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美文 > 导航 > 马未都和王刚的耿直之交

马未都和王刚的耿直之交

发表时间:2020-11-30

【www.qg13.com - 女生刚恋爱技巧和经验】

情感在文章中总是美好的,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真正看得透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美文才称得上质量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未都和王刚的耿直之交,欢迎阅读与收藏。

专业对口,友谊对心

马未都堪称“收藏界的大佬”,王刚被戏称为“因演戏耽搁的收藏家”。这对收藏界里的老男人,因收藏而走在一起,并用彼此的真诚打破了“同行是冤家”的说法,相互建立起的深厚“行业情谊”,被传为佳话。

爱好收藏的王刚,是马未都把他一手带进门的。马未都教给王刚的收藏“心法”也特专业:初入门,不能未站稳就学跑,先偷偷懒也不是坏事。跟着专家买,一样不会上当。当然,这只是开始,一个真正的收藏家是靠“天赋和勤奋”累加而成的。想煉成火眼金睛,必须做到“三勤”:腿勤、眼勤、心勤。

一路走来,马未都对王刚照顾有加。对有争议的东西,严格要求王刚不要碰。行话称有争议的东西为“撂跤货”,行家买它们赢的几率就大,行外人则容易吃亏。“康熙青花”在鉴定上基本没争议,马未都就特别指导王刚从这个品类中上手。这样一引导,王刚不仅上手了,还赚了个盆满钵满。以至于后来,王刚干脆给自己立了新规:每年盛夏和隆冬的三四个月里不接戏,腾出时间来淘宝。潘家园一带的旧货市场地摊、古玩城,一度成为王刚演戏之余徜徉的寻宝之地。

几年时间,王刚从一个“心里没底跟着马未都混”的看客,成了“独自下水摸鱼”的行家里手。对于这段“偷师”经历,王刚也给了点赞:“马未都老师,是挺我走进收藏界里的拐棍!如果不是他扶一程,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对于这样的评价,马未都“受之有愧”,反而将成绩记在了王刚的头上:“喜欢古董收藏的明星当中,王刚的专业水平是相当高的。如果下面的人不跟进,就没有第二个王刚了!”

在收藏界打拼多年,王刚的进步飞快。他主持的《天下收藏》节目,红遍大半个中国,收视率曾一度高过马未都主持的《收藏马未都》节目。就在这当儿,马未都和王刚都受邀参加一档访谈节目。王刚先结束了访谈,先一步走人了。没了王刚在场,少了避讳,给了主持人“爆料”的机会,同样也给了马未都“诋毁”王刚营造了“可乘之隙”。主持人好像很理解马未都的心情一样,“顺坡下驴”地提了一个很叫人解气的话题:“在《天下收藏》节目中,王刚砸宝的行为,您怎么看呢?”

要是他人,如此好的“借题发挥”机会,何不“报复”一下呢?马未都却做不出来。反而,他替王刚打起了圆场:“砸宝节目经过一段时间,这砸宝环节早就改了。只要收藏者自己知道那是仿品,也就无所谓砸与不砸了。”马未都又说:“这砸宝不砸宝的,和主持人没多大关系,这也是王刚左右不了的事情。何况节目推出前,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层层推敲,才最终做出的决定。现在民间收藏的很多是仿品,惟妙惟肖,确实可以以假乱真,一锤子给砸碎砸烂确实让人心疼,有点舍不得也是情理之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这节目自打播出以来,确实受到不少质疑,这很正常,也能理解。但是毕竟砸的宝贝都是赝品,是假货,而这节目的意义就是把假的,不真实的,有问题的东西给否定掉,去伪存真就得靠砸。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发声……”

“背后使坏”的主持人,见没有从马未都的口中捡到有关他“抹黑”王刚的半点“便宜”,还是有些不死心,干脆单刀直入,直点要害:“就收视率来说,《收藏马未都》不及《天下收藏》,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何看法?”马未都明知主持人“不怀好意”,还是很坦然地回答:“就我看来,我是以嘉宾的身份上节目,王刚带着主持人的身份做节目,自然立场观点都不一致,但都是借助古董收藏展开讨论文物文化和历史。在节目中,可能是身份的不一样,王刚要比我出色一点,所以他赢得了收视率。但从理论和专业性上来看,我的节目更胜一筹。不同的节目,追求不同,没必要锱铢必较……”马未都透彻的分析,将一个很容易影响两个人友情的“访谈”全盘化解。难怪人们认为:马未都“收藏界的泰斗”的称呼果然名不虚传!

早年,马未都收藏了许多古董。随着古董价格水涨船高,马未都也借此狠狠地大赚了一笔。对于这段经历,好友李成儒认为,马未都有个好媳妇,在古董不值钱的时候就能任由他折腾,要是他媳妇管得严点,那马未都也成不了马未都。显然,李成儒的评价过于世故,夸马未都的同时,还连他媳妇都夸了。王刚总觉得这样评价未能说到点上,不如来直接点:“马未都是个收藏家,但也不仅仅是个收藏家,因为没几个收藏家会整天炫耀自己的东西,所以说他也是个商人。”马未都对于这样的评说很满意:“我就喜欢王刚的‘耿’,耿得直白,耿得不带半点伪装。如果说得含糊点,反倒觉不出友情的真挚。”马未都确实是个成功的商人,在古玩界、收藏界,看古董的眼光非常人所能匹敌,他手中藏品的价值也非一般人所能攀比的。WWW.qG13.COm

两人不光过往甚密,老了都有点“不务正业”。王刚跨界搞收藏,拍戏成了副业,说他是“因演戏耽搁的收藏家”一点不为过;而马未都也基本脱离了古玩界,不再捡漏,也很少出现在拍卖会上,而是在各种节目中频繁出现,更是自称“猫奴”,举办过很多跟“观复猫”有关的活动。这对收藏界的老男人,“耿”成了一个人。马未都说:“电影界可以少了一个王刚,但收藏界却少不得。”王刚则说:“真与假,在文物鉴定中很重要,交友也如此。我庆幸这辈子交到了马未都老师这个真宝!”

小编推荐

思念如马,自别离,未停蹄


我想,如果到时候我还记得的话,会把这句话写在第二张明信片里。

思念如马,自别离,未停蹄。

我与你,何尝不是这样。从遇见你,到爱上你。我一直在告诉自己不可以,可我对你的喜欢像个刚放学的孩子,停不下脚步。

你给了我从未有过的心安,那种明明知道你不在身边,可就是撩不起波澜的心安。啊,我想到了一个词,安全感。你在的时候,我可以毫无顾忌的拥抱你,你不在的时候,会思念,也会安心做自己的事情,这就是你给的安全感。

其实,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很爱你,可当我无数次梦见你,在所有独处的时候思念你,我就知道,我爱你,毫无保留的爱你。可能经历过上一次的失败,我不愿意太多的告诉你我有多爱你,我有多想你。每次打电话都是我先挂了电话,因为我怕自己舍不得,怕我迟迟不挂电话你会担心我。你不知道,每次挂了电话我都会发呆好久。

我憧憬着和你的一切,和你的未来,和你的以后。想和你结婚,想和你有一个自己的家,想和你有一对儿女。可我不敢多想,我怕我没那么幸运,可以和你走到最后。

不知道何时才能见你,不知道何时才能拥抱你,甚至都不知道何时才能听见你的声音,亲爱的,我没有不想你,而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你。

喂猪和喂马


喂猪和喂马

早年,我家里有两个圈,一个圈里养猪,一个圈里养马。多年养猪养马,父亲也都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来了。

我发现,父亲喂猪和喂马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往往,猪圈里,父亲都会养上三头猪。喂食的时候,父亲就把猪食倒在一个猪槽里,三头猪见了,一拥而上,争着,抢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只顾低着头吃猪槽里的猪食,时不时地还会用嘴去拱对方,目的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吃到更多的猪食。每一次给猪喂食,猪都会把猪槽舔得干干净净,根本不用父亲伤神。

马圈里的那两匹马可就不是这样喂了。每天,父亲到田野里割一担青草回来放在圈门口。父亲把两匹马分开来喂,一匹马一个马槽,就把每一匹马拴在马槽前的栏杆上,让它们各吃各的,根本就串不了槽。

有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开喂呢?就像喂猪一样,在一个槽里一起喂不是更好吗?”

父亲笑着说:“喂猪跟喂马还真的是不一样呢?一头猪不爱吃,两头猪争着吃,三头猪抢着吃,一群猪往死里吃,让几头猪在一个槽里吃食,目的就是给猪一个竞争的环境,才能让猪增加食欲,膘肥体;喂马就不行了,如果让两匹马同槽,每次吃草的时候,两匹马是又踢又挤,你争我抢,根本不能安心吃草料,哪里还谈得上让马长膘了呢?喂马,就得分槽。”

“同槽喂猪,分槽喂马”,这是父亲的经验之谈。其实,做事情,对于像猪一样欠缺激情、积极性差的人,就应该给他们搭建一个竞争平台,促使他们快速成长;对于像“千里马”一样能独当一面、心高气傲的人,就给他们一人一摊活,各干各的,才不会产生内耗。不同的人,得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是最佳的用人之道。

周星驰和梁朝伟:相守40年的金玉之交 友情文章


有一种朋友,总是把友情深植于心间,不经常见面,却惺惺相惜;无豪言壮语,却彼此欣赏,这种友情是陈年老酒,弥久醇香。周星驰和梁朝伟,一个是受人敬仰的喜剧之王,一个是奖项等身的华语影帝,他们一起携手走过懵懂的青葱岁月,在各自的事业版图里笑傲江湖。一晃四十年过去,昔日的英俊少年今已鬓发皆白,然而沉淀了四十年的友情,却如久存在橡木桶内的红酒新启,芬芳馥郁,醇香依旧醉人。

1962年6月22日,凌宝儿生下第二个孩子,她引用《滕王阁序》里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一句,给儿子取名周星驰。

5天之后,梁朝伟也出生在香港的普通家庭,他父亲嗜赌酗酒,家境一直不好,母亲只得早出晚归地工作。7岁那年父母离异,这让他特别自卑和孤独,可以说,他的童年都是孤独地度过。

而比梁朝伟大5天的周星驰,在7岁那年也同样面对着父母离异的变故。相同的境遇,让这两个素不相识的孩子都过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11岁那年,特别喜欢功夫的周星驰深深地迷恋上了李小龙,有一天李小龙的《猛龙过江》上映,他骑着自行车赶去看片。一路上,他边骑边想着李小龙的一招一式,结果越来越兴奋,把车骑得飞快,没想到在一个十字路口“咚”一声和斜向而来的一辆自行车撞上了。他从地上站起来想理论,却发现对方是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清瘦孩子,原来也是去看李小龙电影的。

看到都是李小龙迷,他们相视一笑,都从地上扶起自行车,一起向前骑去。而更戏剧的是,他俩居然是邻座,两人一下就熟络了。

这个被撞的小男孩,正是梁朝伟。相同的喜好、相似的家庭背景、连生日都只隔几天,这样契合的两个男孩,因为这一“撞”,擦出了友情火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从此开启了一种名为周星驰和梁朝伟的友情故事。

初中毕业后,周星驰在茶楼做过一段时间端茶送水的跑堂,后来又去电子厂做工人;而梁朝伟则在卖家电,后来还做过报童、会计、勤杂工。虽然他们都在为生计而奔波,但在工作之余,他俩常探讨功夫和表演。

坊间有这样一个桥段。一次,周星驰拿了个八厘米的摄像机,叫上梁朝伟和另一个朋友,想尝试自己拍片了。他一人担纲主演和导演,而且还很强势,一定要他演正派人物,让梁朝伟演反派,最后被他给打死。而这部两大影帝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据说还在周星驰家里沉睡着。

做演员是周星驰最大的梦想,一有时间,他就暗暗揣摩别人的演技,并利用休息时间直接找一片空地演练;甚至,他还把辛苦挣回来的钱拿去拜师学习咏春拳。

1982年,周星驰看到TVB无线电视要招收演员的消息,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想拉上梁朝伟一起去面试,但梁朝伟却并没有多大兴趣,也缺乏信心。周星驰就天天在他旁边洗脑:“做人一定要有梦想,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怎么会成功呢?”终于,在周星驰的多次鼓动下,梁朝伟决定一起去报考TVB艺员训练班。

但是,让人怎么也没想到,准备充分的周星驰却没有考上,反而是梁朝伟考上了,这让周星驰很是沮丧。梁朝伟安慰他:“其实并不是你演得不好,而是导演要求表演苦情戏,你却加入了喜剧的成分,悲情变成了喜剧,就背离的考试的标准,但你的喜剧表演天赋,绝对是你的优势,以后你只要向这方面发展,一定可以成功。”

这番话,让心有不甘的周星驰冷静下来,朋友说得对,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呢?只要自己坚持,肯定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刻。

然而,幸运的天平却并没有向周星驰倾斜。他接连又考了三次,依然没考上。他知道是自己的喜剧表演理念和当时的主流电影圈不能契合,但他又不想因此改变自己。

虽然一直没有考上,但周星驰一刻也没有放弃,邻居戚美珍被他的执着感动,就帮他向培训班老师引荐。就这样,他终于成为11期夜班函授学员。

而此时的梁朝伟一路顺风顺水。艺人培训班结业后,他在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做了半年主持人,就被喜欢他的监制调去拍电视剧,沒跑几次龙套,就出演《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一角,一炮而红。

巧合的是,梁朝伟开始全身心演戏之后,周星驰接替了梁朝伟在《430穿梭机》的主持人位置,这一待,就是整整5年,加起几年前就开始跑龙套的生涯,一共近8年。

这8年,两个年少时轨迹相似的男孩,走向了完全不一样的星光之道,而他们的友情,也从最初青涩的竹马之交进入到了相濡以沫的君子之交。

1983年,周星驰开始主持《430穿梭机》,这档节目给了他很大的发挥空间,他设计了一个“星仔好介绍”环节,专门用来介绍各种新奇产品。但更多的时间,他还是想转行去演戏,台长却不赞成:“连主持都还没做好,怎么可能把戏演好?”

于是,他只好利用休息时间去客串演员,可有时候,连客串别人也不要。梁朝伟知道后,就好心地让他在自己的戏中演了6次配角,但媒体却专门写报道羞辱周星驰,说他永远只能跑龙套。周星驰没有解释辩驳,只是默默把报道从报纸上剪下来,并贴在自己房间里,以此激励。

那段时间,他着了魔地研究演技,他看大量的电影,从中国的看到国外的,从卓别林看到斯皮尔伯格,只要有时间,他就去街道上观察每个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他还去偷听情侣说话。他觉得,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他想揣摩好各色人物的表情和内心。

有一次,跑完龙套回家后,他才发现刚刚的一句台词说得不好,就赶紧坐车回到片场,跟导演请求再拍一次。导演一听,觉得他是在无理取闹,还不屑地说:“就一句话的台词,有那么重要吗?”他情急之下苦苦哀求,但导演就是不乐意。无奈之下,他一下跪在了地上,导演看他如此真诚,终于被他打动,同意重拍。

看到周星驰的境况,梁朝伟很想帮他,但他太了解朋友的性格了,周星驰对拍电影的追求有他独有的方式,而他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是同情他,他就会断然拒绝,这是他的底线,也是他的骄傲。

梁朝伟知道,周星驰跑龙套的最大问题是,他的表演理念,和当时的香港主流电影圈根本就格格不入。而周星驰自己,并不愿意向现实低头,在形式上,他迁就甚至哀求跑龙套的“群头”、导演、摄影师,但在面对这些人时,他虽然表现出最谦卑的态度,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却始终坚持着自己对电影的执拗。

在这个时候,梁朝伟知道,他所能做的,就是以一个知己的姿态,在远处静静地关注着好友的拼搏。

1988年的一天,已爆红的梁朝伟约周星驰去迪斯科舞厅玩,恰巧遇到了万能电影公司老板,也就是著名演员李修贤。通过简单交谈,李修贤一眼看中了周星驰的潜质,便邀他来自己的新片《霹雳先锋》里扮演一个浪荡江湖的小弟。

做了10年演员梦,周星驰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正经角色。终于,由于他的出色表演,他在这部影片中拿到了金马奖最佳配角奖,也获得了金像奖最佳配角和最佳新人双料提名。

1990年,财大气粗的王晶让周星驰在《赌圣》里当男主角,赌神系列本来就有很大的市场,周星驰压抑了多年的才气如岩浆一样迸出,势不可挡,一飞冲天。

《赌圣》上映后,28天狂揽票房4132万,在这之前,香港最卖座的电影是出道14年周润发的《八星报喜》,也只有3000多万。刹那间,周星驰名声大噪,他拍了8部电影,年度十五大卖座影片中,他占了7个,开启了港片的“周星驰年”。从此,周星驰天马行空的“无厘头”表演开创了“香港喜剧先河”,写进了香港电影史。

看着周星驰的成功,梁朝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但他只是给周星驰打了个祝贺电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结拜,没有誓言,没有承诺,只有从内心发出来的相望相守,这是一种缘分之间的心灵相约,这,应该就是最真的知己。

1992年,周星驰和梁朝伟均被《电影双周刊》邀请为嘉宾,两人握手拥抱,仿佛回到了10年前那个报名培训班。

很多人都很担心,一个是影帝,一个是喜剧之王,两“虎”相遇,他们的友谊还能继续下去吗?

其实作为好朋友,他们两人的风格完全不同,周星驰是以“无厘头”式的喜剧见长,梁朝伟更拿手的则是文艺片。何况他们在事业上也并没冲突和交集,所以两人在电影圈中的关系谈不上对立和竞争,就算他们都步入了各自的事业巅峰,也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友情。

事实上,成名后的他们虽然各演各的电影,见面不多,但感情却比过去更深厚了。

有一次,周星驰对梁朝伟说:“我想在喜剧电影中融入一些自己低谷奋斗时的经历,你觉得怎样?”梁朝伟笑着说:“挺好,在喜剧中加入一些拼搏中的悲情色彩,应该更具感染力。”

于是,在周星驰的很多电影中,都能看到他自己的影子。无论是《苏乞儿》中那个落寞的苏灿,还是《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流露出来的忧郁,亦或是《少年足球》中的阿星,都有着周星驰跑龙套时经历。

而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的喜剧有了更深一层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喜剧之王》在1999年上映。

在这部片子中,周星驰把1983年在《射雕英雄传》中跑龙套的一个场景应用了进来。那时候,周星驰演的是宋兵乙,只有一句台词,主要戏份是被梅超风一掌打死。即使自己的戏份只有一点点,周星驰还是向导演提出,自己在演这个片段的时候,能不能用手挡一下再死,导演却理都不理,周星驰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幸的是,却被导演给赶了出去。

这个场景,让周星驰深深意识到,一个处于灰暗期的演员是多么不易,他很好地把这种感觉融入在了《喜剧之王》中,这部片子非常明确地传达了周星驰的人生感悟,上映之后好评如潮,再次夺得了香港年度票房冠军。

2000年,梁朝伟在戛纳封帝,周星驰和他姐姐第一时间带着自己喜欢的红酒,前去帮梁朝伟开恭贺派对。周星驰说:“梁朝伟和李修贤在我心中都是很重要的人。”

而梁朝伟却是那种把话都闷在心里的人。兄弟也好,爱人也罢,他都不太会把感情挂在嘴上。周星驰上电台做节目时曾经吐槽,说有一位老友,一喝醉酒就打电话来骚扰他,跟他说:“星仔啊,好好照顾自己。”他虽然没说出这位老友的名字,但听者心知肚明,那人就是梁朝伟。

有人说,有一种朋友是藏在眼睛里的,看一眼,便能将自己的心意投影到对方的眼睛,就像《红楼梦》里的金玉良缘。周星驰和梁朝伟的金玉之交,更多的时候,就是在用眼睛交流。

周星驰40岁生日那天,梁朝伟特意从国外片场赶了回来。见面的那一刻,一个眼里蓄满了祝福,另一个眼里则满载着柔情,两人的眼神在空中相汇,那里,有他们交流的最佳坐标。

曼珠沙华,花开千年,花落也千年,花叶终不相见,而周星驰和梁朝伟的友情,却能隔着时空相见。他们两人都是十分低调的人,没有戏拍的时候,几乎能在娱乐新闻上绝迹。他们的亲密友情,两人也从不会高调炫耀吹嘘,只是即便不见,他们彼此牵挂的心意也从未远离。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国,剧组停机、资金停流、影院停业,一天上百万的房租、人力资源,成千万上亿的电影成本,使百万影视从业者处于漫长无边的黑暗寒冷之中。

周星驰投资的电影事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已经58岁的他不得不抵押自己的11亿豪宅,来平息举步维艰的电影事业。梁朝伟知道后,第一时间发信息安慰:“影视寒潮会过去的,短时间的损失,是预示著你会收获更大!有句老话‘退步是向前!”看到朋友的信息,周星驰原本灰暗的心,一下子温暖起来。

有一种友情叫相识于少年,相守于时空,40多年的风风雨雨,成就了一段金玉之交。他们像两个美丽世界的孤儿,天各一方,在各自的世界里,享受着灵魂的共振,不是也挺好吗?

真正的朋友,往往开始于竹马之交,而在两颗心之间,必定有着君子之交的清淡距离,这种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而金玉之交,则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欣赏,是一段情对另一段情的延续,金玉其中,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