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百科 > 导航 > 妈妈如果这样做,就能够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明天就能见到你情感说说

发表时间:2020-06-10

妈妈如果这样做,就能够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两个人的感情也是有很多小技巧的,两个人需要去解决一些感情问题,遇到情感问题了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妈妈如果这样做,就能够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全感

安全感,就好比打仗时拥有一个安全基地。那么,拥有这样的根据地之后,进攻时有供给,防守时有保障。所以能够具有较好的向外的探索力量,和创造的力量。

具有安全感的人,乐于探索外部世界,乐于跟人交往。内心有很踏实的感觉,对自己感到自信,对外部感到安全,可信任的感觉比较强。

缺乏安全感的人,总感觉自己是不重要的,不够好的,是糟糕的,是没人喜欢的。对自己感到羞耻,甚至厌恶。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不好,害怕别人不喜欢,因此恐惧跟人交往。

缺乏安全感的人,害怕表达自己,而且不敢表达自己意愿,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甚至觉得自己没有表达自己意愿和提出要求的资格。他们会对别人的需求敏感,总是第一时间内感受到别人的需求或感受。而对自己,则总是说“我没有啊”,而实际上,潜意识中那种委屈感,随时都可能被压爆。

缺乏安全感的人,也会表现得很优秀,处处展示自己好的一面。这样,他们就不必担心别人看到自己的不好了。因此,他们一方面很要强,很光鲜,但同时,内心充满了无助感甚至是恐惧的感觉。他们觉得,一旦自己某一点做得不好够,结果就会糟糕透了,所有的人都会抛弃自己、厌恶自己。

不安全感,其实根源于分裂式的思维。期待自己是完美的,没有污点的。只有这样,才能被人接纳,被人喜欢。所以总是力求避免暴露出自己的不好。似乎,只要自己有不好的一面,别人就会不喜欢。

不安全感,来源于幼年时期的母婴互动。可以说,母婴关系的质量,决定着这个婴儿长大成人之后,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

因此,妈妈的作用,以及妈妈对待婴儿的方式,至关重要。

感受外部世界

婴儿最初跟妈妈的交流,是通过情绪的流动来表情达意的。因为她还不会讲话啊。

虽然不会讲话,但并不是说,婴儿就没有感受。她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外部的世界,而且期待得到回应。特别是妈妈的回应。因为妈妈是她的生命最初的养育者。

那么,婴儿感受外部世界的时候,她需要以妈妈的情绪和回应作为感知世界的参照系。

比如说,最初对于饥饿、冷热等的感觉。在婴儿的世界里,这些生理上的刺激,只有经过妈妈的回应,才会变得有意义。如果她能够迅速得到妈妈的照料,可能就没有那么可怕;如果妈妈的回应很迟钝或者缺乏回应,就会给婴儿留下很糟糕的感觉。

一次次的,一个个的感觉碎片,在婴儿内心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她对外部世界的印象,也会形成对自我的感觉,以及对“妈妈”的判断。也让她学会了以某种模式,跟别人进行互动。

这一模式的内化,就是成人后的人际关系模式,一生都适用。

妈妈的回应

妈妈既然是婴儿最初的情绪参照,那也就是婴儿最初感知世界的向导。所以妈妈的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妈妈对婴儿所要做的,首先就是像一面镜子一样,清晰地去映照婴儿的每一个情绪。

在我居住和工作的小区内,有很多年轻妈妈。那么,我闲暇时观察,妈妈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有蛮大差异的。

比如说,有一位妈妈,就让我感到惊讶。她的小孩子正跟别的小朋友玩,然后瞥了妈妈一眼,就开始哭了起来。我看到,那位妈妈从包里拿出食物给她的婴孩,那孩子很开心地边吃边玩。

我好奇地问那位妈妈:你怎么就知道你的孩子是饿了,而不是要热了或者要撒尿呢?

那位年轻妈妈羞涩地说,本能的感知也能猜得出来。

这位妈妈,对孩子的需求很敏感,回应得也很及时。那么,孩子内心的感觉一定是舒服的。不仅对妈妈感到满意,也会对自己感到满意,自然也有更大的兴趣去探索外部世界。

但是,我也看到过另外一些养育者。比如一天有位小孩子不慎跌倒了。这是多么正常的事情啊,但是,我看到一位女士大惊失色,然后厉声厉色地一顿呵斥:“叫你小心,你就是不小心,看看摔倒了吧?”然后还啪啪两巴掌打在孩子身上。

我感觉到如同打在我心上一样痛:至于吗?多大点事儿啊?这会在孩子内心形成怎样的感觉呢?这样下去,小孩岂不要时时小心谨慎战战兢兢了?那他还敢独自玩吗?

我猜想,孩子的不安全感,大概就是由这样的妈妈的不恰当的回应所造成的吧。

镜映和容纳

合格的妈妈,能够恰当地觉察到孩子的需求,然后能够及时给予回应。至少,在孩子的内心中,对妈妈的满意度要比失望度高些。这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基础。

这样,孩子的内心,就不会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不会对自己的需求而感到羞耻或者恐惧。

同时,孩子感受外部世界时,因为妈妈的存在和镜映,她能够找到参照,找到自己的感觉。

比如说,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婴儿来到陌生的人群中。婴儿表现出哭泣的样子。妈妈说:你是不是感到陌生和害怕呢,不要紧的,妈妈在这里啊。于是那个小孩子真的就不哭了,并且尝试着跟陌生人交往。

在这一过程中,这位妈妈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感知孩子的情绪;二是给孩子情绪命名;三是安抚孩子的情绪。

也就是说,这位妈妈起到的作用,不仅有镜子的映照作用,还起到了容器的容纳、安抚的作用。

这样,在孩子内心,一方面就会对自己的感受有所认知;同时会感觉到是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至少在妈妈身边自己是可以承受的。

那么,妈妈就是孩子内心的安全基地。孩子的安全感就由此建立。

做好的镜子和容器

对于大多数妈妈们来讲,问题在于,自己似乎很难成为孩子清晰的镜子,难以成为容纳孩子情绪的容器。

比如说,看到孩子跌倒后,内心充满恐惧的那位妈妈。因为自己的恐惧,她在孩子跌倒时,不仅不能镜映孩子的感受。反而像一面哈哈镜一样,扭曲地呈现给孩子一些假象。

而且,因为早已被恐惧挤满了心胸,孩子表现出的一点点的意外,就能够让妈妈爆炸。反而需要孩子来安抚自己。这就很可怕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学习成长、不清理自己内在的妈妈,是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妈妈的。那么,提前接受个人成长的心理咨询,是比较好的选择。

小编推荐

如何给女人安全感?女人如何找回安全感


有魅力又不值得信任,即使你在高帅很富有,女人也会让你最多考虑一下你的欲望,真诚地爱你并不容易。事实上,创造一种信任感并不难,也就是给女性一种归属感。如何给女性一种归属感?下面,让我们深入了解彼此。

一.不安全的疑虑

如果一个男人想要一个女人爱上你,只有两个关键因素:诱惑和信任。

如何给女性一种归属感?有些兄弟很英俊,有很好的口才。然而,如果一个女人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会说她对他没有归属感。

女性如何增强她们的归属感?兄弟俩都很困惑。我从未伤害过一个女人,并且一直宠爱她。为什么我总是说我不属于这里?

当女人在网上恋爱时,她们如何找到归属感?因为他们更难获得信任感,因为他们没有见过面,而且女性对陌生男孩的归属感也较低,所以很多时候,当你和女性交谈较多时,你仍然不能外出。如何给女性一种归属感?

二。示例

例如:

给你两个好朋友A和B,A通常能工作,但他对父母很孝顺,对盆友也很慷慨。

b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做很多工作,但是这个人对他的父母很冷淡,而且很有爱心。他经常信口开河。

我想问你能和谁成为好朋友。如何给女性一种归属感?

很明显,甲有一种归属感,乙和你最多只有几个权益。你永远不会把他视为密友。

兄弟,根据这个小例子,你知道哪个男孩有归属感吗?

3。男人如何给女人一种对天堂的归属感

1、孝顺父母

例如,昨天,人们举行了一次关于共享身心健康的会议。许多兄弟过去常常奉承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多数兄弟帮助他们的父母进行身体和精神健康调查。一个学会感激父母的人,最应该被信任吗?

2.遵守你的诺言

一个遵守诺言的男孩是一个真正的老人。作为信守承诺的结果,它意味着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勇气。老人并不是因为你大或有影响力,也就是说,老人只有勇敢地面对风险,勇敢地承担风险。

3、讲仗义

一个人是否对他的亲戚充满感情,对他的朋友是否正直,会立即决定这个男孩是否可靠。

如果一个男人承诺孝顺父母,信守诺言,为正义而大声疾呼,他可以说,不管他来自哪里,遇到什么样的女人,女人都会认为你是可靠的。

4。女性如何找到归属感?

女性如何找到归属感?男孩子越聪明,他们对归属感就越少。在网上,你应该希望女人觉得你可靠。这不是誓言。你不需要可靠。他说不行,女人必须说出来。这需要一种不同的方法来快速让对方依赖和吸引你(参考十指贵宾的关键示例教程)。那为什么有些兄弟会在网上花大价钱和美女聊天,他们的情感基本上达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呢?然而,在和你几次幽会之后,女人突然说她们从来不属于你,然后就分手了。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毫无疑问,兄弟俩会无缘无故地犯错误。我对她做了什么?为什么我混乱的感觉会结束?我认为原因很简单:毫无疑问,你的言行是不同的,揭示了你真正的气质。

例如:

你很了解漂亮的女人,但你却对着酒店的女服务员大喊大叫。

给漂亮女人买东西时,你不会皱起眉头,但你不会在乎你的朋友。

你尊重漂亮女人的父母,但对自己的父母却很僵硬...

5。女性如何增强她们的归属感?

女人不傻。今天你可以为她做任何事,因为你爱他,明天你也会为另一个美丽的女人做同样的事。因此,一个聪明的女人不仅要看你是否爱她,告诉你不需要依赖事实,而且关键是要根据你对周围人的态度来判断你是否是一个可靠的男孩。女性如何增强她们的归属感?在爱的整个过程中,个人行为通常比语言更重要。现在是文明行为社会发展,女性已经不需要男生外部能量的维持。因此,一个男人是否能给一个女人带来归属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键的个人行为。

女性如何找到归属感?建立关系最快最合理的捷径是模仿别人成功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而不是试图让他们遍体鳞伤。最后,时间浪费得太浪费了,心也累了,钱花光了,什么也没做!这种让每个人分享的基础知识都是关于一些关系的。人们会紧紧抓住高级贵宾课程和线下推广课程的内容。有一套具体的方法可以快速吸引女孩,让她在短时间内爱上你,让你随心所欲地感受真实!

给孩子安全感,不是跟妈妈黏在一起就有的


前几天,一个朋友在群里倒苦水。

说自从儿子出生后,自己就一直坚持亲自带。

怕老人带不好,又怕没有妈妈带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之前她也觉得好好的,自打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开始,她觉得懵了。

第一天上学,儿子是抱着自己的腿,死活不放手。

幼儿园两个老师才把他扒拉下来。

然后哭着喊着要妈妈。

那天她就躲在教室的窗户后边,默默擦眼泪,真想把孩子抱回去。

第二天,儿子根本就不出门,说什么都没用。

后来她强行把孩子抱到楼下,送去学校。

然后分离时又是前一天的升级版。

坚持了几天,她感觉自己扛不住了。

怕儿子在学校哭坏嗓子,怕孩子恨自己。

然后给孩子请假三天。

希望能好好做做孩子的工作。

结果感觉进退两难,问大家该怎么办?

想不清为何小心翼翼的呵护,孩子还缺安全感?

她可是圈子里出名的好妈妈。

只要有儿子出现的地方,1米内必有她。

用她的话说,“儿子就是命根子,我离不开他,也不敢放手。”

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这样细致入微的母爱,常常能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但很多情况是:孩子正慢慢长大,发生变化,可妈妈的状态还没有转变,没有成长。

两岁的孩子会去做一些危险的探索。

父母小心翼翼地围着孩子,不许孩子做。

三四岁的孩子也许会去外边公园试试自己的脚能跑多快。

也会想着去试试自己的拳头有多大力量。

甚至会想着去挑战一下比自己大的孩子。

可是很多孩子没有这样的机会。

“不许跑,会摔跤。”

“把拳头收起来,还打架我就打你。”

“你能不能长点心,还去找大孩子的茬。”

……

父母一直把孩子放在一个自己设定的狭小的保护圈里。

以为这就是爱,是孩子想要的安全感。

结果反而给不了孩子真正的安全感。

因为除了爱,安全感还需要一个内核。

02

一个人的安全感,来源于自己拥有与这个世界相处的能力。

也就是自我的强大,主要体现在内心是不是够强大。

有很多妈妈说,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独立面对世界的表现大不一样。

“家里的小老虎”出门变成了“畏缩的小老鼠”。

这样的情形往往跟孩子面对这个世界时的内心感受有关。

内心强大的孩子,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去保护自己,这样他们不会害怕。

而相反,心理根基搭建在父母身上的孩子,一离开父母就找不到自己了。

不知道怎么说话,甚至走路都不知道该先出左脚还是先出右脚。

请积极地鼓励孩子去独立完成一件事。

这样做能让孩子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记得儿子刚刚三岁,有一天我要去楼下的仓库发快递。

但是到了那里的时候,发现快递单没拿。

我就随口说了一句:“要是有人帮我拿下来就好了。”

跟在屁股后面的小家伙马上就说自己去。

我说你敢一个人上楼吗?

他说没问题。

因为没有电梯,他需要自己爬六层楼。

我想让他尝试一下吧。

等他走了,我还是在下面竖起耳朵听他爬楼的声音。

然后给老婆打了一个电话,说儿子上去拿东西了。

当他最后把单子放到我手上的时候。

我看到他脸上那种自信的笑容。

孩子总是希望能够完成一些看上去很难的任务。

以此来找到并肯定自己的能力。

如果父母总是说:“你不行,你真的不行!“

否定孩子的结果是让孩子也觉得自己真的不行。

让孩子自己尝试处理一些事。

因为在他们独立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与真正的自己在一起。

03

安全感还源自一个人本身的能力强弱。

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到任何环境下都不会丧失安全感。

而一个能力欠缺的人,却要找一堆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恐惧和不安。

其实在孩子身上也一样。

所以当有朋友说:“孩子什么时候上幼儿园最合适?”

答案是孩子准备好了的时候。

比如,当孩子能流利的表达沟通、知道如何与其他孩子相处的规矩、自己能打理自己的衣服鞋袜、大小便能自如处理、内心不恐惧分离时。

每一个点都是能力的体现,看能不能应对。

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

需要父母在后天的培养,让孩子慢慢形成这种能力。

显然,包干的父母是无法让孩子形成自己的能力的。

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其实孩子们自己也会去试探危险程度。

比如我们楼下有一个小游乐场,那也是孩子们的冒险乐园。

特别是男孩们,除了走楼梯,爬上滑滑梯顶部的方法有好几种。

有一天我看到三四个男孩把滑滑梯边上的一根横梁当作单杠。

每个孩子都小心翼翼地吊起来,然后悬空,对着前面的空地晃动身体。

这时有一个奶奶看到了,马上就把孙子拉了下去。

“你这样玩,摔断了腿,怎么办啊!”

那个孩子就被拉玩其他的了。

儿子当时也站在那。

我说你要不试下。

他说不敢。

我说那你先玩其他的,慢慢来。

过了几天,我发现他竟然在那慢慢练习那个动作。

每次都小心翼翼的,一次比一次好。

最后能够自己玩了,兴奋地叫我过去看。

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尽情地探索。

让孩子自己做,他的能力会慢慢提升。

04

我们放开了孩子的手,但是永远不能忽视孩子的内心。

孩子不需要你的干涉,但是他渴望你的积极关注。

我想,也只有真正读懂孩子的父母,才敢放手。

孩子跟父母之间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安全型依恋”关系,这种感觉会伴随人的一生。

而父母的关注和亲密的爱,是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两个关键。

“当我不开心时,我会感到难过。我的情绪需要有人看到,不管我的目的如何,我首先希望有人关注到我的情绪,而不是忽视和打击。”

这样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是被父母关注重视的。

所以当儿子一脸的难过地带着他的玩具找到我说:“爸爸,我的这个轮子掉了。”

其实这个时候他只是希望我能响应他的感受。

“你是不是觉得不开心,要不爸爸给你修修。”

不管再忙都要重视孩子的问题,因为那是他们眼里的大事。

“好的!”这时候儿子马上就高兴了起来,等着我鼓捣。

就算修不好,孩子也不会难过了,因为父母感受到了他的情绪,并且积极地帮助了他,而这样就足够了。

当他嘴巴里长了两个溃疡的时候,在学校里跟老师念叨很久。

我猜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理会他这个小问题。

当他回家后,我说“爸爸也知道你疼,我会想办法给你治好,但是需要你的配合和恢复的时间,你知道白细胞也挺忙的。”

当他得到了积极响应,并且知道接下来会怎么做的时候。

孩子的焦虑就会打消,会感觉到安全。

父母要给孩子心理上小心翼翼地呵护和关注。这样才能共情、理解并尊重他。

而孩子的行为上,请记得放手。让他去感受、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思想。

这两者,应该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两个关键,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