老板怎么怎么不好,他出不了业绩,他要跳槽,他要改行。就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个功能强大的投影仪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忙着把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都投射到别人身上,却很少有人能够直面真相。

直面什么真相?

做一个实验,早晨起来,站在镜子面前,想象一个你最讨厌、最痛恨的人,他跟这面镜子并排站在一起,然后你指着他的鼻子大声地批评他、呵斥他。当你情绪越来越激动、面目越来越狰狞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你指责的那个人其实就是镜子里的自己?佛家也有类似的讲法,当你用一只手指指着对方的时候,在不经意间,还有三只手指却悄悄地指向了自己!

别人身上有时候投射的是自己的影子,你往往最讨厌、最痛恨的那个人,其实是你内心无法真正面对的另一个自我。那里充满了跟对方一样的缺点,我们不承认,只好投射出去。当你指责别人的时候,冷不丁你会发现,原来你看不惯的别人的那些缺点,你同样具备。

请记住:你对别人的看法,你对别人所说和所做的一切,都反映出你对待自己的真实心态。你讨厌别人,实际上就是讨厌你自己;你攻击别人,潜意识里就是否定你自己。喜欢搬弄是非的人,自己就没有起码的是非观,所谓“来说是非者,必乃是非人”。喜欢出口伤人者,骨子里对自己也很排斥。施暴者,必有自我毁灭的倾向。

伴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通过对方,照见了我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我们攻击伴侣,其实就是攻击我们自己。倘若再地攻击对方,其实就是在传递一个信息:我不够好,但我意识不到,我接受不了,于是我把这种负面情绪投射给了你。大家注意到没有,往往那种工作不如意,总觉得自己事事不顺,内心严重自卑的人,特别喜欢去攻击别人,尤其喜欢拿自己的伴侣和孩子当出气筒。在他们不停的宣泄中,其实宣泄的是对自己的不满。

前面提到,很多女性在恋爱时或结婚后总喜欢拿安全感说事,把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归咎到另一半身上,这其实也是一种投射。她们不愿承认自己内心缺乏安全感,就投射到身边的那个男人身上。

无论我们评判或谴责他人身上什么问题,其实都是否定或排斥自己身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好像看到的是他人,其实看到的是隐藏的自己。我们害怕自己没价值,担心自己不够好,在无意识中把这些特质转移到其他人身上,而不是接受他们。

一切不快乐的根源都在于我们自己,而不在于我们的伴侣、孩子、朋友、同事和敌人。如果不及时处理好这种情绪,我们就会把这种不快乐投射到他人身上,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你的伴侣、孩子甚至敌人,都会成为你负面情绪的出气筒。生活中的愤青大多是失败者、倒霉鬼,他在愤怒地咒骂和攻击别人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失败和悲催转嫁到别人身上,获得内心的一种平衡。因此,要想停止攻击别人,最好先医治自己内心的伤口。那个医者不是别人,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你的伴侣,只能是你自己。

投射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的人与人之间一越亲近的人投射得越厉害,也存在于一个人过去与现在的对照中一一过去的记忆会投射到你当下的生活中,越痛苦的记忆投射得越厉害。而我们跟伴侣的关系,更是儿时跟父母关系的一种投射。童年时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好的人,长大以后,要么拒绝亲密关系(害怕恋爱,恐惧婚姻),要么在进入亲密关系以后,重复童年时代的梦魇。前面提到:跟伴侣相处得越亲近,相处时间越长,越会不自觉地浮现出童年时代的种种不快乐和创伤,这也是一种投射。

做更好的自己,也对另一半心存期待


做更好的自己,也对另一半心存期待

曲玮玮

我有个学姐,一直单身的原因比较奇葩,但的确代表了一类人。

事情是这样的:

有天约她喝下午茶,她说好像找到爱人了,两情相悦的那种。我脱口而出说“那就在一起呗”,她托着下巴皱眉摇头,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

从大学开始就没人见过她谈过男朋友,久之有了一个光鲜而诡异的名号叫“单身花式虐情侣协会会长”。

她常拿刘瑜那句话说:“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她好像没有寂寞的时候,永远精力充沛跑在时间线上,管理学校的五星社团,课余学西班牙语学钢琴,做实习做学术项目……

后来她到外企工作,虽然忙得要死,但早上变着花样给自己做“一人食”,什么芒果布丁、龙虾饭、关东煮……碟子都精致得很,每天摆盘要花上好几分钟,米饭甚至专门搭配紫菜做成小熊猫图案,照片发网上肯定不少人zan。

每周风雨无阻去健身房三次,腰细臀翘,马甲线慢慢明显。

周末接客片单给别人拍照,跑马拉松,做西班牙语助教,准备考钢琴十级……时不时深夜发微信告诉我说:“老娘要去学拳击”、“玩摄影玩大了太忙要招助理”、“打算一个人去一趟菲律宾”……

在学校她看到情侣站在公寓门口搂搂抱抱,通常是不屑一顾地“哼”一声,抱着书甩着小马尾辫儿走掉。

工作之后看到有人在地铁站秀恩爱,她捏紧包带,更加笔挺地站直,看着地铁玻璃门上妆容精致的自己,轻轻一笑。

刷朋友圈刷到情侣傻傻对镜头自拍秀恩爱,她呲牙点一个zan,一种“两人庸俗得没救了 ”的表情。

我曾误以为这只是酸葡萄心理,真正了解她才知道,她是发自内心地骄傲。

为单身而骄傲,为自己没有被空虚和孤独笼罩而骄傲。

为自己保持自由,不依靠男人依然生活得丰盛满足而骄傲。

她常在朋友圈发状态,说如何做到一个人欢天喜地去咖啡馆看书,端坐在情侣中间看电影,一个人吃热气腾腾的火锅,一个人出门旅行。

当年在她学校做单身花式虐情侣协会会长的时候,凭借多年单身经验和满满正能量,开导了一个个空虚寂寞冷的姑娘。

当自己完全能取悦自己,一个人活得更有趣更有价值的时候,为什么需要另一半呢?

她劝单身的姑娘不要盲目陷入感情,劣质的恋爱是消磨,是负担。与其这样,不如充分和自己相处,每天过得充实享受。

与其说她享受这个过程,不如说享受与孤独抗击的状态,这是赢的状态。

她可以把自己“悲壮”的故事说出来,告诉姑娘们说,看,我也是单身,我战胜了孤独,活得那么精彩,你们为什么不可以?

她曾经跟我分享过对未来男朋友的期待,要求之高繁琐之极让我自叹不如,“必须会用口琴完美地吹奏星之所在”这都是什么鬼。后来大概她又见过大世面了,要求越来越高,男朋友差不多要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才行。

提及刚遇到的这位先生,她说:“他真的挺完美的,长相工作才华就不说了,连早上去广场陪我抖空竹这样的要求都能满足!”

噗嗤,所以。

即使她找到了相对完美的爱人,她还是不敢“谈恋爱”。

有了男朋友,事情就不一样了。她可以依偎在一个人身旁,有一个人的空间,同时又能召唤另一个人陪伴,和他分享喜怒哀乐。

她不再需要一个人承担整个世界的压力,不能再倔强地站在秀恩爱的情侣中间,挺直胸膛告诉自己没有男人我能活得更好。

作为战士的征途终结了。她抹掉肩上啼血的残阳,收起残破的盾牌,脱下盔甲换上长裙,躺在公主床上,靠着软绵绵的抱枕,投奔到温柔的世俗中去。

她认为这是在向甜蜜妥协,是对孤独的背叛。

左右为难。

就是有这样的人。

一个人充实地活着,骄傲地和生活较量。一个人吃饭旅行,一个人换灯泡修下水道,一个人读书写作看话剧做烘焙,一个人度过漫漫长夜走过空旷长街,孤独从来不会把她们打倒,甚至说,她们很难感觉到孤独。

默默做更好的自己,同样对另一半心存期待。当另一半真的出现在她们面前,她们反倒无措。

她们在一个人的队伍中行军太久了,单身会上瘾的。脱下盔甲换上长裙,哪是那么容易的呢。

如何避免生活中和另一半的争吵?


隔壁又传来了摔东西的声音,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隔壁的小夫妻阿木和小慧平时聚少离多,这次疫情期间,两人增多了相处时间,起初两人很甜蜜,但时间一长,两人的争吵多了起来。由最初的小打小闹,到后来的摔东西、砸东西,吵架有愈演愈烈之势。

像阿木和小慧这样的夫妻不少。疫情期间,大家都尽量配合,不外出,不添乱,家人间增多了相处时间,尤其是很多平时聚少离多的夫妻,如今朝夕相处,一方面增进了情感,但另一方面平时不注意的一些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

平时阿木工作忙,基本没有时间管教孩子,而小慧带孩子多一些,在孩子管教问题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规范。阿木这次在家里时间长,也就主动分担了小慧的责任,这本来是好事,可是两人由于沟通不畅,在孩子的管教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除了对孩子的管教产生的分歧,两人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也经常吵架。

其实,夫妻间相处,说容易也容易,说简单也简单。

苏莹和于浩是朋友圈的模范夫妻,大家经常会问苏莹夫妻相处的诀窍。岂料,她说,她也并不知道什么诀窍。

朋友们问她,你们俩有说不完的情话吗?平常的相处模式是什么?你们不吵架吗?

她说,我们哪有那么多话,两个人专业不同,爱好也不同。苏莹说,老公喜欢打游戏,而她喜欢追剧,两个人经常就这样,半天就过去了。

另外两人对一些事情还有些约定,比如每当朋友来家里的时候,如果是老公的朋友,苏莹就负责做饭,让老公一心陪朋友;如果是苏莹的朋友过来,老公就负责做饭,而苏莹一心陪朋友。

还有一些家庭中的琐事,两个人基本也是坦诚相对,因为家庭是两个人的事情,如果有孩子,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很多事情两个人都商量着来,如果可以,孩子也要参与其中。

争吵也肯定是有的,只不过他们约定,争吵过后,两人要找机会把事情谈开。遇到一些争吵,起初确实不愿开口,但是由于有言在先,也是硬着头皮谈一谈,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对方竟然能够谅解自己,这也让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于是这个方法就一直沿用下来。

大家听了,都觉得受益匪浅。夫妻之间,没有了恋爱时的激情,回归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生活中难免有些“无聊”,争吵也在所难免,都说夫妻吵架,“床头打,床尾和”,吵架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儿,关键是吵架过后,如何去处理,如何不伤害夫妻感情。

苏莹说,他们两人平时也没有什么你侬我侬的情话,日常生活里也各做各的,虽然生活得很平淡,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却一点也不淡。

其实说到夫妻之间相处的典范,要数东汉的梁鸿和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

东汉的梁鸿,风流倜傥,很有学问和德名,很多人都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而孟光已近30岁,长相丑陋,却获得了梁鸿的青睐。

起初,孟光作为新婚妻子,盛装打扮,而梁鸿没有理她,孟关于是换上粗衫布裙,梁鸿这才开始理孟光。原来两个人在相互试探。梁鸿觉得孟光的粗布衣衫才适合跟着自己,而孟光起初也是故意盛装打扮试试自己的丈夫,原来两人志趣相投。

此后,孟光每次吃饭时,都把饭案举到梁鸿面前,与自己的眉毛一般高,对梁鸿十分尊敬。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常用“举案齐眉”来形容夫妻间的互敬互爱。现代的妻子肯定不会像孟光那样,把饭举到眉毛那里给丈夫以示尊敬,但是“举案齐眉”传达的一些精神是我们要学习的。

夫妻之间“相爱相敬”在什么时代都是佳话。

虽然像梁鸿和孟光那样互敬互爱到极致的夫妻不多,但是也有很多夫妻懂得相处之道,相互尊敬、相互理解,在处理家庭事务上或“难得糊涂”、或把事情谈开,真正做到了“床头吵,床尾和”。

其实夫妻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人们大多也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是这样的大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常常会让人疲惫不堪,有时候甚至会丧失理智,说一些气话,伤人伤己,而过后又死要面子不认账,这样对夫妻生活有百害而无一益。

阿木和小慧就是这样,为生活中的琐事所累,然后两人又恶语相向,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而两人吵架的频率越来越高。

其实如果两人能够相互理解和宽容一些,改变和调整一下自己的态度,吵架过后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或许生活会变得更和谐一些。

但愿两人能够很快调整心态,好好改变一下相处之道,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疫情期间,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只能多多配合,尽量不外出,不聚会,没事儿尽量待在家里,夫妻间好好相处,好好珍惜这“忙中偷闲”的时光。

另一半忽然开始健身、努力、奋斗,为什么不感到安慰反...


另一半忽然开始健身、努力、奋斗,为什么不感到安慰反而有压力

有人疑惑,如果发现配偶忽然很努力很奋斗了不安不爽是不是一种占有欲的体现,是我过的不好你也别想过好一种很丢人的感觉。

其实,不一定。

比如我。

我稍微有那么点点嫌弃那种拼命外显自己奋斗和努力人的……天真- -偶尔也会怀疑他们是不是比较虚伪。

并不是说,人不应该努力和奋斗,而是人应该认识到,你努力和奋斗,许多时候,是没有结果的……而大部分沉迷于——对不起我用了沉迷这个词——努力和奋斗的人,往往都是沉迷于明天会更好的幻觉,有着非常严重的“好学生情节”。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可能你多看一个小时书可以多考几分,而你多考几分可能就是你高考上一个好大学。

然后其实就这样了……

在我理解的世界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感知能力也是有限的。我知道有句名言叫做大部分人努力的程度还没有到拼天赋,但其实啥叫天赋,天赋有一种能力就是让你随随便便也能在这方面比普通人强啊- -。。。就好比男人的天赋就是脂肪含量比女人少,我拼命努力去和男人拼脂肪含量就是我脑子坏特了。

但是许多沉迷于努力的人似乎不喜欢这么明显的道理,他们无法接受大部分时候,你的努力和奋斗不会让明天变的更好。不是你不够努力,就是因为……啊……世事无常啊。而她们把失败仍然归咎于自己的不努力,于是他们在失败的痛苦上,还加了一层对自我否认的耻辱。

他们活的也太惨了点。

当然还有一部分外显努力和奋斗的人,其实另有目的,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努力奋斗也许会没有结果,只是他们希望在没有结果的时候,能多一个人帮他们买单。“我现在那么努力,哪怕没有结果,你也要表扬我哦”——他们的认知世界里,没功劳也一定要有苦劳啊,有苦劳你不能不奖励他啊。他们把奋斗和努力本身变成了一种要挟手段,类似于我为你奋斗了XXX,你怎么还可以XXX……

这种人,我更会要敬而远之。

而知道世事无常,又无所谓什么苦劳的人,不是说他们不努力,但他们已经不太会把努力“显像化”了,因为努力本身对于她们来说,没有特殊到需要显像化,就只是一种体验而已,和喝茶,聊天,闲聊一样,不过是一种打法时光让自己不那么空虚的多样化方式之一而已。我们追求的不是那种非常努力非常奋斗然后世界给我一点奖励的结果,而是……这个花花世界啊,我总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干干。我忙忙碌碌八小时,和我躺床上翘着二郎腿哼着歌看着漫画八小时的感受是差不多的……

如果你理解世事无常,如果你也能接受努力不再有结果,你就会理解,或者说谅解,在人与他人的交往里,他人没必要关心你在干什么,他人只关心你能给他们带去什么,你需要他们给你什么就可以了。

男女朋友也是一样。

你努力你奋斗你健身,是你自己的事情。许多男人都会沉迷于标榜自己在为了两个人光明的未来而努力,而完全不懂安排当下的生活——不不不,一味相信努力就会有美好未来的人,反而更容易被无情地未来打到趴地不起,就好比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样,世界花样虐你,你还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付出越多,你越不敢承认自己的付出打了水漂……作为你的身边人,她们可能一来不忍心你一条道走到黑,二来害怕你在没有得到回报的时候,拿她们出气要补偿啊。

不是奋斗或者努力就有特权了,这个世界的特权永远在于少数人手中,大部分人,比如你我,只能接受每个状态都有每个状态的好处和局限。接受在生死之间,在路人眼里,我们没有特别强或者特别弱,特别行或者特别不行的大事。接受这点,你就不会经常外显你的努力和奋斗了,不会再拿这些事情说事,因为你开始明白自己真没那么重要,当你和对方有了矛盾,你就不会再关注你自己,觉得自己做的对就万事大吉对方就该为你鼓掌,你会去想,如果要维系一段关系,不能单单是你有什么,还得看对方到底需要什么,你能给什么。

琢磨对方的思维方式和交往频率是需要时间精力的。而二十啷当,一穷二白,对异性和对世界的经验都不足,异性让人好奇,而花花世界也是如此让人好奇,鱼和熊掌难以两全,彼此都需要自己拿出时间和力气做门票,有时候佳人魅力没有花花世界大,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好好陪身边好看的姑娘帅哥——但不陪身边人的时候得明白,并不是因为我在努力,在奋斗,就比我在看漫画,在打牌理所当然了,其实性质都一样,不是佳人不可贵,而是世界也很美好。所以,在对方需要我们但是我们不想匀时间出来陪他们的时候,多多少少,我们欠了佳人点情谊,这时候应该老老实实地承认,我喜欢你,也喜欢这个花花世界,你每天让我玩一会,我也会抽时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好好补你,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