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王明华:从无私的爱到无边的痛

爱的越深就越痛情感美文

发表时间:2021-03-01

王明华:从无私的爱到无边的痛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明华:从无私的爱到无边的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聚会上,女友提起自己刚刚立好遗嘱,众女皆惊于她体健貌端、家庭和睦、孩子健康、事业稳定中折腾个遗嘱做什么。她微笑道,世事难料啊,遗嘱主要三点——上孝父母、下抚儿女、中慰夫妻。不过是未雨绸缪,让父母老来有靠、孩子有托、丈夫有寄,也让自己心安。

又说,生活太多不测,人生的花团锦簇、险象丛生与峰回路转或许只隔着一个岔道,谁能预见不可知的未来?

不可知的未来,这六个字对于王明华几乎是一语成谶,她似乎是自己从命运的春暖花开走向了冬风凛冽。

王明华是梅兰芳的原配夫人,比梅兰芳大两岁,同样出身于京剧世家,是旦角王顺福的女儿,武生王毓楼的妹妹。梅兰芳十七岁时母亲过世,偏偏又赶上“倒仓”(青春期变声),可是谁都清楚,变声变得好则前途坦荡,一旦变得不好了或许将永远离开京剧舞台。

王明华是梅兰芳的原配夫人,比梅兰芳大两岁,同样出身于京剧世家,是旦角王顺福的女儿,武生王毓楼的妹妹。梅兰芳十七岁时母亲过世,偏偏又赶上“倒仓”(青春期变声),可是谁都清楚,变声变得好则前途坦荡,一旦变得不好了或许将永远离开京剧舞台。

在前途未卜的忧郁氛围里,梅兰芳养了一群鸽子,常常一个人站在高处望着鸽子飞向远方,可以想象一个反串女角的男子内心该有的敏感、无助和凄凉。

大伯梅雨田心疼他,看他郁郁寡欢,便张罗着给他娶媳妇,梅兰芳没有异议,在母亲孝满一百天后他娶了王明华。于是,王明华走进了当时并不富裕的梅家,走向了似乎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梅兰芳。

从留下的不多的照片看,王明华五官清新,面貌清秀,气质冷清淡然,她不像福芝芳面如满月一脸福相,也不像孟小冬俊眼修眉,天生的顾盼神飞,她更像一个内敛的旧式女子,不外露但心里非常有分寸,不张扬却聪明内秀。

她尽心尽力地操持家务,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相继生下儿子大永和女儿五十,还身兼他的“造型师”和“经纪人”。

她寸步不离地陪伴在他身边,随身带着一个木头盒子,里面装着自己做的假发,那种精细繁琐的梳法连专门梳头的师傅也做不出来,他上台前只要把假发套上就立刻变身古装仕女。

在新戏《一缕麻》中,她制作了人物形象,甚至连他在剧中的戏服都是她自己的衣服。“梅派”汲取“花旦”和“青衣”之长,既雍容华贵,又典雅端庄,而那些华丽的戏服、头饰和化妆都出自王明华之手,在艺术成就上,年轻的他和她是共同的奠基人。

他撩帘登台,她便端着紫砂壶候在帘后,壶里是胖大海和麦冬泡好的茶水,随时等他大段唱下来回场饮嗓子。他渐渐走红后,免不了人打扰,而有她在侧,望者自退,给他省去不少麻烦。

在他宏大的人生乐章里,她的“把场”似乎是段颇为温暖的小调。 1919年,他成为首位到日本演出的京剧艺术家,而她,负责他全部的演出事项。

儿女双全、夫妻和美、丈夫事业蒸蒸日上,王明华被成功和幸福包围,沉浸在蜜糖般的生活中。

儿女双全、夫妻和美、丈夫事业蒸蒸日上,王明华被成功和幸福包围,沉浸在蜜糖般的生活中。

那些年,她的衣服几乎都是“高级定制”,闲时常常带着仆佣去前门外瑞蚨祥、谦祥益两大绸缎庄选购衣料、皮货,订做最新潮的服饰。她经常穿着当时最时尚的镶着各式花边的芘芭式小袄,以及露出脚面的裙子,她还学会了穿半高跟的皮鞋。有人回忆,著名的天宝首饰楼会定期把新款耳环、胸针、项链等等首饰送到家里供她挑选,而她最喜欢碧绿的玻璃翠,胳膊上常年不变地戴着一只翠手镯,其他首饰则根据服装、场合、季节随机搭配。

几乎与梅兰芳成为京剧明星的同时,她成为了完美女性的象征。

当年,有身份的外国人玩转北京的三大盛事,“一游长城,二观梅剧,三访梅宅”,海内外名流均以拜访“梅宅”为幸,以一尝“梅三桌”为荣,院宇深深、山石曲廊的东城无量大人胡同5号俨然是最著名的民间外交场所,而她,则是那里仪态万方的女主人。

人生的急转直下从荨麻疹夺去一双儿女的生命开始。

曾经,为了避免生育的拖累全心陪伴梅兰芳演出,她不顾劝阻地做了绝育手术,儿女的离世意味着她从万事顺意的优渥少奶奶,一下子变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孤苦妇人,生活里莫测的变幻立刻击垮了她,甚至,连个挽回的机会都没给——无论她怎样的能干贤惠,劳苦功高,无论她多么的才华横溢,事业良伴,梅家怎么能没有后代呢?

她的娘家人出面,希望他们收养侄子王少楼做儿子。

但他不同意,他是家族里兼祧两房的独子,不能无后。为了梅家的后代,她最终让步同意他再娶,只是,自己竭尽全力照顾丈夫,希望与他白头偕老的梦想被毫无征兆的现实击得粉碎,她只好悄无声息地蜗牛般蜷缩到宿命的甲壳中。

他娶了福芝芳。 新婚之夜,他先在她房里陪她说了会儿话,而后说:“你歇着,我过去了。”她则通情达理地回答:“那快去吧,别让人等着。”

福芝芳的第一个孩子出世第三天,尊母亲的指点叫奶妈把孩子抱到她屋里,算是她的儿子。满月那天,她把亲手缝制的虎头帽给孩子戴上,叫奶妈把孩子依旧抱回福芝芳屋里。

她向福芝芳道谢:“姐姐身体不好,家中杂事还需妹妹料理,妹妹年轻健康,又有孩子姥姥在身边帮助照看,所以,拜托妹妹呵护好梅家这根独苗。”

所有人都被她的识大体、顾大局感动了。 可是,她自己却病倒了。

起初只是不思饮食,时常胃痛,后来又染上肺结核,久治不愈。她担心肺结核传染给一家老小,尤其担心传染给梅兰芳,影响了他的艺术事业,便决意离开。于是,在特别护士刘小姐的陪同下,她到天津马大夫医院治疗。

我曾想,她为什么要走?她有没有比走更好的结局? 答案很惨淡。

梅兰芳与福芝芳的婚姻像从前同她一样美满,继续留在家里,她不过是个多余而无害的人,无力地看着自己曾经的痕迹被抹去,无力地选择做一个顾全大局的前任。

谁也不会对她不好,因为犯不着,就像谁也不会太在意她,因为没必要。 她还能有多少幸福?

穿越那些深明大义的故事,略去那些举案齐眉的传说,她的身体越来越坏。她陪伴了他十一年,最后独自养病,三十七岁时无人陪伴地病死在天津。

有时候,人生的甜美或苦涩都像一出戏。 男人与女人爱情的基调是如此不同。

大多数男人的爱情与婚姻的首要功能是让自己愉悦,让自己身处甜甜的蜜糖中,一旦到需要妥协与牺牲的境地,爱情的成色立即变化。

而女人,爱情的基调是全心全意的付出,是一为他做了点事情就傻乐傻乐的幸福,是恨不能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去照亮他的奉献,是自觉地以他的生活目标为指引的妥协,是与他的喜怒哀乐保持同步的迁就。

人们早已习惯听到一个女人如何为了男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似乎这早已稀松平常,就好像漫漫的历史中多的是痴情女子负心汉,即使出了几个纳兰容若、徐志摩式的以对女人好为己任的男人,大多数观众也觉得这男人做出了莫大牺牲,甚至在心底微微地轻蔑,替他们感到不值,好男儿志在四方,个把女人算什么?

于是女人本身就多舛的命运又碰上了男人不确定性极强的感情,就好像王明华,用毫无保留的爱把自己逼到了人生的穷途末路,曾经幸福的生活被人生的不测风云吹落得支离破碎,只剩下无边的痛。

我们都想知道女友的遗嘱是怎么立的,她依然笑得安静:无非是把所有换算成父母的养老金、孩子的抚育金、丈夫的生活费,无论人生种种,父母都能够安度晚年,孩子不至于遇到灰姑娘的后妈去拣豌豆,老公也可以一边念着自己的好,一边开始新的生活。我们好奇:这遗嘱家里人知道吗?她回答:当然不知道。大家说:这也太见外了吧。她叹息道:谁说“见外”不是给别人和自己都留有余地呢?一定要无私到毫无保留没有退路吗?

不要责怪命运的寒凉,大多数时候不过是我们把它想象得过于美好,以至于理想与现实隔着如此遥远的距离。

治愈你:

王明华曾经相信,毫无保留的爱必然带来无边的幸福。

世界上哪有这么多逻辑严密的推理,一个女子的幸福,不是光靠个人的付出就能得来,还需要诸多外界力量的配合与左右。

比如,你的老公能不能一辈子爱你,你的公婆能不能接受你,你的钱够不够花,孩子够不够出色,心智够不够豁达……诸如这些世俗的支撑,构成了幸福这个最复杂精确的仪器。只是,要靠别人的配合和努力,要牵涉方方面面的关系,这样的幸福,怎么会简单呢?他人的情感和心意,其实是最难把握的。

把幸福建立在一个男人是否能爱你一辈子上,是件难度太高的事,而且,很有可能是件破釜沉舟毫无退路的事。

把幸福建立在一个男人是否能爱你一辈子上,是件难度太高的事,而且,很有可能是件破釜沉舟毫无退路的事。

扩展阅读

爱到不要命的备胎情深


爱到不要命的备胎最情深

肚皮

看了《大鱼海棠》,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部电影,所以没有像很多人那样盼了很多年,没有期望过高,也就没那么失望。

去之前看了预告片,本来认为是一部深情满满的浪漫爱情故事,结果看正片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地笑场了。

笑一个男孩,做了一个话多还不要命的备胎。

《大鱼海棠》里说每一个人活着的人都是大海里的一条鱼,轮轮回回都逃不过做一条鱼的宿命。不过人死之后,坏人做老鼠,好人做鱼。

好人鲲,在掌管海棠花的少女椿去人间游历时救了她的命,结果自己淹死在海里,灵魂幻化成了一条沉睡的小鱼。椿觉得自己欠他一条命,要还,所以宁愿违背自然规律用自己的寿命换回鲲的命。

在这个过程里,她和作为鱼的鲲相恋,为了送他回到人间,却引发了很多灾难,让整个村子的人跟着她遭殃。

不过,但凡是爱情故事,就一定会有一个衷心的男二号。

湫是能开天的龙王面具掌管者,是一个神灵,他从小和椿一起长大,当然是一个痴心的守护者。

他对椿的感情,用电影里的台词就是“你知道吗?我从小没有爸妈,奶奶一个人把我带大,吃了很多苦,从小就没人管我。天不怕地不怕,想干什么干什么,可在这世上最怕的,就是让我爱的人受苦......”

他最怕的就是她受苦。

所以,他听说椿用自己的命换了鲲的命,也立马跑到灵婆那里用自己的命换回了椿的命,还在最后把椿送到人间,让心爱的姑娘和情敌双宿双飞。

你们看,备胎的终极境界就是我可以爱你爱到不要命,跟玩似的,换来换去,你要就拿走,我爱你,就可以什么都给你。

而且这个不要命的备胎,不仅做遍了所有备胎应该要做的事情,在电影里还说了更多中二病中毒的台词:

“你以为你接受的是谁的爱?你接受的是一个天神的爱!他将背叛所有的神灵去爱你!为你忍受一切痛苦!以此带给你快乐!”

“我见过你的所有,你最难看的时候,最尴尬的时候,最任性的时候,我都喜欢,所以我明白你是我的守护神。”

“你总是在跑,每次看到你跑的时候,我就感觉很好。”

“人间是个好地方。你想去人间生活吗?”

而他临死前的告白是“我会化作人间的风雨,永远陪伴在你身旁。”

整场电影看下来,总觉得湫该是主角,毕竟他的付出实在是太抢镜,他的小心翼翼也太蹩脚,可能他的表达真的太偶像剧了,看着看着就笑了,好像有一种,我为你承包了整个鱼塘的即视感。

或许这部电影可以改名叫《全世界都知道我喜欢你只有你不知道》,《全世界都觉得你是个坏女人可我依然爱你》,《全世界都说你是绿茶婊但是只有我知道你是个好姑娘》,《我爱你胜过全世界而你却拿我当哥哥》。

但是笑着笑着,就有点心疼了。

“睡着了吗?”

“没。”

“冷吗?”

“不冷。”

“那就睡吧。”

他的欲言又止,他伸出去的又缩回来的手。他连最后的告别,都说不出来。

《大鱼海棠》,也可以叫《爱一个人,就帮她追一个梦》。

哪怕这个梦的主角是别人,哪怕这个梦痛到让他喝上几壶孟婆汤都忘不了,哪怕这个梦追到最后,要一命换一命。

要说湫在这三个人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他真正的身份并不应该是备胎,他是椿的守护神。很多事情,椿并没有要求他那样做,椿甚至不知道,可他就是做了。

——我对你的好,你不用知道,因为我不要回报。

我朋友说,这部电影完全也是一部《最好的我们》,即使陪了你那么多年,ta来了我还是要走,即使为你做了那么多,也抵不上ta的一个眼神能让你快乐。几乎所有的爱情电影里都有湫的影子,只不过男二号从一开始就是男二号。

在现实生活里也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被很多人吐槽,却照样可以看哭很多人。不是自己正在做这样的人,就是想到自己身边正有这样一个人。没有到不要命的地步,也少不了拼命的程度。

可是如果我是椿,我不希望我身边有这样一个湫。不要那样待在我身边,不要彻夜守着我,也不要用力地背着我,也不用有空手屠蛇的勇气,更不要为了帮我去背叛所有人,不要和谁做什么可怕的交易。

——我怕到头来我心疼,我都懂,但是我还是什么都回报不了你。

可是如果我是湫,我还是想看着你跑起来的样子,可以为你钻下水道,可以为你和奇怪的人跳舞,可以背对着你忍下眼泪,可以尽自己所有的可能去帮你。

——即使你不爱我,我还是愿意做那个深情的守护者,帮你追一个梦。

爱到长长久久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看到情感句子就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到长长久久",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爱到长长久久

面条的形状则如千丝万缕的情感,总是让人回味悠长!

TVB剧里,每每有男主角深夜疲惫地回到家里,就有女主角千般温顺万般贤惠地迎上来,问你吃过饭没有?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TVB如此钟情煮面,其实是有道理的。

在所有的食物里面,恐怕没有比面条更养人的了。面条养胃,细致,汤汤水水,滋润人,据说,面条可治胃痛、感冒、头痛、虚软等毛病。关键是,吃面方便,一碗面,有菜、面、汤、油,一应俱全,不再需要其他的菜料,简单,却不失真诚,真是非常贴切了。

而且,面条是除粥之外,最让人觉得亲切的食物了。平易近人,不事张扬,无妖娆之造型,亦不需要华丽之卖相,甚至不需要你投入太多,无需耗费时间精力,就已经可以享受它的美味了。

就我对面条的研究而言,面条恐怕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食物之一了,因为它可以如此普通,却又可以好吃到无与伦比。我记得,我小时候都是吃妈妈做的手擀面、长寿面(一根从头到尾,不能中断,代表了长寿。)。和面的时候放个鸡蛋,这样面条就会比较有韧劲。我也吃过阳春面,热干面,烩面,担担面,刀削面,竹升面,拉面,油泼面,裤带面;以材料来说,吃过碱水面,豆面,高粱面,绿豆面,胡萝卜面,海鲜面,牛肉面,鸡丝面,蔬菜面,菠菜面,红薯面,紫薯面,芋头面,鱼面,青菜面,西红柿鸡蛋面……真是无数类型,当然还有炒面,拌面,凉面,乌冬面,伊面,意面,各种不同形式的面。

在我的记忆中,福建饭厅里吃的碱水面,是我学生时代的美味。长大之后,我吃过东北饺子馆里的手擀面,让我想起妈妈做的面条,我和太太一起去吃的台湾中华拉面,则是我吃过的最好的拉面。那是一家香港连锁面馆,邀请我去做客,我们吃的御品牛肉中华拉面,是店里的招牌,红酒调配的汤底,还放了芦笋、西红柿,小玉米,红菜椒,鲜美,芳香,就如性感的熟女诱惑着你,吃得热烈而温润,让人心里暖暖的。还吃了芳香日式拉面,很像手擀面的风味和筋道,三个小时慢火焖制的上等肋排,很有腊肉的感觉,加上新鲜的香草,味道带一点酸辣,胡萝卜、玉米和菌菇等几种清爽的配料,加上葱花,芳香惹味。而红酒牛肉日式拉面则将红酒与牛肉很好地融合了,芳香,清雅中又带着妖冶和浪漫,加上番茄、胜瓜,洋葱和薄荷提升的清气,让这碗面成了浪漫与情调的代名词。

其实,我平时很少吃面,因为觉得没什么特别的,但那天我们却吃了三碗拉面,而且,之后还去吃过两次,太太是广东人,对北方的面没有特别的激情,但是,那次,她却对那天的面情有独钟——太太对炒粉感兴趣,对山西陕西安徽北方的面都没有太大兴趣,有次我和她去吃山西面,她居然说,下次不来了。真的可以理解。而她爱的炒粉,炒面我也不是特别爱吃。但是,我们却在那家面馆里找到了对面条的共同热爱,这真是太让人喜悦了。

我和太太还特别喜欢龙虾伊面。就是喜宴上的那道大餐。此外,我们也在超市买过一种伊面,筋道,质感,无论怎么煮都很好吃,可惜后来再没见过那个牌子。不过,不久之后,我们便找到了更好的面条了——芝士炒面,菜心切碎,放点鸡蛋,橄榄油,用芝士来提味,真是美极了。芝士鸡蛋炒面是太太给我的一个惊喜,让我感叹,原来普通的面条也可以做地这么好吃。

我再次对面条产生了迷恋——面条种类众多、花样百出,让人有所选择,你总会有喜欢的款。而且,做面的方法方式很多,用不同的配料会有不同的口味和风味出来,这也总能让你尝到美味,这是面条的好处。

而最最关键的则是,面条又隐喻长长久久,有缠绵,长远,情谊深长的意思。而面条的形状则如千丝万缕的情感,总是让人回味悠长!

内心很痛的分手签名


分手后,各自性格不同,心情也会不同。有些人会想着终于没有人管着自己,没有了感情的束缚,又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了。有些人会难过,因为爱自己的人离开了,再没有别人会包容自己的小任性小脾气。有些人会心痛到不能自己,想找个人说说自己内心的苦闷。实在没有人愿意倾听,,就只能自说自话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分手后,表现自己内心很痛的签名。

首先,因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在性格上也有较大区别。在分手后,男生会比女生更快步入释然的过程。他们更懂得自律,这样的自觉性让他们即便受了很大的委屈也不轻易流眼泪。而女生则不一样,天生感性占主体的物种在分手后,大部分是很敏感的,她们短时间无法走出失恋的阴影。因此,伤感的分手签名可分做男生版和女生版。

男生版

1.如果爱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如果我的爱对你来说是个负担,那么,我放手就好了。

2.我们谁都不愿意让谁,也许因为太相似,太执拗,导致最后只能以分手告终。

3.爱情到最后成了奢侈品,那么,谁愿意花比之前更大的代价来买单。

4.你总是叫我努力,可是到了最后,却是你先放弃。

5.那一些琐碎的事情到那一刻,就像一窝嗡嗡作响四处逃窜的蜜蜂,我们只却顾着躲藏和逃避。

6.每一次吵架后,我们只会逃避,只会想着把错误算在谁的头上,从来不会想为什么吵架,自己又有什么错。

7.我们想两条相交的直线,感谢上天让我们相遇。可是,相遇过后间隙越来越大,最后只能越走越远。

8.记得那个夏天,我们拥抱后便分离了,对我来讲,三十度的夏天却仿佛是漫长一个冬季。因为,阳光在暖也照不进我的心里。

9.我们都很倔强,一个从不会说挽回,一个走了就永远不会回头。

10.人天生都有资本,做个天真的人。天真的以为如果没有了对方,我们一样可以幸福的心安理得。

11.到底是什么挡住了你的双眼让你看不到我的真心,我的付出,我能为你放弃一切的决心。

12.说分手时明明不够伤心,又何必欺骗我说舍不得。

13.你的幽默在于,你可以一刀一刀刺向我的心,然后笑着说爱我。

14.你的人生旅途长路漫漫,遇到了我,可是你却告诉我,你只是中途转机,顺便谱一段情。

女生版

1.我只记得那一天,你一直走,我一直笑,然后你消失在灯火阑珊处。

2.一次一次的失望是为了让我在分手时储存勇气和决心,当它满了的时候,便是放手的时候了。

3.分手后,我过得很好。只是有时候,把手机当成遥控器一顿乱按,把橘子当成苹果皮也不剥就咬,直到感觉到苦味才回过神来。

4.我一直想找个机会问问你,为什么在一起你会问我意见经过我同意,可是分手却一个人私自做决定。

5.不是我不挽留,我早已经把自己全部交给你,可是,这是你的选择,我能怎么办呢?

6.你走了我就安心了,因为我再也不用担心第二天早上醒来你已经离开了。因为,你再也不会回来了。

7.为什么连分手都是她来说?

8.你头也不回的走在我的反方向,我的眼泪也随着你的脚步止也止不住。

10.原来,我们这些人的青春,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伤。

11.我暗暗祈求,再次遇到你的时候一定要是个刮着大风的天气,这样,自己流泪也能有个好的理由。

12.我被自己的坚强吓到,没有你的晚安我也能睡得安好,没有你的问候我也没有感冒。

13.反正分手了,有何必在想是谁的错,是谁先放开的手,又是谁说要牵手走在最后。

14.我也没想到,经营一段感情会这么累,累到最后连流泪都没有力气。

中国妈妈的痛与怕


人人想要一个完美妈妈

看友邻Daisy写的专栏《必须完美的妈妈,和必须完美的弱者》中讲到大家看《爸爸去哪儿》,只要看到爸爸为孩子做一点事情,稍费一点心,都很容易得到很好的正面反馈,被认为是个好爸爸。而当妈妈的可就没有那么走运了。社会对妈妈的要求则完全不是同样的标准。类似的亲子娱乐节目,一个离婚独自带着孩子的妈妈要接受一群以孩子组成的陪审团的打分检阅,被各种质问,“你为什么不多陪陪你的孩子?你想过孩子会留心理阴影吗?我妈妈也是离婚了,为什么她就能整天陪着我?此类等等,这位可怜的母亲不得不一一解释自己为什么要上班,上班时间如何,忙碌程度如何,主持人也帮了几句腔,但依然压不住孩子们的讨伐之心,最后一个孩子问道:你为什么要离婚?你这个离婚就是错的!你不离婚不就没事儿了么?离婚后你为什么要出去干这份很忙的工作?你不能找份月薪几百万又不干活儿的工作,就有时间陪孩子了么?”这些孩子的提问表达了他们内在的需求——要一个完美的妈妈,一个全知全能,能化解自己所有生活难题的妈妈,一个能够满足自己所有需求的妈妈。

我自己常发广播,说一个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的母亲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一个强势凶悍,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有些网友说我黑母亲,对母亲的要求很高,也不看看这个母亲为什么情绪不稳定,为什么强势,极可能她们自己也遭受了很多的童年创伤,极可能她们的丈夫软弱无能,婚姻生活令她无望。我承认网友说的大多是对的,但我并不是黑妈妈,因为妈妈对一个孩子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巨大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每一个人一出生时都渴望有一个完美的妈妈,得到妈妈的爱,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与妈妈有一个情感上的链接,然后在这样的爱中逐渐成长,学习探索自己和世界,最后渐渐地离开妈妈,身体和心理上都与妈妈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过自己独立的生活。但是,我发现我身边无数成年的男男女女其实还在不停地找妈,还在寻找和渴望一个完美的妈妈。

中国人为什么要找妈妈,为什么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却一直无法放下对完美妈妈的要求和期待?因为中国人缺爱,在爱上不满足,我们的内心充满爱的匮乏、不安和绝望。那什么叫爱呢?

心理学上的爱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那样我给你吃,给你穿,照顾好你一日三餐,让你不生病,能够健康的成长就是爱。单单这样的爱是不够的。0岁—2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育安全感。在个体刚出生的一年中,十分弱小,孤立无援,几乎完全依赖成人的照顾。通常婴儿的主要照看者是母亲。如果在这一时期母亲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孩子感觉慈爱温暖,幼儿觉得自己有所依赖,不必担心母亲会离开自己,失去照顾,他就会形成埃里克森所说的“基本信任感”。很多人没有安全感的原因就是婴幼儿时期没有形成“基本信任感”。

那怎样叫“恰到好处地满足幼儿的需要”呢?我饿了,妈妈的乳房就过来喂我。我尿湿了,妈妈马上就给我换尿布。我一笑,妈妈也跟着我一起笑。我把小手伸向妈妈,去握她的手,妈妈也把她的手伸向我,来握我的手。在这个母婴共同体阶段(0-6个月),孩子的感觉是:我和妈妈是一体的,我和妈妈是一个人。妈妈是婴儿的镜子,孩子从妈妈的眼睛里看见自己的存在,孩子被真正看见了——妈妈看见他生理、情感上的需要并且及时满足,带着爱的呼应。孩子与妈妈就有一种情感的链接和互动,一种关系呼应与映照。妈妈充满爱和关注地看着我,我就觉得我存在,并且我的存在是充满价值的。这就是客体关系理论代表人物温尼科特所提的“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mother)。“足够好母亲”是指:在婴儿出生后数周内处于一种“原始母性专注”的心理状态,母亲越来越淡化自己的主体性、个人兴趣和生活节奏等,越来越关注婴儿的活动,这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状态,能适应婴儿的愿望和需要。这种原始母性专注为婴儿塑造了主观全能感和持续存在感。有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孩子就不容易有爱的匮乏感。反之,如果在这个母婴共同体阶段,婴儿和妈妈老不在一起,妈妈经常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亲子关系非常不稳固,那对孩子的影响就很大,爱的匮乏感便很严重。一个人如果内心充满爱的匮乏感,如果没有获得疗愈,那无论他长到多大都在找妈妈的爱。

除了母婴关系出了问题,中国人一心寻找完美妈妈还与人格中的无能、无责任感、不独立、依赖感有关。

我遇到不少年轻人给我写信,抱怨父母没有帮助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买房,不帮自己还房贷,以及抱怨父母不帮助自己养孩子。在他们的逻辑里,父母就是应该为自己找工作、买房、养孩子的,如果父母不这样做他们就不是好父母,对自己不够好。他们无视父母的衰老,自己也早已成年这一现实,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父母不死,付出就不止。他们一方面高喊着要自由,另一方面却又不愿意为这个自由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肯独立过自己的生活,寄生在父母身上。如果这时父母限制他们的自由选择,比如恋爱的自由,消费的自由,他们会又委屈又愤怒。可是,不独立,不愿意承担责任,你怎么能够享有真正的自由呢?不过,这一问题的责任还在父母的教育。

心理学上强调,孩子2岁之前是怎么爱都不过分。2岁之后则要注重培养孩子自主与独立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逐渐长大,一个“足够好母亲”应该逐渐减少关注,给孩子空间让其学会根据自己逐渐增长的能力来应付失败和挫折。母亲在被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同样关键的是,母亲在不被需要的时候,适时退开,逐渐减少婴儿对母亲的依赖。即孩子越小的时候越要重视亲子关系,越大越应该放手给他自由。可是我们中国人的问题是正相反,该给孩子爱的时候不给,不该给的时候又拼命给。在他脆弱幼小的时候对他忽视,他越长大反而看得越紧。就像《赵氏孤儿》中的父亲,孩子都长到十几岁了,当父亲的葛优还寸步都不离开孩子。我们的亲子教育中始终没有处理好爱与自由的关系。

有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事事都由父母包办,长到十五六岁既不会自己洗衣服,也无法自己独自上下学,完全处理不好与身边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很多事情都无法自己做决定。因为父母太过溺爱,让孩子太过依赖父母,没有发展出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孩子带着这样的无能,和无能产生的自卑以及对父母的依赖走向社会,渴望有个完美的爸妈来爱自己,帮自己搞定一切麻烦。他们希望父母能够照顾自己一辈子,能够让自己依靠一辈子。如果父母不行,就找个妻子/丈夫照顾自己一辈子。所以,当你问他们的择偶标准时,常常得到答案是一个“好妈妈”的标准——温柔体贴,时刻关注我的感受,一辈子给我无私的爱和照顾,无论发生什么都对我不离不弃。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男人找老婆就是在找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就一定被收服了。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通常婚恋标准中让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实都是“妈妈”——一个被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我很赞同他的观点。现在流行的“暖男”,在我看来,也还是满足无数女性心理那个完美“妈妈”的需要,希望得到一个能给出“妈妈”那样爱的丈夫。

带着婴儿期的不安与爱的匮乏,也带着青春期的无能、依赖和不独立,我们更加渴望有个完美妈妈,全能的妈妈来照顾我们,爱我们,满足我们的需求,承担我们人生的诸多难题。这是大多数中国人想要完美妈妈的两大心理原因。

破除完美妈妈的幻想,看见妈妈是个普通人,我们的内心才开始独立与成长

说回母婴关系,如果说中国人普遍缺爱,一直期待有个完美妈妈来爱我,是因为我们的母婴关系普遍出了问题。那为什么会出问题呢?我们的妈妈为什么没有办法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这个问题必然会牵涉到更深的文化与社会问题。是在中国几千年重男轻女,男女不平等的观念下,妈妈们的潜意识中都含有不安与恐惧的因子?是受传宗接代思想的毒害,婆婆和丈夫只把女人当生育的工具,对妈妈轻视,尤其生的是女儿时遭到忽视甚至虐待?是孩子一生下来就被婆婆从妈妈身边抢走,不让妈妈照顾孩子?是国家针对女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女性生产之后没有得到足够的产假?是一位新生儿的母亲又要工作又要忙家务没时间好好照顾孩子?是丈夫对她不够好,不关心她,甚至虐待她,没有给她养育孩子需要的安全环境?还是父母们为了生存都进城工作,孩子一生下来就留在农村,让老人抚养……?

有趣的是我们中国人有一个浆糊逻辑,这些问题统统看不见也不去面对和解决,就会质问女性:你为什么不能当一个完美的妈妈,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就像前段时间讨论的哺乳期女性当众喂奶问题,被很多人指责是没有羞耻心和道德感。提的建议多是让妈妈拼命找厕所,在厕所里忍住恶臭哺乳,带瓶奶粉出来,带件大衣服挡着诸如此类的,却不看看中国妈妈面临的多么艰难的处境,内心和外部环境都面临着无数的创伤、压力与不公。内部的创伤和压力有:自己小时候母婴关系不良导致的缺爱、无安全感;也有重男轻女思想下产生的自卑与无价值感。外部的压力与不公有:男女不平等下对妈妈的双重标准,职业女人常常被问到你怎么兼顾事业和家庭,男性就从来不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社会体系缺乏保障,单亲妈妈养育孩子无法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产后抑郁的妇女得不到社会提供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全职太太离婚后没有赡养费,中国的公共场所缺乏哺乳室……

这是中国人大多数时候在面对有关女性问题所采取的态度,不去看到身为弱者的女性所处的环境,也不去帮助和支持弱者,而是指责弱者,将所有的责任和问题推卸到弱者的身上。即弱者遭受到的困境都是弱者自己的错。如果将整个中国社会看成一个人,那他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任性的小孩一样,怪妈妈为什么不够完美。

有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日本电影叫《爱犬的奇迹》,故事的主角是一条名叫玛丽的母狗和一个叫彩的小女孩。小女孩对自己的母亲没有记忆,因为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病过世了。她常常在夜晚,让哥哥亮太给自己念母亲写的信,然后让哥哥描述母亲的样子、声音。发生地震那天,彩和腿脚不便的爷爷以及玛丽和三条幼犬在家里。彩和爷爷被压在了橱柜下面不能动弹,是玛丽一直在刨废墟,一直在拉扯爷爷的衣袖,最后还找来救援人员,才将爷孙两人一起救下。整个村子的房屋都坍塌了,彩和爷爷以及村民们全部乘直升机撤离,因无法带上玛丽和她的孩子,她们被迫留守在地震灾区,彩坐在直升机里哭得伤心欲绝。

在临时避难所里,彩和哥哥一直牵挂着玛丽,不想让玛丽像自己的妈妈那样死去,两个小孩重返山村去救玛丽,但是因为环境恶劣没有成功,彩在路上还发起了高烧。两兄妹被爸爸带回,好心的村民安慰彩:相信玛丽能坚强的活下去,因为玛丽是一个妈妈。于是,彩抱着这样的信念耐心等待着。玛丽独自留在了空无一人的废墟村子里,在食物,饮水匮乏的情况下,并且环境恶劣,不断面临着余震和暴雨的侵袭,她努力照顾新生的三只幼犬。最后,等到彩一家人再次乘直升机回来,将其带离地震灾区。

这部感人的电影除了讲述宠物对主人的忠诚,另一个主题便是:母亲/母爱的坚强和伟大。小女孩彩和狗妈妈玛丽之间的情感互动疗愈了她在幼儿期便丧失母亲的这一内心创伤。这不是我想讲的重点,我想讲的重点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把母亲或者母爱神化、理想化、完美化。连狗妈妈也是如此。电影里面用了很多镜头讲述玛丽是如何伟大,如何坚强勇敢,如何自我牺牲——在冰箱里寻找食物,将食物留给孩子,自己却忍受着饥饿;从废墟下扯出被子给孩子做一个临时的窝;在大雨里,在摇摇欲坠的屋檐下守护安睡的孩子;过桥时,遇到桥面坍塌,孩子落水,奋力挣扎去救孩子……影片中有个认知:因为玛丽是一个妈妈,所以她能坚强的活下去,也因为她是一个妈妈,所以她能保护好她的三个幼儿。其实这是人类集体对妈妈要求的一个体现。你是母亲你就必须尽心尽力照顾你的孩子,为了孩子牺牲自己,为了孩子付出一切,不管你的处境多么艰难你都要表现得很完美,很伟大。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思考要是在地震灾区,玛丽没有把自己的三个幼犬保护好,有一只死了,或者三只都死了人们会说些什么?因为我看到在不少中国家庭中,如果孩子生个小病,比如肺炎、感冒发烧什么的,丈夫和婆婆常常会把责任推到妈妈身上,责怪妈妈没有把孩子照顾好。总之,看完电影之后,我非常担心自己以后不能胜任妈妈的角色,因为社会对妈妈的要求实在太高了,社会对好妈妈的衡量标准是如此苛刻,让人难以企及。

最近每周我都会追两集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这是一部讲“大家都有病“的心理医学剧。女主角池海秀是个精神科医生,因为在小的时候看到母亲和一个不是自己爸爸的男人接吻而遭受创伤,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使她患有人际交往洁癖症和焦虑症。焦虑症主要表现在性上,一跟人接吻就想起妈妈和别人接吻的画面,焦虑得全身紧张,头晕,汗流浃背,她和别人谈恋爱都要尽量避免身体接触。前男友崔浩跟她好了300天都没和她成功上床,于是出轨了!虽然她一直在自我疗愈,但是三十岁的她还是因有严重的性心理障碍,没有办法顺利恋爱结婚。她的母亲虽然很关心也很担忧自己女儿未来的婚姻幸福,但是母女关系一直非常紧张,两个人在一起没说几句话就要大声争吵起来,池海秀心中一直怀有对母亲的不理解和怨恨。

直到女主角重新获得一份爱情,并且成功与心爱的男人睡了之后,在自己的焦虑症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她才开始理解母亲。医院里的前辈问她接吻的时候是否有再次想起母亲,她哭着说:“笑着跟金社长接吻的妈妈,以前觉得那个很肮脏,讨厌,难看的妈妈的脸,那天却觉得很好看。跟全身瘫痪,智商只有三四岁的丈夫,在贫困的家庭里,养育两个女儿,我又很自私地要考医大,对那样的妈妈,只有金社长是她唯一的安慰,想到我妈妈该有多孤单。”

看到这里的时候,深受触动的我想起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我的母亲一生都在为家庭操劳和付出,但是她深受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偏爱我的哥哥,同时她又自卑软弱,凡是我父亲和哥哥提出的要求,即便不合理,她都无条件顺从和接受。记得去年的除夕,母亲烧好一大桌菜,大家都准备开始吃年夜饭。父亲忽然问,他买了一袋虾怎么没煮,今天不煮了,冰冻起来就不好吃了。于是让母亲下桌去烧虾。其实我们的年夜菜已经非常丰富了,吃几顿都吃不完,何必再去烧一盘虾呢?冰冻起来好啦。但是母亲却放下碗筷去煮一盘虾,而其他的人都坐在桌子上吃饭。作为一个追求男女平等的职业女性,我对母亲的软弱与无能气愤难忍,又碍于除夕夜一家团圆,没有发作,只是自己起身去帮母亲烧菜,但我又恨这样做的自己。

几个月前,母亲打电话来和我诉苦,因为她独自帮哥哥带年幼的孩子,天天睡不了一个整觉,辛苦劳累不说,不仅得不到哥嫂关怀和爱戴,还被他们嫌没将孩子带好,我在电话里告诉她,你有你的自由,带孙子又不是你的人生责任,可以对哥嫂说你们有本事自己带,再啰嗦我就不带。做人有的时候要强硬一点。现在想来,这番话还真是可笑。因为我完全没有理解母亲这个人。我母亲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大家庭里,童年和少女时期都生活在贫困、饥饿与不安的历史环境中。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后来远嫁他乡,又遇到一个厉害的婆婆,受够了婆婆的欺辱。作为一个农村劳动妇女,她没有自己的职业,全部的人生希望只能寄托在丈夫和孩子身上,受重男轻女思考的影响,偏心儿子,也担心自己老了儿子不肯赡养自己,所以趁着自己还干得动,不停地为儿子付出,希望什么保障都没有的晚年能有一点依靠。这样的母亲内心该有多少的不安、恐惧、痛苦和无可奈何啊!

在我心中有一个完美妈妈的形象:受过高等教育,对子女关爱民主且一视同仁,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独立、坚强、自由、自信……然后我用自己幻想和期待中的完美妈妈去衡量现实里这个真实的妈妈,她不符合我对完美妈妈的要求,不符合我内心对妈妈的理想,我就失望、痛苦和怨恨,殊不知这样做是多么自私且不公,完全没有看到她是妈妈,同时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虽然她偏心,给我的爱没有给哥哥的多,但她供我上了大学,尊重我的全部意愿和个人选择,她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爱我。

我对母亲的理解是随着自己的成熟一点点多起来的,而今虽然谈不上完全理解,但是我知道自己已经破除了之前的对她的诸多完美的期待和幻想,更愿意把她看成一个与我以及和所有其他人一样平凡真实的普通人,她有人之为人的困境、局限与痛苦。正是因为破除了对完美母亲的幻想,开始理解了母亲,我的内心才开始获得疗愈,内心才真正开始与母亲分离,成为更独立的我自己。

在《没关系,是爱情啊》中,听到海秀哭着讲出对母亲的理解,她的前辈说:“一直让你不能呼吸,妈妈得像个妈妈的这一大成见被打破了呀。有人说过,世上最暴力的语言是像个男人,像个女人,像个妈妈,像个医生,像个学生这样的话。就觉得人生在世吧,大家都是头一遭,都会生疏、笨拙、不安,所以也会觉得蛮可怜的,所以犯点错也都是可以的。”

中国妈妈所处的外部环境非常苛刻,不仅不可以犯错,还必须完美。你身为一个妈妈,若把孩子带好那是应该的,带不好那就是你的问题。如果你做全职主妇不工作不接触社会,家庭破裂了也是你的错。如果你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又会有人说你绑架了孩子,失去了自己,尤其是孩子还出问题时,那你就更惨了。如果你忙于事业,想更好地发展自己又会被指责忽略家庭。所以,在中国当妈妈真是非常艰难,你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具备三头六臂,还得小心翼翼应对外界各种各样评判的声音。

如果中国的男性不能给女性更多的爱、理解与尊重,我们的社会环境不能给女性更多的关爱、公平和社会保障,中国人内心安全感的匮乏,爱的匮乏就会一代代恶性循环下去。要打破这一循环先要打破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对完美妈妈的要求和期待,要让我们的内心与人格更独立,允许妈妈的不完美,开始去理解并接纳妈妈的不完美。而我们的外部环境,社会价值观也要打破对完美妈妈的这一个成见,先给妈妈们松绑,让她们能够更放松地做她们自己,然后给她更多的社会支持和保障,让她们能够安心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因为她们首先是个普通人,其次才是妈妈。她们有了安全感,有了爱,我们的下一代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有爱。而这一切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离不开我们的社会为女性提供更多的保障、支持与关爱。

远嫁的痛,我能懂


最近,朋友圈很多人在转发关于“远嫁”的文章,读了一下也心有戚戚焉。

远嫁之痛,帐不能都算在老公头上

时近年关,人都容易感伤。对于远嫁的女性,在这个团圆的日子,多数并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像小时候一样在父母身边过年。

想起他们日渐苍老,想起他们形影孤单,想起他们对女儿的挂念……换了谁都不能无动于衷。我觉得,对于这种感伤,怎么来抚慰一下都不过分。

比如,多和父母视频聊聊天,鸡毛蒜皮地多聊几次,可以缓解一下。

比如,让爸妈寄点家乡过年吃的东西,同时也让老公给父母寄些新鲜年货。

如果还不行,就干脆和丈夫商量一下,如何重新安排一下,如何轮流在两边的父母家过年的问题。或者假期里这边住几天,那边住几天。

如果顺利的话,也许第二天就可以坐上高铁,“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后背着一个胖娃娃”,高高兴兴回娘家。

即便没达成一致,也可以为以后多回娘家争取到机会。

但唯独一件事不宜做——把自己远嫁的各种委屈,算到老公头上,算到公婆一家的头上。

甚至,隔三差五抱怨自己嫁错了,后悔了,一副全世界都欠了自己的样子。

“过得惨”,不一定是因为“嫁得远”

有些远嫁的女性,如果婚姻不幸福,会尤其想回家过年。她也极有可能把婚姻的问题,归罪于“远嫁”。于是就会出现一些这样的逻辑:

如果不是离娘家远,公婆就不会这么欺负我。我娘家人会给我撑腰;

如果不是离娘家远,我就不用吃穿住行,都按他家里的规矩来;

如果不是离娘家远,我就不会这么孤单,受到排斥;

如果不是离娘家远,老公就不会有胆量出轨,他爸妈还护着他;

如果不是离娘家远,老公就不会对我不好,每天晚上不回家;

……

其实,只要你还需要嫁人,都有可能遇到这些非常普遍的婚姻问题。如果你在婚姻里过得特别“惨”,这和你嫁的远和近,也许并没有太大关系。

即使你嫁给隔壁的阿猫阿狗,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只不过是如果你嫁得近,非要拉你的家人和婆家在某些事情上争个高低,结果往往是夫妻两个各自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一伙儿,然后双方开战,烽火连三月。

这样的案例在我们身边见的还少吗?

有很多婚姻,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说,这些女性是因为嫁的近,可以借娘家的力。而是人家婚姻经营得好。

在这样的家庭里,夫妻二人是小家庭真正的主人,平等相处。和公婆之间,只是相互提供一些支持和亲密的链接。甚至,明事理的公婆还会因为儿媳是孤身在外,而倍加呵护。毕竟,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

在我们身边,那些远嫁而幸福的伴侣,并不少见。另外,远嫁的确需要更强的对环境适应的能力。你需要在异乡认识更多的朋友,扎下自己的根。

但这些能力,是离家三里就需要的。如果连这点能力都没有,让男人嫁到你家,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选择“远”,也许是你受不了“近”的局限

有些人,天生是渴望远方的。我想,这是因为,当我们的活动半径变大。我们的选择也变多了。

每到春节,有那么多的人,身在远方,眺望故乡——但就是不肯放下所有,回到家乡。他们能找到各种理由。或是因为工作忙,或是因为时间短,或是因为——不敢回家。因为家乡选择少,自己并不自由。

在婚姻里也是一样啊。无论男女,如果你想找自己的家乡找一个同龄人结婚,都不是无法实现的。那为什么,你偏要找从另一个千里之外的地方出来的伴侣呢?

因为你身边选择太少。你不甘心嫁给同一个胡同或者小区里长大的那几个毛小子,他们穿开裆裤的时候,你们就已经认识,毫无爱情的感觉。你觉得,远方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广阔的人生,当然也有更传奇的爱情。

从全世界挑选我的意中人,当然要比从一个胡同里挑选意中人,更值得我们追求。这就是远嫁的非凡意义。

所以,你才会走出家门,去向远方,才会遇到了那个让你远嫁的人啊。

求仁得仁何所怨——如果,你现在真的怀有远嫁之恨,那你就回头再琢磨琢磨那几个和你一起长大的阿猫阿狗吧!

想象一下,你和他们结婚,会是什么局面?父母倒是在跟前了,倒是可以一顿晚饭两家串着吃了。但是,你真能接受吗?

还有些远嫁,本身就是想逃离

这世间,究竟有多少子女和父母情感割裂?比例一定比我们想象得大。看看那些过年不回家的年轻人就知道了。

这两天,有一个离异不久的女士来做咨询。是因为,临近年底,她突然特别想念前夫。因为去年的时候,她曾经和丈夫去对方的老家过年了。

在那里,她被公婆奉为上宾,男友的弟弟妹妹见到她也非常亲近。在那里,她感到了之前没有感受到过的过年的温暖。

而今年,她不知道去哪里过年。因为自己的家,实在不想回。她有一个冷漠的父亲,虽然每年她往家里寄很多钱,帮着家里盖房子。但是,和父亲吵架之后,父亲仍然告诉她:“这个家已经不是你的,是你弟弟的。不喜欢,以后就别回来。”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给我们提供最多的温暖,那这个地方一定是家。如果有一个地方,能伤我们最深,那么这个地方,也一定是家。

如今这个世界,对女性的确还不够公平。所以,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是自己原生家庭里的宝贝。在很多家庭,甚至不能接受在婆家受了委屈的女儿回家疗伤。

总之,在很多子女和父母之间,是有情感的隔阂的。而相当多的女性,在选择远嫁时,往往是潜意识里的决定——我想离开这个家远一些,我不想太容易地就回来。

因为,这个家曾经给她很多伤害。她们渴望,自己的伴侣能给自己一个温暖的家——最好是远远的。

回不去的,何止是远嫁的人

对于那些后悔远嫁的女性,要知道,你只是远嫁,不是被绑架,也不是被拐卖的。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意识到,婚姻是自己选择的。我们当年的选择,一定是发自我们的内心。

如今,如果是你“嫁”的出了问题,那需要解决的是婚姻的问题。如果是“远”的问题,那就要看看,是现实的“远”,还是你和父母之间心灵的“远”。

这个时代,现实之远,已经渐渐地不再是问题了。互联网、手机,早就让我们告别了“家书抵万金”的时代,思念和牵挂之情早就可以随时表达;高铁、飞机如此地方便,把距离缩短了数倍。

只要有心,只要你的婚姻没什么大问题,没有人能阻止你见到自己的父母。能阻止你的,只有你心里的近乡情怯,和与父母之间的心结。

别把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委屈,简单地归结于远嫁。这样做了,伤害的是婚姻,被无视的确是真正的问题。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远嫁妻子的丈夫,那么,的确是要拿出更多的爱给妻子,让她无悔当年的选择。

最后,回过头来看,那些关于“远嫁”的文章,又何以如此地击中人心呢?无非就是一种“回不去”的感觉。然而,回不去的,何止是远嫁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回不去的地方。空间的距离是一方面,而时代的变迁,我们的成长,又何尝不是重要的因素。

于是,很多人就尴尬地生活在“到不了远方,回不去故乡”之境地。即便是那些一直在故乡的人,或者回到故乡的人,照样找不到旧时的生活片段。

毕竟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父母年迈,而自己则理想未酬,颇多不如意。于是,那个温暖的过去,爱意满满的时刻,再也无法抵达——这些人生痛处,又岂是远嫁二字所能承担。

从无话不说到无言以对,中国式婚姻困局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句子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无话不说到无言以对,中国式婚姻困局,欢迎阅读与收藏。

01

说实话,结婚多年的你,已经多久没有和家里那位好好沟通说话了。你还会和TA推心置腹的沟通交流吗?还会渴望TA的每一条信息吗?每天交流的话超过十句了吗?

在恋爱的时候,他什么话都想跟你说,每天电话、短信不断,恨不得自己做得每一样事都和你分享。那时候觉得,结婚以后肯定也是会这样一直交流下去。

在某一天你突然发现,两个人已经无言以对了。每天回家,各自拿着手机玩到很晚,各自上床睡觉,各自在自己的圈子里。很少坐下来好好的交流,甚至最近忙什么都已经懒得再说了。

朋友L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和丈夫沟通了。她一直喜欢阅读,但丈夫总是反对。很多次一家三口出去吃饭,她和十岁的儿子做一些互动,因为孩子正处于好奇心很强的年龄,就讨论一些读书心得。

旁边的那个人就在一边不断泼冷水:这么简单还需要教啊,你老爸我从不读那些书,还不是一样赚钱了。L彻底无语,自己无知就罢了,还妨碍她教育孩子,都不知道和他交流什么好。

恋爱的时候,真不是这样啊。他也恨不得装作博学的样子,你读什么书,他也很有兴致地说,我也借来读读。你说什么话题,他也可以马上接上。两个人年龄相当,同一年毕业,经历也大致相似。

但随着岁月流逝,你发现很多所谓的爱好,他只是在恋爱的时候,表现出很喜欢,他其实并不喜欢。结婚多年了,他在精神领域上从来没有过进步。

很多男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自己事业上,或者觉得家里已经不再需要好好说话,把取悦另一半的精力都用到其他去了。

我记起多年前一个博导的妻子说的话:“他(博导)把风趣、幽默、睿智,给了他的学生和他的事业,回到家里,是一个无趣的中年老男人。”

事实就是如此,大部分男人在外幽默风趣,侃侃而谈,而在妻子面前,也不过是个无趣的男人而已。

费孝通在他那本《乡土中国里》里写道:

夫妇大多是用不着多说话的,一早起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没有工夫说闲话。出了门,各做各的。妇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里带孩子。工做完了,男人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

中国男人习惯性的在外找精神的慰藉,而不是和家里人好好沟通说话。而很多女人也接受了这个事实。从无话不说到无言不对,中国式婚姻的困局,从古至今一直延续。

02

亦舒在《我的前半生》里说:

结婚和恋爱毫无关系,人们老以为恋爱成熟以后便会自然而然地结婚,却不知道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结婚,简单得很。

爱情这件事在许多人的婚姻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婚姻。

一位女性朋友说,想找一个能在我读书时坐在我身边的人,想看到哪里写得好的,能拉个人过来让他看。就像男人也想找一个能够熬夜一起看足球赛事的女朋友一样。

这些在恋爱的时候都不难做到。你读书,他陪着,和你分享书中的内容,和你谈论那些悲伤的爱情故事。男人看球,女生陪着熬夜,他讲什么叫越位,她认真听着,他讲球星的名字和各种历史,她点头只顾看帅哥。

恋爱的时候总是想表现最好的一面,拼命找两个人的相似点,总觉得相见恨晚,原来两个人这么相似。

但夫妻多年后,你读到的书,他已经没有欲望去了解了,并且还在那说三道四,你看那么多书,浪费那么多时间,也没见你去成为作家什么的。而他熬夜看足球赛,也被她鄙视和反对,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还看学什么年轻人熬夜看球,明天不也还要上班吗?

然后就是干脆各自忙着各自的吧。在婚姻里还找个人一起分享书里的内容,还能一起看球,那是很理想的状态,这种理想的状态就像中彩票一样的困难。

稍稍好的婚姻状态是,他不反对你,不打扰你,让你安静读书,做自己的事情,他能够理解支持,而不是挖苦讽刺就已经很不错了。很多人在婚姻里是对自己不擅长不熟悉的领域,往往是讽刺挖苦居多。

恋爱的时候,他说会把自己的坏习惯都改掉。譬如不玩游戏,不抽烟,不打牌。结婚多年后,你会发现,他又开始走火入魔打游戏了,打游戏比陪伴你有意思多了;又喜欢打牌彻夜不归了,陪牌友会比陪你自在多了;你会发现他越来越懒了,恋爱的时候从没觉得,现在发现他怎么袜子乱放,衣服不洗,所有的家庭琐事都推了给你。

结婚多年才发现,天下男人原来一般模样:恋爱时,见面特意梳洗一番,喷个香水,嚼个口香糖。你的公主病犯了,真的能把你宠成公主。你半夜想吃冰淇淋,可以走遍周边的店帮你买一只回来。

结婚很多年后,柴米油盐,孩子家务,他渐渐迟钝,而你的喜怒哀乐渐渐和他无关,慢慢的两个人成了家庭合伙人,不再是爱情的男女,而更像是生意上的搭档,就算是无言以对,也总比吵架冷战的好,所以就接受吧。

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现在私底下叫人家蠢货。

一个女人希望有婚内精神生活往往就被批评和鄙视一番,你家老公不错啦,不嫖不赌,每个月按时交家用,这大概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了。但,说好的爱呢?说好的爱情呢?难道就这样被一个按时交纳家用,从不主动示爱的男人消耗掉了吗?

男人成长要么太快,要么太慢,很少跟上女人的节奏。男人在欲望最旺盛的时候,其实女人并不太懂自己身体需求,但女人懂得的时候,很多男人已经沉浸在啤酒和麻将当中,不理女人了。

03

亦舒还说,天下没有不努力而美满的婚姻。以为爱情很美好,就可以把婚姻过得很美好,往往是一种误解。婚姻更需要两个人的努力。这种努力包含物质上的相互支持,也包含精神上的共同进步,还包含价值观上的接近。

实际上,很多夫妻是相互越走越远了。而有些男人,在外面是思想上的智者,而在家庭可能是一个不合格的丈夫。

就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

人是复杂的,人在家庭生活中的面貌才是他真实的面貌。遗憾的是,我们社会有不少这样的人,在外面像个崇高思想的战士,在家里确实十足的利己主义者或暴君。

结婚以后,青年人应该更加努力地创造爱情,而不能只是消费爱情。在婚姻生活中,生产也应该大大多于消费。不努力积累精神财富,要使两性关系高尚、持久是不可能的。

你会在婚后的某一个时刻,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山穷水尽,再也没有什么值得向妻子或者丈夫展示的了,再也不能给家庭生活增添什么新的内容了。于是,曾经难分难舍的两个人变得水火不容,甜蜜的婚姻变成了地狱。

要解决这种从无话不说到无言以对的困局,还得看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怎么说的吧。

爱情转眼即逝。都以为结了婚,爱情再也没有了阻拦,他们要做的,只是在精神和肉体的亲近中享受无尽的快乐。然而让他们吃惊的是,婚后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令人陶醉,肉体的结合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

他们忘记了,既然把爱情比作火,当然它也就需要不断添加燃料。爱情的燃料就是丰富的精神生活,没有它,爱情之火会很快熄灭或者冒出黑烟,使自己和别人窒息。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丰富精神生活的家庭,才是巩固的家庭。

爱情如火焰,只有不断添加燃料才能让这爱情之火不断燃烧,要不迟早会熄灭,漫长的婚姻更是如此。

爱到尽头,比他先走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到尽头,比他先走,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到尽头,比他先走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爱情就像燃烧的火焰,吸引无数男男女女飞蛾般奋不顾身地扑火。爱情就像大海中的旋涡,卷起千层浪,使人身不由己地越陷越深。

可是,火焰总会渐渐熄灭,大海总会慢慢平静无波。

当一段爱情走到尽头的时候,谁先离开,谁就是胜者。

聪明的女人无时无刻不是一个理智的女人。她知道什么时候“下手”,更知道什么时候“放手”。拿得起就放得下。分手本来是件没面子的事,女人咬咬牙,转身先走开,留下那个男人在原地错愕。自尊心、面子全被她一个人赢取。

其实,以为摧残自己就可以令男人回心转意的女人,只会死得让男人永远鄙视。亦舒说得好:“当一个男人不再爱他的女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也是错。”男人一旦变心,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的。

真正能令旧爱难堪的是:我永远活得比你好,就算是为了面子也好,我也要让你知道,失去我,是你这一辈子最大的损失。

是的,爱情是一根绳子,爱情中的两个人各执一端在拔河。有一方突然松手了,猝不及防跌坐在地上的另一方应该马上站起来,就算你继续坐在地上,他也不会过来拉你起来,何不拍拍屁股假装不痛站起来,难道还嫌狼狈得不够吗?

如果他已不再爱你,你就勇敢地说声分手吧。这样在他的心里,你依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男人永远不会记得被自己抛弃的女人,但是对抛弃自己的女人却始终忘不掉。就算是结束,也要让自己走得更优雅一点。——既然不能得到你的人,留点自尊心也是好的。

不错,是我先爱你的,是我先追求你的,但也是我先不要你的。我的爱情不过是我一个人的冷暖自知,跟你没有任何的关系。陪你一路,满心欢喜,是因为风景,不是因为你。假若真是因为你,我也只能记得风景,然后把你当作风景,这样才能无关我的生平。

没错,做女人,就是要有这样的气度和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