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儿时对父母的不满,长大后会转嫁给伴侣

儿时对父母的不满,长大后会转嫁给伴侣

发表时间:2020-12-28

【www.qg13.com - 说说你对父母的情感】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儿时对父母的不满,长大后会转嫁给伴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时对父母的不满,长大后会转嫁给伴侣

我们寻找恋人,潜意识中是拿父母作为模板WWw.QG13.CoM

在亲密关系当中,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榜样。我们的择偶标准,我们跟伴侣如何相处,甚至我们未来的家庭模式,都在潜意识中受到父母的影响。

欣欣和大成是一对大学时代的恋人。欣欣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一头乌黑的秀发遮住半边脸,绝对会引起无数男人的遐想,是校园里标准的美女。大成个子不算高,样子不算帅,为何偏偏是他俘获了美女的芳心?在演播室现场,我一直在心里嘀咕。

这也同样引起了主持人的好奇。欣欣笑了:“大学时代追我的男人很多,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有大款,也有帅哥。可我对大款和帅哥都没兴趣。”在众多追求者中,虽然大成并不起眼,但他的稳重诚实吸引了她。“他学习刻苦,为人低调,不招蜂惹蝶,让我有安全感。”

两人毕业后都留在了北京,一个在外企上班,一个进了国营单位。一年后,他们结婚了。婚后,两人矛盾渐显。按照大成的说法,欣欣总是无缘无故跟他吵架。到了婚后第二年,大成因为在单位表现出色提了科长,但经常要加班,还老出差,彼此之间的争吵就越来越多。欣欣对老公似乎也越来越不放心,翻他手机,进他邮箱,甚至有一次一个女同事打来电话,欣欣不仅替大成接了,还问这问那,让大成非常恼火。还有一次,大成在郊区开会,两天不回家,欣欣不放心,竟然一个人开车跟踪到了会议所在地,被大成单位的同事看到了,传为笑柄。这让大成忍无可忍,于是提出了离婚。

在演播室现场,主持人问欣欣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是担心老公有外遇吗?

“我知道他不是那样的男人,可我忍不住。他只要加班,只要出差,我就胡思乱想。我害怕!”

“你害怕什么呢?”

“我害怕他像当年我爸爸那样抛下我们一家不管!”

在我和主持人的追问下,欣欣告诉我们,她的童年一直有个很大的阴影,就是被父亲抛弃。

欣欣的父亲和母亲从前也是大学同学。年轻时,父亲帅气,母亲温婉,被众人称为“金童玉女”。毕业后,父亲也在一家国营单位上班,一开始两口子虽然日子拮据,但也其乐融融。没多久女儿欣欣出生,更给这个三口之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笑声。

大概是为了让母女俩过上更好的生活吧,欣欣的父亲辞职下海了,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但欣欣并不开心,因为父亲每天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再往后,欣欣就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吵架,妈妈痛哭,好像爸爸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到欣欣上小学三年级之后,欣欣就基本看不到父亲的身影了。一年后,父母协议离婚,欣欣跟着母亲过,父亲从此杳如黄鹤,再无踪影。

“我恨他!是他毁了这个家!”欣欣暗暗发誓,将来绝对不找像父亲这样的男人。这也就为欣欣在大学时代拒绝大款和帅哥的追求找到了答案:那些人会让她想起不负责任的父亲。而大成的稳重和低调则跟她父亲截然相反,似乎能让她避免重复童年的悲剧。

过去,亲子关系和两性关系被一直认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其实,二者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在某种程度上,两性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延伸和复制,反过来又影响亲子关系。比如,我们的择偶标准就深受父母的影响:倘若父母给了我们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我们在潜意识中就会将父母作为择偶的模板,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比如,上文提到的婆媳不和就跟这个有关:过分恋母的儿子,长大后都按母亲的标准来择偶,也就特别容易找到跟母亲类似的媳妇。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太太一一曾任国务卿的希拉里,他们的关系一直被外界传为佳话。按照克林顿自己的说法,希拉里的睿智和干练像极了他的母亲。克林顿很爱自己的母亲,他是按照母亲的标准找到希拉里的。当年克林顿出轨,跟白宫女实习生莱温斯基搞在了一起,让全世界瞠目结舌。后来,克林顿坦承:莱温斯基身上风骚、妩媚的一面也跟他母亲很像。换句话说,希拉里和莱温斯基分别代表了克林顿母亲两个不同的侧面,克林顿娶老婆、找情人,都是以母亲为原型的。

小编推荐

拒绝长大!婚姻内多少人在找父母?


如今,有一些女孩在结婚之后既不想出去工作,也不情愿在家操持家务。在她们看来,自己与老公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因此产生矛盾,而这些女孩的父母,也往往都认为自己的女儿在婚姻当中付出得少是一种幸福的表现。殊不知,想要经营一段优质的婚姻,靠一个人单方面的付出是不行的。

受访人:陆家宜28岁婚龄四年

马上就要奔三的陆家宜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却只有不到两年的工作经验。据陆家宜说,她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了不到两年就和老公吴华结婚了,结婚之后她就一直辞职在家,到现在都没有出去工作过。而她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她和吴华两人对物质生活都没有过高的要求,而吴华每月的工资也足够两人每月的日常开销,所以她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出去工作。

对于家宜辞职的行为,吴华当时并没有提出反对,他觉得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操持家务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家宜辞职之后并没有像吴华所想的那样全心全意照顾家庭,而是有了考研究生的想法。“大四那年我就考过一次研究生,那次我的成绩离国家线就差了两分,这也一直都是我心里的一个遗憾,结婚之后我就想着反正我们也不着急生小孩,不如就把自己的这个遗憾给弥补了。”

家宜从复习考试到读完研究生一共用了三年的时间,这三年里,家里所有的家务几乎都是钟点工在做。吴华本以为,家宜读完研究生以后会重新找一份工作或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务上,没想到,家宜才一毕业就说自己要开始备孕,每天在家不是打游戏就是看电影,结果到现在“备孕”了一年多,也没有怀孕。

当笔者问到家宜是否担心自己这样的现状会让老公有所不满时,家宜回答道,“我这个人平时就是大大咧咧惯了,从来都不去猜别人的想法,我自己也是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一点吴华是知道的,当初他喜欢我也是因为我不像别的女孩那么矫情,所以,如果他对我有不满的话肯定就直接告诉我了,他既然没说就说明他是接受我的做法的。而且当初他同意我辞职,应该就是为了让我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受访人:张阿姨54岁退休工人

今年54岁的张阿姨是陆家宜的妈妈。对于女儿的婚姻,张阿姨还是非常满意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女儿这辈子算是享清福了。

“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吃苦受累的命,每天在厂子里忙得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回家还得洗衣服做饭带孩子。我这大半辈子就没享过一天清闲,所以我就希望家宜能不像我一样过得那么辛苦。”张阿姨觉得,家宜在结婚后选择辞职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当初她大学毕业之后就找了个销售的工作,经常在外面风吹日晒的,我和她爸爸都特别心疼,所以后来她说要辞职,我们当然是举双手赞成。”

对于女婿吴华,张阿姨同样是相当满意,她认为,家宜嫁给吴华绝对是嫁对了人。“在她们结婚之前,我就特别喜欢吴华这孩子,小伙子长得帅气家境好不说,对家宜也特别好。你看现在,家宜既不用上班挣钱看人脸色,也不用像我一样天天洗衣服做饭,这不是享福是什么?”

当笔者问起张阿姨是否觉得家宜在他们的婚姻中付出得太少时,张阿姨说,“在婚姻当中,女人如果付出得太多男人也就不把你的付出当回事了。就拿我自己来说,辛苦了大半辈子没人知道感恩,我每天操持这些家务活都变成理所应当的了。所以,我是支持女儿的做法的,在婚姻当中付出得越少,往往得到的就越多。”

受访人:吴华32岁外企高管

吴华说,现如今,每次一提到他和陆家宜的婚姻,他就觉得特别无奈,在结婚之前,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婚姻会像现在这样。

“家宜还没辞职的时候和我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当时是她主动追求的我。其实在她之前我也谈过两个女朋友,我之所以最后选择和家宜结婚,就是因为她不像别的女孩那样需要我主动去哄着她们,我们吵架都是她主动认错的次数居多。”吴华说,他自己多少有些大男子主义,性格也偏内向,所以当时在他看来,像家宜这种性格大大咧咧又会哄人的女孩子是再适合他不过的了。

“刚和她结婚那会儿,我就是觉得她挺单纯可爱的,平时不管干什么都是傻乎乎的不像有些女孩子那么多心眼。可是她现在都二十八了,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不懂就不是可爱是真傻了。”吴华觉得自己现在已经越来越受不了家宜每天游手好闲的行为了。“她既不出去工作,也不在家做家务,可以说对这段婚姻没有丝毫的付出。我不愿意把话说破无非就是希望她有一天能自己想明白这一点,可是过了这么长时间我才发现,她之所以这样并不是成心不想付出,而是她打心里就不觉得这样有问题。她常年不与社会接触,所以看待问题还跟小孩一样,我也挺无奈的。”

更让吴华无法接受的是,家宜的父母不但不觉得家宜的做法有问题,反倒非常支持女儿在家做甩手掌柜。“我有好几次都旁敲侧击地和她父母说过她的现状,没想到,她父母不但没有劝她,反倒觉得她现在的这种状态特别幸福。”吴华觉得,家宜之所会变成现在这样,和她父母给她灌输的错误观念有很大关系。

“我觉得要想经营好一段婚姻只靠一个人的付出是不行。我并不是想让她赚多少钱或者是干多少活,而是希望她能有一种和我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什么都不做当成理所当然。”

网友评价

观点一:家宜母亲的行为看似是为自己的女儿好,实际上是在害自己的女儿。女孩在婚姻当中一味索取而不付出,最后很有可能会因此赔上自己的婚姻。张阿姨身为家宜的母亲,并没有给女儿的婚姻以正确的引导。

观点二:可以看得出来,家宜是一个没什么心眼的女孩。在结婚前,吴华被她的天真单纯所吸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过于单纯就会变成别人眼中的缺心眼,家宜还是应该多反思一下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持好一段婚姻关系。

观点三:家宜的做法虽然不妥,但是,吴华在这段婚姻中也有许多处理不当的地方。当初家宜在读完研究生以后,吴华就应该对家宜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她重新找一份工作,而不是把事情憋在心里,这无异于是在纵容家宜的错误。

优质婚姻需要共同付出

点评作者:幸知在线高级情感咨询师范俊娟

看到家宜的案例,容易让人想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你如何看待付出?通过家宜和妈妈的表述,可以看出她们对待婚姻里付出较多一方的态度:不付出的一方代表的是获得宠爱,是幸福的代名词,用家宜妈妈的话说就是:女儿享清福了。而付出的一方则是吃苦受累,如果女人付出太多,男人会不把自己当回事,没人知道感恩,自己的付出就变成了理所当然。在这个理念培养下,家宜婚后的种种行为就合情合理了。

一旦一个人把婚后不付出与获得宠爱,享福划上等号,把付出太多与没人感恩、不把自己当回事划上等号,那么在这个逻辑体系里,为了自己婚姻幸福,我就不能付出,付出太多就会变成没人把自己当回事,没人感恩,没有地位,这类观念是阻碍一个人在婚姻内吝啬付出的原因。

在我们接触的很多婚姻咨询案例中,有另一种现象,就是女方付出过多,就像家宜妈妈,最终确实像她所说的,没有人感恩,别人不把自己当回事,这是结果,当然结果不是她想要的,所以她急力赞成女儿在婚姻内少付出,甚至不付出,是为了避免女儿走自己的老路。

家宜妈妈和她非常好的扮演了两种付出的典型,一方是相对极端的过多付出,一方是相对极端的过少付出。家宜妈妈在自己的婚姻内是没有感觉到幸福的,但是家宜的爸爸作为少付出的一方感觉到幸福了吗?因为没有采访家宜爸爸,但我想这个答案,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后者家宜作为极端少付出的一方,通过采访来看,目前她自己是满意的,但家宜丈夫的种种表现已经给家庭和睦埋下了隐患,反馈给家宜之后,相信家宜最终会感受到这个被传递的不幸福感。

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分析下,这两类案例出现的背后意义。

付出过多、过少,均是自己与付出的关系不好。

所谓与付出的关系不好,即一个人是否喜欢付出,付出是为了什么?付出的时候想得到什么?就像我们喜欢一个人,自然愿意与他建立好的关系,会愿意创造机会与他多接触,呆在一起。反之亦然。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付出,觉得付出会让自己不幸福,那么当然不愿意付出,对付出的憎恶越深,付出的就会越少,典型的就像家宜,如果一个人与付出的关系好,觉得自己付出了就能得到爱,或者说付出是他最熟悉的获得爱的方式,那么他就会很容易付出,就像家宜的妈妈,婚姻内这么多年的付出已经成了她获得他人尤其是亲密爱人认可的法宝,即使在现实碰壁她仍然不愿意扔掉这个法宝,她在获得爱的能力上,缺乏技巧及灵活性。她付出的越多,通过付出想要获得爱的期望越迫切,随着日积月累的期望落空,需求得不到满足,爱被压抑下来就逐渐转化成了恨,这种恨深刻到一定程度,就会泛化到与亲密爱人的关系,与付出的关系,甚至会影响到女儿与付出、女儿与爸爸的关系。

拒绝长大,婚姻内多少人在找父母?

家宜母女非常典型的展现了我们现代婚姻里的两种极端,女方在婚内要么是女儿,要么是妈妈,但却不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女人在和男人站在一起。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换句话说同样适用,即男方在婚内要么是爸爸,要么是儿子,而非一个成熟的男人。

如果一个婚姻里面女方是妈妈的角色,男方是儿子的角色,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定是两个人合谋的结果,非某一方能力所能为。即如果有一个妈妈角色的妻子,必定需要一个儿子角色的丈夫,一旦丈夫想要成长起来,由儿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这种平衡即被打破,也是这个家庭矛盾冲突爆发的时刻,同样也是两个人需要共同成长的时机。而家宜的婚姻内则是自己作为妻子却在扮演女儿的角色,读研究生、打游戏、看电影、不做家务,很明显这些是我们在父母的家庭里才会肆无忌惮的去做的事情,开始丈夫吴华扮演的父亲的角色,养家糊口、大男子主义、包容妻子的一切行为,但是当这些种种行为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这种角色的负担就让丈夫吴华难以承受,现实时刻在提醒自己:自己不是爸爸,或者说自己并不完全认可爸爸的角色,所以在为妻子越来越多的付出过程中积压了越来越多的不满。当他想从“被动的爸爸”位置上下来的时候,现在的矛盾就爆发了。

母女共生体,用自己的婚姻延续父辈婚姻里的误区

我试着去猜想,在张阿姨如此多付出的婚姻里,会造成怎样一种母女关系、夫妻关系、父母关系?一个人过多的付出,在家庭中往往会给这个人心里造成一种幻觉:在这里我是如此重要,我很有价值,离开我其他人都不行。而一旦有人没有按照她的需要给到这种反馈,她的付出就会带有委屈感:我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你们竟然不认可我。认可就是爱,付出的过程,就是她找爱的过程,她付出的越多幻觉就越强烈,同时也就意味着,在她的心里自己有多么的不重要。低价值感,缺爱的感觉就像一种心理黑洞,用幻觉来填补这个黑洞,需要的幻觉越多,说明黑洞越大。

这种心理黑洞很多时候是跟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关,是我们童年的时候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是否得到足够的确认被爱的过程。

在这样的家庭里,付出相对较少的丈夫一方,经常是话语权更弱的、被打击的对象,妻子要竭力拉拢孩子站在自己的一边,对于给不到自己想要的认可的丈夫给予攻击和疏远,借此获得孩子的爱和支持。而年幼的孩子则成了这场战争里的被动参与者,用自己的需要回应妈妈的付出。当这种需要和付出情感足够强烈的时候,母女变成了共同体,完成了彼此的价值确认,所以家宜在婚后的做法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我需要你即我爱你,这是家宜在自己的家庭里学到的爱别人的方式。同时她在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忠诚,因为妈妈可能会经常跟她说类似这样的话,在婚姻里千万不要过度付出,不然你会很惨,妈妈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些表达内化到家宜心里,获得认同之后,真正到了自己的婚姻内,让她付出意味着对妈妈的背叛,而妈妈如此爱自己,背叛妈妈太难,所以索性不去付出。

什么样的婚姻才能做到共同付出呢?

组成这样的婚姻的两个人一定是两个成熟、独立、自由的个体。他们不介意且不让自己固化到我要在亲密关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爸爸、妈妈,还是儿子、女儿?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既不害怕某一个角色,也不过分留恋某一个角色,当对方想当妈妈的时候,那我暂时当儿子,当对方想要当女儿的时候,我就暂时客串下爸爸,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在彼此相爱,且愿意不带任何负面情绪的基础上为对方做这些,即我爱你,所以我愿意为你随时调整我的状态以及我与你之间的关系,不带有任何负面情绪。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回到我们的现实中,在我们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独立、自由的个体之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觉察自己在当下婚姻内不自觉扮演的角色,问问自己为何要把自己放到这个位置上?这是自己喜欢且满意的角色吗?对方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是对方喜欢且满意度角色吗?彼此去沟通下,是否对对方扮演的角色满意?这是夫妻双方提升亲密关系的机会。

其次,两个人静下心来去列下家庭所有需要付出的方面,目前彼此都在负担哪些,对于这些双方坦诚沟通是否可以不带负面情绪的去做,如果不行,如何调整双方都会觉得舒服?当然双方坦诚沟通的前提是不把不愿意付出某项内容,与不爱自己联系起来。

再次,在家庭里让爱流动起来。当对方为家庭做了某件事,及时给予让彼此都舒服的认可和肯定,看得见对方的付出才能让对方看见自己的付出。

婚姻就像一座房子,如果说两个人每一次在婚姻中的付出就是在丰富这所房子的话,过多的付出会挤压掉另一半的空间,也就挤压掉了另一半付出的机会,过少的付出则会让另一半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变成了一个人的婚姻,这都不是稳定的状态,只有彼此对等的付出,才能维持一段健康、稳定的家庭关系。

不宽恕自己的父母,就等于不宽恕伴侣和自己


不宽恕自己的父母,就等于不宽恕伴侣和自己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读者,尤其是跟娟子、倩倩、荣荣有着相似经历的女性会心急如焚:如何摆脱童年的阴影,不让因父母造成的缺憾像遗传病一样流传下去,阻止它继续给自己的新感情、新家庭造成不良影响呢?

最关键的一点,要学会宽恕。

看过《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情节:爱丽丝独自跟随大白兔进入大树下的洞里,那洞通往最令她迷惘恐惧的内在。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个洞往往代表着过去的伤痛。如果处理不

好过去的伤痛,长大以后你一定会把这种伤痛带到你的新感情、新家庭中,从而给你的伴侣和孩子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如果不学会宽恕曾经伤害过自己的父母,就等于不宽恕自己,你曾在心底埋下的愤恨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迸发出更多恨的能量。甚至自己当年是受害者,反过来却变成加害者,乔布斯就是如此。

举世闻名的美国苹果公司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是很多年轻人崇拜的偶像。他的天才创举,他的奋斗历程,成了这个时代最好的成功模板。其实,他的感情生活也是一部很好的心理学范本。只活了短短56个春秋的乔布斯,其人生经历简直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连续剧。

1955年出生的乔布斯,是叙利亚籍美国人后裔。据乔布斯的生父简德里后来对媒体所述,当年他和女友辛普森在威斯康星大学就读,后者不小心未婚先孕,他本想奉子成婚,但遭到女方父亲的强烈反对,因为他是叙利亚人。无奈之下,女友辛普森只好把刚出生的孩子送人,收养人是加州一对蓝领工人,不过简德里一再表示他对此事并不知情。

这个被收养的私生子,就是后来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十年来美国最佳CEO的史蒂夫,乔布斯。

小时候,乔布斯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孤僻的个性、暴躁的脾气使得他很不合群,跟同学打架更是家常便饭,这让他的少年生涯几乎是在不停地转学当中度过的。有一段时间,乔布斯甚至沉浸在吸食毒品的快感中。显然,私生子的出身让他背上了非常沉重的心理枷锁,他一直不肯原谅在他一出生就抛弃他的亲生父母。后来,他跟生母冰释前嫌,但是跟生父至死也未曾谋面。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你如果不宽恕曾经伤害你的父母,就等于不宽恕你的恋人或伴侣,最后等下不宽恕你自己。其结果就是,你越恨某个人,就越会继承他身II的负能量。乔布斯可能万万没想到,命运有时候会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轮回:他恨自己的生父当初抛弃了他,让他变成一个可怜的私生子,而他在二十三岁那年,也让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丽莎沦为了私生女。

和他的亲生父母一样,乔布斯也有过未婚生子的经历。1978年,乔布斯大学时代的女友克里斯安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他当时却拒绝承认此事,声称自己“不孕不育”,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克里斯安只好独自抚养这个女儿,在日子艰难的情况下甚至还要依靠当地的福利制度才能度日。直到很多年以后,乔布斯才承担起抚养女儿的义务,并最终承认丽莎是他的女儿,还把她接过来跟自己的妻子和后来生的三个孩子住在一起。

乔布斯小时候是私生子,长大后他又把自己的第一个女儿变成私生女,很显然,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我认为,造成这种悲剧反复上演的罪魁祸首是乔布斯的心态:他没学会宽恕。乔布斯当年被亲生父母抛弃,于是他在心底埋下了深深的恨,后来他抛弃自己的女儿丽莎,就是对亲生父母当初抛弃自己的一种报复。尽管乔布斯当时已经功成名就,但他的内心深处还是一个伤口尚未痊愈的小孩。

后来,乔布斯转变了态度,承认丽莎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父女俩走到了一起,我认为,乔布斯一定是学会了宽恕。据报载,他后来信佛,成了素食主义者,还时不时跟生母见上一面,这都是宽恕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包容。由此可见,宽恕对于一个人尽早摆脱童年的阴影是多么重要!

你的伴侣不可能永远扮演你的理想父母形象


你的伴侣不可能永远扮演你的理想父母形象

在恋爱时,我们都期望对方扮演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形象,然后把自己变成小孩子,好体验那种无条件的爱。第一章提到,热恋中的我们好似被下了蒙汗药一般,把对方想象成自己的梦中情人。然而,药效一过,我们就如梦初醒,感觉对方好像变了一个人。这时候的婚姻往往有个坎儿:婚前,恋人也许会扮演你的理想父母,满足你的全部需要,但他不是你的理想父母,他毕竟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人;婚后,距离没了,矛盾多了,他身上的光环效应会渐渐褪去,他的缺点和不足会暴露得越来越多。

而且,在理想父母面前,一个人对现实父母的不满会全部发泄出来。对于这些不满,有些对方可以帮你分担,有些对方则难以忍受。比如,欣欣查丈夫电话,进丈夫邮箱,就是把这位理想的父亲当成了现实中的父亲,害怕丈夫像当年父亲背叛母亲一样背叛自己。

而她跟大成吵架,也是小时候跟父亲吵架的重现:从前,欣欣一直是爸爸的掌上明珠,每次爸爸下班第一时间就过来抱欣欣、哄欣欣;后来,爸爸忙了,在外面有了其他女人,就很少回家,偶尔回来也只顾着跟妈妈吵架,而忽略了宝贝女儿,欣欣只好用哭闹来吸引爸爸的注意,’只有这样,爸爸才会想起她来。婚后,欣欣之所以频频跟大成吵架,是因为她在潜意识中认为,吵架跟当初的哭闹一样,也可以赢得忙碌的丈夫对她的关注。

在演播室现场,我告诉大成:欣欣查你电话也好,跟踪你也罢,不是怀疑你,而是她的潜意识在作怪。她担心爸爸外面有女人、爸爸不要她的悲剧再度在你身上重演,这跟你大成表现如何没有关系,哪怕她找了张三李四做老公,她也一样会这么干。

听了我的分析,大成终于释然。原来,欣欣的很多做法不是针对他,而是针对抛弃她的父亲。当初她选择他,是因为他符合她理想的父亲形象。婚后,她对他“无理取闹”,是因为她把对现实父亲的种种不满转嫁到了他的身上。不是欣欣故意要这么做,而是童年被父亲拋弃的伤害实在太大,迫使她在其他男人身上寻找失去的父爱;同时也是一种宣泄,宣泄对当初父亲抛弃她的全部怨恨。

对大成来讲,既要明白妻子的这种反常举动不是针对他,而是针对过去未愈合的伤痛,还要继续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爱,而不是反过来去攻击她、嫌弃她。

在我的劝说下,夫妻俩很快和好了。节目录完三个月后,我收到了欣欣的邮件,她告诉我丈夫更加理解她、疼爱她了,她不仅再也不去查他的电话,对父亲的恨也在慢慢消失……

我在给欣欣的回信中这样写到:童年缺爱的女孩或男孩,择偶时都有一种期待。什么期待呢?期待未来的另一半是跟现实父母完全不冋的理想父母,他(她)能带给我们无条件的爱,弥补我们在现实父母那里没能获得的幸福。但期待不等于现实,他再像你的理想父母,也不可能永远扮演你的理想父母形象,毕竟他是另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他也有他的情感,他也有他的需要,他也有他的弱点: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活在你的想象中,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是你的救世主,不要期望你的恋人或伴侣是你的拯救者,谁也别期望另一个人来为你童年的不幸买单,这个世界上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心中埋藏着一个梦想:对童年幸福的男女来说,恋爱结婚是希望延续童年的幸福;对童年不太幸福的男女来说,恋爱结婚是希望改变童年的不幸。无论你当初选中的是怎样一个“理想的父母”,那只是你的一种想象或者错觉。或许,对方真的非常符合你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但他毕竟是另一个人,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性格秉性都跟你不一样。终有一天,我们会恍然大悟,对方不是我们当初想象的那样。

对欣欣来讲,要想维系跟大成的感情,就不要再把他当成理想中的父亲来看待了,也不要把过去对父亲的怨气撒在他身上了,他承受不起,他也不应该承受!他上辈子没欠你,没必要替你父亲来还债,这样对他不公平!要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男人来对待。

什么叫“正常的男人”?他有自己的世界,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有时候也会像孩子一样无助。夫妻关系,不意味着一方需要靠另一方来拯救、来滋养、来补偿,而是要经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成长的过程。两者是既互相依赖又彼此独立的。只有这样,感情才是平等而又长久的。其实,不光欣欣对大成是这样,林徽因在嫁给梁思成以后,也经常无缘无故跟丈夫吵架,幸亏梁是个好丈夫,总是无条件地忍让她、呵护她,迫使林徽因不停地反思自己,调整自己的急脾气,由此终于找到了夫妻相处的成功之道。

其实,欣欣的问题不是个案,对于童年没得到父母太多关爱的人来说,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在亲密关系中寻求伴侣的安慰。拿我来说,从小在爷爷家住了三年,后来回到父母身边,又赶上父母闹离婚,母亲强势而又暴躁的性格曾经让我非常痛苦,后来我找女友一度以脾气好作为衡量的第一标准,我特别受不了那种暴脾气的女人。

我记得曾经交过一个女朋友,她哪儿都好,就是性子急、爱发火,当她第二次冲我嚷嚷时,我就毫不客气地跟她提出了分手。我的太太当初吸引我的,除了气质高雅、知书达礼之外,她的温婉娴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这也是跟我母亲最不一样的地方。

对于我的择偶心理,我一直不明就里,后来研读了心理学才茅塞顿开:原来,我是因为接受不了现实的母亲暴躁的一面,所以就对温柔的女子颇为心仪,这不就是我理想中的母亲形象吗?太太跟我在一起这么多年,一直关心我、理解我、支持我,不过她有时也会善意地提醒我:“别把对你妈妈的不满发泄在我身上,我可不是你第二个‘妈’啊!”其实,我没有刻意这么做,但太太却深深感受到了,这是一种无意识。看来,要想疗伤,不能靠伴侣,只有靠自己。

长大后的爱情


有些人随着年纪增长心却长成一棵树,一半在土里一半在天空,绿荫如盖又擎起枝头的花朵,不再依靠更不再忧伤,从容地在四季轮回里站成永恒的风景。这样,女人就可以陪着心爱的男人平静终老,他亦是深情几许不离不弃,这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了。

经历的事情多了人也就变得不一样了,与其说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不如说有的人再找不到原来的自己,而有的人却坚持着初见时的纯真,更有些人随着年纪增长心却长成一棵树,一半在土里一半在天空,绿荫如盖又擎起枝头的花朵,不再依靠更不再忧伤,从容地在四季轮回里站成永恒的风景。纯真不是因为经历得少,而是能够释怀此前所有的苦痛悲欢,怀中总是一捧阳光,脸上总是一抹笑颜。

人要是长大了,我们面对情感的选择和经营方式也会不一样,幸福不幸福很大程度上要看个人的悟性和情商,但长大的爱情会让我们面对相守离散更加从容和淡定,即便结局不是牵手或是中途失散,也同样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慰藉和重新开始的勇气。结局一样但结果也会大不相同,而更多的时候和那个离开的人没有太多的关系,是自己不够爱自己,或是对自己不够狠。凡是离开的就都是不爱的,任何苦衷和真爱相比都是借口,女人什么时候想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会顾影自怜,亦或是以为别人没有了自己就会死了。

两部现代人穿越到清朝的电视剧热映,女主角是晴川和若曦,两个人都知道四爷和八爷的命运截然不同,各自的选择也不同。曾经有女友问我若是她们俩会做怎样的选择,年轻的我会像晴川,明知道八爷会被幽禁致死而四爷才是雍正皇帝,但还是会陪着真爱同生共死。而不再年轻的我却会像若曦,既然命运已是如此不如等待四爷,过程再苦也会苦尽甘来,因为知道他才是未来至高无上的帝王,才更有能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一个要的是过程炽烈,一个要的是相守终老,当然,电视剧要的是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遗憾,如果换成真实的生活,若曦得以幸福的概率最大。

女人的幸福是什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男人的呵护爱恋,家庭的稳定安全,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轻的时候不想那么多不是什么错,爱就是疯狂,没有尝试过伤痛离散不会知道不爱就应该坚强。可不再年轻的时候要是还不考虑那么多,爱就是简单,那稳定的情感和经济条件缺一不可。换句话说,长大后的爱情就是一副现实的模样,学会经营懂得进退,再热烈的过程也是为了结果的陪伴,如能换得相守终身爱情可以是细水长流,在润物细无声中让我们都做出妥协以便彼此成全。年轻时我们疯狂爱过的,和将来陪我们到老的很可能不是同一个人,这不是不幸而是幸运,在我们的爱情也长大了以后,或许才能更好地彼此拥有又彼此温暖。

晴川的爱情当然值得赞扬和感动,但等你长大了后就会明白,看着自己爱的男人因为壮志难酬而一日日消沉下去,直到成王败寇受尽耻辱,此中的痛苦远比当初同生共死的誓言来得折磨。何况那个男人是否还能挺住爱你也是未知,很多骄傲的男人常常也最容易失去爱的能力,这时候愿意相陪的女人就成了悲剧的导火索,做的一切都成了错。若曦的选择却可以先痛后甜,只要她愿意而且不是活在电视剧必需的剧情里,女人就可以陪着心爱的男人平静终老,他亦是深情几许不离不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这都是爱情最美的模样了。

你的伴侣对你大的失望,不是你不优秀,而是…


01

周末的时候,Lucy照例约我喝咖啡。老店,我们喝了多年了,定期一聚。“如果我老公再这样,我可能真的打算离婚了。”

Lucy是个公司的创始人,比我大四五岁,我俩是一次聚会碰上的,觉得投缘。她的先生是一个知名企业的行政中层,大概是到了某个年纪,一直很焦虑,又很气馁。

“我不知道,一个30多岁的男人,本来是应该大好的青春往前冲。却整天在你面前叨叨着,我不想干了,我就想退休。我的人生只能这样了,我绝望,我失望,我对生活没信心,是什么感觉?”

“每天上班就跟上坟一样,下班就跟进了情感咨询室一样。每天注射的只有负能量,你忽然发现你热情满满的生活里,都是乌云。”

Lucy的老公我见过,看上去是个风轻云淡的男人,居家型。我对他的印象一直都挺好,除了偶尔吃饭的时候,会冒出一点点消极,基本没有什么大岔子。

但Lucy说的时候,我也理解Lucy的感觉。当一个女人还想拼搏事业热气腾腾的时候,身边的男人一副慵懒不堪还拼命告诉你,他失望了绝望了无望了,你会觉得两个人忽然离得很远很远,好像走不近了。

02

有些时候,夫妻之间,能够长长久久维系下去的,除了感情,也需要一份情绪的投合。

我们很喜欢说一句话:多年之后,爱不爱是其次,相处不累才最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那份契合感。

不是追名逐利地活着,而是彼此生活方式的默契。卡夫卡有一句话是:你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儿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同时,用另一只手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

人生,就是一场博弈,活得好不好,都要努力活下去。

03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口中开始纷纷吐出了“工作就是混日子”。

不能评价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的同时,其实我也常常发现,许多时候,这些所谓“混日子的人”,不过是希望通过另一种形式标榜自己。

他们真的不期待好日子,不希望往上走吗?他们非常希望,甚至比那些努力的人更希望。

但他们一边安慰着自己,又一边羡慕着别人,好像自己的不得志是因为上天的刻薄,好像自己的努力也一定前功尽弃。

曾经,我参加一个圆桌会议。

大家在谈论下一年打算的时候,一个30多岁的男人,也是企业的中层,忽然大发感慨,说那么大的企业里,自己也已经前途无望了,能做一天是一天,接着他拿出稿纸,有气无力地读了一遍。

我当时想的是,他老板是疯了吧,请了这么一个人来代表他们单位谈工作。

后来,我听说,那个男人被辞退了,不是因为圆桌会议。因为带团队开会的时候,有一句话被老板听到了,他说,你们工作过得去就可以,大家都是混口饭吃。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没有关系,但一个人必须保持十足的向上的斗志。那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会感染人,鼓动人也会让人欢喜和充满希望。

04

我自然是理解Lucy的。其实,有一段时间,我和老陈也有过这样的危机。

于感情上,我和老陈真的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知根知底。人品上,他也没有任何问题,不抽烟不赌博,也很少酗酒。但我最讨厌的,依旧是有一种情绪——那种永远没有年轻人蓬勃的朝气。

因为加班的关系,以及确实也会有晋升的焦虑,很长时间,他的心态很不稳定。最突出的就是三点:

一、只想不出差错地干下去就可以,也不指望啥;

二、工作真的好累啊,什么时候可以休息,什么时候可以退休;

三、我好累……可不可以不干了。

当时,我内心已经翻腾了:“你一男人不好好努力,难道指望我一女人又赚钱又带娃,还要貌美如花吗?那我要你干什么!!!!”他每说一次,我都觉得很害怕,甚至害怕到想躲着他。

后来,我告诉他,其实对我来说,你有多少钱,我无所谓;你能不能飞黄腾达,也没关系;我只是希望,我的先生能够是积极的、上进的、每天都感觉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充满激情的。

结果有时确实很重要,可是,过程的欢愉也是。一个人如果不上进不努力,又何以指望他有希望有热情有未来。大多数人其实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努力却是你最好的状态。

老陈忍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再在我身边抱怨。后来的状态是,他很少再抱怨了。

“日子总要过,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上进是一天,不上进也是一天。”后来,我觉得,这是我做的婚姻里最对的一件事。

05

男人啊,女人很少容易对人失望的,所以也千万不要让爱你的人绝望,以及让自己人生没有希望才是。

想起一句话,我们终会遇到人生的瓶颈,不开心的开心的都有。所谓的平淡,是生活赐予我们的安静感,而不是给我们的怠慢感。

生活已经那么苦了,就不要再互相伤害了。至于婚姻,每个人都该潜心努力。还未日暮夕阳,早就奄奄一息,死去的年轻人,真的应该自我抢救。

你的伴侣对你最大的失望,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你不上进,让她看不到希望和未来。

前途漫漫也无处可寻,可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只要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完这一生,就已经很好了。

所以,愿一路坦途也有光,我们都要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是。

感情伴侣与事业伴侣


感情伴侣与事业伴侣

某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描述两个关于夫妻搭档的故事,这里摘录如下:

个案1:李女士大学毕业便自己开公司,做贸易代理,凭女人的直觉与勤劳,做成了几笔大生意,成为公司的业务支柱。老公是她的大学同学,很有头脑。夫妻拍档,是两个优秀的人合作玩同一个游戏。

一般的夫妻拍档很容易在患难中精诚团结,一旦富贵来了,就会出现问题。李女士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情况,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山不容二虎”。她的解决办法是把两只老虎放到不同的山上,形式上的分离恰好制造了各自发展的空间,整个集团的利益不但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因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而增加了保险系数。

这对夫妻享受着令人满意的富裕生活,李女士空闲下来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成为了一个幸福的妈妈,育有一子一女。育儿生涯告一段落后,她重出江湖,继续沉醉在商业游戏里。

问及她与丈夫在工作中有无冲突,李女士说:“夫妻之间有什么好争夺的吗?”对于一个有本事、有胸襟的女人来说,当一个盘子里的蛋糕变少的时候,就不要跟自己人争夺,而应该去寻找新的蛋糕。她说:“给三条腿的桌子安第四条腿,桌子有可能变成豹子。”

个案2:另一位女士姓周,是一个精明的商人,老公陈先生是一家跨国集团的销售经理。为了共同的事业,他辞去了销售经理的职位,把多年的积累换成资金都投入进来。这样的强强联合是所有圈内人都看好的。

可是结果一点也不像想象的那样美妙,老公以前的很多销售技巧在这个领域根本就用不上,局面一时之间不能够迅速打开。周女士还沉浸在热恋般的情绪里,自己的老公突然由自己的崇拜对象成为一个暂时无能的人,她真的很难接受,生意的开始反而成了争吵的开始。

吵累了,陈先生想提一笔资金出来另起一摊,发展自己的事业。“既然我在这一领域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换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也许就是一个有前途的开始”。李女士不同意,所有的资金都在企业中运行,撤资会导致经济上极大的损失。陈先生的想法是:“我把自己投入的一笔资金撤出来还不行吗?那毕竟是我的钱。”李女士的想法是:“你已经投入了,干吗要撤?说明你对我不信任。”继续如此吵,两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

终于,陈先生把资金强行撤出,两个人的感情也走到崩溃的地步,再也无法挽回。圈子里的朋友都为这样的两个人感到惋惜,当初,还不如各自守自己的一摊,不合作的好。

这两个个案给你什么启示?

感情伴侣能否成为事业伴侣,并没有标准答案。第二个故事

揭示出的一些重要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两人在做决定之前,缺乏仔细和客观的分析、讨论。文章说男方是女方的“崇拜对象”,这是致命伤:“崇拜对象”就像神,是绝对不能有错、不能失败的。“崇拜对象”只可以出现在照片里,并保持一个远距离,因为近看便发现他也只是一个人,普通人,有胜也有负的可能。所以,男方应该保持本来的工作,维持在女方眼里的成功形象。若要出来,也应客观地(而不是以“绝对不会错的心态”)去评估成败机会,讨论计划时也需考虑如果不成功可以采纳的“应变计划”(contingency空plan)。

另外一点,就是文章显示出他们两人都把事业的重要性放在两人关系之上:为了金钱、为了事业、为了坚持“我认为这是对或不对的”,不惜让两人的关系破裂。他俩有这样的权利,我们不能说那是对或错,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

第一个故事,则表现出刚好相反的心态:“夫妻之间有什么好争夺的吗?”这一句便已说出这两人能够同时享受美满婚姻和成功事业的原因。两个故事里的人都拥有同样的能力,遭遇却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是有没有正确定位两人的关系。

父母的爱情观对你有多大影响?


一位读者告诉我,她不想结婚,内心深处对婚姻有一种不信任感和抗拒感。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一副大爷的样子,这么多年了从来没做过一次家务活,没洗过一次碗、晾过一次衣服,没拿起过一次扫把,就知道对母亲指指点点,让母亲做这个做那个,还诸多不满。今天嫌饭太软,菜太咸,明天嫌饭太硬,菜太淡。下班回家后就知道坐在沙发上,只会看着母亲忙忙碌碌,从来不会搭把手。而且,父亲对待母亲还很苛刻小气,甚至暴力相向。有一次母亲生病了,头重脚轻,路都走不稳,但父亲为了打麻将,让母亲一个人去医院,说现在手气正好,别让你的病带来晦气。去医院排队挂后看病回来后,母亲躺在床上,没办法做饭。父亲回来后,看着冷锅冷灶的厨房,满脸的不高兴,说母亲的病有没有那么重,是不是趁机偷懒。这位读者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对父亲的凉薄冷漠无情感到寒心。

还有一次,母亲到商店去给父亲买衣服,顺道到银行里取了五千元出来,结果不知什么时候被小偷偷了,母亲很伤心,连饭都吃不下。在母亲最需要安慰和原谅的时候,父亲听说后,立马暴跳如雷,大骂母亲是个败家女人,还狠狠地打了母亲。读者在一旁吓哭了,躲到房间里自己哭了起来。对父亲,读者心里产生了一股莫名的恨,觉得母亲真的太辛苦,太委屈,太可怜了。

但是,读者对父亲无法完全恨起来,虽然他对妈妈很不好,但对自己却非常宠爱。小时候,因为突然想吃雪糕,父亲冒着大雨也要出去买一支回来,逗着自己吃。还有一次,读者因为贪玩,不小心被桌角给划破了手臂,其实也只是划破了皮,并没有流多少血,但父亲非常紧张,问长问短,还把整个桌子给换了,换上没有棱角的桌子。父亲对这位读者是好得没话可说,关心她,爱护她,把她当掌上明珠一样养育着,是一位尽心尽责、非常好的父亲。

然而,父亲也是一个女人的丈夫,况且,这个女人,是自己最爱的母亲。读者对父亲,既爱又恨。爱他对自己的好,恨他对母亲的坏。

现在读者早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但对爱情婚姻却一直抗拒疏离着,在她的脑海里,所谓的爱情就是两个人在一次凑合着过日子,所谓的婚姻就是一个男人对另一个女人的苛刻。每当看到父亲对母亲大吼大叫,每当看到母亲默默流泪的时候,读者都发誓,以后绝不找像父亲这样的男人,以后绝不成为像母亲这样的女人。

一个人,最初对爱情的观念,是从父亲母亲的爱情里受到影响的,对一个男人的看法,是从父亲对母亲的态度里获得的。如果父亲对母亲并不好,父亲母亲经常不和,关系紧张,子女就以为原来这就是爱情,这就是婚姻,男人的本质就是这个样子。直到在成长过程中,发现除了这样不快乐、不甜蜜的爱情婚姻里,还有美满幸福的爱情婚姻,同学的爸爸妈妈相亲相爱,朋友的爸爸对妈妈非常好,只是,自己的父亲对母亲不好,自己的父亲让自己看到一个男人最差的一面。纵使世界上真真确确地存在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婚姻,但随着自小经历的感受到的事实所形成的爱情婚姻观,已经融入了血液里,难以改变。

很多人强调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度,虽然有时候夸大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力,但一个孩童,纯洁干净如一张白纸,最先认识的是自己的父母,最先了解爱情的是通过父母亲的爱情,对婚姻的概念来自父母亲的婚姻,他对外界的经验、态度、观念、想法,早已建立在小时候所想成的观念之上。

人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没办法去控制父母亲的爱情婚姻,让父亲对母亲好点,让父亲别再苛刻母亲,虽然这一切已经成为了不可更改的时候,并且在脑海里已经打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人尽可能地改变这种观念,鼓励自己相信爱情,相信婚姻,追求幸福。更重要的是,此前经历过的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这种痛苦延续下去。所以,学会让自己的爱情婚姻成为子女的楷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