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批评,既要“批”,又要“评”

批评,既要“批”,又要“评”

发表时间:2020-11-09

【www.qg13.com - 关于野菊花的情感美文】

关于情感方面的文章很多,情感这件事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批评,既要“批”,又要“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演讲与口才杂志社

批评,在一般意义上,被理解为专指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这是比较狭隘的见解。其实,批评的真正含义,是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所以当你批评别人时,要做到既“批”又“评”。

1

开学第一个月的业务常规检查,黄主任发现年轻老师普遍没有老教师做得好,他在会上批评说:“我发现,绝大部分年轻老师,对本职工作极端不负责,备课不认真,各种记录极为简单,这个态度是不行的。”

他刚说完,分管教学的李副校长接话茬说:“我们选择教书这个职业,也就选择了良心的事业,不认真对待就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有愧于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重托。年轻老师的学历高,但经验不足,只有潜心钻研,才能出成绩,彰显自己的优势;老教师虽然文凭不高,可态度端正,经验丰富,成绩有目共睹。年轻教师要以老教师为榜样,认真对待本职工作,方能快速成长。”

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

黄主任针对年轻教师工作不务实、态度不端正的现象进行了批评,然后没有了下文。

而李副校长从师德角度出发,将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优势进行客观对比,让年轻教师认清了肩负的责任,也为他们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李副校长对年轻教师既“批”又“评”,尽管一句重话也没说,却令他们格外敬服。

2

“刘明,这个钉子怎么能这样钉呢?钉错了方向会出大问题!”车间主任批评道。

“不就是偏左了一点嘛,我以为什么大问题呢!”刘明不以为意地说。

车间主任急了:“不是什么大问题?在你眼里这是偏离了一点点,而在我看来已经偏离了18度角!”

恰好技术厂长王俊走来,说道:“一颗钉子偏离18度,好像问题不大,但这个底板总共24颗钉子,若每颗钉子都偏差一些,底板的水平面就会大幅倾斜。对用户人身安全都构成威胁了,你觉得还不是大问题吗?不过,你不要太紧张,以后注意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是了。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对我们做技术的人来说,准确掌握细节要领,做到虚心和眼明:虚心,就是要有空杯心理,做事多向人讨教;眼明,就是不放过任何细微动作,严格要求。”

一番话,说得刘明心服口服。

在激励对方时,若把批评变成一种知识传授,效果往往比单纯的批评要好很多。

车间主任只是单纯的批评,而王俊却把批评变成一种知识的传授,不仅让刘明能够认识到错误所在,而且还掌握了新知识,使他由被批评产生的不安转变为有信心地去做好工作。

这样的既“批”又“评”,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激呢?

3

王洋第一次拍戏,心里太紧张又一次拍砸了。

摄像狠狠地批评他:“你是怎么搞的,刚才就给你讲了,要你放平心态,争取一次拍摄成功,这个镜头都已经是第四次拍了!一个配角的戏都演不好,今后怎么去演主角?”

副导演担心王洋会有情绪,就说:“拍戏就是展现自己,不能紧张,你一紧张这次又没拍好,这就是你的问题了。不过,我能理解你,你肯定也想把这个镜头拍好。演戏既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又要做到心态平和,这样才能把所演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我相信你既有演好配角的实力,更有演好主角的潜力。调整一下心态,争取一次成功。”

接下来的拍摄,刘洋果然发挥得很好。

批评应当有与人为善的精神,不可求全责备。

摄像对刘洋的批评毫不留情,甚至还有贬低和瞧不起的意思夹杂其间,这样的批评只会令人沮丧,甚至怀恨在心。

而副导演的批评,既指出了刘洋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又分析他该怎样去诠释所演的角色,最后还对他寄予厚望。

这样的批评,能激发对方的斗志,找到改进的方向。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批评,就应如“良药、忠言”,让人不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或错误所在,还要知道怎样去改正、去努力。

不得不说,如何恰当地批评别人,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END-

演讲与口才

口才助你成功沟通改变人生

扩展阅读

即兴评课


1.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坐在底下听课,看到那么多年轻人富有激情的上课,突然感觉自己老了。我跟边上的同伴刘老师刚刚也在说,身体的衰老、容颜的衰老并不可怕,怕的是人思想的衰老,学习能力的衰弱。每次出来听课,我都抱着学习的心态,举个细微的变化:座位选择最前排(最靠前),以前我也会选择后排,或者角落,坐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感觉隐蔽又安全……知道吗,其实这就是一种学习姿态。主动学习者,往往选择靠前的座位,希望以后大家都和我一样,观课、听课能积极主动地坐到前头来。

我在思考,学习年轻教师什么?刚刚我在听杨老师的课后,记下了几个字:热(热情),满(内容多),弱(学生弱化)。热,是指教师的教学热情,这种热情传递出教师自身对音乐的热爱,对课堂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青年教师身上的教学热情给课堂带来温暖和激情,给课堂带来生命的温度,这恰恰是我们身上所欠缺的,或者已经丢失的。满,是指教学内容的满,因为太多,造成课堂有诸多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取舍,学会权衡,这和刚才雪芳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

另外,杨老师对今天的课不太满意,我觉得不必过于内疚、自责。我也有公开教学的经历,有时真的并不是努力了就有好的结果,因为决定课堂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教师的努力只是一种单向的努力,而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向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公开教学的特殊性,学生是临时的,造成这种师生关系也是临时性的、短暂性的,造成课堂教学的很多不稳定、不可预测,也给教师教学带来诸多困难,这很正常。我想,假使今天是杨老师自己的学生,课堂也许又是另一种情形(其实,今天已经很不错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看到今天杨老师很热,但学生未必是热,学生反倒显得有些弱了、淡了,我想就是因为今天这种特殊的师生关系,特殊的场合,造成了后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公开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态下的上课,我们却要求自己上出常态来,上出状态(好状态)来,这真的有点难啊。

2.我的课堂思考,两个“基于”: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儿童”的学习。怎么说呢,就是对于孩子能够自己学习的,教师不要人为的、故意的设置问题,因为它本身不是问题。今天的课中,苏外马文字老师的设计我就非常欣赏,让孩子听了音乐后提出自己的问题(非常有黄爱华老师大问题教学的影子,不知她是否学习过),包括课堂最后结束时,也以“擦黑板”的形式收尾。一堂课,学习始于明确的“问题”提出与切入,终于“问题”的解决与能力的获得。这样的学习,才是一场“向未知挺进”的智力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这种学习,师生之间始终是一种“恰当的、合理的存在”:孩子能学的,教师不必介入太多;学生不能学的,教师相机引导;有难度的挑战学习,师生互助学习。

另外,对于展示课,我们教师总是想过度地“自我展示”,所以我觉得要在公开教学中把握好教师“自我展示”的度,教师个人有优势是好事,是教师的一项能力,但如果教师为了个人展示来设计教学,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年轻时,我也有过这样上课,真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豪气,但随着自己步入中年,慢慢深入课堂,我才渐渐明白,好的课堂始终是“学生在前,教师在后”,课堂真正的精彩一定是来自学生的精彩,这就是基于“儿童”的学习,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和主体。其实,这就是教师的理念、教师所持的学生观,它决定了我们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

蕾蕾老师个人素养非常好,基本功扎实,能唱能弹能跳,非常全面,有非常强的表现力,今天在课堂上光彩夺目,充分展示了年轻教师的自信、热情、勇气、创新,都值得我们学习。我是这样想的:教师的精彩很重要,学生的精彩更重要。

批评教育的思考


批评教育的思考

孩子的班上有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男孩,男孩的父母均是老师,其父母牺牲了自身的休息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全程陪在孩子身侧,从小对男孩的教育是面面俱到。小男孩也很争气,从小成绩就非常好,稳居班级的第一名,这是小学时从没有被人超越过。考上了一所非常好的初中,也是在这样的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全程努力,成绩也是在年级前五的成绩,但是在高考中却因失利,而与自己的理想学校失之交臂。一时间,孩子心中的天塌了。前面的学业太顺风顺水了,而受到一点挫折就一觉不振,最后选择了跳楼自杀,留下无住和心力憔悴的父母。

出现这样的悲剧也非个例。细细一思,我认为是挫折教育不够,太过于注重表扬而忽略了批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在人生中,遇到不顺意的事情、不顺意的人可能会有不知所措的处理。

有人讲,小批评小进步,大批评大进步,不批评就没有进步。我并不是说表扬不重要,而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讲,人的成长中还是要有挫折的成份。

对于我的孩子,我要求他在不同的年龄段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从小的穿衣戴帽,大了后的个人对自己学业的好态度与好习惯等,我在身边不是主导,而是在关键时刻有的放矢地提点,给他纠偏正航,朝着预定的正确方向前进。好的做法给予表扬,不足的地方,及时指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出现的错误会严厉批评。在必要的批评中建立孩子的抗击打能力。

因为自己是普通人,相信孩子能成为伟人的机会微忽其微,我只想着能从小培养他的好习惯好做法,最终达到他能够以自己的双手,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艰辛,承担起成年后的风风雨雨。

批评往往暗藏着期待


事件

男:你能接受你的老公工资比你低吗?

女:不能

男:你们女生啊,就是这么物质

女:因为我自己的工资已经很低了呀

男:闭嘴吧

女:凭什么这么说我,我还说你们男生要求高呢?

男:你能闭嘴别说了吗?

然后就是吵架,冷战。

其实我们都擅长指责别人而不去思考别人的话中带着对方怎样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沟通说》通常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会有四种选择:指责自己;指责别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后两者会避免愤怒并最终解决问题,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会从这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人们通常会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会觉得是别人的行为导致了我们的种种不良感受。”你每次吵架都冷暴力,这令我感到难过。“

但是感受是来源于自身,而不是他人,因此不能一味认为我们的感受是别人导致的。我们要学会将感受和自身联系在一起。”你每次吵架都冷暴力,我很难过,因为我真的很想解决问题并和你开心的在一起。“

因为我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会导致我”难过“的感受。

批评暗藏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这就是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你们女生真是物质“”凭什么这么说我,你们男生还要求高呢“,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者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求”我希望你能接受我的工资比你低“”男生要是顾家,心地善良即使工资没我高也能拥有很好的生活“,其他人可能会做出积极的回应。

因此,表达者直接表达需求,倾听者多思考对方的需求与感受。对话可能会大不相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