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何以解乡愁

乡愁情感美文

发表时间:2020-08-18

何以解乡愁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何以解乡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日听闻语文老师讲到家乡,心中不禁一阵酸苦。

我的家乡坐落在新疆的西南角上,已较为靠近边境线了。那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小到你在那里居住上五年便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那也是一个不小的县城,养育了几万人,是新藏公路的起点,是中国的核桃之乡,被誉为金果玉叶、铜铁之城,她就是养育了我十五年的母亲叶城。我熟悉她,熟悉到闭着眼都能绕城走一圈,熟悉到哪个角落里有一家味道极佳的拉面馆都一清二楚。

记得小时候,我家楼下就开了一家羊肉串铺子,每当我随父亲从学校回家时,都会吮着手指望向那些躺在炭火上滋滋作响、泛着油花的羊肉串们。这时父亲便会微笑着摸摸我的头,牵着我走去买上一串。而这时,那位卖羊肉串的维族老大爷又会笑眯眯的多送我一串。我欣喜的拿起它们在一旁大嚼特嚼,吃得不亦乐乎。

吃之前,必须先将签头的黑炭擦拭干净,第一块肉往往味道最是鲜美,一口嚼下去,汁水顿时迸射出来,这块肉又饱蘸孜然和辣椒末,既让人回味无穷,又使人迫不及待想咬第二口。吃到中间,往往会有一块多边形的羊肝,羊肝之鲜美,是整串羊肉的点串之笔,带着丝丝苦涩,让人不禁神往于奔驰着羊群的无边无际的的草原。再往后,便是一块肥肉居多的肉块,一口下去,入口即溶。虽略显油腻,却绝不比前几块逊色。最后一块肉,就是整串中最有嚼头的了,一时半会嚼不烂,务需反复咀嚼,嚼到腮帮子酸了方能吞下,这块肉也因此是最耐回味的,它越嚼越有味,越嚼汁水越丰盈。一串下去,顿感胃口大开,要再来一串才能过瘾。

写到此处,晚自习已近结束,不得不搁笔,可新疆的美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尽、道不穷的啊!我想,那火炉上的滋滋声响大概就是所有远赴内地求学的新疆游子脑海中永远无法忘怀的乡音吧。

小编推荐qg13.com

何以爱情


和老公谈恋爱时确认关系的第二个春节,我们携手回了各自的家乡拜见家长。虽然都在河北省,但是不同的地区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刚到他家感觉一切都很新鲜,几十米长的院子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房屋构造也都和我的家乡不一样。不过家人那股热情劲儿还是很像的。到他家的那天是大年初二的中午,大概十二点左右我们进的家门,刚停下车他的父母就迎了出来,想必是早就站在院子里等候了。

我的老公小时候由于父母很忙所以经常和姐姐两个人在家互相照顾,幸运的是离姥姥家距离不过几百米。所以老公经常跑到姥姥家去玩,姥姥看着他长大难免在所有孙子外孙的里面最偏爱了我老公。老公出来当兵以后,很少有时间回家探望他们,但是心里装满了对他们的挂念。

第二天老公就带我去拜访姥姥姥爷,这是一所不太宽敞老房子,里面很是干净整洁,一对和蔼的老头老太太坐在炕中间,窗台底下摞着叠整齐的被褥,上面居然还盖着淡粉色床单,我还以为所有老人都会选择禁脏的颜色使用呢,后来我大概明白了,其实人应该是不分年龄,而是要看心情。像姥姥姥爷那样的心情应该就是最适合淡粉色了吧。姥姥很直爽的问着我的情况,做什么工作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上班地方离他那远不远?在北京的哪一块呢?

我喜欢老人家,坐在她身边一一解答着,并且看到她脸上满意的笑容,问到具体在北京哪块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只说在北京站附近,我猜想再具体了她大概也不知道,可没想到她居然问:北京站的哪边?我惊讶到:您都认识啊?她似乎有些抑制不住的得意了一下,嗯,我早些年去北京你二姥爷那住过几次,很多地方坐地铁和公交怎么去我现在还知道。姥姥很兴奋的和我聊天,姥爷由于耳朵有点背就坐在旁边看着我们乐,偶尔老公很耐心的大声讲点什么事给姥爷听,姥爷总是笑嘻嘻的哦着。

有人来家里玩了姥姥就拿着我们在北京买来的糕点让他们吃,自己说他们俩要不也吃不完。过了一会没有别人来了也几乎没有什么问题问了的时候,姥姥就开始给我讲起了姥爷参加革命打鬼子的事。我没有听太完整,也并不是太感兴趣,不过我没有打断她,因为看着她滔滔不绝的讲着的时候,老公脸上的表情好满足好幸福。我敢断定这些战场上的事老公一定听了无数遍了,可是他最大的愿望应该就是每年回来探亲的时候都能听到姥姥这么精神的演讲吧。

可是,这一年姥姥81岁,姥爷将近90岁了,老公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春节假期的缘故我们只住了短短三天就回北京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缘分的说法,反正我回到北京也感觉很惦念这对老人,并不会觉得是刚刚认识,有时甚至想像陪恋人那样安静的在他们身边发会呆也是幸福的。那年的夏天我们去海边玩又回去看望了老人,他们果然像对情侣一样,正坐在路边树下乘凉,有路人过来姥姥就和人家打招呼说会话,姥爷安静的在一旁坐着。

等人家走了姥爷就问姥姥刚才说什么呢,姥姥趴在姥爷的耳边用比平时高出十几分贝的声音重复着刚才说的话,像一对小朋友在讲悄悄话那样笑的开心。看到他们都很好我们就放心了。临走时姥姥嘱咐我们下次再休假时不要再提前告诉他们了,说姥爷提前一周就开始不睡觉了,晚上也一直坐着,直到困的不行了就靠着墙打个盹。然后醒来再四处望望,我们答应着挥手和老人告了别。

我能想到姥姥说的,也能想到姥爷这一个星期是什么状态,但是我不知道姥爷望向四周的时候是在找寻什么,是外孙回来的高大身影?还是小时候嬉笑吵闹的影子。老人沉默着没说,我们也不会知道。只怪那次见面太匆忙,我回了北京工作,老公也返回部队学校了。再也没有见过姥姥,婆婆打电话来说姥姥走的很安静,晚上睡觉时候还是好好的,早上姥爷起来时不见她起来,本想叫她做早饭去的,大概姥爷想再多宠她一次吧,穿好衣服在她枕边坐了下来,安静地想等到她睡到自然醒。

一直到舅舅过来才发现这件事没有马上告诉老公,等到他寒假回来的时候,我们又开始准备带给家人的礼物时,我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我不想让他进了家才知道,怕那样对他打击更大。我看着他,他有些意外。只能这么说,因为我没有读到更多的东西在他脸上。然后,他搂着我入睡,其他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第二天我们启程回家,下午就去姥姥家看姥爷,出了村口我们就吃惊了,寒冬腊月,大街上没有什么人,远处是姥爷的身影,站在一户人家的墙根底下,双手拄着拐杖,冲着北方延绵的马路,我们快跑过去,眼泪顺着脸颊淌下来。扶住姥爷的时候姥爷控制不住的哭了,一位老人,不管曾经是多么坚强乐观,这一刻他像个孩子一样任性了。我们把姥爷扶回家,舅舅很无奈的告诉我们。

姥爷从姥姥去世之后就一直去那站着,除了吃饭睡觉回来,其他时间是谁也劝不回来的,没有阳光的墙角,北风肆无忌惮的吹着,腿都站肿了,他们也都心疼,但是没办法,老人不再说话,只是憋不住了就哭一下,然后再擦干眼泪继续沉默。像个执拗的孩子谁的话也不再听。老公给姥爷把眼泪擦干,陪他坐在炕边沉默了一会,突然向后伸手把我牵过来,靠在他怀里,把我的手放在姥爷的手里。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一向爱哄姥爷开心的老公也没有开口,我就那么靠在他怀里牵着姥爷的手,那一刻我依偎着温暖和踏实。姥爷突然又忍不住的掉下眼泪来,他问我:萍,你记得你姥姥吗?哭泣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姥爷第一次跟我说话,也是这辈子和我说的唯一一句话。我使劲点了点头。我看了看老公,他也看着我,搂着我的双臂似乎又紧了紧,然后轻轻地点了下头。

从那以后姥爷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去年的这个时候,这次家里没告诉老公,也没有告诉我。事后才打来电话,这次老公也很生气的跟他们吵起来,责怪他们在姥爷病重的时候不先告诉我们。我看着他发火,算了,让他发泄去吧。

后来,我们又回家几次,每一次我都会有意无意地到村头那条马路上走走,那面画着圈写着拆的围墙,那棵棵高大的树。马路上依然没有什么人来人往,这头望去,已寻不见姥爷的身影,那头望去,找不到姥爷眼里的答案

乡愁悠悠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愁悠悠",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正如一些上有老下有小过来人经常发过的感悟,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今早偶然抖音里刷到一个叫纳兰的资深媒体人的一段话:今年端午你回家了吗?当你从家乡到外面求生存,你的家乡就只有冬夏没有春秋。

每一次回家就代表着一次见面的欣喜,也意味着一次小小的离别,白岩松说过,每一次离别更是一种小小的死亡。

正如我看到儿子要走时候跟奶奶的恋恋不舍,本来我没觉得什么,但是小孩的那种最纯始的那种离别的伤感,在那一瞬间击中了我,可能我们的表达已经含蓄内敛了许多, 他特地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拥抱了奶奶,但是这一刹那,我眼里居然热泪涌出,替我完成了这一次离别的仪式,也替我留下了对家人的眷恋。

年龄的成长,要求我们要成熟,我们要逐渐的学会忍住泪水,但是内心的最原始的那种对家乡,对家人的那种留恋和热爱可能只有我们这种在外面时间长的人才会深深的感受到。每一次相逢就意味着一次痛苦的离别。我们跟我们父母比,他们比我们踏实,因为他们坚守着那份土地,每天脚踏着滋养他们的家乡的土地。除了偶尔来我们这住一阵子,他们根本舍不得,也不会轻易的离开。他们认为终老在他们一生用脚步丈量过的土地上是一种最踏实的归宿。而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去理解家乡,体味那份土地的味道的时候,就已经匆匆的外出求学,在只有冬夏的探望,在陌生的环境中买下一座钢筋水泥的空间,就变成了所谓的家了。

其实是孤独的,即便我们很努力,得到的可能只有物质,没有归属的那种情感。 就像无根的浮萍,就算长出来枝繁叶茂,内心的那种根的概念却无法在心中形成。时代让我们变成了漂浮的一代。回家,听说我们的户口不能迁回家了,说农村户口值钱了,听了倒是有些伤感,我们或者我们上一代,基本不要再往前追索,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市场经济大潮催生出来的城市化,突然连家乡的户口都入不上了,这种感觉就像是异乡的浮萍本来知道根在哪,现在突然告诉你即便你在你生长的地方再枝繁叶茂,可能你也没法维系传承上的感觉。年龄的成长的确可以概括荡涤很多,也让你不禁去体味很多,如我自己,过了30,有了孩子,家乡的概念就逐渐的明朗清晰起来。

正如一些上有老下有小过来人经常发过的感悟,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其实当你有了小孩,你觉得你完成了最传统意义上的传承以后,当你忙忙碌碌,不管为了生活还是工作的时候,思路闲暇的那一瞬间,褪去浮华以后,你可能就要在去处和归途中的思考中寻味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

浓浓乡情 淡淡乡愁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浓浓乡情 淡淡乡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远离故乡,惜别故土,屈指一算,已将三十余载,而家乡的一草一木,田间小路,天蓝云淡,淳朴民风,夜晚满天的繁星,麦场里层层叠叠的麦草垛,深秋收获后路边留下的包谷杆,田埂上的野花,田间地头悠闲吃草的牛羊,路边参天的白杨树和夏季崖边的槐花,果园的果子,却是我永远不能割舍的美好回忆。

我的老家位于关中西府,属于宝鸡辖区的扶风县召公镇,南北东西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哪里有生我养我的的故土,有西北汉子的淳朴、厚道、善良和浓浓乡音和记忆中的童年往事,有周原遗址的宏伟遗迹和商周文化的遗俗民风,有大唐盛世法门寺晨钟暮鼓的回音缭绕。

虽远离家乡几十年,却仍然是乡音未改,习俗依旧,因为那是一方水土养育了我,哪里有祖辈的足迹,有我血脉相承的父老乡亲、亲戚朋友、儿时一起玩大的发小,还有村里父母亲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而今却残垣断壁,杂草丛生的院落和庄基地,这份浓浓乡情,淳朴的乡音永远不会让我改变。

离别家乡,是因为父亲在外工作,我们还年少,家中无劳力,无奈之下,父亲按政策解决了户口,我们有了城市户口。临走时,与村里街坊邻居告别,乡亲们依依不舍,双眼饱含热泪,握着母亲的手,千叮嘱万嘱咐送我们到村口,看到乡亲们渐渐远去的身影,当时40多岁母亲哭得最伤心动情,毕竟这是母亲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土,这里有着母亲逝去的青春时光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也有她恋恋不舍的老人和兄弟姐妹,母亲好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适应过来,真是故土难舍呀!

记忆中的老家,过去由于娱乐活动少了又少,人们整天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复着繁琐而又辛劳的农活,整天忙碌在地里,到年底却只是分得仅有的一点口粮,生活可以说是艰辛而平淡,却总是快乐着一如既往。

对我来说,儿时最美好的记忆,就是盼着礼拜六早点放学,相好的几个玩伴一起去村头的麦场麦垛里打闹,等着去看露天电影或者跟着母亲去村西头,村西头有一个不知那个年代的石磨,母亲每次都提前把自产的辣椒用火焙干,把辣椒放在石碾子上边,蒙布的毛驴有节奏的转圈,经过一段时间的碾扎,辣椒的香味四处飘香,玩伴们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烤锅盔,撒上盐,抹上碾好的辣子酱,那味道天然醇香,对过去的我们来说,虽然吃的满身冒汗,四肢乱晃,可那就是我们解馋的最好的美味佳肴。

夏忙秋收,是老家最忙的季节,也是乡亲们最高兴和盼望的日子,忙活了大半年,该是收获,颗粒归仓的美好季节,农家小院,处处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院中房檐下,树叉上满是堆满的包谷和红火的柿子,屋里粮仓里满满的麦子,这也是乡亲们辛苦一年的收成和结果,虽然累了,心里却全是喜悦和激动。

眼看天气转冷,冬季的脚步慢慢临近,过去似乎下雪的机会很多,一望平川,漫山遍野,白茫茫,雪皑皑,特别寒冷。乡村之间的路似乎也少的可怜,有路,也是羊肠土路。雪地中,人们仅凭借印象踏着别人走过的脚印,赶往各自记忆中的家。这一季节,对乡亲们来说,是相对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家家户户房顶冒起白烟,升起了火,烧起了热乎乎的炕,农田地里的活,天寒地冻,该好好休息,歇歇脚了。

记得小时候,这个季节,奶奶都要去姑姑家住上十天半个月的,奶奶是小脚,我就成了奶奶的拐杖,过去交通不便,十几里的地方。我和奶奶走走停停,几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姑姑所在的羊吉岭乡。在姑姑家,记忆最深的就是,村里的豆腐坊,姑姑每天早早起来舀一碗黄豆去换豆腐,领着我,去豆腐坊,刚出锅的卤水点豆腐,师傅用勺挖一碗刚出锅未成形的豆腐,就是豆花,回家放上调好的蒜汁,油泼辣子,当时,唇齿间淡淡的苦味,浓浓的老豆腐的余香,感觉那味道真是纯正呀!

冬季来临,就盼镇上赶集、过会,到了这个时期,附近周边做生意的都提前支起帐篷,占好摊位,搭起锅灶,最让我难以忘记的就是家乡集市上的羊肉泡馍。过去虽然家里不富裕,可母亲,每逢赶集过会,都要早早起来,烙好锅盔馍,去集市上端一盆热乎乎的羊肉汤,给我们姊妹们改善生活,还得悄悄吃,生怕街坊邻居说三道四,毕竟过去生活条件还是不好,还好父亲在外工作,家里还算可以接济上,那个时候,我感觉姊妹们是最幸福的,母亲是最温馨的,现在不时还想起妈妈的味道。

母亲干活是一把好手,虽是农闲寒冬,母亲却一点也闲不住,每年冬季,母亲总要点上煤油灯,不是纺线,就是织布、纳鞋底,夜深人静,老屋里总能听到纺车咯吱咯吱和母亲脚踩织布机和梭子穿梭的咯噔咯噔的声音,白布织好,每到赶集时间,几个姨都来了,谁也闲不住,都搭把手,在院子里搭锅染布,一年四季,姊妹们的内衣,布鞋、鞋底和炕上的床单都是母亲一手操劳缝好做成的,母亲也不吝啬,临走,还给她的姊妹们每人都给一些,想起来,多让人心酸呀,可惜,母亲却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只能把这美好的回忆永远埋藏在深深的记忆中,寄托对母亲不能忘记的切切哀思。

到了腊月,过了腊八,乡村四野,农家小院,处处有了新年的味道。乡村四野,邻家小院,条件较好的开始挂粉条、挂面、杀猪、炸油锅,卯足了劲,来犒劳辛苦一年的家人和自己,准备着招待亲戚朋友的年货。

终于熬到年三十晚上,年味更足了,贴窗花,贴对联,贴门神,放鞭炮,给灶王爷添供品,到了该团员的时刻,不管一年来兄弟关系好坏,到该吃年夜饭的点上,弟兄们都要各自在自己家做好一盘菜,领着媳妇、子女,哪怕是简单的猪肉冻粉条,一瓶高脖西凤酒,都要去老人那里拜年、团聚、守岁。老人发完压岁钱,兄弟们都盘腿坐上热炕,围着小炕桌,说说家里的家务事,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好年景,好收成,儿孙满堂,其乐融融,一起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村里村外祥和喜庆,街坊邻居相互祝福,拜年问好,预示着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人们开始要走亲串友去拜年,路上多了走亲访友的人流,妇女们头上的各色头巾和手中的各种灯笼格外显眼,在白雪之中显得格外喜庆。

走完亲戚,又该忙活闹十五了,家家户门挂上了大红灯笼,院子照壁也不例外,点上里边装满菜油,放上灯芯,用胡萝卜刻成的各种蜡烛,摆上各种属相造型的馒头,四处通亮,红火喜庆。十五这天,镇上组织,乡亲自发,耍社火,踩高跷,搭台唱大戏,以各种方式洗涮一年的辛劳,辛苦劳作的一年总算结束,临近开春,田间地头,乡间小路上又多了许多忙忙碌碌,日复一日与庄家为伴的乡亲们,辛勤耕作,盼望期待的新一年又开始了。

记忆中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就像旧挂历偶尔还想去翻翻,去寻找一下逝去岁月的记忆和对经过往事的回忆。而家乡的记忆更是一壶陈年的老酒,醇香可口,总是有品不完的味道。家乡记忆也是一幅永远不能描述完的心灵画卷,因为那里有我血脉相承的根,有生我养我的源,更有浓浓的乡情和记忆中的淡淡乡愁。

当乡愁涌起


乡愁的那头总是故乡。

感觉城里的年味越来越淡,妻子提议回我的老家去看看。我很感动。妻子在城里出生、长大,八年前跟我回过一次我在鄂西一个小山村的老家。就是那一倥偬,她却也有了跟我一样的乡愁,她也想念那里的亲人。

车行崎岖,早听说老家的公路已经修好,如果没有小侄女一家在前面带路,在漫漫大雾中我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山川地貌改颜不少,都快到家门口了,我还没有认出回家的路。

堂兄一家早在家门口的小路迎接,回老家过年的小侄女一家按习俗在家门口燃放一挂长长的鞭炮,在老家安家的大侄女也按习俗点燃一挂鞭炮相迎。炮竹的欢闹立即让我们一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她依然是那样崇礼,那样热烈,那样质朴,还那样芳香。

故乡变了。老屋已经基本不存在了,被大侄女一家新建的二层楼房取代。儿时的石磨、耙犁、火坑、土灶都不见了,被电动粉碎机、机械化农具、新式节能炉具取代了。公路已经通到每户人家,儿时记忆深刻的弯弯小路已经湮没在野草中,少有人踏足。山村里各家原来黝黑的瓦屋基本都不见了,白色的楼房诉说着新时代的故事。

故乡变了。原屋场周围的大片竹林只剩屋后一小块,还在风中摇曳,似乎在欢迎我们。细思量,其实它们也认不得我们,我已离开家乡30多年了。门口巨大的枣树也已经死了,只剩下一截粗大的树桩。摸着它粗糙的树皮,心绪半天才恢复平静,我想起了爱我抚养我长大的慈祥的奶奶。门上的两颗大紫薇树没有了我是知道的,在宜昌的父亲听说后感概万千,还写了篇短文寄情。我还是在树的原址站了许久,这树也是我的记忆,镌刻在我心里。尽管是隆冬,我依然能看见她姹紫满树,让这个屋场覆满香气与希望。

故乡变了。许多年轻的面孔我已不相识,儿童笑问间,岁月蹉跎之感浮上心头。与亲人火炉围坐,忽然觉得家长里短是那么的亲切,我打听着儿时的玩伴近况,打听我熟悉的每一个人,有的已经不在了,物是人非,不免有些伤感。

故乡变了。保留的一间火塘屋的梁上挂满腊肉,火炉上的铁锅里腊肉香气扑鼻,馋的从不爱吃腊肉的儿子都动了食欲,大快朵颐。而大侄女还在歉意地说山里只有土菜招待,有些亏待我们。我的记忆中,肉在老家是奢侈品,记得还是生产队时,为分一块1斤左右的猪肉,10岁多的我在生产队的那间仓屋里整整守到半夜而毫无睡意。

老家,也是年过七旬的父亲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和妻子按他的要求不停地拍摄老家的一切分享到微信群中。看着父亲对每一处景致的感叹,我理解,这就是乡愁情怀。

过年为故去的亲人上坟是老家人特别看重的习俗。我们在堂兄一家的陪伴下,趟开茅草路,到爷爷奶奶、大伯的坟前烧香叩拜。妻子与儿子主动跪下磕头的时候,我眼眶有些湿润,这就是根,这就是源,这就是家风,这就是传承与绵延,谢谢妻子!谢谢儿子!

我在生前喜欢抽烟的奶奶和大伯的坟头都燃了一支烟,我想念天堂的他们,我爱他们。

还有许多亲戚家应该去拜访的,但因时间紧,又下雨结冰,我只去了姑爹家。姑爹80多岁了,依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还是那样慈爱可亲,他一眼就认出了我,亲切地拉着我的手叫我乳名。几十年了,这一声乳名让我瞬间温暖的心颤。姑妈(我一直叫大爹)已经不在了,在她的坟前,我燃上三炷香,往事历历在目。儿时,只要我来了,大爹总是把她舍不得吃的白米饭和腊肉做给我吃,当我离开的时候,她总是送出老远,默默地站在山岗上看着我,直到我的身影消失到她看不见。

我这一生啊,要记住的人很多,要感恩的人很多!

转瞬间,我又得离开老家了。堂兄堂嫂在车上放了好多的家乡土豆、红薯,带给我父母的,带给我弟弟的,还有姑爹家表哥送的腊肉。这装的都是乡情、亲情啊,吃的时候,满嘴咀嚼的都是爱的味道。

堂嫂一句这是你的衣胞屋场呢,多回来看看,让我鼻头发酸。30多年的离别,故乡似乎淡了,但这一回来,却更浓烈了。妻子安慰我说,现在路好了,我们可以随时回来的。

外面在变,老家在变。我在变,亲人在变。历经沧海桑田也不会变的,就是乡愁了。

解拉猴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拉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拉猴,即“知了虫”。夏天,苏北人常煎而食之。尤以徐州等地为盛。

——题记

他和她谈恋爱那阵儿,有一回,他煎了一大碟子解拉猴,端到她眼前,香喷喷的,她却不敢吃。她瞪着一双惊恐的大眼,问他:“这是什么东西啊?”他笑着说这是解拉猴,尝尝吧,挺香的。说完他便用筷子夹起一个放到自己嘴里,“咯喽咯喽”的,吃得很香,还不忘示意她尝尝。她吓坏了,拼命地摇头,不敢动筷子,把他逗得哈哈大笑。

她是南方人,对他们徐州地区这种“奇怪”的饮食方式,一开始自然不能适应。但嫁给他之后,随他一道留在了徐州农村,安家落户、生儿育女,才几年的工夫,就蜕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北方农村妇女:大碗喝汤,大口吃馍,自然也包括,大口咀嚼解拉猴。

有了儿女之后,生活的负担越来越重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决定去南京打工,多挣点儿钱,供小孩上学。他读过几年大专,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很快就在一家小公司里谋到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当程序员很累,每天天还没亮就去上班,在电脑旁一坐就是一天,加班熬夜更是常有的事。有一回,他和几个同事正在公司加班,忽然听到“扑通”一声,然后就看到他很要好的一个同事、老乡从椅子上栽了下来。他们吓坏了,急忙打电话、抢救……同事最终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同事是和他一块儿从家乡过来打工的,他们一块儿找工作、租房子,不仅在同一家公司上班,而且还住在一起,每当他意志消沉的时候,同事总是耐心地安慰、鼓励他,帮助他重新燃起工作、生活的希望,俨然成了他的亲兄弟……同事去世后,他含泪进入了同事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了同事生前的最后一条动态:想吃老家的解拉猴了,看来是有点儿想家了。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他很想辞掉自己的工作,但想到了家里的妻儿老小,最终还是忍住了,咬咬牙、跺跺脚,继续上班。他对自己说: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那么多人离我们而去(甚至有时是我们的亲戚朋友),但痛过、哭过以后,生活还得继续。

他在电话里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她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道:“孩他爸,我刚煎了一碟解拉猴,你闻闻,很香的。”

电话的另一端,他用力闻了闻,而后泪流满面……

幸福的乡愁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记录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幸福的乡愁",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寂静的夏夜,坐在窗前看着窗外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思乡之情油然而起。这个节点,总能想起来在家乡辛劳一生的老父亲。

我的父亲是陕西关中地区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一如众多的关中农人,话语不多、衣着朴素,勤劳而本份,唯一的爱好就是抽纸烟。忙农活时,总是不忘点上一根烟,就连闲暇时想点事情,也是点上一根烟,往往是烟抽完了,事情也就有了结果了。母亲对父亲抽烟总是耿耿于怀,没少拾掇父亲,可父亲总是一笑了之,该抽时还照抽不误。

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在村里绝对是少有的明事理的人之一。父亲务得一手好庄稼,在过去再艰难的日子,他都没有让全家老小饿肚子。记得从小到大,父亲平常很少和我们说话,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责任田里辛勤劳作,印象最深的就是倚靠在炕头,抽着廉价的纸烟沉默着、思考着

直到我参军到了边疆,父亲的形象和身影越来越模糊。我甚至记不清父亲的面孔,但一封封从三秦大地上邮寄来的满怀嘱咐和希望的信,又让我真实地感受到父亲的存在,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读懂了父亲;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有了幸福的乡愁。

不论以前在部队,还是现在离家在外拼搏,我总是不经意地想念父亲,可又惧怕看到父亲日渐苍老的脸。记得参军入伍的第五年,第一次探家时父亲来接站,那消瘦的身影我差点没有认出来,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看到我的时候,父亲匆忙把抽了一半的纸烟踩在了脚下。我叫了一声爸,眼泪便不争气地在眼眶中打转转,父亲苦涩地笑了一下,便低头扛起我的行李上了车,我跟在父亲身后,又是难过、又是幸福。

父亲老了,烟也抽的少了,但比以前爱说话了,常在饭桌上跟我们聊历史政治、聊社会民生,还有他最常感叹的惠农政策。父亲常说农民种地,天经地义,他抽着烟感,常常感叹我们这代人不会种地是个遗憾,母亲则说,父亲是个老古董。我笑一笑,不和他争辩,有时候,我很佩服父亲的睿智,我深深明白父亲这代人对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我常抽出空闲时间,带着女儿跟着父亲到地里一边拔草、打药,一边听他说道陈年往事,一老一少,乐在其中,感受这少有的幸福。

家有老、如有宝,我倍感珍惜父亲健在的日子。岁月是残酷的,分分秒秒催人老,我鬓角都有了少许白发。如今,时常身在他乡,越是白发增多,对父亲的思念就越是强烈。此刻,一地的月光飞翔,闪烁如刀,思念的心瓣散落,掷地有声,想起远在家乡的父亲,我心中不由得又多了一缕幸福的乡愁!

【蚂蚁散文】乡愁


乡愁是一个梦,悠悠缓缓、童年时那细细密密的往事,割青草,偷红花、红小兵、红缨枪 ,开着口的破鞋跟着我的小脚丫一场场的露天电影。缠绵的雨季,泥鳅的娃娃,小河沟,小鱼虾!

乡愁;是小时候眸清里洒着的小雨滴,鼻子下面又吊着的细粉丝,学习成绩59分(满分100),父亲

拿着阿妈擀面的面杖,门角罚站,又掀开庄稼地里的麦苗窝一躺,听到了奶奶妹妹的呼喊!忽隐忽闪的煤

油灯。

乡愁;耳畔,雷轰隆隆的响,门前一场子的泥瓦坯,父亲光着的身板,纤小的阿妈帮着抢场,我呀!拼尽吃奶的力气,成了泥娃娃,雨,还是得下,雨水,汗水、奶奶扶着拐杖眼睛里的泪水。

乡愁;是故乡的月拖着漫天的星星,绿蝉爬呀爬,梧桐树的树梢高,咿咿咿的歌唱,一闪一闪萤火虫在移动,小蝙蝠飞翔,一堆野菊花在冒烟。躺在老榆树下,奶奶剥着葵花仁,爷爷挥着一把扇子,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乡愁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土筑墙内清脆咯咯的笑声,隔墙,掷一颗小石子或一条小花蛇,刚好,哭,谁叫你没个影,囚你-----一辈子,就一道竹篱的门?

乡愁,常阖上眼睛,旷野里一片金黄,岔路口尘土飞扬,看到了阿叔种的一笼笼荞麦、阿爸种的一棵橘黄在晃。看到了炊烟,闻到了,阿妈的麦杆面香,!

既已入世,何以出世


把自己的恋爱故事记录下来,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我们究竟记录了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既已入世,何以出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本是路过地球的流星,只因能量不足而在此短暂逗留。哇的一声,带着不一样的心情到来,你、我、他形成了这个万紫千红的世界。

不一样的我,造就不一样的我们。有人选择走马观花式的人生,误入尘世,试图匆匆离开。有人选择细嚼慢咽式的人生,误入尘世,从容适应。不管如何选择,入世非我所愿,出世才是我们那一声哭最真切的情感。

细看,我们身边总有个喜剧人,每天都乐呵呵,而我有一朋友,倒不是戏剧人,切能分泌出一种愉悦素,让周围的人都感到愉悦。记得,第一次见他,我的感受是为何会有如此脱俗之人存在,这人应该在小说里躺着。他每一个动作看似漫不经心,却是一种优雅。我脑子里浮现了那一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说的就是他吧。

既已入世,何不像他一样优雅的活,按照自己的意愿活?是的。我们遵守尘世的规则,努力奋进,想要在这里留下一点痕迹,不如后代,成绩等。我们从一开的不甘,慢慢到迷恋,最后与大地相拥长眠。

既已入世,何不以优雅从容的心态,放下不甘。

既已入世,何不以百炼为钢的心态,拾起拼搏。

既已入世,何不以三月暖春的心态,去感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