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仁心仁术,医德高尚

仁心仁术,医德高尚

发表时间:2020-09-03

【www.qg13.com - 关于野菊花的情感美文】

把我们的爱情写成生动的故事,想到以前的时候我会翻看我们的故事,怎么样才称得上爱情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仁心仁术,医德高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仁心仁术,医德高尚。这是挂在我们门诊墙壁的锦旗上的几个字。它是我们工作中的警示牌,时刻提醒我们无论任何时对病人都应做到胆大、心细、多倾听、多询问。关心病人的疾苦,能帮则帮,医药费能少则少。尽量做到对待病人如亲人。

昨天晚上吃完饭姐姐跟我和妹妹说:削梨公的脚可以下地走路了,他说等会自己来打针。澳门公的脚只消肿还走不了路,叫我等会去他家给他再打一针。妹妹插了一句:姐姐,你对他们那么好,万一有事别反咬你一口怎么办?能怎么办?把他们当亲人当再生父母就好了,我相信人心都肉长的。我忍不住回了一句。姐姐也说是啊。其实我们都明白如果妹妹说的那个万一真的发生了,大部分的人恨不得趁机讹你几十万,吊销营业证让你一辈子无法翻身。世界上哪有什么好人?可是做我们这行的天天如履薄冰,像行走在钢丝上,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把自己摔得遍体鳞伤或粉身碎骨。

其实削梨公和澳门公以及他们的家人,这十几年来对我们的生意及生活没少照顾。姐姐刚来这里创业时,人地生疏,还带了个三四岁的小孩。削梨婆不仅帮忙介绍病人来给姐姐看病,姐姐出诊时还帮忙带孩子。削梨婆是真心对姐姐好的人,每次她来我们这里看病姐姐有意少收药费,她都推三阻四说跟行情,还说姐姐很不容易。有好吃的常常不忘给我们带。澳门公和澳门婆也一样对姐姐如同亲女儿般。

做人应该知恩图报还要涌泉相报。老公见姐姐对病人好就跟我说,你看姐对老人那么好难怪生意好。是啊!姐姐何止是对老人好简直比对亲父母还要好。进门扶、出门扶,听说谁生病在家立刻去家里探望,又是出诊打针送药又是买水果或特意煮了好吃的送去。你可别不信,这些都是我亲眼目睹的。记得有一次一湖南中年男人带他7岁的儿子来看病,因为是高烧还没量好体温,他儿子突然不停抽筋口吐白沫。姐姐叫来车立刻往医院送。还借了一千块给他。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还有一病人见了面姐啊姐的叫得特甜,背地里却给你充假钱。明明知道是她,第二天她来打吊针时我和妹妹好想揭穿,可姐姐说算了。还有就是姐姐对她的老公的亲戚网络特优惠,我常常笑她一辈子辛辛苦苦挣的一点钱连内裤都贴出去了。姐姐只是笑笑。我这个姐姐就是喜欢吃亏,而且一次两次三次,八次九次十次不知道悔改不知道吸取教训,我和妹妹气得只咬牙,真是羡慕嫉妒恨。像姐姐这样的人世界上早绝种,像姐姐这样的医生少有了。

妈妈说吃亏是福,这么多年姐姐吃的亏还少吗?而且现在和以后还继续吃亏,可福报在哪里?也许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福报吧?愿天下所有善良的人们,天天健康,一生平安!

情感编辑推荐

高尚,还是悲哀?(康有山)


有好多歌曲或故事,把江山和美人相提并论。其实江山和美人有很多都是没有兼得。而为了兼得江山和美人却酿成悲剧。古往今来,不乏其例。

在《孝庄秘史》这部电视剧里,多情多义的多尔衮,面对美貌而智慧的孝庄,既有深深的爱恋,又有大仁大义的胸怀。他既想要得到孝庄的真爱,又不想完全仰仗使用强力的手段;他既想把孝庄实实在在地拥入自己的怀抱,又不愿让孝庄勉强;他既要主宰江山的权力,又不愿通过任何其他的手段,攫取皇位的宝座。其结局是,既没有当上皇帝,也没有真正拥有孝庄,而且在死后还被顺治开棺掳尸,凌尸枭首,这个令人难以辨定的史中遗疑,真的令观众唏嘘不已。事情已经过去将近500年了,除了朝鲜的李氏王朝宫中略有蛛丝马迹的只言片语,和明末张煌言的关于太后下嫁的诗《建夷宫词》之外,迄今仍无确切的定论。按,外藩与煌言,皆远离宫闱,对其实质未必明确。而《孝庄秘史》又言之凿凿,符情合理地演绎,不由得不让人们感动与叹慨。是的,就孝庄在多尔衮死后的行为表现来看,她孝庄不过是完全为了顺治能顺利承继大位的柔性策略而已。

对这件事,网上不乏有慷慨激昂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有人以此为据,武断专横地确定了

孝庄已经下嫁了多尔衮。有人还慷慨激越地发表了其次,我们完全不能认同因为张煌言的《建夷宫词》是出在异地之口、记在异国之文就不能成为历史的证据这一说法!如果这样的话,那我真的不知道能够成为历史的证据的内容还能剩下什么呢?按照这种逻辑推理的话,中国还有历史么?《史记》肯定是假的,《汉书》肯定也是假的,《后汉书》就更是假的了!最起码,他们都从来没有在他们所记录的时代里面生存过!他们最大的贡献,顶多也就是抄录过一些别人写过的不知真假的文章而已!我觉得,您真够棒的!完全成为中国疑古派的最高领袖了!中国史学界疑古派的创始人顾颉刚先生地下有知,也得连说佩服、佩服了!的言辞。但大多数史学家对下嫁一说并不认同,认为此说不过是民间野史,不可相信。当然,对于这种涉及到皇室尊严的历史,官方的历史里更是难以记载,即使有,也早给顺治们抹得一干二净了。

本文不想过多地纠缠孝庄是否下嫁了多尔衮,只想就《孝庄秘史》的多尔衮的行为与情结加以剖析。

多尔衮在权利上,不是没有欲望的。当他在打进北京进了崇祯的皇宫,看着金碧辉煌的皇帝宝座,是心潮澎湃的,他很是有坐上去的欲望的,但他却没有。人生是没有如果的,以他当时军事力量,如果他决心登上这个宝座,任何人都是不可与之抗衡的。然后,他没有。可是,假如如果成立,他当上了这个皇帝,开元建制之后,再把孝庄名正言顺地纳后,孝庄被纳之为皇后,则江山美人是皆可得到。这样,满清的历史就会改写的。再有,从称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他也完全可以取顺治而代之,他也没有。这在《孝庄秘史》中,是孝庄的温情与美貌征服了多尔衮。当然,如果多尔衮走这一步,是要颇费周折的,也许会伤害孝庄对他温情的,也许会造成皇室内部的战乱。但如果成功,他可以仍立顺治为皇太子,这也许就不至于遭到开棺掳尸枭首的结局。

最后,他为了维系他和孝庄的感情,多尔衮把自己定位在周公、霍光的位置,以期维系和孝庄的感情上,维系在皇室内部不发生战乱。但是,在他死后,顺治对他泄愤报复时,并没有得到孝庄的阻止,从这里可以看出,孝庄对他并没有真情,完全是为了她的儿子顺治保全帝位而已,这不能不说是多尔衮的悲哀。

在《秘史》剧中,是多尔衮选中了自己的掘墓人,这中间的原因是:他与孝庄是发小,他与孝庄有多年的恋情,他多尔衮当时的实力最强,他想要得到孝庄。也正是多尔衮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思想矛盾,使他既没有得到江山,也没有得到美人。这大概也是《秘史》剧的主要意图。

历史上,对帝王选择江山、美人的艰难故事不乏其例。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甘露寺》中的刘备与孙尚香,《武则天》里的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故事,都是在政治漩涡中发生的。但结果,这些须眉男儿都是最后选择了江山,舍弃了美人。因为他们都知道,江山与美人比较,江山要远远比美人重要得多,是不成比例的。所以,美人在帝王那里,最后必定是可悲牺牲品。

多尔衮正是因为痴迷在情色中,所以才落得个粉身碎骨的结局。这也就是多尔衮悲哀之处,而绝非他对爱情的人格高尚。

多尔衮最后得称皇父摄政王,从名号上说就是和顺治的母亲,挑明了夫妻关系。在顺治罪加多尔衮的诏书里有过一条多尔衮亲往皇宫内院以及多尔衮对孝庄的深情,以至孝庄死后不入皇陵的种种迹象来看。多尔衮当然会与孝庄有过温柔缠绵的寝眠,不会没有衾枕之欢,然而,从多尔衮死后的下场看,她与孝庄是根本没有感情的。多尔衮死后,扶持着年幼的顺治能正式登上皇位,这是她唯一的目的。秘史剧的末尾好多集中,都有孝庄恨死了多尔衮的情节,可见孝庄只不过就是把她与多尔衮的关系当作一种政治交易而已。

多尔滚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他绝没有想到,他身后的下场不会因皇父摄政王的名号而承认他与孝庄的关系。因为皇后的名分绝对不会容许嫂嫁小叔这种极不光彩的记载在清史中留下。所以,在本文的开头,就已经断言,对于这种涉及到皇室尊严的历史,官方的历史里更是不会记载,即使有,也早给顺治们抹得一干二净了。

通观满清的历史,在不到三百年的统治时间中,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即兴起阶段;主要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三朝;全盛时期:即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衰败阶段:自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开始。

乾隆朝时期,满清彻底平定了噶尔丹,统一了蒙古,进入了最强盛时期,建立了满清大一统的国家。乾隆深谙马上打天下,必须要用文治定天下来巩固统治的道理。他追思了开国打天下的过程,得出了多尔衮在夺取天下的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结论,所以发出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殁后为苏克萨哈所构,首告诬以谋逆。其时世祖尚在冲龄,未尝亲政,经诸王定罪除封。朕念王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乃不于彼时因利乘便,直至身后始以敛服僭用龙衮,证为觊觎,有是理乎?的谕旨,恢复了其名义和地位,谥其名号为忠,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这次乾隆不再提多尔衮的生活问题,只是从大节着眼。另一方面,国家的统一,使皇权得到了巩固,已无人敢于挑战皇权。为了深化忠君思想,进一步巩固满清的统治,保护满清的长期统治,他除了对多尔衮等一批功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仅在名义上予以恢复,而且也适当地恢复他们的后代的封爵。另一方面,就是对明朝的名臣史可法、袁崇焕,也予以大力表彰,宣传他们的忠君爱国的行为、精神。而对于洪承畴、范文程等降臣则列二等,对于吴三桂、尚可喜、孙可望等人却不予立转。这是对多尔衮后代的安慰,也是对天下的昭示,也是给历史以公正的还原。

综上可见,在《秘史》剧中,多尔衮是个悲剧人物,是个江山美人都未得到的悲剧人物,并不是高尚。而真实的多尔衮,是个英雄,是个历史的推动者,是个对满清王朝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负载高尚灵魂的躯体是痛的


乔玉华的家人打电话说,乔玉华命已垂危。临去世之前,想再见一面心理师。贺顿说:我们从不出诊。

乔家的人很遗憾,恳求道:她原本说回到老家就不再出来了,但最后一定要见您一面,又特地来到了这座城市。我们本来不打算打扰您,所以一直也没有和您联系。这两天,老人家马上就不行了,如果她糊涂了,我们也就算了。但是,她非常清醒,一个劲地追问我们是不是和您联系过了。问您什么时候来。就算您不是心理师,是个普通人,对一个垂死老人的愿望,是不是也请满足她?这不算是您上门出诊,只是一次探望。我们愿意付相应的费用。

话说到这个份上,贺顿再无法推辞。在赶赴乔玉华居住地的路上,贺顿想,给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做最后道别,她没有任何经验。转念一想,反正有话在先,不是以心理师的身份,只是一个后生晚辈看望长者,这样就比较放松了。

幸亏贺顿在临终养老院干过一段时间,对死亡不是太陌生。乔玉华没有入住医院,而是一座豪华宾馆的包房。贺顿本以为会看到无数管子和器械插在老人身上,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房间阳光明媚,到处是鲜花,甚至还有卡通形象的气球,悬挂在天花板上。老人穿着一套粉红色的丝绸睡衣,静卧在白床之上,好像就要敛瓣的睡莲。

乔玉华已经非常虚弱和苍白了,如同细碎的干百合片屑堆积而成,薄弱而透明。

她说:你好。我记得你叫贺顿。你给我出了一道题,我一直在想。

乔玉华的女儿说:妈妈,请您不要激动。

乔玉华说:你出去吧。我要和贺顿单独待一会儿。

女儿把一个圣诞铃铛放在乔玉华身边,说:您要是哪里不舒服了,就摇它,我会在第一时间赶来。

乔玉华疲倦地说:我知道了。

等女儿走出视线,乔玉华突然变得生机勃勃,说:她总算走了,我可以和你说说贴心话了。

一句话拉近了贺顿和乔玉华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关系。她的女儿都不能倾听的谈话。

贺顿直到此刻还不相信乔玉华会死。她在临终养老院看到过那些临死的人,就像快要干涸的小溪,时断时续。而眼前的乔玉华,虚弱归虚弱,眼睛却有银子一样的光芒。

你一定不相信我会死,但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这个,你就不用怀疑了。乔玉华说。

贺顿完全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点头,默不作声。点头,什么意思?同意乔玉华一定会死吗?

乔玉华说:我记得你的那道题目是一百零一个有什么意义。

贺顿说:是。我是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您不要在意,那是我随便说的。不用这样煞费苦心,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算了。

贺顿以为这样是给这个临死的人一个解脱,没想到乔玉华大为不满,说:我好不容易找到了答案,你这个当老师的却说这堂考试不算了。这哪里行!你就不想知道这个答案了吗?

贺顿说:这对你非常重要吗?这的确是一句真心话。她见过很多来访者了,他们问过她很多问题,她也问过他们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解答了,有的永远没有答案,甚至连题目也已深海沉没。只有这个老人,无比认真地思索着,临死也要交上答案。面对着这份执着,贺顿必须抖擞精神,回报以同样的执着,接受这个答案。这对一个即将远行的灵魂,无比重要。

乔玉华闭着眼睛,这使得她的双眼皮像木头楼梯的台阶一样明显,纹缕深刻。想来她的内心也如澄澈的高原之湖,没有任何鱼虾在其中浮游,涟漪不生。

乔玉华说:他们想让我死在医院里。我偏不。我不喜欢那里一片惨白,我喜欢五颜六色。他们希望我死在家里。不,我不愿让他们以后一走过我咽气的房子,就心怀哀伤。我自己挑选了这家宾馆,做一个匆匆过客。我们都是生命的匆匆过客,是吧?就像心理医生开出的苦药,其实是良方,品完之后,可尝出甜意。

贺顿安静地倾听着,这是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乔玉华说:这些日子,我想了很多很多。我本来早就该死了,因为我还没有想清楚,所以又多耽搁了一些时间。现在,我想清楚了。这个答案像鞭子,抽打着我看得见的伤口和看不见的暗伤。我想得很辛苦,昼夜不息。只有当我在药物的作用下稍稍入睡的时候,问号才会暂时歇息。不过,这并不辛苦。我马上就会放长假,死亡就是永远的休息了,现在忙碌一会儿,以后就没有思考的机会了。我将要飞翔着离开,直到融入天际。

真的很可怕呀,在我们脑中,保留着生命过程中所经历过的几百万件事物的记忆。鼻子记住了瞬间的气味,耳朵保留着声波的振动,眼睛贮藏着颜色的区别浓淡的层次光彩的亮泽,皮肤收存着温度触感还有疼痛它们都生龙活虎地藏在那里,从未消失。你还年轻,你像藏羚羊一样年轻,你不一定能听得懂我的话,但请你记住它。在思想的下面是感觉,在感觉的下面是情绪。在情绪的下面是记忆,在记忆的下面是伤害

贺顿有些听不懂。那些要死的人,常常说些我们听不懂的话,你不能去想,只管好好听着就是。

乔玉华说:是的,为什么是一百零一个呢?这一定有一个道理,有一个强大的原因。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没有原因我们就不配活着。比如我天天吃中药,中药的名字是多么有趣啊。它们简直就是为了蛊惑人心才如此命名的。比如夏枯草,是一种反季节生长的植物吗?夏天黄了叶子,冬天郁郁葱葱?比如海螵蛸,到底是一种虫子还是一种鱼?住在陆地还是海底?比如桑寄生,一听就想起汉奸,很没有骨气的样子。比如紫苏,你会看到汉唐女子头上的首饰金不摇。比如胖大海,真的胖吗?比如红豆紫杉,多温柔,充满相思的情调,你以为是一件裙裾飘飘的美丽衣服,其实它有剧毒,是抗癌的特效药

这些话还算有条理,但已不合时宜。贺顿知道,死亡的铁布,已将这老人慢慢地裹了起来。雪要覆盖生命,你除了无声叹息没法阻挡。当生命之河就要干涸,你能做的就是陪伴它走向最后涓滴的隐没。贺顿握着乔玉华的手,俯下身体,倾听,倾听。

快乐要走的时候,想要留住它的人就会有痛苦。痛苦要来的时候,想要赶走它的人,就会经历更大的痛苦。不妨,接受吧。乔玉华开始像鸡妈妈啄米一样,历数她一生的经历,整个房间如麝香般凝结着静郁之气。贺顿以为这样的氛围会持续到完结,不想乔玉华话锋一转,说:我知道你已经烦了,不要着急。我马上就会说到最重要的事情。在没有神父和忏悔的环境中,我只能找你。我知道大地会庄严地接纳一切,安详慈悲博大稳定,还有万物埋藏其中伴随着我,我不会寂寞。在生命道路上所有发生的事,都是有原因的。正是它们,组成了我生命的线团。回想一生,我曾把几十个人打成了右派,也曾批斗过几十个人,还给几十个人扣上过各种各样的帽子我把他们的名字一个个地写了下来,一共是一百零一个。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巧合,但我愿意在临终之前祈求他们的原谅那一百零一个洋娃娃,就是他们的化身。我已经想好了它们的去处,委托我的后人,把它们送往山区的学校。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让我们的后代比我们更幸福,这些洋娃娃会代我把这份心意留在人间

乔玉华说完这些话,就紧紧闭上了眼睛,不再吐露任何一个字。她的身体已经严重萎缩了,曾经清秀的脸庞如今好似一朵极小的山花,低敛着花瓣。她的话在空调吹出的风中变为百合之香,然后凋为尘埃。一种不知名的香气袅袅浮动,犹如鬼魅一般贴着地板游荡,沁入骨髓。

贺顿相信那是人的内丹散发的英气。

贺顿知道自己此刻是一个身患心理重疾的心理师,医生也是会患病的,而且那病会更难治。她知道自己是一个多么卑微的生命,但卑微并不等同于卑贱。她曾经是卑贱的,但努力和奋起,让她的生命和更多的生命有了碰撞。她相信自己的工作已经对很多人的生命发生了作用,那些潜移默化或是电光火石的碰撞,已经让某些人发生了裂变。在这个过程中,她在付出和虚弱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深刻和稳定。这是用一个生命在点亮另外一个生命,用一个生命在擦拭另外的生命。

谈话是从下午开始的,此刻晚霞满天。好像天的胸膛被刺破了,流出鲜榨出的玫瑰花汁,美艳芬芳。太阳已经轻坠,胡萝卜色的太阳光,镶着脐橙般的血丝,像灰色的墨水一样弥散开来,直至把天地完全浸染其中。于是夜色升起,天渐渐地黑下来,没有开灯,整个房间有一种淡紫色的凄迷。霓虹闪耀,街市上的一束微光射进,黯淡幽渺。窗外素月璀璨,孤光自照,偶有汽车开过,光斑闪闪,就像许多美丽的小花,在向这间房屋致意,深情地诀别一个将死的老人。

贺顿的身体此刻饱满而年轻地充盈着,好像刚刚灌浆抽穗的清甜玉米,内心却充满了惨烈的哀伤。别人的故事绞碎了她的衣服,精神裸露在惨淡的废墟上,骨刺穿过胸膛。唯有从这将逝者身上发出的慈悲光芒,锦被般遮蔽了她的凄惶。为了这份温暖,她愿意慷慨地献出自己的余生。

自古以来,就有一些高尚的灵魂在林木间穿行,当他们飞舞得疲倦了,就会找到一些头脑栖居,也许在高堂上,也许在蓬蒿中。负载这种灵魂的躯体是痛楚的,因为他们总在为一些虚无缥缈的理想而挣扎着,不单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被这样的灵魂选中,是荣幸也是悲哀。

心理师就要做这样的人。

直面真相,对善和悔都恢复极度的敏感,让乔玉华走得深刻而辛苦。但走到极致之后,就是拯救和逍遥。

选自《女心理师负载高尚灵魂的躯体是痛的》

书名:《女心理师》

出版:重庆出版社20XX年6月

定价:45元

书号:978-7-229-04833-4

分类:文学畅销

选摘:芦淼

为享受而吃,并不需要有多么高尚的理由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身体的遗传基因,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但任何的疾病肯定是机体自己的特质与环境的有害侵袭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位肿瘤医生的结论。

先天的东西无法改变,但如何避免或减少后天的侵扰,却是有无数的经验。吃,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一次与女人们吃饭,席间,一位女人在大家的央求下谈了其吃斋的缘由。他之所以吃斋,不因信仰,仅为身体。从而不仅是饮食习惯变了,而且性情也大为改变。原来的他,有点权有点钱,吸烟喝酒,夜夜笙歌。据说是因为体检,有重度脂肪肝、三高结论是如果不节制,后果不堪设想,云云。所以他就从吃字下手,吃斋了。初时,因为转变跨度之大,极不适应。我在他吃斋一年多以后见过他。但尚不知他吃斋,只是感觉其脸色不好,瘦得有点异常。知道他是因为吃斋所致,我对吃斋的恐惧有所增加。早年间与一大师探望一个正在辟谷之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时间、地点、光线、心情总之感到辟谷者脸色是发绿的,而且虚弱得要人搀扶着走路,去看他的大师连连说,要吃点东西,要吃点东西。看着他,似乎我的脸也绿了,害怕之极。女人初时吃斋的脸色,虽说没有这么可怕,但黑黑的,感觉有点像生病的罗汉,暗淡无光。这次看到他,似乎已经脱胎换骨,精神清爽,有点真罗汉相了。而且席间,面对我们的大鱼大肉,自顾自地吃斋,丝毫不受左右。按他的说法,他是过了几个阶段,最初看见荤食是难以按捺,然后是看着恶心,到现在是熟视无睹。管你吃什么山珍海味,他只说了句不好意思,我自己吃了,就自顾自地吃他的斋菜。据他说,吃斋后,很多病都不治自愈了。真实情形如何我不清楚,但能看到的是他的性情变了,少了以前的轻狂,添了许多的稳重。同在餐桌上的长者,颇为感慨,不说别的,如果是那些小吏们都能这样,起码能洁身自好。当然,长者自己也是为官者。我不为吏,但席间也有所表态,少吃点肉。因为我是凡人,六根未净,尤为味根,几日不吃肉,两腿发软。所以只能以少作态,为了身体,但求慢慢改变。

其实吃反映生活态度,不在于吃什么,怎样吃,更不为信仰。我们的身体受之父母,来这个世界走一遭,想必不是为别人来的。想活得长久,是异常人的想法。见过不少挨到了和平年代的老革命,枪林弹雨都过来了,就算是后来面对绝症的死亡判决,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声搏一搏,但到了最后的时刻,不能吃了,还是对这个世界有无限的眷念,希望能在世上多待会。但这种想法却少见褒扬。看过不少电视节目中的煽情场面,每当人们陈述自己的理想是为他人的时候,极为容易获得支持;而为自己意愿求助于评判时,支持率往往总是不会太高。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中,更多的是要求我们为别人活着,或者是从为别人服务而获得心满意足。但这是个悖论。我们之所以要吃,直白地说,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对于社会的服务是在生活之后的事。现存的道德意识一直在教育我们对这个社会要有所贡献,这是从大的方面说,无可厚非;我以为,往小点说,你能减少点破坏就好。因为从另一个角度,你的出现对整个生态环境可能是一种负担。活在世上,是该做点事情,否则,有白来之嫌。既然来了,也就该负这么点责任。而有责任心之人,应该懂吃。所以吃无须涉及信仰,但与生活态度相关。

在物质生活升华到一定的高度,温饱已经基本解决,吃也就提高到了对生活的态度的角度。作为生活态度,吃是一种享受,大可不必藏掖。曾经,家中的长者,时不时喜欢嚷着要我带她出去吃饭,而我总是感到很欣慰,因为一则说明人体机能异常;二来,人的生活热情反映出生活的状态。认识一位理学博士,喜欢吃,说是如果不能吃,做人真是没意思。当然,人活着肯定不是仅仅为了吃。如果生计不成问题,但吃却已经不是享受,恐怕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生命已经受到了某种威胁。现在,人们吃的条件充裕了,但吃却成了件不是容易的事。现代人很多的疾病与吃相关,由此也限定了人们对吃的选择。例如,糖尿病、痛风逼迫人们做出诸多吃的割舍。于是相对于吃五谷生百病而言,就有了辟谷的修炼。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吃五谷。不吃五谷,最终是否得到正果,练者自知。但无论吃五谷与否,只要你愿意,都是反映一种生活态度。很多时候我们也就是为活着、为享受而吃,并不需要有多么高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