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女人,婚前有感

女人,婚前有感

发表时间:2021-06-19

【www.qg13.com - 二婚女人恋爱技巧】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人,婚前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婚期越来越近了,前两天拍婚纱照把自己弄感冒了,鼻涕不停流。只祈祷结婚那天别因感冒出丑。

朋友都问我:要结婚了,你什么心情,激动吗?说真的,感觉不到了。当我们说定结婚那一刻,我就早把他和我看成了两夫妻,似乎酒席只是形式了。

只期望,他能因成了家更加懂事,更加懂得责任。或许在他的这个年级并不该去承担家庭的担子,可每个人的命运总是不一样,在他的年纪朋友们都在到处漂泊,闯荡,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或许没有富足的经济却逍遥自在。我曾问过他很多次,你甘心吗?以后,你会后悔吗?不善言语和不煽情的男人回答总是干瘪不带任何色彩:反正我是栽你手里了,我会努力让你过上好日子的。我想:每个女人都是抱着某种期望嫁给某个男人的吧。我对他还是很有信心的,只是日子会苦一点。

也有朋友劝我别结婚,是坟墓。以前的她多么多么爱她老公,现在感觉不爱他了,想离婚了。

这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嫁给他?在我看来,嫁谁都是嫁,跟谁都是过一辈子,跟谁都有吵吵闹闹的时候,跟谁都会激情生活到平凡乏味的那天。爱?我们从来没说过,我们不像新时代的九零后,我们到像五十年代包办婚姻的老革命。从没在嘴里蹦出一个爱字,却也愿意走到一起,凑合着过日子。哪段婚姻不是为了凑合过日子呢,或许起初大家都怀着感情至上,爱情第一去组成家庭,可相处久了,也不过是找了一个过日子的伴儿。爱?留给下一代、留给子女,留在心底吧!

都说婚姻像围城,有人发了疯的想进,有人拼了命的想出。而我呢,也许是周围的朋友影响了我,又或者年龄影响了我。我没有恐惧跟退缩,也没有饥渴万分,反正进入这个围城,尽心经营吧。身边的例子很多,有些匆忙上车半路下车。有些深思熟虑去领证,却也糊里糊涂去办离婚手续。也有痛苦、磨难一起承担相扶到老的。可对于我来说,如果今天我都没看清这个人,今后的几年或者几十年我们的婚姻也那么不幸,那是今天我们的错误和自己没有把握好的命运。这是每对男女在组成家庭前该有的考虑,也是对下一代的负责。

开始一段婚姻,跟开始一段感情意义并不一样,本质都是相处,而婚姻实质却是相守。

当我确定要把自己套上已婚人士枷锁的时候,就是在跟以前告别。不管以前的人,你在何方何处,何思何想,都与天涯这边的我无碍。只是同为蓝天下的生命,愿各自安好吧!每个人无论男女都有故事可讲,唯独我的他没有。我曾真心问过他:每个人都难忘的东西,都有刻骨铭心的人,你有吗?他很二,却又很认真的回答:没有,我的人生到了你这里就卡住了,没机会前进啊,难忘的就是你啊!我真的不知道这样的回答该是高兴还是该悲哀。我很庆幸在他最美的年纪把最美好的记忆留给了我,可不历经风雨的人总是会比有故事的人成熟的晚。我要怎么让他明白拥有跟知足,踏实跟珍惜呢?又或者这些东西就是要自己慢慢去体会才会明白吧。人生是很漫长的,没有人会一帆风顺。我常笑他:你应该知足,在你人生的刚起步遇到我,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风雨,回来至少有个家给你安慰。他窃笑,我知道他这是种满足。

就像有句歌词写的: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安心的牵你的手,不去想该不该回头。

文三三

2013年4月21日

qg13.com精选阅读

郊游有感


郊游有感之一

秋暮露霜十月一,

土崖金黄开野菊。

枯草麦绿起寒意,

荒郊里,云轻雾散住冷雨。

故人幽魂何处居,

四时冷暖深土里。

纸薄糊就冬夏衣,

舞香灰,祭酒渗塚可知味?

郊游有感之二

每逢暮秋十月一,

郊外坟塚纸花飞。

不忘先辈良苦心,

寒衣酒食表记忆。

养育之恩不可忘,

家教勤俭是本根。

异途同归人生路,

留下福祉遗子孙。

在家晒暖阳

楼上看书晒暖阳,

小院遮阴显秋凉。

合卷忆尽千年事,

掩被斜靠坐牙床。

难放儿女情长事,

匹夫有责莫敢忘。

怎堪霜雪染两鬓,

期盼统一华夏强。

游东湖

暮秋渐寒临立冬,

微霜萧杀似无情。

湖塘莲叶显色黑,

梧桐叶黄枫染红。

芦苇起伏水中影,

野鸭戏水鹳腾空。

秋去冬来含深意,

描就五彩摇轻风。

细雨轻雾朦胧中,

信步东湖暮秋景。

银杏梧桐染金黄,

松柏常绿枫染红。

如蝶落叶随风舞,

柳丝荡荡哀寒情。

难留岁月住春秋,

残花珠露叹临冬。

门前有棵柿子树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世界里,我最钟情于红。

这,缘于一段经历,一个故事,关于小时候,关于故乡。

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人们,尤其小孩子,对有关吃的东西,吃的印象,吃的记忆,特别关注,特别感兴趣。眼睛好像专为吃而生,嘴巴好像专为吃而张,心也好像专为吃所动。

饿不择食,其实,当时也没有多少种食物可供孩子们选择。哄住饥渴的嘴巴,塞实空洞的肚子,是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

几场霜降过后,野外可供食用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孩子们饥荒的眼光,渴求的心,都回聚到了室内。

红苕,花生,苞谷,黄豆,稻谷,只要翻得入眼,抓得上手,就想着法子往嘴里送。

父母回来时,口袋,背篓,箩筐,时常成为我眼睛跟踪的目标,精心翻找的重点。

母亲从二姨家回来,背篓里有一只黄色的,印有为人民服务几个字的,帆布口袋,鼓鼓囊囊,沉淀淀的。

趁母亲不在,我伸出馋手,解开袋口,里面满是大个大个的洋辣子(番茄),青的青,黄的黄,在我馋馋的眼睛里,泛着光,透着香。

吞咽着口水,迅速而极其隐蔽地抓了两个最大、最黄的,藏到只能装进半个的裤口袋里。细心地把一切恢复到原样。然后,躲到一边享用去了。

母亲回来,很快发现了异样,把我叫到跟前:你拿走了两个?

我怯怯地回答:嗯嗯,一点都(不)甜,还夹(涩)口。被我全吃了。

母亲卟哧地一声,笑了。

饿鬼,这又不是洋辣子,黄了点都可以吃。

这叫柿子,红透了,像灯笼了,才可以吃。

二姨总共分了十五个,十个要转给你外婆。被你生吃了两个,还剩三个是我们的。

等放到谷堆,糠桶里捂红了,再吃。

难熬的等待,等待红灯笼的出现。

小方桌上,三个红得透明,红得诱人的柿子,像三只把黑夜点得通明的灯笼,展现在我的眼前。

你只能吃一个,还有两个给弟弟妹妹三个人分。

爱不释手地拣了两个,一个爱不修口地连皮带蒂带籽几口吞掉了,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只觉得,红,还有,饿,其余,什么感觉也没有了。

饥饿,加上红色的巨大诱惑,让我早把母亲的话忘记到九霄云外去了,另一个也往嘴里送,几口下去,没了。

眼巴巴地望着桌上剩下的那孤零零的一个,红得更加透明,熟得更加芳香,红红的灯笼似的,独自散发着诱人的光

几次三番地不自觉地伸手出去,又满怀心事地缩了回来。最终,青蛙跳食一般,抓住那盏孤单的红灯笼,往嘴里送,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咂吧咂巴嘴,把沾满下脸的香甜舔尽,心满意足,满心忐忑地又躲了。

弟妹们吵闹声起来了,我瑟瑟地躲在墙角。

母亲只给我一个奇怪的规定,今后一二天把屎拉到她指定的木桶里。

接着,母亲自编童谣:柿子熟,柿子红,门前柿子,挂灯笼。柿子熟,柿子红,门前柿子,挂灯笼诱哄着我们,随着节奏,轻拍着弟妹。弟弟妹妹在母亲的童谣声里,渐渐入睡

年少的我,不解母亲,为什么罚我拉屎到木桶里。不解母亲,为什么在白霜皑皑的清晨,提着那只木桶,在冰冷的河水里淘洗。不解母亲,为什么将淘剩的东西,埋在门前那块黑色的土地里,细细地碎土,轻轻地压实,严严地用草覆盖

我惊奇,春风里,茁起了一棵不知名的苗,从此,它就成为了母亲手心里的宝,如我们几兄妹一样的宝。

我惊奇,当我们饿了的时候,母亲总会唱起:柿子熟,柿子红,门前柿子,挂灯笼

那棵母亲的宝,我们的盼,我们的熬,散了枝,开了花,结了果

春风来,夏雨过,几经秋霜催。熟了,红了,满树的红柿子,像满树的红灯笼,高高的,亮亮的,耀眼的,挂在我家门前。

村里的孩子都来了,唱着童谣:柿子熟,柿子红,门前柿子,挂灯笼各自抱回满满一蔸红红的柿子,小脸笑成了红红的灯笼

第二年,孩子们除了抱走红灯笼,还有一棵嫩绿的柿树苗

母亲是最后一个离开故乡的。那年,柿子红的时节,母亲摔伤了。我和弟弟赶到老家,已是半夜。

家里围满了乡邻,说母亲爬上门前那棵挂满红灯笼的柿子树,失足摔了下来。邻居发现时,母亲尚能勉强支撑捡起散落的果实,码满竹筐,说带给她外地的孙孙吃。之后,就昏了过去。

母亲躺在简陋的床上,双目紧闭,满身泥土。身边,一篮码放齐整的熟柿子,像一盏盏红红的灯笼,像一堆红红的火

村里孩子和她的孙孙,在泣声念唱:柿子熟,柿子红,门前柿子,挂灯笼

现在,我们一家人都离开了故乡。

每到秋霜如雪,秋叶如画,柿子红透的时节,都会得到乡邻的邀请,我也会陪同母亲回到故乡。

摸摸我家门前那棵柿子树。

看看家家柿子红,满村挂灯笼。

听听孩子们在树下吟唱:柿子熟,柿子红,满村柿树,挂灯笼

登山有感


在登山的过程中,没有人在乎你是轻松或困难。人们只会看你最后登上的位置,或鄙夷或仰望。

登山不厌高,心有余闲。一个人即使已登山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俗话说得好: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只有试登山岳高,才能方见草木微。我一直有种:遥望似河山,低头踏龙脉;登山望天阔,俯首看九霄的感觉。话说回来, 连巅峰都没眺望过的登山者,又怎么会想要登峰造极呢?自从这次再登山,我很感概,我看到高山巍峨拔地起,也望见绿水长流天上来。同时也试看了登顶俯瞰全是景,后来才发现一览无余皆是情。

登山就是边走边爱,每走一步,就更爱生命,更爱以前生活中不经意的一切。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同时, 登山的人都知道要爬上前方更高的那座山,你得先下这座山。舍不得下,就登不了新高。

人生就有如登山一样,登顶固然重要,但你又何尝不慢下来,好好的看看沿途的风景,停下脚步休息一下。在此刻,我发现, 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也就是说,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上山的时候,我没有想其他,只想着下一步,只考虑应该把下一步放到哪里,该怎样迈出下一步,考虑这些无数的步伐会把我引向何处。我完全沉浸在对下一步的思考之中,也许有生以来第一次超越了自我。

学习语言以及其他任何事情,起初都不会觉得有趣。拿登山来比喻,就像是走到景色开阔处之前,总感觉是在做着毫无意义的事似的。 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人生本来就像登山,很多时候,遥看目标,似乎高不可攀,其实每向前一步,我们也就距离目标更近一步,每个人不管多么平凡,只要真诚付出努力,都能够到达比想象更高的高度,人生没有爬不过的山,重要的是行动,认准目标之后,便脚踏实地向前,每一步,都是人生的新高度!

听雨有感


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天,人言道:春雨贵如油,听着这雨,我为着家里的几亩薄田高兴,为着等待春耕的父母高兴,也为着翘首以待春雨的父老乡亲高兴。

这雨来的总归是该高兴的。但不知为何,站在窗前,一种莫名的伤感向我袭来。

为何呢?原来是想起了一个人,一首诗。

抬头望天空,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一女子,弱柳扶风般的朝落花走去,衣袂飘飘,看你肩上仿佛有一把小锄头,你停住了,小心翼翼的将那落花拢起,埋入土中,我听见了,听见你在低吟:

怪奴底事倍伤神?

半为怜春半恼春。

我知道了。你是黛玉,只是我不懂,春日是个好时节,为何你偏要恼春?你这恼来的奇怪?

你不嗔怪我问的鲁莽,与我解释道: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你问我这样可该恼?我心悦诚服。

黛玉,你可知道?我不是不懂你,为着你的一首《葬花吟》我流了多少眼泪,我是心疼你啊!下雨了与你一起吟几句: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你看,雨下的紧了,赶快回去吧。

你和我点头作别,我想伸手为你拭去泪痕,却见你早已朝着百花深处走去

也罢,也罢。

冷风吹来,我忽然清醒,原来我还站在窗前,学生已经放学,看着那一片青春穿行在雨中,不觉的想起了一首诗: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我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写于何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今天又恰好想起了。

少年,凡事总喜装饰,浮夸,听雨在那繁花似锦处;及至壮年,已经颇有些格局,那是否与你漂泊的经历有关?老年的你,孤独无依,但也应看淡了世事吧!

你我素不相识,可我却读到了你的一生,也仿佛看到我自己的一生。

今日之我,当属壮年,未曾漂泊,生活尚属安稳,双亲未老,下无幼小,本该恣意潇洒,怎奈心中时时伤感。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今日雨中顿悟,

原来:身未漂泊,心却不安,远方在召唤着灵魂。仅此而已。

游沈园有感


很不幸,我是在仲夏夜,参观的沈园。

一进沈园,一股悲凉之气便是拂面而来,细细品味,只是品出其中一丝的忧国忧民,但其中大部分的哀痛我却是无从看破,只好顺其自然。导游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仿制宋代的钱币。

太阳已快尽落西山,只给人们最后一些时间观赏那一亩清湖。当时有些许鸭子在池中桥下闲庭信步,我趁机排了几张,映着渐黑的天色与闪烁的霓虹,显得悠闲,而从容。鸭子旁边是几朵莲花,几片浮萍,使我不觉想到了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这句千古佳话。湖旁边是一方亭子,牌匾是孤鹤轩。

孤鹤轩是楷体的,其中轩一改往常的豪迈,变得无比凄凉,在衬着孤亭整体是褐色的,匾上面的檐,据说在阳光照耀下是一只冲天大雁,但在繁星闪烁的夜幕上,他却十分深沉,如老僧入定般盘坐在那里,那四瓣次檐上有四只狼似的动物,似仰天长啸,威武至极。

亭旁有一尊石雕,我虽不认识,但其动作所体现的无比幽怨和其自内向外所发出的寒梅傲骨之气,便让我有所猜测。他右手高抬至腰间、头颅望向万丈星空,好似向天寻求什么;戴着一顶帽子,虽只有大概三十多岁的气质与身高,但脸上的皱纹,却显示着他的憔悴,与担心。虽为铜像,但我却感觉那是一位白髯飘飘的圣人

再往里走,便是那沉痛之气最密集之处。已是日薄西山,我们只好借着手电筒的光,去看,那触目惊心的大字。其他字,我或许不认识,但是错,错,错莫,莫,莫难,难,难瞒,瞒,瞒我却认识。虽没有标点,但那创击灵魂的强音却在我心中留下来重重的一笔!再读其他,我顿时心头澎湃,如此诗,如此词,也难怪有如此悲凉!再看落款,是他,果然是他!我心潮再次掀起了惊涛骇浪!陆游!他这辈子,也算是被惊风乱的芙蓉水,被密雨斜侵的薜荔墙了吧!

回望孤鹤轩,我思绪飞转:恐怕是先有诗壁再有这孤鹤亭吧。这孤鹤是否是指那两只棒打的鸳鸯?那剩下那只,是陆游,还是唐婉呢?有时我也在想,是不是应该改成放鹤亭呢,让这两只苦命的仙鹤自由地飞翔?

游沈园,望江山美景;品陆游,叹曲折人生。

有感觉就好


一个普普通通的清晨,一张扬起的笑脸,轻轻的一声问候:“老师,这个假期过得怎么样啊?”

新的学习过程又开始了。我们要学习《看雪》了,同学们课前也做了准备,只是不知道对于大陆和台湾的往事没有深入了解孩子们今天会怎样表现。这篇文章有股淡淡的哀愁,不在表面,读不透是难以理解的。

台湾的背景资料展示了一下,他们知道了宝岛的一些知识。少不得一番感慨,真正的宝岛啊!

文章的要领是老师的几句话,主要是创设情境给孩子导语予以引导。孩子们的好奇地问老师的一句话,在老师心里激起了多大的波澜啊。

童年的往事历历在目啊,所以老师说:“小时候,在我的故乡。”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问:“你们知道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怎么想呢?”此前,我已经告诉孩子们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人离开大陆,几乎就没有机会回到故乡了。(要知道整整四十年的隔绝啊,人生的沧桑莫过于此了。)

老师肯定会感到悲伤的,一个孩子说。

老师可能会流眼泪了,另外一个孩子说。

老师肯定会想念家乡了,也想念她的亲人了……孩子们说着,真看不出这些小家伙还真能够体会一个漂泊异乡人的心绪。真不简单啊。

他们为什么会问北京离这儿很远吧?孩子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也许他想:要是近的话下次过去看雪很方便啊。有的说,他想知道北京是不是很远呢。而那个小家伙手举得很高,等我请他的时候却说忘记了。哎,真是没有办法……

我说,今天你们知道台湾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可是台湾与大陆曾经一度联系很少,所以多数台湾孩子对北京也比较陌生,自然也就不知道北京远还是近了。历史的沧桑就在字里行间,简直忽然被自己的灵感感动了。备课有时候真的好像简单,可是教师的深度是为了孩子的理解降低深度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着的东西真不少呢。

可是为什么老师回答孩子“不算太远呢?”汪青云首先举手,说反对老师的话,因为北京到台湾有将近一千多公里呢!应该回答远才对,那边的查振楠不干了,大声说:“老师说得对,她想念故乡了,就觉得不是那么远了。”于是汪青云再说同意,就引起其他人不满意了:你怎么一下子又远,一下子又不远呢?呵呵,这小家伙两只手一会放,一会举,简直不知所措,而我清楚地知道,他已经意会了老师的意思。于是给他机会讲,可惜没有说出来,只好

秋词有感


[唐]诗人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何为文人悲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宋玉,该人既是古代有名的帅哥,又是着名的辞赋家,古有才比宋玉之说,是文人中的翘楚。

其所着《楚辞?九辨》中流露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衰。的感慨,可以说是开启了文人悲秋的先河。后文人悲秋逐渐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主题之一。但是,诗人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传统的文人悲秋、叹秋观,勇于挑战历史上的文化遗风,以颂秋、赞秋赋予秋天的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达了诗豪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深受后人的敬佩!

时值三秋,东北已冰雪盖地,中原也玉露成霜。然而在我们南方炎夏暑气才刚刚消散,清秋的脚步在风雨中踯躅蹁跹,一场秋雨一阵凉,清凉的晚风吹袭着恬淡的心田,让人在寒凉中增添几分惬意时序渐至,一叶知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夫期盼的正是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秋色,为文人铺笺泼墨,诗情画意盎然而生提供了难得的素材;秋韵,三杯香茗,一曲清歌,让世俗繁华抛于脑后。

君不见北京的香山公园,四川九寨沟风景区,都是在深秋时节,以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色,呈现一幅山林画卷,给人美轮美奂的炫美视觉享受,吸引游客流连忘返。故金秋给人以安静之美。当树树秋声,山山寒色时,这飘零的落叶终将入泥护花,书写着永恒的生命,正如人类的繁衍生息,瓜瓞绵绵。

伫立庭前,遥望天际,北雁南飞,天高气爽,飞禽心无旁骛的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放心觅食去。看天边云卷云舒,去留无意,这无垢的清秋,让我心中多一份落寞。叹人生之秋,不也是在悲凉处落幕?大自然的规律虽无法违逆,但景由心造,愿自心发,诗人刘禹锡在屡屡遭贬后仍以秋日胜春朝的人生观坦然面世,以文自适,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安享清福。

朋友们:请珍重!秋已深,须添衣;夕也红,善从容度日,与山水共欢,放下爱恨,一切随缘。让气势磅礴、宽广无边的胸襟,童心未泯、意气风发的境界永伴着我们的一生。

甲午深秋于瀛江居

清明节有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儿时背的诗,每到清明节。总会重温此诗。你会问有何感想?谈感想不敢当。瞎说说自己心里话。倒有几句,中国人习俗,清明节前。上坟。祭拜祖宗以故老人。

现代人物资条件丰富了。上坟祭拜花样多,出手也阔绰了,泥巴堆堆,越堆越高,越堆越大,更整得亮膛,贴上磁砖,立一块玉石碑文,这才是真正的光了宗,耀了祖。后人跟着脸上也贴了金,这种我不持任何评议,祖宗吗?

尊重一点,居住好一点,铺张一点,后人有这个实力应该的。孝敬祖宗是人人称颂的美德,所以,我们一直传承发扬光大。说起来大篇大篇的大道理,克己服理,人义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简直又是一个人,称得上十足的双面人,为一丁点小事,哭天嚎地,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仿佛天底下的人都是坏人,唯有剩他一人是好人,大叫冤屈。

我这样说,好人更伤心,更不高兴了,高不高兴我也要说,但我也没点名道姓,你又何比犯夹疑,硬要屎盘子往自己头上扣呢?你要扣,我也没办法,人不要自己作贱自己,你做你的,我瞎说我的,井水不犯河,身正不怕影子歪。

我自己在想,我死了,把我洒在大海,我可以飘洋过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制度,不同肤色的人,不同的生活饮食习惯,风土人情,活着用水泥钢筋把自己圈起来,过得就比较辛苦了,为什么死了还要那多烂规矩呢?不守成规的思想,爱想当然,但世俗的眼光会杀死你,涎沫会淹死你,只得假老实,假正经,在世人面前是个乖孩子,大好人。

死了,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到外边去溜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守着一堆泥巴,虫虫蚂蚁又多,多遭罪,还让儿女破费,儿女不破费,又显太寒碜,没面子,这个面子是丢不起的,这叫死要面子活人受罪。

我的理解是,活着的时候,老人需要什么尽量满足,死了,就没有必要再劳烦后人,。或许有人说,我才是真正不孝子,但我不习惯看别人脸色,更易洒洒脱脱过一生。

清明节而感。

登嘉峪关城楼有感


因参加酒泉钢铁公司办公楼设计,因此,我有机会二次进嘉峪关,并登上嘉峪关城楼。

四月江南,已经春暖花开,而祖国的西北仍冰天雪地。巍巍雄关,皑皑祁连,景色壮观迷人。

嘉峪关作为明代长城西尽头的重要关口,是现存长城中保存最为完善的关口,加上近年修葺,更显壮观。

万里长城沿河西走廊西进至嘉峪关止,这段地形中的南祁连山脉终年白雪皑皑,北马鬃山连绵不断。虽说是走廊,但很多地方竟有二百里之宽,不易防守,加上千里戈壁,难以取水,人畜不能生存。而嘉峪关为夹谷咽喉之地,宽三十里,地势平坦,并有泉水。天时地利,易守难攻。六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利用环境、地理条件,抵御外来侵略,这不得不使我感到赞叹。

我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渐渐地被这雄伟的建筑所折服。嘉峪关城楼是三层三檐式的高大楼阁建筑,高达十七米。精致的雕梁画栋,非能工巧匠能及。这时陪同我的酒钢设计处老孟同志指着西瓮城门楼坊檐台上的一块砖说:当年在建关城中,有位名师易开占,技艺高超,精通九九算法,关城由他承揽建造。负责建城的校尉郝空,为人心狠手辣。一天他对易说:匠头,人们都说你很有能耐,那么你给我核算一下,建此关需要多少砖?易答:我已算过了,共需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郝冷笑一声:如有一块之差,定要问罪。工程结束了,工匠们十分高兴,但结果多了一块砖。易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将此砖放到人取不到,风刮不倒的西瓮城门楼的檐台上。郝空见后大怒,吼道:为何多一砖?记住你的夸口。即命人取砖。易猛喝一声:住手,那是定城砖,若要取掉,城即倒坍。郝空吓得一愣,随即溜走。此典故现在当然无从考证,望着这至今还保留着与周围构造毫无相干、亦非天外来物的特殊砖块,也许将成为千古一迷,等待后人回答。

我站在城楼上举目远眺,视野顿时开阔,蓝天白云中夹着青烟袅袅,我视乎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我们民族从复兴到强盛的拼搏精神。

据说当年建城的几万民夫,露天设灶,蓬蒿为柴,戈壁滩上终日烟雾弥漫。工完人散,烟雾仍不消散。相隔几个世纪之久,这些青烟仍在袅袅飘拂,还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今天的嘉峪关已从过去荒凉的几十户人家发展成为现在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西北的钢铁基地酒泉钢铁公司、我国卫星发射基就在这里。

打狼——春日有感


如果你发现羊群里有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为避免羊群遭殃,你打死了狼。那么你必会遭致众人的谴责。众人看到的只是一只善良的羊,他们会指责你心胸狭小,难以容羊。这时,打狼的时机还不到。

终于等狼不小心露出了尾巴,你觉得这回能打了吧?不,还不到。你这时打狼,众人仍会谴责你:不就是一只狼吗?或许是一只善良的狼,它既没有伤羊,也没有伤人,何必容不下一只善良的狼呢?

狼终于忍不住吃了一只羊,这回总该打了吧?时机还不到,你这时打了,众人仍会谴责你:不就吃了一只羊吗?俗活说金无足赤,狼无完狼,你为什么不能给它一个改正的机会呢?

你得等,你必须得等到狼吃了许多羊,伤了人,众人已经对狼一致讨伐的时候,你才能下手。

你说,这不是亡羊补牢吗?本来能避免的损失,为什么不去避免呢?你须知,众人虽有胸襟,但却无你的眼光。在此环境之中,只得如此,否则,你会招致众人的讨伐。虽然他们不去讨伐狼,但讨伐你一定会不遗余力的。

翻翻历史,朱元璋收拾胡惟庸、洪秀全处置杨秀清,不都是这样等待机会吗?朱元璋、洪秀全那是手握生杀大权的人,尚且如此顾忌,何况你是社会最底层的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