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生网

欢迎来到情感一生网
你的位置: 情感网 > 情感说说 > 导航 > 为什么爱情婚姻的好坏,对女人的容貌影响那么大?

为什么爱情婚姻的好坏,对女人的容貌影响那么大?

发表时间:2020-12-01

【www.qg13.com - 为什么离婚】

情感的说说就像是文字里的我们,有一些情感句子总是能够写到我们的心里去,最全的情感说说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爱情婚姻的好坏,对女人的容貌影响那么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间有句古语,相,由心生。一个女人真正的美丽,往往不是由五官、身材、体型决定的,而是由其优雅的气质、端庄的举止、内心的善良、积蓄的涵养等组成的。

肤浅的外表,展现不出女人真正的美。只有当一个女人身心灵合一、精气神俱足的状态下,那样的美才会摄魂夺魄,给人带来美艳不可方物的强烈感受,就像一缕投入灵魂深处的阳光,散发着明媚如春的气息。

有人说,一个女人的容貌,就是她的婚姻状态。被爱情的甜蜜、婚姻的幸福、家庭的温馨,包围、宠爱、滋润的女人,面部红润,面容姣好,热情洋溢,光彩照人,总是面带慈祥的微笑,让人乐于亲近。

生活在失败的婚姻、破碎的家庭中的女人,心情郁结、郁郁寡欢,脸上总像乌云密布,阴雨连绵,这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态,面容、外貌、气质又怎么会好呢?

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婚姻,温馨的家庭,是培育女人身心灵健康成长的土壤,心灵有了坚强的依靠,灵魂有了关爱的滋补,身体有了精神的支柱,女人就会自带光环,举手投足间,都能散发出高雅清丽,超凡脱俗的迷人气质。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爱的力量。女人的美,只有用甜蜜、幸福、温馨等爱的情愫填补内心,才能让女人的美,由内到外地散发,富有张力,更加迷人。

婚姻专家说,看一个女人的美貌,20岁之前看基因,20岁之后看爱情,30岁之后看婚姻。

女人因为内心有爱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对于把情感放在首位的任何一个女人来说,爱是女人最好的滋补品和化妆品。WwW.qg13.COm

岁月,对有的女人是杀猪刀,对有的女人就是美容针。徜徉在爱情、婚姻和家庭幸福长河中的女人,不经意的微笑中也会透出喜气,一挥手一投足之间也能彰显心灵的自信和富足。

赏心悦目的女人,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不仅男人爱读,女人也爱读。这样的女人,跟谁在一起,都会让人感觉舒服。

女人的美,在于她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而这种气质又更能彰显她外在的美。在当今男女平等的时代,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的女人,才拥有者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将美丽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靠男人施舍。

女人,只有学会爱自己,才会资格爱别人;女人,只有让自己独立、坚强了,才能让真正天然的美丽自由健康地成长,呈现出真实的美的气韵。

女人,不要做随风飘荡的柳絮,要做身有尖刺的玫瑰。当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强大,爱和幸福,才能接踵而来,成就一段美妙的情缘,一段幸福的婚姻,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

编辑推荐

同是出轨,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受到的对待差别那么大?


对于已经结了婚的人来说,无论是男方出轨,还是女方出轨,婚内出轨都是一件很可耻的事,因为出轨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对婚姻的不尊重,以及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几年前,腾讯问卷曾经做过68119人的有效调查,发现60.2%的男人和38.1%的女人曾经有过出轨的经历,但男性和女性的出轨对象有着很大的差异。

女性出轨主要集中在同事、朋友、同学、以及前男友,陌生人不多,而男性出轨的对象多是陌生人。

女性出轨的时间多是集中在和老公争吵、冷战时期,情绪低落,心情郁闷,心灵空虚,因而寻找到的新的情感替代品。

而男人出轨的原因和妻子的感情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在没有特别的情况下出轨。男人在遇到情色诱惑时,可以随时随地出轨。男人出轨更在意的是性,而非感情。

男人出轨多是肉体出轨,女人出轨多是精神出轨。

数据显示,当出轨被发现后,无论男女,大部分都是死不承认,只有30%的人选择承认并主动争取原谅,而男人承认错误并主动争取原谅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女性一般选择承认但不认错。

男人出轨之后,主动认错而被原谅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女人出轨,因男人出轨而导致的离婚要远远低于女人出轨。因为男人出轨多是逢场作戏,女人出轨一般是爱上了第三者,所以离婚的决心要比男人出轨要大得多。

有人说,男人出轨为了“性”,女人出轨为了“情”。事实上,也大体如此。

男人出轨,无外乎三点:一是纯粹为了满足下半身的性欲需求,二是寻找刺激感,新鲜感,三是找个谈得来的女性做自己的“精神慰藉”。

现实中,大多数男人出轨之后,往往都不会为了一个小三,和自己的原配妻子离婚;因为男人的真实内心,把家花和野花还是分得很清的,男人早晚还是要回家的,那么多年的婚姻,孩子,财产,声誉等等,都不会为了一个小三而放弃。

即使有些为了小三抛弃原配妻子的,下场往往都不会很好,事业一落千丈,情感一塌糊涂,众叛亲离,受人唾弃,即使自己的朋友都不会理解和信任,何况外人,最终基本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什么都得不到。

女人出轨,往往因为从自己的老公身上感受不到爱了,而这个时候,一旦他们遇到了一个让自己心动的男人,就容易出轨。但她们自己也心里明白,一旦自己身体出轨了,自己的婚姻也大多走到了尽头。

男人出轨和女人出轨,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深究起来,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男人和女人在两性关系上的理解和感受不同:男人是“因性而爱”,女人是“因爱而性”。

女人更在意男人的精神是否出轨,男人更在意女人的肉体是否出轨。

因为女人是“因爱而性”的,一个女人肉体上出轨了,很可能她的精神已经先一步出轨了。

所以,男人出轨,婚姻尚有挽回的余地,女人出轨,基本上转圜的余地就很小了。

无论是男人出轨,还是女人出轨,出轨的人,往往都不是负责任的人,因为一时之欢,露水情缘,伤害的是两个家庭,尤其伤害的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幸福和未来。所以,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无论多么冲动,愤懑,孤独、寂寞、无聊,都不要出轨,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世界那么大,老公干嘛往外跑...


这两天,朋友圈又被刷屏了,满屏幕都是这句女教师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短短十个字,却道尽了大家伙儿潜藏在心底呼之欲出的渴望。

向往自由,向往无拘无束,想对现在的生活说不。很多人的心声,简直也想给老板来上这么一封任性率直的辞职信,然,大多数人的脚步,被理智戛然喊停。

就不用说各大电商借机而起的营销阵势了,满屏幕的“世界那么大”。全民呐喊,纷纷转发,内心却有各自说不得的无奈。也有人在舆论的浪潮中保持缄默,同样的十个字,在安女士看来,却是刺痛心灵的字眼。

安女士生在江苏,长于江苏,地道的江南女子,一口吴音,讲话轻声细语,世界在安女士眼中,从来就不是那么大,而就只是那条街,那座城,邻里,近亲,那些人。她的天地不大,但你不能说,这样的生活不对。

温柔的安女士,跟她相处,总让人感觉那么舒服,当年她的丈夫,也正是被她这种气质所打动,爱慕她,追求她。两个人的恋爱进展得很顺利,因为安女士是不懂得拒绝的,对于丈夫强烈的爱情攻势,她真切感受到被宠爱的甜蜜,有谁舍得拒绝甜蜜的爱情?一开始它是这样的赤诚。

安女士的丈夫,工作需要,长年在外跑,出入各种饭局,他需要一个能守住家的女人,无疑,安女士是最合适的,她安静,话不多。丈夫忙工作,她就留一盏灯,独自入睡,等他深夜归家。出差的日子行程不定,留灯的习惯却坚持了多年。丈夫很安心,有她在家照料里外,他应酬交际,无后顾之忧。

不用说也都知道,世界真的是很大,诱惑也真的是太多。丈夫也是坚持过底线的人,可是那个女经销商,手段实在是太厉害,那夜在宾馆,两个人酣畅淋漓之后,丈夫仿佛浑然发觉人生另外一种境界,女人竟然还可以是这种滋味的。过瘾。

有对比,安女士的色彩在丈夫眼里迅速的暗淡,温柔看起来更像是唯唯诺诺,体贴则像是婆婆妈妈,至于已经熟谙的夫妻之事,全然像咀嚼一块已然没有味道的口香糖,丈夫颓然的发现,家中的这个女人,对他来说,更像是个不能丢弃又看着眼烦心厌的摆设。他甚至,觉得与她共枕都难以忍受。女经销商的风情,安女士不能及万分之一。尝过鲜的辣的,哪里还能忍受平的淡的。

丈夫的不对劲,时日已久,已经到安女士再也无法说服自己的地步,她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关注了一堆男人女人话题的号,篇篇文章细看,没办法,独守空房的女人,丈夫回家也翻身说累背对着她睡的女人,唯有时间大把大把,能用来挥霍。她谨记,女人不能指责男人那方面不行,要鼓励,要包容。小心照做,他乏软,她安慰,我今天状态也不好,下次。

下次之后还是下次,再下次,他就“出差”了。多可笑啊,连孩子都感觉不安,悄悄问她,妈妈,你最近是不是跟爸爸吵架了?

丈夫连话都懒得跟她说,同样的时间,他要对着女经销商说热辣让人面红耳赤的情话哪,哪里还有闲余应付妻子,反正安女士唯一的长处,大概就是认命了。结婚这么多年,激情早就没了,老夫老妻都这样,认命吧。

可再温柔的性格,也经不住婚姻冰冻三尺。安女士无法接受这样的婚姻状态。

知道丈夫有些“出差”是谎话,没费安女士多少力气,她将情况反映给舒心老师时,愿望其实很简单,就是想知道,怎样能让对自己冷淡的丈夫,拾回些许婚姻生活的热情?可是舒心老师听完简短的讲述,就告知安女士,你丈夫这种状况,很可能外边有了。

有什么?有小三。本分的安女士从来想不到这一层面。因为丈夫的钱都在她这里。不是都说,男人的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吗?她本能地反驳舒老师的观点,不可能的,他只是忙。

“再忙,不至于一个电话、一则消息都没有时间跟你联络。”

“这个年纪的男人,这么长时间没需求,不可能的,他一定是外边吃饱了,吃够了,所以回到家就不想碰你了。”

安女士不相信。

舒老师略略告诉她一些方法,让她去试试看,丈夫有没有第三者,一试便知。

三天后,安女士绝望地给舒心老师发了一条微信。

“舒老师,让您说中了,他真的在外边,跟别的女人好了……”

婚姻遭遇劫难,安女士一点防备也没有,整个人处于恍惚的状态,彻彻底底慌了神,生活,也全乱了套。舒老师紧急排遣一名维情的咨询师陪伴安女士,至少,先稳定情绪。

细致的陪护与开导,安女士认识到,有病就医,人之常情,婚姻情感生病了,也有办法医治。丈夫出轨并不是天塌下来的事,放任不管才是在自己脚下埋地雷。

诉求当然是让丈夫回家,安女士结婚就没想过离婚的事,丈夫跟她好的时候,也真是尽心尽力的好老公。她放不下,更舍不得。何况,两个人还有孩子。

过程前后持续了六个多月,安女士不断收到舒老师的团队发来的进展汇报。她看到了小三的自傲与嚣张,也看到丈夫最开始对那个女人的迷恋与唯命是从非她不可,但忍耐了最初那段婚姻服务的日子,逐渐迎来的便是曙光——丈夫“不知不觉”发现女经销商无限风情后的真实人格,“机缘巧合”目睹女经销商为了利益毫无下限的龌龊勾当,“蓦然察觉”妻子也能绽放别样魅力,谁才是更值得自己花心思的女人,丈夫心中重新权衡了轻重。

及至后来,小三与丈夫撕破脸闹翻,丈夫极尽能事卖力讨好安女士,虽然那些补偿的行为看似过于刻意,却是很久未曾有过的温存。失而复得的热度,让安女士感动。丈夫没提外遇的事,那么她也就像舒老师教导的那样,当作自己毫不知情吧。

世界那么大,曾经她的愿望就是,老公不要一直往外跑。还是同样的生活,但加注了更深的体悟与新鲜的感受,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游四方,也有像安女士这样的,只想守护好属于自己和家人的方寸天地。

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小三”恨之入骨


DavidLee: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小三」恨之入骨?今天在网上看了一个视频,是几个妇女围殴一女人。开头用脚踹这女人的肚子,后来听她们叫骂对话知道挨打的是小三,而小三已经怀孕了。四五个女人大庭广众之下围殴一个女人(怀孕的女人),并且脱去她的衣服。

李雨潭:如果我们无法面对自身的脆弱和无力,就只能把婚姻失败的根源归因于“小三”。

在古代,人类是以族群划分自己的社会属性的。当个人的能力极其脆弱,难以保护自我,我们就想要依靠一个强大的组织或群体,来保障我们的生存。这种保障最基本的表现在于:抵御外敌,将那些外来的侵略者驱逐出境,以确保我们自身可以获得安全,财产可以得以保障。

“小三”,这个词的出处已经语焉不详。但在它诞生之前,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第三者”“外遇对象”来称谓那些插足他人亲密关系的人。在日语里面,作为一个外来者爱上一对既定恋人或夫妻之一的情况,叫做“横恋慕”,爱上有妇之夫或有夫之妇的婚外恋则被称之为“不伦”。

这说明在我们的文化里面,既定的恋人和婚姻关系是受到社会、道德和伦理保护的。为什么我们的爱情和亲密关系需要保护?因为它足够脆弱,甚至足够虚弱,没有自我保护和照顾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发动强大的社会力量,来维护情爱关系的专一性和所谓“忠诚”。

如果我们的亲密关系本身足够强大,大概当事人早就已经去追寻彼此自由的开放式关系了:因为对自己在既定亲密关系中的位置足够自信,对自己驾驭关系和适应关系变化的能力足够自信,所以我们接受开放式关系,并且不因身边客体的来来去去、起起落落过度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心情。

但大部分人的能量、认知和心智是达不到如此强大的地步的,所以我们需要有制度、文化、法律甚至舆论来保护我们的爱情——人心里最不可控最容易变化的东西。而且,似乎我们天然地会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来决定爱情和情爱对象的归属:我和Ta先认识,先确定关系,先结婚,所以我们的关系就是优先的,受保护的,天经地义的,后来的一切诱惑和对象都应该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没错,当我们把亲密关系的对象视为工具和物品,并且想当然地认为一结婚就可以一劳永逸,自然就容易把婚外的存在视为掠夺者和侵入者。第三者到底有多容易遭到人们的痛恨?看看《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和凌玲的扮演者雷佳音与吴越,事后表示自己在驾驭这两个角色的时候一直在想着如何尽力扮演弱者:工作勤勉、负责,对前妻和丈夫与前妻的孩子足够好等等,来稀释大众对第三者插足并修得正果的角色的恨意,以免被移情到对演员的痛恨上,影响自己的形象。

大众厌恶小三,痛恨小三,对于修成正果的小三也会诅咒再三:看你猖狂得了几天!前任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一切小三都终将被小三!

我们无法面对人性的真相,生活的残酷,情爱的规律,以及自身在感情世界里的无能与无力,我们无法承担自己在关系里的责任,我们的自恋严重受损,只能把所有不满的枪口都对准那个看似摘走了自己桃子的小三:如果没有你,我的家不会散!殊不知,人到中年开始各种渴望寻找自己,重新整合生活与生命的意义,甚至要抓紧时间完成青春期的未竟事宜——叛逆:一旦我们对生活稍有不满,我们就把责任归咎于外界——如果我换一个恋爱/婚姻对象,换一个生活伴侣,生活是不是就会变得不一样?

我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如果我们自己不改变,身边换一万个人也是一样的。

这是一个可悲的恶性循环,大部分人都在外面寻找生活的全新可能性:生活无聊、空虚不够好,出轨换一个伴侣可能就会因为全新刺激得以不同;有人动了我婚姻的奶酪,Ta就是小偷强盗,罪大恶极,上刀山下油锅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也难解我心头之恨……

我们难以看到自己对于婚姻和生活的自我责任,我们也没有能力应对人活着就必然要面对的“竞争”:是我们难以协调好我和这个人在婚姻当中的种种问题,我们难以满足对方的大部分需求,我们都想着从婚姻里获得个人的既得利益,而无法深层次成就对方的欲望和诉求……我们的婚姻不可避免地露出了缝隙,所以任何一个外来者的出现都可能给彼此带来新的希冀。

拥有强大内省能力的人不会将生活出现变故的原因归咎于外界,更不会无端迁怒。他们只会在自己的位置上加强自我建设,呵护、照顾自己的关系和生活。

事实上,自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无时不刻不生活在无常与变数之中。在一个充满嬗变的时代和环境里尽力守护内心的安稳与笃定,是我们应对变化的正途。如同驾船入海的船长,我们左右不了每天的天气和风浪,判断不了前方是否潜伏了海盗,甚至无从知道这艘船什么时候会沉没海底,我们只能不断伴随外界的变化修复受损的船舱,调整可控的方向,适应全新的航道。

如同那首诗人绿原在1948年写下的诗:

人活着,像航海

你的恨,你的风暴

你的爱,你的云彩

在无常的世相里,一切无常都是寻常。

婚姻对女人的意义是什么?


前几天的一条明星八卦新闻,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女明星嫁豪门,月领11万生活费见不到老公,平日里的生活就是会友带娃。

不难想象,新闻发稿人的初衷大概是想要又一次探讨钱与爱的关系,以及当下女人们的难以抉择:深宅寂寞,珠宝压身,究竟是很多很多的钱,还是很多很多的爱更值得?

撰稿人大概是想说:看你们这些女人,叫你们要坐宝马,还不是坐在里面哭?

结果,已婚女网友的回复这次令人忍俊不禁大跌眼镜:

讨价还价:“你们这些女人太黑心了嘛!11万!给我一万就行,还不用看到老公,已婚女人的梦想啊!”

爽利甩卖:“别,不用给钱,不回来就行。”

豪气大姐:“倒贴两万,老公送你!”

我和几个女友在咖啡厅里共赏这条帖子,一个女友笑得前俯后仰:这以后,当小三的姑娘们可能都没有成就感了——敢情这是旧货大甩卖,环保再利用啊!

从深深的崇拜,到狠狠的不屑,果然是至远至近东西,至疏至亲夫妻。当下很多中国丈夫们到底是做了什么,让他们的妻子们如此嫌弃?

答案恰恰是:他们什么也没有做。

“他不回来更好啊,回来了还要给他做饭,洗衣服,让他陪孩子玩一下就是把孩子丢在一边自己玩手机——丈夫果然如山,山一动不动啊!”

很多妻子跟我说:“你以为我在婚姻里最大的委屈,是他出去泡小三吗?不,是我想离婚却连个离婚的理由都没有。”

“他不出轨但也不奋斗,他不家暴但也不经营,他说这就叫过日子,但在我看来这是混日子。”

如果说,有个十分得体的法律名词叫做:行政不作为;那么中国现有婚姻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就是处在“婚姻不作为”状态下的老公,和精神世界逐渐成长的中国妻子之间的矛盾。

我的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近几年,家庭妇女做微商这么流行?”

那是因为,这是唯一让她们能够顾及家庭,却又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的一个职业——毕竟对于很多中国丈夫而言,他觉得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就是:我又没有出轨!

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你还想要得更多,大概真的只能得到一句话:你还想要怎么样啊!

从此,面对一个下班回家躺沙发玩手机的老公,你挑不出他的大错却也无力指责他的懒怠,想到家里的奥迪自己的迪奥孩子的奥利奥,一个稍有危机感的中国妻子,都不可避免地在刚刚结束了疲惫艰难的生产哺乳期之后,就迅速进入一种“挣钱养家”的模式里。

这个时候,有一个不指责你“折腾”的丈夫已经是万幸,更多的依然是“我的晚饭呢?我的内裤呢?我的袜子呢?”

很多妻子们在忙完一天之后,看着毫无精神交流,也无心分担家务的丈夫,心头大概都有这么一句:

你是不坏,但要你也没有什么用。

太多中国男人大概还没有意识到,婚姻这件事情对于当下的中国女人而言,客观来讲,着实性价比太低。

这不是中国女人的自主嫌弃,而是时代的便利。

如果说,婚姻的意义就是有人修灯泡修马桶,那么一个中国丈夫的作用可能还比不上一个五分钟保证上门的物业大叔。

如果说,婚姻的意义就是有人包接送,那么专车司机的服务可能比一个丈夫来得更体贴。

如果说,婚姻的意义是长期稳定的性生活。对此,很多中国妻子可能要“呵呵”。

如果说,婚姻的意义是有人承担物质压力——

我们看看数据:某知名招聘网站的调查结果,男方赚钱比女方多的家庭只有不到一半(43%);22%的家庭男女收入差不多;剩下35%的家庭,女方赚钱更多。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男性“力量感”的职场优势,在如今的经济领域,正在让位于知识,创新,体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新经济模式。

女性的细腻,柔美,敏感,对美的感知和在繁杂家庭事务里锻炼出来的统筹能力,可能真的在这个时代将更容易得到它的价值呈现。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在《天黑前的夏天》,写了这样一位女性凯特。她做足家庭妇女二十五年,丈夫是有名的医生,她从来不知道自己除了四个孩子的母亲还可以做些什么。

直到国际食品组织的一次翻译缺席,凯特因为从小在几个国家生活过通晓多门欧洲语言而被临时聘用,在这个各国精英汇集的职场上,凯特的情绪稳定,通晓多国语言,性格温和,善于同酬,乐于奉献,生活能力强,发挥了她极大的优势,被人称为“凯特妈妈”。

她一直往前走,从国际食品组织,又走向了更大的世界。

说人话就是:如果有天,你发现一个家庭妇女比一个男人更能挣钱,别慌,隔壁家可能也是一样。

这有可能真的是时代趋势。

其实中国妻子,并不想对立中国丈夫;没有人,真的完全不喜欢婚姻。

一个被出轨逼出家庭的妻子对我说:即使遭遇这样的狗血大战之后,她依然还是想结婚。

“我怀念我们还没有分裂之前的关系,那种家里的每一个抽屉都不上锁的关系,有这样的一个人,你跟他如此亲密而信任,哪怕后来他爱上了别人,但是在之前那段时光,我是婚姻的受益者。”

那么,对已经远远能在外部世界获取足够价值感的中国女性而言,现代婚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精神意义,将远远大于物质和纯粹的陪伴意义。只是对中国女性而言,旧式的“拿钱回家就行,不拿钱只要回家就行”的家庭模式,真的已经不足以应对这个时代她们对生活的向往。

这个模式,真的太不能够说服单身女孩抛弃“说走就走去旅行”的单身时光,投身一段长期捆绑关系。

婚姻对她们而言,唯一的价值,也是物质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想,是分享与合作。

就像余杰的香草山有这样一句话,是宁萱写给延生的第一封信中提到的:“我想,在这片已经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受苦吧。”

我曾问过一位年过四十的姐姐,婚姻保鲜的秘诀是什么,她说:“这些年,无话不谈。”

无话不谈,背后是家庭分工的合作,是精神扶持的分享,是共同成长的合作。

是那些疲惫过后,我想你懂我的追求,而不是“至于忙成那样吗。”

是那些深夜,你说:“我想出去走走”,另外一个人问你:“你最近是不是累了。”

是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没有留下来的眼泪,不想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疲惫,另一个人懂了。

此为战友,即使婚姻的意义。

而太多丈夫做了什么呢?

“洗洗睡吧。”

而且中国式的婚姻里往往有一个中国式的婆婆,她们在儿子结婚后,继续承担母亲的角色,在多少丈夫想要给孩子换第一张尿布的时候被婆婆拦下:你不会,让我来。

曾经有一个探讨家庭关系的老师对我说:中国旧式妻子真的是太能忍了。出轨能忍。无性能忍。家暴能忍。精神冷漠能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维持家庭完整,一个中国丈夫所要付出的精神能量是微乎其微的,但地位又是相当稳固的。

其实,如果时代对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她们推出了家庭;那么中国丈夫必然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如果还等着妻子一起还房贷,那么,你至少每天下楼之前,给家里的垃圾篓套个袋。

这也是合作。

如果一个男人无视妻子的精神世界,故意忽略他自己他得到的必然就是这样的结果:你回不回来不重要,拿不拿钱回来更不重要——在这个家里,你从此得不到尊重,得不到价值感,得不到需要感。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说,不要11万,老公也可以甩卖。

一个男人,妻子不需要你;孩子不需要你;家庭不需要你。

很遗憾,这一次,我们恐怕看到了中国丈夫们的集体挫败。

影响女人婚姻幸福的错误思维


01什么样的思维,对人影响最深远

我上小学时,班上有一个矮小的男生,总是被同学欺负,每当有人捉弄他时,他不会有任何行为上的反抗,也不会求助老师帮忙,只会一遍遍地说:你欺负不了多久了,我很快就不在这儿了!

果然,一学期不到,他就没来上学了,我们都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但是小男孩的话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的我,怎么也不明白,明明是被欺负了,为何不替自己伸张正义,却要说这样的欺负不会长久呢。

直到后来,我在无数次的婚姻咨询中看到这样的思维模式,当关系里的一方被伤害时,另一方常常会选择忍气吞声,心里却想着:总有一天你会因此付出代价,为自己做过的事后悔!

这样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认为对方迟早会为自己的痛苦遭受惩罚,就是受害者思维的特征。有受害者思维的人,不会思考如何面对自己眼前的处境,而是更在意对方是否有悔过之心。

在关系里,如果遇到不满意的事情,他们大多会选择隐忍和顺从,当对方越伤害自己时,他们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因为伤害足够深,他们就越有机会证明对方是关系里真正的凶手。

他们表面看起来很柔弱,但在关系最致命的反击是,他们常用自我伤害的方式,让对方不能再继续伤害自己,让对方因此背负上良心的谴责。可是,自我伤害依然是伤害,让对方醒悟真的比自己更重要吗?

那个被欺负的小男生,没有继续上学,大家一开始还会好奇,但很快又恢复往日的平静。即使没有人欺负,那些喜欢捉弄人的同学,也一样顺利地完成学业,并没有痛心疾首,悔不当初。

而那个小男孩即使选择换个环境生活,也可能会在不同的关系里充当受害者的角色,因为他选择的受害者思维模式,决定着他只能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抗争关系里的不公平。

02受害者思维,究竟会伤害谁

我们先看这样一段对话。

一位妻子问:为什么我老公就是不愿意承认他错了呢?

问:为什么他认错对你这么重要?

妻子:因为他认错,才可以证明他伤害了我。

问:为什么要证明他伤害了你?

妻子:因为他承认伤害了我,良心才会受到谴责,才能加倍对我好啊!

问:那如果他一直都不认错,你会怎么办?

妻子:如果他不认错,有一天我会跟他离婚的,那时他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妻子的想法,其实是大多数在有受害者思维的女性真实写照。她觉得只有证明对方错了,才能换回自己的尊严,关系才能扭转到另外一个好的局面。如果无法证明对方是错的,自己在关系里又无比痛苦,她会选择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或者切断关系。

对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说,如果关系中遇到不满意,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一种选择是更凶狠地伤害自己;另一种是更绝情地放弃所拥有的关系。

而无论哪一个选择,都是在更深的伤害自己。关系中不如意是常有之事,而她们除了伤害自己,不具备任何面对矛盾冲突或者改善关系的能力,所以无论进入任何关系,最痛苦的人都是自己。

在关系里,受害者思维,就像是另一半制造的一个毒瘤,你原以为保留好这个毒瘤,就留住了对方亏欠你的证据,另一半就应该更在乎你。

可是当你越不被关注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养大这个毒瘤,原以为可以依靠这个毒瘤获得爱的养分,可是当毒瘤长到无可抑制时,最先伤害的人就是拥有毒瘤的自己。

03证明对方错了,关系就能获得改观吗

有受害者思维的人觉得只有证明对方是错的,才能改善痛苦的关系,这条路却常常无比艰难。

就像冯小刚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因为夫妻关系中的矛盾,走上了替自己伸冤的路,可是走到最后,不管周围人怎么看,不管她获得多少人的支持,她终究没能在关系中证明自己。

除了很难在关系里证明自己,还有一些人即使得到了对方的认错,关系也没能因此获得改观。我曾接受一位女性的咨询,她的先生在婚内屡次出轨,一开始拒不认错,直到她提出离婚,先生慌了立刻悔过。

当先生承认错误,信誓旦旦立下保证,她的心也变得踏实了,决定重头开始。可是,他先生的话很快就被他自己推翻了,几个月后再次出轨,这一次被发现后,先生立刻就承认错误,并发誓绝对是最后一次。

这次保证依然没有生效,深情的忏悔和表白,依然没能阻止先生继续出轨的脚步。每一次当先生认错时,她都为看见新的希望而欢喜,而当先生再次伤害她时,她的心情又再次失落到极点。

对于这段关系,她非常不满意,却又离不开,不管先生伤害她有多深,只要先生认错,她仿佛所有的伤害都获得了补偿,决定不再计较从前。她的亲人和朋友都骂她傻,认为她不该为了这个渣男这么痛苦。可是他们都不知道,一句“对不起,我错了”对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会多么有效。

对于有受害者思维的人来说,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对的,不管受再多的伤害也值得。他们原以为只要辨别清楚对错,对方自然就会改正错误,却不知即使证明对方是错的,即使对方认识到在关系里不该这么做,关系的模式也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关系所呈现的样子,跟道理约束无关,跟对错无关,却跟关系里两个人的互动模式有关。关系的互动,就像两个人的舞蹈,只要你的舞步不变,对方就不会轻易变换舞步,否则两个人的舞蹈就无法继续。

所以,当你面对关系时的态度和行为没有变化时,对方很难轻易做出改变。只有尝试转变受害者思维,开始思考自己在关系里的处境,才能真正把自己从痛苦模式中解脱出来,重建新的关系模式。

04受害者思维,让人成为无效的关系拯救者

在关系里,有受害者思维的人,是最善良、最无辜的人,看起来她们在辛苦地维系和拯救关系,实际上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断忍让和妥协,让关系失去了应有的弹性空间。

当关系里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必须通过一个人的忍让来掩盖,表面看关系很和谐,实际上却因为无法获得深入坦诚的对话,缺乏有效面对分歧和冲突的尝试,让关系显得十分脆弱。

很多对关系感到不满意的人,努力改变自己的另一半,觉得自己在关系里扮演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实际上即便他们渴望关系变好,也是一个无效的关系拯救者。

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是问题的共同参与者,当他们站在自己是对的位置,来要求对方改变时,却是以自己的不变,来维持问题的不变。所以,不管他们如何努力,都很难拯救关系。

在任何关系模式里,都有与之相对立的两面,如果你需要标榜什么是好的,就必然需要不好的另一面来映衬。

在关系里,如果你想做一个对的人,你必然会觉得另一半需要改变。你需要通过“一个对的角色”来获得安全感时,而对方就必然变成了关系里“错的人”。

那些希望拯救关系的人,常常也把自己放在对的位置,把对方放在需要拯救的位置,实际上这是他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并非对方真的需要被拯救。

在受害者思维模式里,他们在扮演关系的受害者,关系中的牺牲者,让对方醒悟的拯救者,这是他们对于一段关系的所有意义,唯独没有更多考虑自己。

如果在关系里,总是需要自我牺牲去拯救另一个人,才能在关系中获得幸福的话,这条路永远都很难走通。因为,当我们在不同的关系中做出自我牺牲时,我们很容易因为各种妥协而失去自我,更不可能在关系里活出幸福自在的自己。

所以,当你在一段关系中,当你总想着努力拯救关系时,当你觉得改变一个人非常艰难时,当你不断受伤害却总想着让对方醒悟时,可以先觉察自己是否上了受害者思维的当。

受害者思维,总会告诉你如果对方改变认错,一切就会变好;它还会告诉你如果你伤害自己,或者用关系的存续做威胁,对方就会更在乎你;它看似在帮助你拯救关系,实际上却是通过一步步伤害你,来一步步扼杀关系。

用受害者思维获得幸福的路,永远没有胜利的终点。只有学会重新理解关系的模式,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关系,才能摆脱受害者思维模式影响,让关系重新回归良性互动。

我对他那么好,为什么他还是要出轨?


最近总有人问我去不去爬山,我觉得好奇怪,后来才知道这个梗来源于最近大火的网剧《隐秘的角落》。

昨天我熬夜追完了,咱今天从感情角度谈谈这部剧。

剧中的张东升,是个优秀的数学老师,表面上看还是个疼爱妻子的模范丈夫,但他同样是“内心变态”的杀人恶魔。

张东升,像极了“为爱远嫁”的女人。为了妻子,作为名校高材生的他,放弃了人生其他的一切可能,来到妻子的城市,当上门女婿。

他家境平庸,事业也没什么起色,在少年宫做数学老师,被妻子的亲戚嘲笑没有编制,是个受尽白眼的“可怜虫”。

一直得不到岳父母认可的他,只能拼了命讨好妻子和岳父母。

可张东升的过度付出,让妻子无比厌倦,她不爱他了,岳父母也瞧不起他。

当妻子提出离婚时,他多次乞求妻子留下来。张东升希望岳父母能劝劝妻子,可没想到,岳父母说他不能给自己的女儿带来幸福,尽快解决吧。

他把岳父母推下山后,失去双亲的妻子,短暂地“爱”了他一下。

他开心地坐在花园里,边啃苹果边哼歌儿,这是他在整部剧中的“巅峰时刻”。

可有些亲密关系就是不讲道理的。当妻子短暂的“爱”抽离后,外遇被撞破,张东升表示不在意,只要不离婚。可妻子坚持要离婚。

一开始,我以为张东升是爱妻子,所以害怕失去妻子。可妻子死后,张东升依然正常上课,依然和三个小孩周旋,期待回到正常生活里。

也就是说,他可以接受妻子的背叛,也可以接受妻子的死亡,但他不能接受离婚。

张东升害怕的不是失去妻子,而是失去婚姻。他害怕失去,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太多太多。

他决定除掉妻子那一刻,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把我的一切都给你了。

张东升的悲剧在于,他把妻子当成了人生的全部,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肯付出,就一定会得到想要的爱和生活。

这场婚姻,在他放弃一切的无底线付出时,祸根就已经埋下,注定以悲剧收场。

剧中有一个经典镜头,我印象特深刻。那就是张东升摘下假发,露出秃秃的头顶那个片段。

对于一个中年男人来说,秃的不仅仅是头,还有曾经的意气风发,掉的不仅仅是发,还有尊严和梦想。

秃头的张东升凝望墙上的婚纱照时,他的婚姻就如同他的头发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细节,太阴森恐怖了,我至今心有余悸。在人前,在阳光底下,张东升时时刻刻带着头套,顶着一头浓密的头发。他的自尊心该有多强!!

这该是多深刻的自卑,才造就了如此过度的自尊!

自卑,自尊,使得张东升这个人物那些极端的行为有了解释——

他不允许自己婚姻破裂,不允许自己成为被抛弃的那个人,为了维护这一点点自尊,他不惜亲手毁掉自己曾经珍视的那个世界。

张东升的另一个隐喻人物,朱朝阳,有一个全心全意付出的妈妈周春红。

周春红在离婚后,极力把儿子拽在自己手里,对儿子付出了全部的爱。

为了儿子,她坚持不再婚,只能偷偷摸摸和情人去开房。

她把自己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放在儿子身上,事无巨细安排儿子的生活。剧中,周春红强迫儿子喝牛奶这件事上,让人喘不过气来。

她把牛奶端到儿子面前,要求儿子必须立马喝完,理由是要洗杯子。儿子不想喝,可她的眼神咄咄逼人,让人不得不按照她的想法喝掉那杯牛奶。

儿子说喝不下,她冷冷地说“喝不下倒了”。

她一切为了孩子,却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她有着极强的掌控欲,只想让儿子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做,儿子稍有不如她意的地方,她就会情绪失控,歇斯底里。

有这样的母亲,太让人窒息了。

周春红无底线的付出,其实是为了掌控孩子,让孩子乖乖听话,以满足她缺失的安全感。

可这样,只会使孩子封闭自己的内心,压抑自己的情绪,变得内向孤僻,从而影响到身心健康。

她的儿子朱朝阳,在她那令人窒息的爱里,慢慢变成了第二个“张东升”。

感情中的过度付出真的会毁了一个人。有个家庭治疗大师曾经说过: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在感情中,一味付出的人,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绝对问心无愧,同时对别人有要求。

高付出意味着高压,没有节制和底线的爱,会让人窒息。不管是张东升,还是朱朝阳的妈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在感情中过度付出,没有边界,爱得让人窒息,结果反而落得个悲剧。

因为付出的一方,会做出许多牺牲,而牺牲就意味着不公。他们觉得对方应该知恩图报: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我为了你牺牲那么多,你这辈子就欠我的!

你这个狼心狗肺的,当年我为了你……

这种心理让付出变成了一种索取。而且付出者能得到别人的同情,天然有道德上的优越感。

如果对方不按照他们的期待来,他们就会委屈,愤怒,觉得对方不是好东西。

而接受的一方,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自然而然想要逃离,抗拒。接受方越是逃离抗拒,付出者会更加委屈愤怒,更是变本加厉。于是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

无底线的付出,只会让人越来越卑微。在家庭关系中,无论是对孩子还是爱人没有界限的过度付出,不但会伤害他人,更会伤害到自己。

我们在咨询中,碰到过很多为爱付出一切,最后却被辜负的案例。

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不平等。很多女人,谈了恋爱结了婚,就会“不由自主”的低姿态,为了爱情付出所有,为了家庭牺牲自己。

在这不断付出的过程中,她们慢慢变得卑微,变成感情中弱势的那一方。而感情中弱势的一方,恰恰是最担心被抛弃的一方。

于是,有话不敢说,有火不敢发,有要求不敢提,不高兴就自己憋着,害怕吵架,一味迎合,因为害怕对方会离开自己。

这是畸形的依赖关系,对爱的误解,最终只会变成爱情悲剧。

如果不想失去爱,那就先爱自己,记得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当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有爱的能力。那些变态的、失控的爱,是要命的。

“投射效应”对爱情有哪些影响?


01

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词,叫做“投射效应”。那么什么是“投射效应”呢?它对于爱情,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在讨论影响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投射效应”。

在心理学中,“投射效应”指的是将自我的特点归因到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以及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同样具备与自己相似特性的现象,把自我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对方人身上并且强加于人,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和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架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简单的说,就是以己之心,度对方人之腹。

其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都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都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并且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认知客观性,因此导致主观臆断而陷入偏见的泥潭。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很容易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来推测那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人有一定的共同性,有差不多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很正确的。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如果不考虑个体差异,胡乱投射一番,难免会出现错误。

02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投射效应”是人体心理的一种防御机制,会伴随人一生。但是,在一生中,有两个阶段,是“投射效应”的高发期。

第一个阶段,是婴幼儿阶段,人之初性本善。婴幼儿还保持着自己的善良和童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误认为世界都是美好的,人心都是善良的,因此也最容易上当受骗。

第二阶段,就是我们要说的阶段,恋爱期间。

爱恨能蒙蔽人的双眼,容易让人变得盲目。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我们的认知缺乏客观性。

因为爱一个人,我们就只能看到对方美好的一面,越看对方优点越多,越看越喜欢。

因为恨一个人,我们就只能看到对方丑恶的一面,越看对方缺点越多,越看越厌恶。

这样的爱恨观,固然能让我们迅速陷入热恋,并且很好的爱上对方。却也容易因为错误的认知,忽略了对方的缺点,导致自己爱错人,甚至盲目的爱上渣男腐女。

而在感情出现矛盾时,同样容易因为缺乏客观的认知,变得很偏激,只看到对方的缺点短处,看不到对方的优点长处。从而导致我们心中产生强烈的厌恶感,因此与对方越走越远,最终失去爱情,悔恨终生。

03

这其中坏处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是喜好投射,我们很容易误认为,自己喜欢的,就一定是对方喜欢的。

因而在相处过程中,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想让对方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对方讨论自己喜欢讨论的问题。但是,这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太可能有两个喜好完全相同的人。

我们喜欢的事情,喜欢的话题,或许在对方看来,就完全索然无味。长期要求对方喜欢自己所喜欢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让对方变成另一个自己,二是让对方因此反感,最终远离我们而去。

恋爱过程中,完全通化一个人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更多的可能是导致对方产生厌烦感。

其二是感情投射,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对方好。这种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太过想当然。

每个人的认知和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我们所做的,觉得好的,在对方看来未必就是好的,也未必是对方需要的。母亲带孩子,关怀过度,尚且容易导致孩子叛逆,更何况情侣相处。

总而言之,“投射效应”对于爱情的影响很大,可能因为盲目冲动爱错人,也容易导致感情破裂,还可能在感情破裂的时候,因为错误想法错过挽回的良机。所以,在恋爱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让“投射效应”发生。