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八连岁月

岁月情感说说

发表时间:2020-09-03

八连岁月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当我想念你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八连岁月",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八连,

对於其它人,它只是个符号,但对于我们,它是一块圣地,它是我们青春照耀的地方,我们中许多人在这里相爱结婚,我们的孩子都是在那里出生,它是我们孩子的故乡。

八连是个美丽的连隊,它的土地辽阔,平坦。深秋,一抹绿色,小麦地望不到边。隆冬,瑞雪纷飞,大地蒼茫。到了五月,当旭日从东方昇起时,万亩麦田麦浪起伏,油菜田瓢来阵阵芬香,远处,宽阔的渭河从小麦田边流过,天空中,布谷鳥、班鳩鸟在追逐,啼唱,这是多么美丽的瞬间!我想起屠格涅夫筆下的伏尔加河两岸,那里的风光和八连多么神似。但八连最壮美的景色是在收获季节,六月,小麦成熟了,万里麦田泛起金浪,三台康拜因驰向田野,十几台运粮车紧紧追逐,在广阔的麦海中,它们就象是海战中的战船。到了夜里,康拜因灯光闪烁,在茫茫夜色中,就象一簇簇小星星,运粮车飞驰的灯光,就象'天边的流星。这情景令人感叹不己。打麦场上,人声渲沸,四台探照灯照如白昼,杨场组、装包组、缝包组、垛包组的职工们个个揮汗如雨。扬场机吼叫着,麦颗粒象瀑布般落下,垛包组的号孑声,女职工的玩笑声相互交织,场边耸立着高高的垛包,场中央堆着巨大的粮堆,这是多么壮美的画景!

在八连,最美的还是职工。这是一个由青春和美丽组织起来的连队,男的个个是帅哥,女的人人是美女。他们原是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地的知识青年。当年,他们只有17、8岁,当时的二团,还是一片荒滩,他们住帐篷,啃咸菜,一边盖房子,一边开荒地,历尽千辛万苦,建成一个年产二百万斤小麦,三十万斤棉花的高产的连队。

我们听说过美国西部牛仔的故事,牛仔们在开发西部时,受尽了磨难,后来都发财了,成为大富翁。八連的职工立功了,但他们还是一贫如洗。十几年来,他们月工资只有29元,机务工也只有37元。结家当只有一張木扳床,一个饭桌,一个衣櫃,一辆自行车。那些曰子,每当我走进生活区,每当我独自面对他们,我的心就无法平静。我想,就是这些青年,虽然一贫如洗,但他们为农垦,舍死忘生,历经磨难,把最好的年华,把宝贵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国家。他们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如今,八連巳成为历史,我们人生的这一页已翻了过去,但我一直忘不了八连,它是那么美丽、那是我们青春的故地。尤其是八连的战友们,他们白手创业,建设了一个英雄連队,我心中经常昇腾起他们的身影,我象怀念英雄一样怀念他们!

情感一生延伸阅读

化蝶(八)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当我想念你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蝶(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听了不听了。

怎么突然觉得心情一下子就变抑郁了呢,告诉你哈,我要是得了抑郁症,也是你传染的知不知道!

天哪!怎么这么想哭,这么想隔空给你一个拥抱呢!

我说,有机会的话就把你的故事写下来吧。

你说,那估计都可以写成小说了吧。

说这话的时候,正是夜里九点,你在八百公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里兼职发传单。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如果快乐太难,那我祝你平安!

我想告诉读到这篇故事的人的是:如果你身边也有一位抑郁症患者,请尽可能给予ta一丝关怀,一些陪伴。也许,正是你的这一点温暖,才让ta有足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如果你给予不了这些的话,也请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你不理解的东西,别去嘲笑它,别去讥讽它。

这是你的本分,却也是你能做到的情分。

正如前段时间爆出新闻韩国女星雪莉因抑郁自杀的消息,很多人在微博上评论不理解抑郁症到底有多么可怕,问你们这些得抑郁症的人到底在矫情什么?

你说,这不是矫情,而是真的撑不下去了吧

我说,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你又说,太累了,看心情吧,心情好就多活两天呗,不过应该不会超过27岁。末了,可能怕我多嘴,又加了一句,反正现在不会想不开的。

你特么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从哪儿学来的啊?我怎么那么想打你一顿呢,打哭你信不信!

不就是一个抑郁症嘛,我还有强迫症、多动症,和妄想症呢!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难道我这三个症还顶不过你一个抑郁症,笑话!

给我好好活着,听到没!

你问我,如果有一天你来郑州了,可以陪你去看看大玉米、逛逛人民公园,然后登上一下二七塔吗?那个1923年2月7日工人罢工的地方。

你,你什么意思,把我当备胎是不是,不听不听,更不可能答应。

你说你是个路痴,人生地不熟的,只是想有一天能够去一下他曾经答应过你要带你去的地方,然后从心里和他郑重道别。

呵,形式感蛮足的嘛,那你先回答我一个问题!

你说:什么问题?

我问你:如果是你,假设以后你的男朋友,我指的是下一任男朋友哈,他没有房子也没有车子,你会嫁给他吗?

你回答说:我连死都不在乎,还会在乎这些么?

也是哦,你连死都不在乎,哪还会在乎这些呢!

那好吧,陪你玩可以,但是不管吃,不管住,也不管报销路费的哈!

八呆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有哪些浪漫的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村本是一个小镇,四面环山如同一个盆。几个行政村分布四周,村庄背靠山,山坡被群众种满了药材;面对着一大片圆形肥沃而平整的土地,地里却看不到庄稼全是药材。药材已成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桔梗、丹皮全国有名,大部分出口韩国、新加坡等地。每到春夏之交,这里就成了花的海洋;秋冬季节便是一个聚宝盆,无形中暗示了村民们的富庶。

八呆的祖祖辈辈就住在这个小镇上。如今的八呆除了三间土木结构在风雨中飘摇尽显沧桑的破瓦房外就是花甲已过而更为痴呆的老父亲。院落杂草丛生,围墙多处被雨水冲垮,楼门亦风烛残年东倒西歪随时都有塌下的可能;除了八呆经常回家给父亲送吃的外就连老鼠也很少光顾,凄冷、荒凉尽显其中。随着改革的开放,四邻都把三、四十年代的草房、土房甚至砖瓦房换成了漂亮的小楼,而唯独他家的房子依然如故,成了那个年代的缩影,对比之下却成了一处独特的风景。

八呆的家族亦曾辉煌过,就因爷爷有百亩良田在土改中而被活活的整死。受惊吓而神经失常的父亲因“富农”的帽子成了过街老鼠。多年后,经好心人介绍,娶了个哑巴;60年代后期,八呆出生了。只因生产时出血过多,哑巴母亲看了儿子最后一眼含泪走了。八呆是跟着神经失常的父亲吃百家饭穿千家衣活过来的。八呆的真实姓名除了户籍管理员外已无人知晓,就连他的姓也渐渐被人们所遗忘,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根据他在家族中的排行与自身的实际情况而给出的确切的绰号——“八呆”。

据说八呆在小的时候发高烧烧坏了脑袋,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再加之没有进过学堂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呆子,但并不是白痴。八呆小时候没少受同伴的戏弄,偷吃人家的瓜果和偷鸡摸狗的事他总是打头阵,不幸被主人抓住也不会受到责骂,甚至主人还会施舍他一些,他总是舍不得吃,藏在衣服下面带回家给神经失常的父亲吃;渐渐长大,伙伴们都离他而去,只剩他一人在村中四处转悠。只要有人指教着,一般的气力活还是干得相当漂亮。在池里的集市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不是帮哪家的小媳妇跳水就是帮年迈的空巢老人干农活,小媳妇和老人肯定会给他做好的吃,在他吃饱的同时也没忘过自己的父亲;好心人常会拿出家中闲置的旧衣服给他,他也会把好点的拿回家给父亲穿上;闲暇无事的时候,他就在集市周围捡垃圾,用换来的钱给父亲卖旱烟,因为父亲的烟瘾特别大,已到了奢烟如命的地步。十里八乡谁家过红白喜事,就数他的消息最灵通,总有那么多好心的人提前通知他,他吃饱了,总会给父亲带一些回家。只要哪里过事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他的知名度很高,在这十里八乡家喻户晓,就连牙牙学语的小孩也能流利的喊出“八呆”两个字。

八呆经常回家但几乎没在家住过。家里就一个几乎比自己的年龄还大的土炕,被父亲搞的如同猪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八呆就把村口那个废弃砖窑当成了自己的家。以前烧砖的时候,特别是每年的冬天,他就在窑道铺些稻草过冬,管理人员睁只眼闭只眼也算是对八呆的照顾;砖厂倒闭以后,这个砖窑就完完全全属于自己了。八呆对自己的“家”精心装饰:窑道口安装了简易的篱笆门有了安全感;拾垃圾时遇到纸画什么的,特别是漂亮的女人他会精心的收起拿回来贴在墙壁上;地铺上的稻草也厚了许多,也有了被褥和好心人给的旧衣服,家底也殷实了许多。

那年的夏天,八呆不知从哪儿带回了一个离家出走不识归途的傻女人。从此,八呆就和正常人一样出双入对过上了幸福而甜蜜的生活,并亲密的唤她为猫娃。猫娃近50岁要比八呆大许多,但八呆却像大哥哥一样照顾着猫娃。他们并肩或携手走过,会吸引好多双眼球和阵阵啧啧声,成了小镇一道最靓丽的风景。清早一起出门,八呆捡垃圾,她在旁边陪着;八呆给别人干活,她偶尔也会伸出一双援助的手;八呆得到一个馒头,总有她大半个;哪儿过事,八呆总是先照顾着她,让她先吃;傍晚,不等夕阳下山,他们就早早的回到了那个家。

自从八呆有了猫娃,周围人对八呆的眼光也异样了。不知是惊讶还是羡慕,不知是祝福还是妒忌,总之,和以前大不相同了。自从八呆有了猫娃,人也活泛了许多,给人干活也更卖力了,微笑总是挂在他的脸上,如同换了个人似的。别看八呆无儿无女、无车无房但生活的幸福指数却无人能及。

幸福的时光总是匆匆的,转眼又到了寒冬。

一天,一个老头调侃八呆道:“八呆,这个冬天你抱着猫娃到暖和了,可惜你父亲还是要挨冻,你能不能把猫娃让给你父亲也暖和暖和,也算是尽尽孝道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想到挨冻的父亲,这句话就如同一个魔咒缠绕在八呆心头挥之不去-----就在一个大雪纷纷的晚上,八呆把猫娃带回了家,坚决地把猫娃留在了父亲的身边。他独自回到那口破窑,躺在那厚厚的草铺上,听着外面的北风夹着雪花呼啸而过,小股调皮的风从篱笆门的缝隙一拥而入,撞在脸上如刀割般的难受。八呆打了个寒颤,把脑袋赶紧缩回被窝,想想父亲今晚有猫娃陪着不再挨冻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笑容心里是暖暖的。虽然神经失常的父亲对他没尽一点义务,但“父亲”一词却在他心里扎了根,在他模糊的印象中,只要自己有什么就给父亲什么这就是对父亲好,就是在尽孝心。今晚把猫娃送到父亲身边,这就是在尽孝心——想着,想着便幸福地睡着了。

转眼又到了年关,八呆在集市上替人出摊,摊主感其卖力,就给了些卖剩的年货。八呆兴冲冲地提着一包年货回家,老远处就看见家门口围了一堆人,似乎还有两个警察。走近一看,一个老年人的和一个小伙硬拖着猫娃往外走。八呆扔掉年货飞奔而至,发疯似的阻止着,如同别人抢走了他的宝贝,俨然一副拼命的样子。两个警察强行控制了八呆,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那一老一少两个男人拖着猫娃上了警车。

警车怪叫着渐渐远去,八呆却落下了两行热泪。

艰难岁月


(上)

人人都爱夸夸自己的家乡,夸夸家乡的山水,夸夸家乡的特产,夸夸家乡的小吃,当然,最主要还是夸夸家乡的人。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所谓穷山恶水,我想差不多就是说的我们那样的地方吧?交通差,思想也相对封闭,和外界几乎是隔绝的。如此说下去,我恐怕要背上一种罪名了,说我嫌厌自己的家乡。其实,哪里至于呢!

我是在这个山村里土生土长的人,对这里自然也是有感情的。只不过,实事求是地讲,从小受穷,倒是吃了不少苦头。就连上学那会儿,一放学,回家撂下书包,不是去玩儿,倒要先帮着家里干点零活。遇到星期天和过节,学校放假,我们就跟着大人下地劳动。不过,最多的时候还是去砍柴,我们也乐意做这个。因为跟着大人多少还有些不自在。也不敢偷懒。砍柴就不一样了,都是同龄的玩伴,进了山里,自由不受拘束,还常常能在歇下来的时候玩会儿游戏。这乐趣想起来还是令人回味。

话说回来,尽管那时确实穷,也常常受穷的苦,我们小孩子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是习以为常的,并不觉得苦。倒是后来,走出大山,去到外面的世界,一对比,才醒过味来。在外人面前,常有抬不起头来的时候。那时,包括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是抱怨这种出身,我只是常常感到莫名的压抑和自卑,但我没有怪过任何一个人,我也没有怪过命运,也许,像我们这样的人,早已习惯了顺从,习惯了逆来顺受。这自卑于我没有别的好处,就是练就了我一副好脾气。俗话说,人穷志短。这样的话,我也早已领教了,觉得这话确实不假。然而我又不甘心,何至于就这样低头做人呢?但这已经是后话了。那时还没有这么清晰的觉悟。只是朦朦胧胧地渴望着什么。

哎呀,我好像跑题了。说到家乡啊,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的。相反,她也有让我值得为她骄傲的一面,那就是人了。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历史上还出过几个名人,至今还有他们的纪念碑和祠堂。那会儿在县城读高中,我们就常去那几处地方瞻仰、参观,想象着有一天我们也能成为这样了不起的人物,让后人为我们塑像,立碑,长长久久地纪念。往往,一走出那地方,我们就像身上被注入一种能量,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口若悬河,谈理想,谈人生,眼前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只有未来的路,那样广阔,那样光明,一直伸向一座美丽的天堂。当然,我们的天堂谈不上有多华丽,我们也不需要它有多华丽,我们只是想着那里的光彩,是璀璨夺目的那种,就像一个万人瞩目的舞台。这些我们还未曾见识,但在我们的想象中已经出现了。是的,我们的理想就是做一个了不起的人,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业,我们不求利,但我们在乎名。我们都想成为名人。

理想激动着人心,可现实是残酷的。我们不可能再退回历史,去学那几个历史名人,带兵打仗,做大官。这些与我们到底相差得远了,所以,有时也难免失落。不过,很快,这样的失落又变成了消沉,莫名的惆怅,在脑海里不住地回旋。因为要毕业了,马上面临着新的选择。要不升学,念大学,要不就走出校门,从此淹没在人群中,如石沉大海,再不浮出水面,再没有了消息。在这两者之间,我甚至没有犹豫的余地,因为一来,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我若念大学,势必会给家里造成很大的负担,弟弟妹妹也怕因此而无法上学。而更要命的是,我偏科,数学物理化学几门功课都不好,而英语尤其差得一塌糊涂。这当然怨不得别人了。

我回家对父亲说,我不考大学了。父亲叹了口气,没说什么。我说我要出去闯闯,父亲沉默着不说话。脸黑沉沉的,表情严肃得像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天空。以前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样的描写,但只有那一刻,我才真切地感觉到了。我也有几分惭愧。事情没有很快决定下来。我只好先在家里帮忙种地。

每日上山下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几乎要在这样的岁月中被消磨枯竭了。面对着大地,面对着天空,一切都是沉默的,像死了一般安静,就连花草树木,在日光下,也显得无精打采的,看不出有什么可爱的地方。那些日子,唯一的安慰就是看那几本从学校里带回来的书,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根救命稻草,明知道希望渺茫,然而却不愿意松手。后来,那几本书终于看腻味了,其他书又借不到,方圆几十里,好像都没有一个读书人,谁家也借不到书。倒是报纸,却发现了几份。像发现了新大陆,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在其中一份报纸上,用大篇幅,醒目的地方,介绍着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熟悉的著名诗人、作家沈冰。他已经去世有十多年了。可是他的名著《土地魂》至今为人们所喜爱。说来凑巧,这个沈冰,正是出生在我们那个小地方,跟我是同县不同乡。可想而知,我当时有多激动!看了关于他的介绍,我彻夜彻夜地睡不着。我觉得这个人正是我理想中的人物,他靠自己的努力,以顽强的意志和出众的才华,打破命运对自己的局限,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步步蜕变,走出大山的封闭,走向大城市,走向大舞台,成为公众瞩目的佼佼者。

不知道为什么,我很想见见这个人,虽然以人家现在的身份,未必肯见我。但我却并不灰心。跟许多人打听,问他们知不知道这个人。有说知道的,也有说不知道的。不知道的不愿意听我继续谈论他,知道的呢,听说我想要去拜访人家,简直是笑掉了大牙。我也不在乎他们怎么想,总之,我就是一门心思想见见这个人。在见他之前,我先尽一切可能了解他,打听关于他的一切。然而,那时,在他的家乡,却没有多少人关注他,甚至,大部分的人并不知道有他这么个人。

我这样四处打听,终于也让父亲知道了。有一天,在山里劳动,歇下来的时候,父亲一边抽烟,一边假装咳嗽了一声,有点难为情地说,你要打听那个人,可以去你三叔家问问。我听父亲这样说,也有点难为情,因为我怕父亲怪我不务正业,打听沈冰的事本来是不想让他知道的。想不到父亲竟然开明,不但不责怪我,反而还……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起来。自从回家务农,我们父子并不多说话,常常只是用眼神交流一下。父亲总是很严肃的样子,苦着脸,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跟他说话。这次他先开口,倒是鼓励了我。我问他:三叔知道吗?他说,你三叔也不知道,但是你建华哥回来了,他可能知道。这里说的三叔,是我们一个村的,只是按辈分那么称呼,跟我家还算不上亲戚。但都是一个村的,村子本来就不大,低头不见抬头见,关系总算还相处得不错。这里说的建华,就是我三叔家的大儿子,他在县城邮局上班。在我们这些乡下人看来,到底是生活在城里的人了,见了大世面,消息也灵通,兴许知道呢?

晚上回来,我去了三叔家,也见了建华哥,一打听,却说不知道。好在,他见我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答应帮我打听。接下来就是等待,一分一秒的煎熬。除了让他帮我打听,我还要托他代买几本沈冰的书。家里那时尽管不宽裕,父亲还是默不作声地拿出了五十元。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把钱送到了建华哥的手里,并再三叮咛,让他不要忘了。他答应我肯定忘不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又一个星期过去了,我几次三番地跑去三叔家问。妈妈有一次把我拉住,说你别去了,总去人家还以为咱是惦记那五十块钱。我只好忍着,内心里更受煎熬。终于,有一天建华哥一脸光彩地拎着一包书来我家了。我兴奋地围着他团团转。他一边向我的父母交代着经济账,说买书花了多少,还剩多少,一分不少,拿出一叠零钱,数了一遍递到了我父亲手里。父母一个劲儿地说着客气话,我却早顾不得那些了,拿起书埋头就翻起来。父母说,这孩子,越大怎越没礼貌了,人家帮你那么大忙,连声谢谢都不说。我不好意思地支吾了几句,脸顿时发热,只好把书先放一边。建华哥看我放下了书,笑着说,你不是让我打听那个人吗,现在有了书,就不顾人了。我尴尬着,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建华哥还是笑笑,显然并不跟我计较。他说他打听过来,沈冰现在不在咱们县,在省城住,很少回来。我问那他还回不回来了,啥时候能回来,建华哥说,那谁知道呢。我不禁又失落起来。不过,好在有了这几本书,已经足够弥补见不着他的遗憾了。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开始阅读这几本书。两本诗集,一本中短篇小说集,还有一本散文集。说起来总共也就四本书,也不太厚。我却如获至宝。阅读着这些文字,对我来说是极大的享受。有时藏在角落里埋头看书,竟忘了出山劳动。妈四下里找我,找着了不免一顿骂,说老看书老看书,都看成书呆子了。你不看你爸出山劳动多辛苦,也不知道搭把手。就知道看书。有什么用。爸说算了算了,让他看吧。我脸上也就挂不住了,只好放下书去出山劳动。可下回还是会这样。次数多了,他们竟为我担忧起来,怕我是着了魔,钻到书里出不来。我为了证明我没有着魔,我把书里的文字翻译成大白话说给他们听,妈躲到一边,说她不听。父亲倒是沉默着,不说听,也不说不听。我就大着胆子,只顾自己讲。听到有些话,父亲禁不住表示了赞许,妈也不像之前那么反感了。

有了他们的理解和宽容,我越发钻得深了,常常看着看着,就手痒起来,放下书,自己也写几笔。我是念过高中的人,语文那会是我的特长,写作文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但像这样正儿八经地写,还是头一遭。不免有些激动,还有几份难为情。仿佛自己也成了个诗人,成了作家,也可以正大光明、名正言顺地拿起笔,整天写文章,在纸上耕耘,把文字当成庄稼,当成食粮。这样想着,我的日子顿时好过来不少。走到哪里都是抬头挺胸的,再也不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下多少。

这样过了有两年左右,突然有一天,建华哥跑到我家来了,他兴奋地告诉我,听人说沈冰回来了。我忙问在哪儿。他说在他老家。离这儿不算远,坐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我说我去看看。他说你算老几呀,人家说了,谁来也不见。县上的领导去了都吃了闭门羹。我说我不信,他不会是那样的人。建华哥说,那你想去你就去试试吧。到时候可别怪我没提醒你。我说,没事,我有心理准备。妈说,那要去总得拿点什么去吧,两手空空的怎么好意思登门呢?我说不用吧,人家是文人,拿礼物去人家会反感。爸说,还是拿点吧,拿点家里的土特产,城里人稀罕这个。再说,礼多人不怪。空手去反而显得没礼貌。我于是听话照做,第二天一大早就拎着些鸡蛋,还有几袋用酒泡过的醉枣,上路了。

怀想起来,那会儿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过,说不怕也不对,心里还是忐忑的,不仅忐忑,还很紧张。尤其快到地方,向人打听的时候,我的话音都明显地颤抖起来了。我是胆怯又带着几份害羞,生怕人家取笑。而回答的人却充满自豪感,就像提起一个他们所亲近的人,一边热情地为我指路,一边又如数家珍,谈起他的一些事迹。临了,也不忘提醒我,未必能见着。甚至不少人劝我,干脆打道回府,别去讨那没趣。我犹豫着,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然而,又一想,都走到家门口来了,哪有不见一面就回去的道理。何况,我还拿了自己写的几首诗,想请他给看看,评价一下。要知道,我是多么在乎这个呀!因为在乎,所以,我说什么也不能放弃。

这样想着,我就鼓起了勇气,在村里人的指引下,向着他住的那所院落走去。

(中)

走到院门口,看见几个小孩子在那里玩跳方,问他们:沈老师在这儿住吗?其中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就扭过头去,奶声奶气地朝院子里面喊:二爸,二爸,有人找。话音未落,出来一个农民打扮的人,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脸色黑红,一看就是常被太阳烤晒的。他低声喝住小女孩的叫嚷。阴沉着脸说,芳芳,给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乱喊叫,你偏不听!训斥完孩子,这才转过头来,没好气地问:你来做什么?我说我想见见沈老师。您是沈老师吗?他见我这么问,忍不住笑了笑,问:你看我像吗?我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说,你要找的那位是我弟弟,我是他哥。他现在忙,不见任何人。

我随手把拿来的礼物奉上,胆怯地说:叔,求求你了,我大老远来的,就是想见见他,你帮我传个话吧。他把礼物退还给我,说:不行啊,他这几天正忙着写东西,就怕别人打扰。前一段时间,县里领导来了他也没出来见人家。我还想说什么,可是到喉咙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心想,我总不能像电视里演的那样给跪下吧,那多难为情。我傻愣在那儿,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中年男人见我这样,说了声:回去吧!然后就转身回院子里去了。

我拎着东西,来到一旁的树下。当时已经是暑天了,又临近中午。太阳火热地烤着,我热得直冒汗。来到树下后,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胡思乱想起来。在树荫下顿时凉快了。我心想这下该怎办。东西再拿回去吗?我犹豫着,难过着,肚子也饿得咕咕叫。然而,却不舍得离开。就那样呆呆地望着那些小孩子出神。

过了许久,走出来一个男人,也是四十岁上下,个子不太高,身子有点胖,一脸胡茬,皮肤却比较白。一看就不像常干农活的人。我起初还在那里发愣。只顾看他在那儿逗小孩子玩。他说,芳芳,来,让二爸亲你一下。那个小姑娘一听就跑开了,一边跑一边笑着说,才不让你亲呢,你的胡子扎人。他说,好好,那我给你讲故事要不要。那小女孩连同其他几个孩子都高兴地围了过去,连连拍手叫欢。他们去了另一片树荫下,那里有一个石桌,围着石桌放着几个小凳子。他们就在那里落了座。讲的开始讲,听的开始听,其乐融融。而我在稍远的那个拐角位置,太不显眼,所以,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我。

岁月如洗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岁月如洗",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岁月如洗

日子如洗。

刘黎和王六这对患难兄弟,当年一起上山下乡,又一起招工回城,一同结婚生子,一同下海经商,历经人间20载,被岁月慢慢催老。

刘黎逢人就会提起王六,说王六是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人,一生的感激。那一年在乡下,刘黎遭蛇咬,是王六背他走几十里山路送到医院的。那一次大修水库刘黎不慎被山石砸倒,在医院抢救需输血,同血型的王六毫不犹豫地挽起了自己的衣袖,300CC鲜血灌进了刘黎的血管。招工回城时,王六也把自己机械厂的那个销售员名额让给了刘黎。刘黎因工厂不景气要下海时,王六借给他两万本金

这是怎样的友情恩情亲情?刘黎不知道,他只知道,没有王六,就没有今日拥有数百万资产的感恩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黎。

但王六显然不是经商的料,掏鼓了一阵子,惨淡而归,重回工厂上班去了。到今年,王六又成了下岗工人,一家人艰难度日。两三年前,刘黎还唠叨着王六,经常来看望,并不时的请王六一家到自己豪华的别墅坐坐。随着日子的推移,渐渐的,王六已经很少能见到刘黎的身影了,因为刘黎很忙很忙。

1999年6月1日,是刘黎50岁生日。刘黎决定在富贵鸟大酒店大办寿宴,请柬发了一张又一张,唯独遗忘了王六。这一天宾客如云,寿宴在一片杯光交错中开始了,这时,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匆匆赶进了门,是王六。

黎子,我差点忘记你的生日了,今天早上才想起来。很对不起,刚才去你家,才晓得在这里王六气喘吁吁的,又忙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来递到刘黎手上:黎子!生日快乐!哥来得匆忙,红包都没来得及准备好

刘黎望了这位兄长一眼,微微皱了皱眉,说声请吧,然后将那张百元大钞背对着门口光线仔细看了看,又用验钞笔在上面划了划。

这一切王六看在眼里,他心里一酸,收回了迈向酒席的脚步,忽地把那张百元大钞拿了回来。王六三五两下就将那张百元大钞撕碎了,口里道:对不起,黎子哦,不,刘总,是张假钞

王六出门,推起他那辆自行车离开了,钞票碎末在刘黎面前飘落一地。

纯情岁月


我在中专学校上学时,一个寝室10个人。这么多年来,除了老五,其他的人,都还狗扯羊皮时断时续地联系着。老五是我铁子,毕业后,一个猛子扎到深圳去,就没了影儿。有时候想起她,我恨得牙痒痒。这狗东西也太冷酷了,白瞎我那么疼她了。

前几天和同学通电话,无意中居然听到老五的消息。辗转了几个人,终于弄到一串她的电话号码。迫不急待地拨过去,心里很激动地咚咚直跳。看着自己的手在电话键盘上哆嗦,彼时那些青葱岁月翻江倒海地就纷至沓来了。

开始入学的时候我和老五最不对付。她长得挺好看,两个大眼睛像玻璃球儿似的,贼圆。我受不了的是她一天到晚叽叽喳喳的像个三仙姑。那时我正忙着玩儿深沉呢,一天到晚不苟言笑,从来不正眼瞧人。除了几个男生,女的我一概不理,嫌她们肤浅,烦着呢。于是老五和寝室里的其他人当然也看不上我。老五曾对别人损我:长得不也就一般人儿吗?臭美什么?骚在骨子里。上班以后,再没人这么夸过我。所以老五这句话,我记一辈子,不为别的,经典。

那时我最不能忍受的是老五她们每天晚自习回来的神侃。每每折腾到半夜也不睡觉。高兴了,摸着黑儿还集体唱一段儿。我先是用被子蒙住头,忍无可忍的时候,就猛地掀起被子,大喊一声:你们还有没有完了?于是果然就鸦雀无声了。过了3分钟,有人拿起布娃娃向门上砸去,一声沉闷的带着抗议的碰撞声在夜里散落。我知道,那是老五。

后来的冰释前嫌是因为学校要举行绘画比赛,老五大大咧咧地让我给她当模特儿。我当时开了一句玩笑:用全裸吗?没想到她的脸就红了。红着脸的老五居然那么好看。

画好后,老五问我,上面题点什么吧。我大言不惭:腹有诗书气自华呀。她愣了3秒钟,哈哈大笑。我仔细看看,那是一张画得不错的素描。三等奖。在学校的宣传栏里挂了很久,直到落满灰尘。常常有男生站在那张画的面前指手画脚,这不是某某班的某某吗,瞧人这眼睛画的,波斯猫似的。于是以后老五就叫我猫猫。

走得近了才发现,我其实和老五是一类人。我是骨子里世俗,表面上清高。她则相反。后来我主动追求一男生惨遭拒绝,而她则被一男生追得无处可躲。我们俩的情况没有可比性,却都把自己打扮得挺悲伤,每天很凄惨的样子。我愤怒于有的人有眼不识金镶玉,她则痛恨天下的好男生都死绝了。似乎青春的生命惟有如此才会有了些许韵味儿。好像两个人还合着信手涂鸦了很多诗,为填新词强说愁吧。

匆匆走过10年,蓦然之间回过头去,才发现还是同学的情谊最真最纯。在单位感到处理人际关系吃力的时候,我的心里会伴着一点淡淡的痛楚想起她们。有一次喝了酒后跑到同学录上留言:302寝室的靓姐靓妹们,什么时候我们再夜半歌声鬼哭狼嚎一回吧!几天后,看到两条留言。一,还唱恋曲一九九O吗?老三起个头儿。二,我可以负责唱歌,谁来负责摔布娃娃?

给老五的电话接通了,我只说了一句:死鬼,这么多年你跑哪儿去了?然后眼泪就止不住流下来。那边叫了句十妹,也哭了

放下电话老五给我发过来一个短信:10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