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祭母系列之六让出来的和谐

情感系列语录

发表时间:2020-08-10

祭母系列之六让出来的和谐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祭母系列之六让出来的和谐,欢迎阅读与收藏。

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很穷。多亏了母亲善于理家,每周或多或少能够有一点荤腥。而所谓的荤腥,其实不过是一盘大葱炒鸡蛋,或者干脆就是一小坨猪油。

为了让碗里的油水能够再多一些,让正处于发育期的五个孩子补充一点营养,母亲在院内角落养了一群鸡,父亲在地上挖了四四方方的大坑,也养了一群兔子。每天父亲下班吃完饭后,就会用自行车带着我和哥哥前往附近的民族公社,到收获完的农田里捡麦穗、拾苞谷、割野草、掐野菜,保证那些小鸡、小兔不至于和我们一样忍饥挨饿。

我们知道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就是未来碗里的荤腥,因此也就格外卖力。每天回来不管多晚,我们都会全家参与,把捡回来的玉米和麦穗脱粒,积少成多后再送去磨成白花花的面粉或黄灿灿的棒子面,用以补充每月都不够吃的口粮。然后把能吃的野菜清洗干净,留做第二天食用。剩下的碎末就和野草一起连夜喂给小鸡和小兔。父亲说:吃了夜草的鸡和兔子长得快,如果早晨喂容易沾露水,小鸡和小兔就要拉肚子了。

每天我们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鸡和兔子长大了没有。母亲告诉我们,小鸡长到笼子一样高、小兔超过父亲的棉鞋长,就可以吃了。在我的记忆里,这些小鸡和小兔确实太不给力,生长的速度早已超过了我们忍耐的极限。一个月过去也长不了多少,距离成为荤腥的日子依然十分漫长。现在每次在市场上看到那些几十天就长得肥肥大大的肉鸡,我都会对曾经养过的那些小鸡、小兔恨得咬牙切齿。

半年后,小鸡终于长到笼子高了,母亲却食言了。

她让我们自己选择:是把鸡杀了痛痛快快吃一顿,以后就不再有鸡肉吃;还是让小鸡每天下一个蛋,再孵一只小鸡,以后天天就可以有鸡吃。我们五个黄鼠狼一般馋嘴的孩子流着口水争论了一整天,最终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渴望战胜了暂时的贪婪和饥饿,我们有条件地妥协了。条件就是既然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们就把罪恶的目光投向善良的小白兔吧,反正我们不吃,狼外婆也不会放过它!

终于等到了小白兔捐躯的日子。那一天我们谁都没有跟往日一样到外边疯跑,等着你妈叫你回家吃饭的传递,静悄悄地围坐在锅台旁,摇鼓风机、劈柴火,嗅着香味流口水,直到一大盘几乎被土豆淹没的兔肉端上餐桌。

家里有规矩,大人不动筷子,小孩是不能动手的。在母亲盛饭的时候,我们只能把筷子握在手心不停地抽动,每当想到这时候,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成语:磨刀霍霍。

一切就绪。母亲正襟危坐,先挑出一个兔子腿,环顾四周,缓缓开口:这块肉一定要给家里贡献最大的人!父亲马上接话:我不参加你们劳模评选,我看应该给老三,一个8岁的女孩子学会做饭不容易!

妹妹突然得到老爸的肯定,喜出望外,赶紧递过饭碗准备笑纳。手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小声说:还是给老大吧,他捡回来的苞谷最多。大哥急忙起身检讨:我昨天不小心弄伤了老五的手,应该先让最小的吃!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推让中,一大盘兔肉土豆被消灭的干干净净,唯有母亲自始至终没有夹起一块兔肉。

以后的日子里,家里就经常上演这样愉快的会餐。那群可爱的小鸡小兔也一直陪伴着我们,直到我们长大。只是现在,我们再也吃不到那样回味无穷的兔肉,再也听不到母亲啰啰嗦嗦的唠叨了。可是即使饭菜再香、再好吃,我们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互相推让。

编辑推荐

祭母系列之五看出来的孝顺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到底有哪些优质的情感美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祭母系列之五看出来的孝顺,欢迎阅读与收藏。

邻居大妈带着孙子来串门,小家伙正是人嫌狗不爱的年龄,爬高上低,一会儿揪母亲的头发,一会儿戴上父亲的老花镜,邻居大妈训了几次,小家伙毫无惧色。刚刚消停一会,又把母亲最喜爱的一盆花连根拔起。邻家大妈气呼呼地上去就要打屁股,母亲急忙拦住,抱过孩子侧过身体护着。一再说:不碍事的,小孩子都这么皮!

等这熊孩子终于安静下来,母亲对着孩子的脸端详了片刻,对邻居大妈说:你别看这孩子现在这么淘气,将来肯定很孝顺,看来你一定能享上他的福!邻居大妈一脸狐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没听说你以前学过相面呀?

母亲故作神秘:我也是在老家跟着别人学的,很准的。说完一指在旁边看笑话的我:我们家这老二是你看着长大的,小时候比你这孙子淘百倍!上房揭瓦掏麻雀、教唆小孩点草垛、土地庙里踹神仙、不会游泳敢跳水好几次把他外婆都吓出病来了。可是人家灵隐寺的大师第一次看到他,就对我说这孩子将来肯定很孝顺。你看现在,大师说的一点不差,这么大了还不敢跟我和他爸顶嘴,有了好吃的马上送回来先给我们,相信我!

邻居大妈似乎真的被母亲唬住了,欢天喜地地抱着宝贝孙子走了,临走前还对孙子说:刘奶奶说你长大后,一定会很孝顺,你能做到吗?熊孩子惹了祸却无端被夸奖了一场,心情异常亢奋,似懂非懂地瞄了母亲一眼,大声说:我是男子汉,我能做到!美得邻居大妈抱着孙子狠狠地亲了一口。

关上房门我就提出了抗议:老太太,不带这么夸人的,我什么时候成了混世魔王了?母亲笑吟吟地说:你小时候做过什么事我都知道,现在想赖掉也没门。我看的就是准,不信咱们走着瞧!

第二天一大早,熊孩子就开始用脚踢门了。母亲刚打开门,小家伙一头就撞了进来:刘奶奶,昨天你家的奶糖真好吃,我还想要!母亲忙不迭地打开糖盒,一边往孩子口袋里装,一边叫着熊孩子的乳名:你马上就要是最孝顺的孩子了,孝顺孩子要敲门,不能用脚踢门。还有,奶奶多给你几颗糖,你能保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个人留一颗的话,奶奶也保证每天给你多多的糖吃!小家伙考虑了一下,伸出小拇指:拉钩,刘奶奶不能骗人!

一周后,我从外地出差回来,恰巧遇见母亲和一群老姐妹们在楼下聊天。熊孩子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手里拿着2粒鲜红的草莓,嘴里嘟嚷着:奶奶,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了,给你留了一颗,也给刘奶奶一颗。说完就把草莓硬往母亲的嘴里塞。

邻居大妈嘴里含着草莓楞了好一会,突然一把抱过熊孩子,对母亲说:老刘,我真服你了,这么小的孩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孩子好像这几天就突然长大了,对人特别有礼貌!

母亲笑了:我哪会相面呀!可是我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祭母系列之十五多朝前看看


母亲经常说我的命好。到任何单位工作,都能很快得到领导赏识,很快被委以重任,很快就能独当一面。母亲说这属于天道酬勤,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时刻有贵人相助;只有自己尽力了,老天才愿意帮你。

我经常对母亲抱怨自己的命不好,无论调到哪个单位,都是忙的不可开交,都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都是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

母亲没有读过书,自然也不知道什么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之类的大道理。母亲只有一句话送给我:那就多朝前看看!

朝前看,必然不再计较身后的龌龊和无知,就能埋下头来,向着前方的目标一步步迈进,哪怕每次前进一微米,日久天长,就能看到属于明天的曙光。

朝前看,自然而然心态变得无比平和,就能抛弃所有的自私与狭隘。即使见到过去伤害过自己的人,居然也能看出几分可爱,不知不觉中送去一个微笑,此后身边又多了一位两肋插刀的朋友。

朝前看,不再驻足在无休止的抱怨和忙忙碌碌的生活之中。把名利官阶甩在一边,工作之余,忙里偷闲邀一群朋友四处踏青旅游、喝酒聊天;陪父母打几圈麻将,带孩子逛一逛公园。突然抬头,前方的风景居然如此灿烂。

朝前看,撕去自己光鲜的外表和虚伪的画皮,犹如赤裸裸走在属于自己的天空,无需遮遮掩掩。你会突然发现:人间居然如此美好,道路居然如此平坦,朋友居然如此友善,天空居然如此湛蓝!

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追求这样的生活并不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放下一切可以放下或者不可以放下的东西,让自己的大脑彻底清零,然后像母亲说的那样,多朝前看看。

祭母系列之二吃出来的亲情


母亲没有文化,但是对人情世故琢磨得很透。仅仅是吃饭这么个不起眼的事情,她也能从中悟出一些生活的真谛,并且以此为平台,维系着全家浓浓的亲情。

从小就知道,家里吃饭的规矩极多。诸如:人不到齐不准开饭;大人不动手,小孩不能动筷子;吃饭不许出声;不许剩饭;掉到桌上的饭粒必须捡起来吃掉;每人至少要给桌上的长辈挟一次菜

然而,这些规矩都是母亲定的,可是她却讲不出来,只是通过言传身教或者是威逼利诱,使这些规矩固定并且传承下来。开始时并不理解,只是在我的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在吃饭前第一次先给我挟了一块鸡蛋,我才深深体会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人不到齐不准开饭,确定了家庭成员每一个人的同等重要、每一个人的不可或缺,从而灌输了一个家的氛围高于一切的基本理念;大人不动手,小孩不能动筷子。主要基于创造价值者首先享用价值的考虑;吃饭不许出声,不仅符合养生的观点,同时也是基本社交礼仪的根本;不许剩饭,主要是为了从小养成按需所取的习惯,避免眼大肚子小的恶习;掉到桌上的饭粒必须自己吃掉,这是老一辈人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最深刻的理解;每人至少要给桌上的长辈挟一次菜,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所在。它让我们经常扪心自问:

我从哪里来?

谁把我养大?

我该感恩谁?

简单的一日三餐,居然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哲理。对于母亲定下的如此众多的吃饭规矩,我早已稔熟于心并且深谙其中之奥秘。我的家庭也继续着母亲制定的规矩,希望我的女儿把这浓浓的亲情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