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朋友关系再好,也不要忽视的4条潜规则 友情文章

朋友关系再好,也不要忽视的4条潜规则 友情文章

发表时间:2020-11-06

【www.qg13.com - 朋友情感美文】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那么下面是迷你句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朋友关系再好,也不要忽视的4条潜规则 友情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伏尔泰说:“友谊是灵魂的结合,这个结合是可以离异的,这是两个敏感,正直的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契约。”

人类总是期待友谊天长地久,但是为何近在咫尺的朋友,却渐行渐远?

也许每一段友情的结束,都因为彼此相处的时候,忽略了其中的几条潜规则吧?

01

不攀附

明代文学宗师李贽曾写过一篇名为《张千载》的文章,其中详细记述了文天祥和张千载的友谊:

张千载是文天祥的总角之交,又有同窗之谊,感情甚笃。

可惜两人境遇不同,文天祥高中状元,名传天下的时候,张千载还是一名举人,在家耕读。

以两人的关系,张千载完全可以通过文天祥,走上一条人生捷径。

但是,他却在一众逢迎拍马的人群中默默选择了退出,甚至文天祥准备举荐他做官,他也避而不见。

有人说张千载顽固不化、不识抬举,认为文天祥和张千载即将“友尽”。

没想到他们的关系却愈加深厚起来,而那些阿谀奉承之辈,文天祥则是敬而远之。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文天祥被元人囚禁,从前围在他身边的那群“朋友”唯恐避之不及。

唯有张千载变卖家财,在狱中整整照顾了他三年,最后还为文天祥夫妇收敛了尸骨。

李贽称其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这样的朋友,后人给予再高的评价也不为过。

但是,对于当时的张千载来说,他只是紧守着朋友间的本分,用三个字概括就是:不攀附。

它是一段友谊的试金石,也属于一个人的高尚品格。

张千载和文天祥的友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那些在你人生得意之时前呼后拥的,不过是趋炎附势之徒,所谓的朋友可能只是他们为谋取一己之私的“工具”。

唯有在你高朋满座之时选择“不攀附”的那个人,才会不计较利益得失,成为你一生的朋友。

02

不怜悯

巴尔扎克在《驴皮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人类最难忍的是怜悯之情,可是,怜悯却能杀死人,它使我们原来虚弱的身体更为衰弱。”

同事海子和我说过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他曾有一个朋友,大学同学,因为来自同一座城市,原本保持着不错的友谊,可是到底还是分道扬镳。

究其原因,却是非常耐人寻味。

原来,海子家境一般,大学期间父母生意失败,欠下不少外债。

所以,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省吃俭用,同时还在外兼职、勤工俭学。

知道海子的事情之后,他的那位朋友心生怜悯之情,去食堂不仅抢着帮他付钱,还在他不知情的前提下,帮他领了“贫困生助学金申请表”,当着同学的面催着他填写。

海子说,那时众目睽睽,其中不乏“怜悯”和“同情”,他恨不得“找一个地缝直接钻进去”。

怜悯,也许真得源自你内心善意的表达。但是,如果没有考虑到朋友的意愿,就会给他造成无形的重压。

于是,本来处于同一天平上的两个人,便会失去平衡:

一个高高在上,一个重重坠下。

海子是一个很要强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有手有脚,又没有到吃不起饭上不学的地步。”

他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度过难关,却因为朋友的“怜悯之心”,将自己灰头土脸的模样赤裸裸地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之后他的朋友更是“爱心泛滥”,人前人后都经常表达出对他遭遇的同情。

这种一厢情愿的“怜悯”,使海子的自尊心不断地遭受打击。

而他们的友谊最后走向终结,也就无可厚非了。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描绘过一段真挚的友谊,下半身瘫痪的主人公菲利普在谈到他的朋友瑞德斯时说:“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其实,友情没有那么复杂,它不需要什么同情和怜悯,它只需要两颗平等的心的相互交换。

03

不迁就

《世说新语》里面有一则名为“管宁割席”的典故:

管宁和华歆本是好友,一次同坐一席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豪车”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WwW.qg13.cOM

管宁当即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坐,说:“子非吾友也。”

也许有人认为管宁的做法有些过激,却不知道华歆早有“拾金而昧”的先例,要不是管宁当时阻止,早已酿成大错。

中国人喜欢说“朋友如手足”,还有一句意气风发的豪言“为朋友两肋插刀”。

但是,即便是再好的朋友,也要保留自己的底线,不能无原则的迁就。

房祖名和柯震东,一个一出道就有父亲成龙的扶持星光璀璨;一个一炮而红是当年炙手可热的偶像。

他们之间的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为娱乐圈津津乐道。

但是,最终的结局却令人不胜唏嘘,因为涉毒两人有大好前途的年轻人锒铛入狱。

“第一次在他(房祖名)家拿出来的时候,是有点意外,但是因为他的缘故,我觉得没有关系,很愚蠢地认为只去吸一口就离开。”

这是柯震东进行讯问时候的原话,无非就是出于对朋友的迁就,但是就是这不经意地“第一次”,却将他一步步拉进了难以挽回的境地。

而最大的讽刺是,在此之前,他还和一众明星一起拍摄过禁毒宣传片。

其实,作为朋友更应该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因为维护所谓的“友情”,而迁就朋友的错误,甚至是同流合污。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如果一段友情需要靠你不断迁就去维系,那么何不学习管宁“割席断义”。

04

不越界

陈道明在接受《时尚先生》杂志采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人真是掏心窝子的时候,就离分开不远了。有时候有朋友跟我说太多他自己的东西,我会制止他。

一、这个跟我没关系,对我来讲是没有用的;

二、掌握对方太多的东西,会产生一种“悬空”的情绪,永远在两人之间罩着。

这种距离不会产生多少美感,到头来只落得个“不在乎”。

这是陈道明的交友原则。在他看来,友情是“彼此对对方的存在感到一种愉快,而不是整天厮混在一起。”

亲密无间的朋友,固然令人羡慕;但是千万别拿自己不当外人,对朋友的生活肆意地介入。

知乎上有人提问:“什么是朋友间的越界行为?”

有网友总结了八大“最不能容忍”: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朋友的东西就是你的。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让朋友为你埋单。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侵犯朋友的私人空间。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和你的朋友天天黏在一起。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不注重礼节。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随便借钱。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让她(他)来决定你的事。

不要以为你和朋友关系铁,就可以靠朋友过一辈子。

其实,这些大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是日积月累起来,便会让彼此的友谊遭受重创。

在现代,人际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它就是“界限感”。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朋友间的相处常常会模糊彼此的界限,末了还自以为是地加上一句:“没拿你当外人。”

对,你是没拿自己当外人了。

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过,即便是对待自己,别人也是有要求的呢?

思想家蒙田曾这样描写过自己年轻时候的一段生死至交: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爱他,我觉得我只能如此回答,因为他是他,因为我是我。”

这无疑将朋友间的界限感,说了个通透彻底:

最好的友情,就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不攀附是人品,

不怜悯是修养,

不迁就是底线,

不越界是操守。

你与朋友的相处之道,便是你一生的处世之道。

谨记朋友间的这4条潜规则,愿所有人都能够遇上与你相伴一生的真朋友。

小编推荐

关系再好,也不要忽视这三条潜规则


华盛顿说过: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需要我们认真地去呵护。

是啊,一段感情是否能长存,靠的是两个人的相处方式。

我们都知道友谊的宝贵,可总是会忽略维持友谊的重要性。

一段好的感情除了需要好好经营,还要注意交往时的分寸。

如果你忽视了这三条维持友谊的潜规则,再亲密的关系也会走向终点。

01

熟不逾矩

和朋友的伴侣不要走太近

三毛在自己的书中曾写道:朋友之间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

世间一切关系,都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与朋友的伴侣在一起,不嘘寒问暖,不过分关注,保持适当的距离感才最适宜。

熟不逾矩,是维持一段关系最好的方式。

这也让我想起来身边有这样三个人,就是因为不懂熟不逾矩的道理,最后搞得不欢而散。

娟子和丽丽是从小就认识的好姐妹,两人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去年娟子结婚,可丽丽还是单身。

丽丽总是抱怨自己一个人太孤单太无聊,所以也经常会去娟子家走动。

渐渐的,丽丽会与娟子夫妇一起吃饭,一起聊天,甚至一起旅游。

一来二去,丽丽与娟子老公越来越熟悉,也越走越近。

近到娟子不在家的时候,丽丽会特地来为娟子的老公做饭;

近到娟子上班的时候,丽丽会约娟子的老公单独出来看电影;

近到两人不管有事没事,都会发微信聊上几句。

都说女人的第六感很准,娟子也察觉到了三个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开始变得不信任老公。

久而久之,老公也开始嫌弃娟子无理取闹,直言娟子不如丽丽善解人意。

经常有人说:防火防盗防闺蜜。现在看来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天娟子亲眼看见老公和丽丽一起抱怨自己的不是,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

三人的关系也因为“闺蜜”的介入,再也不复从前了。

有人说:亲近的关系总是脆弱的。

没错,关系越是亲密越是要小心翼翼。

无论关系再好,希望你在与朋友的伴侣交往时,都能多一点边界感,多一点谨慎心。

不管你有没有恶意,都要注意别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误会,影响人家的感情。

朋友这种关系,美在锦上添花,贵在雪中送炭,而不是不分你我的过于亲密。

02

疏不间亲

不要掺和朋友的家务事

疏不间亲,意思就是说关系疏远的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情。

作为朋友,不管关系再好都是外人。

作为外人,不了解其中原委,盲目论断,乱出主意,最终也会落得里外不是人。

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电视剧《恶作剧之吻》中就有这样一个桥段,让我明白了随意掺和朋友的家务事会有多么伤感情:

湘琴和纯美就是实打实的好朋友,加上两人一起当过差等生,更是有着坚定无比的“革命情谊”。

所以在好朋友纯美未婚先孕被准婆婆看不起、百般刁难的时候,热心肠的湘琴毫不犹豫的决定出手相助。

湘琴激动的与纯美的准婆婆大吵了一架,甚至掀翻了桌子,想要为纯美讨回公道。

然而湘琴这一吵,非但没有帮助到好朋友纯美,还让准婆婆气急败坏,又导致纯美和男朋友大吵了一架,闹得简直是不可开交。

更令人没想到的还在后面。

本是一番好意的湘琴去安慰好朋友纯美时,纯美竟然反过来责怪湘琴太冲动,还怪湘琴有一个好脾气的婆婆,说她体会不到自己的难处。

甚至连湘琴的老公植树都提醒湘琴:那叫火上加油。

原来,对于大多数家事而言,外人的评价和介入不仅起不到什么正面效果,反而还会成为别人家庭矛盾的催化剂。

其实有些时候,没有边界感的关心就是煽风点火,火上浇油。

所以朋友间即使关系再亲密,也不要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随意干扰别人的生活。

俗话说的好:清官难断家务事。

是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你看不见的难处。

身为朋友,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当朋友遇到家里的不如意时,不要自作聪明的妄下定论,更不要自作主张的帮忙解决。

记得多一分谨慎理智,少一分自以为是。

03

利益分明

关系越好越要明算账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亲兄弟明算账。

深以为然。

关系越好,就越应该把账算清楚。

大家总是认为和朋友谈钱会伤感情,可现实却恰恰相反,越是明算账的朋友,关系就越是长久。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前段时间表妹接到闺蜜的电话,闺蜜说自己手头紧,想要借表妹5000块钱救急用,一个月之后肯定会还。

表妹二话不说把钱借给了她。

我惊讶表妹毫不犹豫、财大气粗的样子,而表妹却自信的笑着对我说:因为我知道她一定会还呀。

原来,平日里每次表妹帮这位闺蜜垫钱,她说了明天还,就一定不会拖到后天。

这不,表妹刚把钱打过去,闺蜜的欠条就发过来了。借钱数目、还款日期写的清清楚楚,就为了让表妹安心。

表妹还跟我坦白,其实自己也并不是一直都很大方的。

比如前段时间她的发小乐乐来借钱,表妹就找理由搪塞过去了,因为自己不敢借给她。

原因是每次出去聚餐,乐乐都会在付款的时候偷偷离场,事后也不转账;之前借给乐乐的钱,也都跟泼出去的水一样,收不回来。

长此以往,大家越来越不想亲近乐乐了,只想对她敬而远之。

这让我想起来了肖骁在《奇葩说》中说过的一段话:

好朋友之间的相处,重在坦率,重在舒服。我不希望他来找我借钱难以启齿,我也不希望我找他还钱的时候需要小心翼翼,这才是好朋友的相处之道。

没错,一段好的关系,在钱的方面一定是坦诚的,没有弯弯绕绕,更不会有打不开的心结。

明算账不是为了斤斤计较,锱铢必较,而是为了更好的维持朋友之间的关系,减少矛盾和冲突。

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嘴上说着不算账、不计较,但其实心里都会有一杆清清楚楚的称,容不得某些人占小便宜、浑水摸鱼。

因此,越是关系好,账就越要算的清,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钱搞得两败俱伤。

04

法国有句谚语说:世界上用得最普遍的名词是朋友,最难得到的也是朋友。

是啊,朋友认识容易维持难。

以前总觉得友谊会天长地久,长大后却渐渐发现,原来友谊在不知不觉中就过了期。

但岁月无情人有情,只要你用心经营,友谊的期限也可以是无限长。

学会和朋友保持最舒适的距离,你也能拥有美好且长久的友谊。

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随意透支 友情文章


永远不要把友情放在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上。

有些朋友就是在一个阶段带给自己美好东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互相捆绑。

是的,太过高估一段关系,去毫无底线地透支,换来的只能是一个个惨痛的教训。

你今天所有的透支,都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

再好的感情

也禁不起随意挥霍

知乎有句话:

都说世间人情债最难还,难在哪里?难就难在,人情债没办法量化。即使经济上清偿了,在亲情和所谓的中国式’恩情’的纠缠中,永远没有两清的时日。

人情债,易欠难还,如果随意使用,就会像一触即爆的炸药,让貌似“牢固”的感情瞬间破碎。

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因为交情好,有些人随口就问你借车,刮擦后你口里说着没事,心里却早已败光所有对他的好感;

凭着关系亲,有些人一见你旅游晒照就要你代购,跑断了腿交差后,吓得你再也不敢发圈……

这世上总有一种人,他们无论对人还是对物,只想一次性榨取其中的价值,为了眼前的利益,很容易就会贱卖一段关系。

与朋友相处时,认为朋友理所应当要理解自己,所以说话做事从来不顾及对方的感受;

与亲人相处时,觉得人情胜过一切,变本加厉地索取,理直气壮地占人便宜;

与爱人相处时,误以为感情就是无条件的迁就,所以从不倾听对方的心声。

殊不知,一个人在透支别人的同时,也在透支自己。

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随意消耗,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肆意挥霍。有来有往才能温情常驻,彼此平衡才会关系常青。

关系再好

也别忽视三个细节

别仗着关系好,就疏于礼节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熟不拘礼”。意思是熟悉的人之间,就不必拘泥于礼节。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对待陌生人可以笑脸相迎,对待朋友却常常恶语相向。

最后,莫名其妙地伤害了感情,却不自知。

其实,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就体现在他对待熟人的态度里。无论亲疏,以礼相待,越是亲密的关系,才越需要我们用心去维护和经营。

别仗着关系好,就言语刻薄

三毛说过一句话,深以为然。

在朋友交谈之间语言需要当心,成年人要步步为营,不传坏话,便可促进双方的友谊。减少是非是促进人际关系重要的一环,好话要多传,坏话一句也不传。

很多时候,成年人的友尽,一句话就够了。

一个真正有修养的成年人,从不会口无遮掩地戳朋友痛处,更不会肆无忌惮地开朋友玩笑。

别仗着关系好,就没了界限感

之前,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有一位高考复读的女孩,没能考去自己理想的大学,事后才得知,好朋友竟然擅自修改了自己的高考志愿。

事后,好朋友说:“我是为她好,以她的能力上这个大学,真的太可惜了......”

无论朋友之间关系多么亲密,我们都要掌握分寸,不可以随意侵犯别人的生活。

相处这件事,慢慢来就好,时刻保持足够的清醒,知道自己是谁,明白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不该做。

熟不逾矩,才是维持一段关系最好的方式。

以心换心

是最公平的交易

其实,好的人际关系,就像一棵树。

平时没事儿浇点水,打理打理,偶尔能看到几朵漂亮的花,赏心悦目,足矣;

运气好的话,结出几颗果实,一起分享人生的甜蜜,更是幸运。

说到底,生命中谁也不亏欠谁。

人和人的关系,往往就像积分制。你每对他关心一次,你在他那里的分数就会多一分;你每对他冷漠一次,你在他那里的分数就会少一分。

以心换心,便是这世上最公平的交易。

请始终记住,永远别透支你和任何人的关系。也别辜负对你好的人,任何人的温暖都不多余。

懂得珍惜和感恩,才是长久的相处之道。

成年人“分手”潜规则:不回消息 友情文章


成年人的友谊看似坚固,实际上却很容易破碎。

就像网易云音乐留言区的一段评论:

“成年人的告别仪式非常简单,我没有回你最后一条信息,你也很默契地没有再发,就这样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好像从没认识过一样。”

相逢一场,好聚好散,保持体面,是每段友谊的代名词。

01

去年冬天,我和认识7年的发小绝交了。

我们曾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我替他挨过父母的毒打,他替我打过群架。

在他刚出来实习,最困难的时候,我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都借给他交房租,自己靠花呗吃了半个月的泡面。

那笔钱,我一直没催他还。

可随着工作的逐渐繁忙,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

不知什么时候,兄弟变成了电话薄里的陌生人。

半年后,我手头紧,腆下脸给他打了催债电话。

电话那头的他支支吾吾,说自己工资还没发,我怕他尴尬,没有再问。

可几天后,却刷到了他请朋友吃饭的朋友圈——

那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联系彼此。

没有互删,也没有撕破脸。

可是我心里知道:这段友谊早已灰飞烟灭。

听过一段话,人与人打交道,是与情绪和利益打交道,而人与事业打交道,是纯粹的与利益和地位打交道。

利益和情绪,二者都转瞬即逝。

因此成年人的友谊往往脆弱,有时候死于一次借钱,有时候死于一次争吵,有时候你连它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过年前,我参加了高中的同学会。

发现昔日关系最好的“姐妹花”晴天和微微仿佛普通朋友一般关系淡淡的。

本以为是时间疏远了彼此,后来听同学八卦才了解:

她俩大学毕业后合伙做服装生意。

微微背着晴天和厂家勾结,吃了不少回扣,可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也最终让生意黄了。

事情败露后,两个人虽然没有撕破脸,但关系大不如前。

没有闹得天翻地覆,我想一是因为顾忌曾经的情谊,二也是出于利益的考虑。

不禁想到席慕容说过的一段话:

“我们离回忆太近,离自由太远。成年人的友谊念念不忘,只是爱上回忆。

可一次犹豫、一次背叛却足以让它枯萎。”

作为成年人,我们早已习惯失望,那些枯萎的友谊就这样静默地埋葬在心里。

我们不宣扬背叛,不是我们不在意,而是觉得不值得。

时间和精力,要留给更对的人。

02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变化本身,没有什么不变的。所以,感情会改变,朋友会散去,这都是人生常态。

而我们也正是在一次次失去中逐渐长大。

作家大冰曾在书中写过他的一段特殊友谊。

大冰在一次自驾游中认识了一个共患难的朋友。

一起在车上生活,一起吵闹打架。

两人睡在一辆面包车上,甚至差点一同掉落悬崖。

明明是患难之交,后来生活徐徐展开,联系却越来越少。

有一天深夜,大冰接到了这位兄弟醉酒后的电话,他嘴里嘟囔着兄弟……而大冰默默地听他讲完,挂断电话。

就像很多段无疾而终的友谊,两人逐渐没了联系。

大冰曾说,

“我对朋友这四个字的理解很简单:我在路上走着,遇到了你,结伴一程。

缘深缘浅,缘聚缘散,该分手时分手,该重逢时重逢。

你是我的普通朋友,我不奢望咱们的关系比水更淡泊,比酒更香浓。惜缘即可,不必攀缘。”

生活就是如此,你极力挽留的最后不一定会停留在你身边。

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失去了也不必在意。

因为逝去本就是一种常态。

恰如张爱玲与炎缨,两人本是关系独一无二的好友。

可后来张爱玲赴美,炎缨写信给张爱玲,文字里皆是对自己在日本做生意的炫耀,而此时的张生活清贫,大不如前。

两人的共同话语越来越少,后来张干脆说:我不喜欢一个人老和我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

渐渐的,两人断了联系。

直到张在家中离世,同在美国的炎缨也没有再去看她。

《千与千寻》有一段话: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

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步履匆匆地向前。

03

我不只一次在深夜清理好友列表——很多曾经无话不谈的好友突然变成列表里一个有些陌生的头像。

有的点进去,甚至只有被屏蔽、删除的状态。

我也曾经感到遗憾,尝试去重新加回他们。可没有过多久,却再次陷入被遗忘的尴尬。

于是,我选择了释然和向前看。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写到,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

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长大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向年少告别,把回忆和回忆里的人留在远方。

也许有一天,你无意间点开聊天记录,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你们也曾无话不说过,你们的关系曾这么好,可是如今却止步于最后一条信息。

惆怅的同时,也会想,他一定遇到了更好的朋友,我也是。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也都充当过别人生活里的过客。

因此,当别人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不必特别忧虑,因为我们也在步履匆匆的消失在别人的生活中。

像电影《路人甲》所说的一样,人生海海,人人皆是过客。

挽留,不如挥手告别,让你我都成为他人生命中一瞬的风景线。

04

米兰·昆德拉说:

“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人生是一列不知疲倦向前的列车,父母,子女,爱人,朋友……

所有人都可能只是生活中的过客。我们都有自己的目的地。

终有离别之时,与其留恋过往,不如勇敢地往前走。

往前走,你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会遇见更大更崭新的世界,你会拥有更多更好的朋友……

又或者,那些曾经被你遗失在岁月的人,会和你在下一个站点相遇。

对的人,终究会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