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怎样才叫受过教育

怎样才叫受过教育

发表时间:2020-10-15

【www.qg13.com - 要怎样才可以挽回爱情】

关于情感的说说有很多,我们总是想把自己满意的情感句子记录下来,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怎样才叫受过教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什么样的人才具备鉴赏力和见识

一个人能够知道何所爱何所恶,便是尝到了知识的滋味。

世界上有一些人,心里塞满历史上的日期和人物,对俄国或捷克时事极为熟识,可是他们的态度或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在社交集会里碰到这么一个人,真是再气煞人也没有的事了。

我曾碰见过这种人,觉得谈话中无论讲到什么话题,他们总有一些事实或数字可以提出来,可是他们的见解是令人气短的。

这种人有广博学问,可是缺乏见识或鉴赏力。

博学仅是塞满一些事实或见闻而已,可是鉴赏力或见识却是基于艺术的判断力。

中国人讲到学者时,普通是分为学、行、识。

对历史学家,尤其以这三点为批评标准;一部历史,也许写得极为渊博,可完全没有见识,在批判历史上人物事迹时,作者也许没有一点独出心裁的见解或深刻的理解力。

要见闻广博,要搜集事实和详情,乃是最容易的事。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有许多事实,我们要将之塞满心中,是很容易的;可是选择重要事实时所需要的见识,却是比较困难的事,因为这要看个人观点如何。

一个人必须能够寻根究底,必须具有独立判断力,必须不受任何社会学、政治学、文学、艺术或学究的胡说所威吓,才能够有鉴赏力或见识。

有独立判断的人,也是有“胆量”的人

我们成人的生活,无疑受着许多胡说和骗人的东西包围:名誉的胡说,财富的胡说,爱国的胡说,政治的胡说,宗教的胡说,以及骗人的诗人,骗人的艺术家,骗人的独裁者和骗人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会告诉我们说:

一个人儿童时代的肠胃官能活动,对后来生活上的野心、进取心和责任心,有切实关系,或者说大便秘结造成一个人的吝啬性情;有见识的人听见这种话时,只好一笑置之。

一个人做错了事,便是错了,用不着拿出伟大名誉以威压人,也用不着说他曾读过许多我们不曾读过的书,以恐吓人。

所以,见识和胆量是有密切关系的,中国人往往把识和胆连在一起;而我们知道:胆量或独立的判断,是人类中一种多么难得的美德。我们看见一切有特殊建树的思想家和著作家,在幼年时代,都有这种智能上的胆量或独立性。

这种人如果不喜欢一个诗人,便表示不喜欢,纵使那个诗人是当时最有声望的诗人;当他确实喜欢一个诗人时,他便能够说出喜欢他的理由,因为这是他内心判断的结果。

这就是我们所谓文学上的鉴赏力。如果当时盛行的绘画学派主张,使他的艺术本能感觉不快,他也会加以反对。这就是艺术上的鉴赏力。

一种流行的哲学理论或时髦观念,纵使得到一些最伟大人物的赞助,他也会表示漠然态度。

他要等到自己心悦诚服,才愿相信一个作家的话;如果一个作家能使他信服,那个作家便是对的,可是,如果那个作家不能使他信服,那么,他自己是对的,而那个作家是错的。这就是知识上的鉴赏力。

这种智能上的胆量或独立判断,无疑地需要相当孩子气的、天真的自信力,可是这个自我便是一个人唯一可以依附的东西,一个研究者一旦放弃个人判断的权利,便只好接受人生的一切胡说了。

学校教育制度用“文凭”和“分数”

代替了“判断力”或“鉴赏力”

孔子似乎觉得学而不思比思而不学更危险,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在当时一定看见过许多学而不思的学生,所以才提出这个警告;这个警告,正是现代学校里极为需要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教育和现代学校制度大抵是鼓励学生求学问,而忽略鉴别力,同时认为:把学识填满脑中,就是终极目的,好象大量学问,便能够造成一个有教育的人似的。

可是学校为什么不鼓励思想呢?教育制度为什么把追求学问的快乐,歪曲成堆塞学识的机械式、有量度、千篇一律的、被动的工作呢?我们为什么比较注重学问,而不注重思想呢?

我们怎么可以因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念完了若干规定的心理学、中古史、逻辑和“宗教”学分,而便称他做受过教育的人呢?学校为什么要有分数和文凭呢?分数和文凭在学生们心中为什么会代替了教育的真目的呢?

理由是很简单的。我们之所以有这个制度,就是因为我们是在教育大批人,像工厂里大量生产一样,而工厂里的一切,必须依一种死板、机械的制度而运行。

学校为保护其名誉,使其出品标准化起见,必须以文凭为证明。于是,有文凭便有分等级必要,有分等级必要,便有学校分数;为要给分数起见,学校必须有背诵、大考和小考。这造成一种完全合理的前因后果,无法可以避免。

可是学校有了机械化的大考和小考,其后果是比我们想象的更有害的。因为这么一来,学校里所注重的是“事实”的记忆,而不是“鉴赏力”或“判断力”的发展了。我自己也曾做过教师,我知道出一些关于历史日期的问题,是比出一些含糊问题更容易的。同时,批定分数也比较容易。

我们必须放弃

“知识可以衡量”的观念

这个制度实行后,我们便会碰到一种危险,就是我们会忘掉我们已背弃了教育的真理想,或即将背弃教育的真理想;所谓教育的真理想,我已经说过,就是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

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句话记起来还是很有用。世间没有所谓必修科目,也没什么人人必读之书,甚至莎士比亚著作也不是必读之书。

学校制度中似乎有个愚蠢观念,以为我们可以制定一些最低限度的历史知识或地理知识,要做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便非念这些东西不可。

我们必须放弃“知识可以衡量”的观念。庄子说得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追求,终究是和探索一个新大陆一样,或如佛朗士所说“灵魂的冒险”一样。

如果一个虚怀若谷、好问、好奇、冒险的心智,始终保持着探索精神,那么知识的追求就会成为欢乐的事,而不会变成痛苦的工作。

我们必须放弃那种有量度、千篇一律、被动的填塞见闻的方法,而实现这种积极、生长的、个人的欢乐的理想,文凭和分数制度一旦取消或不被人们重视,知识的追求便可成为积极活动,因为学生至少需要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

学校现在已经替学生解答这个问题了,学生知道他读大学一年级的目的,便是要做二年级生;读二年级的目的,便是要做三年级生,心中一点疑问也没有。这一切外来计划都应该置诸不顾,因为知识追求是一个人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干。

现在的学生,是为注册主任而读书,许多好学生则是为父母、教师或未来的妻子而读书,使他们对得起出钱给他们读大学的父母,或因为他们要使一个善待他们的教师欢喜,或希望毕业后可以得到较高的薪俸以养家。

我觉得这一切的思念都是不道德的,知识追求应该成为一个人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成为一种积极的、欢乐的事情。

精选阅读

怎样才算会聊天


有时候,有些人和你说话并非为与你分享快乐,也非和你吐槽负能量,他们有一种奇特的能力,能让你瞬间不舒服,不开心甚至情绪低落。我称这种人为需要闭嘴的人群。

我每天都要抽出大约两小时时间和读者交流,倾听故事。交流的内容里以爱情居多,爱情中又以悲伤结尾的故事居多。于是,消化不了的我,一日里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大约为:“谁有正能量的爱情故事,我听了太多负能力的爱情,有点扛不住。”

很多人留言和回复,鼓励多许,调皮话也不少,让我安慰很多。

其中有一位朋友私信我,内容如下。

“怎么你也悲观爱情了,满满的负能力?你只是个旁听的,认真有意思吗?”

我答说:“消化不良。”

这位朋友接着说:“看看蜡笔小新吧,看淡一点就好了,他们说他们的,也不是发生在你身上,关你毛事?”

一瞬间,我特别后悔打开他的私信对话。

甚至厌恶。

我猜测并且大概率可以确定他并非存心如此交谈,本意是出于关怀,只不过可能是不会聊天,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如同在参加葬礼上听见别人放一曲《好日子》一般,除了带给人不舒服的感受以为,我想不到其他形容词,除非我喜欢他喜欢到愿意自虐,不然绝不会再同他聊天,但一位这样讲话的朋友,是绝对没办法让我喜欢他喜欢到自虐的。

处于礼貌和尊重,我没有在形式上拉黑他,但是在我心里已经将他拉黑。

此类的故事无独有偶,这类人也绝不止这一个。

我受邀参加过一次美妆课堂,学习了一种新的妆容。那天下午,我花费了两个小时化妆,又搭配了服装和高跟鞋。找了朋友帮忙照相,兴致勃勃的发在社交网络里。事实上,我自己认为那天很漂亮,我是期待会被赞美的,因此忍不住想要像个小女生一样在网络里分享和炫耀。

我每隔三分钟就刷新一遍朋友圈,点赞极多,留言大同小异,但内容基本同我想的一样。我内心雀跃,一一回复,在回复到一多半时,发现一位不太熟悉的朋友说:“这张真难看,你快删了吧。眉毛像蜡笔小新似地。你怎么化成这样。”

我试图不让它影响我的情绪,但是很难。一瞬间兴致索然,在5分钟后,我将那条朋友圈设置为仅自己可见。我去镜子前面照了半天,仔细的看了我的眉毛。才确定完全不像蜡笔小新。但是我已经没办法开心。

我消耗了了两个多小时换来的快乐,在他的数十字的评价中烟消云散。此后我留言观察,他的每一次留言都是诸如此类,例如:“不漂亮,没文化,看不懂。呵呵。假的吧!”实际上生活中,他没有不乐于助人,也非性格孤僻,只是愿意开一些他认为无伤大雅的玩笑,我理解他为把无时无刻不在“互贬”的模式是一种友情熟络的体现。我想了半天,决定将他屏蔽。虽然我一直认为屏蔽朋友圈会让人疏离,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但作为这种需要闭嘴的朋友,也许只有疏离一点,才会更好。

鲁豫曾经说:“语言时用来传递正能量的,良好的语言和沟通能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反之就会适得其反,语言也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有时候它是杀人的武器,有时候它也是救人的工作。”我想,这些需要闭嘴的人群一定不懂的这个道理。美名曰自己说话直接个性爽朗,但实际上我认为肆无忌惮的讲话是自私的一种体现,是不愿意花心思考虑对方感受所带来的结果而已。

曾经有一位这样的朋友问过我,我认识不少朋友,在他们难过和需要倾诉时都很及时的出现并开导他们,但为什么他们不感激我,而且每次到我难过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愿意来安慰我,帮助我呢?我很孤单,也很失望。

我说:“如果有人跟你说这样的话,你会怎么回答?”

他说:“那肯定是你人缘不好呗,你拿人家当朋友,人家拿你当朋友了吗?我早说过你吧,别跟个傻子似的,你还不信,现在知道闹心了吧。孤单又失望的,整事儿呢啊,谁没谁活不了啊。”

我说:“我知道了。我想你就是这种人缘不咋地的人吧。你以为都是你朋友呢?可有几个真把你当朋友的?我很早以前就同你讲过,可是你不信啊。这回好了吧。知道我没说错了吧。自己受苦了吧。真矫情啊。还孤单失望。以前没这些人的时候,你都咋过的啊!你看你自己都明白,说的头头是道的,还问我有意义吗?”

他没说话。

我又说:“开心了吗?”

他摇摇头。

我说:“你懂了吗?这就是你的整段原话的近义词,另外一种说法。你自己听了都不高兴,又为什么同别人这样讲话?你这并非安慰,是在往一个感冒的人身上浇凉水,给一个饥饿的人吃了口馊了的米饭。”

所以,你讲了你自己听过都不会开心的话,为什么还要讲给别人呢?讲话前需要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才行。心直口快是褒义词,走心走脑才是重点,有时候别人的分享也许并非为了让你感受到快乐,而不是为了听你表达分享中有哪些遗憾的,有时候别人分享的负能量并非为了得到你的意见,只是想说说话,排遣一下心事。所谓的,本来就已经挨了三棒子,就请别再调头再给一棒子。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后来他又来找我,说:“自从不再随意评价,确实好了很多。感谢你教会我这个道理。”

我说:“那你评价评价我。”

他说:“很漂亮,平易近人而且涵养很好。能表扬的实在太多,肯定很多人称赞过你,但可能给你提意见的比较少,我发现一点,虽然不妨碍什么,但如果能注意一定就完美了。”

我问:“什么毛病?”

他说:“有点懒惰。”

他说的优点不尽全对,但缺点确实没错。我调侃他:“小样,还学会欲扬先抑了。”

情商的能力内容涵盖五项,1、自我觉察能力;2、情绪控制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4、控制冲动能力以及5、人际公关能力。而不会很好交流,在我看来至少占了两样,一则是无法清楚认知他人的情绪,二来是不善已协调人际关系。因此,一位不会讲话,需要闭嘴的朋友,我将他归结于情商低。不论有心或无意,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我所不追求和提倡的。

例如,别人刚说,最近度假很开心,有人就要接,怪不得黑成了这样;别人刚炫耀自己买了个包,有人就要说,性价比这么低,真不合适;别人刚刚给大家分享子女的照片,有人也要评价,孩子眼睛怎么这么小,你要想想办法呀!

已经许久,我不会在言语上同人逞强好胜,尽管我是一位语言天分较强的人。我一直认为这同逞匹夫之勇并没有区别。在朋友好高骛远或洋洋得意时,适时提点;在朋友沮丧难过,需要鼓励时,及时安慰;在朋友分享心得,传递喜悦时,静声聆听。

让一切自然舒服而不恭维夸张,这是我所追求的交流方式。

- END -

小六

自由职业者,定居沈阳,每天都有些话想同你们讲讲, 微博@ranee六。

抓得住的才叫缘分,抓不住的都是幻觉


有个姑娘问我,她和喜欢的男生总是非常巧合地撞见,就像剧集里的擦身而过,“很频繁很频繁”,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内心的OS是:想什么呢,有时间揣摩是不是天意,赶紧留下联系方式有机会更进一步啊!

这个桥段让我想到一个朋友,某天兴冲冲跑到微信群里吼了一声:“我的两个前男友竟然在同一天结婚了!是不是缘分!”真是迷之乐天,白眼都翻到后脑勺的我,没忍住回了一句:“真巧啊,新娘刚好都不是你。”

原谅我的现实。情之为物,抓不住的都是幻觉,抓得住的才叫缘分。

很多时候,对缘分的错判,往往会遮蔽我们在爱情里的选择。

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的《爱》,文艺青年倒背如流。可我就问一句,张爱玲的缘分固然奇妙,但她经历的感情,真的是普通人想要得到且能够承受的吗?

影视作品也是“缘分”迷信的重灾区。

《甜蜜蜜》到最后,李翘和黎小军驻足街头,在电视机前收看邓丽君过世的新闻。一闪神,一转头,两人四目相对,多年的寻找和等待,终换来团圆的尾声。

但仔细想一想,一旦进入日常生活,黎小军该如何面对李翘当年随豹哥赴美的现实,又如何处理豹哥意外身死之后,在感情中投下的阴影?

《大话西游》最后一组镜头,孙悟空成全了城楼上的夕阳武士和爱人,转身踏入莽莽黄沙。《一生所爱》响起:“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

多少人泪如雨下,可触动之余,仔细想想,孙悟空真要和紫霞仙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张力是否就陡然消失了?

缘分因不可得而美妙,命运因未可知而深刻。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现实的爱情,可以始于“缘分”,却依靠“必然”延续。

缘分和星座很像,愈是相信的人,愈是会给自己施加心理暗示,以此解释所有经历。

而人与人的相遇是有概率的。时常邂逅,可能是因为同处一所学校,同在一家公司,同住一个社区,有更多的见面机会。哪怕在布达佩斯的小酒馆或者马塞马拉的草原相逢,可能也只是中国游客占领全球大背景下的细微注脚而已。

夸大“缘分”中的巧合,未必会通向爱情,说到底不过是暗自祈祷的“我希望”和私心许下的“我愿意”。

有一次我和领导去逛超市,结账时买了马夹袋,出门发现是个次品。我的第一反应是,汗,这也太背了。而领导却不由自主地说:“啊运气好好啊,这么少见的事情也碰上了。”

一个马夹袋尚且如此,关于缘分,关于爱情,自然千人千面。

有人钟情缘分,我没立场反对。有人迷信缘分,我没理由抨击。我只是效仿高晓松老师,提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缘分和爱情一样,有美好也有虚妄。将感情浪漫化、将缘分神圣化的人,常常和咒骂婚姻现实人生艰难的群体,有着极大程度的重合。实际上,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幼稚罢了。

如果爱情和人生一样,是口味不明的巧克力,缘分就像附着其上的糖霜,有时为甜蜜增色,有时为苦涩遮掩。

吃到甜味,请将喜悦收藏。品到苦辛,也别怨天尤人。最关键的是,不要一次次幻想,你得一次次亲尝。

与其迷信缘分,不如实践缘分。

怎样才算遇到对的人


怎样才算遇到对的人

在所有的相遇里,我最喜欢的桥段是《红楼梦》里,宝玉见到黛玉时说的那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让人觉得其实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不管结局如何,我都相信她是他对的人。

但兜兜转转爱过几个人,和朋友吐槽不要“对的人晚一点再相见”之后才明白,原来感情里有所谓的先来后到,可在爱里哪有什么对错呀。

前几天和一年多没见的C小姐见了面,C小姐说:我恋爱了,那个他比我大了20岁。我停顿了一下并脑补了一百遍,想象才20出头的C小姐和一个大了她20岁的男人一起挽手逛街吃饭看电影,怎么都像是和自己的爸爸站在了一起。

“最近缺钱缺成这样了啊。”,“少来了,他就一老屌丝。”

C小姐口中的这个比她大了20多岁的男人是她的同事,相貌普通,收入一般,无不良嗜好,还有没还完的帝都房贷,当然很重要的是,单身无妻儿,我们叫他L先生。

L先生是一个和年纪相符的年长派,他追求C小姐的步伐也一直很慢吞吞,打着照顾同部门小女孩的旗号,以一个月吃一两次饭的速度硬生生将战线拖了将近快一年。而从刚出校园不日的C小姐觉得这个叔叔不过是来指点一下人生道理的前辈,有时候和部门的人一起或者单独也蹭了人家几顿饭。

后来日益增长的依赖性和习惯性,终于在有一天两个人一起逛宜家的时候爆发了情愫。环境很清新,有家的感觉,在装满床、家具的地方一起吃饭,突然发现原来两个人在一起竟是这样的美好。

捅破那一扇窗户纸的C小姐和L先生相处的非常融洽,她给他带了她这个年纪的新鲜活力和属于90后的新知,他教会她那些他在岁月里学会的沉稳哲理。

“可是他不是那个对的人。”在C小姐和我甜滋滋地讲述完两个人恩爱的片段之后,再次忧愁地提起L先生身上存在种种条件,他比她大了20岁,还离过婚,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可是怎么才算是对的人呢?”

S小姐是我朋友圈里最女神的一位,相貌极佳,是个学霸还会琴棋书画,当年在读大学期间,追求她的男孩子毫不夸张的可以从寝室排到了图书馆,而这样的一位女神最后也是投入了与她旗鼓相当的,可以称为“男神”的学长怀抱。

在同学们的眼里,这段感情就像是公主和王子修成正果的童话故事,毕业一年后,女神在群里宣布要结婚了,只是新郎不是那位男神学长。

刚开始看到女神的新郎说不惊讶是假的,长相太过平平,身高也只能与女神齐平,更是听闻这位新郎工作能力和经济条件比起女神来都差了一截。朋友们甚至在恋爱的时候就劝过女神:你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不对的,他不是你对的人。

可是他们却在最后结了婚。女神说,我谈过恋爱,交过看起来很优秀的男朋友,我们聊得来也开心过,可是若要想到以后要生活在一起相濡以沫我就觉得害怕。可是当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却感觉我好像杯摆放在了对的位置,有了一种未来的安定感。

我们总在感情里喜欢把对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有自己对另一半的标准。还会偏执的认为,所谓的那个“对的人”是会踩着七彩祥云来找到你,是你一眼就相中的那一位。你把这样符合你标准的人,这是你认为的爱里的光热,你觉得标准达到了,是他,对了。

可是判断正确的永远不是那些条条框框的标准,而是你放心他在不会走的笃定。真正和一个对的人在一起,就像生活在山洞里忽然看到了太阳,从此不愿再把火把称作光明。他可能并没有达到你的恋爱指标,却是让你在爱里最舒服的那一个。

你和他在一起,可以用最丑的姿态面对他。你不害怕让他看到你软弱的一面,他也不介意你的素面朝天。你们嬉笑打闹满身是汗,还能一边嫌弃一边拥抱对方。

和别人交谈会拼命找话题避免尴尬,但可以和他沉默良久。你看你的书,他打他的游戏,偶然间相视一笑却胜过了千言万语。

不需要很努力,在一起就很自然。我不用去为了讨好你做一些我不擅长的事,你也不用为了要让我开心去妥协,我们互相爱着没有觉得累过。

不管在一起多久都不会麻木无趣,他是最久处不厌的那一个。想来也奇怪,一些在朋友身上甚至是父母身上都不能忍受的缺点,出现在他的身上时候,竟觉得还有点可爱。

爱情有时候像是一场俄罗斯方块,和对的人在一起,就像是你终于等到了你的四格长条积木,那些对着屏幕守着的黑夜,“咻”的一下都消失了。

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标不标准,符不符合都不重要,你在我爱,就是对的。

别人是将就,而我是甘愿。

怎样经营爱情才不会被分手?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很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

以前读木心先生的《从前慢》,只觉得娓娓道来甚有一番情意绵绵的意境,却并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多美好。

经年后,从事婚姻情感咨询这个行业数年,见惯了婚姻的诸多不堪,才顿觉这字字句句足够我们回味追忆整个春夏秋冬。

那时候的思念很浓,那时候的情谊很重,那时候的时光很慢,那时候的人道德伦理很高,没有聊骚,没有出轨,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一次爱一人就叫忠诚,却依旧有很多很多人遇到太多太多没有好结果的爱情和婚姻。

现代生活中,飞机、高铁,一日多乘,微信、邮件光速回复,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很多程序,两个人的相爱与分手的成本都降低了很多,短暂的一次交流就可能成为一次出轨。

小时候我们过年时才有件新衣服穿,我们都会知道来之不易,所以很是珍惜。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可能在逛街时看到一件很喜欢的衣服,买下它,刚走到下一个店又发现了比它更吸引你的另一件。

以前的人在东西坏了时,第一反应就是修,现在的人在东西坏了时,第一反应就是换。

容易获得,付出较少,诱惑也多,自然不会那么珍惜。

根据数据统计,离婚率每年都在上升,而结婚率却每年都在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对于爱情和婚姻少了耐性,缺少激情了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省的问题。

热恋时,一个优点可以遮掉所有缺点,时间久了,热情减退,优点成为理所应当,缺点总是那样扎眼,一次又一次,变得不想忍耐。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男女之间产生好感会分泌多巴胺,陷入爱情会分泌苯乙胺醇,想拥抱对方、想和对方发生亲密行为会分泌缩宫素、荷尔蒙,彼此都懂得互相珍惜会分泌脑啡。遗憾的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有时间长度的。

爱情的有效期是多久?答案是两年,最多是三四年。

爱情在最开始的时候总是带给人无比美好的感觉,但不可忽略的是,爱情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人之间的相处,既然是两个不同的人,相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摩擦和问题出现,爱情的发展和走向往往会在这些时候发生变化。

这些对于爱情来说,是考验,是历练,经历过了才会懂,理解了才能继续向前走。

爱情没有好与坏,只有懂不懂得经营。

互相信任

两个人要做到真正的互相信任对方,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容易。

那么你们需要仔细去寻找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是其中一方做的不好,还是你们自己内心的不安在作祟。找到原因之后,积极寻求办法去解决。

当一方无法真正信任另一方的时候,往往会容易抓住一些小事情究根揭底,闹多了自然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

彼此理解和尊重

即便是多么相爱的两个人,他们仍是独立的两个人,他们仍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尊重和理解对方是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对方因为工作忙到焦头烂额了,你仍然在为一点小事跟他闹,不停地给他打电话发信息这样的结果,对方觉得生气厌烦,你的不快乐也不会消失,可以说是“两败俱伤”,何苦呢?

学会包容和宽恕

没有人是完美的,人总会有缺点,也总会因为粗心或者大意忽略了一些事情或是做错了一些事情,这些小问题本身是很正常的,生活中不要过多地去放大这些问题。

包容对方的缺点,承认并接受对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那才是真正地接受对方。

即使对方犯了很大的错误,也要学会宽恕,不及时原谅对方的错误,内心就会培植起对对方的憎恨,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

伴侣间有了怨恨而埋在心底,必然会对亲密关系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会延伸到两性关系的各个方面,让两性关系更加紧张。

善于表扬

如果能够经常受到对方的表扬,那么,任何一个伴侣都会感到愉快,即使再累再苦,心里也会觉得甘甜。

关系不和睦的伴侣往往只看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人都难免有出错的时候,如果需要向对方指出的话,要先对对方有所肯定,在肯定之后,在诚恳的向对方指出错误以及问题所在,对方才能欣然接受,并在以后自觉改正。

保持自我

感情当中,彼此联系过于紧密,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对于爱情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好事。两个独立的人才能让彼此的关系更加顺利。

爱情不是让你变成另一个人,而是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在你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学会理解、包容、学会自我调整和完善,那才是真正的爱情。

自我提升,共同努力

真正的爱情,真正对的人,会让你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值得被爱,同时也会懂得更好地去爱别人。

想要维持和经营爱情,让这样的美好继续下去,你们需要共同地去努力,带着爱去努力。

如果两个人是真心相爱彼此的,去努力,去探索,你们会找到爱的道路的。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愿每一个懂得爱,懂得经营爱的人,都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怎样才算适合结婚的人


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你能告诉我,你理想结婚的年龄是多大吗?”

“我没有理想结婚的年龄,我只能告诉你,我从现在甚至很久以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个对的人到了,我就嫁了!”

二十六、七岁的年纪,我们常常听到身边人、家人甚至不相干的局外人对我们说起这样的话:这个年纪,是最适合结婚的年龄,再拖几年,优秀的人没有了不说,大龄产妇生孩子都有问题,能结就结了吧,别再挑了!

面对这样的“关怀”,我一惯给出的回应是:对呀!多么适合结婚的年龄!想来都美好,结个婚,生个娃,给妈带,30岁重回职场,自己又是一朵花!不过,你能告诉我,那个适合结婚的人在哪吗?

我相信很多人都被一篇文章刷过屏:《哪有什么适婚的年龄,只有适婚的爱情》。

“婚姻必须嫁给爱情”,这是很多人一直在坚持的信条!没有爱情的婚姻真的很难长久,因为在这个时代,自私而个性的我们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前提下,真的不会为了顾全家庭,不会为了孩子未来,更不会为了社会舆论而让自己有一丁点委曲求全~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有一天,你在这个适婚的年龄,真的遇到了适婚的爱情,你是那个适婚的人吗?

萧伯纳关于婚姻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的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要后悔。

我曾不止一次问过自己:“你真的敢一辈子不结婚吗?”

答案是:“我不敢!因为我怕我老来无伴、老来无子时,会孤单到要死,那个时候我势必要后悔!”

我也曾问过很多已婚朋友这样的问题:“你的婚后生活,幸福吗?”我得到的大部分答案是:“并没有想象的幸福,甚至可以说不幸福!”

婚姻真的是可以幸福的,而那些已婚人士会感到后悔,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准备成一个适婚的人,就及早的步入了婚姻。

虽然我也说过:“爱是奋不顾身,爱是分秒必争,爱是片刻不停”。

但爱真的要步向婚姻,也一定是:【思则有备】——

思一:你是否已经是一个精神独立的人?

“结婚前,他什么都围着我转,对我特别好,我能感觉到,他特别爱我。可是结婚后,他就完全变了,我觉得我的世界里都是他,而他的世界里,除了我,还有兄弟,有工作,有数不完的酒局和牌局......”

这种情况正如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说过的那样:“当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的时候,男人应该感到畏惧,因为这个时候,女人可以牺牲一切,因为别的都不再重要”。

我想这个问题会存在于90%的婚后生活里。

而我们,如果真的想要走向婚姻,就要做好“成为一个独立人”的准备,培养起自己的爱好。

这样有一天,你才可以庆幸的说:“还好我有这么多爱好,才不至于让我觉得:失去爱情我就一无所有!”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遇到一个喜欢的人其实不难,多少爱情都开始于喜欢,结束于了解,后来明白:所谓合适的人,没有定论,大概是三观相似,兴趣可以不同,但决不干涉对方,有话聊,相处和独处一样自然。这一路,你是你,我是我,不是没你不行,但是有你更好!

思考二:你长大了吗?是否还是一个孩子?

我记得去年接到闺蜜电话,她哭着跟我说:“我怀孕了!”那是她婚后不到一个月。我说:“怀了就生啊,哭什么!又不是未婚先孕。”她说:“我还没做好准备,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孩子!”

村上春树说过一句话:“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他这句话不是针对结婚而言,但也同样适用于结婚。

毕竟一个长不大的男人,撑不起一个家;毕竟一个长不大的女人,撑不起半边天;毕竟两个长不大的人,冲动过后,负不起一个新生命的责。

还有另外一个朋友,结婚前晚与我聊天:“终于能过二人世界了,真好,就是担心我俩以后怎么吃饭呀,都不会做!我又不喜欢他妈做的饭!”

吃饭问题也是婚后要面临的巨大问题,毕竟365天,一日三餐。不过婚后,见她在朋友圈发过几次照片,看的出来,她在努力学,也很庆幸,她有一个愿意陪她成长的男人。因为她发出的黑暗料理,她老公总是满怀爱意的评论:“嗯,不错,宝贝儿,继续加油!”

让自己长大!不管是在心态上,还是在生存技能上;哪怕已经步入婚姻,也不要拒绝成长。

思考三:你懂爱情和婚姻了吗?

大“湿”人冯唐曾说过一段话:“最好找和你小宇宙以及生活习惯类似的。否则,你看个毛片、玩个网游、去阿姆斯特丹逛个咖啡馆,她就认为你是怪胎。否则,你嗜辣,她怕辣;你怕冷,她怕热;你喜宅,她喜逛;日子不好过。

爱情和婚姻基本上两件不相干的事儿,尽管非常容易搞混。但是二者之间有个重要联系,如果你和那个女人最初有爱情,哪怕之后爱情消失得一干二净,留下的遗迹也是婚姻稳固的最好基石。”

也许,爱情和婚姻真的不一样,很多人总是能在恋爱期清楚的感受到爱意,而在婚后感觉到爱意模糊,接着慢慢的承认那句话:ta好像变成我的亲人了!

爱情大概就是:你知道它是美好的,如果有一天,它不再美好了,你也就清楚:我该放弃了。亲情大概就是:即使它伤了你的心,你也清楚,亲人还是亲人,无法割舍。

你早晚要多一份这样的难以割舍,甚至是不能割舍,而这份不能割舍的背后,就是你要承担的责任,它就像神圣殿堂里,回荡的那段结婚誓言:“我愿意她(他)成为我的妻子(丈夫),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

婚姻法不保护感情,法律没有规定一个人必须爱另一个人一辈子。但你要相信:如果你成为一个适婚的人!你就有能力保护你的爱情!

我们都曾为爱受过伤


我们都曾为爱受过伤

常常在半夜醒来,便再没了睡意,想得最多的就是和你的恋爱应不应该继续下去。

在爱情中,我们都是不幸的人。彼此的初恋都是因对方的贫穷而被家庭粗暴地阻断,我们都曾做过抗争,但最终都屈服于难以割舍的亲情。

受伤后,看起来门当户对的我们见了面。在亲友们充满祝福的眼神中,两颗年轻、火热的心却到达了冰点。你只是漫不经心地看了我一眼,便把目光停留在窗外;而我看到你憔悴不堪的狼狈相,心中竟残忍地顿生快感。我们彼此都清楚,最爱的人已经飞走了,这样的见面注定是要不欢而散。

令人莞尔的是,你我都没有进入对方的心中,感情却在彼此的亲情督促中生根发芽。在他们的鼓励下,我们只能约会、再约会。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看对方的次数开始增多,停留在彼此脸上欣赏的目光越来越长。有时,几天不见,思念竟如雨后的野草般疯长。

我知道你是个善良、重感情、值得爱的男人。在街上散步的时候,看到老人费力的骑车上坡,你会主动上前帮着推一把,换来老人一个赞赏、感激的微笑;看到盲人在街道上踟蹰不前,你会很自然地跑过去,拿起竹竿,把他引领到安全的地方;看到有小孩子的脚踏车链掉了,你会热心地帮他把车链安上,而你的双手却沾满油污……你的善良、热心尽收我的眼底,并在心中转化为柔柔的爱意。

你会主动向我坦承自己的过去,讲起你们过往爱情的甜蜜和点点滴滴。你们的故事常常感动得我泪眼朦眬……

在这样的交往中,我学会了暂时忘记,开始爱上你;而你也承认爱上了我,但却很难完全把她忘记。

再讲述你们的故事,感动早已不再,剩下的只有争吵,事后你会主动地道歉,说“对不起”。我想离开,却又舍不得你!

接到你初恋女友的结婚请柬,你眼神黯淡,长时间沉默不语。我陪你到超市为新人精心挑选礼物,你看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结婚仪式上,风度翩翩的你有些失态,眼光总是停留在新娘身上,我脸上挂着笑容,心却跌到了谷底。喜宴上,酒量不高的你,对新娘的敬酒来者不拒。你喝醉了,我扶着醉酒的你,送你回家。冷风吹得我接连打了几个寒战。

一夜在床上辗转,委屈变成了哭得红肿的眼皮。天亮了才睡去,却被电话铃声惊起。

是你,一连说了三次“对不起”,然后告诉我,从今以后你的身心都属于我。

拿着话筒,我哭了,又笑了。雨过天晴后,所有的阴霾终于散去。

时至今日,我必须承认,有时仍然会想起昔日的男友;我也清楚,你也不可能完全把她忘记。但这样的回忆已经不会惊扰我们日久弥坚的感情。因为我们都明白,刻骨铭心的初恋毕竟已经过去,最爱的人未必会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而最后走到一起的人,因为都曾为爱受过伤,所以更加懂得珍惜。

怎样才算是“面相好的女人”呢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用“面相”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初次见面的人的善恶。

这并非迷信,因为早在《礼记》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可见我们通过面相来评判一个人并不是毫无依据的。

万事万物皆有因果,所谓善因善果、恶因恶果,一个面相好的女人往往有一颗温柔坚定的内心,而越是面相好就越是容易感染身边的人,更加地被命运善待。

所以,无论何时,千万不要小看一个面相好的女人。

怎样才算是“面相好的女人”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常人所固有的审美情趣和爱美倾向有时会限制我们对一个女人面相的判断能力。

其实,五官精致好看未必就是好的面相,真正面相好的女人不一定漂亮。

但一定是慈眉善目、眼波温柔的,她的一颦一笑一定是从容大方的,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舒服”。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她是典型的重庆妹子,皮肤白皙透亮,不过算不上一眼让人惊艳的“美人”。

但她性格极好,热情开朗,眉眼之间带着笑意,那时我经常和她一起出去逛街。

不论是街头的小贩、商店的老板,还是偶遇问路的陌生人,她总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博得对方的好感。

所以,和她接触过的人,不论是来往几年的好友,还是一面之缘的陌生人,都说她有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我想,这才算得上真正面相好的女人,因为有一颗善良温柔的内心,所以面相从容慈爱,笑意绵绵,天然有一种让人心安的舒适感和亲切感。

“面相好”的女人才是命运的宠儿

牛顿早就告诉我们,万物皆有引力。

同样得,任何人、任何物件都有自己的能量场,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身边的人和周围的环境。

而那些面相好的女人,总能以她自身所未察觉的方式默默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

我那个大学同学便是如此,每每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面对一群不再熟悉的面孔,她总能在和别人简短的几句对话之后,和别人打成一片。

这对她后来的职场生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当圈里的其他人都在抱怨职场的艰辛和险恶之时,她明明一个傻白甜的角色,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俘获”了办公室新老同事的“芳心”,许多年纪稍大的大姐总是时不时地给她带自己制作的一些小零食。

我曾经问她是怎么把周边的人际关系处理得这么好的,她笑着说,没有吧,我也不知道啊,可能是我长得比较面善吧,然后大家哈哈一笑。

的确,正是如此。而且,这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迷信神秘力量。

事实是,当一个温柔善良、热情大方的女人以她的一片赤诚之心对待其他人时,其他人必然会感受到的她所带来的积极向上的能量。

然后即便是性格暴戾、没有耐心的人,也会不自觉地柔软了自己的内心,也用同样友好的方式来对待她。

相由心生,有容乃大——学会修身养性

《无常经》中有言:“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

一个人的面相取决于心。岁月夺去的只是表象,真正将美貌夺去的是悲观消极的心态和丑恶腐朽的灵魂。

所以,一个女人要想保持好的面相,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远离喧嚣和浮华,回归本心,修身养性。

众所周知,一代才女作家杨绛和先生钱钟书的幸福完满的婚姻早已成为世人口中的一段佳话。

她的《我们仨》一书中记录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平淡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味道。

看杨绛的照片,即便是白发苍苍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透过她眼神中的光彩和嘴角的笑意,看到一个女人岁月静好的一生。

然而这样的面相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杨绛不断自我修行的结果。

正如先生自己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有的人天生面容姣好却未必能够被命运温柔地善待,真正重要的是抛弃掉对外物的执念、对情感的纠葛,向内心求索,如此方能保持一个温柔从容的面相。

席勒曾经说过:“心灵开朗的人,面孔也是开朗的。”

为何我们总是称羡那些眉目慈善、笑容满溢的女人?因为比起世人心中标准的“美人”形象,那些面相好的女人才是真正有着一颗纯净善良的内心的女人,她们脸上和身上所流露出来的才是真正能够吸引人的美好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