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故乡的白杨树

故乡的白杨树

发表时间:2020-09-04

【www.qg13.com - 关于故乡的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故乡的白杨树",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秋天渐渐的近了,秋风中的叶子在瑟瑟发抖,或许是因为感觉的了寒冷,亦或许是因为这一季的衰落而感伤吧!

秋天是伤感的季节,一片片泛黄叶子矜持的挂在枝头,不禁问你?有什么不舍?不痛吗?不累吗?秋天不是生命的终点,仅仅是一个轮回的结束,一个故事的结尾,一次次落下身上的叶子,只是为了蜕变,为了萌发!纵然你的身上千疮百孔,也只是你摆脱不掉的宿命,落下!一切只是为了自己更高。更强大。

伴随着秋风,伴随着暮色,走在郊外乡间的小路上,身在异乡,路边那异乡的的白杨树似乎长高了,也似乎变老了,几许苍凉!不知道那故乡的白杨树是长高了?还是变老了!

曾经无数次回到故乡,无数次有意无意间 看望那棵镌刻了你的名字的白杨树,同样是在秋天中秋月圆后的某一天夜晚,冥冥中,心里期盼着是否能看见 那月下 那路边 那树旁的那个人,但是!走近了才发现!物是人非。唯有那颗白杨树依然屹立在那里,它似乎又长高了!苍翠了!任凭风吹雨打 ,任凭碎叶成河! 曾经镌刻在树身上 ,曾经 呼唤过千万次的那个名字,却被年轮一年又一年的放大!撕裂,直至斑驳!最后和白杨树一起苍老,化作永恒,消失了!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忽然间想问那白杨树,她是否也来过!她有没有哭泣?她还有没有恨!有没有穿的暖?有没有话对我说我只是想知道,你的世界有没有寒暑,有没有四季,风雨中有没有人相伴,伤心的时候有没有人为你拭去泪滴! 我想知道答案,只是想知道答案而已,

起风了!天空中飘起了小雨,空气中似乎弥漫着那熟悉的味道,冰冷的雨打在身上,也让自己的心冰冷 麻木,那个可以在冰冷的秋雨中相互依偎取暖的人,其实已经消失了,被岁月撕裂了!斑驳了!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唯有在风雨中洗去一路风尘,让自己故作轻松的转身,重新上路吧!

别了 !白杨树 !这一次真的和你作别了! 我知道你会慢慢老去,最终化作青烟,化作尘埃,化作天边的云朵。但你却深深植根我的心灵深处,肆意疯长!留下一丝清凉 一份温馨,一份永恒的纪念!

别了!白杨树!不死的白杨树

精选阅读

故乡那片杨树林


我的故乡是豫北平原的一个村庄,小而偏僻,穷而普通,过路的外地人路过就路过了,根本不会留意和在意它的存在。村庄的前怀里,有一东西向的小河,河床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里是干涸的,疯长着一壕沟的青草,成了村里牛羊的好去处。夏天,小河涨满,河水从村东一条大一些的悬河里流入,又向西流入更大一些的河流,形成了中国地界上为数不多的河水西流的奇怪现象。这也算是小村不大不小的景观,村里人说起来还蛮自豪的。毕竟,小村值得自豪的东西不多。

其实,村里大人们有所不知,在我们孩子们的心里,还隐藏着一个颇能引以自豪的地方----小河和村庄之间的那片杨树林。

这片杨树林的可爱之处是盛产爬蚱。爬蚱何物?这名字此时出现的有些突兀,在这里不妨先作个解释。爬蚱,书本上叫做金蝉。城里人都是读过书的人,所以城里人都叫做金蝉。我是来到城市后,有一次参加一个规格和档次都不低的宴请,听主人津津乐道、喋喋不休地介绍那道价格不菲的干炸金蝉时,才知道爬蚱还有金蝉这个雅号的。看到满座的吃客吃起金蝉来那津津有味的饕餮样儿,我不禁暗自发笑。心想,这东西我们小时候吃老了去啦。当时的想法,颇有些阿Q在牙床上滚过一番的浮酸心里。有情可原,在这众多的出身大城市见过大世面吃过山珍海味的人们面前,我仅有的资本或许仅此而已。

还是回到童年,回到那片杨树林。每年夏天,确切一点说,应该是夏至到立秋的一段时间,得别是七月初或雨后的天气,这片杨树林里便会出现很多的爬蚱。至今令我不解的是,这里的爬蚱缘何比别处的多,以至于多得数也数不清,摸也摸不完。小河南沿的枣树林,村东头悬河堤上的柳树林,只是零星地有一些爬蚱出现,而这片杨树林却像如今大小城市边沿的集聚区,是爬蚱相对集中的地方。我原以为爬蚱是喜欢和杨树为邻的,而从邻村传来的消息是,他们那里也有大片大片的杨树林,却少有爬蚱出现。那时,村里人更加认为,这满杨树林的爬蚱是上天赐予给我们村里人的唐僧肉。

爬蚱一般潜伏在多树的地下,靠汲取树根的汁液生活,在夏季夜色降临的时候,爬蚱便从松软的土地里钻出来,从树的下部慢慢地往上爬,爬的过程也就是逐渐老熟的过程,等爬到树干的上部时,外皮从背部中央裂开,爬蚱脱壳而出,蜕变为蝉。捕捉爬蚱的时机也就是它钻出地面到脱壳成蝉这段时间。所以,摸爬蚱要掌握爬蚱活动和成长的规律。

我们摸爬蚱一般是从傍晚就开始的。这个时间的爬蚱多数在湿软的地下,用锯齿般的一对前足掘土出洞。出洞前,在地面上漏一豆粒大的小孔,小伙伴拿一小木棍,把洞口开大,然后用两根细木棍筷子似地把爬蚱夹出来。天完全黑下来了的时候,爬蚱开始上树了,我们就点起自制的灯笼,挨个儿树干上照,这样一棵树一棵树的来来回回的反复搜索,像刮头篦子从头发上篦过一样,不断地会有所斩获。更晚一些时间,一些漏网的爬蚱侥幸爬到树的高处蜕化成幼蝉。这些白白胖胖的幼蝉趴在刚刚脱去的皮壳上,一动不动,一幅恋恋不舍的模样,好似不忍心离开那个曾经包裹过它的胞衣。正是这种情感的羁绊,使得我们毫不费力就能把它抓到。

摸爬蚱是我儿时美好的回忆。除了摸爬蚱时的乐趣,更有吃爬蚱时的快感。那时,我家的生活和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一样,生活拮据,一年当中难得吃到荤腥,于是,夏天吃爬蚱就像中秋吃月饼除夕吃饺子一样,吃起来津津有味,想起来回味无穷。每次我摸爬蚱回来,母亲会把我摸到的爬蚱倒入瓦盆中,用水洗去泥沙,清洗干净后,撒上一些细盐加以腌渍,第二天早上水煮或者油煎。水煮的爬蚱软绵可口,油煎的爬蚱嫩脆清香。制作爬蚱的过程,爬蚱特殊的香气会弥漫整个院落,然后穿过院子中央翠叶扶疏的葡萄架和院子周围爬满丝瓜秧的篱笆墙,飘散至整个小巷。邻居的小伙伴会各自端着喷香的美味佳肴站在街口炫耀一番,继而把可口的爬蚱连皮带爪儿整个放入口中,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吃得大块朵颐。

现在,故乡的那片杨树林还在,只是杨树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爬蚱和杨树一样一代代生生不息。每到夏天,老家的人都会给我捎来一些爬蚱。无论妻子怎样地水煮还是油炸,我却再也吃不出孩提时代母亲做的爬蚱那独特的味道了。

童年的趣事很多,一些趣事连同生我养我的那个小而普通的村庄,深深地镶嵌在我灵魂的深处,无论我漂泊何方,都会常常回过头来把故乡深情地回望。

白杨


我今天上午有两节课,我准备上《苏州园林》这一课。昨晚在家里读了课文并在书上做了笔记,接着读了教参。今天上午第一节,我们语文教研,我利用这个时间写一点备课,但写一点就没有思路了。第二节课没有课,我读了别人的教案,感觉那内容和方式我普通班的学生接受不了。

对于说明文的教学,我还真没有任何经验。原来上初二时,说明文我不讲,让学生拿出《导学训练》的习题直接做,通过一番思考后,我们师生再交流。自以为学生经过了激烈的“头脑风暴”,教师再点拨,效果好一点,也符合孔夫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理念。

今年,这个法子我没有用。我想,“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要借助课文这个载体,给学生一个更宽广的知识空间,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那几道练习题。

这想法是好的,我却发现,之前虽做了那么多准备,那么雄心壮志,然效果没有期望中的那么好。这主要是我驾驭教材的能力很弱,落在教参的窠臼里跳不出来的缘故罢。

上《中国石拱桥》这课时,我先让学生齐读每个段落,明白每个段落的意思,再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结构及说明顺序。接着,对每个段落进行细细解读,主要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和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凝练。上完课后,自己感觉这样“领”得多,虽然其间学生不停地发言,但对一直沉默一隅的学生而言,真正掌握了多少,我心里没有数。

而《苏州园林》这课,我需下一番工夫。因为对于这篇文章,我的印象很深,功劳全在于当年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上得好,忘记了当初老师是怎么讲的,却朦朦胧胧中知道苏州园林的确很美,常对此充满神往。我也想给我的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也希望他们多年以后会记得这篇文章。

在18班,我先让学生齐读课文,对课文有整体的印象。然后讲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接着,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讲。突然,我发现我在自说自话,课堂没有一点生气,只有一些女生在附和我。还有一部分学生闷闷的不说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我立刻感觉到自己的失败,便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标画句子,小组讨论后交流。课堂多少有些起色。

下午,是十九班的课,我对自己说,不能再那样上了,难道就没有什么更好的法子?上课时,我忽地来了一个灵感,不知道行不行,那就试一试吧!

读完课文,我先让学生谈谈这篇说明文写了什么。赵福浩说写了苏州园林的景物。我说,这不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而是一篇说明文,这篇说明文是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的特点的。赵福浩立刻领悟,说,写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我追问,什么特点。他回答不出。我请学生去文中找“文眼”,也是本文的中心句。学生找得很对。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一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我请学生找找第几自然段具体写这一内容的。他们找到第三自然段。我请最南排的学生齐读,然后点名学生说说“亭台轩榭的特点”。当生回答完毕,我追问,作者用那些说明方法来讲这一特点的,举例说明。学生标画句子并发言。在这样的师生交流中,学生把握了本文的一些说明方法。

接着,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个讲究——“假山池沼的搭配”,然后我们再去下面的段落中寻找那些值得探究的地方。直到第六自然段,学生一眼就看出,二自然段和下面的段落是总分关系,便不禁对作者的谋篇布局心领神会了。下课后,感觉这节课要比上节课好一点。可见,教师多用心,多设计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便可让课堂“起死回生”。

罚学生

这期间,几个男生因课堂行为而受到惩罚。一个学生在最后一排,他时不时和同桌说话,我让他到前面来,他来后,靠门站了一会儿,接着蹲在门边,看起来很受罪。我便生怜悯之心,让他搬个凳子坐在讲台上。他搬过来,靠着黑板坐下。下课后,我让他拿过试卷,他期中的语文考了44分,看他前面的题几乎没有做,第一题的选择一个也没有对,10分题一分没得。不禁感叹:这也不易。我看他脸上一道道鲜红的伤口,问他怎么了。他说,和宋打仗打的。哎,这样的孩子!

课上,当我转到教室后面时,最后一排的宋竟然把脸枕在课桌上,闭着眼呼呼大睡。我把他叫起来,他说自己没有睡着。我告诉他,自己去班主任办公室说明。他起初不肯,赖在桌边不走,在我的坚持下,终于去了。

一个新转来的男生,竟然上课拿着手电筒乱照。我直接让他出去,他也不甘,僵持了好久,带着满不在乎的神情出去了。真没办法。这普通班除了少部分学习的学生,什么学生都有。初二更是两极分化得厉害,不学习的学生增多,甚至开始挑战老师。我一直坚持,课堂秩序一抓到底。课堂时间紧,我没时间和他们转圈,有时候则把这个难题推给班主任。知这样做不好,会和学生的隔阂更深,所以,我尽量自己的事自己解决。明天我要和这个学生谈一谈。

我那天和学生说,老师得长两个脑子,一个脑子传授知识,另一个脑子和你们斗智斗勇,看那个学生游离课堂把他抓回来。学生笑。我也笑。但这是真的。这么多学生,上课干什么的都有。有学生偷吃东西,嘴一直在咀嚼;有学生语文课堂一直在摆弄圆规、量角器这些数学的东西;有学生趁你在黑板上写字,赶紧喝口水。真的口渴吗?不是。我想,这样做,是向其他学生宣示他的存在罢。有学生和同桌面朝黑板,看着像聚精会神听课的样子,但两人的手在下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掐起来;还有学生一节课总是伸懒腰,高举着两只胳膊,头往一边抻,很舒服的样子,仿佛这个教室就是他家。看到这,我就火冒三丈,也太放肆了,直接请他到前面来直直站着。但是,我从没有抓到过上课做其他作业的学生,没有抓过上课偷看课外书的学生。好在,到现在还没有学生直接和我对抗。因为我罚他们后要做一些善后工作,安抚一下,多少管用,时间久了还会犯。

白雪扬

上午去上班时,并没有下雪,只是偶尔的有小的白粒落在身上,接着滑下去。天冷得很。

第二节课下课了,看见学生跑到窗边,欢快的样子。我才知下雪了,应该是越来越大了。打开一点窗,向窗外看去,雪很密,有风的缘故,斜斜地簌簌下落。有的随风飘扬,犹如小小精灵,趁着打开的窗窜进教室里来,迅速,利落,顽皮,可爱。你只感觉到它的凉意,却寻不到它。清新的空气扑到脸上,顺着鼻腔直入胸中,让人神清气爽,好不畅快。

下午去上班,雪依然密集地落,站在楼上看外面的街,车走得慢吞吞,像蜗牛爬行般,便思要走去上班。我是最怕路滑的人,特别是这种雪被轧下的路,我走起来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

路上,雪还在纷纷扬扬,它已经覆盖了一切,眼睛见到的是茫茫一片洁白。高高的杨树上,黄黄的树叶的上面堆着积雪,风吹来,雪哗哗从上落下,扬起的雪末随风旋转在空中,久久不落。走到黄金水岸那边,却见大雪纷飞中两女子在拍照,拍照女子玫红的衣在周围纯白的雪的映衬下更是鲜艳夺目。她们拍照完,看着手机笑出声。我想,这是极具情趣的人了。

下班回家见宋老师的微信——一张照片,孩子们正在校园里玩雪,虽然照片上的人很小,只能看个大概,但我知那些孩子们肯定乐坏了,玩疯了。照片上面写着:要不要让他们回教室。便立刻感慨无限。这个时候,大多数学校正在为雪而烦恼呢!老师抓紧时间让学生清扫积雪,慢一点便急急催促,班主任在旁监督。对于这落在校园里的不速之客,恨不能除之而后快。这个时候,任凭外面雪花飘飘,我自岿然不动,在教室里背我的题,听我的课,雪再美,与我何干!真的无干吗?只是感觉,生活在有童心有诗心的校园里的孩子是多么幸运而幸福!

白杨林,荷花湾


【西边的那片白杨林】

宽敞的马路西边,有一片白杨林。这白杨树,干是向上的,枝也是向上的。关于白杨树这种向上的精神和气势,《白杨礼赞》里已经描写淋漓尽致。但这向上的力,毕竟让人振奋。

春节刚过,白杨尽管枝干依旧光秃秃的,却也不缺少利落和洒脱。主干上隐隐约约渗出淡淡的绿意,阳光和白茫茫的雪的陪衬下,这白杨似淡了往日的白,但英俊之气犹在。

风旋起了细碎的雪花,时而俯冲,时而上扬,时而飘转,时而横掠。卷起的白色雪雾,蒸气似的,这,可是春天上升气流的蒸腾?

虽然瞬间中不见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观,但在这迷蒙中,却更平添了白杨的俊态。其实塞北的荒漠与江南的风光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美与不美的感受,全在于心境。这就如同一位画家,海边一只破旧的渔船也能画出一幅绝美的画,或许是因为其底色是蓝蓝的大海?

总想找寻白杨向上之力的缘由,它既没有花香,也没有累累硕果,却能成为树中的伟丈夫,或许是因为它有质朴淡定的情怀?

春天花的季节,夏天、秋天是果的季节,白杨却春天无花,夏秋无果。

春天里,万花竞放,万木竭尽了招蜂引蝶之能事,是不是它们在争夺繁华中迷失了自己?夏秋里,杏,桃,李等把枝干压低,选秀似的张开甜美的笑意,从这笑意中,似乎让我们洞察了它们争强好胜的用心。耐不住尘世的繁华,欲望的驱使,喧闹的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时的旋来一阵风,飘起了白杨的几片落叶,心一振,似乎听到了夏季里白杨个个大大心形叶子,在风中发出那飒飒让人心动的声响。没什么,既便在繁盛时期,也只有片片的大叶子。不,还有在春天里,像毛毛虫似的花穗和杨花轻舞。

大概树也各有志,你们去招摇吧,无论你们在浮躁中如何的任其欲望膨胀,我就是我,我只有一个心愿,向上长,笑看人间喧闹。

树如此,人何尝不是如此。没有了虚荣,少些欲望,淡泊沉静,或许不定哪一天,就能像白杨一样,变成了伟丈夫。

【荷花湾】

刚进入伏天,我不禁地又想起了荷花湾里那一湾的古莲。

上次刚打骨朵的荷花,这回终于开了,好让人惊喜!尽管还不是最盛的时节,已经美的令人心悸。

薄雾笼罩的荷花湾,真的好别致,光是挤挤挨挨,高低错落,绿得若透明的翡翠的荷叶,已经让人惊叹,再点缀着美若仙子的荷花,怎能不让人叫绝!

站在山坡上看荷花湾,一切景观尽收眼底。往前是进入荷花湾的台阶,台阶与曲径的两旁,是用大理石精心雕琢出的护拦,护拦两旁,栽满了密密层层的绿化树,黄杨与紫柏,交互相映,为这荷花湾镶嵌了美丽的花边。湾内,曲道、长廊、小桥、凉亭,再加上一湾绿水,一点不亚于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漫步曲径,走过长廊,攀过小桥,来到凉亭之下,近镜头欣赏荷花,更有一番趣致。一个字,绿!面对这透心的绿啊,谁不惊诧!阳光照射下,淡绿的,浓绿的,透明的宝石绿似的荷叶你挤我拥,你遮我掩,布满了水面。早生的荷叶,圆圆的,甜甜地婉约地平睡在水面,新生荷叶婷婷地高出水面,确实很像朱子清河塘月色中写到的:亭亭舞女的裙。

荷花湾,到处都是醉心的绿,荷叶是绿的,阳光下被荷叶掩映的水是绿的,石栏处的绿化树是绿的,四周或湾内点缀的翠柳是绿的,似乎这护栏、小桥、凉亭,也是绿的了,感觉这空气也变成绿的了。置身其中,连自身也被染绿了。绿盖叠翠、青盘滚珠,真是妙极了。

微风袭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荷香飘然而至,那种感觉才真的叫畅快!在荷叶浓密的绿中,探出朵朵亭亭玉立荷花,有的灿烂地微笑,嫩蕊摇芳;有的遮着眉眼,娇羞低语;有的妩媚着轻风,轻歌曼舞;有的青睐着游人,柔情四溅。

这荷,倒也真的与众不同,淤泥里的莲藕竟是在节中先出荷叶,然后在这节中又生出荷花,在水下有无边的幽情,在水上更情深恋恋。好像有种表里如一心态。于是我不禁的想起了一首古诗: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知道了,要不你掰断莲藕,便有许多细丝相连,扯得很远也不断,于是有了藕断丝连这个成语。可能这就如同我们一样,要爱就要爱的坚贞,爱的执着,爱就要有不断的丝,有不断的情。

炎炎的夏日,轻柔的和风,阴凉的亭中,我迷上了这湾古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