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为什么你害怕被拒绝被否定?

为什么你害怕被拒绝被否定?

发表时间:2021-04-29

【www.qg13.com - 情感说说你为什么离婚】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最全的情感美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为什么你害怕被拒绝被否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你表达需求,总会有人拒绝你。当你做了一件事,总会有人否定你。没有人可以完全围着你肯定你、接受你、满足你,因为你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因此我们都有一个常识:你表达需求别人拒绝你,和你本身好不好没有关系。你做了一件看起来很好的事,别人否定了你,这也和你本身好不好没有关系。

我一直认为这是人尽皆知的基本常识。所以当我开始讨论这样一个话题的时候,我很小心翼翼,不知道是否有必要。生怕伤了读者的兴致,浪费了时间。所以当我开始讨论,你觉得很废话很啰嗦,那你可以跳过,恭喜你发展的很健全。但是每当我开课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人来到现场,并提出这些让我吃惊的问题:

老师,当我的朋友/恋人/领导……拒绝我的时候,我就很难受。

老师,当我的朋友/恋人/领导……否定了我做的事后,我就觉得我很不好。

老师,我常常很自卑,羡慕别人,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都不如别人。

比如某某曾说,他很羡慕周围的人能搞好人际关系,能搞到客户,有学识和情商,而他什么都没有,他很难过。有次他很小心的找同事借一个东西,同事拒绝了他,他觉得很受伤,觉得自己不好,不被欢迎。比如另外一个某某,他不敢向喜欢的人表白,因为他害怕被拒绝。比如还有一个某某,他努力做了一件事情,产生了一个作品。结果受到了领导批评,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否定。他觉得很受打击。类似的某某们总是让我不得不再次开口来完成这样的修通:

他们的拒绝和否定,和你好不好没有关系。

我曾经无数次和他们探讨:为什么你害怕被拒绝和否定。答案居然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观点和期待:被拒绝和否定,就意味着我不够好。如果他们做了一件事,就要受到表扬。如果没有反而得到了批评,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好而没有得到。他们期待别人从来不否定我,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我。一旦我表达期待,我就要被满足,不然我会很受伤。如果我不能确保一定被满足,那我宁愿不表达。

这是什么神逻辑:你表达,别人就一定要满足你。你做了别人否定了你,就是你不好。这是被伪装的、又赤裸裸的控制和软性要求。实际上自卑、焦虑和害怕后面,都有着这样一份控制,期待别人可以无条件按照自己所需满足自己的控制。

然后我会慢慢跟他们去拨开这层面纱:

我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谁也不是谁的父母,谁也没有义务去满足谁。谁也不具有他人的经验,因此对他人事件的评判,都只代表他个人自己的角度。换句话说就是:

你做了一件事,别人否定了你。可能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否定你的这个人的问题。更或者是,这两个都有问题,而不只是你自己。

比如说,我们遇到过太多喜欢盯着别人缺点而看不到优点的人,也见过太多嘴里只有批评而较少有表扬的人。他们对人、事、物的标准极高,一般的东西都入不了他们法眼,所以他们评价某部电影某个作品,首先能看到这个作品的哪里不足。他们能迅速发现缺点并给予指出。总有些人这样,尖酸、刻薄、高标准。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人,你会被他否定。这不是因为你不好,因为他会否定大多数人。

总有人嘴里很难说出表扬,总有人只喜欢表达否定。而不是你不好。

也有的人天生就不喜欢讨好。他们有自己的标准,他们的经验构成了他们的爱好。在他们的情境里,他们喜欢的或者方便的,就接受。他们不喜欢的或者不方便的,就拒绝。这和你好不好没有关系,也和喜不喜欢你没有关系,只是因为你不在他的情境里,无法从他们的情境去理解他们的拒绝。而且你还会用了一个“概括化”的机制成功的折磨了自己:他在这件事上拒绝了我,我高度概括和上升到人格层次上:因为我这个人不好。就算是极度亲密的恋人之间,都常常存在拒绝。难道一但在某个事上被拒绝,就意味着自己不够爱了?就要分手或离婚?

如果你感觉到自己被否定和拒绝的时候自己就是不好了,那么这其中一定发生了两个微妙的过程:

1.你放弃了自己的标准,认同了他们的标准。用他们的标准来看,你是不好的。因为他们的标准那么高,那么和你不一样,他们的眼光容易看到不好而不容易看到好。然后你认同了他们的标准,并且来折磨了自己。

2.你假设了他们的情境、背景和你一样,你觉得他们可以接受,就认为了他们也同样是合适接受的情境、背景。

可是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你不停的切换自己的标准,尝试着认同他人的,你就总能找到否定。

解决方案,最好的就是:区分,拿回自己的标准来。

区分之一就是他们的标准和你的标准。你可以是那个自己好坏的决定者。你可以有自己的标准,来判断自己做的好还是不好,你可以给自己肯定和认同。而不必用他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你才是自己好坏的那个真正决定者,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是旁观,并非决定。

区分之二就是事和人。别人对你的拒绝或否定,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你不需要高度概括到人的好坏上来。他拒绝和否定你这件事,并不影响他喜不喜欢你这个人。如果喜欢你,就要肯定你所有的事,接受你所有的事,那,你也太霸权主义了。

往深层里说,就是:你这么害怕拒绝,但你接受你自己吗?

常常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人们先否定了自己,才害怕别人否定。人们先抛弃了自己,才会害怕被拒绝。人们内心有个深处的声音:我是不值得被肯定的,我是不值得被接受的。才这么害怕这些恐惧真的会发生,才会对现实发生这么反应激烈。

当我去呈现他们的原生家庭的时候,我也会惊人的发现,他们那被否定的童年里有多少创伤。在长大的过程中,常常受到批评、指责、拒绝、否定。那么习以为常,当100件事都持续受到负面评价的时候,很自然就上升到了“我这个人不好”的层次上。他们即使做好了,也会被权威们找到不好的地方,然后被指出来否定。权威们即使找不到可以否定的地方,也不会去表扬和肯定,只会很理所当然的就这样。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会对否定和拒绝及其敏感,很自然触发他当年辛苦建立的保护机制:我被否定和拒绝,是因为我不好。

这是一种保护。因为一旦承认“我不好”,我就可以放弃努力了,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来解释我为什么会被否定和拒绝。而一旦承认“我不好”,在沮丧的时候,心里也会升起一种踏实感。因为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太亲切了,太有安全感了。

可是你还是长大了,你还是得看清楚,你和所有人一样,不再是两级分化的好或者不好。你还是得认清这个事实:众生平等,没有好坏。你可以事情没做好,可以事情被拒绝,但这和你好不好已经没有关系了。既然事情上的事,你都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把它做好。

这其实就是后天重新塑造自信和开朗的过程。

自信,就是我允许自己被否定,这不代表我不好。开朗,就是我允许我被拒绝,这不代表我不好。我即使被他人这样对待,即使被万人唾弃,我依然看得清这个事实:我可以拿回自己的标准,来欣赏我自己。

相关知识

被相亲拒绝的爱情


生命中有很多值得留恋的风景,只因怕错过了前路的风景,顾不上留恋一处。走马观花般行走在自己的原则之中,遇到很多人,看过很多事,明白了很多道理,始终不明白怎么再去爱上一个人,常常感觉世界那么大,遇到一个彼此相悦的人太难。

宁缺毋滥,我始终这样认为,遇不到自己爱的人宁可单身一辈子。有时候感觉一个人挺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什么都不用顾忌,可绕不过岁月的年轮。人啊!到了某个年龄段就要做些关于这个年龄段的事情,不然就成了另类了。所以能摆脱了内心不是很强烈的成家渴望,可摆脱不了家人三十六计的逼迫。

相亲是家人打的最有力的一张牌,七姨八姑轮流的过来约定相亲日期。面对现状,有时候很苦恼,长得但凡像个人样,就可以这么受欢迎!推脱不了,赶鸭子上架的事情,他们也都做绝了,我便也顺从了他们。

第一次相亲,心里很是激动,也很害怕,总怕碰到熟人,面子上挂不住。到了相亲对象的家里,阿姨大量了我一番说:不错,便匆匆叫来她女儿与我见面。现在的风俗啊,都是父母先看相亲对象,看上了见见面,看不上也就委婉拒绝了。还谈什么缘分,没和未来媳妇有缘,必须先和未来丈母娘有缘才行。

我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她,名叫圆圆。长得很清秀,单凤眼,皮肤说不来是黑还是不黑,反正不白就是。见了面我们相谈甚欢,总感觉相见恨晚。不知不觉过了一个钟头,嫂嫂叫我过去,悄悄在我耳边说:差不多得了,回家你们慢慢聊。说来也是,第一次见面总不能在她家聊的太久,家人们都等着,我们互相留了电话,我告别离去。

回去的路上,嫂嫂问我印象如何?我说了句,感觉天女下凡,以为农家无淑女,是我短见了。嫂嫂一边笑,一边说我,大才子也是落入凡尘,需仙女才可般配。回到家,一屋子人都在等着我的喜讯,我只是笑笑回了自己屋里,剩下的就由嫂嫂和大家详说,只听得屋外,一阵又一阵的笑声。

说时迟那时快,没搁两天,通过媒人互通双方意见,在两方家长都极力赞成的情况下,家人便准备的定亲酒席。我心是忐忑的,虽然第一次见面有好感,但不至于匆匆就把婚姻的事情给落幕了。看到爸妈高兴的劲,我只是说,先定也行,反正我们两个还有时间相互了解。

定亲结束了,相距结婚的日子也不远了。按照家乡的风俗,最多超不过一年,想结婚的话,十天半个月也行。我们两个商量了一下,都说不急,先了解一下。

她喜欢旅行,选择去了南方,她说南方的天空清澈,空气也好,下雨的时候让人感觉心里很柔软。我紧跟她的步伐,也去了南方。我们相距不是很远,她在杭州,我在常熟,坐车差不多三个小时的样子。我去过一次,我们一起走了一段很长很长的路,一边走一边谈理想,谈原则,谈个性,谈......直到脚累了,直到我脸上挂着一丝不快。

我们的好多意见不合,我没有过于争执,只是笑笑敷衍过去。最后我准备回去,她说:今天是她最开心的一天,我转身走进车站再没有回头。

从每天聊到很远,夜深人静的时候手机还在工作,到每天忙于工作,顾不上去亲昵一下手机,它被冷落了,一不小心被心打入了冷宫。她打过几次电话,我都忙于工作的借口,匆匆挂了。就这样持续两个月左右,她不再打来电话问一问,也不再发个消息问候一声。我突然有些悲伤,有些失落,我不知道是真的爱上了她,还是对婚姻的恐惧止步不前。不知道是自己那颗自尊心受到了损伤,还是执着于与她不合的意见为借口,强加于自己不去联系。

年底,家人高兴的说,你俩差不多把婚结了吧!我没有作声,也许家人知道了结果。还没等我解释,她家退婚的消息便传了过来。虽然准备好心情接受这个消息,刹那年还是不知所措。我一个人走在枯萎的草丛中,心中反复播放着曾经的场景,我原来是真的在乎啊!

我匆匆拨了她的电话,求她原谅,她说:别开玩笑了,你玩的还不痛快吗?我无言以对,回了句,祝你幸福。

后来遇到了她的闺蜜,得知我们分手后,她在家哭了好久,恼怒之下,她五年没有回家,后来听说她一回家便结婚了。

当初的我们太洒脱,流着眼泪说分手也不要卑微的去接受受伤过的幸福。最后的结局是我承受也好,是她承担也罢,有缘无份的我们都尝到了分别的痛苦。如今回忆起来我们分手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我们认识的日子,虽然很短暂,却也是那段时光最精彩的生活。

为什么你没有男人缘?因为你被阉割了


卢老师,您好!

最近也是感情上又出了问题,然后查了大量资料。在多次通读了您的在世纪佳缘所有的情感分析文章后,按照您的思路,把我的感情生活分析梳理了一遍。自认为是找到了不幸的根源,想和您聊聊我的心得体会,同时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我现在明白了(或者自认为明白了)以前的错误根源,可是仍然不知道该怎样做,请给点指导意见。

我尽量把信写的精炼,但内容仍比较长,请耐心看下去。谢谢!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女,37岁,未婚。现在外企工作,年薪十几万。长相很普通,家境一般。

我打小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像个木偶一样听从父母的话(用妈妈的话说,是很乖很乖。尽管我是个女儿,尽管上面有个哥哥,但父母顶喜欢我)。这样的孩子只要智商没大的问题,成绩不会怎么差。所以我的求学之路还算顺利,一路考到了本科。(但后来由于记忆力太差,硕士是考不上了。)但在人情世故和情感处理上吃尽了苦头。

先说人情世故吧。在我的眼里的人,基本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的。不知道跟我小时候看的书有没有关系。我从小体质弱,易生病,不爱玩,就喜欢坐在家里看故事书。从工厂的图书室能借的大部分都是文革期间的阶级斗争的书。那些都宣扬提高警惕,不要被敌人表面现象蒙蔽云云。。。那些内容我到现在还模糊记得。一个没有判断能力的小学生,结果被自己借来的书灌输了一堆那样的思想,后果可想而知。后来我花了二十多年功夫观察琢磨学习别人的相处模式,道理都明白,可是依旧改不过来。厌恶一个人的时候就绝对不要理他。(或者,这只是我的天性??)

然后说我的个性。父母都是要强的人,哥哥读书成绩不好,他们就把希望都放在我身上。读书,工作都是以男孩的标准来要求我。别人对我的评价都是有责任感,工作能力强。长期受父亲的熏陶,我的思维模式很男性化(前男友的评价),我的异性朋友一堆,我喜欢和他们聊职场斗争,炒股,国家形势什么的。而且我交异性朋友比喝凉水都容易。交同性朋友就不行了,常常瞧不起她们,觉得她们很肤浅。

再说我的情感生活吧。四个字——一败涂地。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造就现在的结局:

1. 性格有点自闭。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非常肥胖,遭遇到肥胖歧视,那时候每天都希望睡过去死掉算了。大学四年基本不和男生交往,但又非常渴望爱情,导致那时候的孤独感非常强烈。后来参加工作后体型倒是正常了,性格变得好了点,但一点也不活泼,在一个新环境不会主动和人打招呼。最近近十年我的身材非常正常,加上比较有思想(孤独感无处发泄的结果),较受异性朋友的欢迎。(仅止于做朋友)。但找对象就不行了。

2.自身条件和择偶标准严重不匹配。长期以来我所接受的书面的及来自父母的,老师的教育是:外表不重要,内在才重要。工作好,婚姻和生活就好。这些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可是有很大的局限性。被我这么个没有自己思想,长相和资质都很普通的女子理解为:男人找女人和女人找男人一样不看外表。工作好,挣钱多就可以找到好对象。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讲打扮,只讲工作。而在婚姻市场上,这样的女人是不受男人欢迎的。(顺便提一下,父母一直对我的衣着打扮的首要条件是少花钱。其他没意见。)

而我找对象的标准,就是父亲的择偶标准+母亲的择偶标准。总结起来就是:长的好,家庭条件好,个人能力好。

呵呵,看到这里我都想笑了:真的是做白日梦啊!

当然,到现在为止还有不少女性抱有不切实际的标准,我只能说,我觉得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2. 不会和恋人相处。我从父母那里学不到和爱人相处的方法,他们在一起不是吵架就是各做各的。我只能从言情小说里去学。但是,小说里往往都是非常态的相处模式。漂亮的或活泼的或思想简单的女人一开始也不懂恋爱,但她们得到的练习机会多些,容易修成正果。即使做的不够好,也容易被人原谅。而我辈姿色平庸的深沉型女性就很杯具了,有限的恋爱次数只给提供了很有限的练习机会。若悟性再不够,很难有结果。我很悲催的告诉您,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怎样和恋人相处。

我曾经强迫自己和我看不上、但脾气好、肯接受我的人交往,发现我要时时控制自己不对人家发火才行,于是只好主动放弃;也和我喜欢的人交往过,双方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想强迫别人接受我的,结果人家觉得吃不消,离开了我;最近和一个我觉得比较强势,应该能镇得住我的脾气的人交往,结果人家镇我的时候我又极力反抗,并在对方的弱点上又鄙视对方,最后人家跑掉了(我还爱过人家啊)。唉唉。真比交朋友难多了。交朋友我绝对不会有控制欲。

3.恋爱的起步年龄太晚。我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了五年,经济不景气,再加上年轻时总想闯闯.不甘心一辈子生老病死在同一个小城市,就于28岁的大龄从家乡跑到南方打工。在家的时候没静下心来找,因为一心想出来,出来以后倒是安心找了,可是已经把年龄优势变成了年龄劣势。

4.不会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有的女人很有手段,让自己喜欢的人主动追求自己。可我就不行,只会直白的表示。结果,呵呵。。。。

写了这么一堆,分析了这么多原因。我想,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归根结底怪我自己太笨。是啊,问题是这样的笨女人有很多啊。她们需要有人告诉她们怎么做。不一定要讲的很详细,至少也需要告诉她们如何客观的给自己的价值定位。她们的失败也是社会的失败,不是吗?

我是两个月前才搞明白自己在婚姻市场的价值。虽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夕死之前还要解决生活问题的。我不是不婚族,还是想有个家的。现在我知道自己的问题了(或者自认为明白了),我认为问题在于我“不会跟人处”。明白这一点,并不表示我从此就“会跟人处”了。我尽量不强迫别人接受我的观点(潜意识里好像有点困难),但是控制不住对有些人的鄙视。毕竟我的阅历,以及我长期的孤单带来的副产品--爱思考,让我的思想在我所能接触到的人群里面很难找的能相对应的。或者,换个角度讲,是不是我的思想太狭隘?以至于无法和别人接轨?

还有,您说过,爱情的真谛就是找一个可以为自己疗伤的人,而最重要的是这个疗伤的人最好和当初伤害我的人很相似,这才是真正的疗伤。我最近结束的那个男友我是爱过他。他没钱,没房,但是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当时是爱他的霸道,他喜欢控制一切。(这真的和小时候我的生活很相似。)可是和他相处的时候又不由自主的反抗他,甚至想反过来控制他,直到他受不了跑掉。这算是疗伤了吗??因为经济原因,他以后有可能回头找我,我还能和他继续吗?还是我要换个类型的人去相处?

不好意思,悟性太差,还望明示

我爱玫瑰

我爱玫瑰:

你的名字和你所倾诉的内容好像有些不一致,有这么浪漫名字的人的故事却像是一个名字叫做“我爱枪炮”的人写的。对此我很有感慨,那就是文革对中国人的伤害不是针对一代的,它摧毁的是中国人在文化上的幸福观和价值观。具体到每个家庭,人性的培养不再是重要,重要的是功利主义和竞争的文化,情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成绩,个体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的意志。

比如一个小姑娘,从小就在只有学习成绩好彩能得到父母的欢颜的环境中,她就必须要做一个取舍,那就是要不要放弃她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女性的存在?如果她想要有自己的快乐,是不是会因此导致失去了父母的欢心。一个饱满的孩子是不用担心得罪父母的,而一个精神饥饿的孩子是必须要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的,否则他活不下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可能会继续在家里的模式,她希望找到一个好老公,就像是考试要考个好成绩一样,因为好的标准意味着她可以拥有父母的欢心。但事实上,当她罗列好条件的时候,她不是在找一个感情,而是在集邮。

长期生活在学习成绩中的孩子,是孤独的孩子,是情感极度饥渴的孩子,是“不会和人”相处的孩子,她们最擅长的是和自己相处,最擅长的是一个人解决问题,最擅长的是和“非人”在一起,因为她们必须要在没有温暖的环境下生活下去,她们最需要的是情感,最不能体验的,也是情感,拥有情感就像是一个在做手术的人忽然没有了麻药劲儿,那会疼死人的。

竞争文化的本质就是否认人性,否认人性是因为我们焦虑于生存,为了生存,我们可以牺牲一切可以牺牲的,包括我们的人性。但人心是肉长的,我们无论多么否认自己的需要,它依然会在每个缝隙里冒出头来,提醒我们它的存在,比如你的名字。

你现在有很大的困惑,这是一件好事。当一个人有很大的困惑的时候,往往就是开始要离开父母的时候,心理学会发现一个现象。最离不开父母的孩子,往往是父母从小给的爱最少的。这其实符合能量守恒原理,u父母给的爱越有质量,孩子心智越健壮,也就越有信心面对这个世界;而那些没有质量的爱的孩子,则希望用量来换质,肉吃一口就饱了,但粥喝多少碗,肚子还是空。从小父母的爱不够充分的孩子,长大以后会一直在精神深处留在父母的左右,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滋养,也就无法发展出作为女人的天分,她们内心更关心的是如何回到父母的怀抱里,而不是投入到一个男人的怀里。

那些愿意冒险,可以承受的孩子,他们的自信来自父母在他们心中;而那些更需要安全的孩子,他们无法把父母装在心里,所以他们会停留在孩子的状态,等着父母来喂养。

这就造成很多女孩虽然很有吸引力,但她们要么否认自己的魅力,要么糟蹋自己的吸引力,要么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假小子”,让男人忽略她的性别。因为长大就意味着离开内心的父母,而她其实还根本没有被喂饱呢。而且她需要把自己的性别和情感阉割掉,这样才能和父母联系在一起,他们也无法真正相信这个世界有更好的幸福的来源,因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更好的生活,而是如何活下去。

没有父母的祝福,我们就很难上路。

很多时候我们否认自己的性别,否认自己的魅力,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父母的爱。我建议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你。人总有各种长大的方式,也许你到了可以选择一条更好的道路的时候了。

当你不敢拒绝的时候,你在害怕什么


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主题是调节朋友之间的矛盾。先是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女孩上来诉说自己总是不受好朋友尊重,然后她的好朋友上台,那女孩打扮入时,两个人站一起明显就是小姐与丫鬟的关系。听了自己好朋友的心声,漂亮姑娘还是不以为然,而且还大言不惭地说:“我平时说你都是为了你好。”她觉得她不漂亮,没品位,就应该接受她的“指点”。面对好友刻薄的言论,小姑娘都快哭了。但当主持人问到:“你以后还和她做朋友吗?”那个女孩子依然表示,要继续做朋友。

看了叫人堵心,真想像龙应台那篇著名的文章一样,大叫一声:姑娘,你为什么不生气?

不生气,不是没有气——要真一点意见都没有,对一切都甘之若饴,就不会上这个节目了——而是不敢生气,不愿意拒绝。

像这种默默忍受委屈,只知道诉苦,诉苦后一切照旧的人,被叫做“包子”。包子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就是不会拒绝别人。哪怕在一般人看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说个“不”字的小事,对于某些人都是要命的事。比如有位正在上大学的女孩说:“一个大学室友平时人品不好,总是恶毒的在背后算计我们,所以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谁都不帮她,她求到我,我也不想帮,可是不好意思不帮。”

人家都好意思不帮,为什么她就做不到呢?她说,因为自己善良,总是受不了别人受苦,一旦看到别人遇到困难,自己不帮就觉得良心上过不去。可要是帮了,自己心里也觉得不是滋味,很难受,毕竟那是伤害过自己的人。还有人的纠结是更小的事情,以前博客上有一个网友问我:“晚睡,你说当别人问起自己的收入应该怎么回答,有的人就愿意打听这些事,但是我特别讨厌。”我觉得这个问题简直太简单了,简单到根本不值得一提,随便打个哈哈就好了嘛,难道对方还能伸手到你的兜里去掏工资条不成?可她真的觉得很烦很烦,本可以随口说出句应酬话而两全其美的小事,已经上升成为影响她的生活质量和心情的大事了。

这些不懂得拒绝的人,总是被这些事逼到角落上,怎么选择都是难过。

不会拒绝的人有一种气场,像一大群羚羊之中最弱的那只小羚羊,很快就会被狩猎者盯上。有些人经常会抱怨:“为什么我的身边都是JP,为什么别人会那样毫不客气的欺负我?”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你不懂拒绝,即使对你不好,欺负你,你也从不反抗,这种不亏本的买卖谁不愿意做啊。这个世界的恶人是依靠弱者而存在的,欺负与被欺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曾经有位已婚的女人给我写信,她写道:“因为忘记叫老公起床,导致他迟到了,他起床后冲我破口大骂,把我全家都问候了一遍,把我递给他的袜子扔到我身上,我却对他的行为坦然接受,在他边穿衣服边破口大骂的时候,帮他递衣服、收电脑,在他把袜子扔到我身上摔门而出的时候,我依然下楼给他送伞。他下班回家后像一切都没发生一样和我说话,而我也接受了他漠视的态度,和他如往常一样的吃饭聊天。只有在给你写信的时候我才哭出来,感觉自己是如此的可怜,我为什么会允许他伤害到我,我为什么会把这种伤害作为生活的常态并习以为常?”

无需我来评判,在写信的这一刻,她已经深刻感觉到了自己的悲哀,并不在于男人的冷酷和暴戾,而在于自己的无能。

她为何不反抗,为何不抗议被这样对待,这些不敢拒绝的人,他们在害怕什么?

他们害怕失败。

不拒绝,往往并非善良,症结往往在缺乏自信上。他们认为,拒绝意味着激怒对方,而激怒对方意味着将不被对方接受,不被对方接受的结果就是证明自己失败。其实这就是一个自觉很失败的人,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来证明自己不失败,却因为习惯性的取悦别人,毫无原则,更容易被人群忽视、漠视和侵犯,给自己内心带来了强烈的焦虑和冲突,反而会让本来就不多的自信心遭遇更加沉重的打击,活得更加失败了。

这是一个死循环,而且越走下去这个死结就打得越紧。

他们还害怕改变。

那位忍受老公辱骂的妻子,害怕离婚。那位忍受朋友刻薄的女孩,害怕失去唯一的朋友。他们觉得改变等于未知,未知等于危险。这种发自内心的,对于生活的胆怯和无能,让他们宁愿选择屈服于目前任何一股强大的力量,不去做反抗。他们总以为用忍耐就能换来对方的一点同情,从而息事宁人。但结果永远是事与愿违。人性的恶,在被纵容和不加遏制的情况下会走得无限远。

他们更害怕被否定。

那些老好人们通常都有较高的道德标准,他们轻视自己的感受,一味的奉献自己,却并非是毫无所求,他们求的是别人的承认和自己道义上的圆满,并且为此沾沾自喜。比如我妈,一切委屈都在别人夸她一句贤妻良母或者一句赞扬中得到有限的补偿,她是如此满足于自己伟大的美德。在他们看来,既然对别人付出是一种损失,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做的事情,而能够承受这种损失,忍受住委屈和痛苦就是考验美德的最好尺子。所以他们的软肋就是见不得别人说自己不好,“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种名言常常被他们曲解,亏是吃了,便宜却永远不会来。

这个世界,永远是有人活得爽,有人活得憋屈。即使在相同资源的情况下,同样拿一手相同的牌,不同的性格也能打出不同的结果。我相处二十多年的死党,就是一个活得倍爽的人。她很热心,很善良,爱帮助人,但一切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绝不超越自己的能力来打肿脸充胖子。

即使对着我这个几十年的老友,也一样坦白,能做到的事,就是做到,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你说多少废话她都不被所动。我们在一起吃饭,说好谁买单就谁买单,从不像有的朋友之间那样抢着买单,然后抢上了心里就不舒服。我借她钱,忘了还,她直接摊手要:“欠我一百,还钱。”

有人看见了,惊叹:“你们这么好还差这点钱吗?”不,这不是钱的问题,我们已经像亲姐妹,互相给予的金钱和物质数不胜数,但说借就是借,该要就得要。有些人嘴上不好意思要,心里憋屈的要命,反而伤害友谊。我很欣然掏钱,因为她从不委屈自己,也从不会让我置于失了分寸的地位。这样的朋友,真舒服。

谁都想活得爽,谁都不愿意憋屈,我死党就是最好的榜样。她心灵强大,自信十足,从不需要别人来为自己定位。忘记是谁说过:人在世界上有两大义务,一是好好做人,二是不能惯别人的臭毛病。这些她全都做到了,想要的她都争取,不想要的断然拒绝。她活得坦荡,心中没有恐惧,恐惧就钻不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