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领略草堂风雅

领略草堂风雅

发表时间:2020-09-05

【www.qg13.com - 关于野菊花的情感美文】

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当我想念你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领略草堂风雅,欢迎阅读与收藏。

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冯至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的草堂。

确实,去过草堂的人,都会对那里的环境优雅、场地博大、文化浓郁、能够领略许多大诗人的风雅而经久难忘。

杜甫草堂,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位于,城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积近300亩,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四A级旅游风景区。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

里面有草堂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少陵碑亭、花径、梅园、浣花祠、万佛楼、唐朝遗址等等景点。还有翠竹、梅花、假山和小桥流水。特别是,大雅堂里有一些著名诗人塑像,很传神。那么多的景点,那么大的场地,如果细细品味,一天都看不了几处。

我只能采取浮光掠影,重点选择的方法游览。好在每个景点都有简介,岔路口有线路指示图,不跟导游也无所谓。我对两处特别感兴趣草堂和大雅堂。

我是从北门进入,直接到了草堂旧址。一字排列在中轴线上的有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司。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回萦,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是杜甫生活的主要场所。

最突出的是杜甫居住的茅屋故居,那黄泥巴墙,那茅草屋顶,虽经人工时常维修,翻新,古色古香仍然不减。穿梭于茅屋庭院之中,仿佛使人回到了远古农耕时期。

杜甫题为《狂夫》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说的就是草堂。他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而被称为杜工部。

当了官,仍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居住在茅屋中,不忘其本。难怪他写有那么多忧国忧民的诗歌。我终于明白了他笔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怎样产生的,其中表现出来的博大胸怀,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修炼出来的。

他与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两大丰碑。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杜甫的诗以写实为主,以律诗见长,虽然有些古体诗,如《兵车行》《饮中八仙歌》等也很豪迈,但不是他所作的主流。

有趣的是,这两位诗人都在四川游历居住过,留有大量描写川江风貌的诗歌。比如李白有名的《蜀道难》《朝发白帝城》《峨眉山月歌》和杜甫的《蜀相》《春夜喜雨》等。

四川人为了纪念这两个伟大诗人,都建有纪念馆。可惜的是,两人的纪念馆,不像昆明的徐霞客与杨升庵纪念馆那样建在一起。以李白命名的公园,则建在远离的江油市,那里有李白纪念馆和太白碑林等。

李白被人们称作诗仙,杜甫被人们称作诗圣。诗仙与诗圣供方在一处,是不是更加风雅和发人深省?

看完茅屋故居,来到工部司,那里挂着几幅高大的布幡,上书杜甫诗的名句,我只记住了有关诗歌创作的三幅: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我在诗歌方面虽然没什么天赋,看后还是有所触动。这三句诗,起码道出了杜甫的性格与诗歌创作上的追求境界。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度,少有人能够达到,但是,看得出他这几句,确实是诗歌创作中,深有体会的经验之谈。

从工部司出来,匆匆浏览了一些景点,不敢耽搁,就往大雅堂奔去。

大雅堂于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门上匾额高悬着大雅堂三字,是从颜真卿的书法中挑选出来的字。

大雅堂之名,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大雅堂记》。是他取自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雅、颂而得。不登大雅之堂的成语典故也是出自于此,形容层次低的作品与人物,进不了大雅之堂。

了解到这三个字的来历,不由我肃然起敬,因为我即将登入大雅之堂,不整衣冠,如何进得如此庄严的地方,那不是大伤风雅吗?

大门左侧是杜甫的坐像,头戴唐代文官帽,身材瘦弱,脸型嶙峋,神色凝重,看得出是生活节俭,位卑不敢忘忧国之故,根本没有现代那些不作为官员的大腹便便体形。

我站在他的像前,觉得他好像刚刚还在茅屋中伏案疾书,怎么忽然就到了大雅之堂的门口,引领着群雅?从茅屋到大雅之堂,这个跨度简直不可思议!

我带着这个郁结,进入了大雅堂。堂中正面陈列着,国内面积最大的,彩釉镶嵌磨漆壁画。整幅壁画气势恢宏,真实形象地再现了《望岳》《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诗代表作的内容。

壁画前有从战国时一直到宋代期间的12尊诗人塑像:屈原、苏轼、李清照、陆游、陶渊明、陈子昂、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黄庭坚、辛弃疾等。

这些诗歌上的杰出代表,有的人对杜甫产生过重要影响;有的人则受到杜甫的影响而自成一家。可见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凭空而来,成熟之后对他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中华文化就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循环中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历史上,诗人数不胜数,能入大雅之堂的仅仅这12人,可以想见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之高,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

塑像采用不同材质,运用大写意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这些诗人不同风度的气质和性格特征。屈原像,采用新津县一带的巨型乌木制作,高达3m多,双眉上翘,呈愤怒状;李白像以汉白玉雕成,呈举杯邀明月的潇洒飘逸状;苏东坡像也用汉白玉雕成,势如卧舟大江东去状;王维、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人塑像则用青铜铸成。

当我转到陶渊明像前,看到他那魁梧的身材,憨厚的神态,一身乡土气息的打扮,豁然开朗:这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本来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被请入大雅堂中的12位诗人,哪一个不是历经坎坷,哪一个不是终生连接着人民大众的地气?否则他们的作品源头活水从何而来呢?

原来从茅屋到大雅之堂;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大雅之堂,都是从现实生活中走出来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下里巴人,凭空登堂入室。文艺创作更是如此。

我也明白了,本来可以取名为杜甫纪念馆,为什么非要取名为杜甫草堂的道理。草堂这两个字,看起来普通,甚至低微,但是,这两个字却有深意,就在于从茅草屋的草,到大雅堂的堂是一条必经之路,所以要突出这两个字,使其紧密相连。杜甫就是从茅草屋走向大雅之堂的典范。同时也提示人们,有作为的人,都得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现实生活之中,人群之中,从中吸取营养,才能不断成长。

在杜甫像前的郁结释然后,我转到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之后。那里是展柜,其中展出了许多名人大家书写的诗词。增添了大堂文雅之风的浓郁氛围。

看了12位诗人不同风格的豪迈,高雅,超脱状,才真正理解到了词媚、诗雅、曲谐的意义,并领略到了大雅堂的雅,不但是诗人的大雅,更是诗风的大雅。真有一入大雅之堂,不会作诗也想吟的感觉。

看完大雅堂,直奔最后一站的万佛楼,想一睹万佛的壮观景象。

万佛楼于2005年重建,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复原了史上记载的,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崇丽阁就是人们熟知的望江楼。

可惜的是,万佛楼大门紧锁,即使隔着门缝,还是看不到里面的名堂。里面到底有没有万佛,不得而知。

我心有不甘地东张西望,看到一块匾额上书有心生万象,才怀疑楼中只怕没有万佛。所谓万佛,大概是借指人们的心生万象。这真是:心生万象见万佛,处处随缘显本真,佛法本来无一物,执着实相又为何?尽管想通了,还是因为不能一探究竟,扫兴而归。

幸好的是,杜甫草堂与大雅堂的风雅,还激荡在我的胸中,我边走边哼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才意识到了诗法即心法;诗风即志存高雅,趣入情理。如此方有可能达到清词丽句必为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抱负,开阔的胸襟,高雅的人品,不断的克己奉公,即使作出来的诗,也摆脱不了低级趣味。

在万佛楼前看到的心生万象 也可以理解成诗象即心象。怀揣不雅之心,作出来的诗,不管堆砌多么漂亮的辞藻,也不管对仗如何工整,平仄如何合律,韵脚如何一致,充其量只能供人们茶余饭后消遣一阵子,如何能像杜甫与李白的诗那样,登堂入室,风雅千古。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小编推荐qg13.com

《草堂》——吴千国


草堂

福建西山学校初二年级七班 吴千国

草堂在北街,大门朝南,是曾祖父留下来的两室一厅一院的土墙青瓦房。在我和奶奶住进来时,杂草掩了门槛,青苔爬上了屋梁。于是久而久之大家就叫它草堂了。

草堂院外是一块小山丘,野草丛生,风吹过,清新淡淡,缓缓急急的草屑味儿,迎面而来。站在山丘往草堂望:鱼鳞沟瓦,如微波般泛着涟漪,黛黛的;似古木般的墙,灰灰的;一扇院门,一扇厅门,都绽开着一条条的裂缝,像一位耄耄老人的脸;深深浅浅,斑斑驳驳,穿过矮小的杉木门,伫立于院内,环视草堂,一古井,睡于青苔与杂草的怀中,一道横穿院内的水沟,眠于青苔和杂草的脚步下;一棵苍苍的桑树,茂盛的与青瓦相依相托。厅中更是简陋,一张蜘蛛网交错的茶几,一把座椅,一张瘸腿的长凳;正对面挂着先人的遗像,两间屋子大致相同:窗子小,房梁低,天窗布尘不透光。草堂很简陋,我不愿意住在里面,一直盼着父亲买新房子,好如涸澈的鱼儿盼着清泉般。

等了有个五六年,终于等到了搬家,欢天喜地的搬到了新家,兴奋地绕着新房瞅了大半天。新房很新,很时髦,很宽亮,我觉得过得很舒适。

可是没有过多久,阴差阳错地到了外地读书,还没有混熟的新房就离我而去。

一直在外边读书,恍惚间,几年又过去了。好几次,好像有只厚重的大手将我拉近那破漏的草堂;在黄昏时分,坐在郁郁的草地上,眼前杂草丛生,夕阳下,一股淡淡的草屑味儿扑面而来;疲倦的鸟儿静静的栖息在树枝上,好像一位归乡的游子,深情地望着眼前的一切,终于,当奶奶给我打电话跟我说草堂卖了的时候,积蓄多时的情思,一下子犹如泉水般喷涌而出,滔滔不绝,一发不可收。这只无形的厚重的手终于将我与草堂紧紧地捋在了一起,使我有种窒息的感觉。我瘫倒在草地上,默默怀念着草堂

茫茫的仲夏,草堂氤氲着浓浓的亲情。炎热一整天过后,心里烦躁难耐,月亮升起之时,我与奶奶坐于院子里,合着清清淡淡的月色,奶奶执把蒲扇,轻轻的铺着流萤。习习凉风,拂去了酷热;浅浅童谣,送我到了梦乡。

郁郁草堂,悠悠友情。落花时节,桑叶已经蓊蓊郁郁了。伙伴们日日抱着一盒盒的蚕到草堂里喂养,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开始养蚕,找养蚕的盒子而把家中弄了个天翻地覆,为了喂养好它们,我学会了爬树,爬到那枝尖处,摘下那嫩绿的叶儿,喂养我那宝贝心肝儿。等到蚕长大后,也就是那满树的桑椹成熟之际。,我与伙伴们我摘桑来你洗果,笑声盈满了草堂。

草堂的外面土丘上长着一棵带刺的树,平时不听话时,奶奶便折下一枝来吓唬我,而我也恨极那棵树了,于是,有事没事的,我就拿着竹枝到外面去抽打它,打得光秃秃的,有一次,闲得到那里解解闷,竟发现树枝上吊着一个大大的马蜂窝。我惊讶之余,心中暗暗欣喜,不一会,我便招来了伙伴,准备一举将它拿下。我们首先是一阵狂抽烂打,招着马蜂们四处乱飞,接着是水攻。我们个个手端水盆,一齐向蜂窝泼去,着水的马蜂像一只只落水的野鸭,不断地扇动着翅膀而无力飞起。

草堂旧事如江水般滔滔不绝,失去草堂的悲痛将我拉回了现实之中,眼前芳草正盛,春意阑珊,夏之将至。草堂的杂草应依旧如是,可却变得厚重起来了,它承载了我的童年,听说人愈大,水木之思,桑梓之情愈重。杜甫中年道: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月还是月,夜还是夜,只是人的心境不同。人愈大,经历的世事沧桑愈多,而心便往往是不能如儿时般静如止水,而是显得疲惫,不安起来。这时,便希望有块净土来使自己的心灵能够得到休憩。而这方净土往往是人们的故乡,因为在我们儿时的印象里故乡是美好的。也许,当我们回到故乡后,我们会发现故乡也是尘世,也会有污浊,而那时候我们的心该往何处寄托呢?

我们不是古时候的隐者,无论如何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闹市之中,《菜根谈》中说: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才是真静。

草堂已经离我而去,我不应该依赖于草堂,而让自己的心里有所慰藉,我应如苏子般,风雨中来,风雨中去,一蓑烟雨任平生。

20xx年5月12日完稿.

风雅千年,物语寄北


前言一一:

群雁鸣山拢,一崖千尺溪瀑布。盈盈绕绕雾云中,坚石柔水细作流。树看花非悲伤徒,墨近山人天外仙。何处暗香来?落影红衫冷袖飞。

是时光殆尽了蓦然回首,才发现是眼底的沉寂,安之若素。一瓣,一笔,一人!已是甚好。生命中,曾来过又走,那经过我最朴素的岁月。

等你,或破茧成蝶。回顾往事时,仍旧记得默数来时的公路牌。经历过的故事,总要提笔写下,才算不辜负夕阳最美时,也总是将近黄昏。

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子的,尤其是一些别致又辉煌美好的事。所以你不必伤感也不用惋惜,纵然到江湖上去,赶上了楸,也不必留住它,因为这就是人生。

因而有些事,你想留也留不住。所以你一定要学会先忍受它的无情,才会懂得享受它的温柔,将它留给你最终想留给的人或你中意的人,就是温柔。

可又能否?借我一抹阳光。让思念飘逸起对你不经意间里,所生出的那份眷恋。在云卷云舒中来,体味这岁月的静美,在庭前淡看花开与花落的过客匆匆。

人生如旅,似是故人来又去。雨细扰长空,唯独风寒透心凉却好想,只是就这样和你一起天荒到地老。

侵染了灵魂,痴守早已融入生命里。雨落情深,静静的就这样聆听着寂寞与哀愁,滴答滴答着每一声,每一下。都似乎早已烙在了我心上。

也相信总会有着这样一个人,她会悄悄出现在你生命里。温暖不浮不躁不炙热,陪你一起默数岁月所留下过的痕迹。又像是用呢喃在浅唱低吟细语些什么,由梦境到清晨。

光阴如梭,夜影随行。放慢一天繁忙的行程,静静地观赏一湖如一泓秋水和斜阳的美丽,将过耳的风给沉淀到波光涟漪,矗立着一个人默默凝视着,远方那不远处的山水之间。

正好此刻、突然能够想起你,与一竿凝聚在森林里的蓑烟,并眺望着!我那长发姑娘的你。

素心捻花,落下简单。至真至情,至纯至净。却多么想还是能,与你允共阑珊灯火处,来聆听心往飘叶,欲静的声音。是山野间的清澈,夜明将浮沉禅定。

剩空灵所悬呼,患若飘然雪千寻,踏歌行。还魂草幽蓝深邃,琴舟龙腾是花纹。弹笑,意境相投影,默读无声。道是闻别,来飞残存。

呢喃细语,不变落梦。似蕊,幻画如洞,查失色、易是空,空易是色空空 华 月想;依旧很年轻。情意无止境,解古,读史句。一字述,阐万思,绕牵魂。

一种心声总得有人愿意去倾听,一番天地总得有人去踏践,一种文字总得需要有人一次又一次,来楷写成章,攥写成文。轻展素笺,任为伊是否消得人前悴,或是那一帘又起幽梦。

我只愿跟随这清欢素念,用半生暖安,来燃尽记忆里思念灼灼。裹上一席白衣的少年,也都无论如何是吾愿再,让那些所谓未未了之尘缘;

一念静,起于凡尘。一念执,又染于繁华。梦可断三千,留下一纸墨香,是否又能清澈你的眼眸。将沉默变做自己灵魂的洗涤,若人们开始选择消退自个内心深处一些繁杂或琐碎,整个世界也都会瞬间变得无比美好。

用骨子里的思想和灵魂来独存于世,而那更是一种灵魂深处的袅袅之音,在烟波浩渺与之深邃的悠远里,静守一梵天籁。

那种氤氲中的灵秀,那种疏朗中又不失飘逸,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里体会独钓的空灵,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里感悟象征着存在。

有着属于自己的诗意之美,又可幻化碾作成尘埃中无比绝伦的静谧与灵动结合出来的极致之美。把得失真正能看作一株慈蕊,一叶草木,一粒黄沙流淌在这岁月的长河里经遁世潜修。用空灵,变作会呼吸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