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故事 > 导航 > 秋色老炊烟

秋色老炊烟

发表时间:2020-09-14

【www.qg13.com - 老人情感故事】

两个人遇见了那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等到我们都老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忆,什么样的故事才能够如此浪漫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色老炊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色老炊烟

时间像沙漏里倾泻的沙子,不曾觉察就已经流走了很多。阴冷和轻寒被秋风裹夹微微深入毛孔,马路上小巧鹅黄的银杏叶,东一堆厚厚的,西一撮薄薄的,像一群无家可归的弃儿;硕大枯黄的法国梧桐叶,这一叶蔫蔫的,那一叶抽抽的,像一片片陈旧的干鱼片。碧云天,黄叶地,正是天气晚来秋。

还是乡村的秋天明丽,丰富。远山一圈常青的松树围着一团褐色的橡树,一片仓翠的松树杂着几棵深褐的橡树,像秋姑娘用绣球随意在山坡上蘸上绿与褐色,就让一座平淡无奇的山富有而厚重,背景衬着一壁千里湛蓝湛蓝的高空,是那么澄澈,那么蓬勃,又是那么沁人心脾的清爽。

家家户户都有引以为傲的资本。要么院子里橘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圆圆的小灯,高高地挂在光秃秃的树枝上,高傲的落寞的,真可谓秋色老橘柚。要么院子里筑起了粮仓,黄灿灿的玉米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棒棰整齐有序得堆成了尖,远看象一个个黄黄的小蒙古包。

我乡下的家是农村千家万户中最不起眼的一户,我家最让我难忘也最具特色的景致是黑铁皮房顶的小下屋,这个小下屋,已有上百年历史了,黑铁皮房顶石头黄泥垒成,木制的门窗都开始歪斜脱落,呈现出一幅老态龙钟,所以它坐落在乡村里格外的低矮破旧,格外的蹩脚。它最初承载着出租贴补家用的功能,从我记事起,它就负责堆放旧木板,爸爸的两个蜂箱、电刨等杂物。

小时侯两个妹妹在午后总是顺着石围墙爬上小下屋的铁皮房顶上或睡午觉或疯闹,这时胆小的我吓得腿肚子直哆嗦,总是在下面叫着小心小心,有时她们俩也帮着奶奶摘牛腿瓜。今秋一如旧日年年,铁皮房顶上不仅躺着牛腿瓜倭瓜还有冬瓜,它们的毛刺刺大圆叶,褪去夏天浓浓的鼎盛的绿,变得萎蔫枯黄卷曲着,而此时的冬瓜倭瓜牛腿瓜就显出它们各自硕大的身子来。有的似美人弹奏的琵琶,娇俏俏的;有的似爵士吹奏的萨克斯,雄赳赳的;有的似墨绿色的清朝时期的大枕头,懒洋洋的;有的似仕女头上高高挽起的发髻,直挺挺的。它们各逞风姿为今秋装点,它们也各显回报,占据我家冬天的餐桌,成为主打菜。全家人看着它们,双手捧着它们,心理涌动着丰收的喜悦,别提多么过瘾!

炊烟在这无风的秋天的暮色里依旧升起,缓缓地扭捏地消散于天际。暮秋人烟暖,乡村在嘈嘈的人声里,在脉脉的斜阳里沉沉睡去。

20xx、10

qg13.com扩展阅读

深秋色彩


老万杂谈

深秋色彩

金秋,为啥叫金秋?尽管枫叶的红红火火很是激动好多人心,但自古以来把秋天叫做金秋肯定有他的道理。金黄的色彩是装点秋天的主要色彩,秋阳下,那大片的落叶松、桦林、白杨林,以及好多灌木都呈现出金灿灿的黄色,望一眼不亚于看到枫叶的爽快。

金秋十月, 全国各地有好多人不辞辛苦,不怕塞车,大老远跑到关门山赏枫叶,虽然看到的是人头攒动,游行大军,但仍然是接踵而来,如果枫叶不是红色的谁还来?我们也一样,昨天,大老远跑到丹东去看银杏。为的也是获得一种视觉的愉悦。丹东有条大街叫黄金大道,其实地上没铺黄金,而是满地金黄的银杏叶,这是秋风扫黄的成果。

说到色彩,中国人最喜欢的色彩可能就是红色。过年贴对子是红的,福字是红的,庙宇的大门是红的,就连结婚随礼的包包都是红的。中国人喜欢另一种颜色就是黄色,这可能与黄金有关,黄金在中国人眼里是最值钱的东西,连比喻都离不开黄字,什么黄金有价情无价,古代皇帝的皇字也与黄谐音,皇帝的龙袍都是黄色的。中国当代的贪官最喜欢黄色,所以动辄就从他家里搜出几百斤黄金,贪官还喜欢去黄色场所,看黄色录像,干黄色勾当,最后戴上了银色的手铐。

中国人不太喜欢绿色,所以,森林遭到滥砍盗伐,草原遭到无限制放牧毁坏,把好端端的绿色毁了,更不喜欢绿帽子,谁要戴上了绿帽子可是人生之大羞辱。前年,我去越南,见到越南人却偏爱绿帽子,戴得老自然了,这就是民族习俗不同。中国人最不喜欢的颜色还有黑色,好像世界各国人都不太喜欢黑色。黑色的确讨厌,沉沉的深夜是黑色的,悼念死人戴黑纱,形容人坏,说他黑心肠。但世界各国官方的轿车都是黑色的,中国书法用的墨也是黑色的,再一点,人们都喜欢自己的头发是黑色的,一旦白了头发,还要去焗头。

红色好,但是别流血,黄色好,谈对象可别黄,绿色是最好的,是大自然的全貌,所以用绿色覆盖率衡量一个国家的环境。黑色并不都坏,很多人喜欢黑色服饰,据说黑牡丹在牡丹中最名贵,再说了,你嘿嘿嘿一笑,啥病都没了!这不是嘿的效果吗?

图片黄勇拍摄于10.21纪念红军长征音乐会

秋色浓了


人老了,就像这深秋,情感也更加厚重,对亲情的眷恋如同秋色的浓重,都在绽放着生命最美丽的色彩,把这份无私的、厚重的色彩慷慨地奉献给自己的亲人,让所有生命更加绚丽。

家乡的秋色历来都是很迷人的。

不要说亚洲最大的浩瀚芦荡,此时正是芦花飞雪的时候,其美丽和壮观难以用语言来表述;还有那世界奇观红海滩,此时更是红得透亮、红得发紫,深深地吸引人的心魄;就是家乡的路边、池塘、沟渠,随处都是风景。

我迷恋家乡的秋色,向往家乡的秋色。但今年的整个秋天,我都在外地,家乡的秋色对我来说,就很吝啬了,没有很好地看看那把我心灵涂满色彩的秋天。

终于可以回家几天了,车疾驶在回家的路上,那一路的景色透过车窗,映入我的眼帘。在浩瀚的芦荡穿行,漫天飞舞的芦絮,像纷飞的雪花在车窗前飞舞而过,搅得天灰蒙蒙的,远望灰白色的芦花成海,波涛汹涌,刹那间给我的印象不是秋天,一派烟雨蒙蒙的景色,倒像是春天。脑海中瞬间闪过江南的春天,蒙蒙细雨浸润着人的心灵。此时北国的家乡,这芦花飞舞,蒙蒙的景色,倒也赛过江南。

来到家乡,我迫不及待地扑向了秋色,想饱尝家乡秋色的盛宴。蓦地,一种厚重的色彩,瞬间包围了我,红、黄、橙、褐、深绿,各种颜色调配得重重的,给我的感觉不是水墨画那样的写意和墨韵,而是如油画般的重彩浓墨,磅礴大气,不拘小节。我不禁感慨:家乡的秋色浓了!

在路边走走停停,偶尔拾得心灵鸡汤,入我的镜头,入我的心,让我为之联想,为之感动。漫步在林间小路上,脚踩着林间树下厚厚的落叶,柔软的、还有沙沙的响声,让我听见了秋的呢喃,索性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一下这寂静的野外秋的气息,秋的韵律,心情格外舒畅。

那一片晶莹的红叶,在枝头抖动,是在向我招手,向我传递着秋的深情;那透过红黄相间枫叶的阳光,眨着眼,让满树的枫叶充满了灵气,绽放着无限的魅力;那渠边迎着阳光的芦花,晶莹的、毛绒绒的、沉醉地半掩羞涩;那一泓秋水,静静的,似深邃的眼睛倒影着岸边的景色;那成片的、层层叠叠的红透了的、黄透了的各种树叶,似火、似阳光,扭成了团,扯成了片,绵绵的引领着秋的脚步,把家乡的每一处都点缀得色彩斑斓,展示着美丽的画卷。

秋色浓了,其实,最美的风景在家里。最牵动我的心的是家中的老妈妈,在回来的第一时间里,看到我那88岁的老妈妈,依然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我的心比看到什么美丽的风景都高兴。妈妈看到我的到来,也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问这问那,问我的脚痛好了没有,血压还高不高,是否坚持吃药,等等。最让老人惦记的是我的女儿,妈妈的大孙女生了没有,生男孩还是女孩。总之,是急不可待地想知道她大孙女的情况。当我告诉妈妈她大孙女生个男孩之后,妈妈高兴地在炕上坐不住了,下地凑近我,问孩子多大、有奶吃没有、省不省心总之,我只有一一回答的份了。看妈妈的样子,又有一个重孙子了特别高兴。接着就向我汇报家里弟弟妹妹的情况。其实,妈妈的心里一直惦记着我的身体,一再嘱咐我想办法治疗。这让我的心里即暖暖的,又十分愧疚,让妈妈惦记着我,心里十分不忍。

妈妈的播放机坏了,跟我说的时候,脸上满是无奈,我知道妈妈就是靠它来打发寂寞的日子的,这还是一年前我给妈妈买的。老人不会手机,只能听听评书,那张评书卡,妈妈也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依然乐此不彼地听着。看到我来了,妈妈就像盼到了希望,急忙跟我说,想让我帮助修理一下。我急忙回家买个新的给妈妈送过来,这下老人好像一个心事放下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老人啊,也是孩子!

人老了,就像这深秋,情感也更加厚重,对亲情的眷恋如同秋色的浓重,都在绽放着生命最美丽的色彩,把这份无私的、厚重的色彩慷慨地奉献给自己的亲人,让所有生命更加绚丽。

人的一生,忙忙碌碌,生生息息,一代人为着一代人操劳着。88岁的妈妈,已到耄耋之年,依然为儿女,为子孙费心劳神。我们也依然如故,为儿女而耗尽着时光,在儿孙成长的脚步声中,走进了人生的秋天,虽然青春不再,却也秋色斑斓,享受着人生秋色的美好。

秋色浓了,风雨洗涤了铅华,秋韵更加娇媚;日月浸润了生灵,一草一木都在抒发着诗情;霜染秋色,层层叠叠,流金溢彩;岁月沉淀了人生,带着厚重的情感、带着青春的梦想,在这秋色里,尽情地泼墨这幅人生的巨幅画卷。

远逝的炊烟


寒露过后,早晨的空气十分凉爽,清凉中夹杂着山野丝丝泥土的清香,薄薄漂浮的雾像京剧舞台上演员舞动的水袖,让人有飘飘欲仙之感。此时,真想走上前去抓一把感受感受它的质感。但只要一靠近,那片白色的氤氲却又在不知不觉中飘游到了很远的地方。国庆长假中回到老家,每天的清晨都喜欢到山坡上转一转。此时山坡上的树木就象被清洗了一遍,片片叶尖上都聚集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微风轻轻吹过,瞬间跌落到树下杂草的头上,或掉落在铺满石子的小路上,耳边似乎还能听到那清脆的爆裂声

眼前的景美则美矣,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可又说不出。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乡村社区广场舞的音乐传来邓丽君的歌声,眼前不由自主就会有缕缕炊烟在飘荡。是的,缺少的就是这记忆深处的袅袅炊烟。

这些年,工作累了的时候,时常想起乡下的袅袅炊烟,勾起最美的往年记忆,和那炊烟下的浓浓亲情。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于低,烟气下沉,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香,很耐人寻味。我喜欢女作家迟子建笔下这段对炊烟的描写,我更喜欢籍蕴其中的浓浓乡村亲情。站在岭上,放眼望去,乡村新组建的社区里,座座楼房栉次鳞比,错落有致。楼群外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昔日的低矮草房,泥泞小路,早已不见了踪迹。现在做饭用的是电、天然气、液化气、沼气。听得见家家嗞啦嗞啦的炒菜声,闻得见家家诱人的饭菜香,却不见一家冒出炊烟。面对此情此景,心里有高兴,也有丝丝惆怅,淡淡失落。那古老而又亲切的炊烟,真的就这样从此远离家乡了吗?

记忆深处,早晨公鸡的鸣叫伴随着门轴的第一声转动,拉开了乡下一天的序幕,农家的早晨就这样开始了。天还没有完全大亮,周围还都是模模糊糊的,只能看见山与天交割的轮廊。而在此起彼伏的鹅鸭嬉闹声、羊牛哞叫声、群犬吠吵声中,率先走在晨雾迷蒙的乡间小路上的,是习惯早起到山岭田间劳作的乡亲。乡村的太阳就是被这些勤劳的乡邻吵醒的。它最先从山尖上冒出。

天空这时也是出奇的高,一条狭长的赫红色云带斜挂在东方的天幕上,稀稀落落的几颗晨星在蔚蓝高空间渐渐隐去,不一会儿,暗红色的云带不断扩散,变成朵朵棉花状的彩云,飘向山岭外。随着光线的不断下移,整个山野便明朗了起来。幽暗和光鲜的分界线在相互融合间渐渐模糊,很快,阳光急速穿过耸于山岭高坡的树木,打落在眼前乡亲们流了一年辛勤汗水的庄稼上,闪着一片耀眼的金黄。此时劳作了一大早的乡亲脚下,是割倒了大半亩的玉米秸,是耕耙耘平了的山岭间大大小小的块块农田,是摆放在田头的一垄垄白花花的花生

山深处,见炊烟又起,知有人家。袅娜的,薄薄的,淡淡的,轻飘飘的,给人一种宁静安详而又温馨的缕缕炊烟从农家的房顶上升起,不一会儿,农家特有的饭菜香,飘到了在山岭田地上劳作的亲人身边,吃早饭的时间到了。忙碌了一早晨的人,捧一把山溪水,洗一洗双手的泥土,擦一擦满脸的汗水,抽一锅旱烟,抱一捆花生秧、地瓜秧喂一喂同样劳累了一早的老伙计耕牛。从山岭农田回到饭桌前,女主人端上可口的饭菜。炊烟点缀的农家生活就是如此的宁静和谐温馨幸福。

炊烟袅袅牧人归,农家黄昏的炊烟更显古朴敦厚洒脱优雅静穆平和。孩子们放学到家,书包一丢,聚在一起,男孩子抽陀螺,打拐架,滚铁环,踢毽子,女孩子丢沙包,拾宝鼓,跳方格,欢快的童音弥漫在山乡的上空。等到夕阳下山,鸡鸭进窝,牛进棚,猪羊回圈,陶醉在浓郁的炊烟里贪玩的孩子们,在父母接二连三的呼喊声中,才恋恋不舍的跑回家。掌灯时分,喜欢拉闲呱的男男女女,三三两两聚到平日里投缘的人家摆开了话匣子。勤快的农家人串门也闲不住。最先走出家门的男人大多挎着半蓝子花生,边剥花生边拉呱;洗刷完毕,后走出家门的女人手里拿的是纳了半只的鞋垫、给孩子绗了一半的鞋面,闲话时比一比谁的针线好、比一比谁的花样新。这闲话的内容大到三皇五帝、日月星辰、传统戏曲、民间传说、忠信奸恶,小到桑麻庄稼、兄弟分家、婆媳不和、母猪产仔真可谓上天入地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刚开始还在炕头桌边嬉闹的孩子,不知道从啥时也静下来,痴迷的听起来。这闲话只谈到有人打起呵欠,大家才说,散了吧,明日还要早起。多少年后,我才深深体会到:这些长辈们,虽然不识字或识很少字,但他们却很有文化。就是在这不经意的闲拉呱中,让农家的后人习惯了繁忙与安闲的生活节奏,享受了乡村流传万古的静穆与平和。农耕文化中的忠厚传家、耕读继世、宽厚仁爱、纯朴敦厚、尊老爱幼、清白做人、吃苦坚韧、勤劳持家、守信诚实等等优秀传统,才得以彰显传承光大。

家乡的炊烟渐行渐远,记忆中乡村温暖而幸福的这幅农耕文明的风俗画中:近处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牛羊在山脚地头啃食青草;远处幽静古朴的竹篱茅舍上空,袅袅升腾着缕缕炊烟的情景;可能只存在书上了。因为职业的关系,我竟冒出这样的念头:今后的孩子读书遇到炊烟一词时,让老师解释,年轻的老师需查词典后才能给出标准答案。我不担心乡村失去这些风景,这是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过程。我只是期盼:在强劲的城市文明和古朴的农耕文明的汇融中,但愿消逝的仅仅是历代文人舒展写意的炊烟,现代人向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但愿农耕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和现代城市文明滋润下的农家后人,创造出新的乡村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