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香港的吃和“食街”——香港杂忆之三》钟树梁

《香港的吃和“食街”——香港杂忆之三》钟树梁

发表时间:2020-11-25

【www.qg13.com - 树儿的情感美文】

总是会有很多的文章去描述情感,而每个人对情感的看法的都是不一样的,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香港的吃和“食街”——香港杂忆之三》钟树梁,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香港的吃和食街香港杂忆之三

钟树梁

香港这个自由海港,世界各个区域的商品都向它流进,所以有购物在香港这个说法。另外还有吃在香港这句话,也为旅游者所感兴趣。

事实也是这样。在香港吃的级差很大。有港币十元上下一份的快餐,包括三明治、牛油面包、煎鸡蛋、通心粉、咖啡、红茶等东西,一份可以选三样;也有像盖浇饭一类的东西,价钱差不多。较贵的有一吃数十元的早茶、早点,花色繁多,任人选取。再贵的如几个人一桌的便餐,那就非港币几百元不行。更贵的是千元以上的宴席,几千一桌寻常事,一食万钱也不算稀罕。在香港菜的种类很繁,几乎世界上有名的菜肴在香港都可能有。中国菜则以粤菜、潮州菜占优势,四川菜、京苏莱也很吃香。在香港吃的地方又很多。大酒店、大餐厅高耸,富丽堂皇,它们的服务员都各有特制服装,或为中国古代的宫装,或为西服,或为奇异服饰,争妍斗丽。这些地方一般人是不会轻易去的。更多的是十步之内就可见到的各样食品店,可丰可约。还有只在小巷内才看得见、吃得着的食品小摊,面、粥、饭、菜、酒都有。也还有只指站着吃的某些小吃,如卤肥肠、烧饼、煮包谷等。看起来香港的吃,价钱意低的顾客意众,那些豪华奢靡、酒绿灯红的所在,毕竟只有富翁、富温和阔少们才能经常前往。

香港还有一条不可不去的食街别有风味。食街顺铜锣湾地区,距维多利亚公园不远。食街周围,饮食店星罗棋布,食街更如一条彩虹横卧闹市之中。这条街有一百多米长,街不太宽,十米左右。街的两端是写有食街两字的墙壁,街心是长长的绿化带,有喷泉、石山、盆花、鱼池,像一个小小公园。两边是人行道。栉次鳞比,家家都是卖吃的,没有别的商店。它们的招牌各色各样,食品也没有两家相同的。地方幽雅,名字倒也好听,如凤凰粥而、畔溪小食、青叶楼(专营台湾菜)、铁板烧、真珍楼、好士登餐厅(西餐)等等。加以食品出得快,服务态度好,营业时间长,吃多吃少听便,所以生意非常兴隆。

顾客之来也不仅是为了酒肉充肠,还更为了情趣上的一种享受。往往案头美味伴和着门外花香;室里明灯也不掩窗间皓月,确实别有情致。

吃在香港,有一个根本的特点,那就是蔬菜、肉类、调料绝大部分都是从广州运去的。否则,吃在香港这句话就不能成立,食街也兴建不成。香港吃的水都是从广别输送去的。香港原本是广东省的一部分,香港同胞的饮食起居和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应该说,食街是大陆和香港同胞培植的一朵鲜花。

编辑推荐

《民族千年凝聚力——香港杂忆之四》钟树梁


民族千年凝聚力香港杂忆之四

钟树梁

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其内在凝聚力至大,其表现在民族风俗上的尤为显著。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虽因种种原因不少同胞散居在地球上的各个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日益增多,但他们莫不心怀祖国,情系乡邦。对于远祖老宗时代流传下来的种种文化遗产、社会风俗,莫不刻意保存,热情传布,融传统文化于日常生活中,又特别集中表现在民族节日里。香港、九龙的几百万同胞就正是如此。

我曾在香港度过旧历年。1984年2月2日,是六十花甲的头一年,即甲子年的来到。前两天,即癸亥年腊月甘八,我已住在香港。虽然听不见腊鼓冬冬之声,却已感到香港同胞迎接新年的兴致之高和港九市面民族佳节气氛的浓厚。家家户户办年货,吃年饭,祭祖宗,有的还集财神,祭关公,贴门神。公园里游人不多,可U想见他们是在为饯旧岁、迎新年而忙。

三十晚上(即除夕)那夭的上午,我还到圣保禄医院去看了牙。我间一位女护士香港过春节的情况,她说无论老幼都喜欢过旧年,过旧历年时才更加感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且以此自豪。下午,一些商家已关门休息。我作为一个在香港的客人更是感到民族佳节的可爱。它像一条无形的红线把祖国大陆和台、港、澳以及广大海外侨胞的心都连在一起了。我正等着我的兄弟两夫妇和小孩从台湾来到香港,那时台朐还不能到大陆探亲,只有在香港聚会。他们要经由新加坡、泰国在正月初六才到香港。

友人邓中俭先生邀我除夕到他家去吃团年饭,作他府上的远方来客。亲如家人,乐饮屠苏。香港政府禁止放火炮这一点与大陆不同。禁止得很彻底,港、九处处,完全听不到火炮声,这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令人陶醉的情趣是被消除了。其原因听说是由于防止犯罪分子乘火炮声隆而作案,造成爆竹声中千罪集。这也有道理。似乎是为了弥补除夕的静寂,在初一的晚上却由政府出面大放焰火。香港没有什么广场,焰火在海中船舶上放,也就不伯引起火灾。初一晚上,邓先生特来约我去维多利亚公园看焰火。我看焰火,更看看焰火的人,感到笑容喜色,入眼皆是。想到香港一百四、五十年前被割弃时,当然很痛苦,今天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大大变化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也不远了。当时香港同胞的子子孙孙,就是今晚看焰火的这些人,朴质勤劳,与大陆同胞一样,我油然而生对香港同胞的敬爱之心。

我也在香港度过中秋节,那是在1988年。过中秋当然不像过春节那样要欢庆许多天,而是集中在一两夭内。除中秋前一个多星期市场上就在卖月饼外,港胞一般没有什么活动。中秋节前几天,政府为了中秋晚上人人欢度也有所布置。我看见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内前两三天就搭起了五六个台子,作为中秋之夜表演节目之用。还贴出了各个台子分别表演的节目表,什么都有。为了中秋晚上市民要到公园来同乐共庆,预先就划定了公园周围的某些街道只能步行,不能通车,以便市民中秋晚上到公园来畅通无阻。

中秋那天晚上,其场面确实使我这个外来人为之惊异而且感动。夕阳还未收敛余辉的时候,香港同胞扶老携幼、摩肩接踵从四面八方而来,像众流归海一般汇集到维多利亚公园。

我同从大陆和台湾来的家人也随着众人来到公园,看大众在公园里如何欢度中秋。进到园内,原来才是这样一个景象:在绿草如茵的地上已经一圈一圈地坐着许多人。他们各自按人数的多少,一家一户,亲戚朋友,少则七八个,多则一二十人在地上铺上塑料布或别的什么,大家坐上围成一个圆圈,圆周点满灯烛,圈上放着月饼、水果、糖食和很简单的乐器、小孩的玩具等等。或者几个人在圈内跳舞,或则低声独唱,绝不喧哗。他们身上都穿着五颜六色的新衣。

这公园本来很大,草坪很多,足球场也有几个。我这时举目嘹望,只见大大小小的光环和一簇一簇的人影布满广场,像天上的无数星云。小孩则如幻化着流动着的小星星,他们戴着各色各样的电光帽在场里流动,把电光小灯抛在空中又接着,或互相抛掷游戏。来得晚的人们,场地已无空隙,他们便到小山上。树林中,仍然坐成大小圆圈。

天上是一轮圆月,地上有千万圆光,星月共灯烛文辉,团圆与欢乐同享,这是多么富于诗情画意和友爱亲谊的盛大场面啊!

那几个舞台上的节目也有人站着观看,但是看的人并不多,也不久看。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圆圈里的无限温情。我问一个小孩,你怎么不去看舞台上的表演?他用国语回答说:我是来过中秋的,不是来看节目的。我说。过中秋怎样?他说:过中秋就要吃月饼,赏月,大人就要给个孩谈中国、谈我们老祖宗的很多好听的故事。我说;那在家里也可以,为什么都要到公园来?他说:家里人少,不闹热;这里人多,大家同乐。这小孩的话使我感动。

我家几个人没有坐下,我们穿行在许多圆圈之间。我感兴趣的已不是天上的中秋月,不是琼楼玉宇;而是这香港公园地面上众多的中秋人!我想他们团聚在这里的意愿,主要也不在干赏月,心理上可能有两种因素,一种正如那小孩所说这里人多,大家欢乐,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独乐乐,不如与人乐的道理,是同乐的要求。而更重要的是应民族节日而动,不愿错过,不能冷淡这民族佳节,必定要与香港千万入家、与大陆及四海同胞遥遥相望,共同度过。这种蕴藏在心中而表现在行动上的民族凝聚力,正是民族感情的鲜明显现。港胞们同度佳节,追思祖宗,远怀乡里,有意无意地只要把一己一家浸泡在中华民族这个世界上的大集体、大家庭里。祖国的兴盛,香港基本法(草案)的正在共同草拟,上也大大增强了香港同胞的向心力,加强了民族凝聚力。如磁石之引铁,如葵花之向阳,如赤子之欲投入母亲的怀抱,这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这也可以说是有不自知其然而然者,这就是民族凝聚力的伟大作用。

后来下着霏霏细雨,月光不见,但人们还是一样的欢乐,也并不想走。因为他们是来过这几千年和十几亿人的民族佳节,他们心中有月,至干天上今夜有无月亮,那倒是次要的事情。

我们回到住宿之地,已是深夜两点半了,我推窗外望,看见街上还有三三五五从公园里回家的人。听说不少人是通夜在公园里欢度。除维多利亚公园外,还有别的聚会点。我曾写了一首七言律诗,有两句是民族干年凝聚力,园林竟夕笑谈声,正是写的实感。#p#分页标题#e#

现在又是我在香港度中秋后的第二个中秋,我在成都望月,心头却又想得很远,那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圆圈圈,灯光人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1990年秋

《成都武侯祠》钟树梁


成都武侯祠

钟树梁

成都武侯祠,在从前成都城的南门大桥即万里桥南去不远处。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蜀相》诗中的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所指的地方大概相当于现在武侯词所在地。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说:今武侯在百花潭与草堂并列者,不知何代增设。曹氏还作了一些考证。武侯词在社甫居草堂以前已有是无疑问的。一千多年来,武侯词虽屡有变更,但锦宫城外南郊一角,柏树森森,则是都人士大及外地游人永远瞻仰、系念、访寻、游览的地方。这至近世,大年初一游武侯祠更是成部民众新年出游的首选之处,已成为民间风俗。李吉人先生的小说中对成都人必武侯同就有很细致的描述。我童年时对于新春游武侯祠也很感兴趣。回忆当时,由武侯词大门外直到武侯殿前和惠陵周围,杂货摊子、杂耍圈子、特别是小食摊担鳞次栉比,所在皆是。昭烈帝殿和武侯殿的香火也很盛,烟雾缭绕,烛光明耀。游人穿红着绿,熙来攘往,小孩子们在过年以前早已盼望的这一天终于到来,更是乐得来合不拢嘴,停不住脚。武侯祠内塑像很多,这是一般游人最喜欢看的,尤其是对关羽、张飞的像更要驻足久观。刘备殿左右两侧廊庑的文臣武将像,庞统凤雏颜面乌黑,目光则炯炯有神;黄忠老将须发皓白,神气又凛凛如生,这也是最吸引游人的。作为游览的地方,可以说武侯词更富于群众性和普及性。南游武侯祠,北游昭觉寺,这是成都新年的两大盛事,其他游玩的地方虽多,也多半排在正月初二以后去了。

但是初一这天有些文墨之士或访的探古之人则不大肯来,他们总要等过了破五以后,武侯祠的游人渐渐少了,货摊、食担也渐渐移去他处了,武侯祠更显出它的殿堂整肃、林国幽雅之美。这时那些访的探古、修楔联吟的游客才栅珊而来,倘徉于亭榭池沼之间并对武侯祠粲然罗列的文物一欣赏玩味。好书不厌百回读,虽然不少的人年年都要来游,但每来一次,发思古之幽情,就文物而重览,鉴古而观今,好象总会受到新的启发、得到新的收获似的。历史政治,诗文书画,建筑雕塑,碑刻匾联,竹木池沼,鸥鸟游鱼,这许多方面武侯祠所蕴含的意义都很深,而所拥有的物品都很盛,所以游览者各人探其所探,取其所取,总都会欣欣然而往,怡怡然而归。

例如三绝碑的确是人间的至宝。几十年间,我每到碑前,总是流连而不欲去。三绝一词,虽然是俗称,但也很有道理,前人以为诸葛的功业、裴度的文章和柳公绰的书法可称三绝。

我觉得诸葛武侯,万古云霄一羽毛,求之于历史人物实在不多,应称一绝。裴度的文章评论诸葛。全面恰当,求之于史论与碑铭也十分难得。试看这篇《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并序》的开头数语;度尝读旧史,详求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对诸葛亮的生平就概括得很精审。立身是功业的基础,开国是功业的重点,事君与治民(治人即洽民,唐文往往避太宗讳)是建功立业所必须善于对待也必须作好的两个主要方面。裴文就此立沦,故能要言不烦,克中肯綮。其序言及铭文,叙述与议论结合,平正通达,实事求是,不作谀词,亦无泛语,不仅是自来有关诸葛的评论文章中所罕见,而且是唐文中所少有。这也与裴中立的学问见识有关。裴度当年随西川节度使武元衡入蜀;访诸葛的治绩,察蜀民的情意,也可能受到比他早48年来到成都的诗人杜甫对诸葛武侯一往情深、备极倾慕的诗歌作品的影响(按杜甫到成都在唐肃宗干元二年,公元759年;一裴度入蜀在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故对高山怀仰止之心,冀蜀民存必拜之感(裴文序末云:乃刻贞石,庶时脚之人,存必拜之感)而撰文立碑,出自一已的衷诚,期作来者的观鉴,自然不同凡响。此文气度雍容,机韵流畅,文学造诣甚高。试与韩愈《平淮西碑X相较,亦无逊色。裴文实兼有韩愈、段文昌两篇碑文之所长。所以也当然算得一绝。唐柳公权、公绰两兄弟的书法,自来论者以为仍有高下之分,如宋苏武之于苏辙。这且不论。但是柳公绰书此碑精力弥满,风韵天然,实在是艺林精品,此碑书法的成就当也不下于其兄。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引评家评此碑的书法说;公绰武侯饲记,如端人正土,笔法遒劲。如端人正士之评很恰当。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说公绰乃不俗于兄。明王世贞也说柳公绰其行笔飘洒雄逸,无拘迫寒窘之态,并认为与公权真足坝虎。验之于这座诸葛碑的书法更觉得这些评语的确切。称为一绝,自不为过。也还有人认为此碑的刻工鲁建,刀法深稳;圆转无滞,也应当算一绝。不管三绝也好,四绝也好,总之这座碑是我国现存的唐碑上品,它矗立干成都武侯词内1200年,饱经沧桑,仍然完好,现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已给它加上了玻璃罩,可观而不可触,益增其美,益永其年。

三绝碑对我来说还有这样一件有关的小事。几年前,有日本历史学者来游成都武侯词,写了一首七律,向我索和。我也就写了一律。我的诗是丞相祠堂喜共登,益州天府正清澄。千秋着论裴中立,异代倾心社少陵。明志片言惟淡泊,出师一表自歧赠。卧龙才识今尤重,欲与斯人论废兴。写这诗的第二联时颇费推敲。因为我起初决定不了究竞写千秋作赞陈永柞好,还是裴中立好。陈寿是良史之才,对诸葛亮很尊重,对诸葛的评论也出自公心,决不如有些人说的他写诸葛亮传挟有私怨,故篇末数语,实有微词。但是我反复取读《全唐文》所载的裴度这篇《蜀丞相诸葛武侯饲堂碑》与陈寿所写的传两相比较,终觉裴文的评沦更为全面周至。陈寿虽不是挟嫌而论诸葛,但所见究不如裴度之全。其论诸葛用兵数语亦似不如裴文所见之深。所以我最后决定把第三句写作千秋着论裴中立,质诸友人,亦以为然。

至于此联的下旬异代倾心社少陵,那是没有疑义的。杜少陵忧心黎元,系情家国,经历唐王朝由盛到衰、由安转危的时世变迁,非常盼望有贤臣如诸葛亮其人出而匡助朝廷,惠及生民。所以他在干元二年岁末到达成都之后,第二年就去寻访武侯祠,写出了丞相羽堂何处寻(《蜀方科)这一首古今传诵、感人至深的名作。此诗的末联出师未经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既极为沉重地悲悼了古人,也引起了后代遭途末路、欲为国建功而不可得的英雄人物的共鸣,如唐朝的王叔文、宋朝的宗泽都曾反复诵读这两句诗,悲歌慷慨,涕下沾襟。杜甫对与他同时的国家大臣;如房倌、严武,瞻望甚殷;对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则以对诸葛的怀想最切。在他入蜀之后,成都、夔州,吟咏诸葛的诗都不少,而且篇篇有新意,字字见真情,或对世事而思贤,或抚古迹而兴嗟,一倡三叹,一往情深,真是异代倾心,最是诸葛后世的知己。其评论诸葛的诗句,含义也公正深刻,一言论定,九鼎不可移。求之于我国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之事。杜甫这首诗,万古流传。当然应当在武侯祠内刻石永葆,清人周厚辕历史地完成了此一任务。杜甫此诗,人人会写,但象周厚辕这样的书法方足以与社诗相称。论者以为周厚。一此碑的书法颜体兼苏,浑厚端凝,笔端有情。周厚辕所写《蜀相》诗碑在诸葛亮殿内左侧壁上,游人咏读杜诗,欣赏周书,瞻视吟哦,既是一种享受也得到不少启迪。#p#分页标题#e#

三绝碑和周厚辕书自然是艺苑精珍。但你如果随处行来,举目四观,则又会如行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即如被人们疑为赝品的岳飞的《出师表》草书,直是光芒四射,波立云飞。刘备殿内右墙,悬挂着岳飞所书的木刻几扇,这一大幅草书其笔势之奔放而又不乖矩度,其点划之飘洒而又有若凝铸,如怒如惊,如按剑而立,如大舟之放手中流而任其所之,都使人目炫神移。它可能不是出自岳忠武之手,但也可以说是诸葛武侯精神的感召,岳少保精神的附着,使这位本来就善于挥斥草书的书法家所写的《出师表》愈显神奇!另如武侯殿后壁清人刘沅所书的《出师表》,是篆体,也极具工力;清人马维棋所写《隆中对》,是楷书,丰满厚重,别具风格,都是很珍贵的。其他众多匾对上的书法也各擅其长,无不工好。以至刘备殿两边廊庑塑像前的小石碑,用以介绍人物历史的,也都语言简洁,书法齐整。如今博物馆所写出的一些说明文字也都讲究文辞和书法,绝不苟且,绝非率尔命笔胡乱写成者可以比并。由此使人深感武侯祠内文物诸事形成了一种谨严的风格,而这种谨严风格又是否与诸葛亮一生谨慎的精神有关连呢?

武侯祠内匾额对联很多,文字佳妙、意义深长者不少。其中如诸葛殿前赵藩的对联,自来为人传诵,当代研究此联的人也不少,主要是此联从治国用兵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了攻心与审势的要道。攻心即知人之心,得人之心,用兵治国,皆是上上之策;审势即明乎一时一世关键问题之所在,应对得宜,有的放矢,自免宽严皆误之失。有人认为这个对联有它的历史背景,有针对性;也有人以为此联谈理还不透,寄来补充的文字;更多的人来此抄写、讨论,非常热闹。董必武同志那一副短联,三顾频烦天下计(杜甫诗),一番晤对古今情,以含蓄见长。

自来吟咏诸葛的诗词不少,杜甫的《蜀相》当然是首屈一指,同时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一诗,气势亦盛,感慨殊深,亦是古今难得的佳作。岑参也有《先主武侯庙》之作。其后唐宋元明清的作品代有佳什。咏刘备惠陵的诗比较少,但在数十年前我听见我的姨父潘印僧君说,惠陵前有题壁诗甚佳,作者少仙,不知何许人。我当时还是童子,急往观看,原来是一首五言古诗。其诗是:三国议纷纷,丞相得真主。史传载偏安,终非定论语。我生千载后,携樽来吊古。不见汉家人,犹见汉家土。翁仲寂无言,空山啼杜宇。此诗表现出的是正统观念与吊古心情,诗意甚浓,结句饶有余意,自是好诗。惟少仙不知何人,大概也是落拓风尘者。惠陵前的一副对联一杯土,尚巍然其命意也与少仙诗句略同,都是同情而尊仰刘备的。

武侯祠的庙门匾额题着四个大字:汉昭烈庙,但人们都称此一名胜为武侯饲,由来已久。我想这并不是人们忘了刘备,也不会是如有些人所说的,武侯伟大,刘备渺小,人民对皇帝不感兴趣,只尊武侯。其实人们说到武侯便自然忘不了三顾茅庐的刘备;说到刘备又必然要联系到鱼水君臣的武侯,刘备与诸葛是分不开的。后人对他们也往往并祀于一庙,或者二庙相邻。杜甫诗先主武侯同阔宫,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就是指的这一事实。刘备与诸葛亮既是君臣,也是朋友,更能乐同鱼水,这在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刘备与诸葛亮祭祀相同,却也遭遇一样。抗日战争时期,武侯祠已遭到破损;再经过抗战胜利后的几年战事,武侯词更是凋敝不堪。单是楹联就损失不少,我记得我的曾祖父钟云衢(名坦)撰写的一副对联,悬挂在武侯饲内的香叶亭前,我十多岁时都还看见,后来就不见了。大概是由于不在当道之处的僻静地方,又有伤兵之类住宿,就被劈作柴烧了!

新中国诞生后,武侯祠才得复苏,更经过四十几年的修葺、整理,建立了博物馆,成立了诸葛亮研究会,从精神到物质都斐然一新。武侯祠的殿字本来宏敞,其周围的林园布置、亭台点缀,本具匠心,虽然受了重伤,但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现在早已是气体充实、肌骨丰硕,巍然挺立,又恰然静处。如今你一进庙门,就感到大树阴浓,幽深静谧从夹道的柏树中徐徐前进,看了三绝碑,见到了两边廊庑的文武英材,马良双眉皆白,赵云一身都是胆,显见的固然一眼便见;不是显著于眉目闾的,你也会从飒爽英姿而理会到,油然而生敬贤爱才之心。再上则为刘备殿,刘备口足景仰,而北地王刘谌的遗像尤令人振忠。渍之心。转入殿后的孔明殿,赵藩那一副名联便留你详观细省。武侯纶巾羽扇,所谓儒雅风流,所谓是真名土,所谓股脏之臣,所谓鱼水之欢,都会一齐涌上你的心头,使你肃然而观,默尔而思,受到启发,有所了悟。再读壁上周厚辕所书的杜甫诗,将会想得更远,思古而受今。长使英雄泪沾襟的时代,除了人们尚无力抗拒的某些不治二症还会使你功败垂成而外,似乎是已经过去了。

转入听鹂苑,可以细味隔叶黄鹂空好音的诗中意境和眼前景色。再到桂荷楼,湖水一泓,栏干几叠,亦足流连,马维祺肥劲的字体就在这楼中。经过红墙一带,便转到惠陵前面。千秋凛然四个大字,这又是马维祺的手笔,一望而知。翁仲已不存在,陵寝仍是安然。陵前过道处则万绿成阴,一碧无隙,高树笼竹,净洁无尘,如此好庭园谅难寻觅,这不知耗费了武侯祠管理人员的许多心血。

我已经很久没有来游武侯词,这次游赏是在庚午年的岁暮,不期而遇文化局和武侯饲博物馆的几位同志,他们导我游览了新近开辟、修缮的几个地方。我连问这是什么地方,从前为什么没有,他们说这是因地制宜、改旧为新的。虽是改旧为新,仍然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武侯祠庭园昔日的丰神。特别是碧草园,一进门来,真是碧草如茵,茵者,席也,平地碧草茸茸,鲜明柔软,即使神针也不易绣出。石山迎面,不同于一般假山堆叠的简单粗糙,选材既精,修置有致,使它宛如一幅名画山石图。曲廊几折,盆花无数,一望都是西府海棠,猩红万朵,有盆景,也有树栽,衬以满地碧草,愈光明钢清幽。碧草园取义于社甫《蜀相》诗映阶碧革自春色,而配以海棠香国,则是社甫当时所不能想象到的。我真要流连忘返了!我们拍了照,庭馆主人要我撰一副联语,我偶然想到这两句:碧草映阶丞相地,海棠临镜放翁诗(陆游在成都作《二月十六日赏海棠》诗有句云:剩看倩笑临妆镜)。还须斟酌。#p#分页标题#e#

我想得更多的是:近年来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都在谈应当对青少年加强美育教育,理由很多,我都赞成。但我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成都武侯词不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最好的地方么?历史人物品德之美,殿堂建筑之美,林园布置和花木栽培之美,文物书画之美,文章诗词之美,清洁卫生之美。对青少年、成年人都能起到美育教育的作用,使他们知道美的实质,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其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德,岂不是一件大好的事情?!能否如此,在于今之教育家、教育工作者、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是否真正重视和善于运用啊!

《锦江春色来天地》钟树梁


美文欣赏:锦江春色来天地

钟树梁

杜甫草堂游记,为纪念杜甫诞生1250周年作

锦江春色来天地,才过了元宵灯节,成都巳经是着浓如酒了。

成都郊区大部分是蔬菜田,一望无涯的各种菜蔬,葱葱茏茏,油光水滑,像绿色的丝绸覆盖了大地。偶有一两块油菜田,像黄金的岛屿呈现在绿渡中间,黄灿灿、金晃晃地射人眼睛,越显得春光明媚。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官到洗花溪(陆游诗)。浣花溪,百花潭,树密而水清。溪水曲折萦回、饶有情意地穿流在菜田花树之间。两边岸上,新栽的杨柳枝枝弱,才发芽几天就抛出了万缕绿丝,好似十五、六岁的少女,希发于阳光之中。村村自花柳,我傍着清流,来到了草堂。

成都春浓,草堂的春色更浓。高大的楠木、松柏和许多经冬不凋的乔木,各以它们高标挺秀的老干新枝伸向天宇,洒下了满园绿阴。草堂民族形式的平房建筑,亭台廊馆,都静幽幽地前庇在大木千章之下。工部饲后面有万竿修竹,苍翠拂波涛,绿条摇动,白云在上面飘流,远远望去,似乎是绿波中的点点归帆。竹外的桃花、李花、玉兰开得正好,光艳照人。草堂里的密叶繁阴,调花乱蕊,把玻窗、画屏都映照得五彩斑斓。我特别留意的是那些消木树。草堂内外约有五千株梢木树,是成都市少年儿童在好几年前为了体现桤林碍日吟风叶的诗意而栽种的。果然,饱闻梢木三年大,它们早已成林;春天,又长出了新的嫩叶。我想当年种树的少年儿童,大概也快要长大成人了吧?

这时游人不多,草堂分外宁静。只听见春鸟飞鸣,树叶低语和参观者偶尔的一两句交谈声。心清闻妙香,不知从哪儿吹来了一阵阵的香风,这是幽兰的芳香。我们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升堂(诗史堂),入室(杜甫纪念馆)。

杜甫纪念馆的一部分展室内,全是杜甫诗意画。一跨进门来,就走入了一座艺术之宫。这儿是具有特殊新颖色彩的画廊。集众家的手笔,绘出一人的诗意,反映了公元第八世纪唐帝国的一个动乱时期以至漫长的中国封建主义时代。它们记录了祖国壮丽的名山大川,淳厚的民情风俗;描绘了在残酷的封建压迫下劳动人民伤心修目的景象和封建贵族荒淫无耻的生活;也画出了诗人笔底的成都草堂和栩栩如生的花卉、翎毛。

社甫的集子内有不少题画的诗,但诗人绝不肯仅仅为应酬而作。在一幅佳作的面前,他总是兴与烟霞会,对此兴与精灵聚,那么地聚精会神,刻意创作,对画题诗。而我们的画师也不是无心学,特别是解放后的画家都是有心人,都能深切体会诗人的爱憎,对诗情诗意,心追力摹,传神于丹青,为诗作画。诗情画意两相结合,使你流连观赏,举步难移。

我惊佩干《又呈吴郎》的工细。这幅画把诗人晚年更加同情贫苦人民的深厚感情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出来。堂上,诗人似乎在劝说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不为困穷宁有此!堂下,无食无儿一妇人,手持竹竿,背倚枣树,似乎在窥察堂上的动静,有所希冀也有所畏惧。但是诗人恳挚的姿态,使人感到堂上堂下,了无遮拦,诗人的感情与人民的感情正相交流。只缘恐惧转须亲,从前读此诗如闻其声,现在通过画师的创造,更使人触摩到诗人对穷苦老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无限体贴的伟大胸怀。而诗人周览字内,正思戎马泪沾巾的精神也溢于纸上了。已故的齐白石老人,九十四岁时画出了诗人在草堂所吟的诗细雨鱼儿出、批杷对对香等四幅诗意画。其中的枯棕,本是诗人寓意之作,刺剥削者剥民有如剥棕,使本具岁寒之姿的棕榈,竞先子蒲柳而凋丧。这张画难于落笔的地方是一个枯字,尤其是要通过枯棕的表现,反映出诗人使我沉叹久的心情。我们的老画家意在笔先,苍劲的几笔饱含怒意,并题上杜甫诗句有同枯棕木,掌握住了这篇诗的精义所在,给人的启发不少。而荔枝一幅,朱实累累,丰腴可爱,画的是《病橘》诗中的两句诗意: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它有着深广的历史意义。两句诗一经题在纸上,荔枝的颜色愈鲜,而封建统治者的龌龊荒唐便愈觉可憎。诗画相成,达到了血肉不可分离的境地。

草堂管理处搜集并征求了杜甫诗意画和墨书数百件,新作品还在源源而来。我们的画家用他们风格各级的画笔,萦绕着历史的风烟,映带着草堂的花月,更蕴含着伟大诗人的激情和血泪,绘制出了各有特色而又统一于杜诗的总的情意中的诗意画;构成了琳琅满目。百花齐放的民族画廊,亘古常新的锦江春色。

看了诗意画,时已当午,窗外的阳光分外耀眼,我的心里也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热力。想到我们的诗人最伟大的地方就在干他的热。那一种意老愈挚也愈者愈炽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热。从诗人几十年的诗歌创作中,使人深深感到他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人故旧、对文学艺术莫不是满腔热情,满怀热望;有时他悲歌流涕,也流的是满眼热泪。

诗人火一般的热情,植根于他对祖国、对人民一往情深、真心真意的爱;植根于他的强烈的爱憎和分明的是非感。如果说诗人早年的穷年忧黎元、下悯万民疮,基本上还是站在客观立场上的热烈的同情心,那么,在被遣归家后的请为父老歌四座泪纵横,已进一步趋向于人民。在成都时,遭田父强邀饮酒的故起时被肘,以至在夔州时对一贫老妇人的只缘恐惧转须亲,则是更进一步地与因父野老亲如挚友并感到与穷人有相同的命运了!

诗人对人对物也都是热其所当热。他对李白是极热的。那不仅因为白也请无敌,清新俊逸,令人倾倒;还更由于李白的嗜酒见天真;由于李白的蔑视一切权贵,佯狂可哀;由于世人皆欲杀。他对自己的妻子是热的,那也不是一般的笃于伉俪之情;还更由于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遭逢乱世,同受苦难的命运,把他们的心紧紧联系了起来。草堂内的花木禽鱼,都得到诗人亲手的培植和爱抚,高楠,丁香,黄莺,蜻蜒,他都巨细不遗地为他们唱出赞歌;而新松恨不高千尺,虽然这是有寄托的诗句,但诗人对于良木嘉树无比热爱的心情也情见乎词了。#p#分页标题#e#

诗人对诗歌创作是炽热的。他的热诚真到了诗成泣鬼神的程度。诗人是以诗为史,将身许诗,对诗歌创作有着自觉的、极强烈的责任感,这是与封建社会里的不少士大夫大异其趣的。他曾说,他不敢废诗篇。请听,这是何等坚决的、出自内心的诗的誓辞:只有忠于祖国和爱人民的诗人,才会对诗歌如此的炽热。而表现在创作的时候是学诗犹孺子,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十分的虚心,百倍的努力,绝对的执着,无穷的爱和火热的心!

诗人纵使在羁旅病年侵、天地日榨羌的穷途末路中,对祖国和人民也依然满怀着热望。诗人垂老之年,虽然情绪有时不免衰飒,但是壮心未已,希望人民过几天安乐日子的迫切心情从总的说来是至死不衰的。诗人在草堂所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种宏伟的志愿是不用说了;在夔州所写的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种伟大的幻想也不用说了;就是在湖南所写的《凤疾舟中伏枕书怀》这一篇绝笔之作也还谆谆道及公孙仍恃险,侯景来生擒,疾恨于杨子琳、臧价等一般乱世军阀,隐然有投畀有北、拔乱反正的殷切期望。

诗人的热泪总是流向国家人民,少陵野老吞声哭,痛哭松声回,都不是绝望的眼泪,在涕泪长流中更认清现实,关怀祖国,靠近人民。而邻人满墙头,感叹亦虚欷,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更是与人民的热泪相交流。晚年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凭轩流涕,这是我们的诗人把几十年的家国忧伤之感和千万人民的号泣痛苦之情,凝聚在一把眼泪之中而洒向白浪滔滔的洞庭。使人悲歌,使人慷慨,给人以冲击、鼓舞的力量,这一把眼泪,它蕴藏着多么巨大的热力啊!

诗人也有冷的一面。那是对那些不仁的贵人,炙手可热的权臣,纵暴杀人的将军,酒肉腐臭的朱门和黄金浪掷的恶少。总之,是当时封建朝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那些残民以逞的鸥枭、虎狼之徒。对于这些人,诗人完全不是什么温柔敦厚、宽厚和平,他是嫉恶怀刚肠。对人民越热,对这些人越冷。诗人对他们是冷眼相觑:如说,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自古圣贤皆薄命,奸雄恶少皆封侯。而更多的时候是出之以冷嘲,予以无情的揭露: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是刺明皇、贵妃,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是刺朝廷诸大臣。再如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克长啸,我前狨又啼,这更把黑暗社会阴森恐怖的形象描绘无余。有时简直是横眉冷对: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我行我素,宁死不移的精神也跃然纸上。至于恶竹应须斩万竿,则是对残贼之人大张挞伐、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的充分流露了。

诗史堂上悬挂着陈毅同志的一副对联,就是杜甫的这两句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皮须斩万竿。陈毅同志认为这是杜甫最好的诗。由干历史条件的限制,诗人未能彻底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未能深察人民痛苦的根本原因,这也表现在某些诗篇上。但是,这不过是荧煌光焰中的几点轻烟,减不了杜诗的光采。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们的诗人以诗为史,秉笔而书,翻起了诗歌艺术上的热浪和巨澜,波商云丽,源远流长,而沽丐无穷。诗史堂的正中有朱德委员长撰书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着千秋。这是对诗人最恰当的评定。

纪念馆内还陈列着毛主席来游草堂的一组照片。毛主席的来游,给草堂带来了光辉。草堂和纪念馆正是在党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而得到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为了了解近一两年来草堂的进展,我又来到草堂管理处。

草堂管理处同整个草堂一样,也是春色与诗意交融。管理处的后院内有一树盛开的垂丝海棠,嫩绿的叶子陪衬着粉红的花朵,千丝万蕊,临风摇曳,它的右上方是置书万卷的藏经楼。上面几间平房窗明几净,墙壁上满是杜甫诗意画。管理处的同志热情讲述了近年来草堂的新发展。

草堂现有自宋迄今的社诗注木155种,连同其他有关杜诗的图书共400多种;拓片、实物、诗意画、法书等各项文物2200多件。每一种书和每一件文物都来之不易,由于管理处的辛勤搜集和全国各地的积极支持,才使他们荟萃一堂。其中如元刻杜诗多种和明人画《饮中八仙歌》都是海内仅存的珍品。藏经楼宽敞幽静,诗卷与文物相倚,有如珊瑚碧树交枝柯。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既要整理文物,布置展览,编辑资料,培养花木,还要接待从全国以至世界各地不远万里而来的参观者,几年来接待的客人数以万计。他们还要解答来自各个方面所提出的有关诗人及其作品的种种问题,逐渐形成社诗研究的一个中心点,充分发挥所藏资料的作用。又还要重寻子美行程旧(陆游诗),亲到各地探寻诗人的遗迹、遗事。目前除陕北和甘肃还没有直接派人去过外,其它凡是社甫走过的地方,都已经步蝶随春风,一步一探寻,发掘和搜集到的地下矿藏与口上碑文不少。他们还愉快地担负起传播和普及历史文化的责任,使杜诗精华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吸收,诗人的高贵品质为人人所了解和学习,以促进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除安排各种展览和出版通俗读物而外,还经常组织赛诗会、赛画会、赛歌会,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热闹非常。今年纪念诗人诞生1250周年,他们还有一系列动人的计划。我深深感到:他们工作的严肃、活泼、新鲜和富有创造性,本身就是一首好诗。

情着激动的心清,我来到工部饲内诗人的塑像前,从祠内望出去,草堂真是风日清美,花木鲜妍,房舍整洁,文物粲然。在我眼前忽然展开了我童年时候来到这里的景象:塑像还是这一座,颜色却旧得多;草堂内有十几张茶桌子,几个和尚在卖茶;草堂各处的墙壁都被污损,竹子树木也被雕坏,写满了某些游人的大作和大名,甚至诗人的衣衫也被涂抹和刻削。我至今还记得我的父亲游草堂诗中的一联;煮茗嗔僧懒,题诗笑客勤。我的眼前又展开了另一番景象,那是解放前夕的草堂:花木被摧残了,楹联被烧毁了,诗人一身难保,塑像也被破坏了,诗史堂变成马圈,工部祠住着伤兵,革深没胚,游人绝迹。当时的人曾有这样几句形容的话:草堂草堂,有草无堂。荒烟蔓草,败壁颓堂。#p#分页标题#e#

我更想到1200年前,诗人始到成都,主人为1、林塘幽,得到几个朋友的帮助,在草堂定居下来。可是草堂的修建,主要是靠他自己的惨淡经营。他常常写信出去觅桃树,觅梢木,要松树秧子,要绵竹,自然有送来的也有未送来的。他在草堂的一段时间,虽然锦里春光烂漫,花柳无私,但是恒饥稚子色凄凉,也常常厨灶无烟。最后不得不被迫离开。1200年后的今天,为卜林塔的主人,却是新中国人民;杜甫草堂虽然处在成都一隅,却为全国人民以至全世界人民所想望;草堂的光辉照耀着世界上为人民的事业而歌唱的进步的诗坛。波兰作家协会副主席的题字说得好:中国人民把诗歌放在这样高的地位,这点很重要。是的,只有今天的中国人民才真正懂得诗歌的巨大意义,更加热爱为人民说话的诗人,才会把诗歌放在这样高的地位。我们今天才可以说:杜甫草堂天下稀。

我仿佛看见,诗人杜子美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座位,他走向众多诗人群中,他在倾听赛诗会上宏亮的诵诗声,他在观赏众美如云的诗意画,他在抚摩少年儿童为他栽种的青青的枪木。一千二百年间事,有如噩梦初醒。他惊叹于今天才真正是锦江春色来天地,他迎着春光,离开了草堂,经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重游齐赵,再历咸阳,他的足迹遍于中国。他要把自己的第二度生命再献给祖国,献给诗,他将以自己的凌云健笔,毫发无遗憾地写出波澜老成的格调,最清最丽的词句,为伟大的新中国写出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